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物限-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子云也感兴趣地插话了:“这基本功有意思,唐八,你就不要啰嗦了,开始教吧,正好让物序的孩子们学一学。其他难度大的筷子功夫,就不强求了。”

    “快点教吧,让大家都学一点基本功也好!”陶安赛在另一边起哄了。

    陶安赛的提议,引来大家的一片应和声。

    “食指和中指夹住上筷,拇指扶着,中指和无名指夹住下筷,夹菜时,动上筷,下筷支撑着。这就是基本功,大家看好了,有多少做得不正确的?”坐在陶子云旁边的唐八,对着陶子云的孩子教了起来,事实上,他在教物序的全部人,“大家记住了,学好了基本功,如果有兴趣,我让你们全体学习筷子神功。”

    “这还用说,我们当然想全体学会筷子神功!以后一定有用处!”好些人这样回应着唐八。

    “好的,我继续教你们!”唐八立即豪气陡升,认真地教起大家来。(未完待续。。)

第579章 战事又起

    “筷子神功的作用,是相当美妙而实用的。”唐八一边给大家传授筷子神功,一边说起了题外话:“最主要的体现是,在去参加不能带兵器的宴会时,到后来,发现那个宴会是鸿门宴,吃饭的筷子就发挥它的作用了,用筷子做武器,反击谋害者,逃离危险的宴会。”

    “有道理。”韩伢惊喜的叫嚷道:“这么有用的功夫,让我学会了,就一生受用不尽了。”

    我大人干脆建议道:“唐兄弟,不如这样,你在物序多住些时间,好让这里的人都把筷子神功学会。”

    “在这里住几天还行,长期住下去肯定是无法办到的。”唐八不假思索地回答,“在这几天里,我让大家掌握基本功,然后把深层次的套路和功法告诉大家,然后你们就自己练习了。你们能够练到什么程度就练到什么程度,要想个个都把筷子功夫练得象我一样出神入化,那是不现实的,因为各人练武的天赋和悟性不同。”

    刚刚随着大伙跟唐八学了一手的陶子云,轻笑着插话说:“唐兄弟说的是实在话,这样就行了。不过,接下来的几天,是大家帮韩伢装窑、烧瓦的日子,唐兄弟你也去做帮手吗?”

    “去,我当要也要去,接下来的几天,大家记得带筷子出去啊。在劳动中学习筷子功夫,那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就象是消遣一样。”唐八紧定的回答道。

    陶子云跟我大人对视了一眼,再向大家表态说:“好的。明天你们去,我和我大人官务在身,就不到装窑的地方去了,我们会点基本的就行了。”

    在大家纷乱的回答之后,让唐八继续教他们筷子功夫,直到夜深了,大家才去轮流漱洗、准备睡觉。

    后来。我大人布置了一间客房,带唐八歇息去了。韩伢的家离物序不算远,带着他的一对宠物鸟,从物序拿了一个灯笼,步行回家去了。

    第二天,陶子云到浙江巡抚衙门,做了一番巡视,然后,再次去看望山阴的朋友们。

    如今的吕府,情形还不错。戴痴也说他过得很好,让陶子云不要挂念。如今的容会,因为会首在京城处于荣华富贵之中,容会的气势,更是如日中天!

    陶子云来到当地的梁员外府上,说起当年捉拿找书妖怪的情形,两人不由地哈哈大笑!

    这个梁员外,从工部尚书任上解甲归田,陶子云他们帮他消除找书妖怪的祸害之后。他就在家乡山阴颐养天年、自得其乐。梁员外为官之时,从未受到降职、贬谪,陶子云跟他聊天,谈起为官之道。实在是让陶子云受益良多。

    接下来的好些天,陶子云继续在江南各地巡视。他有时穿着官服,有必要时就微服私访,这样办事的效果。实在是效率惊人,奏折一个接一个的写给皇上,向皇上禀报江南各地的情况。皇上看了,回复折子,对他大加赞赏。

    这一天,穿着官服的陶子云,飞回物序时,院门打开着,苔玉抱着女儿,坐在院子里的一张椅子上,在一棵枇杷树下乘凉。

    “苔玉,我回来了,今天傍晚我回得比较早,还是由我来做晚饭。”陶子云一边跟苔玉打招呼,一边径直走向厨房门口。

    苔玉赶紧制止陶子云道:“你不要急着做晚饭,学堂的姑娘们已经提前下学,在厨房里忙起来了。你快回旧居去吧!传旨官找到我们的家里去了,皇上有圣旨下来了!娘来叫我在这里等着你,她就回旧居,跟爹一起服侍传旨官他们去了。”

    “好的,我这就去!”陶子云立即转身,快步走向旧居。

    在陶家的旧居,陶子云和他的爹娘跪接圣旨。那圣旨的内容,是让陶子云改任安徽巡抚。

    传旨官一行人,宣读圣旨之后,不顾陶子云和他爹娘的挽留,坚定地出门去了,说是要到当地的驿馆去食宿。

    陶子云回到物序,跟大家说起圣旨的内容,商量去安徽巡抚衙门的事宜。

    商议之后,大家决定,卢茶话陪着陶子云的四个夫人、孩子,到安徽巡抚衙门里去就任,其他人仍旧留守物序,物序的生活照常进行下去。

    陶子云到了安徽巡抚任上,首洗清查安徽库款。发现竟然是处于欠账状态的,他刚一上任,就惹来一身的债。

    在这种情况之下,陶子云自此着力于鼓励百姓发展生产。每天上了公堂,处理了要紧官务之后,就坐着轿子,带人到各处劝农,让百姓努力进行耕种。

    陶子云发现,他带着仪仗队、穿着官服去劝农,与百姓一起劳动、与民同乐,让百姓感到很亲切,百姓们的劳动积极性就空前高涨起来。当年的粮食就得到了丰收,农业顺利发展,商业也就跟着发展了起来,百姓踊跃交粮、交税,这才充实了官府的库款和粮仓。

    后来,濒江发生水灾,当地百姓的房屋垮塌,各种财产被大水冲走了,百姓们急需各种生活用品!

    陶子云发动各级官吏,向富人募捐,募集到几十万两金银,然后向没有受到水灾的地方,收购来稻米十万石,发放给受到水灾的百姓。他亲自核实赈灾账务,防止地方官员从中进行克扣,这样,灾民才避免了流离失所的悲剧。

    另外,寿州城的西湖、凤台的蕉冈湖、凤阳的花源湖,淤泥阻塞,一下大雨,水就从湖里满溢出来,弄得到处浸水。陶子云先后带领官兵和当地百姓,清理各个湖泊的淤泥,之后再下大雨,雨水就可以积蓄到各个湖泊里。

    还有就是,怀远的新涨沙洲阻水,陶子云又带着官兵和当地百姓,在那里开挖运河,将那里的水流导入淮河。在淮河流经的地方,农田时常因为淮河的河堤垮塌,农作物被水损害,难以保障年年丰收。陶子云又召集工匠,修筑、加固淮河两岸的河堤,以保障农田不受河水冲击。

    陶子云在各个县的乡村,设立丰收年的备荒粮仓。让百姓在秋收之后,量力而行,给备荒粮仓交粮,用来在歉收的年岁赈灾,丰收年继续交粮,这样往复不已。

    在陶子云的倡议之下,组织了文人编辑《安徽通志》,用来表彰忠、孝、节、烈,引领民风民俗。

    ……

    陶子云在为当地百姓谋求幸福生活而全力以赴之间,陶子云浏览刊登各地消息的京报、邸报,发现家乡又发生了官兵攻打赵金龙的山寨的消息。

    陶子云暗中飞回家乡,查探其中的实情。

    这下子,情况不同往日,官兵终于惹怒了赵金龙的起义军,起义军击溃了攻山的官兵,并且主动出击,攻克了宁远县的黄河、鲁观洞,朝廷因此处分了永州知府李名坤、总兵鲍友志等人。

    眼下,根据朝廷的命令,湖广总督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率领大批官兵,正在行军路上;湖北守备仇怀英就在运送炮筒前来,准备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消灭赵金龙的起义军。另外,远在贵州的贵州提督余步云,也接受军令率军过来增援。

    赵金龙的山寨,已经人去楼空。

    目前,赵金龙和唐四率领的起义军主力,分别驻扎在宁远的鲁观洞和蓝山的祠堂圩,大批的起义军将士,将两地连接到了一起,他们正在空地间进行训练。

    起义军的探兵来向赵金龙报告:“启禀大朝王!湖南提督海凌阿和宝庆协副将马韬,率领先头部头到来了!”(未完待续。。)

第580章 海马归祠

    “来得好!本王正要好好惩罚一下那些不可一世的大官!”正在指挥士兵们操练的赵金龙,听了探子的禀报,心里毫不畏惧,传令下去,召集全体将领过来开会。

    赵金龙对在空地上列队肃立的士兵们,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再跟骑马汇聚过来的将领们开会。

    赵金龙最后下令说:“接下来,就这么办!麦将军唐四和我去准备迎接敌人;稷将军赵福才带他那部分人马,在祠堂圩里诱敌深入;黍将军唐三、豆将军唐八,带部下到山上去做埋伏;其他将领,率领手下各部士兵,准备堵截官兵的退路!咱们依计行事吧!”

    唐三和唐八率领手下士兵,赶往祠堂圩四周的高山上设置埋伏,然后准备滚木、礌石。

    赵金龙和唐四带着一部分士兵,装扮成绅士和百姓,挎着装着油炸粑粑、馃子、熟鸡蛋等等食品的篮子,赶到接近鲁观洞的大路上等候官兵。

    湖南提督海凌阿、宝庆协副将马韬,穿着鲜亮的铠甲,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望不到尾的官兵到来了,赵金龙他们对官兵们夹道相迎,将带来的食品,纷纷塞向官兵们手里。

    经过长途跋涉的这些外地官兵,显然把这些起义军将士,当成当地百姓了。他们吃着起义军将士递给他们的食品,心里放松了警惕,作为官兵的优越感,又有了一些升华。

    起义军将士们招呼官兵们吃东西,还热情地从官兵们手里接过各种兵器来,跟在官兵们的旁边帮他们背兵器。

    赵金龙看似随意地问起海凌阿、马韬的官职和来历,那两个人不由地笑了,各自说起了当年如何参加武举、武进士考试,做了武将之后又参加了哪些战争,然后一路升官发财,就做到了现在这个官职。听他们说的。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赵金龙他们听了,只是微微发笑而已。

    这时候,一个骑兵跑了过来,翻身下马,跪在队伍前面禀报道:“提督大人!还是没有起义军的踪迹!”

    海凌阿于是向旁边的赵金龙发问:“这位乡亲,你们久居此地,比不得我们外地官军,你们总知道起义军的一点点动向吧?”

    赵金龙告诉海凌阿,起义军正在祠堂圩进行修整。并且愿意给官兵们带路。

    骄横的海凌阿和马韬,经过简单的商议,觉得越早消灭起义军越好,决定打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下海凌阿立即催促赵金龙他们在前面带路。

    赵金龙他们答应了一声,迅速行动,背着官兵们的兵器,跑步向前,带官兵们前往祠堂圩。

    赵金龙他们一下子都跑到前边去了,官兵们还来不及讨回他们的兵器。因为他们人多,又是些狂傲惯了的人,就由着他们去了,所以。那些官兵就驱动坐骑,加快脚步,快速跟了过去。

    当赵金龙他们带着那些官兵,奔进三面环山的祠堂圩。真让官兵们看到了一队起义军,那些起义军在远远的山脚下列阵相待!赵金龙带着求战心切的官兵,逼近前方那队起义军。将官兵们全部带进了伏击圈!

    前头那些让起义军代拿兵器的官兵,向赵金龙他们讨要兵器时,赵金龙他们手拿官兵的大刀长矛,回身跑向官兵们,将刀头、枪尖对着官兵们递了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山脚下的那队起义军发出阵阵呐喊,列队冲杀过来了!领头的,就是骑着骏马的赵福才。

    前头那些官兵,在措手不及中要接过他们的兵器,许多官兵被刺死、砍死了!

    海凌阿和马韬却没有死,他们两个,刚才还真不是吹牛,他们真有两下子!当赵金龙和唐四用对方的长矛刺向他们时,他们伸手没有握住长矛,立即闪身惊险地躲开了枪头!

    海凌阿和马韬对视一眼,他们都没有驱马逃走的意思,而是翻身下马,分别和赵金龙、唐四对打起来。那两个将官,空手入白刃,一时之间,竟然与赵金龙和唐四难分高下!

    赵福才骑马赶过来了,要和赵金龙一起对付海凌阿,赵金龙坚定地对赵福才说:“我一个人对付他就行了,一个对一个,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赵福才只好拨转马头,跟其他官兵对打起来。

    心急之下,赵金龙一声大喊,把手里的长矛向海凌阿投掷过去!竟然在枪尖刚触到他的心口时,被他接住了!

    海凌阿手握枪尖那头,顺势对赵金龙一个横扫,反过枪尖,再对赵金龙刺过去!

    赵金龙接连来了两个后空翻,避过海凌阿的横扫和直刺,站稳脚跟之后,也以空手入白刃的方式跟海凌阿对打起来,照样一时之下难分胜负!

    跟唐四对打的马韬,也还在硬撑着。

    其他官兵就不同了,不断的有官兵伤亡倒地,不过官兵人数众多,后面的官兵涌了过来,就有官兵递给了马韬一杆长矛。

    海凌阿和马韬精神大振,命令官兵全力围攻人数较少的起义军。

    这个时候,有官兵飞骑来报:“提督大人!不好了,有大批的起义军攻打我们的后边,已经死伤惨重啦!”

    海凌阿这时才慌了手脚,叫上马韬,在混乱中找到各自的马匹,只听他叫嚷道:“我们上马再战!马将军!你在这里对付前头的人!我到后头去稳住阵脚!”

    海凌阿和马韬翻身上马,海凌阿驱马跑向后边去了,马韬挺枪仍旧杀向唐四,不甘示弱的唐四,立即跟马韬缠斗在一起!

    赵金龙并没有跟唐四合力去斗马韬,而是招呼赵福才,带着起义军全力杀向官兵,弄得官兵们一片混乱!纷纷向两边的山上跑去!

    赵金龙他们并不追赶那些往山上逃跑的官兵,只顾着在阵中奋力厮杀,逼得官兵们无心再战,见赵金龙他们不追击逃跑的人,受到鼓励似的,就近往山上涌去!

    这个时候,埋伏在山上的起义军现身了,他们扔下滚木、礌石,直砸爬到了半山腰的官兵!

    被滚木、礌石砸下来的官兵,又受到了起义军的掩杀!在山上没有滚木、礌石扔下来时,官兵们又冒死往上山冲!

    官兵们接近山顶时,迎接他们的,又是滚木、礌石!加上从山上射下来的弓箭,让官兵们死伤无数,从山腰到山脚,遍布伤亡的官兵!

    山上传来了响亮的唿哨声,然后是吹牛角的声音,还传来了敲大鼓的声音!

    四面八方传来了呐喊声,起义军将士们拿着各种武器,呐喊着冲杀下来了!和山下的起义军对官兵形成合击之势!

    马韬手舞长枪,在马上苦苦支撑着,那是典型的困兽之斗了,赵金龙于是要他投降。

    马韬非但不投降,还表示要战斗到底。

    远处传来了海凌阿声嘶力竭的喊叫:“弟兄们!拼死力战啊!不要投降!要是被他们捉到了!会被他们生吞活剥的!他们是吃人不眨眼的南方蛮子!”

    赵金龙大声回应着,对官兵们拼命地解释,说他们只是纯朴的百姓,被逼无奈才起来反抗官府的。官兵们听了,都不相信,还在对起义军发起攻击!

    起义军这下没有办法了,在牛角声和大鼓声中,对那些官兵进行反击,好一会之后,这个战场才平静下来。

    一个士兵过来禀报说:“启禀大朝王!官兵的两个主将都战死了!活着的,只是些重伤的官兵!”

    赵金龙坦然地回答道:“知道啦,去打探增援的官兵的消息吧!”(未完待续。。)

第581章 各有倚仗

    陶子云在起义军的上方仔细寻找,没有看到白螺神女和她的孩子。他还发现,附近的百姓,已经没有了进行生产活动的踪迹,不是逃亡在偏僻的小道上,就是闭门不出。

    陶子云四处察看,远处的官兵还在往起义军所在的地方集结,而相应和的是,赵金龙的起义军充满斗志的呐喊声、求战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接近年关,该是准备年货的时候了,城里的商业区正处于休市状态。

    后来,陶子云来到了苍梧山中,在一座大屋子前面,看到了带着女儿玩耍的白螺神女。

    穿着巡抚官服的陶子云,飘然落在白螺神女娘俩的面前。

    “会穿着官服来见我的,不用猜就是你。”白螺神女轻轻地笑了笑。

    “不是我还有谁。听说你们又和官兵打起来了,所以来看望一下你们。”陶子云平静地回答着。

    白螺神女赶紧解释说:“官兵太可恶,总是找借口攻击起义军,原来的山寨我们是生存不下去了,就把那边的官兵击溃,行军到这边来了。这苍梧山腹地,倒是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陶子云淡然地追问白螺神女:“那为什么起义军不驻守在这里?而是一副要攻城掠地、进行远征的架势?”

    “他们要趁着战胜官兵的气势,好好教训一下官府。如今,起义军有这个能力。”白螺神女认真地给陶子云解释着,她见陶子云一脸的迷茫,又补充了一句:“以后的事就看情况而定了。”

    “起义军的实力值得肯定,要过年了,让起义军退守苍梧山吧,也好安定的过个新年。”陶子云干脆说起了刚才他见到的情况:“起义军能打败官兵,可是自己也有伤亡,战争的结果。对谁都有不良的影响,不必打下去,就不要打了。”

    白螺神女明白了,她思索着对陶子云说道:“你肯定看到他们在外面的作战情形了,等会我去叫他们退回苍梧山中。这次出战,女眷没有同行,稻将军赵文凤的妻子郭鼎铭,在大屋里带着起义军的食事队,忙着给起义军的兄弟们做饭呢!她的孩子们也跟着她在一旁忙碌。你留下来吃晚饭吧?”

    “我看到他们打胜仗了,但是自家伤亡也是难免的。叫他们退守苍梧山,好生安抚伤亡士兵或者他们的家属。外地的官兵,正在源源不断地赶往这边来参战,我相信你们能够抵御那些官兵的攻击。”陶子云说完这些,就出言告辞了:“现在还不到吃晚饭的时候,我还有事要办,就此辞别。”

    “我也不强留你了,我这就抱着女儿,去请起义军收兵。”白螺神女向陶子云挥手告别。望着陶子云腾空而去。

    陶子云飞回家乡看时,这里离战场比较远,没有受到战事的影响。旧居和物序上下,一片喜气洋洋。过年的气氛相当浓厚,年货也都置办得差不多了。

    因为陶子云的夫人、孩子,都还在安徽巡抚衙门,陶子云只在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就飞到了安徽巡抚衙门里。

    此后的日子里,陶子云从京报和邸报中,不断的得到消息。赵金龙的起义军据守在苍梧山,跟各地去围攻他们的官兵,不时的进行激战。因为苍梧山易守难攻,起义军以阵法神奇著称,官兵们对起义军无可奈何。

    正面的消息是,起义军在苍梧山中,真的建立了一个幸福的世外桃源!

    接下来的日子,陶子云勤于官务,她的夫人们,又各自给他添加了儿女。

    这天早晨,陶子云在巡抚衙门点卯完毕,衙门外就传来了“圣旨到!”的叫声。

    陶子云接听圣旨,原来是皇上调动他改任江苏巡抚。

    陶子云和安徽巡抚的同僚们一一辞行,过了几天,带着家眷,飞往江苏巡抚衙门。

    这段时间,江苏的洪泽湖决堤了,漕运受阻,没法及时向京城运送粮食。于是,陶子云向皇上写奏折,要求将苏、松、常、镇、太五府州的漕粮,一百六十多万石改由海上运输。

    得到批准后,他亲自赶赴上海督办,官船不够用,就雇用商船,在他的鼓动下,官兵和商船船员群情踊跃,表示一定努力运输这些供应京城的粮食。

    这年的春天开航,到夏天将那些漕粮全部运抵天津,其间没有一点损坏的。漕粮保管得好,米色莹洁,比从河道运送,好过数倍。

    船只回去的时候,满载豆子南归,这样,来去都有益处。从此开始了漕粮大规模海运的开端。

    当时,江苏水灾频繁,陶子云率领官兵和当地百姓,修理了决堤的洪泽湖,又发现太湖水泄不畅。

    通过视察,陶子云觉得,太湖尾部的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对太湖的影响很大,而以吴淞江最为要紧,要治理太湖,就得先治好吴淞江。治吴淞江又以疏通出海口为最为重要。于是,陶子云开始号召当地百姓,带着他们,一一治理上述各个地方。

    那些工程,就以河运改海运节省出来的银两二十多万两,来承担其间的开销。

    海运可行,河运还是有必要的,双管齐下,漕运的效率就能够加倍了。于是,陶子云着手了疏通运河的计划。

    陶子云发现,运河的长江以南部分,徒阳运河最容易淤阻,而练湖为其上游,孟渎为其旁支。

    陶子云带领官兵和百姓,先疏通了徒阳河,然后依次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