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醣淝浚鹤罘奖阋仔械陌旆ǎ褪侨》ㄈ毡尽T槐揪拖瘛≈泄碌南虻贾洌瑴y水之竿,探险之队,尝药之神农,识途 之老马,“彼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鉴其行事之得失,去 其弊误,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而欧美之新法,日木之良规,悉 发现于我神州大地矣。” 正因为如此,康有为详尽而不无某改地 编辑了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经过的《0本变政考》,逐条、遂事地向 光绪介绍“日本经验”。这本书的主要参考书就是他和他的长女康 同薇一同收集的原安之的《明治政史》、坪谷善四郎的《明治历 史》、和木村芥舟的《三十年史》等日本史学著作和黄遵宪的《日 本国志》,
学习日本的第二个目的,是想通过日本这个中介,更方便地 学习西方,更实用地单握西方。甲午后第二年,光绪在一份上谕 中说:“现在讲求新学,风气大开,惟百闻不如一见,自以派人出 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诚以路近费省,文宇 相近,易于通晓,且一切西书,均径日本择要翻译,刊有足本,、何 患不事半功倍。”这段时间大量的日本翻译西方的著作被再次 翻译成中文引进,不少士人还积极地学习东文(日语〉,力求直接 阅读0文书籍,由于那个时代的日文汉字颇多,如果不追求所说, 仅仅是阅读,很容易达到目的。当时黄遵宪、孙宝瑄还有孙治让 等人都变成了 “东文通”,孙治让还打箅办一个“东文馆”并托人
^ 1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223页。 〔2〕《戊戌变法》(二)第49页,
72
“延一华友樁通东文者为教习/…〕康有为自己虽然不学“东文”, 却让他长女康同薇学。并由她协助于1897年编成《日本书目志》。 据统计,在丨—1889年间,从口文翻译著作占总翻译著作的 15。15^,而1902 —1904则达到占60。2外。〔2」而在中间间段的 1895—1895年,可以肯定只会比15。 1兴的比例高。这段时间被介 绍到中国来的外国史书中,有不少是从日文转译的,有些还出自 日本人的再编辑,像冈本监辅的《万国史记》、冈千仞的《米利坚 志》等等。康有为后来回忆说他之所以大力引进“布学”,是缘于 他1879 —1880年间他的两游香港,那时他邂逅一乡人陈焕鸣,陈 氏精通英文才华出众,曾受聘任中国驻日公使馆英文翻译,后弃 官隐居于香港。他在日期间,收罗了不少日本所翻译的西学书,这 些书籍被应邀至陈家的康有为看到。于是“吾(指康有为^笔 者注〉于君所见日本书目,乃惊日本之治学,而托买群书。自幵 译局后,请译日本书,派游学,因缘实自君来也/夂”在那个时代, 康有为的确是名符其实的早慧者,有这种“先见之明”应该是情 理之中的事々
20世纪初的中国留学日本渐,也在这个时间开始涌浪,由于 费用低,交通方便且文字相近,去日留学从一开始就有迅速上升 之趋势,这一趋势虽然被政变和随后到来的庚子之变打断,但未 几就达到高潮,1905’⑶06年间,留日学生攀升至万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引进外加游学的东学之渐中,大量 的由日本转口的西学名词进人中国。湖南名绅也是劣绅叶德辉曾 抱怨说:“自梁启超、徐勤、欧榘甲主持时务报、知新报,而异学 之波词,。西文之俚语,与夫支那、震旦、热力、压力、阻力、爱
〔门《汪康年师友书札》,口)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76页, ^ 2〕《剑桥晚清书国史》下,第409页,
〔3〕《南海先生诗集丨延香老屋诗粲》,上海广智书局^ 1911年,第16—17页。
73
力、抵力、涨力等字触目鳞比。”〔1〕不错,令老学究们头痛不已的 新学的名词概念,相当大一部分都来自日本的转口。诸如科学、经 济、政治、国家,社会阶级、主义、政党等等,有的名词引人还 经过一番曲折,比如“经济” 一词用来对应&:0110017,在时务报 1896年第十四册的一篇文章《日本名士谈经济学》中已引进,但 接下来却又极力回避,因为经济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表示的是 “经国济世”,为怕引起误会,时务报一段时间内尽可能用资生、生 计、平准、理财等词来代替,可借都流行不起来,最终还是回到 “经济” 一词来,以它来对应5000011^。
由于中西两种文化体系存在很大差异,近代文明与古代又有 相当的不同,因此寻找汉语与西学名词的对应词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严复在译约翰^密尔的《00 1^ '山过巧》时,就曾苦于难 觅与作的对应汉语词汇。因为汉语语言体系在引人新词时, 多在以往的词兄兄匦伦楹洗钆洌毡炯热幌纫徊阶鐾炅苏庵盅 ≡翊钆洌匀灰簿褪×酥泄说墓Ψ颉SΩ盟担馐窃谥泄〉谝淮嗡枷胛幕笃裘芍校岸А倍灾泄卵У暮艽蟮墓毕住
不能否认,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东 学之渐”,有着很明显的应急速成的强烈功利主义特色贞学习日本, 背后最强烈的动机就是卧薪尝胆,尽快攀握日本经验,事半功倍 地富强起来,也好报仇雪耻。在当时,最流行也最令人听得舒服 的西方历史故事是普法战争法国战敗,割地賠款,然而法国上下 一心,再次崛起的经历。康有为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西洋各国至 富强花了三百年,日本学西方致富强用了三十年,而中国“近采 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 图定矣广〔2〕又据台湾学者统计,“1905年至1906年,留日学生
〔1〕扬志钧:4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下,第603页4 〔2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224页。
74
几及万人,单人数目上面看,的确值得夸皤,但是这近万的留日 学生中,习速成者居60《,习普通者居30冗,中途退学辗转无成 者居5—6外,人螅茸耪呔3—4义,人大学者仅1乂:〔1:!实 际上,这种“学速成”的现象从东学之渐的开初就出现了。本身 学日本就意味着想求“速成”,而进了日本又去读“速成科”,结 果成了速成的速成。东学之渐这种“速成”特色,为中国日后的 变革速成出了一大批“人才”,也为日后隐伏了无穷的麻烦,至少 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学习日本的结果,离康有为“十年成霸 图”的设想,相去甚远。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年先进士人们是怎样钻研东学的,也 许是件很有趣昧的事情。孙宝廣是名宦之子,也是位勤于记日记 的新人物,一生最嗜读书,东学之渐,他也是倡导者之一。在他 的曰记中,无数次地记载了他读书的心得,有相当篇幅涉及“东 学其中有几次是研究日本明治维新历史的心得与讨论的,让我 们看看他们是怎样讨论的:
诣燕生庐,论0本变法事。燕生云:曰本史载其创议变 法之人,多出于贵族,其诸侯伯往往自愿献出土地归干皇家。 夫变法之事,利于卑贱而有损于尊责,乃皆不以是介意,是 不可及也。且曰本士气尤坚猛,凡侯伯诸国之臣民,无不各 尊其君,亲其上,人心固结久矣。故一旦变法,遂铯雄视企 东,而卒不解其人心何以能然,岂地运耶?余曰:是仍封建 之利也。地小而君与民各相亲,所谓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上 下之情易以通矣。且日本自开辟一姓相传,森井所谓君臣分 定而不可移。非若中国更兴迭灭,篡弑相仍,使人心屡渙散
〔1〕黄褊庆:《清末的留日教育》,台湾丨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一期,第87页4
75
而不可结也。〔1〕
此后,孙宝垣还记载他们与日本人笔谈日本变法和社会情况,还 得意地记载了别人对他的意见的赞同々审视这种读书、交流与讨 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日本的维新史的确进行了深人的研究, 具体史实很了解,所以讨论起来还是相当深人的,虽然还是将曰 本的庄园制和幕府大名体制视同中国西周的“封建”,结论也是错 的,把所谓“君臣之分“的“不可移”看得过重。但也确实注意 到了日本与中国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应该说,其看法有相当见 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许就能注意到自己的国情,从而更好 地借鉴日本的经验。
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先生说:“东洋思想之输入,使中国之社 会,发生极大变化,此虽间接灌输西洋文化,然实为曰本式之西 洋化。”〔2〕从此以后,中国就开始7:与日本及“日本式西洋化”难 解难分的关系。
三、知变的趋势,求变的开始
戊戌维新期间,严复在给光绪的上书中说:“近岁以来,薄海 嗷嗷,扼腕叩胸,。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甚且谓中国若长此 终古,不复改图,将土地有分裂之忧,臣民有奴虏之患,民情如 是,天意可知矣。”〔3〕此话多少有点为动“圣听”的渲染和夸张, 但确实也道出了甲午之后中国政坛上的某种政治情景。说“知与 不知,莫不争言变法”可能不太准确,但至少言变的声音要大大
〔门孙宝瑄:《忘山庐&记》^:上)上海古籍出钣社,第204—205页; 〔2〕萧一山:《洧代通史》(四、中华书局。第2043页。 〔3〕I戊戌变法》(二〕,第314页。
76
多于说不变的语论。无论立场的进步与落后,开明与保守,有甲 午惨败的事实在眼前,不管怎样,谁也说不出口现状不错的自我 安慰,只要有心干政,就总会觉得中国是需改变点什么了。那些 冬烘、顽愚的人们虽不乐意改变现状,但迫于亡国的压力,在一 浪螅焕说那蟊浜羯媲埃膊槐阌谥苯恿说钡爻雒娉吹鳎∫裕谡舛问奔淅铮魇礁餮那蟊浜羯攀巧缁嵊呗邸粗辽偈恰∈咳擞呗邸档闹骰鳌
皇帝的变化是最显眼的,在损师丧地,国运大衰的政治前景 下,帝室神秘的面纱再也單不住那螅{在上而又焦虑无助的心灵。 熟读书史的年青皇帝,跟睁睁看着前代一个个亡国之君的下场似 乎就要重演,一直生活在超级“女强人”阴影之下的怖弱皇帝,突 然之间,爱新觉罗家族不甘无所作为的基因开始起作用,“乖孩 子”有点不听话了,他要自己做点事情,以改变清朝,改变中国, 也改变他自己。在光绪几次向西太后传递了不愿做亡国之君的信 息后,也在看冯桂芬《校芬庐抗议》的西太后终于答应放权。得 到口头授权的光绪帝一面如饥似渴地缠着懂西学的大臣问东问 西,拼命地要求总理衙门将他所知道的可怜的西学、“东学”的书 籍送进宫来。一面向臣下放出锐意变法的空气。“自日一战而后, 中国割地赔款,蒙莫大之耻厚。光绪帝方如梦之初觉,慨然以发 愤自强为己任。故中日战前与战后之光绪帝不啻判若二人也。”〔1〕 多次出过泮的张荫桓,屡受召见,张向有“晓然欧美富强之机”的 名声,“每为皇上讲述,上喜闻之。”时任总理衙章京的张元济 回忆说:“光绪喜欢看新书,常常写条子到总理衙门要书,这件事 都由我经手办理。那时候黄遵宪做了一部日本国志,光绪指名要
0〕卡尔女士:《慈檫写照记I英文販,第157—158贞6 I: 2〕《戊戌变法)(―^第331页,
77
这部书看,也是由我取来送迸去的广〔。
在《马关条约》换约当天,光绪首先在张之洞要求再战的奏 折上发出了希望革故鼎新的信号,他沉痛地批道:“嗣后我君臣上 下,惟其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实力研求、^
亭,乎。毋生解志,毋鸾虚名,爭竿孕亭,學学甲予,务期事汆 旮昼,…以收自强之效。朕于内外―‘厚’望焉:’;〔2’〕蠱着,又部分 地采纳胡燏棻、康有为等人的意见,发布实行修铁路、铸钞币、开 矿产、立学堂等十四项新政的上谕,要求各省“悉心筹划,酌度 办法,限文到一月之内,分晰复奏。”〔”
光绪的变化显然非同小可,自道光以来,几代君主面对外部 世界强大的压力,虽然没有一位自甘沉沦,但也没有一位能像光 绪那样悉力钻究西学,讲求新法,光绪皇帝堪称是满清历代帝王 中最僅西学的,而且还是自觉自愿地接受近代原则并按此原则生 活的皇帝。张元济的回忆曾提到这样的一件事:“甲午战后,中国 承认朗鲜独立,我们放一个公使到朝鲜去,国书由总理衙起草。国 书的稿子将大清国大皇帝高一格写,朝鲜国王低一格写,光绪用 朱笔批在旁边,说我们已承认朝鲜独立,不应当低一格写,斥责 总理衙门大臣思想腐败:〔0 —次当翁同龢与光绪谈及外国人人 觐礼仪时,光绪认为可以不按中国传统,其车马可允其人禁门。结 果翁倒是有点塘踌,说是“不侍请而先予,恐非礼也:〔5〕梁启超、 谭嗣同,还包括康有为都不是皇权主义者,谭嗣同甚至对皇权十 分反感。但都被光绪的人格,严格说来是被光绪由旧转新的转变 所感动,结果成为光绪坚定的拥戴者。
(:1〕《戊戌变法》(四〕,第324页。
《2〕朱寿朋编:《光绪甎东华录》(四、总第359&页。
〔3:!军机处录副麥折,廖寿丰等奏折。
^ ^ 34:戊戌变法》(四、第325—326页。
〔5〕《翁文恭公&记》《戊戌变法》(一八第521页。
78
再看看满朝文武和地方督抚。这段时间,大臣们上书表达对 时局看法的很多,程度不同地要求朝廷革弊更新。有像张之洞、胡 燏棻、陈炽这样直接要求变法自强的,一虽然内容上只是洋务运动 的扩展。还有些只表示要某几个方面革新更张的,像荣禄之于兵 备和武学考试,严修要求开经济特科,信恪请开矿务等等。连公 认的顽固派徐桐,也有一折要求“兴利裁费”。对光绪那十四项新 政的上谕,各省督抚的复奏虽然根据各省情况没有人同意全部铺 幵,但执根本反对意见人却也一个没有。其他的京官,像张元济、 汪大燮、夏曾佑等人议政于陶然亭者有之,平居扼腕叹惜者亦有 之。当康有为也变成京官之后,空气更为高涨,罗振玉回忆说:自 康有为人都之后,“遂如春雷之启蛰,海上志士,欢声雷动,虽谨 厚者亦如饮狂药广〔。
再看在野士绅。湖南的名绅王先谦、叶德辉等人,几乎是人 人公认的顽固派,但此时对于在湖南兴办洋务,都是支持的,对 于兴办轮船公司,还投股参加。王先谦称时务报“为目前不可不 看之报”,特意购之发给岳麓书院诸生看。〔2〕湖南办时务学堂并聘 梁启超当总教司,长沙士绅大多举手赞成,王先谦尤其热情,“亦 称美焉”。梁启超初至之时,学堂公宴,王先谦“并谓须特加热劂, 议于曾忠襄祠,张宴唱戏,并请各绅以陪之广〔3〕浙江著名学者孙 治让以公车上书“浙人无与者,窃以为吾乡之大墦广〃〕并愿与 “中土志士力持保种保教之念,即无所建树,亦冀以精抻愿力鼓动 以脱浪,以力挽气运”。〔5〕关中大儒刘光贳,“以讲学之儒而治洋
I 1〕《戊戌变法》〔四:),箄249页, 〔2〕《戊戌变法》〔四〉,第页,
〔3〕沟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下,中华书局,第597页。
^ 3 3 I汪康年师友书札》〔2〉,第14701。 〔5〕I汪康年师友书札》0,第1471页,
79
务”〔【〕改图求新,孜孜不倦。而像前面提到的张宗祥、蒋方震这 样的千方百计求新知的下层士人,一时间不知凡几,变化比较快, 态度也比较积极的大多为年轻人。
总而言之,在甲午刚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好像一阵惊雷闪过, 不知所措的鸣婵一齐失了声,顽固派的声音顿时稀少了。不是没 有顽固派存在,也不是这些人不想发表他们的政见,而是他们一 时不知说什么或者怎么说才好。正式的变法还没有开始,是不是 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还得等等看看。更何况从掌权实权的“铁 娘子”西王母〖维新派这祥称呼慈植〕,到名震一时的地力大员都 表示过中国需要改变,那么,即使心里再茫然失措,再不情愿和 看不惯,也只好迫于情势而知趣地三喊其口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到了这个时候,中国执保守态度的士大夫 虽然还相当多,但他们中的顽固派再也不能像当年倭仁辈一样,理 直气壮地提出一大套反对变革的意见。他们的既缺乏理论,更缺 乏自信。他们的领军人物或者像刚毅那样,信门胡柴,说出的话 除他自己谁也不信;或者像徐桐那样取阿0主义,避讳不见,避 讳不谈。所以,他们也确实说不出什么来,反对革新,只好从权 术与阴谋上措手。“
梁启超曾对当时全国的保守派宫僚作了这样的分析,他说这 些人可以分为数种类:“其一番然不知有所谓五洲者,告以外国国 名,犹不相信,语以外患之危急,则曰此汉奸之危言悚听耳,此 一种也。其二则亦知外患之可忧矣,然自顾已七八十之老翁矣,风 烛残年,但求此一二年之无事,以后虽天翻地复,而非吾身之所 及见矣,此又一种也々其之以为即使吾及身而遇亡国之事,而小 朝廷一日尚在,则吾之富贵一日尚在,今若改革之论一倡,则吾 目前已失舞弊之凭藉,且自顾老朽不能任新政,必见退黜,故出
〔III《汪束年师友书札乡^,第1471页; 80
死力以争之,终不以他年之大害,易目前之小利,此又一种也广〔1〕 这种分析除了有点刻薄和夸张外,应该说还是有道理的,反对维 新的顽固派,已少有理想主义者,他们的立场全由利益走向而定 〈僑家理想主义精神,已转由倡新学者来继承〕,所以,顽固派虽 多,但底气非常不足,因为连他们自己也清楚,他们的所做所为 无非是在牟一己之私。如果不是因特殊的政治情势而导致了西太 后倒向顽固派,反对新政的人实际上连个像样的领军人物也推不 出来。
四、大梦之后的士林多数:无歧困羊
经过甲午战争的剌激,梦醒的不仅是那些开明的士绅和那些 头脑灵活,很快就能转向的士人,连那些头脑冬供的三家村学究 也同样是如梦方醒。当年在甲午之前组织和参与打教闹教的士绅 们虽然困惑和焦虑,但是他们并不真的相信他们的天钮最终会灭 亡,他们糗以自傲的文化会被连根挖掉。因为“天朝”的马车虽 然摇摇晃晃,但还在按步就班地走,士人的生活虽然受到冲击和 挑战,但也还能按着老步调走々科举还有魅力,子曰诗云也还有 人要听。在他们眼里,洋人无非是“要码头”,“要通商”,一时半 会不致于伤筋动骨,禹然传教像鸦片那样讨厌,但也不是完全不 能忍耐。
甲午战争彻底击碎了他们苟且的梦幻,瓜分中圉的话题在西 洋和东洋人的话题中流行,而中国人画的瓜分图也在中周人中流 行。而且仿佛突然从天而降的严酷情势,一下子把他们逼到了无 路可走的境地。说实在的,对多数咋天还在草拟打教舉拈的士人 来说,让他们马上转过来从西学中讨生洁,不啻是天方夜谭。在
‘:1 ?架启超』《戊戌政变记》,卷三。
81
中国已经出现西学热和“东学之渐”的情形下,大多数读书人却 因“习业已久,一旦置新法而立新功令,自有不适从之势。”〔1〕
地处山西的举人刘大鹏,在1895年进京会式时,由于受到形 势的压力和风潮的感染,因此托人买了些经世书籍来读,并对西 学开始感兴趣。可是他所在的地区却因“废学校、裁科考之谣”’ 士子们“人心摇动,率皆惶惶”。〔2〕显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 像梁启超那样“一旦故垒尽失”却能革故从新,毅然沉下心来重 头开始。
应该说,这些“人心摇动,率皆惶惶’’的士人,因甲午战争 刺澉起来的民族情绪并不比那些一心要变法的先进分子来得差^ 对于他们来说,既有战争与割地賠款带来的强烈刺激,又有在一 连串反洋教斗争中直接的“委屈”与不平,甚至还有家产与家人 的损失。在求新无力,守旧无因的困境中,民族主义的愤激情绪 更易于导致他们怀恋旧日的“平静”。困境愈困,压力愈大,他们 就更加怀旧。
不知不觉地,随着打教高潮的再次到来,在中下层士人和下 层民众中,排外空气开始弥漤,在他们看来,一切祸患之由皆由 洋人(包括东洋人〉而起,洋人公使在京城骑着朝廷脖子上拉屎, 而洋兵则是后盾,洋货与铁路轮船吞噬着中国人的财富,而最可 恶的洋教则无异潜伏各地的内线。中国要想得救,他们自己要想 得救,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将洋人、洋教并洋物彻底驱逐出中国。
无疑,中下层士人的这种情绪,是与维新派士人当时的行为 意向相反的。在康有为、粱启超等人把传教士视为“良师益友”, 与李提摩太等人“相见恨晚”时,一些中下层士人再次掀起了全 国性的打教高潮,以湖南士绅周汉为代表,一大批新的,语言更
〔1〕刘大麝:《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垠社,第89页。 〔2 3《退想斋曰记》第87贞。圓
82
为刻毒的反教揭帖被炮制出来,并被迅速地传遍大江南北。双方 很快在传教士问睿喜顺逋唬屡山唇痰氖可鹩朊裰谥【偈游廾粒泻ξ抟妗L匪猛衔蚪逃肽纸掏秸型馊搜蛊龋∥健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