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组团游三国-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被袁绍纠缠难以脱身,要扭转官渡战局,曹操势必要继续从后方抽调兵力,到那时,必然还有进攻许昌的机会。”
众人觉得有理,刘备立刻命令,派出更多斥候,从各个方向打探官渡战情,随时回报。
斥候派出去了,刘备部在汝南、古城休整、练兵,提振士气,决心要抓住下一次战机,一举攻克许昌……
……
日子一天天过去,官渡方向终于传回消息:河北袁绍部惨败。
“什么?”刘备虽然对袁绍获胜并没报太大希望,但也绝没想到,前一段还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竟然这么快就惨败了。
蔡鹏也不相信,是不是搞错了?
趁着刘备还没发火,蔡鹏训斥报信的斥候:“胡说!你从哪得到的消息?可是亲眼所见?”
斥候无辜地望着蔡鹏,摇摇头。
蔡鹏知道,袁曹生死对决,这些斥候是没胆量也没机会凑到近前看个清楚的。
“还不赶紧回去再探再报!”蔡鹏对斥候递个眼色,意思是:还傻楞着干啥,赶紧去打听清楚啊,傻愣在这,一会主公怒了,难免赏你一顿板子。
刘备没有心情打斥候的板子,袁绍惨败的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原本以为,袁绍即使无法击败曹操,但凭借着河北十几万军队,以及充足的后援补给,袁绍怎么也能和曹操对峙半年一年。
自从徐州惨败,刘备已无家可归,原指望借袁曹对峙之机,在豫州站稳脚跟,征兵屯粮,待时机成熟,再向曹操讨还血债。
“唉,袁本初也太……”蔡鹏真想骂袁绍几句,特么的袁绍你简直是个窝囊废啊!俺们在徐州没打过曹操,那时因为缺兵少将,没有粮饷。可袁绍,手下战将过百,军队号称二十万众,钱财花不完,粮草吃不光,怎么就这么废物呢?
大家都清楚袁绍惨败意味着什么,看看现在的诸侯割据地图吧。
我们以前说过,西北凉州一带,被马腾韩遂占据;西南益州,刘璋占据,中南荆州,刘表的地盘;东南扬州,有江东孙氏;南部交州,士燮偏安一隅。
这些诸侯军阀,或安稳地当着自己的土皇帝,或者胸无大志,傻呵呵看着中原的热闹。对中原曹操都构不成直接威胁。
曹操占据着从雍州直至东部沿海、黄河南岸全部地区。地盘看着很大,但东西长、南北跨度短,是一个狭长地带。这样的区域,缺乏战略纵深,一旦发生战事,极易被切断东西两边的联络。
如果官渡方面的消息属实,那么曹操平定河北以后,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收复紧邻其老巢许昌的豫州,也就是刘备暂时驻屯的汝南一带。
击溃袁绍,然后立刻向南清剿豫州,这是很显然的军事战略,即便刘备和曹操没仇,也难逃此一劫。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曹操怎么能允许在老窝许昌旁边,盘踞着刘备这样的饿虎呢?
“开会……”刘备有气无力地命令开会。这次会议应该算是刘备军团最高等级的会议,与会人员只有糜竺孙乾简雍关羽张飞蔡鹏等刘备的绝对心腹,连赵云都未能参加。
会议的议题很简单:如果袁绍果真惨败,该如何应对。
袁绍惨败的消息虽然还未得到完全证实,但众人明白,这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未雨绸缪绝对是必要的。
会场内的气氛十分压抑,大家都清楚,如果袁绍惨败,曹操必然很快进攻豫州,就凭现在这些人马,去抵挡曹操,无异于螳臂当车。
守不住豫州,那只能跑,往哪跑呢?
西北马腾韩遂和刘备关系不错,马腾韩遂也算是当年“衣带诏”事件中,刘备的同伙。可是西北太过偏远,去西北必然要穿越曹操的地盘,这几乎等于自投罗网。况且,即便能侥幸冲过去,刘备现在手下的将士,老家都在中原,西北那边气候恶劣,生活习惯与中原大不相同。往西北走,估计用不着曹操围剿,士卒就要开小差。
东南孙氏。孙策病重,江东大权现由其二弟孙权掌握,孙权立场暧昧,更倾向于讨好曹操,是万万不会接纳刘备的。
至于益州刘璋、交州士燮,都是偏安的土皇帝,不会接纳刘备,更不会为了刘备而得罪曹操。
这样看来,向南投奔荆州刘表是唯一选择了。
刘表素来和袁绍刘备交好,如果刘备落难前去投奔,刘表应该不会见死不救,但幕僚们一定会加以阻挠。
蔡鹏看得出来,无论是武将文臣,甚至包括刘备,谁都不情愿去别人的地盘,看别人的脸色。谁都希望能守住自己的地盘,那怕只是穷乡僻壤、弹丸之地。可是,曹操会同意吗?自然不会。
既然如此,总不能在豫州束手待毙,南撤荆州,就成了刘备军团万不得已的战略选择。
会议没有太多可讨论的,大家都在焦急等待着官渡方向的最新消息。
消息很快又传了回来:袁绍的确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袁绍十几万军队折损过半,其中大部份转投了曹操,袁绍集团的覆灭就在眼前。
怎么会呢?刘备及属下众人都想不明白。
又有消息传来:袁绍之所以脆败,源于后院起火。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地利位置极佳,东面是大海,西面是太行山天然屏障,北面是辽东,而袁绍和辽东公孙氏历来交好。因此,袁绍和曹操展开官渡对决时,将河北境内全部兵力囤积于黄河北岸。
可是,天下人都没有料到,就在袁绍凭借兵力优势,准备对曹操展开致命一击时,辽东公孙氏突然从北面对袁绍掌控的幽州、冀州展开猛攻。袁绍后防空虚,辽东部队很快就占领了幽州全境,并挥兵直取冀州原治所信都城。
老窝被端了,袁绍军团立刻大乱,不战而崩。
“这、这怎么可能?”刘备依然不敢相信,“辽东公孙氏为何背信弃义?”
不管刘备如何疑问,这一切都是事实,刘备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同时还要面对令一个即将成为事实的局面:曹操很快就要进攻豫州了。
第0267章 五木 包装诸葛亮
五木带着大包小裹回到新野。
小猴子耳朵尖,早早就听出五木的脚步声,吱哇乱叫着从布店跑出来迎接五木。
“我靠!”五木惊呆了,“谁、谁给你做的衣服?”
“吱……吱……”小猴子十分得意地叫着,炫耀着自己的新衣服。
“别显摆了,不错不错。”五木指着小猴子身上如美国星条旗般的衣服说道。
小猴子开心了,扭着模特步,引着五木往布店里面走。
“哈哈”五木乐了,布店老板给小猴子做的是开裆衣服,小猴子红红的屁股暴露出来,五木笑道:“哈哈,原来你后面还有日本国旗啊!”
五木先送上特意从大城市襄阳为布店店主准备的礼物,对其这些日子照顾小猴子表示谢意,又请求店主和自己去隆中为诸葛亮制作服饰。有礼物在先,五木开出的价钱有很有诱惑力,店主欣然同意。
赶到隆中,诸葛亮的住处,小猴子立刻被这里吸引了。
新野布店再好,毕竟在城里。隆中是郊野,有山有水有树林,小猴子到了这里,就像鱼儿得水一般欢快。(是不是用“猴儿归山”更加确切呢?)
五木没空陪着小猴子疯跑,包装诸葛亮是当务之急。
五木对诸葛亮的外形包装是全方位的。
首先请布店店主为诸葛亮量身定制几套深衣和两件鹤氅。五木给诸葛亮选择的色彩基调是代表着神圣、高雅的洁白。
深衣用料是五木特意选购的,都是苎麻原料,有粗细之分。粗织大布,用于缝制冬季御寒深衣。细织苎麻夏布,乃是五木经挑细选的标庄精麻织成,采用效果最佳的漂白技术——牛粪浸渍法漂洗成雪白,所谓“麻衣如雪”。
为了避免素白的单调,五木原想通过搭配带有纹饰的衣缘,为诸葛亮增添一份朝气,但布店店主提醒五木,花纹衣缘只适用于父母、祖父母都健在的青年,像诸葛亮这样长辈皆已过去的青年人,衣缘只能选择素色。
这是五木未曾想到的,不过店主说,只有衣缘有此规矩,五木便决定在深衣下摆(下裳)处,用刺绣图案加以弥补。图案是诸葛亮亲自挑选的万里江山图案,五木嘱咐,必须用不超过三色的柔和色调刺绣,以免将儒雅脱俗的风格弄得和土豪一般。
深衣各部位的尺码都有定数,但这样裁剪缝制出的衣服,穿在身材修长的诸葛亮身上,会使其显得粗笨。
五木嘱咐店主缩减领缘、袖缘、下裳缘和腰带的尺寸,同时适度调整袖口和腰部尺寸,使得深衣穿上以后,更合体、更有飘逸感。
五木最得意的地方在于对深衣肩部的处理。他发现诸葛亮的双肩不够平直,也就是俗称的“溜肩”,穿上宽大的深衣后,显得有点“颓”。五木吩咐店家在深衣肩部内侧缝制暗袋,用精薄竹片作为内衬。
穿上定制的深衣,诸葛亮立则挺拔,动则飘逸。
……
鹤氅类似带袖的披风。五木为诸葛亮设计的鹤氅,样式上并未做大的调整。主料选用脱俗、富有朝气的青色,配以滚花衣缘。五木觉得鹤氅上常用的大幅的团花图案过于庸俗,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在左前胸处,缝缀一只精美的羽毛,既作为装饰点缀,又像是私人定制的logo,清新而脱俗。
……
五木对深衣和鹤氅进行的改造,在布店店主看来,是具有颠覆性的。不过诸葛亮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五木的修改的确与众不同。
诸葛亮何等聪明,已经初步领悟到五木为自己所做的形象设计的思路。
对于选择发冠,诸葛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诸葛亮刚刚二十岁,可以戴冠了,但是他没有官职,按规矩不可戴官帽,只能带平民可用的帻巾或幞头。
但是,若戴方形帻巾,就像在脑袋上扣上一片圆白菜叶,滑稽且寒酸。戴上普通的幞头,又像在头上扣了个西瓜皮,更加难看。
诸葛亮亲自设计了一种头巾样式,用青色丝带编织成长巾,系住发髻,余下的头巾垂在脑后,既似帝王贵族冠上垂旒,又不逾越礼制。
诸葛亮为自己的设计取名“纶巾”。
自古,冠也属于衣类,称“冠衣”,冠衣须与深衣大氅和谐搭配,而诸葛亮所设计的纶巾,同五木为诸葛亮量身定制的深衣鹤氅十分契合。
五木没料到,诸葛亮不仅聪明,而且还具有引领潮流的时尚眼光。
……
配饰选择是五木的又一得意之作。
五木在襄阳跑遍所有经营配饰的店铺,里面尽是珠宝玉器,或工艺粗糙,或色彩艳俗,都与五木的整体设计不符。
就在五木失望之余,偶然看到地摊上,有人贩卖从江岸上采集的石子,石子圆润晶莹,难得的是,石子有漂亮的纹理,粗看似文字,细看又不可辨认,这正合五木的设计理念,为诸葛亮增添出低调且富有文化内涵的另类奢华。
当五木拿出用丝线串连的“文化石”,诸葛亮都被惊呆了。
看着诸葛亮将“文化石”佩戴在身上,五木想起了那块华歆赠予自己的那块玉佩,上面有着“爱”字形纹理的玉佩,五木想起了公孙雪儿……
“邓兄,如何?”
诸葛亮的问话打断了五木的沉思,五木长出一口气,现在没空回味遥远的记忆了……
……
整束好深衣,扎上纶巾,披上鹤氅,带上配饰,诸葛亮仿佛变了一个人,潇洒飘逸。
诸葛亮十分高兴,忍不住向五木展示起他在家勤奋修炼气质的成果,举手投足之间,果然仙风舞动,神采飞扬。
五木咧着嘴,挑着大拇指赞道:“太有范了!”
诸葛亮显摆了一圈,却皱着眉,抬起脚,愁眉苦脸说道:“邓兄,尚无屐履。”
五木笑道:“我早已为你想好了。”
鞋子是五木比较头疼的问题。秦汉时期,无论是雨天穿着的屐,还是平时穿着的履,样子都十分难看,尤其是男子常穿的方头履,简直是丑陋之极。
诸葛亮对当下流行的鞋子也不满意,最普通的皮履(古时获取皮革容易,皮子缝制的鞋子是最低等的),穿着极不舒服。简易草鞋只适合平日劳作时穿着,且和深衣鹤氅极不搭配。丝绸履虽舒适,却不耐穿。
诸葛亮满脸愁容:“如何是好?”
五木微微一笑,胸有成“鞋”地道:“莫急。”
五木掏出几双在襄阳为诸葛亮定制的鞋子,以皮为底,棉布做垫,丝绸绷面,精工缝制。这种鞋子,不是难看的方头,而是圆头略尖,前部微微上翘。穿着起来,不仅舒适,而且极为美观。
诸葛亮试着在屋里走了几个来回,便小心地脱下,十分爱惜地道:“如此精致,居家时,还是赤足吧。”
“哈哈,省着点穿也好,这种鞋子,一般店面还真做不出来呢。”五木说完,突然盯着诸葛亮的双脚,眉头紧皱。
“哎呀!”五木看罢诸葛亮的双脚,拉过诸葛亮的手,“啧啧”地不停摇头,又盯着诸葛亮的脸,叫道:“不行不行。”
“呃?”诸葛亮疑惑,不知五木是什么意思。
五木指着诸葛亮的手脚道:“你这手脚,也太粗糙了。”
诸葛亮低头看看,果然,由于常年耕地砍柴,双手双脚都已粗糙干裂。
“这样可不行,太影响形象了,你再看你的脸,晒得黢黑,穿上这么时尚的深衣大氅,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不是运筹帷幄的军师,倒像是一夜暴富的老农。”
诸葛亮尴尬地笑笑,无奈的表示,干农活难免啊。
“太影响形象了,坚决不行,必须整改!”五木给诸葛亮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并亲自拟定了整改措施:每日以热水浸泡手脚,再用鸡蛋蛋清敷面,以使粗糙的毛孔紧缩。
至于这黑里透着红的脸膛,五木只能使出绝招了。
“这里能搞到牛奶吗?”
诸葛亮点头,这倒不难,周围农户有人家中有耕地的母牛,汉人不喝牛奶,只有野蛮的匈奴人才喝,要来干嘛?
“洗脸洗手洗脚,美白。”
诸葛亮已经完全接受了五木的形象设计思想,不再有异议,只是被五木折腾得有些累了,诸葛亮问道:“如此可乎?”
“恩,这回差不多了。”五木点点头,上下打量着诸葛亮。
“咝……怎么总感觉还少点什么?”五木凝着眉,脑袋歪过来扭过去看着诸葛亮,就是想不出到底缺少了什么。
诸葛亮被五木看得不知所措,两手不知该放到那里,不停在身前相互揉搓。
五木伸出双手,“啪啪”拍击几下自己的脑袋,“唉,忙中出错,还是忘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不行,我还得去新野一趟。”
第0268章 五木 家务活我来
五木和布店店主一起赶回新野,小猴子自然要跟着。
五木此行的目的,是要为诸葛亮赶制羽扇。五木发现,诸葛亮换上新行头后,人变得挺拔飘逸了,但是空着一双手十分不自然。若是把双手背到身后,显得老气横秋;放在身前,又显得拘谨,暴露了诸葛亮最大的缺点——不够成熟。如果让他手上拿一样东西,就会好很多,而最适合拿在手里的,自然是扇子。
扇子有很多种,团扇、芭蕉扇之类肯定不合适,让诸葛亮这类东西,太离谱了。大团扇相吻合的形象是:袒胸露腹,盘腿而坐,时而挥舞团扇驱赶苍蝇蚊子,时而在身上搓搓泥球,或者是伸手入怀抓虱子。这样的人怎么会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军师?是个抠脚大汉还差不多。
可以选择的只能是折扇和羽扇。这个年代,已经出现折扇,只是技术尚不成熟,制作工艺也比较落后,打开来粗陋,合拢上粗陋笨重,拿在手里不显儒雅,倒像一件凶器。
羽扇此时也不常见。说“不常见”是针对东汉人而言,对于五木,就似松平常了,电影电视画册里,诸葛亮不都是拿着羽扇吗?五木曾玩票于古董界,对羽扇还是有些了解的。扇羽不易保存,无法流传后世,但古董扇柄五木还是见过的。
讲究的扇柄是用兽骨、兽角、玉石或象牙制成,这类材料贵重不易找寻,而且和诸葛亮的整体形象也不搭。五木给诸葛亮设计形象是隐于山野间的青年才俊,若是使用过于名贵的材料,反倒不和谐。
除了上述材料,只有竹木可选。竹质过轻,拿在手里,显轻浮张扬,还是选用沉稳压手的硬木合适,低调而沉稳。
扇羽的选择,五木颇费了一番心思。此时正值冬末,大量候鸟开始北归,新野多沼泽,许多候鸟将此处作为中转休息之所。雇佣当地农户捉鸟取翎不是难事,但选用什么样的羽毛做扇羽却要动些脑筋。
按说,羽扇以纯白为最佳,但五木为诸葛亮设计的基础色调就是素白,再拿上一把白羽扇,就略显单调。五木选择了鹤尾羽,经选、刷、洗、理、修几道工序,每羽尺长一寸二分宽,以扇柄为中轴,两侧对称,各排列五只鹤羽,用竹签穿翎管绑扎成型。
没花多少钱,低调大气上档次的羽扇就制成了。
这种羽扇,选用的鹤羽上下皆黑,中间寸许亮白,时人不懂这种羽毛有何好处,五木却偷着乐了半天,这可是后世有名的“玉带”羽翎。诸葛亮成名之后,这种“玉带”羽扇也随着身价倍增,成了一种引领时尚的奢侈品,此乃后话,不提。
做好几把羽扇,五木终于要告别新野了。
布店店主帮了五木许多忙,五木自然要好好感谢一番。客套话说完,五木告辞,颇通人性的小猴子知道,这回可是要真的和布店分别了。布店店主也和小猴子有了感情,眼中泪光闪烁,很是不舍。可是,小猴子终究还是要跟着五木走,小东西一步三回头,不停地向布店方向张望,脸上很有些“忠义不能两全”的悲情。
……
诸葛亮看到羽扇,虽觉得大冬天扇扇子有些搞怪,但拿着羽扇,的确能让自己增色不少。羽扇不仅解决了诸葛亮双手空闲的问题,还具有掩饰情绪的功用。
五木如大导演一般,指导着诸葛亮何时该羽扇轻摇,如何才能用羽扇营造出指点江山的效果。诸葛亮原本就具备这样的气质,经五木指点,便更具大师的“范儿”了。
五木满意地坐在榻上,诸葛亮头戴纶巾、身穿深衣鹤氅,足蹬时髦丝履,手摇羽扇,在地上踱着方步,认真地排练着。
“不错不错,非常不错!”五木满意地挑起大拇指。
得到“邓导”的认可,诸葛亮兴奋异常,不停地给五木端茶倒水,大献殷勤。
五木深深懂得,诸葛亮给五木拜年,准没好事。
“我说亮亮,你有话就说吧。”
“请叫我孔明。”诸葛亮和五木越来越近便了,偶尔也会开开玩笑,知道五木的学问并不大,诸葛亮和五木说话,也尽量用通俗的白话。
“好吧,孔明,说吧,别遮遮掩掩的了。”
“咳咳,邓兄,你所说的‘形象包装’已经做好了,咱们何时去投奔刘皇叔啊?”
五木白了诸葛亮一眼,叹了口气:“我说孔明啊,你还是太年轻啊。”
“年轻怎么了?有志不在年高。”诸葛亮对年轻、幼稚一类的话题比较敏感。
“别急嘛,”五木安慰着诸葛亮,“年轻是好事,年轻而有才干更是难得,但你想过没有,你虽有满腹才华,但你名气还不够啊,你去投奔刘皇叔,如何才能让人家相信你有真本领。”
五木感觉和诸葛亮交流真的很方便,俗话说“宁和明白人吵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和诸葛亮这种明白人说话,不用费口舌,一点就通。
但今天的话题,显然刺激了诸葛亮年轻气盛的敏感神经,诸葛亮用罕见的快速语速说道:“某不出仕,不做些什么,天下人如何知我?”
五木现在把自己定位成诸葛亮的私人顾问和导师,能为诸葛亮排忧解惑,让五木非常有成就感。五木耐心地开导着诸葛亮:“没错,是要先有所作为,才能驰名天下,但如你所想,贸然去投奔刘皇叔,你觉得人家会把兵马交给你指挥,真刀真枪地打上一仗,看看你是否有经天纬地之才吗?”
不等诸葛亮回答,五木继续道:“谁会把家底交给一个不知根不知底的人?换做你是刘皇叔,你会这样做吗?”
诸葛亮默然摇摇头。
五木继续开导诸葛亮:“如果我们现在去毛遂自荐,即使人家接纳了你,也不会委以重任,起码最初时不会。”
五木说得有道理,诸葛亮呆坐着,手中的羽扇一动不动,神情甚是失落。
打压的话,说得差不多了,五木需要给诸葛亮打打气了:“孔明啊,你的才华,绝不应该满足于做个参军从事,要有远大的理想,你的偶像……哦,你敬佩的是谁?”
“管子、留侯。”
“对!管仲、张子房才是你的标杆、你的榜样。”五木又变换成苦口婆心的语气,“眼光要放长一些,不要着急找工作,不要担心才华被埋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诸葛亮点点头:“多谢邓兄点拨,那亮该当如何?”
“等!”
“等?”
“对,等!当年姜太公在那个什么水垂钓……”五木只知道姜太公钓鱼钓来了周武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