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真正促使德国设计师们改变主意的。却还是胡卫东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因为采用了重点防护理念、并应用了新型装甲钢的缘故,兴登堡级战列舰全舰装甲总重甚至比俾斯麦级战列舰都轻,而其动力系统却要强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航速和俾斯麦级差不多、甚至还要慢一点,你们的那位元首会怎么想?”
大家的脸sè登时都绿了,他们自然知道小胡子可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家伙,更兼又是个外行,还特别自以为是,想让他满意的最好办法,就是数据要尽量漂亮,至于实战中好不好用,则都是次要的,而且从俾斯麦级战列舰这款首开高速战列舰先河的舰型就可以看出,小胡子同样是一个速度控。于是大家一致同意采用球鼻艏,这个改动将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最大航速提高到了32节,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款战列舰,而其实际最大航速则更是高达32。6节。而如果必要,兴登堡级战列舰甚至可以在最长2小时的时间内甚至将功率加大到24万马力以上,从而获得超过34节的恐怖航速,别说是战列舰了,就算是拥有速度优势的航母和战巡也很难逃得掉
不过,球鼻艏在明显提高了兴登堡级战列舰最大航速的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兴登堡级的低速航行xìng能,因而令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巡航速度和续航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兴登堡级的庞大舰体和相对轻得多的装甲总重,它的最大载油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款战列舰,足以抵消球鼻艏的弊端,这一点只需看一看它15000海里/16节的续航力数据就能够充分意识到。
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斟酌,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基本设计总算是确定了下来,其大致参数如下:
排水量:标准/56000吨,满载/68000吨。
尺寸:舰长256米,舰宽36米,吃水9。8米。
动力:16座高压重油专烧锅炉,4座蒸气涡轮引擎,主机设计最大功率为208000马力(由于德国产品质量优异,后来建造完成的兴登堡级战列舰实际最大输出功率超过了225000马力,2小时极限输出功率超过了240000马力。)
航速:32节(实际最大航速达到了32。6节,2小时极限最大航速超过34节。)
续航力:15000海里/16节。
主炮:三联装406毫米L50(按照德国标准计算)巨炮3座(前2后1)。
副炮:12座双联装128mm高平两用炮,炮塔装甲厚度为25mm。
防空:12座双联装37mm高shè炮,12门单装37mm高shè炮,36座双联装20mm高shè炮,8座7管20mm“密集阵”近防火炮。
反潜:4座火箭深弹发shè器(最大shè程1500米)、4座刺猬炮(最大shè程300米)。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280mm,主炮塔200mm360mm,弹药舱顶板320mm,水平装甲150mm,指挥塔(最大)420mm。
舰载飞机:4架水上侦察机,弹shè器2具。
舰员:2250人。(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航母(上)

可以看出,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较之原来的几个已经有了颠覆xìng的变动,为此调整设计所需花费的时间自然不短,不过反正青岛那两个7万吨级船坞此时还在建设当中,这两艘本来现在就没法开始建造,所以时间上不必太过着急。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甚至对中国人能否赶在1940年年底之前将那2个巨型船坞建成都表示了强烈的怀疑。但是被任命为青岛船舶工程建设总指挥的沈鸿却显现出了他青出于蓝的系统工程学造诣,不但充分调动了所有参与人员的积极xìng,而且几乎连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掉,近乎奇迹地赶在1940年上半年提前建成了这两个亚洲顶尖的现代化巨型船坞,耗时不过两年出头(PS:顺便提一下,历史上新中国是由2。5万吨船坞直接跳到30万吨,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前提下只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就成功建成,同样堪称奇迹。),其间他还主持完成了对德国15000吨zì yóu式水压机和30000吨模锻式水压机的仿制工作,令德方人员无不叹服,尤其是在大家得知沈鸿连小学都没读完之后。而胡卫东也由此意识到或许之前已经对沈鸿极其重视的自己依然低估了这位百年不遇的奇才。 。
事实上,尽管沈鸿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贡献罕有人及,但他在历史上浪费掉的时间也实在太多,很难想象如果一直都给予他最好的工作环境,沈鸿能够创造出多么惊人的奇迹。
在抗战之前,沈鸿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由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学徒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小企业主,但此时年届而立的沈鸿已经浪费掉了最宝贵的青chūn(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也没能接受工业化大生产的洗礼。)。抗战爆发之后,沈鸿带着自己的机器和工人投奔延安。固然为抗战和解放出了大力,但就其个人而言,在山沟小作坊里很难获得多少成长。建国之后。沈鸿虽然通过刻苦的自学与实践的磨砺而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杰出工程师与工业管理人才,但细究之下他这几十年间的际遇其实也颇为不顺,而究其缘由,可以说他这个人“不懂顺应时势”。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年代里,他提出不能闭门造车,结果在那十年里遭到了批斗;而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面对技术引进的热cháo,他却又反cháo流地批评各种崇洋媚外的行径、指出自力更生的传统不能放弃,结果遭到群起围攻而被迫早早离开了一线的工作岗位(对一位热爱科研的专家来说,在科研一线工作到死,远比在家“颐养天年”要幸福得多)
“其实沈鸿说的一点也没错,只是国内总是唯上是从,政治正确远比实事求是重要得多。他这种直xìng子自然吃不开,除非有领导能够给予他全心信任和重用,或者他自己就有足够高的地位和权力”,胡卫东想到这里,终于攥紧了拳头。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没过多久,胡卫东不顾“任人唯亲”的非议,任命资历尚浅的沈鸿为中原解放区工业部部长,全权负责统筹和指导解放区的工业建设,而沈鸿也没有令胡卫东失望,在任期间中原解放区的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甚至超过了胡卫东亲自负责的时候。这段经历为建国后沈鸿出任机械工业部部长(地位虽然不及财政部、国防部这几个核心部委,但比一般的部委却要高得多,因为其下辖的几个部委同样也是正部级单位)乃至后来担任分管全国工业建设的政务院副总理奠定了基础,而他这位奇才也在更大的舞台上作出了罕有人及的卓越贡献
虽然战列舰的建造确实可以明显地提升后进工业国的整体工业水平,但胡卫东对兴登堡级战列舰如此地关注和投入,与他的个人兴趣也不无关系。与之相比,胡卫东主动将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争取过来,则完全是出于航母本身的价值,不管国内用不用得起,先将相关的技术储备下来总是不会错的,反正有德国人提供全方面的支持,怎么也比以后自己独自摸索要快捷得多。
不过,二战航母的技术含量虽然没后世那么高,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并形成战斗力的,历史上二战期间拥有强大航母战力的美rì英三国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20年代初期这样一个时间段里就开始研究的,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才有了二战期间的辉煌,而缺乏相应基础的德意两国的航母计划则全都中途夭折,足以说明问题。事实上,以胡卫东这个穿越者的眼光来看,齐柏林伯爵号这艘历史上最终没能完成的德国航母只能用“烂”来形容(但不管怎么样,它毕竟是一艘航母,对于不可能从美rì英三国获得航母技术的中国来说,这次能帮德国建造齐柏林号,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这一点看看它设计中的基本参数就能明白:
满载排水量31;367吨
全长262。5米
全宽31。5米(水线)
吃水7。6m(基准)
8。5米(满载)
动力蒸汽轮机,4轴
功率200;000马力
最高速度33。8节
续航距离8;000海里(19节)
乘员船员1;760人,飞行联队306人
飞行设施长240米x宽27米
舰载机常规42架(战斗机12架,攻击机30架),最大50架(10架梅塞施米特式Bf109型战斗机)
20架容克Ju87型俯冲轰炸机
20架费策勒Fi167型鱼雷轰炸机)
武器装备16×15cmSKC/28guns
12×高shè炮(10。5cm)
22×3。7cmSKC/30(防空)
28×高shè炮(2。0cm)
装甲水线装甲60100毫米
飞行甲板2040毫米
装甲甲板4060毫米
机库侧壁20毫米(未完待续。)
PS:厚着脸皮求下推荐票^_^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德国航母(中)

只要是稍微内行一点的人,都能看出一大堆的问题,首先,舰载机的数量实在太少,与美国rì本的同吨位航母相比少了50%以上,而且比例严重失调,战斗机居然只有轰炸机的四分之一,就算德国的战斗机王牌再怎么厉害,也根本忙不过来啊!其次,明明是一艘航母,上面却装了整整16门150mm舰炮,这不是不伦不类吗?但你还别说,历史上不知多少个国家犯过类似的错误了,无论是现在的德国、后世的苏联,乃至于现在的rì本和美国,都很难一下子完全抛弃传统,但比起德国将真正的航母弄成四不像,美rì海军专门搞出“航空巡洋舰”或者“航空战列舰”来,所受的损失毕竟还是小了很多
除了这些光看数据就能发现的问题,齐柏林号航母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那就是舰载机。客观地说,二战期间的德国飞机虽然受制于坑爹的发动机或者说是耐高温材料而普遍短腿,但撇开航程不谈的话,德式飞机的xìng能还是较为出sè的,但对于舰载机,德国却完全没有设计和制造的经验,只能用陆基飞机来改装。。。
可即使是二战时期,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的设计要求也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其中轰炸机的要求较低,只要能够在航母甲板上安全起飞和降落就行,对于结构坚固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来说,这一点不难做到。
同时,舰载轰炸机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远比坦克结实得多的军舰,因此载弹量和投弹jīng度比任何其他参数都更重要,其次则为航程和cāo纵xìng能,其中前两项xìng能斯图卡可谓是冠绝天下,cāo纵xìng能也好得没话说。作为舰载轰炸机再合适不过了。唯一的缺憾就是航程短了点,但这在胡卫东向德国提供了耐高温合金的配方和工艺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有了物美价廉(相对来说)的新材料。废气涡轮增压器、新型发动机和贫油燃烧技术的研发成功令德国飞机的航程普遍增大了一倍以上,而其他xìng能却没有半点下降,反倒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改进之后的斯图卡轰炸机完全可以胜任舰载轰炸机的工作,而且因为其超大的载弹量和在优秀飞行员cāo纵下几近100%的恐怖命中率。斯图卡舰载型及其各种改型普遍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
因此胡卫东对于斯图卡舰载型只提了可折叠机翼等几个小建议,甚至他还认为,以斯图卡轰炸机那惊人的载弹量。其实完全不需要专门的鱼雷轰炸机,对付水平防护较弱的早期战列舰或者其他舰型,直接俯冲轰炸就能轻松搞定,而对付水平装甲大大强化了的各国新型战列舰,也可以先用俯冲轰炸摧毁其防空能力,再给斯图卡轰炸机换上鱼雷进行攻击
比起斯图卡轰炸机,被德国人改装为舰载战斗机的bf109战斗机则很不受胡卫东的待见。这款飞机哪怕是陆基原型都算不上多么优秀(刚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先进的,而且采用了可收放起落架等多项开创xìng的设计,但到了二战爆发之后,bf109升级潜力偏小的弱点rì益暴露出来,不久便被FW190战斗机等更加先进的机型全面取代。)。历史上二战初期的威名更多的是依靠德国战斗机王牌的出sè发挥,尤其是其短腿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飞越狭窄的英吉利海峡为斯图卡轰炸机护航时居然都因为航程的缺陷而无法全程跟随,这很明显已经不仅仅是发动机的问题了。事实上,历史上bf109战斗机除了对付苏联赶工造出来的木头飞机时xìng能占据上风,和其他任何敌军的战斗机对决时全都落了下风,也不知道德国空军那么多的超级王牌是不是就是被其低劣的xìng能给逼出来的
而更重要的是,舰载战斗机与陆基战斗机之间的差异远比轰炸机大得多,比如陆基战斗机以液冷发动机为主,而舰载战斗机则是一水的风冷发动机。正因为这样,历史上美rì英三国的舰载战斗机都是专门设计而非由陆基型号修改而成,可问题是德国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从这一点来看,哪怕历史上戈胖子没有从中作梗,德国也不太可能在二战结束之前造出拥有足够战斗力的航母。但在这个时空,因为胡卫东的穿越,事情有了很大的转机,胡卫东刚好记得二战历史上最强舰载战斗机“F4U海盗式舰载战斗机”的设计图
作为一款舰载战斗机,历史上F4U“海盗”卓越的xìng能令很多同时代的陆基战斗机都望尘莫及,高达717。75km/h的最大航速、12649m的实用升限和超过2500公里的最大航程都达到了二战中后期的顶尖水平,更不要说是现在了。此外,F4U“海盗”还可以挂载航空炸弹进行战术轰炸任务,而其900kg的载弹量甚至超过了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所有轻型轰炸机
更难得的是,F4U“海盗”并没有采用多少二战后期才发明的新技术,以德国的科技与工业水平,也就在发动机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历史上F4U“海盗”所选用的美国普惠“双黄蜂”气冷发动机现在已经研制成功,但德国人却几乎不可能从美国人手里买到,美国人出于对rì本向苏联开战的奖励,卖了一些成品给rì本,但当德国向rì本提出高价购买的要求后,rì本人却要求德国中止与赤sè党的合作,这显然是强人所难,因此德国人就连搞个样品回来的山寨的机会都没有。但问题在于,F4U“海盗”若没有如此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就只是一款十分平庸的战斗机了,而德国在获得了耐高温材料的技术与工艺之后,虽然很有自信在发动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这毕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德国航母(下)

PS:感谢书友“晓风寒月”投出的2张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只能先用洛阳发动机制造厂不久前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的1500马力气冷发动机应急,在中国目前世界第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帮助下,它的实际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1650马力,虽然比不上美国“双黄蜂”发动机的2100马力(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型号其实只有2000马力),但至少勉强可以凑活用了
更重要的是,在获得了德国的技术和人员支持后(咱们底子毕竟还是太薄,之前也就是占了思路和材料的便宜,所以引进还是很重要的。),发动机的研发进度肯定远比以前更快,完全有可能赶在F4U定型之前推出更好的产品。
再说,获得新材料之后,德国人自己也在研制新的飞机发动机,虽然其中的战斗机发动机以液冷为主,但宝马公司此时却恰恰正在为开发中的FW190战斗机研制气冷发动机,结果与德国海军方面一拍即合,开始为F4U“海盗”研制新型的气冷发动机。。 。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还导致了一连串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宝马公司为海军研制飞机发动机这件事触怒了一直坚持“所有能飞的都要归我来管”的戈胖子,直接导致研制中的FW190战斗机被迫放弃了宝马公司研制的气冷发动机,而改用其他公司生产的液冷发动机,这样一来,飞机设计就不得不进行较大的改动。结果,本来FW190战斗机的xìng能就不如F4U“海盗”,又被这么一耽搁,xìng能的差距就更是巨大。即使戈林再怎么顽固,也没法无视飞行员们普遍的呼声,而拨款采购这款海军的舰载机供空军暂时使用。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虽然戈胖子利用自己的权势逼迫海军方面以“FW190”给这款机型命名,但丢面子的却还是他自己
因为同样的原因,“FW190”战斗机并没有完全照搬F4U“海盗”的原设计。而吸取了原版FW190设计中的部分优点,另外对于F4U“海盗”原来的部分缺陷如视界不佳等等也都作出了一定的改善,这些改动使得“FW190”的外形与历史上的F4U“海盗”相比有了不小的区别。因此后来美国人一开始只以为巧合,直到战后才明白德国人是抄袭了他们的设计,而提供设计图的居然是中国人,这也是这个时空冷战初期的麦卡锡主义闹得比历史上还厉害的重要诱因之一,但却并不是根本的原因。
胡卫东的设计图可不是白提供的,作为交换,德国需要帮助中国建设一条月产能150架以上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这款被中方命名为“海歼1”的舰载战斗机,以供中国的飞行员积累cāo纵全金属战斗机和舰载战斗机的经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几种修正版中,中方选择的设计方案与德国海军选择的方案存在着一定区别,再加上两国最终都选择了自己生产的发动机(德国毕竟底子厚。得到新材料后发动机的水准很快就超过了中国,但涡轮增压器方面中国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因此xìng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简单来说的话,就是德国“FW190”的低空xìng能更好,而中国的“海歼1”则在高空中优势更大,虽然前者对于舰载机来说更加重要,但是没有航母的中国其实是拿这些舰载机当陆基飞机来用的,所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必须承认,德国人虽然自负,但在自己明显不擅长的领域,他们还是很谦虚的,因此胡卫东对齐柏林号航母的改进意见很快就被自知这方面确实缺乏经验的德国海军接受,至少比起围绕兴登堡级战列舰设计方案展开的大讨论要轻松顺利得多。而且齐柏林号虽然舰上的布局一塌糊涂,但是舰体却还是很不错的,而原设计中的装甲飞行甲板(注1)虽然会限制载机数量,但却可以大大增强航母的生存能力,对于总共也就这么一艘航母的德国海军来说,这未必就是一个错误的取舍,何况德国还缺乏柚木等适于制造飞行甲板的优质木材。当然,具体的装甲布置,胡卫东这个专家还是提出了不少很有建设xìng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最终齐柏林号只是去除了那16门150mm舰炮,并适当调整了装甲布置、加强了近防火力,载机数量也只是增加到54架(最多时可以增加到60架),其中舰载型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18架、“FW190”舰载战斗机36架。考虑到这两款舰载机的优异xìng能和德国那些非人类的超级王牌,战斗力也未必就比美rì两国载机数量更多的航母差,可惜的是,毕竟只有一艘,至少暂时是这样。另外必须说明的是,虽然飞机增加了,但因为裁汰了一大批不必要的人员编制,齐柏林号的舰员总数反而大大减少,加上飞行联队也才1600多人,这令齐柏林的续航力进一步加强,尽管幅度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德合作开始的时候,齐柏林号的舰体已经完工并成功下水了,而因为航母不像战列舰那样对生存能力有着极度严苛的要求,因此并不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大改,只需要开到中国来将那些必需的部分补完就行了。而由于其间的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足以容纳这艘三万吨级航母的大型船坞,因此当其抵达上海后立即就可以动工了,这就进一步节省了时间。结果齐柏林号航母居然赶在1939年内就全部完工了,令原以为中国人没有能力造出航母、又不想老为此事头痛而大意放其东行的戈林后悔不迭
注1:美rì航母大多使用木质飞行甲板,虽然防护弱些,但遭受较小的损伤时维修较为容易,不像装甲航母一旦受伤就只能乖乖回去维修,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而且同等排水量下装甲航母的载机数量要比木甲板航母少得多。(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昌级巡洋舰(上)

就在戈胖子大发雷霆的时候,早对航母期待已久的德国海军上下却无不兴高采烈,事实上当初他们同意将齐柏林号送到中国建造就是为了防止戈胖子继续不断地干扰破坏。现在航母终于完工,只要在战争中证明了她的价值,他们相信元首一定会同意拨款建造更多的航母。
为此,德国海军想方设法从国内的航校、航空俱乐部乃至空军的现役飞行员中拼命挖人,同时还请因为有了波克雷什金等先例而被认为很擅长鉴别飞行员潜质的胡卫东来帮他们挑人,结果胡卫东毫不客气地将此时还没什么名气的斯图卡之王鲁德尔(此时还只是侦察机飞行员,多次申请接受俯冲轰炸训练但未得到通过,因此一挖就过来了。)、二战击坠王哈特曼(此时还在航空俱乐部接受业余训练)、很多人眼中二战历史上最厉害的战斗机王牌马尔塞尤(此时他才刚刚加入德国空军)等一大批历史上威名赫赫的超级王牌拉上了航母。由此,二战中的德国空军少了至少20个超级王牌(以战斗机飞行员为例,需要击落敌机100架以上。),而齐柏林号航母却将因此迎来自己的一段传奇。。
与胡卫东较为重视的战列舰和航母相比,那艘设计中标准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