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区区两百多辆t34坦克竟然利用那条狭窄的“走廊”长驱直入,先是拿下了至关重要的临津江大桥,随即一鼓作气攻陷韩国首都汉城,并乘胜追击将完全被打懵了的韩军与美军一路撵到了朝鲜半岛的最南端,若非是朝鲜人民军的坦克数量太少、此时基本已经消耗殆尽,加之麦克阿瑟出人意料的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线,搞不好后来都不需要志愿军赴朝参战了。。。。。
有这样现成的战例摆在这里,胡卫东自然乐得效仿,而被赋予重任的马仲英装甲骑兵师干得比历史上的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更加出色,他们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长驱一千多公里,将日本人临时拼凑出来的几十万“朝鲜军”(并非是朝鲜伪军,而是正牌的日军,属于“总军”级别编制,与关东军一个级别,结果刚建立还不到一个月就几乎全被打光了。。。。。。)打得落花流水,后续部队基本不需要打什么硬仗。只管加快速度跟上去抓俘虏就行了。。。。。。
不过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首先如今的装甲骑兵师已经早非吴下阿蒙,拥有各式坦克、装甲车与自行火炮共计500余辆,虽然中型坦克基本都是缴获或者修复的鬼子中型坦克,性能上比不过装备t34/85中型坦克(虽然这个时空日本的坦克比历史上先进很多,但与t34/85这样的经典型号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的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但是装甲骑兵师配备的各种装甲车辆类型更齐全、配置更合理,再说装甲骑兵师本就不是以中型坦克为主力,他们装备的八一式轻型坦克最新改型在正面防护能力上完全不比t34这样的优秀中型坦克逊色。而且最重要的是,装甲骑兵师配备的装甲车辆总数要比历史上的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多得多。。。。。。
同时。与马仲英这位不世出的骑兵战和装甲作战天才相比。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主将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这一点从两支部队的战术素养上也能看得出来,装甲骑兵师的战术灵活性堪称天下无双(只是和装甲部队相比,跨兵种的话没有什么兵种能和轻步兵比战术的灵活性。)。这令他们的伤亡大为减小。而不像朝鲜人民军的装甲部队那样只知道一路冲杀过来。数量有限的坦克很快就损失得差不多了。不过说到底,还是要怪朝鲜人民军只知道照搬苏军战术,却又没有苏联那样强大的军工实力作为后盾。不悲剧才怪。。。。。。
同样是因为教条地学习苏军,朝鲜人民军的步兵素质很差,重装部队冲在前面他们跟不上导致前后脱节,美军仁川登陆才能将一下子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而消灭了朝鲜人民军补给断绝的有限精锐重装部队之后,剩下的那些朝鲜轻步兵就完全不堪一击了,以致于朝战初期能够打得美军一路逃窜的朝鲜人民军由此一蹶不振,亏他们还好意思对志愿军说“你们没有坦克,没有飞机,这还怎么打啊?”
与之相比,在装甲骑兵师的身后却有着世界上最强的轻步兵部队,其中由新38师扩编而成的全摩托化部队第38军更是可以完全跟上坦克的推进速度(日军经营朝鲜多年的基建成果却反而帮助了他们的敌人,想想都觉得讽刺。。。。。。),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装甲骑兵师才能一路长驱直入,否则就算轻型坦克省油,也最多开上二三百公里就得等后面的补给了。而即使是那些连骡马化都做不到的纯粹轻步兵,也普遍有着能够在崇山峻岭之中日行百里的铁脚板,而天下第一的行军能力只是解放军轻步兵强大战斗力的一个方面而已。后世有句网络名言“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对手。”,有着强大友军的装甲骑兵师表现得比被友军拖累的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更加出色,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即便如此,在得知部下竟然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轻易地粉碎了朝鲜日军的抵抗,甚至在短短半个月内抓到了超过三十万俘虏(其中日军约20万,其余则为朝鲜伪军。)、而击毙的总数却还不到十万之后,胡卫东也还是颇为惊讶,毕竟印象中日军可一直都是非常顽强的,即使装甲骑兵师的长驱直入将日军的山地防线完全撕开,如果是以往的鬼子,也完全可以在断绝补给的情况下再坚持一段时间,解放军终究还得派步兵上去将其逐一消灭才行,即便是那些鬼子被打懵了的战例,日军俘虏也很少能够超过其战死的人数,鬼子这是怎么了?
胡卫东亲眼看到那些鬼子战俘后顿时就明白了,以前他也不是没看到过鬼子的娃娃兵,但那都是个别的,哪像现在这样一眼看过去大半都是?虽然根据胡卫东的练兵经验,即使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只要经过半年以上的严格训练,战斗力也未必就会比成年士兵差多少,甚至可能因为血气方刚的原因而具有更强烈的战意,但是解放军的攻势太猛太快,日本军部根本来不及将这些娃娃训练成合格的兵员就被迫将他们提前送上前线,变成现在这样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与历史上苏联红军南下之后在短短三天之内就消灭了70万关东军、其中俘虏的就有近60万,是一个道理。。。。。。
按理说取得了这样重大的胜利,鬼子也日益显出其虚弱的一面,胡卫东应该感到信心十足才对,但这些天来随着一份又一份的捷报传来,他心中那股不安的感觉却反而越来越强烈,当他看到缴获的日军武器后心中顿时一沉,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担心的是什么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 列强的态度(上)
二战时期的日本虽然工业与军工实力比不上美苏德英法五国,但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可是由于海军占用了大部分的产能,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一直够呛,到了二战后期更是连数量都不能保证,以致于苏联百万红军席卷东北之后惊愕地发现,关东军这支日本陆军的头号主力部队因为武器装备被大量抽走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缘故,居然有不少士兵连最基本的步枪都没有、而不得不拿竹枪充数。。。。。。
但现在鬼子被歼灭的数量已经比历史上整整八年的总损失(包括盟军的战果)还多,按理说日本陆军武器短缺的状况应该更加严重才对,可即使是那些刚刚套上鬼子皮没几天的娃娃兵也都拿到了自己的武器。至于为何日本陆军能够获得充足的武器供应,胡卫东倒是不用询问就知道了答案,因为这些娃娃兵的武器一看就知道是美国货。。。。。。
其实之前胡卫东就注意到美国开始在暗中扶持日本,但当时美国的援助基本都是贷款和订单等经济上的支持,最多再提供一些类似军用无线电这样的技术支持和飞机发动机这样的半成品,却一直都没有向日本直接出售武器成品。从这一点来看,随着日军的兵败如山倒,美国人不但没有放弃对日本的支持,反而加大了扶持的力度,这不由胡卫东不心生警惕。
美国方面派驻解放区的代表一直对胡卫东辩解说他们与日本进行的各项合作只是为了对付苏联,不想过早与美国人翻脸的胡卫东当时勉强接受了这一说法。但现在来看,美国人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现在的日本陆军已经被解放军完全打垮了,根本没有力量和苏联对抗,而且随着解放军横扫朝鲜半岛,日本陆军日后想跟苏联红军打起来都没多大机会了。在这样的现状下,如果美国提供海军武器给日本,还可以说成是让他们发挥海军的优势遏制苏联;可将陆军武器送给鬼子(胡卫东很清楚日本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国际支付能力了,这些武器美国要么是直接赠送,要么就是提供贷款购买。实质上一样是送。。。。。。)。显然不是为了对付苏联,而是为了对付、至少是遏制中国。。。。。。
胡卫东很早之前就预见到,由于这个时空苏联远比历史同期更加强大,美国需要在远东扶植一个与苏联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国家来遏制苏联。中日两国都符合这个条件。但与历史上英国选择了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者日本不同。美国这次却选择了战争中的失败者。。。。。。
想到这里,胡卫东很快就摇了摇头暗道,“不对。即使甲午日本战败,英国人也一样会扶植日本,而不会是中国,因为中国有着可以和整个欧洲相比的可怕发展潜力,没有任何一个世界霸主会蠢到扶植一个未来的劲敌。这样说来美国人的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意识形态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这几年我们发展得太快了,如果是后世美国的总统,还有可能忽视中国的潜在威胁,或者明明看到却因为大财团的压力而无法放手实施更加强硬的对华方针。可是现在坐在美国总统宝座上的却是瘸子罗斯福,他既有那个眼光,也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抗拒各大财团及其代理人干扰的威望与能力,而作为美国霸权之路的开启者,罗斯福决不会允许旧大陆(欧亚大陆)上出现统治性的超级大国,苏联如是、德国如是、中国也如是。。。。。。”
不过,很快胡卫东就发现自己将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了,美国毕竟是个商业帝国,追求利益才是美国政府首先要考虑的,多年以后可能的威胁固然不能不管,可是眼前的利益同样不能轻易放弃,获得来自于中国的大量订单之后美国经济已经开始了强劲复苏,尝到甜头的美国人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与中国彻底反目的。而罗斯福固然是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但也同样注意到中国的工业化才刚起步,想要威胁到美国,少说也得再过半个世纪,未雨绸缪固然没错,但搞得太过头的话就是因噎废食了。
因此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扶持,目的并不是要彻底与赤色中国为敌,而只是不想让中**队登上日本列岛罢了。罗斯福看得很清楚,虽然按这两年的发展势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与主要工业品产量用不了多久便能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但基础却还是十分薄弱的,或许仅仅在几年之内,中国的发展就将因为受教育人口的不足而明显放缓、甚至陷入困境;可一旦中国真能反攻日本本土并将其吞并消化,就将获得至少接受了基本教育的数千万人口,其中还不乏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和现代企业管理者,再加上中国本身堪比二等列强的综合国力,恐怕只需短短十年就能成为第二个苏联,这是罗斯福与美国政府绝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在西方人眼里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融合起来应该不难,加之**意识形态天生就是民族主义思想的克星,因此罗斯福与他的高参智囊们普遍认为中国占领日本后将其完全消化融合并不是一件难事,殊不知事实并非如此。何况若真的吞并了人口众多而且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日本,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这对目前尚未摆脱饥饿的中国人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可以轻忽的小事,因此即便解放军真的攻上了日本岛,也绝不会选择将其直接并入中国版图,虽然即使只卷走日本的高中端人才、中国依然会获利匪浅,但基础薄弱却难以改变,别说十年,二十年内都很难成为第二个苏联,可问题是,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西方人却想不到这些。。。。。。(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列强的态度(下)
ps: 感谢书友“大维”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其实一开始包括罗斯福在内,都认为以日本海军的强大,中国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战火烧到日本的本土,甚至连甲午战争后失去的台湾与澎湖都很难夺回,能够收复包括东三省在内的全部陆上失地就很不容易了。但他们却没想到日本当局竟然不顾国内的经济状况而穷兵黩武,以致于战争还未完全失败、国内的经济就已经先崩溃了,再加上日共这两年里简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使得日本国内的群体性暴力事件日渐频繁,甚至日军之中也多次出现了哗变、甚至还有几次很明显是有组织的武装暴动,这顿时令美国人想起了当初的十月革命,其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沙俄国内经济崩溃导致军队离心,结果革命爆发后很多军人都站到了革命者的一边,而使得沙俄政权迅速倒台。如果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日本,那么即便中国没有强力的海军,也可以里应外合攻占日本本土,而这是美国人绝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美国先后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与订单,在南洋航线被中国海军的特遣舰艇编队一度切断后美国政府更是直接以赊账的方式从本土向日本输送了大量急需的粮食(之前日本国内粮食的缺口主要依靠进口泰国的大米来填补),至于那些陆军武器倒并非是美国政府有意卖给日本,而纯粹是在美国势力极大的军火巨头们看到农场主赚翻了(即便日本不还钱。亏的也只是美国政府,农场主们则早就从美国政府手里拿到货款了。)而挤兑美国政府从而获得了出售许可罢了,不过罗斯福和美国政府也未必没有借此对赤色党进行心理恫吓,让其见好就收、不要得寸进尺的想法。。。。。。
对中国反攻日本本土强烈反对的还有英国和苏联,其中英国心态与美国类似,虽然现在英国的国力已经远不能与一战之前相比,但在被小胡子打醒之前,英国人自己却还普遍以世界霸主自居,有美苏德三家挑战他们的“世界霸权”已经够头大了,他们又怎么能够容忍再多一个中国呢?何况中国人还是黄种人。这就更令骨子里保有白人至上思想的英国佬们无法容忍。此外。在解放军收回租界等列强在华特权的行动中,英国人的损失最大,这使得他们愈发敌视赤色中国,自然也更不想让中国成功复兴。。。。。。
而苏联的态度甚至比美国与英国还要坚决。因为中苏之间还有领土等历史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如果中国真的迅速发展成为堪比苏联的世界一流强国。那么国际共运的领导权还能像现在这样牢牢把握在苏联的手里吗?因此无论如何,苏联都不会坐视中国反攻打上日本本土,虽然碍于国际共运老大哥的形象以及解放军在陆地上的强大战力。苏联不可能直接出兵干涉,但他们却充分利用国际共运老大哥的身份,多次对赤色党施压,表示“中国现在还是要争取和平,让人民尽快地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同时号召日共尽量采取和平的斗争方式,而不要沉迷于不符合日本国情的暴动和“兵运”,幸好现在的日共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日共了,否则只怕还真会听苏联的而自寻死路。。。。。。
与这三个国家相比,德法两国的态度算是中立,但也只是中立而已,毕竟中国吞并日本对他们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其中法国因为盟友英国的态度,而相对偏向日本一点,而德国则出于希望中国助其吸引美苏注意力的考虑,立场上稍微偏向中国一点,但即使疯狂如小胡子,也不会为了中国而同时得罪美苏英日四个列强。
于是,眼见抗战即将胜利,中国却反而在国际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虽说美苏英三国都没有直接介入中日战争的打算,但光是美国提供的大量经济援助让日本国内的饥荒得以暂时解决,就足以令奴性本就极强的日本国民重新变得对天皇忠心不二。而没有日本革命武装的里应外合,就算日本海军的主力被特遣舰艇编队牵制在了南中国海,解放军几乎没有登上日本四岛的可能。而更令胡卫东愤怒和无奈的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的部分舰船还以“维护西太平洋和平稳定”为名开到对马海峡里来回转悠,让解放军“偷渡”的计划还没开始就被迫放弃了。。。。。。
虽然相信解放军广大指战员为国牺牲的勇气,但毕竟“人力有时而穷”,当年美国第七舰队往台湾海峡里一开,即使是太祖这样的伟人,不也一样只能暂时推迟解放台湾的计划吗?登陆日本遥遥无期,而一直僵持下去对于国内的统一和战后重建也不是十分好事,于是胡卫东等赤色党人虽然心中不愿,但还是不得不再次与日本展开和谈,由于如今中国已经尽复陆上失地,更攻占了朝鲜半岛的绝大部分地盘,理论上解放军的大炮甚至都可以轰到日本的本土了,因此日本纵有三大强国撑腰,中方的态度也较上一次谈判时愈发强硬。如果因为列强的压力,就将无数烈士用自己生命换来的战果拱手让出,那也就不是太祖和中国赤色党了,海上那是确实没办法,但哪怕是全世界的列强全都联合起来,也未必敢上岸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美苏英三国也只是不想中国吞并日本罢了,只要中国放弃登陆日本,他们也未必愿意继续这样全力支持日本,毕竟那可都是要钱的啊!而且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前者考虑到经济因素,后者考虑到政治因素,都并不愿意与中国彻底敌对。为防夜长梦多,三国甚至还不约而同地对日本当局施加了压力,仿佛一夜之间都掉转了立场来支持中国了。然而即便如此,由于中日双方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分歧极大,和谈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 六个条件
中国目前是优势一方,受命担任赤色党代表团团长的胡卫东也就毫不客气地首先开出了和平的条件,主要有六点内容:一,归还甲午战争时侵占的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给中国;二,将侵华的战犯交给中国进行公审;三,战争赔款;四,日本陆军裁减到10万人并废除后备役制度;五,朝鲜及琉球独立;六,日本当局必须承诺不再迫害日共等左翼人士并给予其出版、宣讲、结社等应有的自由,承诺放弃以侵略扩张为中心的长期国策。
结果日方代表一听就炸了锅,当即不顾外交礼仪拂袖而去,这六大条件当中日本当局没有一条能够接受,接下来还谈个屁啊?就拿第一条来说,台湾被日本占据已经四十余年,统治相当稳固,而且这么多年下来工农业建设也有了相当的成就,日本人如何舍得将台湾还给中国?何况现在的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强渡台湾海峡攻占台湾岛,战场上得不到的,却想要在谈判桌上得到,难道中国人以为现在的日本政府是当年中国的满清政府吗?
而惩治战犯就更不可能了,中方列出的战犯名单当中几乎全是日本政权内的实权人物,他们怎么可能同意将自己送上绞刑架?而且还要移交给中国进行公审,这实在是太没面子了,以日本特有的“耻文化”,除非到了灭国边缘,他们是决不会接受这个条件的。。。。。。
战争赔款方面,应该说胡卫东还算厚道。没像历史上的国府拍脑袋鼓捣出一份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数据来,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效认真的工作,于很短的时间内就估算出即使连列强都难以在数量级上提出置疑的损失数据,共计17亿6千多万美元(这个时空因为鬼子败得太快,中国蒙受的损失要比历史上小得多。。。。。。),再加上中国为抗战而额外增加的军费支出(虽然抗战的持续时间比历史上短得多,但是由于赤色党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水平都远非历史上可比,因此军费开支反而比历史上八年抗战的军费总开支还要多得多。)和人员伤亡与心理创伤一并折算下来,赔款总额依然高达上百亿美元,这即使是极盛时期的日本都赔不起。更不要说是现在经济破产、全靠美国支援才能维持局面的日本政府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在计算军费时,将那些内部核算中没有算钱的人工也按市场价格进行了换算,他也由此确立了一个原则,“计划经济模式下人工确实不算钱、至少相当廉价。可是在涉外经济往来中。这却是一定要算进去的。因为人家并不在我们的体制之内,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怎么能让他们白拿好处呢?”。从而令新中国在后来避免了很多历史上因为定价过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而计价标准为两国人工价格的平均数,在大多数情况下大致相当于对方人工价格的一半稍多,性价比的优势依然存在。
日本陆军裁减到10万人这个条件,其实日本人倒是愿意接受的,毕竟现在日本陆上的土地已经几乎全部失去,再维持庞大的陆军完全没有必要,还不如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海军和航空部队的建设中去,综合考虑更加妥当,而且美援不可能一直持续,以日本国内青壮匮乏的局面,不让陆军大量退伍是不行的。当然,日本陆军的最高权力中枢军部肯定不会同意,可是在日本国内其他所有势力一致的意见面前,如今已经实力大不如前的日本军部也再难力排众议。
但是,废除后备役制度可就太狠了,这会让日本再难承受全面战争的巨大损耗,真这么做了的话,别说是侵略扩张了,就算是日本本土的安全都很难得到保证,毕竟一旦日本遭到强国侵略的话,区区10万陆军无论如何是不够用的,若没有大量稍加训练就可投入战场的后备兵员,日本搞不好真会有亡国之祸。因此,胡卫东提出的这个条件日方最多也只能部分接受。。。。。。
而朝鲜和琉球的独立日本也是难以接受的,其中朝鲜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中国真要让它独立,陆军精锐尽丧的日本人一时间也没什么办法,但是中国人居然要求让目前还在日本控制下的重要海军基地冲绳独立出来,这就未免欺人太甚了。。。。。。
不过,细究起来,六个条件当中有不少都是可以商量的,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