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援是完成不了工业化的,产经联对于大方向的把握和对国家有限资源的高效调配才是最大的功臣。
不过呢,产经联在短期来看并不是赚钱的,反而是个恐怖的吸金黑洞,而日本现在最大的困难却是缺钱,因此产经联的出现不但无助于现在日本的摆脱困境,反而可能令其变得更加严重。为此崇仁几乎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以尽可能多地搞到外汇,即使因此会令日本的长远利益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当初在抗大的时候读过太祖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欧战爆发的必然性(太祖历史上接受斯诺采访时就预见了欧战的爆发,不过这个问题上很多历史名人都早有预见,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对崇仁启发很大,他现在也是将日本复兴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欧战上面了,但对于日本到时候该何去何从,现在的他却还没有拿定主意,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日本的实力越强,欧战爆发后可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不管日本最终选择站在哪一边都是如此。(未完待续。。)
ps:  晚上还有一更,求推荐票^_^


第四百八十七章 崇仁改制(下)

日本政府之所以现在会严重缺乏硬通货,除了之前侵华战争的巨大消耗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个年代的日本出口创汇能力很差,本来还有生丝这个拳头产品,如今也因为尼龙的发明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虽然日清株式会社的方便食品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在日本政府身背巨债的眼下,仅靠这一类商品带来的外汇收入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果是其他国家,这时往往会采取货币贬值的办法来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对于大部分资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日本来说,这一招因为同时增大了进口的成本,其实并不是太好用,加之崇仁刚刚挪用了央行发行日元的准备金,这时就更不敢让日元大幅贬值,所以他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开发新的出口商品上。
可是,以日本在列强中倒数的工业化水平,“日本制造”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又谈何容易?除了完成美国人提供的那些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订单,日本的工业品除非将价格定到比造价还低(因为工业化程度低,同样的商品【注1】在日本生产的成本比在西方更高,即便日本的人工便宜很多。),否则在国际上根本就没人要,也正因为这样,为了获得珍贵的外汇,日本政府毅然出台政策对出口企业给予高额的补贴,这样就算它们将产品卖得比造价还便宜,也不至于亏本。这个方法自然增大了日本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花的是日元,换回来的却是外汇,对于目前的日本来说还是划算的,尽管这必须以降低国民生活水平为代价。虽然日本这种破坏公平竞争的办法后来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反垄断调查,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日本多赚了不少外汇,从而有更多的财力引进日本急需的各种资源和先进技术设备。
低价促销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因为二战之前各国的贸易保护还很普遍,加之“日本制造”几乎就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因此日本出口商品当中的大头还是各种原材料。比如生丝的市场地位虽然受到尼龙的猛烈冲击,但依然是日本最为重要的几种出口商品之一,而崇仁和他的大臣们还想方设法发掘出了一些新的资源性产品。。。。。。
世人皆知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但那是指整体而言。但日本毕竟是人口超过7000万的大国、土地再怎么狭小在列强之中也仅次于美苏法德四国(不算殖民地)。特产嘛总是有一点的。在中国明清时期日本更是世界闻名的“黄金之国”和“白银之国”,虽然因为开发较早的缘故,如今日本境内已经基本没有较大的金银矿了。但那些古代废弃了的金山银山如果应用现代冶炼工艺,多少还是可以榨出一点金银来的,虽然那样做经济上并不划算,但在极为渴求硬通货的崇仁和日本政府看来,能够用日元换来金银,那就是大大的划算。
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在短短两三年间从这些老矿山中榨出了几十吨黄金和更多的白银,但同时也对矿山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汞污染更是成为后来长期困扰当地政府的一个严重问题。类似的政策还有日本政府对于砍伐山林的鼓励,要知道二战之前虽然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但日本自古以来就一个多山而又多雨的国家,因此对于森林保持水土的作用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所以虽然日本境内森林密布,但日本政府从未想过大量出口木材,而崇仁现在却下了这样的决心,“两年、最多三年之后,世界大战就将爆发,为了那时能够获得的丰厚利益,在此之前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而且只是两三年的过度开发,日本应该还不至于承受不了。。。。。。”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日本政府对于本来一直十分珍惜的国内煤矿也进行了过度开发,以省下珍贵的外汇用于进口更有价值的战略资源,毕竟日本煤矿储量虽然不多,但若是不惜涸泽而渔,维持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消耗却还是足够了(历史上战后初期一段时间日本的煤甚至还有出口,不过当时煤矿工人的血泪也成为了后来日本文学重要的题材。),而渔业的情况也差不多。
日本政府这些明显不合常理的做法很快就引起了美国大使的注意,但罗斯福虽然堪称是一代伟人,性格却一向优柔寡断,并没能马上作出决定,加之当时日本政府在外交上“软弱”的表现也成功地迷惑了他,结果等到美国停止援日的时候,日本已经通过大力引进美国的技术和设备而大幅度提升了工业化与科技水平,虽然与美英德三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连一向被认为“粗制滥造”的老毛子都明显不如(不考虑海军的前提下),尤其是军工方面更是脱胎换骨,尽管由于苏联人整合技术的能力极强,往往能用相对较低的技术设计出综合性能相当优越的武器,与之相比日本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未必就有多大优势,但总比历史同期的日本强多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还与德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从而能够以日元买到德国的商品,虽然德国令人垂涎的工业设备由于中国方面巨大的需求而几乎不可能有多余的卖给日本,但至少日本还是廉价引进了不少技术。。。。。。
注1:甚至大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是如此,因为此时世界上主要工业国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差距远比后世全球化时代大得多,而西方的人工价格也没有高到后世的程度,加上远比后世更加难以逾越的贸易壁垒,日本想走后世“中国制造”崛起的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二更,继续求推荐票^_^


第四百八十八章 海军的觉悟

ps:  感谢书友“夏凡3333”、“培斌”和“河蟹社稷”投出的月票,晚上还有一更,继续求推荐票。
此外,崇仁还受中原解放区的启发,从德国大量进口钾肥,然后在日本推广种植营养远不如大米和面粉但产量奇高的甘薯和马铃薯,由于钾肥对这些根茎类作物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使其亩产很容易达到1吨以上,高产田可以超过2吨甚至3吨,同时以日本多山的地形和大多贫瘠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和马铃薯的耕地面积也要比水稻田大得多,因此以此代替营养价值较高但产量却相对低得多的稻米作为日本国民的主食之后,日本不但令人惊讶地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粮可供出口(保留了部分高产田种植优质水稻专供出口),从而大大缓解了日本的经济危机与财政危机。但这些年中正处于发育期的日本青少年却普遍因此影响了身体发育,而变得比本就很矮的其他日本人更矮,男子成年后平均身高仅有1米5出头,后世称之为“矮小的一代”。。。。。。
在拼命的开源节流之下,日本政府手头渐渐宽松了起来,再加上从旧陆军中高级军官身上搜出的价值数亿美元的赃款赃物和厚着脸皮又向美国人讨来的2亿美元贷款(注1),日本政府不但依约向中国交清了首付赔款,手里还有了不少的盈余,可以说崇仁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如果是在一般情况下。崇仁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还要几乎所有的国民跟他一起吃苦,只怕还没取得什么成效,自己就要被赶下台了,可是日本目前正面临着明治维新以来最大的困境,一度甚至到了亡国的边缘,在这种逆境之下,单一民族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却反而因此显现了出来,加之崇仁身为天皇却带头节衣缩食,日本上下都深受感动。大家以即使明治维新时期都无法比拟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工作、学习和训练之中。为着日本的复兴而拼命努力,就像历史上战败后的那批日本人一样。。。。。。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的变化,日本海军师承英国,不光是编制和战术向英国皇家海军学习。就连日不落帝国的奢侈也全都照搬了过来。当初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财政一度十分紧张。连明治天皇都为了提倡节约而每天少吃一顿饭,但日本海军的士兵依然每天都能吃到鱼和肉,而军官更是每天都供应全套西餐。花费之大可想而知,更令人惊讶的是,海军上下普遍对此感到心安理得,似乎是认为海军本来就该是这样子的。
在抗大学习过之后,崇仁回到国内再看到海军这副贵族做派,心中是一肚子的不满,但即使在他成为了天皇之后,也依然不敢对海军的传统公开指责,因为日本没有陆军只是不能对外扩张,但如果没有了海军,那就只能等着亡国了。
因此当新任海相山本五十六觐见崇仁天皇时提出海军此后要降低伙食等基本待遇,与全国上下共渡难关之后,崇仁心中不禁万分惊讶,一问之后才知道这固然是因为自己带头节衣缩食的做法感动了海军上下,但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之前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南中国海对那两艘中国重巡的围剿。。。。。。
由于雷达的帮助和航速的优势,两艘中国重巡总能避开围剿舰队的主力,而当日军将舰队分散开来进行拉网式搜捕后,特遣编队则利用己方单舰性能的优势果敢出击,先后击沉日舰多艘,令日本联合舰队上下大为光火,但这个时候特遣编队却令人意外地与英国远东舰队打了起来。。。。。。
虽然在战果上占了便宜,但实力单薄的中国海军特遣舰艇编队还是被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逼得不断向南退却以躲避其强大的主力舰,结果不知不觉间就靠近了战略意义重大的马六甲海峡。眼见战火就要烧到自己的地盘上,英国的马来亚总督珊顿爵士登时急了,连忙要求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国远东舰队出马将中日两国的军舰驱离马六甲周边海域。
虽然说中国舰队是被日本舰队赶到马六甲来的,只要日本舰队撤走,中国舰队自然不会赖在这一带不走,奈何英国远东舰队实力有限,根本不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对手,因此果断地选择了“柿子拣软的捏”,逼迫中国舰队远离马六甲以解决中日交战对海峡航运的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在1943年美国mk3雷达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之前,英国的雷达技术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列强的(而美国雷达的性能追上英国雷达则要到mk8问世之后),而在这个时空,由于中国最早研制出实用型雷达并在抗战期间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因而英国人也很自然地加大了雷达研发的力度,不但提前将其装上了军舰,而且性能几乎达到了历史上1941年的水准,可以在没有雨雪雾霾的天气条件下侦测到60公里以内的军舰,因此日本舰队做不到的事英国远东舰队却能做到。
发现一支不明舰队似乎锁定了自己,特遣舰队不管往哪个方向开、它们都能立即调整方向继续追来之后,自司令员叶飞以下的两千多海军官兵莫不心中一紧。直到那支舰队发来电报表明了身份后,大家这才松了口气,但对于英国人提出的要求,叶飞他们却拒不同意,现在日本舰艇数量超过特遣编队二十倍的庞大舰队就在北边,北返不是自投罗网吗?何况这里明明是公海,你们英国佬有什么权力要求我们离开?
注1:为了骗美国人给钱,崇仁甚至还跟日共合作了一把(详见后文),让他们制造一些效果骇人、但实际破坏力并不是很大的武装暴动,以向美国表明“你再不给钱,日本就要发生革命了。”,这一招果然奏效。但美国人也不是傻子,终究还是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此后对日贷款卡得更严,除非日本人肯拿太平洋上的岛屿来换,否则美国政府再也不会当这个冤大头了。反正美国只需要确保赤色中国没能吞并日本就行,此时中日和议已成,美国人本来就不愿再继续无偿地为日本出血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九章 开炮还击

ps:  今天第二更,再次求推荐票^_^
这时英国远东舰队却干出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出于长久以来形成的傲慢,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被两艘中**舰拒绝北返的回电激怒了,当即下令鸣炮示威,对中国人施加压力。这些妄自尊大的英国佬认为,光是舰炮的轰鸣就能吓破中国海军的胆子,而开炮的水兵更是自作主张地将炮弹打到了致远号的附近,试图以冲天的水柱警告中国人要老实听话。
身为舰队司令的沈鸿烈虽然一肚子火,但他无论是在东北军中还是投蒋以后,都不止一次地跟洋人打过交道,因此相对来说还能克制得住自己的愤怒,而以“两线作战对国家不利”说服自己;可是随舰队出征的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却是一个民族自尊心极强(注1)的火爆性子,当即命令两艘重巡进行还击,“给我开炮还击,就打那艘最大的!”
沈鸿烈一听连忙劝阻,叶飞却一脸坚毅地回答道,“主席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自然知道英国人这次只是威吓,但我们若是退缩了,他们以后就只会更加得寸进尺,所以这次我们一定要狠狠教训一下这些英国佬,让他们明白,在海岸线上架起几门大炮就能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一旦开炮,就等于是对英国宣战啊!解放军虽强。也不可能同时打败两个列强,何况现在国内战争也已经重新开始了,那可是三线作战,这是兵家大忌啊!”,沈鸿烈急道。
“英国舰队在公海上对我们开炮,这本来就已经是宣战的行为了!现在不是我们要对英国人宣战,而是不得不战!”,叶飞义正辞严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可是。。。。。。”。沈鸿烈不知道应该如何辩驳。却又不想中国再树一个强敌,更不想看到好不容易发展壮大起来的海军毁于一旦,只能从军事角度进行劝说,“即便要打。敌舰数量这么多。也不是我们可以正面对抗的啊!”
“我只是说了开炮还击。却没有下令不准撤退。”,叶飞很光棍地答道,但他随即又补充道。“不过,战术上的撤退是允许的,但如果撤退时只顾着跑路,却连还击都没有,那就不是撤退,而是逃跑!我们英雄的人民海军可以战败,却没有逃兵!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说话间致远号与经远号上一共16门203mm主炮已经全部作好了开炮的准备,随着叶飞一声令下,这16门重炮同时发出了怒吼,目标正是英国远东舰队的旗舰——“鹰”号航空母舰。英国人怎么也没想到中国人居然有胆量对他们“日不落帝国”的军舰开火,居然将航母也开了出来壮大声势,却忘了航母开进敌人舰炮的有效射程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这下他们可要为此付出代价了。。。。。。
由于从德国引进的先进观瞄仪器,两艘中国重巡对海炮击的精度大为增加,何况现在又是在距敌不足15公里的位置上开火,命中率自然高得吓人,首轮炮击的16发大口径炮弹当中有整整9发直接命中了“鹰”号航空母舰的舰体,而短短五六秒之后,第二轮16发炮弹又打了过来,由于有了这一次炮击的结果对参数进行了修正,这一轮炮击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浓烟滚滚的“鹰”号航空母舰舰身开始倾斜。。。。。。
英国远东舰队确实训练有素,不到10秒钟的惊愕过后就立即反应了过来,舰队里面的高速战舰不等司令的命令就纷纷全速前插,想要冲到
旗舰与敌舰之间施放烟幕以掩护其退出战列,然而两艘中国重巡上配备的新型主炮射速实在太过恐怖,不过几秒钟后又是一轮齐射,再次全部命中“鹰”号,而且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有一发穿甲爆破弹钻进了“鹰”号航母上的主弹药库,一阵响彻数十里的巨响过后,这艘标准排水量超过26000吨的巨舰带着滚滚浓烟沉入了南中国海,由于沉得太快,舰上900余名舰员当中仅有不足30人生还,而“鹰”号航母也由此荣幸地成为了这个时空世界上第一艘被击沉的航空母舰。。。。。。
航母兼旗舰被击沉后,英国远东舰队的其他舰艇顿时像发了疯似的向特遣编队扑了过来,炮弹就像雨点一样不断落下,在两艘中国重巡的周边掀起了一股股白色的水柱,并有多发炮弹命中,就连习惯于呆在舰桥上指挥的沈鸿烈也被弹片击中受伤,但他却似乎完全感觉不到伤口的剧痛,一心只想着如何让舰队全身而退,要知道英国远东舰队即便损失了旗舰“鹰”号航母,也依然还有6艘军舰(3艘重巡、1艘轻巡和2艘驱逐舰,此外本来还有一艘驱逐舰,但此刻正在船厂维修而没能出战。),其中3艘大舰的块头并不比两艘中国重巡小,而且以沈鸿烈对于英**队的了解,英国远东舰队应该多少还有几艘潜艇,不知道现在身在何处,此外新加坡至少还有几十架陆基飞机,总体实力远在特遣编队之上。
其实在击沉敌方航母之前,叶飞也没想要打这么大,只打算给英国人一点颜色看看,将冲突的规模限制在“摩擦”的程度。可是没想到运气那么好(或者坏?),三轮炮击就将那艘至少2万多吨的大家伙打沉了,这下英国人势必不肯干休,宣战几乎是必定的了。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叶飞就想着要尽可能多击沉一些英**舰,以削弱敌人、同时顺便多挣一些谈判的筹码了。。。。。。
注1:历史上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混血儿或者异族一旦对某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表现往往比纯正的本民族人物更加激烈,前者如郑成功、后者如斯大林,而历史上在“紫石英号”事件中下令对英**舰开炮的中国与菲律宾混血儿叶飞似乎也是如此。(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章 胜负逆转

不过,叶飞虽然冲动,但并不莽撞,在连续三轮炮击打了英国人一个冷不防之后,他就命令两艘重巡掉头撤退,不过他同时要求即使在撤退过程中,两艘军舰也不能停止炮击,前主炮和侧弦的副炮不能用,还有后主炮嘛!但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决定固然是因为敌人势大不能力敌,也是由于特遣编队这两艘缴获自日本人的重巡此前的改装就专门考虑到了这种“边打边退”的作战方式。。。。。。
两艘中国重巡的掉头撤退令其原本受弹面最大的侧弦避开了敌舰的炮火,7艘英**舰见状立即转而集中轰击敌舰的后主炮塔,因为这个部位同样是要害所在。然而这些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们却不知道,当初改装这两艘重巡的时候,胡卫东就考虑到中国海军整体实力较弱,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将为数有限的主力舰投入正面的舰队决战,而会选择类似游击的战法,专打那些打得过的敌人,遇到惹不起的就立即撤退。所以他认为这个年代军舰普遍极其重视的侧弦防护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反而是追击时会被敌舰集火的前主炮塔和退走时被会集火的后主炮塔更需要加强防护,只是由于大面积地更改装甲厚度可能会严重影响军舰的稳定性,因此直到中德秘密合作开始之后,获得了德国技术设备与设计师支援的青岛造船厂才有能力将其付诸实施,差不多到这次两舰出海之前半个月的时候才终告完成。如今终于到了检验其成效的时候。。。。。。
改装的效果相当显著,防御力几乎堪比战列舰的主炮塔在英**舰数百发炮弹的洗礼下夷然无损,而这时英国人却已经被击沉了两艘驱逐舰,而那唯一的一艘轻巡也受到重创而几乎完全失去了航速,只能如蜗牛一般极其缓慢地退出战列,至于作为主力的三艘重巡洋舰,虽然因为不是特遣编队的攻击重点而基本没有受到多大的创伤,但是特遣编队首先选择干掉了英国人的轻型军舰后,以剩下这三艘重型巡洋舰最大不过32节的航速,已经完全没有了追上特遣编队的可能。而此时已经拉开的距离令英**舰的炮击精度大幅下降。即便他们注意到敌舰炮塔防御超乎想象地强悍之后转而将目标换成了两艘中国重巡的尾舵,可是距离如此之远的情况下想要命中那么小(相对来说)的目标,以英国海军素来都不算特别出色的炮击精度(和德国海军相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非但如此。将双方的距离拉开到20公里左右之后。胆大心细的叶飞甚至生出了将英国舰队尽数消灭的念头。叶飞的信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因为他注意到距离拉开之后英**舰的炮击精度已经明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