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胜负应该没有悬念,所以毋须担心日本在战争中强大起来而对中国重新构成重大威胁。但随着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即使是深知美国战争潜力可怕的胡卫东,对二战的结局也不像起初那么确定了。。。。。。
先是1941年2月下旬,德国再次对不列颠岛发起了大规模的空袭,而且与以往集中轰炸工业区(有段时间集中轰炸了大城市,但因损失过大而放弃了。之后一直以轰炸英国的工业区为主。)不同,这次空袭期间德国人竟然选择了英国的水库大坝作为轰炸的重点。这个时候英国本土大约有2600多座水库,其中80%以上的水库用于拦河蓄水,而这些水库当中的绝大部分又都集中在不列颠岛,虽然因为英国早就完成工业化的缘故,这些水坝基本都是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筑成,而且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厚度极大,因此再大的炸弹也很难对其造成实质性的破坏,特别是那些较大的水坝,而且因为水坝顶部相对较窄。命中的难度也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攻击水坝的正面。
以常理来说,使用航空鱼雷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即便常规大小的炸不动,也可以特制出大号的由重型轰炸机投射。但英国人虽然没有想到德国人真的会如此丧心病狂。却也预先作了一定的防范。在那些较大的水坝上游都布置了不止一道拦截网。以防止德国人完全不顾人道主义,通过攻击英国的水坝来制造人为的洪灾。
这样一来,如果鱼雷顺流而下冲向大坝。就会撞上拦截网而提前引爆或者被兜在网内;而若是从下游逆流而上,则更不可能威胁到水坝主体,水库泄下的水流冲击力何其巨大,就算不能将鱼雷给冲走,也会令其提前引爆。
至于那些小型的水坝,由于水库蓄水深度有限,航空鱼雷投下去直接就沉底而被引爆了,更加没法奏效,毕竟鱼雷这种武器设计上是在海里使用的,而海里再浅的交战水域,水深也远非陆地上的那些小水库可比,毕竟英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就连最著名的泰晤士河,放到大陆上也什么都算不上,可以想象英国的小河该小到什么地步。。。。。。
因此德国人只有使用航空炸弹才能威胁到英国本土的那些水坝,但航空炸弹可不是炮弹,从上向下坠落容易,让其平飞可就难了,为此德国人让双发型轰…1挂载了特制的5吨级“跳跃炸弹”。这种炸弹在水坝上游释放,投放前先在炸弹架上赋予它500转/分的自转速度,炸弹投下后会像小孩玩石头“打水漂”一样,在水面上多次跳跃前进,可以在水面跳过拦截网,而在接触水坝时,炸弹利用自身的旋转,向水坝水线下深入,在水线下炸出大洞。拱形水坝一旦在支撑点上被炸毁,强大的水压将使水坝立即决口乃至溃坝。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由于德国轰炸机飞行员们精湛的技术,命中率超过30%并不是什么难事。。。。。。
轰…1即使是双发型,机动性也至少比一般的水平轰炸机强得多,但是挂上重达5吨的大炸弹后,还是不可避免地笨拙了许多,如果英军出动战斗机进行拦截,损失肯定难以避免,但是在德国空军持续不断的打击下,昔日世界前三的英国皇家空军早已虚弱不堪,根本无力与德国空军派出的护航战斗机编队抗衡,因此水坝防空的重任只能落到英国的地面防空部队身上。。。。。。
然而,由于德军轰炸机的投弹位置较高,轰…1的坚固又早让英国人记忆深刻,只有射程远、威力大的大口径高射炮才有较好的效果,可即使有了近炸引信和炮瞄雷达,高射炮要想在与机群的对抗中占到上风也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作为基础,四五十门都很勉强、往往要上百门才能基本保证水坝无忧。
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可以在不列颠岛的2000多个水坝里任意选择目标发起攻击,而英国无论如何也没法拿出20000门大口径高射炮来,何况那些核心工业区、造船厂等重要区域也同样少不了大口径高射炮的保护,因此实际上能够调出来保卫水坝的防空部队就更少了。。。。。。
结果可以想象得到,在德军轰炸机完全不顾人道主义的野蛮攻击下,英国数以千计的水坝在不到十天内先后决口、其中相当一部分溃坝,再加上2月份又是英国河流水位最高的月份,结果很自然地导致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洪水泛滥成灾,不列颠岛上大片土地成为水乡泽国,而且由于水往低处流的缘故,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损失最为严重,而平原地区不是粮食产区就是城市工业区,都是英国本土最精华的地带。
更要命的是,英国由于是气候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所以几乎从来都遇不到像样的洪灾,抗洪的经验远不能与中国相比,使得洪灾造成的损失更为惊人。。。。。。(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道灾难(下)

ps:  感谢书友“wuwenwang”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此外,虽然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缘故,英国的冬天远比中国同纬度的地区暖和得多,但在最冷的2月份,最低气温也接近零度,而且海洋性气候下日温差极小,即使是晴天一般也就五六摄氏度,也就是说一天之内的最高温度也不过七八摄氏度。
在这么低的气温下,那些身体不算特别强健的英国人被洪水浸透了衣物后如果不能及时取暖,很容易在不长的时间内被活活冻死。而洪水泛滥(而且还是毫无征兆突然爆发的大洪灾)的情况下,如果没人救援,火是很难生起来的,因为到处都是水,仓促之间能够及时逃到屋顶上保住人命就算不错了,哪儿来得及在煤炭、木柴等可燃物没被打湿之前就带上去?至于电器,就算洪灾中没电死人,也早已因为短路导致的大面积停电而不能使用了。。。。。。
而就算没被冻死,在这么低的温度下被大水浸透而长时间受寒,生病也是难免的,而被困灾区的人们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力的救援,因为疫病蔓延而死的比例必然很高。
而更大的问题则在于,洪水倾泻而下造成的破坏,并不仅仅是浸没农田和建筑而已,大水冲毁桥梁、破坏铁路公路,令英国境内大片地区交通中断,这不但造成了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样给英国政府的救援制造了极大的困难。而且德国空军既然连炸水坝这样的事都干了出来,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底线,那些救援人员同样遭到了德国空军的攻击,不但死伤惨重,而且救援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干扰,使得洪灾的损失进一步增大。此外,交通受阻对英**队的补给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作战任务最重的防空部队,这样一来德国空军的飞机就得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或许正是预见到了这些可怕的场景。素来坚强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接到急报后也一度当场晕倒。。。。。。
不过。丘吉尔当时所在的国都伦敦,因为处于泰晤士河下游,洪水过境后直接入海,加上伦敦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下水道系统相当完善。因此损失并不很大。但英国的农业区和内陆的城市受到的损失可就令人触目惊心了。
英国本土的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虽然是旱作庄稼,但由于冬季处于蛰伏状态。抵御洪水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那也得看是什么洪水,水库崩溃下泄产生的洪水冲击力极强,对田地本身都可以造成直接的破坏,更不要说是地里的庄稼了。而且这次洪水的水量也实在太大,即使与历史上抗战期间的花园口决堤相比也大了好多倍,不少地方一度水深数米、甚至淹没了几层楼房,别说是冬小麦,就算是水稻(水稻浸水深度太大、时间太长也一样会枯死的。)也未必吃得消。而且被洪水长期淹没之后,冬小麦的植株即使当时未死,出现病害的概率也会大增,因此英国1942年冬小麦乃至于其他作物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是可以预见的。
而这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英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这在正常情况下是好事,但是现在出现了大灾,地广人稀的农村反倒不容易进行自救了。毕竟农业机械虽然节省人力,但却需要能源来驱动,可是现在英国国内的陆上交通大面积瘫痪,哪儿还能够提供及时和足够的电力与燃油呢?而农业生产中“不误农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补种太晚的话,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而且英国因为纬度较高、光照不足的缘故,一年只能种上一季庄稼,一旦来不及补种,也就意味着将在整整一年时间里没有任何粮食收获。。。。。。
这次灾难也因此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先进科技在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令人类在某些突发灾难面前变得更加脆弱(例如当年那次大雪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反而不会造成什么危害。),这与科技越发达、战争的破坏就越大一样,形成了两个死结。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现代,已经再也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想要避免这两大隐患爆发,只能预先作好防灾工作并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
比起农业区,英国的工业因为大部分集中于沿海城市,因而在洪水中所受的直接损失较小,但即便是那些因为地理位置而完全没有受到洪水破坏的城市,工业生产也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究其缘由,一是英国国内交通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很多工厂需要的原料运不进来,生产的产品也运不出去;二是救灾的需要占用了本就大大减少的可用运力,导致原料更难进来、产品更难出去;三是英国本身资源匮乏,除了煤炭与铁矿石等少数几样矿产,大部分种类的工业原料都不同程度地需要进口,而因为国内农业遭受重创的缘故,英国必须进口比以往多得多的粮食来挺过困难时期,这无疑就会占用运输工业原料的海上运力,原料总的供给严重不足,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自然就没法全力开工了。。。。。。
经过英国政府粗略估计,德国空军在1941年2月下旬针对水坝的轰炸和其后一个多月里持续高强度的轰炸给英国造成了超过7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4000多亿美元;英国1942年的工业总产量锐减到1941年的50%,并且永久性地损失了20%的工业产能,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工厂被破坏,更大的部分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人无法开工造成的;英国1942年的农业总产量仅为前一年的40%、而粮食总产量更是连1941年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即使在美国全力支援的前提下,英国本土1942年的粮食供应缺口依然超过了200万吨,导致了大面积的饥荒和营养不良;1942年英国直接死于洪灾和轰炸的人口多达114万余人,而死于疫病和灾荒(直接饿死的倒是不算太多,但因为营养不良导致患病而死的就多了,主要是老人和婴幼儿。)的人数则难以精确统计,战后估计应该不少于400万,因为二战爆发前拥有4700万人口的英伦三岛,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已经连4000万人口都不到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二章 扩大的潜艇战

事实上,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几乎竭尽全力的支援,英国死掉一半人口都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美国政府的援助并不仅仅是食物和药品等救灾物资本身,还包括数量惊人的船舶运力,以及为其提供护航的大量反潜舰艇,若没有后两者,美国的援助根本没法送到英国政府和民众手上。但是北大西洋上数量猛增的舰船却也引来了更多的德国潜艇。。。。。。。
其实在此之前,德国潜艇就已经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除了冰岛战役期间德国潜艇部队、尤其是水滴形潜艇击沉大量美军舰艇的战果,1941年1月大西洋上的其他德国潜艇还先后击沉了126艘盟国商船和3艘盟军舰艇,总排水量多达652754吨,而德国的潜艇却仅仅损失了7艘(不包括冰岛战役的损失)。而2月份,由于冰岛战役结束,大量的德国潜艇腾出手来,即使在美军加强了反潜之后,当月战果依然猛增到了217艘商船、15艘盟军舰艇、总排水量1298416吨,而当月德国潜艇总共也就损失了13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2月中旬,德国生产的第三批16艘水滴形潜艇完工,其中4艘交给了潜艇学校以加快人员培训的速度,另外12艘则全部加入德国海军序列,而意大利潜艇部队也开始前赴北大西洋海域对盟国的舰船展开破交战,轴心国潜艇部队的实力由此进一步增强。在实力大增的时候恰恰又碰上航路繁忙的好机会,战绩出现井喷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1942年3月,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战绩,一共击沉盟国商船275艘、盟军舰艇37艘、总排水量超过150万吨,而德国海军却只损失了11艘潜艇,若非首次有水滴形潜艇被击沉对潜艇部队的士气造成了一定的打击,这个月的战绩几近完美;而初次进入北大西洋海域进行大规模破交作战的意大利海军潜艇部队虽然经验还很缺乏,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在这个月里一共击沉盟国商船20多万吨、并击沉了一艘英国轻巡洋舰,而其自身则有4艘潜艇被盟军的飞机与反潜舰艇击沉。。。。。。
商船与海军舰艇如此恐怖的损失速度。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一时间也有些吃不消了。虽然在这几个月里美国新下水的商船总吨位超过200万吨、而陆续入役的舰艇更是多达70余艘(只是没有一艘是主力舰),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舰船的惊人损失,但是因此死难的大量人员却还是令美国政府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美国参战至今,连轴心国的边都没碰到。死亡、被俘和失踪的官兵总数就已经超过了8万人。这还没有算上平民的伤亡。作为反对党的美国共和党趁机跳出来大肆攻击罗斯福政府的无能,令罗斯福头大如斗。。。。。。
在这样的困境中,罗斯福被迫暂时中止夺回夏威夷群岛的计划。将美国海军的重心再次移回欧洲战场,加强对援英物资的护航,以免英国撑不下去向德国投降,而早在英国水坝遭受轰炸后的次日,罗斯福就与带病坚持工作的丘吉尔达成了一致,决定以牙还牙,对德国的水坝实施报复。
然而,西欧大陆的制空权现在还牢牢掌握在德国空军的手里,英国最新研制成功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与美国已经开始大量装备的b…17重型轰炸机虽然都有能力挂载类似的特制炸弹,但挂上之后飞机的机动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影响,结果数十架重型轰炸机和数量更多的护航战斗机全都羊入虎口,被德国空军消灭得一干二净,虽然在反击中也打下了几架德国战斗机,坠毁的飞机也对地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计划中的那些攻击目标却都连边也没碰到。。。。。。
而更麻烦的是,某位恨极了德国的英国空军上校自觉不可能活着飞到德国本土,为了避免此次行动劳而无功,他擅自更改了攻击目标,炸毁了法国北部德占区的一座毫无防备的大型水坝,导致上万法国人死亡,数十万法国人无家可归,结果即使是心底里对法国抱存敌意的丘吉尔在接到报告后也忍不住破口大骂道,“该死!这个蠢货!他明不明白自己干了什么?”
炸毁法国北部德占区的水坝确实对纳粹德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死的却基本都是法国人,遭到昔日盟友如此对待令大多数的法国人怒不可遏。之前虽然已经对盟国宣战但官兵们普遍并不积极的维希法军也因为愤怒而变得战意昂扬起来,尤其是不久小胡子兑现承诺将德占区一个面积不大的行省交还给维希法国政府管理之后。而“自由法国”的戴高乐则处境愈发尴尬,奈何他现在手头兵力十分有限,补给什么的也都全靠英美接济,所以除了在心里大骂猪队友,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维希法军的全力以赴令德国潜艇部队再获强援,即使战败后没造几艘新舰,维希法军仍有四五十艘潜艇可用,这对于老式船型潜艇早已停产、而水滴形潜艇的产能还未完全形成以致于有点青黄不接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来说,无疑是一大臂助。
1942年4月,轴心国潜艇部队破交战的战绩达到了第一个顶峰,一个月内共击沉盟国商船301艘、盟军舰艇53艘,总排水量接近200万吨,其中八成为德军的战果。而轴心国潜艇部队在这个月里的损失为17艘,其中德国潜艇只有5艘,只是又有一艘造价高昂的水滴形潜艇沉没,令邓尼茨心痛不已。
在战场上取得不了便宜,罗斯福与丘吉尔一时间也只能以嘴炮猛烈抨击纳粹德国反人类的罪行,以期激发轴心国内部的反战情绪,同时也利用道德上的制高点吸引更多的潜在盟友。而英国在这几个月里恐怖损失的逐渐公开,也确实对全世界的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冲击,但其中绝不包括胡卫东,因为攻击水坝的点子乃至于那种特制炸弹的设计本来就是他告诉德国人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德活动

胡卫东之所以想到这种战法,其实是因为历史上盟军曾对德国用过,并对德国工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胡卫东是以提醒德国注意水坝安全的方式变相地将其告诉了德国人。以德国强大的科研和工业实力,只要知道了那种特制炸弹的设计思路,搞出实物并不是什么难事。
欧战前期小胡子还心存侥幸,希望能够迫使英国妥协,因而并不想跟英国人结下化不开的死仇,所以即使在当初因为愤怒而命令空军轰炸伦敦的时候,他也没有想用这个绝户计。但是美国的参战令盟国方面实力大增,尤其是海军的实力对比愈发悬殊,小胡子自知已经不可能成功登陆不列颠岛,而在美国的大力支援下,本土无忧的英国丘吉尔政府怎么都不可能投降,却会因为工业产能得以完全释放而对德国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于是绝望的小胡子终于下了决心,要将英国彻底搞残,让其纵然还能自保,也无力给予美国人太多的协助,这样德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美国并留出部分力量防范搞不清什么时候就会翻脸的苏联了。。。。。。
历史上小胡子在德国陷入困境以后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但在二战的任何一个阶段,德国空军都没能取得不列颠岛上空的制空权,因此历史上小胡子终究还是没能干出这样的事来,最后只能依靠当时精度还低得可怜的v1、v2这两种地地导弹对英国平民进行了勉强有些心理威慑力但实际效果却不值一提的所谓“伦敦大轰炸”。可在这个时空,德国空军却牢牢地控制了不列颠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制空权。即使没有胡卫东暗地里推波助澜,小胡子也终究会对英国的平民下手,只是效率或许会低一些罢了。。。。。。
因为胡卫东当初只是纯粹口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是他建议德国人“以水代兵”的,所以就算日后德国人将此事公开,他也只需死不认账即可。而在胡卫东的内心深处,对于遥远的英国灾民虽然多少有些抱歉,却也没有半点后悔,因为只要能让中国重新崛起,再也不受外敌的欺凌。他就算变成真正的恶魔。也是心甘情愿的。何况,对于被西方侵略者祸害了上百年的中国人来说,西方国家在二战期间死的那么点人,又哪儿比得上这一百年里中国因为战乱而没能善终的2亿条人命?
但是美英盟国发起的舆论战多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轴心国、尤其是德国占领区的民众借势掀起了反对纳粹暴行的游行和罢工。但德国本土却因为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盘剥的仇恨未消、国民的生活又因为战争红利而更加富裕。加之德共等左派组织又早被剿灭干净。因此并未出什么大的乱子,这就令小胡子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至于那些占领区乃至其他轴心国的反纳粹活动,小胡子的对策无非是“镇压”二字。于是很快就有数十万计的反德以及“疑似”反德人士被关进了集中营,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胡子的高压手段很快就令各个占领区和傀儡国境内的反抗活动风起云涌,并由起初的和平行动演变成了游击斗争,但由于德国在西欧上空的绝对制空权,美英盟国不像历史上那样可以通过空投向沦陷区的游击队提供大量武器弹药,结果各国的游击战争全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而德国清除掉这些潜在的反对力量以后,对于占领区和傀儡国的控制力反倒进一步增强了。
后来胡卫东与伟人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西欧反德活动之所以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缺乏统一的领导,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如何能与如狼似虎的德军抗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时候欧洲各国的**基本上都受到苏联的控制,而斯大林此时因为苏军陷入阿富汗泥潭、加之中东欧的冬季不宜用兵的缘故,尚不想与德国翻脸,因此就要求他们不要参与,否则以**政党普遍较强的组织力,肯定会给小胡子制造更大的麻烦。而另一方面,在各国反德情绪高涨的时候却因为苏联太上皇的指示而不作为、甚至支持纳粹对占领区和傀儡国的统治,这无疑令那些政党在本国民众之中的形象完全崩塌,以致于后来苏德开战后,他们再想发动民众掀起武装暴动帮助苏联的时候,已经没多少人睬他们了。。。。。。
但真正最关键的,则是另外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有小胡子这个疯子领袖和德国人的“盲从”,使得德国政府在制定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