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王子才猛扑了过去,但这些搞科研的怎么敌得过兵王,王子才飞起几脚就将几人全都踢倒,但这时他按紧钚块的双手已经被核反应产生的高温完全烧焦。。。。。。
“大叔啊,这是我为祖国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愿未来的中华再不受外国的欺凌、再没有像我这样。。。。。。”,在没有说完的喃喃自语中。王子才瘦削的身体化成了眩目的光雨。。。。。。
仅仅几秒钟内,这座实验室就变成了一个远比太阳更要明亮的光球,强光稍稍消退之后,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这个小镇里腾空而起,标明了这次爆炸的性质。。。。。。
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核爆炸令这座以前根本不为人知的小镇变成了恐怖的炼狱,爆心附近超过一千万度的高温将所有物质都化成了等离子体,斯罗达博士等人甚至连痛苦都没感觉得到就直接从人间蒸发了,只有玻璃化了的砂石顽强地留存了下来,向后来人无声地诉说着这次可怕的灾难。。。。。。
而在稍远的地方,温度虽然没有爆心附近那么恐怖。但也足以将人体瞬间炭化。最痛苦的则是更远一些的人们。在强烈的热辐射下,他们的体表全都被重度灼伤、双眼更是只剩下了两个窟窿,但他们却又不能立即死去,往往要痛苦地哀嚎几十秒、甚至几分钟后才能得到解脱。
远比音速更快的冲击波如同超级龙卷风一样横扫了整个小镇。使得镇上的几乎所有地面建筑全被摧毁。只有一些构筑于地下的设施幸免于难。但因为上部建筑倒塌堵住了缺口,美国政府又首先关注保密而非救援耽搁了时间,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员最终都被困死在了里面。。。。。。
即使处于爆炸边缘的人们也没能逃过一劫。来自核爆中心的贯穿辐射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重大损害,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将在不久之后失去宝贵的生命。。。。。。
此外,核爆炸遗留下来的放射性沾染还造成了不容忽视的二次灾害,在其后的二十年内,在此工作过和参与过灾后救援和重建的人们当中因为白血病等疾患早早离世的更是数不胜数。。。。。。
说起来多亏对合是人力完成,两块钚239的用量也并非精心设计,因而爆炸中“燃烧”很不充分,绝大部分钚239还没来得及参加核反应就被被炸飞了,以致于本来可以达到1万吨当量以上的核爆炸只炸出了1000多吨的当量,否则杀伤力还要大得多。
饶是如此,美国还是因为这次意外的核爆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光是直接经济损失就有数亿美元之多,当场死亡的人数多达3000人以上,另外还有2000多人在一个月内陆续死亡,而镇上的6000“居民”当中仅有不到100人活到了十年以后,参加救援而被放射线伤害导致提前过世的美军官兵人数更是无法统计。但超过700名优秀的科学家因此遇难,其中更有多名世界顶尖的大师级人物,才是最让罗斯福痛心的。。。。。。
说起来还多亏中医的养生观念提前传到了西方,每天坚持吃黑木耳让罗斯福的脑血管比历史上更具弹性而不易破裂,否则在这么大的打击下,他搞不好已经提前脑溢血发作丧命了,那样的话,后果就更是不堪设想了。
但不管怎样,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还是受到了重挫,人员、实验器材、核燃料和部分资料的损失就已经相当大了,而且这次爆炸以后,这个国家实验室不可避免地得要另寻新址、同时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安保措施。这么多事耽搁下来,美国研究核武器的进度少说也得延缓一年,这不但令中国抢先造出原子弹的可能性大增,也让盟国与轴心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可以维持更久。。。。。。
而此事以及之前关于日裔的风波更在美国和日本之间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仇恨,双方政府之间再也没有了妥协的余地,只能一直打下去,直到一国撑不下去彻底认输,这对于坐山观虎斗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极其有利的,但造成这一切的王子才,却因为无人知道而彻底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胡卫东、加藤清源等少数几人隐约猜到了是他,但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却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经此一事过后,美国能否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都存有疑问,之前罗斯福期望能够靠它迅速结束战争的想法就更是没了可能,美国只得将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常规战争。
虽然现在美国人最恨的是日本,然而太平洋制海权的失去令美国失去了对日反击的能力,只有等到44年大批新航母下水并形成战斗力以后才行。
而在此之前,美国只得集中力量援英抗德,不过出于对德国陆军的恐惧以及之前北非战场的教训,罗斯福没有急于开辟第二战场,而选择了继续此前已经显现出威力的战略轰炸,以削弱德国的工业来铺平反攻的道路,然而罗斯福却很快就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顺利。。。。。。(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八章 德国海军重组

一开始情况还好,在野马战斗机最新改型p…51b的护航下,数量恐怖的b…24与b…17这两种战略轰炸机对德国在西欧的占领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破坏,甚至德国本土最重要的工业带鲁尔区也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虽然德国空军和防空部队1943年的前9个月里以损失飞机1万2千多架、高射炮3千多门、永久性减员2万余人(仆从**队不算)并有万余平民死亡(不包括占领区)的代价击落了2万多架盟军飞机(其中战略轰炸机逾7千架)、毙俘敌军7万人以上,但是算上德国工业的损失,盟国依然稍占上风,而如果考虑到盟国工业总量远超轴心国阵营,那便宜就更大了。
然而,随着德国潜艇在破交战时大量使用命中率奇高的声自导鱼雷,盟国的运输船队再次遭到了灭顶之灾,等到1943年底有人想出了利用噪音来对付它的办法,德国潜艇部队在北海之战中蒙受的损失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即使声自导鱼雷失效,使用直航鱼雷同样足以对盟军运输船队和护航舰艇构成巨大的威胁。。。。。。
之所以德国潜艇部队实力恢复得如此之快,与邓尼茨出任德国海军司令有着直接的关系,邓尼茨上任后,德国海军对于潜艇投入的资源进一步增多,同时在建的数量较前多了50%以上,至此德国本土绝大部分的造舰产能都投入了潜艇建造之中。潜艇数量的恢复能不快吗?
而在邓尼茨高升的同时,与其合伙坑掉雷德尔的魏格纳也在戈林的支持下回归海军,并被小胡子授权以原来的远东舰队为骨干重建一战时具有世界一流实力的德国公海舰队。这令一心想要复兴德国海军的魏格纳无比振奋,但在本土造舰产能几乎全被邓尼茨最爱的潜艇部队占用了的情况下,魏格纳也只能绞尽脑汁地另想办法。
魏格纳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盟国、附庸国和占领区的造船产能,其实由于战败后遭到的重创,德国的造船和造舰工业在欧洲已经算不上太强,特别是水面舰艇方面,法国与意大利无论是产能还是技术都不比德国逊色,而即使是荷兰、西班牙这样的小国。在辅助舰的建造技术上也不逊于德国。甚至瑞典等国都能自造重巡洋舰。。。。。。
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产能,甚至德国本土都远比不上,只是这里存在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安全。由于反纳粹的势力无处不在。加上盟国间谍的无孔不入。即使在意大利、两颗牙、北欧三国等盟国境内都不能保证舰船在建造过程中不被破坏和干扰,更不要说是那些德国占领的土地和奴役的附庸国了。不过在魏格纳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
魏格纳认为。主力舰建造周期太长,破坏的机会因此较多,而且一旦破坏成功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确实不能在那些国家建造。但像驱逐舰这类德国海军更加紧缺的辅助舰船却完全可以这么做。
在魏格纳看来,以模块化造船法来建造的话,一艘驱逐舰只需要3…4个月就能完工,建造速度一快,敌对人员破坏的机会就相对要小很多。而且模块化建造的方式下,各个生产环节相对独立,监管较为容易,一旦某个环节遭人破坏,很容易查出是哪儿的问题,而能迅速顺藤摸瓜将这些反德分子揪出来,犯罪成本会高很多。
而更重要的是,驱逐舰这类轻型舰艇本身不是很值钱,即使遭到了破坏,损失也不会很大,同时它们又不像水滴形潜艇那样需要严格保密;至于工人积极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分级工资和绩效奖金来部分解决。。。。。。
最终在戈林的帮忙劝说下,小胡子同意了魏格纳的办法,即充分利用占领区、盟国和附庸国的造船厂闲置的产能来建造公海舰队所需要的辅助舰艇和各种商船。结果正如魏格纳所料,虽然这些舰船的建造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干扰,但是平均建造速度依然达到了本土建造速度的一半以上,而其总的生产速度更要超过本土一筹。由此德国的军舰总产能也第一次超过了英国,这令小胡子十分振奋,德国海军的军费也因此又增加了不少。此外,其间还顺便抓到了不少抵抗分子和盟国间谍,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德国对附庸国和占领区的控制。。。。。。
光有辅助舰显然是不够的,而德国公海舰队目前的8艘主力舰在魏格纳看来还是太少了一点,尤其是想到美国那可怕的造舰产能,就更是显得数量不足。而且上次被美国人用战略轰炸机海欺负也让魏格纳迄今耿耿于怀,除了敦促船厂拼命建造仿自日本新月级驱逐舰的新型防空驱逐舰之外,更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求新的航母。
而这个时候日本海军因为6艘最新型的山城级重型航母于1943年的7…9月间相继完工入役,航母总数再次达到了10艘,而且两艘新的大和级巨型航母也都先后下水进行了初试,预计将在来年的上半年完工入役。可是日本海军实力再强也不敢去攻击估计有几万架陆基飞机的美国本土,而太平洋上的岛屿又已经被日本占得差不多了,于是这么多的航母就变得多余了,反而要白白消耗大量的珍贵资源。
为此,日本政府决定以后不再建造大和级巨型航母,山城级重型航母的下一批建造数量也减少到2艘,并且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因此建造速度估计会减慢不少。由此腾出的造舰产能一部分改为建造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平衡日本海军目前主力舰、尤其是航母比例过大的不良配置,另一部分则转而建造民船,以增强日本相比美英两国要薄弱许多的海运能力。(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九章 西线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魏格纳再次从日本买到了两艘航母,而且与此前买到的老旧型号不同,翔鹤号与瑞鹤号无论是吨位、航速还是载机数都令魏格纳相当满意。有了6艘航母,舰载战斗机上也都换装了更大口径的航炮专门对付战略轰炸机,只要再有足够数量的防空辅助舰,他完全有信心再去大西洋的中心海域切断美英之间的主要航线。。。。。。
而战列舰虽然没法买到,也不敢交给那些不能充分信任的外国人来建造,但之前由于身为巨舰大炮主义者的小胡子的极力支持,已经有大批德国的造舰专家和技师工人千里迢迢赶赴乌克兰的造船厂继续建造船台上的两艘苏联级战列舰和一艘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只要能够完工,完全可以满足公海舰队的需要。为了加快建造速度,魏格纳甚至向小胡子提出可以将那艘稍显鸡肋的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放弃,只留下那两艘战列舰,并最终得到了小胡子的同意。。。。。。
此外,由于当初的教训,魏格纳第一次率领公海舰队出击时选择的活动区域更加靠东,这样一来,威胁最大的美国本土与加拿大的机群就对其鞭长莫及了。而且此时已经是秋冬之交,格陵兰岛的美军机场已经因为封冻而暂停使用,公海舰队因而敢于北上活动、连冰岛与北美之间的航线也一起切断,这下对英国盟军的威胁就比之前还要大得多了。
盟军大西洋战区司令部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可是现在他们只能从英伦三岛和冰岛出击,机群规模与当初三面夹击的时候相比大打折扣,即便现在有了有了作战半径极大的p…51b/c护航,远程轰炸机群对公海舰队的威胁也大不如前,因为公海舰队现在无论是防空火力、还是舰载战斗机对战略轰炸机的杀伤效率都比当初强了好几倍。。。。。。
由于盟军战略轰炸的威胁日益增大,应用杆式战斗部的新型大口径高射炮弹迅速成为了德军采用的主要弹种,与普通大口径高射炮弹的弹幕攻击飞溅出的弹片只是在敌机上打出一些小孔不同,杆式战斗部爆炸后飞溅出来的小钢棒、甚至“铰链”就如同刀锯一般,可以轻易地切断铝合金飞机的“骨架”,尺寸再大的飞机被其击中后也有很大的可能会空中解体。这样一来。战略轰炸机因为超大的尺寸而获得的惊人防御力就荡然无存了。甚至反而因为目标较大而有更大的可能被敌军的炮弹命中,损失率比护航的战斗机要高得多。。。。。。
而公海舰队的舰载战斗机不但数量比上次多出不少,而且这款被称为fw190f的新型舰载战斗机换装了口径达到30mm的大威力航炮、而且配备了穿甲燃烧弹,对战略轰炸机的威胁大幅增加。虽然与敌人的护航战斗机交战时较前表现稍逊。但是作战效率还是有了质的提高。。。。。。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吃过一次亏的魏格纳现在更加谨慎,不会再托大地同时对抗两个方向的来敌,一旦预警机发现来敌太多。舰队立即就会退却,以确保仅有一路敌人够得着自己,虽然军舰速度远比不上飞机,但是预警机的巡逻位置距离母舰至少也有200公里开外、再加上预警机超大的侦测范围,舰队及时作出规避是完全可能的。
而且舰队位置一旦有了明显变动,就算敌人的侦察机或者说预警机能够跟住不丢,敌人的攻击机群也不可避免地要改变航向,从而增大行程,以其原本就消耗近半的燃油携带量,追上后是否还够一战都很难说。
虽然因为盟军特地少带了炸弹而增大了作战半径,因此还不至于因为燃油的问题而放弃攻击,但是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动退却还是令盟军指挥官陷入了两难境地。放弃进攻的话,那么多燃油岂不是白白消耗了?要知道那可不是美国本土白菜价的燃油,而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运到冰岛和英国的!而且这种长途飞行会大幅消耗飞行员的体力和精力,一仗打完了至少得回去休息好几天,如果就此放弃的话,敌人最多一天时间之内就又能返回原来的位置继续未完的工作,然后盟军司令部就得再派别的飞行员来执行相同的任务。
这样下去的话,德国人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让上万名盟军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一直疲于奔命却一无所获,且不说英国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燃油供应能否支撑,平白废掉了一大半的战略轰炸机和几千架先进p…51b/c战斗机,盟军别说继续对德战略轰炸了,英伦三岛及其周边岛屿的安全能否保证都令人怀疑。。。。。。
于是盟军司令部很自然地选择了让英伦三岛派出的机群独自发起攻击,结果却在德国公海舰队那可怕的防空火力和德军超过500架舰载战斗机的打击下铩羽而归,此役盟军有超过700架飞机被德国人击落,而德国公海舰队却没有一艘主力舰被炸沉或遭到重创。不肯死心的盟军大西洋战区司令部又进行了一次尝试,结果却输得更惨,而潜艇攻击同样以失败而告终,人员与装备损失的数字就如同飞一样地蹿升,但除了消耗公海舰队的弹药、令其更早返航之外,并没有取得任何有实际意义的战果。。。。。。
在公海舰队与德国潜艇部队的严密封锁下,英国本土、爱尔兰乃至冰岛的物资储备入不敷出的状况愈发明显,英国人就连吃饭都重新面临了问题,还哪儿顾得上燃油啊?而随着燃油储备的飞速下降,盟军飞机能够勉强保护英国本土就不错了,一段时间内再也无力对西欧大陆发起战略轰炸了,结果几个月一过,德国迅速修复了之前在空袭中受损的设施,工业生产不但完全恢复,而且还有所增长,盟军之前在战略轰炸中付出的巨大代价几乎全都白费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

ps:  感谢书友“我是文青”投出的2张月票和书友“jerryw1975”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_^
幸亏公海舰队也由于路途遥远、每次出海后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而无法完全切断英国的生命线,加之德国空军的主力重新移往东线而没能趁机消灭英国本土的盟国航空部队、陆军主力更被苏联战场拖住而没有余力登陆英国本土,否则即使是丘吉尔这样的强硬派,只怕也要撑不下去和德国人谈和了。
此外英国人在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终于学会了变通,也是其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战斗机依赖主要得从外部输入的燃油,在如今海上交通线极其不畅的状况下已经很难发挥作用,英国政府毅然决定将防空的重任托付给高射炮部队。英国本土虽然总体上讲资源十分匮乏,但是煤炭与铁矿的储量却十分丰富,而合金钢所需要的稀有金属数量也相较燃油少得多,占用的运力自然也小得多,航线再怎么不畅也能保证供应,所以英国本土的兵工厂完全爆得起高射炮。
至于炮弹,英国的合成氨路线是以煤炭为基础的,所以炸药的生产也不会受到封锁的影响,而且即使需要量增加几倍,也不难满足。而近炸引信(吃过德军电子干扰机的大亏之后,如今盟国生产的近炸引信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并不需要特别的资源,英国的无线电技术又相当先进。因此也同样不需要美国的支援。
确定了这个思路后,英国本土大部分的兵工厂纷纷进行生产线改造以转产高射炮,甚至为此停掉了大部分坦克和汽车的生产(反正缺油也用不起),1943年当年英国高射炮的产量就超过了德国,1944年更是达到了德国的两倍,而英国的国土又相对狭小(德国要防守超过半个欧洲大陆),因此高射炮部署的密度之大可想而知,平均超过了德国空防的二十倍,即使与德国本土相比,也有五倍以上的优势。再加上陀螺瞄准具和更新型炮瞄雷达的广泛应用。英国本土、特别是大不列颠岛的防空火力之强简直可以用丧尽天良来形容。也正是靠着如此恐怖的防空力量,加上数量同样激增的要塞重炮,英国人才能在失去制空权的不利形势下始终坚守本土。。。。。。
但是光能挨打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占了上风,西线陷入困境终究是不争的事实。而与之相比。东线的情况也同样好不了多少。由于美国政府开辟了极其危险的北冰洋航线。苏联一度几乎见底的物资储备有所恢复,但是莫斯科一带春季的化冻期还未完全过去,德国人就发起了1943年来的首次大规模进攻。而他们选择的突破点并非是苏联人以为的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而是南线的斯大林格勒。
其实,德国国防军的将帅们无不更想先将莫斯科拿下、给自己的军事生涯填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小胡子个人认为南线战场更加重要,也难以违逆众意,但是苏联北部的化冻期还未过去而不利于德国机械化部队的进兵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事实,小胡子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说服自己的元帅和将军们同意先在南线打一仗,以进一步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或者摧毁苏联残存的工业力量,减小之后进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时所可能遇到的阻力。。。。。。
与历史上久攻斯大林格勒不下结果被苏联调集大批军队包了饺子截然相反,这个时空德军的进攻顺利得不可思议,苏军统帅部的兵力集结还没完成,德军就已经完全占领了这座苏联人认为是不可能失守的坚城。后世史家在分析此次战役时,普遍认为德军第一次在苏德战场上大批使用的云爆弹以及斯大林格勒守军错误的战前部署是造成苏军大败的两个关键原因。
虽然参与进攻的德军多达30万人以上、如果再算上盟国和仆从国的军队则更是超过5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斯大林格勒及其附近地域的苏军总数,然而斯大林格勒是一座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如果充分动员民兵,苏军的兵力甚至可以占到上风,但是苏军主帅却没有与德军野战(这样打的话或许苏军还是会输,但是德军的伤亡肯定会增大许多。)的勇气,而选择将附近的部队都撤进斯大林格勒,在城内加强防御打一场巷战,谁知德国人却出人意料地拿出了数量惊人的云爆弹,尽管只是落后的第一代产品,对于固守城内建筑的苏联军民来说也绝对是灭顶之灾,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根本没有放出一枪一炮就被烧死或者闷死在了建筑之内。。。。。。
最终,德国以不到5万人伤亡的微小代价杀死苏联正规军和民兵不下50万,另有20多万没来得及转移出去的苏联平民死于火灾或者德军的屠杀(这是苏联方面的说法,德军说是误伤或者因为反抗而被击杀。),并攻占了斯大林格勒这座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意义都很重要的城市,但令小胡子意想不到的是,“斯大林的城市”沦陷不但没有摧毁苏联军民抵抗的意志,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与敌人奋战到底的决心,俄罗斯民族骨子里的坚韧和顽强越是在这种困难的局势下,反而越发强烈。。。。。。
但是斯大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