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当初从中国搞到的59式原型已经完全可以碾压二战时期的任何一种坦克,但是一向精益求精的德国陆军依然找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他们以己度人、很自然地想到中国愿意拿出来的肯定不是最好的设计,为了避免日后与中国可能的交战中落了下风,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又对59式原型作了幅度相当大的改进。
首先是火炮换成了以海军105毫米高射炮改进而成的105毫米l60坦克炮,威力比原设计采用的100毫米坦克炮大得多,足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世界上任何一款坦克、哪怕是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且它还保持了德系火炮一贯的高精度,射速也远比苏系重坦122mm主炮快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初胡卫东的劝说,这个时空德国坦克炮的发展路线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误入歧途、不选择更加简单的提高口径的路线却拼命往加长炮管的死胡同里钻,结果导致坦克炮生产成本过高而严重影响产量;而是充分利用德国现有的火炮型号进行改造,倍径最高只到60倍。如果穿深还不够那就加大口径,更好地平衡了性能与成本,再加上59坦克本就易于生产,因此“狮”式坦克虽然性能远远超过了黑豹,但其产量也同样惊人,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它在战场上的作用,毕竟对于坦克来说,数量与质量同样重要。。。。。。
比起火炮的改进,德国人在狮式坦克上第一次安装的双向稳定仪更是令其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有了这个东东。坦克就能在行进中精确炮击。无论是作战效率,还是自身的安全性都有巨大的提升。
而在装甲方面,德国也选用了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更好的装甲钢,并根据本方和苏军战术特点对布局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令其实战中的防护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此外德国人还对车内布局进行了大幅调整。一方面大大改善了苏系坦克一向不佳的人机工效。另一方面德国人再次发挥自己在结构科学方面的长处、进一步提升了坦克的防护能力和乘员的生存率。。。。。。
考虑到未来可能要面对云爆弹的威胁,德国人还特别在设计上想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在无意中使其具有了“三防”能力。虽然在这次大战期间显得稍稍有些超前,但后世的军迷们却对此给予了高度赞誉。。。。。。
作出了这么多的改进之后,德国版的59大改成为了相当可怕的钢铁怪物,它有着超越苏联重型坦克(甚至包括苏联最先进的斯大林…3)的防护力和攻击力,机动性却并不比绝大多数的中型坦克逊色,同时还具备更高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交战距离上,苏联所有的坦克炮与反坦克炮都无法击穿狮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而破甲弹又因为格栅装甲的影响而很难给其造成致命的伤害,因为那些最关键的部位都有格栅装甲挡着,破甲弹打上去就会提前引爆而失去作用,而那些没有格栅装甲保护的部位又都相对次要,即便被破甲弹的金属射流打到,坦克一般也不会受到致命损害。也正因为这样,狮式坦克“行进中炮击能力”的意义反倒有所下降,不过能够加快装甲部队进攻速度和节约燃油的作用依然令其深受德军装甲部队官兵的好评。。。。。。
地面上没有武器能够高效地对付狮式坦克,制空权又被德国人的喷气式战斗机完全夺走,苏军靠什么来阻止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而本来全部处于进攻状态却突然被迫全线转为防御又导致苏军组织上的极度混乱,结果几天前还势不可挡的苏军很快就兵败如山倒了。。。。。。
据苏联政府后来宣布的数字,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军阵亡和失踪的人数不下50万人,还被德军一路追杀、再次打到了首都莫斯科的郊外。而即便算上轴心国仆从军的损失,苏德双方永久性减员人数的比率也高达8:1以上,而德军自身的损失更是仅有5万人不到,这对于急切渴望扭转战局的苏联政府、乃至于整个盟国阵营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更大的问题,则是现在面临德军再次光临莫斯科的严峻形势,苏军统帅部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足以固守莫斯科的兵力。库尔斯克会战中投入的百万大军虽然还有一半剩下,但这五十万人之中超过30万有伤在身,而且各支部队基本都被打散了建制,能够立即参加第二次莫斯科保卫战的苏军总数不到30万,而且不是战斗力有限的二线部队、就是士气低落的残兵败将,这又如何能够抵敌得住包括仆从军在内多达一百多万人(在库尔斯克会战胜利后,北方集团军群也有兵力南下助战,而那些欺软怕硬的仆从军更是踊跃争先,使得进攻莫斯科的轴心国部队数量猛增。)的轴心国大军?
一开始斯大林还打算动员莫斯科的民兵来撑过敌军前期的攻势,但是这时德军却又拿出了一件大杀器,那就是采用了云爆弹战斗部的v2弹道导弹。
由于与中国交流了技术、特别是理念,如今的德国导弹技术比历史同期成熟了许多,而获益最多的弹道导弹尤其如此,特别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取代了液氧酒精发动机使得火箭的推力大大增强、热效率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有了这样的基础,负责领导德国火箭开发的布劳恩博士决定根据用途的不同建立两个研究方向,即战略型弹道导弹与战术型弹道导弹这两大分支。。。。。。(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章 血战莫斯科(上)

战略型弹道导弹的设计思想是不计一切代价地追求更高的性能,尤其是射程与载荷,以便等日后原子弹研制成功后作为其专用的运载工具,因为原子弹威力巨大而且制造困难,所以战略型弹道导弹的生产量肯定也很有限,所以成本基本无需考虑。目前德国研制的战略型弹道导弹射程已经达到了1200公里,但距离小胡子希望它能够直接打到美国本土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而用来打英国又太过浪费,因此至今尚未有量产的型号问世。
而战术型弹道导弹的定位却不一样,它的任务是在空军没能夺取制空权或者敌人防空火力极其强大的情况下替代轰炸机的职责轰炸敌人的重要目标,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扫平障碍,因此对射程的要求相对低得多,600公里就足够了,而精度则要更加重要一些,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性价比,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尽可能多的弹药倾泻到敌人头上。
目前德国这方面的进度要比战略型的快一些,虽然精度还无法达到布劳恩等科研人员的期望值,但至少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因此得到了小胡子的认可,并被命名为v…2近程弹道导弹。必须说明的是,虽然被定位为大量生产的便宜货,但这个时空的v…2导弹性能其实比历史上的同名导弹强得多,在最大射程几乎加了一倍的前提下,误差却由8公里减小到了5公里(都是600公里最大射程时的数值),更难得的是。如今的v…2造价反而比历史上要略微便宜一些,而眼下的德国工业却比历史上v…2投入实战时的惨况好了太多,因此产量远非历史上可比。。。。。。
虽然在攻击距离较远时,v…2的精度不足以用来对工厂等较小的目标进行重点攻击,不过在苏军大败并彻底失去了制空权之后,德国人可以让上百辆车载的v…2导弹前进到距离莫斯科市区仅有不到30公里的位置,这样一来精度自然就大大提高了,这时液体火箭的一个好处也体现了出来,虽然使用前还得灌装燃料很麻烦,但是也因此可以控制燃料的多少来调节射程。如果是固体弹道导弹的话。最大射程600公里的情况下,现在莫斯科市区内那些距离不过几十公里的目标反而没法攻击了。。。。。。
先后遭到数百枚装有1吨云爆弹战斗部的v…2导弹袭击后,莫斯科城内多处重要的防空炮阵地遭到攻击而不同程度地蒙受了损失,这就更是令莫斯科的防空能力遭受重创。在空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很难再与德国人争夺制空权的不利状况下。充分发挥地面防空的作用几乎已经是苏联人遏制德军轰炸城市的唯一办法。现在连地面防空力量都损失大半。这仗还怎么打?
而德国人再次大量使用的云爆弹也令苏联军民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现在的莫斯科军区已经没有力量出城与德军野战、甚至是在郊区构筑足以拱卫市区的完整防线都做不到了,想要守住莫斯科只能依靠巷战。可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痛教训已经充分说明云爆弹用于巷战是多么地可怕,苏联军民再不怕死,也不想牺牲得毫无价值,而斯大林等苏共的高层也同样明白,在迄今苏联已经损失了接近1000万军队的严峻局势下,每一点兵力的无意义浪费都会让苏联远离胜利。
万般无奈之下,即使强硬如斯大林,也不得不作出了暂时放弃莫斯科的痛苦决定,但他还是命令一部分军队留下坚守,给莫斯科平民群众、特别是老弱妇孺的转移争取时间,而他自己也将留在莫斯科,直到所有能撤的老弱妇孺全部撤光之后才会离开,此举极大地提振了莫斯科、乃至苏联全**民的士气,“斯大林与我们同在”也成为后来苏军最常用的一句口号,使得苏军放弃莫斯科后不但没有垮掉,反而变得更加勇猛顽强。
更重要的是,也不知道算不算是急中生智,在如此危险的状况下,斯大林却反而想出了最具针对性的巷战战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军云爆弹的作用。云爆弹可以大量消耗一定空间内的氧气,令这个空间内的生物窒息。导致死亡或者昏迷,在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使用时效果尤佳,但斯大林却突然意识到,在巷战之中使用时,云爆弹其实也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斯大林虽然战术水平不怎么样,但他对于各种武器的长处与短处却有着近乎直觉的超强判断力(注1),情急智生之下他发现了云爆弹在巷战中有一个攻击不到的死角,那就是高层建筑上部的楼层,因为云爆弹基本都是在地面附近爆炸,基本十几米以上的地方就影响不到了,而巷战中对守军威胁最大的单兵云爆弹更是没法从街道上直接攻击到较高的楼层,因为楼层越高、倾角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云爆弹就肯定会被阳台之类的凸出设施挡住而没法钻进窗户杀死里面的人了,而且单兵云爆弹是采用类似火箭筒的设计,对上方攻击时精度很成问题。
即使德军攻入大楼内部,云爆弹也依然没法用来对付占据了上层的苏军,因为德军所用的云爆弹是较为落后的二次爆炸机制,而第一次爆炸散布出来的可燃蒸汽又比空气重,在平地使用的时候这是个优点,因为它可以减轻爆炸前燃料空气炸药的散逸,可是在楼道里就麻烦了,它在爆炸前会顺着楼道向下流动,因此炸到德军的可能性远比炸到苏军大得多,何况由于云爆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在楼道内的衰减极小,只要德军敢进楼道,被其误伤的概率本来就相当大,而以苏德战争迄今为止双方的悬殊交换比来看,就算是一换一,苏军也算是大赚了。。。。。。
注1:苏联历史上的很多经典武器都是他力排众议后定为制式装备的,而对于很多错误的武器设计思路,斯大林也是较早意识到问题的,比如坦克多炮塔的设计就被他嘲笑是“百货商店”,后来t…34才有了出头之地。。。。。。(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一章 血战莫斯科(下)

ps:  感谢书友“我对本书读后感”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因此斯大林命令苏军步兵尽可能地上到5层楼以上,从窗口探出来对街道上的德军发起攻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大威力的防御型手榴弹从高层丢下后基本都在空中爆炸,给街道上的德军官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而且这种打法还令德军的坦克等装甲车辆薄弱的顶部暴露在苏军的火力下,即使是强大的狮式坦克也有多辆被苏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击毁,令德军主帅曼斯坦因气得暴跳如雷。虽然德军很快就采用防空坦克扫射、狙击手严阵以待等各种办法进行了克制,但是云爆弹发挥不出作用,还是令德军的伤亡远比预计的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德军为了清除这些“危楼”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此外,古老的街垒战术也因为建在相对开阔的环境下、可以大大削弱云爆弹的杀伤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阻滞德军,甚至就算被德军攻破后,德国人也得将其拆毁才能让坦克过去,这就为莫斯科群众的撤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即便如此,云爆弹依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使不考虑特殊杀伤效果,单兵云爆弹的威力也不逊于一枚120mm口径的迫击炮弹,而使用起来却极其灵活方便,令那些依托街垒层层阻击的苏军蒙受了惨重的损失。而街道两侧高楼上的苏军虽然起到了奇兵的作用,但也因此自陷于孤立无援的状况之中。面对德军局部优势兵力的进攻,这些钉子最终一个个地被其拔除,尽管他们苦战的目的——“争取时间”还是达到了。。。。。。
但不管如何,第二次莫斯科战役还是令德国人永生难忘,苏军行之有效的战术和战斗至死的顽强令德军付出了超出想象的巨大代价,而不少没来得及撤离的苏联平民频频拉响战前下发的手榴弹与德军同归于尽的壮烈之举也令德军直到战役结束后都依然心有余悸。
最终德军苦战了一个月后才占领了莫斯科全城,累计消灭苏军逾10万人,但是德军自己也付出了超过30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其中战死的人数多达5万余人,巷战的残酷也由此再次得到了证明。更令德军难以接受的是。莫斯科的绝大部分平民都平安撤离。甚至就连莫斯科军区的苏军主力也大多撤出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时还及时毁掉了莫斯科的大部分工厂,德军等于只是占领了一座没多大用处的空城,与历史上的拿破仑如出一辙。这令曼斯坦因心中隐隐不安。
而很快又有一个令曼施坦因恼火的消息传来。一些德军、特别是党卫军的部队因为在巷战中损失太大。战后将怒火撒向了城内没来得及撤走的苏联平民而对其大肆屠杀。加上莫斯科市民撤离过程中被德国空军轰炸造成的损失,苏联在第二次莫斯科战役期间死亡和失踪的平民人数多达二三十万,可是德军的暴行却进一步激发了苏联军民对侵略者的仇恨。此后德军更难抓到俘虏,而战斗的损耗也越来越大。。。。。。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对于1944年的盟国来说,苏联的国都莫斯科陷落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德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喷气式飞机和新式中型坦克更是令盟国的领袖们愁眉不展。好在坦克再厉害也没法用于对付美英,而苏联异常广阔的国土令其至今依然还有足够的纵深;而德军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虽然令盟军的任何一种战斗机都相形见绌,但是高射炮依然能够对付得了(尽管命中率会下降好几成),所以还不至于完全束手无策,而且喷气式飞机需要更长的跑道,在德国人发明更好的弹射器之前,这种喷气式飞机是没法用到航母上的。不过为了日后的反攻,罗斯福与丘吉尔还是一致决定加大对喷气式飞机研究项目的投入,以尽快开发出能够与德国飞机抗衡的新型战机。
事实上,盟国的首款喷气式飞机“流星”此时也已经秘密入役,只是操作难度比活塞式更大导致其至今尚未形成战斗力,而德国的me262一战成名后,性能差了一截的“流星”明显相形见绌,甚至反而还不如同样性能不如me262、却至少要可靠得多的活塞式战斗机好用。因此罗斯福与丘吉尔交流过之后决定“流星”喷气式战斗机暂时只作为高级教练机来用,不派它出去与me262交战,以免损失太大影响士气。而应对的重点则放到了新型号的研制上面,只是以科研人员预估的5…10年差距,即使盟国集中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并投入几乎不下于曼哈顿工程的巨额投资,也不是在一两年内就能完全赶上的。。。。。。
除了德军的新式武器,罗斯福与斯大林还从第二次莫斯科战役中看到了更大的危险:经过一年之后,德军使用云爆弹的数量飞速增加,根据两国对云爆弹的研究,两人都确信德国人的石油开采和石化工业都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正如两位领袖估计的那样,这一年里德国控制下的石油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一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占领的苏联迈科普油田恢复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预计1944年的总产量可以达到400万吨,如果来年也依然控制在德军手中的话,应该能够达到700万吨以上的产量,虽然还不及其巅峰期的上千万吨产量,但是这一进一出,其价值要远远超过石油产量的数字本身;二是阿拉伯联邦的利比亚石油基地第一期工程建成,年产原油可达1000万吨,而且质量之佳绝不逊于印尼的米纳斯轻质原油,甚至可能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原油,而若是二战拖到五年以后、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年产量更是可以超过5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基地之一。。。。。。
而德国的石化工业也在法本公司的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研究较早的航空煤油方面,更是超越了起步相对较晚的盟国,令盟军飞机原来航空汽油质量的优势荡然无存。。。。。。(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二章 先欧后亚

ps:  感谢书友“李义是我”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燃油的产量与质量都较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使得盟国原本最大的优势面临极大的挑战,所幸1944年美国大批主力舰陆续完工入役,使得被迫当了一年多缩头乌龟的美国海军总算又有了主动出击的底气。。。。。。
1944年,10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2艘塞班级轻型航母、3艘中途岛级巨型航母和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相继完工,使得美国海军的主力舰数目重新恢复到21艘,而蒙大拿号超级战列舰也下水完成了初试,海军方面确信4艘蒙大拿级战列舰都能够在1945年上半年形成战斗力,并会成为他们对付德国兴登堡级战列舰的王牌。
而与美国相比,轴心国之中海军实力最强的日本也只有区区12艘主力舰,而且军舰性能较美舰有较大的差距,已经难以再与美军抗衡,实力更弱的德国海军就更别说了,至于意大利与维希法国的海军则更是不值一提。但在英国皇家海军已经雄风不再的现在,美国海军却几乎必须独力对抗整个轴心国阵营,而巴拿马运河船闸又至今尚未修复,导致美国海军没法两边兼顾,因此先对付德国还是先对付日本,就成为了罗斯福最为头痛的难题。。。。。。
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们普遍更倾向于先对付德国的公海舰队,这可不完全是为了报复这一年多来的憋屈。主要还是海军的将帅们认为公海舰队的实力相较日本联合舰队要明显更弱一些,而且只要美国以护航航母为核心组建的大批潜艇猎杀舰队进入北大西洋执行反潜任务,德国公海舰队肯定会赶来扫荡,那时它没有陆基机群的保护,本身又只有6艘老旧航母(相对美日航母来说),对付起来相对容易。
同时,歼灭或者打残德国公海舰队之后,德国海军对英国本土的封锁力度就会大幅削弱,到那时英国本土被迫停工了超过一年的造船工业就可以恢复运转,进一步增强盟国在产能上的压倒性优势。而英国皇家海军能够重新出海作战。也可以给之前孤军奋战的美国海军提供很大的助力。
此外,美国大部分主力舰都是在东海岸的造船厂建造的,现在巴拿马运河不通,如果要先对付亚洲的日本。这些军舰就得绕道美洲南端。行程上万公里。需要多花至少一个月时间,美国海军的将帅们虽然很少有人看过《孙子兵法》,但是“兵贵神速”的道理不可能不懂。
而且美国东海岸的舰艇若要进军太平洋。中途还得经过之前已经加入轴心国的阿根廷,阿根廷虽然国力远远不如美国,但好歹也是南美大国,这一年多来又在德国的支援下建立了一支实力不弱的现代化空军,光是可以随时出动的作战飞机就有一千多架,即使美国海军现在已经恢复了实力,在劳师远征、补给线还会受到德国潜艇频繁骚扰的不利状况下,想要不付出多大的代价、不花费多长的时间就占领阿根廷,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美国政府也更倾向于采取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阿根廷这个墙头草,同时也一直在竭力劝说南美头号大国巴西入盟,只是之前盟国的形势太糟,所以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从这一点来说,先借德国公海舰队祭旗、让拉美国家见识一下美军的真正实力,本来就很有必要。
再加上苏德战场传来的坏消息令罗斯福多少有些担心苏联人撑不住而与德国人私下媾和,因此即便暂时还无力开辟第二战场、能够在海上重创德军,也可以鼓舞苏联等盟友的信心,让他们继续坚持奋战。所以最终罗斯福同意先在大西洋上教训德国人,同时继续催促巴拿马运河船闸的修复工程加快进度,运河不通的话,美国地跨两洋的优势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了劣势,也难怪罗斯福如此着急。
而由于此前两次遇袭的教训,美国政府不但将派驻巴拿马的总兵力增加到10万人,而且在巴拿马这个弹丸小国近乎疯狂了修建了好几十个军用机场,先后进驻了3000架飞机,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预警机,而且因为拥有更先进的雷达技术和大得多(尤其是和尺寸严重受限的舰载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