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豪强对着干,有什么效果哦?
这地方多少年了都是他们一个家族管理着,世世代代都是如此,一个姓世世代代都是主人,其余依附于这个大姓的人都是佃户,都是部曲,依附于主家生活,你要灭掉主家,这些佃户和部曲会答应吗?万一这家主家对待佃户和部曲很好,之间的关系就和苏家与苏家庄子上的佃户部曲的关系一样怎么办?
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了,这些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的主管人大部分都是知书达理的人,他们对待佃户和部曲虽然不会给他们什么自主权利,可是也不会对他们过于苛刻,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并不像现代人所猜测的那样恶劣,想法是一种相生相依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有人用过的阴损手段不能用,太伤天和了,干了那种事情没有好下场,是要遭天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去剪断。
相比之粗暴的杀人夺地方式,苏宁认为温和的方式更符合大家的利益,地主的土地就一定是不义之财?他们得了那么多土地就一定是巧取强夺?为什么面对富裕的人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心态都不能摆正,一定要打土豪分田地,在他们眼中的地主的不义之财,在地主眼中和国家法律层面就是私人财产,和普通人的财产一样,都是私人财产,只有多与少的区别。
你可以暴力抢夺别人的私有财产,为什么就不允许别人暴力抢夺你的财产?连最基本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准则都不能遵守,谈何法律?你可以抢别人,完事了不允许别人抢你,然后宣扬法律的威严,这算什么事情?
抵达梅岭古道之前,苏宁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对于江南地区难以实行均田制和自由民数量的问题,苏宁已经决定,建议李二陛下和江南的世家大族还有地方豪强协商,大唐中央政府出面,以中央政府的名义用合适的价钱购买那些土地拥有者的土地,他们拥有的土地太多,以至于没有人去耕种,继而荒废,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大唐并不会做强制夺取别人土地的事情,李唐朝廷至今为止没有做过强夺私人土地的事情,不知道地方上有没有人秘密这样做,但是中央政府从没做过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为了土地而杀人,目前,土地问题尚不尖锐,而苏宁绝对不会允许自己为后世开一个坏头,从而引发难以解决的后遗症。(未完待续)

七百一十六 土地改革计划
在梅岭驿站小作休息的一天里面,除了洗去一身的污垢,换一身新衣服以外,苏宁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给李二陛下写奏章上,毕竟人家是皇帝,什么政策都需要人家去推动,贞观革新的背景之下,由皇帝推动的计划才会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这个最初提出的人,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了,如今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社会改革并没有触犯到核心阶层的利益,这个时期大唐刚刚创立,功勋权贵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又一个顽固的利益集团,社会上还是一片凋敝,很适合贞观革新的展开,最为重要的土地改革计划在这个时候实施起来也会更加容易一些。
均田制在历朝历代的官方评价中都是十分正面的,尽管在唐德宗统治期间均田制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其作用还是十分显著的,不过均田制得以实施的背景是朝廷掌握了大量的土地,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分裂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客观上造就了一大批无主荒地,为隋唐二代推行均田制打下了基础。
不过均田制并非是强取地主土地来分发给无地农民,而是朝廷自己掌握的土地分发给农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朝廷的土地日渐稀少,更因为天灾人乱等等因素,早先在均田制下获得土地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财力雄厚的官员和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出于对私有制度的尊重。在没有罪的情况下,朝廷也不会随便将地主土地强征。
这就直接导致了朝廷的土地被官员本身和地方豪强士族大量取得,更兼皇族数量的增多和获取土地数量的增加,大量土地被官员豪强和皇族获得,朝廷土地越来越少,武周末年均田制已经形同虚设,均田制的崩溃也就是无法避免了。
苏宁想要采用的方式就是在尽可能保护私人利益的前提下,向大量土地的拥有者购买他们没有足够人力物力开发的土地,即使不是什么好地,也可以。把这些土地全部纳入朝廷的管制之中。然后向这些大量土地拥有者购买他们的部曲和佃户,充入民籍,扩充江南人口,在江南正式推行均田制。
至于苏宁为什么肯定这些土地拥有者和人口拥有者会和朝廷做这笔交易。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在于朝廷手上有着那些地主们非常想要的东西——苏宁自己提供的高产作物种子。
这些种子在关中地区广泛种植。已经完全推行开了,接着就是蜀中、山东、河北等地,江南等地除了襄阳一带和扬州一带被大唐重点开发的地区以外。没有高产作物流动,这是在最开始房玄龄和杜如晦上《江南疏》的时候就确定的,由于江南之地不够明朗,这些高产作物种子绝对不可以有一颗流入江南大唐不能完全掌控的地方。
种子都是朝廷发放,农民严格保存,血滴子专门有一部分探员是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对江南封锁消息,对那些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尤其是外族一定要严格把关,至今为止都没有让一颗种子流入江南之地,土壤分界线之处还有大量军队严密把守,绝对不允许有人私自携带种子进入当地。
至今为止,苏宁暗中打探到的消息无一不显示那些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对这些作物的种子趋之若鹜,但是苦于朝廷监管实在是太过严格,各地设下的关卡数不胜数,还基本上都是十二卫的中央军把守,不是地方军队把守,那些官员们也怕查到自己头上来继而遭罪,没人敢做这种事情。
而且就算有人这样做了,朝廷也会在第一时间得知,将会强制性将那块种植了高产作物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允许私人种植——可以种植高产作物的家庭都被赋予了资格证书,没有资格证书的家庭就算拥有土地也不可以种植高产作物中的任何一种,发现了就是没收土地。
贞观律第三次改动的条文这样规定道。
这一次的交易,就是拿高产作物的种子换取土地,和他们做这个交易,江南之地若是可以从北至南慢慢发展起来,那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为了给后世留下一个应该遵守的榜样,简单粗暴这种行事方式不可以放在这种事情上,这种事情,务必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关乎国家大计。
不过让苏宁很欣慰的是,这年头人们对于私人财产都很看重,尤其是土地,官府也会按照地契保护土地所有权,不少皇帝都规定购买土地都要在官府的见证下才可以,允许土地买卖,承认私有制,但是朝廷要介入监督,这很正常,那么其中的一些官员和地方豪强的勾结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土地兼并的剧烈变动和这些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但是按照现代的标准,有了足够的收成,够吃,够用,可以养活自己,旱年的情况下朝廷的水里也修得漂亮,可以保证水源供给;发大水的情况下朝廷的水利工程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现象,比如李冰的都江堰,保护了蜀中之地数千年没有水旱之灾,遂成为天府之国,这样的水利工程,那真是农业保护神了。
苏宁并没有多大把握可以把水利工程修得多漂亮,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正常年份种植正常作物,种植水稻,灾荒年种植土豆,至少可以保住土地不丢,人不死,只要百姓不会被逼得卖土地以求自保,那么均田制就可以维持下去,说白了,只要保证人人都能吃饱饭,还有什么问题呢?
高产作物是一方面,朝廷政策的制定和维持又是另外一个方面,究竟如何做才能保证百姓们不会饿得出卖土地打破均田制的平衡。这就需要好好儿的运作一下,或许大办商业增加商业收入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等到什么时候可以农无税了,那么农业改革也就成功了,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商业社会就不是做梦了。
洋洋洒洒近万言被血滴子以秘密渠道迅速送往京城,五天之后,苏宁抵达了广州城的时候,这份奏报也被送到了李二陛下的手里面,看着陛下亲启的字样,李二陛下还有点儿眼抽抽。丫的真把这种事情当成写信玩了?不过好久没有人给自己写信了。还是这种样式标准的信件,真的挺怀念的。
打开信件开始阅读之后,李二陛下就没有那种玩笑的心思了,苏宁是很认真的指出了目前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严肃和认真李二陛下还是第一次见到。详细的分析了江南崛起计划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且逐条列出问题之所在,并且在其后给出了他所建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江南之地民户稀少的原因在于朝廷不管制,贞观初年的均田制并未涉及到江南大部分地区。朝廷政令在江南几乎就是一纸空文,少数几个地方实行了也都没什么用处,人数太少,寥寥数个州县根本没有用,百姓们加入民籍就要自动承担起向朝廷缴纳赋税的义务,而成为大家族的佃户乃至于部曲就不用承担赋税,灾荒之年遇到心善的主家还有口饭吃,不至于冻饿致死。
相对于自由民所需要承担的巨大风险:灾荒之年土地欠收——收获不足以供全家食用和交纳赋税——官府强逼征税——无可奈何将土地售卖,引鸩止渴——地方豪强和高门大户低价收入土地,成为大量土地的拥有者,而平民无立锥之地——失地农民四处流离成为难民,钱财用尽之后只能成为孤魂野鬼,这就是自由民的巨大风险。
而佃户和更干脆一点的部曲,生命都是大家族的私有物,虽然没有自由和尊严,但是却可以活命,世家大族自然不会放任自己的财产流失,更多的小家庭并不指望什么出人头地,活着才是最大的指望,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江南之地乃至于山东之地都是大量佃户和部曲,明明有机会成为自由民加入民籍,却不愿意,甘愿为奴。
只是想活着而已。
均田制最大的弊端在江南已经显露无疑,农民现在拥有土地,但是一旦遇到灾荒之年,农民根本保不住自己的土地,颗粒无收的土地里面哪里有东西可以让他们吃饱,让他们交纳赋税?官府还一个劲儿的强逼他们交税,这样一来,农民们被逼无奈只能低价贱卖土地饮鸩止渴。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趁早做出对策,那么迟早有一天,关中也会如同江南之地一样,所有的土地不是权贵皇族官员的就是豪强大族的,连朝廷都会没有土地,平民百姓无立锥之地,豪强横行,百姓没有生路,没有希望,没有饭吃,饥饿困苦之下,只要有一个人揭竿而起,必然会造成天下响应!
造反也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么还不如造反,指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强秦扫**,虎视何雄哉?但是大秦帝国再强大,不还是亡于陈胜吴广这两个死罪囚徒之手,正是他们看似脆弱的首义奏响了秦王朝的葬礼进行曲,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臣苏宁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李二陛下脸上再无一点笑容,面容极为严肃,身边的赵琛战战兢兢,大气儿不敢出一口,身子也开始哆嗦起来,李二陛下一旦有了这种表情,那就意味他开始认真了,认真的不能再认真了,平日里皇帝还有随和的时候,但是这种时候,稍微一点儿不顺着皇帝心意来的事情,都可能造成皇帝勃然大怒,自己这些近侍就是第一个倒霉的。
苏宁在奏折上明确表示,若要缓解此危机,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扩充朝廷手中的公家土地,关中之地公家土地已然不多,山东河北和江南之地却还有很多荒地无主之地,朝廷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土地收归国有,而后和江南大地主们展开谈判,以高产作物种子为交换条件,以合适的价格购买江南土地和大家族地下的佃户还有部曲,给予他们民籍身份,安顿于江南北部地区,逐步往南推进。
稳定住江南,在江南推行均田制,一步一步来,再往后的事情他苏宁就不能多说什么了,但是苏宁在奏折里面表示,或许今后可以把功勋臣子和皇族子弟的封地都封在大唐新近获得的神州大地之外的土地上,神州本土,包括江南之地,都不再赐土地给臣子,此举若成,数百年之内,大唐没有土地之忧患,再往后,那就不是人力所能预料的了。(未完待续。。)

七百一十七 土地!土地!
李二陛下一口气传召了目前为止大唐行政领域最精英的一群人进入皇宫中,包括三省最高长官、七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传召的时候是下午,大唐的规矩就是上午上班下午休假,虽然最近几年公务繁忙,大家都没什么休息的时间,但是随着一切都步入正轨,有了流程,大家按部就班的做,也渐渐的挤出了休息的时间。
可是正在大家相约出去喝酒放松的时候,皇帝的召令抵达了,三省最高长官,七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一共十几个人能,是大唐行政区域的最高统治者,这一纸诏令让整个正在商量着到哪里去放松潇洒的行政部门目瞪口呆兼惴惴不安。
看着各自的大佬带着疑惑不安的神情往皇宫里面而去,各省官员和各部官员也都没了出去喝酒放松的心思,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老老实实的呆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着他们回来,带来好消息或者坏消息,不少人暗自揣摩,难道是皇帝又要展开反腐倡廉的运动?上一次才过去没多少时间啊!一次接着一次还要不要人活了?
不过好在最近比较忙,大家都没时间相互行贿受贿,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安心的,但是各自的最高长官都被叫走了,这显然是出了大事情啊!
三省长官和七部尚书加上左右侍郎们也十分的不解,为何皇帝会选择在这样的时间段召见他们?出了什么大事情吗?那也过了午朝的时间啊,处理紧急事物不都是应该在午间召开午朝处理的吗?
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快速步入了皇帝处理要务的书房里面。看着皇帝拿着一堆纸眉头紧锁,面容严肃,他们纷纷赶到情况非同小可,哪里出问题了?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听说苏宁那小子做了钦差南下岭南了,难道,岭南哪儿出了什么大问题?起兵造反了?苏宁那小子没把事情处理好?
这里的高官们大多数都是李二陛下的亲信,被大扫除之后的行政机构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敌对势力的存在,有的只是同一个势力里面的不同利益团体而已,文官里面不满意苏宁的人不少,除了墨家掌握的工部、纵横家掌握的纵横部和被视为三原帮天下的民部。其他几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人都对苏宁没什么太大的好感。
即使是民部。里面也有两种对立的声音,以左侍郎王元为首的三原帮和以右侍郎任济为首的文人势力,两个势力存在很久,对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几任民部尚书都对此表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斗去只要老老实实把事情做好。其他的事情管他呢?
其余几个部门的内部也不统一,刑部就受过苏宁的恩惠,你说这刑部完全和苏宁站在对立面会让很多人感到刑部不知道知恩图报。会惹来很多的闲言碎语;其他的部门里面鸿胪寺就对苏宁很支持,而且如今鸿胪寺完成成功转型,影响力颇大,受其影响,非主要部门基本上不参战,主要的行政部门七个部门里面挺苏宁的和倒苏宁的势力基本上势均力敌。
万一真的闹起来,还真是一个不怎么简单的事情,不过,李二陛下今天要讲的事情,并不能让某些人如愿以偿。
“你们都来了,来得很整齐,很好,看来你们都没有松懈,没有人是从酒馆里面跑回来的,要是真有,朕一定要撤他的职,目前这种情况下,你们这些做上官的不能以身作则,怎么要求下面部门的官员勤勉办事?你们都要记住,如今大唐是危急存亡之秋,万万不可懈怠,不要以为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就可以享受!”李二陛下声色俱厉的说道。
一众高官心中一凛,纷纷点头称是,但是心里面都嘀咕起来了,昨天见到的时候皇帝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说大家办的事情都办得不错,值得奖励,怎么今天突然话锋一转,变成批判大会了?
房玄龄看了看杜如晦,杜如晦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示意他不要说话,等皇帝把事情说完。
李二陛下看到所有高官都面色戚戚,便放缓语气道:“朕这一次把你们喊来,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一件朕和诸位臣工都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被有些人注意到了,告诉了朕,不瞒诸位臣工,朕看完这封奏报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深感震惊,多少年了,朕多少年都没有这种感觉了,但是今天,朕有了这种感觉!”
李二陛下语气又变得严肃起来,丝毫不像是在说笑,也不像别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奇怪,贞观革新如火如荼,各地奏报一片叫好,喜欢咬人的御史四处溜达,满关中的乱窜,逮到什么事情就一通乱咬,狂喊为民请命,但是几个月也没咬死几个贪官,大家都觉得这是大唐从未有过的大好时代,远迈汉隋!
但是现在,皇帝却说有人告诉他一件重要的事情,然后把皇帝吓出了一身冷汗,乖乖,这是什么事情能把皇帝都给吓出一身冷汗?
李二陛下把苏宁的奏报交给了赵琛,命令他朗读给众臣听,与此同时关闭了房门,要求臣工们不能将今日听到的任何事情传播出去一点点风声,否则定要严惩!
赵琛开始朗读,一开始大家听的还好,纷纷知道了这是苏宁那小子给李二陛下上的一份奏报,这小子也真是会折腾,远在岭南居然也能折腾回来,但是听着听着,所有人都觉得越听越不对劲,尤其是听到了官员豪强世家大族通过天灾大肆兼并土地的预测的时候,不少人也都觉得心中惊惧,李二陛下没让赵琛朗读解决之策,只让他朗读问题的部分。
念了小半个时辰。不少高官已经在抹头上的虚汗了,尤其是民部和吏部的主要负责人,房玄龄也觉得心有戚戚,一方面震撼于苏宁的眼光之精准之长远,一方面感到问题的确是棘手异常,尤其是苏宁那一句强秦扫**,虎视何雄哉,却照样毁在了陈胜吴广这两个死罪囚犯手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逆民心而行者。必亡。
每个人都心中惊惧不已,赵琛念完之后,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的请罪,房玄龄和杜如晦带头向李二陛下请罪。表示他们居然没有注意到这样巨大的隐患。以及江南问题的严重性。李二陛下叹了口气,让大家都站起来,赐坐。然后第一个安抚房玄龄:“房卿何须请罪?多亏房卿献计不允许高产作物种子流入江南,这才给大唐带来了一线生机啊!”
房玄龄连连说不是自己的功劳,全赖陛下鸿福,李二陛下摆摆手,苦笑道:“这种话以后还是不要说了吧,朕的鸿福?要是朕真的有福气,何须遇到这样大的事情,幸亏被苏宁提前发现,告知于朕,如果所有人都没有发现,则均田之法势必崩溃,大唐土地势必流入豪强之手,天下大乱,为时不远矣!”
杜如晦说道:“陛下不用自责,此事并非陛下之错,也不是任何人之错,苏宁有功,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任何人都没有错,苏宁可以发现,是功劳,但是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此举会为大唐带来巨大灾难,这样说起来,陛下,其实任何人都没有错误,因为并没有一人在苏宁之前提出过这样的担忧。”
李二陛下叹了口气,点点头道:“朕也知道,多亏朕把苏宁派到江南去,让他耳闻目睹了江南的真实情况,这才叫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大唐之福也,他也就此提出了一些对应的措施,朕今日把诸位臣工召集过来,也就是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一起想想,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情?既然知道了,朕就绝对不能放任这种事情发生,哪怕是在朕百年之后。”
李二陛下的态度坚决了,大家也没办法,但是思来想去,这简直是说到了大家的命根子上面,现在大家都没有对土地有什么贪欲,而且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功勋旧臣,得到了李二陛下的赏赐才获得土地,并无巧取豪夺现象发生,问心无愧,自己也不担忧,但是今后的事情谁说的准,苏宁现在提出来,还真是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啊!
情况的确相当严肃了,杜如晦作为尚书右仆射兼纵横部尚书,再一次开口道:“启奏陛下,一时半会儿,我等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计策,既然陛下说苏侍郎已经想出了对应的策略,那么,不妨陛下告知我等,我等再一起商量商量,整理一个对策出来,岂不更好?”
李二陛下点点头,接过赵琛递过来的奏报,亲自解说:“苏宁的想法,是要朝廷大量征收购买土地,扩充朝廷手中的土地数量,他觉得朝廷均田之法之根本在于朝廷是否有足够的土地授予丁壮,按照大唐律例,男丁一人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一男丁就是一百亩地,现在还可以承受,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朝廷必将无地可授。
而且一遇灾荒之年,土地颗粒无收,百姓无法养活自己,更不用提及交纳赋税,此时唯一出路就是贩卖土地,获取钱财交税,购买粮食,而且出于被逼迫,土地一般都是贱卖,获得土地的就是当地豪强或者是世家大族,这样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