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裂明-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北将军折煞我等了,怎当的起易帅的军门之称?某也是久闻镇北将军威名,今日一见,将军年轻的实在让某不敢相信。”杨国柱是一个粗嗓门,说话也是十分的直接,而且说到易飞威名,眼中也是闪过激赞之意。
而另一个威大威,却是人如其名,言语中更是虎虎生威,大大咧咧,但是话语的意思却是让易飞有些尴尬不已,“早就听说过镇北将军跋扈,但是今日一见却是方知人言不可信!承你看的起咱老虎,咱老虎也认你这个兄弟!”
卢象升看着一脸尴尬的易飞,横了虎大威一眼,“虎总兵,注意你的言语!日后再让本督听到这等言语,定不轻饶!”
一听卢象升发话,原本虎虎生威的虎大威也是立即变成了一只病猫,头一缩,一声也不敢吭。
看着虎大威的前后表现,易飞也是暗中惊骇于卢象升的虎威,但是也不愿意看到虎大威尴尬,赶紧扯开话题道,“不知督臣此来何事?”
卢象升斜瞄了易飞一眼,沉稳的坐于椅中,戏谑着道,“本官是来要债的!”
“督臣是在跟末将说笑?末将何时欠过督臣之债?”
易飞完全没想到卢象升竟然也有这种无赖的一面,一下子感觉风中凌乱了,他不记得什么时候欠过卢象升的债啊!
“怎么,你的大军在我大同一路搜刮地方,难不成就这么的独吞了不成?”卢象升慢条斯理的说道。
“督臣说笑了,末将出兵前也是禀报过督臣的,而且末将对于麾下军纪也是信的过的。决不可能出现搜刮地方的行径,若是有滋扰地方之举,末将查实后一定给督臣一个交代!”
易飞一听也是急了,这些钱粮可是自己部下拿命换来的,剿匪大军出动数月,动用的物资更是海了去了。
“滋扰地方之举嘛,确不曾有。但是易老弟这次也是赚的不少了,朝廷如今不断筹集钱粮准备四正六隅剿灭中原肆虐之贼寇。这个,这个老哥的大同军也是数月未下粮饷了,易老弟怎么说也该分润一些。解解老哥的燃眉之急。”这时,眼看易飞就要发飙,虎大威也是赶紧出来打圆场。
“这个……末将愿意拿出一半的缴获,粮五千石,银一万两!”易飞顿时也没有分辨的心情了,对于宣大的两位统帅,他也是不愿意他们的军队出现哗变,更重要的是卢象升的改革也是正在转型期。
“易老弟,督臣来的路上说你肯定愿为朝廷分忧,本来老哥还不信。但是这般行径,真是汉子!没说的,你这兄弟,咱老虎交了!若是日后有用的着咱老虎的地方,尽管吱一声便是,决不皱一下眉头!”
卢象升心中还是比较满意这个数字的,更是对易飞的态度满意,虽然不明白为何易飞对于自己十分的亲善,但是易飞一下子出了如此多的钱粮也是证明了他忠诚朝廷之心。
“说是一半,但是据本督所知,并非如此。你别想抵赖,本督这次也是派人暗中跟随过你的玄武营的行踪。自平虏卫出发,沿路所过浑源、怀灵,甚至到达灵丘等大小十数县地区,剿灭山贼大小数十股,缴获大概数字在粮二万余石,银三万余两左右。”
卢象升看到易飞想要说话,伸手制止了他,也是郑重的道,“怀国一片为国之心,本督了然。实话告诉你,若非朝廷正处于多事之秋,本督也不会向你索要这些钱粮。怀国,你能拿出如此多的钱粮,本督已经感激不尽。”
易飞苦笑了一下,他也是接到过金海所说,有小股大同军一直缀在后面的报告。但是想不到竟然是卢象升的天雄军探子,不过幸好也是没有发生过冲突。但是自己的底细却也是被其摸的一清二楚。
“不然,若是各地官员都能如同怀国一般,那大明岂会到如今地步?”卢象升站起身来,话语中也是带着几份萧索。
易飞也不知道该如何接卢象升的话,一时满场一片冷清,只有卢象升不断踱步的声音。
“本督也是太在意生前身后名了,但是国事日艰,身在宣大,想要扭转大局,更是万事都难加难。这才厚颜前来,名为追债,实为顾全脸面,毕竟二镇总督向一总兵借粮,好说不好听哇!若非束手无策,也不至于出此下策!”卢象升谓然一叹,如今宣大诸事也是耗费了他无尽的心血。
而且宣大二地,也不如山西一镇,更是足有数万大军,这些军士都是需要每月下粮饷的!每月只是为筹措粮饷以保持军纪,就已经让卢象升心力交瘁了,在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进行军政改革,更是让他强壮的身体也是倍感吃不消。
“督师言重了,末将实不知宣大形势竟如此恶化。末将愿意将大同镇所获尽数献于督臣,以解燃眉之急!”对于卢象升,易飞只是在后世记载的史书上有所了解,但是却怎么也无法想象到卢象升在宣大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这才取得屯田二十余万石的成就。
“过犹不及!”卢象升只是一叹,总不能之后的粮饷就靠易飞提供?那岂不是搞国中之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易飞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而且提升宣大二镇的实力,在目前来说对易飞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帮他也承担更多的压力。
易飞心中也是一直有些担忧,他屡次击败建奴,肯定也是在皇太极心中挂上了号。如今建奴刚刚东征朝鲜,粮草银子也是肯定消耗了不少,而贫瘠的朝鲜半岛根本不能给他补充什么。在恢复元气前,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来找自己麻烦。
而一旦他开始有动静,那估计不会是象之前的小打小闹。易飞估计,到时自己面对的建奴大军可能会突破十万这个数,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杨国柱、威大威,不仅距离更近,而且更是少数敢战的明军。
有他们在旁牵制,易飞的压力的就会小上许多。也许给建奴一个重挫,让其不敢再轻易觊觎自己也是说不定!
而且这仗若是打好了,易飞估计,建奴之事就会告一段落了。如果能在这战重创建奴,灭其几部,那易飞也是决不会放过这个主场作战的机会,就算拼着元气大伤,那也得将之脊梁骨打断,让其再也不敢生出入主中原的野望!
“督臣,倒是有一个解决宣大粮草危机的办法。不过,行此事却是会引起轩然大波!”易飞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告诉卢象升。
听着易飞的小声低语,卢象升的脸色也是越来越难看,虽然他也是听闻过这些人通敌之事。但是从来没想过会如此的猖獗,简直可以说是开国朝三百年来之最!
但是听到易飞估计出来的钱粮数目,卢象升的眼睛一下子变得无比明亮。八大家既有如此丧心病狂的通敌之举,更有如此巨大的财富,这也是让卢象升心中下了决定。虽然明知此举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却敢阻挡不了卢象升既能除害,又能解决粮饷问题的决心。
不过,这些都是易飞的一面之辞,未知真假。但是以卢象升的直觉,却觉得易飞说的基本上可能说八九不离十!在卢象升匆匆离去之前,易飞更是执意将这次大同镇之行的成果送于卢象升,毕竟卢象升想要出动大军,也是需要粮饷在前。为了避免卢象升推辞,更是当着卢象升的面下达了命令!
看着带着一脸愤慨又是一脸欢喜的表情的卢象升一行人,易飞也是在心底笑了起来。山西八大皇商,你们的末日就要到了!
对于这些败类,易飞没有任何同情之心。说实话,要是卢象升不动,那易飞也会在近三万大军形成战力后就动手扫灭这些败类!而且还是连根拔起了他们,少了这批带路党,那么在未来应对建奴大举来攻之时,也是会多占几分赢面!
若是将这八大家杀个血流成河就可以挽回几分汉家的气运,那易飞就心甘情愿当这个侩子手,宁愿屠夫之名加身,也不愿锦绣山河****!
第278章盛京
崇祯十年七月二十三日,盛京。
肥胖的皇太极高坐于龙椅之上,细小却不断闪烁着寒光的眸子也是扫视着一众奴才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地跪拜之人却是没有一人敢于正眼看上一眼,全都匍昫于地。
每当看着一群人如同狗一般跪伏于地,皇太极心中总是有一种十分爽快的感觉。人生在世,当掌天下权,令所有人都如狗一般在自己面前跪地,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平身!”
好一番回味这种感觉之后,皇太极那有些阴冷的声音也是响起。
“谢皇上!”
一群人战战兢兢的起身,在如今的大清,更无一人敢于和皇太极唱反调。而且皇太极这数年来,赐死阿敏,莽古尔泰等又是死的不明不白。原本平起平坐的四大贝勒如今只剩一个一向以皇太极马首是瞻的代善。
在这种情况之下,威风一时无两的皇太极在大清也根本是找不出一个可以抗衡之人。就算唯一一个组合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也是被皇太极分化离间,收阿济格为已用,打破三兄弟联合。
而皇太极更是握两黄旗在手,再加上儿子豪格的镶蓝旗,代善的正红旗,阿济格的正蓝旗,可以说是在实力上完全压倒了多尔衮、多铎二人的两白旗,在大清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睿亲王,朝鲜之事可已安定?”皇太极第一个便是看向这个貌似恭顺,内心则是野望无尽的兄弟。
崇祯九年底伐朝,年初大军便得胜而归,却是留下两白旗收拾手尾事项,明着是信任二人,实则是让两白旗在朝鲜和一些不服大清管束的势力大打出手,顺便消耗下两白旗。这种事做的好,没啥功劳,毕竟大仗都已经打完了。若是做的不好,清理的不够彻底,让朝鲜再次复叛,那自然会有多尔衮两兄弟的好果子吃!
“回皇上,奴才已经基本上平定了朝鲜,更是驻扎两个甲喇于平壤,朝鲜已经不足为虑!”多尔衮恭敬的回答着,心中却是无言的骂着,但是却丝毫不敢流露于面上。
“睿亲王辛苦了,且于盛京休息一番。”皇太极淡淡的说道。
这个结果他早已经知道,更是对朝鲜人没用也是有些暗恨。不过,在朝鲜一呆便是大半年,也是肯定让如今的两白旗疲累不堪。更是将原本势力便已经萎缩的两白旗再次牵绊了两个甲喇人马。再次扩大了两黄旗对两白旗的数量优势,有效的震慑这个还心存幻想的弟弟!
至于从朝鲜掳掠而来的粮草等物,皇太极根本就没问。朝鲜这种贫瘠的多山小国,两白旗的收获肯定也多不到那去。
接下来,皇太极与众人也是商讨了国内的各种事宜。说是各种事宜,其实也是军事方面。虽然大清也是仿效大明建立了六部九卿,甚至还有大学士。
但是在满清所占据的这小块辽东上,还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至于农业,则更是阿哈提供三分之一的所需,其他都是从大明处抢来的。
不过,满清也不是没有特色,盛京外十数里都是工坊。铁炉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从大明掳掠而来的匠工也是在皮鞭加利刃的逼迫下,每日都是有着海量的武器和盔甲一类出炉,源源不断的补充着八旗所需。
可以说,满清就是一个以军事为主体的近似法西斯般的政权,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征战。碰到了大明末年,文治武功都是败坏到最后阶段,更兼天灾人祸不断,这才有了他们的机会,否则换了任何一个王朝初期、中期,甚至一个王朝末年,只要没有天灾人祸,他们也都就只有灭族的份。
渐渐的话题也是转到与大明征伐的问题上,原本皇太极与那些汉臣文诌诌的商议之时,一旁的各个旗主都觉得索然无味,在皇帝面前,又不敢流露出来,憋得极为辛苦。只有多尔衮仔细听着二人问答,眼中露出深思的神情。
但是话题终于回到他们熟悉的领域了,原本听的有些呵欠连天的豪格也是跳将出来,激昂的道,“大明积弱已久,气势将尽!正是我等起承大业之时,愿父皇早日发兵明国京师,一举拿下,定鼎我大清万世不拔之基!”
众旗主皱眉不语,但是一众武将都是振奋不已。这么多年来,大清对上大明,从来都是横扫,大明的软弱他们都是看在眼中。呆在辽东这种苦寒之地,也是让他们都是心有不甘,在他们看来,既然南人如此暗弱,那南方的花花世界才是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皇太极扫了豪格一眼,神情有些失望,但是对于这个长子,他却是极为看重,毕竟他膝下如今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以在他百年之后与多尔衮一争长短,若是对豪格打压过甚,反而是便宜了多尔衮!
斟酌了一下言辞,他缓缓摇头:“明国气数未尽,还不到时候。”
他更是十分温和的对豪格谆谆教导道,“以明国论之,彼有若一株大树,根深叶茂,取北京便若伐大树,先从两旁砍,则树自仆。”
他眼中现出深思的神情:“朕曾反复思维,将来我国既定之后,大兵一举,彼明之若弃燕京而起,其追之乎?抑不追而竟攻京城,或攻之不克,即围而守之乎?”
“彼明主若欲请和,其许之乎?抑拒之乎?若我不许,而彼逼迫求和,更当何以处之?倘蒙天佑,克取燕京,其民人应作何安辑?我国贝勒等皆以贪得为心,应作何禁止?”
“种种法法,朕还未深思计定,取明之京师,尚不可为!”
皇太极一番话,说得身旁众臣更是赞叹不己,连称圣上高瞻远瞩,实是雄才大略。多尔衮神情更是嫉妒,这种高层次的攻明战略,是自己所设想不到的,以治国谋国才能论,他与皇太极之间相差甚远。
弘文院大学士宁完我高声道:“皇上圣明,臣观今日之势,彼之明国树大根深,若是直取京师,时日未至,恐有重演辽皇德光之祸。古有云,一代君臣必有一代制作。为今之计,圣上唯以历代先贤为楷模,习圣人典籍,改革典章,渐就中国之制。庶日得了蛮子地方,也不至手忙脚乱。”
这宁完我是皇太极的智囊团核心人物,不止一次出言献策,极得皇太极依重。
听了宁完我的话,皇太极肃容道:“宁学士所言甚是,朕自登位以来,定官制,辨服色。严诏六部、二院以‘明会典’为典章依据,处理我国政务。朕曾思伐明之策,东征朝鲜,西联蒙古、西藏,以对明国半月圈围之势,然此大大不足。朕意卿为弘文院总裁,会同高鸿中,鲍承先、范文程诸卿,译纂明国‘洪武宝训’诸册典籍,完善我国伐明之策。”
宁完我感激涕零,深深施礼:“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太极更是心知肚明,要治理大明这么大的江山,也是必须依赖于文臣,对于这些文人,他也是十分的客气,“大学士之忠心,朕深知之……”
“只是,大明突然出现一个易飞,这厮颇能征战。也是数度挫我军气势,甚至连岳托都是败于其手!而蛮子城更是探得,大明皇帝许之征兵两万,已然坐大,我欲伐之,可行?”
“陛下天威,易飞跳梁小丑之辈,何足道也!”众人都是一脸肃穆,齐声恭维道。
而豪格更是语音铿锵,大声道,“易飞尔,不过只是抓住几次我天军分散之机会罢了。我等大军数十万齐压而落,必成齑粉!”
皇太极也是甚是满意诸人的士气,并没有因为易飞不断胜利而失去信心。而长子豪格这份豪气也是他最为欣赏的,只有这种锐气,才能抵消多尔衮的咄咄逼人。
但是不和谐的声音也是有的,一直沉默着的范文程却是走了出来,叩头道,“陛下,年前征伐朝鲜,已经将国库消耗近空。而朝鲜国小,所得不足补充损耗之十一!若是战事僵持,恐怕对我大清不利!”
一听些许,所有人的脸色都是变了,范文程这话说的虽然含蓄,但是意思大家都听的出来。那就是国库空了,而易飞也不是自己可以一战拿下的货色,要做好长期争战的准备。
这是对大清武力的极端污蔑,而我大清在这个时候,除了武力,似乎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如此污蔑大清武功,那就是否定大清,毕竟大清若是失去了战无不胜的武力,那也就真的没剩下啥了。
不仅文武百官都是十分不满,甚至连皇太极都对这个奴才有些不喜了,泼冷水也不知道挑挑时候,大家正在信心满满,摩拳擦掌之时,你却来这一套,真是不知道轻重。
但是皇太极却不会象一帮脑袋里面塞满大便的普通建奴一般,面上一点不悦也无,更是赞叹道,“范大学士此言甚是,如今的确不是大举用兵之时。就放那易飞多活一年又如何,待得明年夏粮收获之时,必起大兵尽灭之!”
第279章
未雨绸缪是易飞的性格,在库房粮食已经足以食用一年的情况下,易飞还是通过各个卫所的官营米铺不计量的收购军户们手中多余的粮食。
虽然收购价格不高,只有一两一石,但是军民们还是十分踊跃的卖粮。毕竟在易飞的官营粮铺之中,无论何时都没有价格浮动。人谁没有个旦夕福祸?若是在灾年或者青黄不接之时,也能够买到平价米粮,那自然是谁都愿意的。
靠着这种方式,易飞也是再次得粮十余万石。之所以只买得十数万石粮,不是军民没有多余的了,也不是易飞不愿意再买了,而是易飞的财政情况所决定。再买下去,自己连运转各司的经费都没了。
虽然如今风平浪静,但是易飞却是明白,满清的报复随时都可能会到来。这些日子以来,易飞除了加紧收粮备战之外,更是将治下所有城池都是进行加固修葺。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便是到了崇祯十年年底。
天空飘着小雪,但从宁武镇城到各地。不时传来喜庆的鞭炮声,街上忙忙碌碌,都是办理年货的军民,熟人相见,免不得寒暄一番。各商家喜笑颜开,今年生意好做多了,看四卫这兴旺势头,来年自己应该扩大经营规模了。
而易飞也是吸取了大明末年处处瘟疫横行的教训,不仅成立专门的打扫街道和收取垃圾的体系,更是在治下更是大力推出大澡堂,努力提升各地的卫生条件。
镇内各家澡堂上,也满是洗盥身体的人群,没有人不爱干净,只是以前用水困难,哪找地方洗澡去?幸好镇北将军大人仁德,每城都为大伙建了许多的澡堂,大伙花个两文钱,就可以在里面尽情享受,洗去一年的疲惫。
各人一边洗澡,还一边大声商讨,今年大伙田地免税,过年总算有一些积存的粮米,可以做一些白面馒头吃,或许还可以砍些肉回去打打牙祭。多少年了。都没有这样的好日子,想想真是感慨。
各家军户今年也都开垦了五十亩荒地,有了耕牛与灌井水车,明年秋收至于可以收几十石的粮食,而且明年还是半税……想想来年可以有几十石的粮米收回家,众人言语中都是对未来生活期待不己。
虽说从后年开始便要征全税,但每亩一斗到两斗的税额,没有余者的附加,还是可以保障大伙的温饱生活,这个世道,一年的辛勤劳作后有个温饱,己经是天堂了。各地坏消息不断传来,不是大灾就是大旱,官府催科又严厉,逼得各地军民活不下去,每天都有大把的流民逃入山西镇。看着这些流民,保安州军民都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当然各人一致的结论,就是眼下一切都是镇北将军带来的,镇北将军在山西镇一天,大伙的生活才可以保障。众人只是担心,万一有一天镇北将军调离山西镇,那就后果莫测了。
临过年前,各家大小子也回来了,各家父母心痛自家男儿粗黑不少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他们更壮了,举止中虎虎有力,很有顾盼自雄的味道,比起以前那种萎靡不振,真是天差地远。而且人人身穿崭新的鸳鸯战袄。均是做工细密,保暖厚实,色彩鲜艳。每人还穿着皮袄大衣、皮帽、皮制的靴子等,个个看上去英姿勃发,精神无比。
这些军士三三两两走在街上,增加了一股特别的阳刚风景,引人注目。
这些新操练的三千新兵,四卫之中各地都有。而六七月中,他们剿匪而归后,也是个个财大气粗,他们返乡的过程,也是让各地的车马行大大赚了一笔。而他们回到各地,更是带起另一轮的消费热潮,让众多的商家也是更加眉开眼笑,人人都是可劲的小发了一笔。
当他们回到家中,家中妻室兄弟姐妹父母欢喜的同时,也奇怪自己子弟操练半年有余,为何反长壮了呢?在她们印象中,当兵操练向来辛苦,吃得又差,上官还不时责骂,可说是地狱般的生活。
听了家人的话,新兵们不以为然,他们笑道:“操练辛苦倒是确实,说上官责骂,吃得差倒不尽然。”
他们解释在镇西军军中操练,每天都有饱饭,更天天有肉吃!所以他们几个月下来,身体可以壮实这么多,说得家人们向往不己。军伍中还有这样的好日子,真是奇了。
而回到家内。新兵们才发现自家的清贫。纷纷拿出自己的军功赏银,带妻子父母去购置了一批细米白面。这个年,有了他们不算多的赏银,家人的日子也是分外的好过了,家人们欢喜地为他们做白面馒头吃,在看到还有剩余之后,甚至计划着买一些肉回来,盘算又盘算是否扯一匹布回来给儿子女儿缝制新衣裳,再看家内低矮破旧的房屋是否还能够再修葺一下。
新兵们忆起自己在镇西军看到的情景,那边的老兵军士们,他们经历了多次剿匪与清兵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