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昌平后,便将自己的总督行辕设在谯楼内。

看着四野密布的援兵营帐,卢象升心下踌躇满志,这几日来,到达昌平的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还有关宁各镇的援兵不下五万人,加上京师三大营也有数万可战之兵,如果朝廷真的有决心,就算清兵势大,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不过他心中总有一股莫名的忧虑,他初到昌平时,便听到阁臣杨嗣昌与总监高起潜主张与清兵议和,此事京师内外传得沸沸扬扬,满京城的人都在议论此事,更让卢象升担忧的是,听闻圣上也颇为意动。

对于高起潜,崇祯皇帝只是作为一个忠顺的奴才使用,但对杨嗣昌,则认为是自己的股肽之臣,深具谋国之能,当年他接见杨嗣昌后,一番问答下,发出“恨用卿晚”的感慨,当时就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全权主掌对农民军的围剿之事。

对皇帝的信任厚爱,杨嗣昌也是感激涕零,尽心戮力,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颇有成效。如果不是此次清兵入寇,可能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早被剿灭,可以说几次清兵入寇,救了李自成等人的性命。

围剿农民军之事颇见成效,崇祯帝对杨嗣昌更是器重,所提议案,无不许可。今年六月,杨嗣昌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于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他的武陵老家,己称他为“杨阁老”、“杨相”等,可见杨嗣昌的权雄势大。

今年清兵又大举南侵,京师震动,杨嗣昌力主议和,反对与清兵决战。他认为,眼下大明能战官兵就是这一些,如果孤注一掷,一旦败亡,后果不堪设想。他又言:“攘外必先安内,自古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

他认为清兵虽然几次入寇,但心腹大患还是那些农民军。剿灭农民军后,无内顾之忧,国家就可以整军备武,讨伐清兵,以雪多年之耻,永绝边患。今日的忍辱负重,是为他年的报仇雪恨。

对杨嗣昌的话,崇祯皇帝也颇为心动,大明多年用兵,折损极大,如果与清兵决战,一旦败亡,他的几万能战之兵尽数陨落,可想就没有能力再次镇压那些农民军。不过大明几百年从无和议之事,让清兵这样大摇大摆在国境内肆虐,他也是极不甘心。所以这些天他心情极为矛盾,难下决心。

对卢象升来说,他是坚决的主战派,听了朝野中和议的流言后,他极为愤怒,十月初他到昌平后,崇祯皇帝召他觐见,卢象升慷慨陈词,认为东奴大兵压境,只能言战,岂可言和?他愿领军与清人作战,以死报国。

听了卢象升的话后,崇祯皇帝颇为感动,在卢象升回到昌平的第二天,就派人送来三万两白银犒军,其中还有一万两是赏赐他个人的。同时还赐他御马一百匹,太仆马一千匹,铁鞭五百只。

对皇帝的赏赐,卢象升又是振奋,又是感激,每次接到赏赐立刻拜表谢恩,同时心下暗暗惭愧,认为自己张扬君父不是,有违人臣之礼。他将皇帝赏给自己的银子尽数分给将士,只留下一两多让银匠打了个银杯,留作纪念。看来圣上主战之心坚决,卢象升振奋的同时,更是决心以死报国。

正在此时,一个亲卫告之卢象升,高起潜已经到达昌平,正在向这里赶来。卢象升精神一振,能否实现偷袭计划,高起潜也是一个关键人物,而自己三日前也是给他通过气了,希望能够说服这个监军太监。让自己的计划得以施行,为国朝除一巨凶!

当高起潜一行人快到之时,卢象升也是带着一众亲将满怀希望的迎了上去。

对面走着一个太监服饰的人,头上嵌金三山帽,身上簇锦袍服,一根玲珑玉带颇为显眼,满脸堆着笑意,似乎见到谁都是一副亲热的样子。这个太监年在四十多岁,出乎王斗对阉人的印象,他身材高大魁梧,走路虎虎有力,要不是面白无须,略显阴柔,看起来也是场中顶盔披甲的将官一员。随后又是几个太监服饰打扮的人,个个脸色阴沉,颇有阉人那股独有的邪气。

卢象升将之一行迎入内堂,也是迫不及待的问起了高起潜的意见。

“卢督臣的意思,咱家已经明白了。但咱家丑话说在前面,这计划咱家不同意。用举国精兵赌你一人的功名,卢督臣你过了。咱家也是已经上奏皇上,皇上也是同意了不可轻易决战!”高起潜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漫不经心的道。

“高监军这是何意?”卢象升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这种诛心之语也是让他气的差点一口逆血喷出,猛的一拍桌子,“本官拳拳为国之心,怎能受你这般污蔑?!”

“都说文人爱名,卢督臣也是不能例外。啧啧,恼羞成怒了么?”高起潜依旧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督臣要么杀了咱家,这样就可以一展抱负了!否则咱家决不同意你拿国家气运去赌!咱家带来的三万关宁军也是决不会随你去做这种荒唐事!”

“荒唐事?!痛击东奴是荒唐事?”卢象升有些哆嗦的指着高起潜,言语都有些不利索了。

“反正本监就是这句话,督臣可以去请皇上下旨!只要圣上旨意一到,咱家决不再阻拦!咱家公事繁忙,就不多呆了,督臣好自为之!”高起潜冷哼了一声,放下了茶杯,带着一行人便起身离开。

等到高起潜一行人快要行至门口,卢象升疲惫的声音也是从后响起,“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高监军不愿同往,那本官就上奏圣上分兵,本官自带宣大、山西诸军打这一仗便是了!”

“督臣随意!不过,咱家也是得提醒一句督臣,山西镇总兵已至京畿,听说捷报频传,咱家来的时候,听说圣上有意以其本部护卫京城!”

高起潜没有回头,留下这句话,却是一下子让卢象升气势陡然落了下来。

第291章血骑之敌

崇祯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京城东郊永定门外。

此时的京城,却是一片的混乱,每日都有无数的流民向着京城而来。希望能够进入京城躲避兵灾,但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被一堵厚厚的城墙堵在城外。京城,天子脚下,让老百姓们都有一种安全感,虽然进不了京城,但是却也不愿离去,久而久之之下,城外的流民也是聚集无数。

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人群让人望而生畏。他们都是穿着破破烂烂,蓬头圬面,每日都有众多的人因为饥饿而死去。他们的尸体也是被其他人向护城河中一丢,而更多的人却是麻木的看着,等待着生命走向终结的那天。

尽管易飞心中不忍,却是也是不敢妄动,更不敢施舍稀粥一类的东西。虽然也是因为粮草本来就不多,更因为,这种善行也许会被一帮子闲的发慌的文官给参一本。到时扣上一个收买人心、意图不轨的罪名,那就更加的自己找不自在了。

而今日到达京城外,崇祯皇帝也是派人运来数百石粮食,十数头猪羊,更是发下数千两的赏银。但是搞笑的是,原本洋洋得意的宣旨太监,满心以为看到这些赏赐的镇西军会发出欢呼谢恩声。但是却是失落的发现,这些士兵也是只是瞄了一眼这些东西,根本没有一点欢欣鼓舞的样子。似乎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野菜一般,根本提不起什么兴趣。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没有感受到热情,但是易飞这个总兵官却是让他极为满意,不仅十分周到的招待了他。临行时,更是封了足足两百两银子的仪金!这可是一般武将所没有的气魄,也是让他眉开眼笑,连连夸奖易飞忠君爱国,实为武人楷模。

在收到足够好处之后,太监临走时也是打定主意,以后与易飞多多亲近。不过,对于易飞所说的,救济一下城外的饥民,却是十分不以为然。言道通州漕运断绝,京城也是缺粮,自用尚且不足,哪有余粮救济这些贱民。

对于这些底层出身的太监也如此歧视平民百姓,易飞真的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其走后,当日易飞也是上书陈情,求崇祯能够接济一下百姓。但是最后却是石沉大海,连崇祯是否看到都不知道。直到晚间王承恩派遣一个小太监半警示,半训斥的教育了一顿之后,易飞这才恍然大悟,有些事情是不能挑破的,否则大家都难堪。而且也不是没有言官弹劾于他,不过,在于这个时候,崇祯皇帝与内阁都是默契的留中不发。

此时,距离城池数百米的空地外,易飞的镇西军也是已经建设好营寨。易飞知道,历史上建奴自始至终都未攻击过大明的京城,更是百般不愿留在这里看戏,但是皇帝的旨意却是无可违抗,尤其是在这种外敌入侵之时,易飞更加不愿出现内讧。

两万屡败东奴的镇西军的到达,也是一下子让京城人心安定下来。许多人尽管不相信东奴敢于攻城,但是面对着呼啸来往,来去如风的东奴铁骑,人们的恐惧心理还是无法排除。但是这支屡败东奴的大军到达,尤其是被众人传的如同三头六臂般的不败将军易飞亲自率军,也是让人备受鼓舞。

虽然皇帝的旨意是自己只需护卫东郊便可,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易飞就不会玩点花样出来。如今背靠京城,无后顾之忧,粮草更是足以支撑两月有余,而通州距离京城只有不到五十里的距离,虽然隔着一条运河,但是并不妨碍易飞不断的挑衅。

在建设营寨之时,易飞也是将所有骑兵都派了出去。这些时日以来,也是不断的骚扰着通州建奴,他已经探的明白。通州只有两白旗,而多尔衮也是只狡猾的狐狸,一直不肯干亏本的生意。清军也是极为少见的出现了克制,不仅没有大规模的迎战,最后更是将运河北岸的据点直接搬回南岸。

似乎打定了主意,只要岳托的大军一日不到,他就绝对不会与镇西军真正打上一仗。

而这些时日的零星交战,也是尽入多铎眼中,他也是深刻明白了多尔衮所说的话语。这个易飞的军队简直就是好战狂人,而且战力强悍。在小部队的交手之下,自己的镶白旗也是一点便宜也占不到。

多铎不知道镇西军派出的是不是最精锐的小部队,但是自己的小部队精锐程度也是军中翘楚之辈。但就算如此,十人以下的交战,自己还能占据上风,人数一旦到达数十、上百,往往自己一方就会有些招架不住。

……

“十七弟,你看明白了吧!”多尔衮与多铎立于通州城头,看着又一队明军骑兵嚣张的从运河对岸怒骂一阵,再次呼啸而过,多尔衮淡然的说道。

“堂堂正正,列阵而前。骑兵竟然也有这种阵法?还如此的犀利!不过,却是不适于咱们!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十四哥,你一向足智多谋,咱们该如何破他?”多铎叹了口气,这几天来,他也是看出了许多门道,但是依旧是没有想出什么破解之法。

多铎所说的不适合他们,多尔衮是明白的,大清骑兵一向都是崇尚个人武力,而他们不败的依仗也是勇士们的武力!换句话说,那就是三分依靠一些简单的战阵,七分靠勇士们的自我发挥。

沉默了一会,多尔衮开口道,“这些明军给我一种感觉,那就是数百年前,大金国的铁浮屠!不过,他们并不披重甲罢了。”

多铎闻言也是沉默片刻,努尔哈赤给自己找了一个有名的祖宗,他们这些后人自然要对数百年前的大金有所了解。铁浮屠的威力,多铎了解之后也是大为赞叹,但是这种铁浮屠也是有着致命的弱点,就是虽然攻击力强,但是灵活和持久都是太差。

“十四哥,你的意思是说,以蒙古人当然击败铁浮屠的办法,用奔射?可是,在河套之地,这套战法也是没有对镇西军骑兵有多大作用啊!”

“蒙古人不行,不代表咱们也不行!”多尔衮脸上充满自信,指着河对岸不断耀武扬威的镇西军骑兵,“你瞧,他们披着的都是铁甲,蒙古人如今早就将他们祖先留下的东西消耗的差不多了。连箭头用的大多都是骨头做的,这样的箭头如何破的了铁甲?更别说给予镇西军重创了!而咱们的箭头却是重铁打制,破甲力极强!”

“其二,蒙古人估计也是没有找到镇西军骑兵的真正弱点!两翼!”

“到决战之时,只要在前面以奔射牵制其正面,消耗其体力和兵力。选好时机,再以伏兵猛攻两翼,此骑阵一鼓可破!”

多铎原本有些丧气的脸色顿时振奋了起来,十四哥说的合情合理,只要镇西军骑兵还有破绽,那他就不会丧失斗志!

“走吧,回去。通知下去,叫下面的奴才们再忍耐几日,先让易飞小儿嚣张几日!”多尔衮冷冷的瞄了一眼对岸的明军骑兵,一甩披风,转身下了城楼。

第292章粮草之争

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宣大军与关宁军也开始了分兵。

云集于昌平的大军为宣大军,杨国柱部,虎大威部,以及王朴部,以及卢象升的天雄军一部,四部一共兵力为一万三千余。而密蓟关宁军则是阵容更加豪华,不仅人数高达三万余人,其中更有总兵官多人。仅先后进入行辕内的总兵,就有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等人。

关于督臣与监军的争执,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是心中有数,对于今天的聚将,他们也是各个反应不一。密蓟关宁那边各将,脸上皆颇有骄悍之气。那蓟镇总兵白广恩,更是大笑着与马科笑谈着,两人相互拍着肩膀,不知在谈道什么妙事。

唐通则是微眯着双眼,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还有宣大镇两位总兵杨国柱、虎大威,都是双眉紧缩,对目前的这种形势也是觉得有些不安。唯有大同副总兵王朴,却是如同交际花一般,不断的游走着,与各人相谈甚欢。

“督臣到!”

“监军大人到!”

一片嘈杂中,一个唱礼官高声喝道。

“末将参见督臣、监军大人!”

场内顿时一静,所有人都跪倒于地,齐声唱诺道。厅内满满当当都是将官,不过气氛沉凝,无人敢随便咳嗽一声。

高起潜嘿嘿笑了几声,卢象升沉着脸,来到那尊巨大的铁案前面,又请高起潜在自己左侧坐下。

高起潜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下来。

随后陈安奉着尚方宝剑站在卢象升右下首,那几个太监,则是陪在高起潜下侧。

卢象升沉声道:“众将请起。”

众将高叫道:“谢卢督臣,谢高监军。”

又是一片铁甲锵锵声响,众人站了起来。

随后卢象升开始点将,完毕后,看着满堂将官,卢象升忽然心情阵激荡,竟是说不出话来,只是眼中隐隐含有泪花。

高起潜瞥了卢象升一眼,站起身来,尖声说道:“大伙都到齐了,咱家就说个事。”

他道:“昨日咱家同卢督臣商议军务,卢督臣议请分兵,宣大三镇的援兵皆归他统领,咱家则领剩下的兵马。国事为重,为免僚臣生隙,咱家同意了。卢督臣昨日上疏,皇上也御旨同意了卢督臣与咱家分兵。”

他尖尖的嗓音在厅内回荡:“事就是这个事,咱家说完了,除了宣大三镇的官兵外,余者各将,就这拔营起寨,随咱家走吧。”

厅内静得落针可闻,冰冷入骨,此事突然,在场各人都惊呆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一片沉默之中,玉田总兵曹变蛟铿锵的声音也是响起,“敢问督臣、监军,如今大军云集,正是我辈武人戮力向贼,与东奴决战之际,为何突然分兵?岂不让人好生失望?”

“国家大事,哪容你一介武夫多嘴?!”卢象升尚未说话,高起潜便冷冷的喝问道,“这是陛下已经决定的,难道你曹变蛟要抗旨不成!”

“末将不敢!”曹变蛟一下子冷汗直流,他是一个纯粹的武人,开口时也没想这么多,但是高起潜这顶大帽子扔下,一下子让他也是手足无措起来。

卢象升咳嗽了一声,圆场道,“监军勿怪,毕竟事出突然,诸将不理解也是有的。”

见卢象升出头,高起潜也不便过于苛责,冷哼了一声,转过了头,不再理会。

一时间,场内一片寂静。卢象升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是发现开口都是一件十分艰难之事,半晌才重重的叹息了一下,“杀贼报国,只在方寸之间!诸将共勉!”

好不容易等卢象升这句落下,高起潜起身便走。却见无人移动脚步,脸沉了下来,尖声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都随咱家走。”

他转向卢象升,脸上又堆满笑容:“卢督臣,咱家这就走了。虏骑肆虐,杀贼护都之事,还要烦劳督臣多多忧心。”

卢象升麻木地与他拱手而别,只听脚步声响,高起潜扬长而去,密蓟关宁各地的总兵官将,也一一向卢象升拱手而别,追在高起潜身后去了。

看满堂将官少了一大半,卢象升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愤懑悲痛,重重跌坐自己座位之上。

堂内鸦雀无声,半响,杨国柱试探道:“督臣,督臣……”

卢象升直起身来,他极力振奋精神,看着在场众将,他脸上满是期盼:“本督虽与高监军分兵,但众将还需尽心报国,不得因兵少而气馁。奴贼横行京畿,杀我百姓,毁我家园,凡我大明臣子,都应同仇敌忾,力挫虏之凶丸。”

“众位将军,卢某在这里拜托了!”

说到这里,他对众人深深一揖。

王朴首先振臂高呼:“誓死追随督臣,杀贼报国。”

众人纷纷叫出声:“杀贼报国,杀贼报国。”

厅内一片高呼,看众情激愤,卢象升眼中满是欣慰,他道:“哨探所闻,奴贼两翼兵会于通州河西,奴贼声势浩大。圣上有旨,让我们移驻永定门郊外,与怀国的镇西军会合,力保东郊不失。众将这就回营起寨,随本督前往京师之东。”

“杀贼报国!”

听说这次是与镇西军会合,众人的精神也是为之一振。镇西军的强悍他们自然是十分的了解,关宁军刚刚离去,又换上一个更加强悍的友军,宣大三镇的总兵们些许失落也是很快恢复过来。

杨国柱与虎大威走到大门外,两人相视苦笑,虎大威叹了口气:“千里勤王,却是这个结果。”

他与杨国柱抱拳而别,杨国柱一行人心情都很沉重,上了马匹,一声不响,便往昌平东门而去。

出了东门,到了城外,就听城的西南方向隐隐传来人叫马嘶声,扎营在那边的关宁各将正在拔营,准备随高起潜前往卢沟桥等地。杨国柱驻马听了良久,哼了一声,马鞭凌空抽了一声脆响,一行人风驰电掣,往宣镇营地而去。

不过,片刻之后,一众将领又一次的聚于议事大厅。不过,这次并不是卢象升召集而来,却是众人自发而来,更是人人脸上带着怒气。

“尔等不去整理军备,为何去而复返?若是耽误了军国大事,可知军法无情?!”

呆坐于椅内的卢象升也是有些疑惑的看着诸位将军,语气十分严厉的斥道。

爆脾气的虎大威第一个愤怒地道,“太欺负人了,原本总监高起潜,将大军的粮草供应,优先供给关宁各军,只给我们一些残羹冷炙。这也就算了,但是此次分兵,却是将粮草几乎裹囊一空!末将前去理论,却是被监军一顿训斥!”

“皇帝尚不差饿兵,我等千里勤王,却是如此不公!那高起潜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高起潜作为援军的总监军,负责战场军功记录,又负责各军粮饷装备的供给。他曾在关宁各地监军多年,京师给援军的粮草,他便优先供应关宁各军,宣大三镇官兵只得少量粮草,都是愤愤不平。平时也就算了,但是这会儿将粮食全部搜集去了,让宣大诸军喝西北风去?

杨国柱喝道:“虎帅,慎言。”

背后私议总监,罪名可大可小,消息泄露出去,连杨国柱都很难护住郭英贤。

杨国柱平日在军中严谨,他开口提醒,虎大威虽然不再说什么,但是满眼的怒火却是无法掩饰。

杨国柱叹道:“粮草之事,督臣己多方设法,只是……难办啊。”

帐中气氛烦闷,粮草供应不是由卢象升主理,他连皇上赏赐给自己的银两也尽数分给将士,无人能对他说什么。只是军中总要吃饭,这又如何解决呢?

一时间,连卢象升都要到了爆发的边缘了,这些时日以来。卢象升处处受高起潜的掣肘,此时更是被其釜底抽薪,让卢象升也是感觉到忍无可忍!但是在他心中,一个更加可怕的念头也是无可扼制的冒了出来,难道说,圣上有心和议是真的?要不然高起潜如此行事,圣上岂能不处置于他?

“朝廷是不是不打算和建奴打了?如此的冷落勤王之军,传了下去,谁还有心与东奴作战?”

身边的亲将陈安也是突然冒出了一句,这句话喝轻,但是却是直接击中了卢象升的要害,让他身体都颤抖了一下。

“休得妄言圣上!再有出言不逊,定斩不饶!”卢象升猛喝道,同时在心中也是不断说服自己,这全是阁部杨嗣昌与高起潜这贪生怕死之辈所倡之议,圣上英明,不会如此,但是越是想,心中却是越是不安。

众将都没有听到陈安的话,此时被卢象升突然发火也是吓了一跳,连满腔怒火的虎大威也是不敢再发一言。

卢象升猛的站起身来,再无一丝黯然之色,似乎那个坚毅、果敢的宣大总督再一次回来了。身上也是散发着浓浓的煞气,他以文官之身却是敢于冲锋陷阵,气势也是决不弱于武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