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梨园往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梨园往事几多精彩,伶人命运令人感慨。梅艳芳,尚小云,马连良。男人居多,但老旧一派的做派,值得咂摸。
 



清代京剧名伶、剧曲活动家程长庚,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系道光年间三庆班头排老生,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且文武昆乱不挡,以其德才兼备而执掌三庆班,成为该班以“德”服众的班主,威望甚高。

科班出身的程长庚,戏路极宽,他能演穿“红靠”的《戏太平》中的华云,穿“黄靠”的《龙虎斗》中的赵匡胤,穿“绿靠”的《戏长沙》中的关羽,穿“白靠”的《九龙山》的岳飞,穿“黑靠”的《白良关》的尉迟恭(反串“铜钟花脸”)。其唱法古朴沉着,字正腔圆,穿云裂帛,余音绕梁。

程长庚不仅是前无古人的角儿,而且是个戏包袱。三庆班应堂会,配演人员不够时,程长庚每每缺什么补什么,扮个“英雄”,来个“院子”,甚至“旗”、“锣”、“伞”、“报”,什么小角儿都演,有时一场堂会,总要先后扮四五个角色。

后来,有人劝之曰:“大老板,您这么干,不怕对您的盛名有累吗?”程长庚笑答曰:“众人搭三庆班都是捧我来的,派什么,唱什么,我为什么不能来个零碎儿呢!正角儿是唱戏,配角儿同样是唱戏,同是唱戏,又有何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呢!”一席话说得听者为之动容。

同治年间,张二奎病故,余三胜又经常辍演,程长庚因此而更名声远震。以致北京城内流传着一首歌谣:“二奎今日已沦亡,三胜由来没准常,若问歌坛推巨擘,个中还数四箴堂。”按“四箴堂”者,乃程长庚之堂号。

程长庚治班极严,凡事皆以“公”字当先,为维护三庆班利益,从来不应个人“外串”(临时参加外面演出)。光绪初年,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及各道掌印监察御史举行元旦国拜,邀四喜班演堂会。有人提出叫程长庚外串一出,却遭到拒绝。庄亲王载动以为自己面子大,亲自来请,亦遭拒绝。问其为何不唱,答曰:“嗓子痛”,遂激怒诸贵胄,将程长庚抓来锁在台柱子下边以示惩罚。事后有人问之曰:“您宁可忍辱被锁,而何以不唱?”答曰:“以锁羞辱不足惜,安能以外串图私利而愧对三庆班诸兄弟!”其嘉言传至班中,无不为之感动。

道光年间,程长庚即被清廷内务府加委担任精忠庙庙首(庙址位于前门外,为清代戏曲艺人行会组织,以庙名作会名,半官性质),除处理伶界纠纷外,着重整肃班纪,鼓励艺人摈弃陋习,致力于提高艺术水平。

程长庚所创“四箴堂”科班,注重选拔优秀童伶随三庆班演出,以利观摩和实践,故培育出孙菊仙、谭鑫培、钱金福等诸多优秀人才。梨园界尊称其为“大老板”,一些贵胄和朝野文人甚至赞扬他为“伶圣”。

●【“单刀叫天”谭鑫培】ǎ|ǎ|ǎ|ǎ|ǎ|ǎ|ǎ|ǎ|ǎ|ǎ|

清末民初的名伶谭鑫培,其父谭志道,唱老旦,嗓音脆亮,有“叫天”(一种鸟)之称,世人皆知。但谭鑫培被誉为“单刀叫天”,却是鲜为人知。说起来很有趣。

谭鑫培从十一岁起入金奎科班学艺,学的老生和武生,崭露头角。他十五岁出科,随父亲在京城“广和成”搭班演戏。后来他嗓子“倒仓”,有一次演《银空山》,唱“自从盘古开天地”那一段,第一句就哑得唱不出声来,招来了满堂倒彩,对他打击很大。无奈,谭鑫培只好不唱老生了,只演武戏。不久,他结婚有了孩子,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舞台上的失意(不能唱文戏了)和生活中的窘迫,逼着他另谋生路。于是,他去北京郊区和河北一带农村,开始了一段闯荡江湖的卖艺生涯,这就是俗称的“跑野台子”。

到乡下风餐露宿,奔波劳顿,但也没有停止练功。有时遇到江湖上的武林高手他还去请教问艺。谭鑫培能耍一手“六合力”就是一位少林寺高僧传授的。他演《秦琼卖马》时耍的拳,则是从一种叫“拦马橛”的套路中演化出来的。到此时,他的武功越来越精,早已超出了在舞台上花拳绣腿的水平。在搭不上班子的时候,就有人请谭鑫培当保镖或看家护院。他在京东河北省丰润县史家,就一面看家护院,一面和同伴们研习武艺,遇到强盗夜袭,他凭着“六合刀法”,勇挫群敌,名声大振。黑道上的朋友都知道有个武艺不凡的“单刀叫天”。

有一次,他在京东苏州把看守皇家陵墓(东陵)的士兵打死了,世人大为震惊。那天,他和同伴们刚在遵化演完戏,徒步赶往蓟州,夜间露宿东陵,受到东陵士兵的粗暴驱赶。当时,谭鑫培又困又饿,火气冲天,和守陵士兵吵了起来。士兵们怎把这个穷戏子放在眼里,他们边骂边动起手来。然而,他们根本不是谭鑫培的对手,被火气冲天的谭鑫培三拳两脚,其中一个就被打得一命呜呼了。

这下子可闯下了大祸,守陵大臣发下紧急公文缉捕。这时,谭鑫培已逃回遵化,得到遵化知州的庇护。这个知州是谭鑫培的忠实戏迷。谭鑫培之父谭志道又在京城央求三庆戏班大老板程长庚出面,烦请内务大臣从中周旋。经过上下两方面疏通,一场大祸才得以平息。此后,谭鑫培又悄然潜回京城,重操旧业,搭班演戏。

由于谭鑫培武功不凡,演起武戏来令人叫绝。他主演《恶虎符》,扮黄天霸,立于舞台中心,另有四人分立四个台角,逐个将酒坛掷来,他不用接,而是全靠肩、肘、膝、足来接应,从容不迫,准确地将酒坛顶回对方手中,观众称“酒坛打出手”。演《打棍出箱》时,他用右脚一踢,鞋子飞入空中,人随之跌坐台上,而那只鞋恰恰落在他的头上。在《定军山》、《战太平》、《战蒲关》一类的武老生应工的戏里,他舞出的刀花、枪花及反手接剑等绝技,勇中有美,险而又稳,又用上了他早年习武的功夫。

后来,谭鑫培到了京城,初时习武生,不久改唱老生,师事程长庚,艺名“小叫天”。光绪十六年被清廷选入升平署,任“内廷供奉”,受到慈禧赏识,赐四品服,专为皇家演戏。

当年,慈禧恣意享乐,沉溺声歌,她身边有一个专为她传唤“供奉”进宫演戏的小太监。有一天,这个小太监看到大总管李莲英系着一条花色美观的“凉带”,得知是谭从宫外代为购买的,便托谭也代买一条。谭因忙于戏事,竟将小太监之托忘在脑后。小太监见谭未给买来,便不露声色,私忖给谭小鞋穿。不久,有一天慈禧说想看谭的戏,小太监便趁机进言:“老佛爷,听说谭老板编了出新戏,叫《盗魂铃》,里边加了好多新花样,他演猪八戒,又唱又做,可有意思啦!”慈禧听后,当即叫小太监传她旨意,让谭两天之后进宫演《盗魂铃》。

谭鑫培接到宫里传讯,顿时发起愁来:《盗魂铃》是一出丑角应工戏,戏中猪八戒、狮子精都有一套“打出手”的绝活儿,自己向来演老生,从未演过猪八戒。可是老佛爷懿旨已下,看来不会演也得演。他苦苦思忖一个晚上,最后决心以自己唱老生的优势,在猪八戒探路化斋的戏上下功夫。

进宫演出时,他将著名老生唱段和自己所创新腔连缀一起,并把各派唱腔的音调韵味学得惟妙惟肖。为此,使慈禧听得眉开眼笑,连连夸好,最后还让小太监赏了银子。小太监欲害谭鑫培结果反而成全了谭鑫培,谭靠自己扎实的老生功底躲过了这一劫,从此,这戏的演出遂开了老生饰演猪八戒的先河。

后来,流传开去的《盗魂铃》是谭鑫培熔文武于一炉、集唱做于一体的代表作,经常在社会上作营业戏演出,成了谭派的保留剧目。

谭鑫培由于出色的表演,自创新声,独成一派,与同时代的四喜班的孙菊仙、春台班的汪桂芬鼎足而立,遂被称为“老生后三杰”,或“后三鼎甲”。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孙菊仙移家上海,汪桂芬笃信佛教,谭在北京京剧舞台上遂独享盛名。当时京师有谚语:“有匾皆为■,无腔不学谭。”说明了谭派唱腔影响之大。

一代国学大师、康梁变法主将梁启超曾有诗赞曰:

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

如今老矣偶玩世,尚有俊响吹尘埃。

艺尔蒲风晚来急,五湖深处寄烟笠。

何限人间■绣人,枉向场中费歌泣。

●【“老乡亲”孙菊仙】ǎ|ǎ|ǎ|ǎ|ǎ|ǎ|ǎ|ǎ|ǎ|ǎ|

最近得一京剧老唱片,标着是京剧老一辈演员孙菊仙所唱。笔者素喜京剧,便邀老友刘君来家小酌,饭后请作鉴定。

刘君是位老戏迷,精于此道。他听了这唱片,连连称赞,还给我讲了孙菊仙的成名经过和他演唱的特点,值得一记。

孙菊仙天津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一年),少年时,因喜好唱戏和习武而废学,曾赴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因挽弓伤臂落第。在京得从名伶程长庚学戏。其后辗转于行伍和粮行,海运等业,终无所成。三十五岁到上海谋生,在升平轩茶园以“孙处”为名,登台演戏,声名大起。三十六岁北归,在北京正式下海,以程(长庚)派为号召,用功钻研,剧艺精进,红遍京都。先后搭过嵩祝成部、三庆、四喜、天庆等班演唱。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选入升平署,并在储秀官任教,充供奉十三年。

庚子年后,又到上海,居沪十年,与伶界友人合作,办过天仙茶园、春仙茶园、新舞台等戏院,组班演出,直至老年,嗓音不衰。旅沪天津观众称之为“老乡亲”。民国初年始返天津。一九三一年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孙菊仙天赋佳喉,表演苍劲浑厚,激情充沛。学程而发展为自成一派,为人所难及。清末民初,在梨园中与谭鑫培、汪桂芬齐名,被誉为“老生三杰”。拿手剧目有《浣纱计》、《鱼藏剑》、《教子》、《寄子》、《双狮图》、《骂杨广》、《乌盆计》、《马鞍山》、《完璧归赵》等,还独创《逍遥津》一剧。中年喜演《战太平》、《南阳关》等靠把戏。

当年善学孙菊仙者,在票友之中首推天津盐商窦砚峰,可惜过早逝世;再有王竹生、尚仙舫、海上名画家陈网权等人,也都学有所得。在梨园中学孙派者,有双处、时慧宝、刘永奎等人。后来成为名家的马连良,曾拜晚年的孙菊仙为师。

孙派艺术唱腔高昂,十分难学。孙菊仙逝世后已成绝响。其后的京剧名演员汪笑侬、刘鸿升、高庆奎、周信芳、马连良等人,虽各有师承,各自成派,但他们的好多唱腔和表演程式,系从孙派溶化而来,从中不难寻出踪迹。

孙菊仙生前标榜一不照相,二不灌唱片。所以除非至亲好友很难给他拍照,留有遗照寥寥无几。灌唱片,只有三张,即《探母》、《上天台》、《鱼藏剑》三段。外间流传的其他剧目唱片,据说是善学孙派的双处所唱,笔者邀友鉴别的那一张,也不例外。

●【知县名伶汪笑侬】ǎ|ǎ|ǎ|ǎ|ǎ|ǎ|ǎ|ǎ|ǎ|ǎ|

清末民初菊坛上出了一个风骨铮铮、性情怪僻的名伶,他就是从知县“下海”的德克金,从艺后取艺名“汪笑侬”。

德克金(一八五五至一九一八年)字润田,号仰天,别署天竹农人,出身于八旗子弟。光绪五年中举人后,捐任河南省太康知县。因他酷嗜京剧,上任时除带行李外,并携一把京胡安排接任住宿后,即拉起胡琴唱几段京剧。他对官场礼节恶之尤甚,在衙门里公干时,口里经常低声运“过门”带唱,故人们皆以“狂生”目之。为此,家人时常劝诫,他根本听不进去,且更加放荡不羁。后因秉性刚直不阿,得罪了当地的豪绅,被罢了官。罢官返京后,即隐于伶,自号“伶隐”,潜心习艺。一天,德克金去求教当时的名伶汪桂芬汪桂芬见之,表现出一种鄙夷神情。德克金精神很紧张,试唱了一段也没有唱好。汪桂芬听罢,不以为然地说:“你要演戏,谈何容易!”

德克金受到冷遇,心中不快,见汪桂芬笑话自己,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汪笑侬”(侬即我,意为“汪桂芬笑话我”),以此来激发自己奋进他还在自己的寓所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墨笑儒韩笑佛司马笑道侬惟自笑也”;下联是“舜隐侬说隐工胶鬲隐商伶亦可隐乎?”上联中嵌进了他的艺名“笑侬”,可见“笑侬”不仅是指汪桂芬“笑侬”,而且包括自笑之意。下联道出了自号“伶隐”的内涵,即自此隐于伶界耳。

于是,汪笑侬下苦功求艺。开始时,他到北京有名的“翠峰庵票房”习老生,艺事渐进。虽然他的嗓音有些干涩,但行腔很有韵味他在艺术上宗法汪桂芬,但又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成为别具风格的“汪派”,人们俗称“新汪派”。后来,许多名演员宗法“新汪派”,如恩晓峰、筱兰英、筱月红、小长庚等由于“新汪派”唱法流畅,不受音韵刻板所限,以女老生最为合适,在民国初年的天津相当流行、女老生几乎无腔不学汪。

汪笑侬因中过举,学识渊博,才气过人,还成为一个著名的戏剧作家。他写的历史题材的戏,多写亡国帝王的惨状,包含着个人对于故国之恩,如他写的《受禅台》、《哭祖庙》、《排王赞》,从取材到命意都表现出他对封建王朝的哀悼。同时,对于清王朝的腐败和屈辱媚外,汪笑侬自编的新戏又常常表现出义愤,很有现实意义。如《洗耳记》,写的是许由巢父的事。许由所唱的“笑世人口圣贤心同贼盗,或争权或争利不让分毫。……位愈尊身愈险你可知道?又何必争天下糜烂同胞!”表现出对军阀混战的不满。

汪笑侬不仅在剧本中影射现实,就在他的演出中也时常涉及时事。大连港于光绪二十四年租给了俄国,后十年又租给了日本,是为国耻!有一次汪笑侬到大连演出《哭祖庙》,剧中的“国破家亡,死了干净”之语,一时间成为大连人民的口头禅。因为戏词直接抨击了权奸的卖国求荣,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关戏泰斗”李洪春】ǎ|ǎ|ǎ|ǎ|ǎ|ǎ|ǎ|ǎ|ǎ|ǎ|

日前,应邀在友人处观看了“关戏泰斗”李洪春前几年携子演出的京剧《刮骨疗毒》和《古城会》录像。在这两出戏中,他皆饰后半部的关羽,当时李老已是九旬老人,但雄风犹在,我得以大饱眼福。

李洪春一八九八年生于一个京剧艺人之家。七岁入“长春科班”学戏,该班由内廷供奉陆华云主持,得到“老佛爷”赏识,尝对诸“供奉”云:陆四起班了,你们都去教戏,我加俸供养。因此老师中以谭鑫培为首的共有三十六位。李洪春初学小生、武生,后学谭派老生。十七岁倒嗓,正式演红生戏,拜名红生王鸿寿为师,得其真传,且有发展。应该说,王鸿寿在文的方面突出了关羽的性格,而李洪春则从武的方面加强了关羽的风度。他塑造的关羽形象,富有凝重、威武、儒雅、高傲的性格。很显然,他是融合了京戏、昆曲、徽调、汉剧中的文武老生、花脸和武生的表演方法来演关羽戏的,故有“活关公”、“关剧泰斗”之美誉。

二十年代,“南林北李”的梨园佳话曾盛传一时。当时李洪春和师兄弟林树森,不约而同的各从南北去到武汉演出。花园公司为了招徕生意,用洋鼓洋号作宣传,打着“威镇华南文武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授业弟子,红生泰斗林树森”择日演出的牌子;红帮头子杨庆山见状,也雇人吹着洋号,打着洋鼓举出了牌子,上写:“威镇华北文武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入室弟子、红生泰斗李洪春亦择日演出”。他们师兄弟一眼便识破两位老板存心让他们唱对台戏的花招,便约定在清晨遛弯时暗中会面,共商对策。结果,演出时第一天都唱《古城会》,使人们有唱对台戏之感。从第二天起戏码开始改变,林唱《过五关》,李唱《封金挑袍》;林唱《战长沙》,李唱《白马坡》;林唱《徐策跑城》,李唱《赵云截江》:林唱《扫松下书》,李唱《对刀步战》,等等。如是连演两个月,众人皆不知此中奥秘。有人最后又提出二人同唱一星期《走麦城》,两人一商量,决定林先演,李装病,待林演毕回上海,李接着演出。从此,“南林北李”的称誉就传开来。

李洪春能演多种行当,技艺精湛,故清末以来的“名角儿”大都和他同过台,诸如陈德霖、王瑶卿、王鸿寿、汪笑侬、杨小楼、尚和玉、周信芳、盖叫天,以及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等。因其曾在多所科班和戏校任教,故桃李满天下,佼佼者如李万春、王金璐、宋遇春、高盛麟、奚啸伯,以及台湾的顾正秋、周正荣等。

其夫人高剑雯,早年工青衣、花旦、老生。犹记三十年代末,笔者在鲜鱼口华乐戏院,曾看李洪春的《走麦城》,而后是高剑雯的大轴戏《失空斩》(饰孔明),李则配演王平。

●【“德艺双馨”盖叫天】ǎ|ǎ|ǎ|ǎ|ǎ|ǎ|ǎ|ǎ|ǎ|ǎ|

四十三集电视剧《水浒传》中,第十九集是表现武松在狮子楼追杀西门庆,动人心魄。这段戏出自《水浒传》小说第二十六回。作为戏曲,这节早有演出,清朝宫廷戏《忠义璇图》传奇即是。之后小说、电视剧和京剧凡演出这一段者,皆大同小异。

在历代京剧舞台上,扮演武松者不乏其人,但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当属有“江南活武松”之誉的盖叫天。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河北省高阳县西演村人,他自幼习艺,专工武戏。一九三四年盖叫天四十七岁时,在上海与陈鹤峰合演《狮子楼》,盖叫天扮武松,陈鹤峰扮西门庆。戏演到武松追杀西门庆时,不幸折断了右腿。当时腿骨穿靴而出,疼痛难忍,但盖叫天强忍剧痛,用左腿以“金鸡独立”的姿势站住,直挺到闭上大幕。医治时,庸医又将腿骨接错,右腿变为畸形。盖叫天责问医生:“有何办法可以改正?”医生说:“别无他法,只有断骨再接!”盖叫天闻之,一气之下挥拳又砸断了刚刚接上的右腿,尔后又请另外的医生重接。两年后,盖叫天又重返舞台。盖叫天的这种毅力,实在令人惊叹,多少年来在梨园界一直传为佳话。

对这件事,细心的观众不免会提出一个问题:戏曲武功精深的盖叫天,能轻易折断腿骨吗?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

实际情况是:盖叫天在演出中,为了他人的安危才招致自身的不幸。

按照传统戏的一般演法,舞台上摆一桌二椅足矣,这既可代山代城,又可代楼代墙,根本不必搭制机关布景。可是,当时剧场老板为了招徕观众,那天竟搭了满台硬景,还别出心裁地在舞台上搭了个“酒楼”。演到武松替兄报仇,到“酒楼”上追杀西门庆时,“酒楼”就开始摇晃。西门庆见武松追上楼,吓得从窗上跳了出去,落在台面上。武松在楼上追到窗口,自然也应往下跳。可是,脚下是一排窗栏,上面又是屋檐,中间只剩下几尺高的一个窗洞,跳高了头碰着屋檐;跳低了又跃不过去。尽管这样艰难,也难不倒演技高超的盖叫天。按照戏路,他纵身一跳,一个“燕子掠水”动作便从两丈多高的“酒楼”上跳了出去。

可是,当他跳到半空中的一刹那,忽见西门庆还躺在地上(按演出要求,西门庆跳下楼后,应迅速滚到一边,给马上跳下楼的武松腾地方)。盖叫天怕按原来的戏路跳下去压伤扮演西门庆的陈鹤峰,所以紧急中连忙在空中一闪身。由于这一闪已非戏路,又用力过大,落地时折断了右腿。盖叫天的艺德情操,由此可见一斑。为此,陈毅曾为盖叫天题诗云:“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田汉也有赞盖叫天诗:“断肢折臂寻常事,练出张家百八枪。”

●【名丑箫长华的念白】ǎ|ǎ|ǎ|ǎ|ǎ|ǎ|ǎ|ǎ|ǎ|ǎ|

一代名丑萧长华,从艺八十余载,专攻文丑,以演方巾丑最著名。青年时代,常与谭鑫培、孙菊仙、王愣仙、黄润甫、刘鸿声等剧界名宿同台演出,民国后同梅兰芳、杨小楼等合作多年。

萧氏艺术上博采群英,兼收并蓄,其表演风格以灵隽、深醇、冷峭、脱俗而独树一帜。他嗓音清脆,念白利爽。有道是“三年胳膊五年腿,十年练不出一张嘴”。萧长华的念白功夫是寒窗铁砚,百炼千锤,才达到这样的境地。他又是著名的戏曲教育家,有六十多年的教龄。曾任“富连成”科班的总教习,很多京剧名家如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艺名筱翠花)、谭富英、马富禄、叶盛兰、袁世海等都曾受教于他。他常说:演戏要“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人不演行”、“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念白在丑角艺术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萧长华的念白,使人听后感到流畅爽朗,富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他十分讲究“语气”和“传神”,他演的蒋干虽曰愚蠢笨拙,然而心地还算善良。是个既可笑又可悯的人物。他表演的汤勤则是狡黠虚伪、贪利的势利小人,是个可憎可恶的人物。萧长华对这两种人用不同的手法,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