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魔极乐-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垄断了货物往来后他并没有提价,反而是因为运转顺利的关系一些货物还适当的降了价,让不少一些满心忐忑的行商们松了口大气,也对这新的贸易模式越发的拥戴。
慢慢的,随着交易模式的成熟金银的交易在以物换物的交易中开始变得有些累赘,携带起来极不方便。在这种时候杨二爷大胆的尝试了一把陆地上银票的形式,那就是外商来了卸完货按价值领取他特制的银票,然后再以这些银票去采购他们所需要的货物。
此举的目的是省去携带金银和货物跑来跑去的麻烦,只是这个尝试太过大胆了,满满一船的货物换了几张只有数字和盖章的纸张。不少的外商都有些害怕,毕竟每一次的行船都是带着身家性命来的,要是被黑吃黑的话那就没地哭去。
最终还是有一些大胆的行商开始小规模的尝试,毕竟这样的方式为他们省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不用再载着货物四处的去换取等值的东西。而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方式很是成功,杨二爷手底下的人一看到银票二话不说,按那价值就把货物兑给了他们。
不少的行商都心动了,开始尝试这种新的贸易方式。因为海岛上的市场已经开始分类了,不少的市场都是专门做同一个品种,这个岛专门做茶叶,那个岛就专门做干货和腊食,彼此之间互不冲突而且品种也越来越齐全。
他们来时只需将货物在指定的地方一次性的卸下换取那些轻飘飘的银票就好了,接下来的行程就悠闲得很,只需拿着那些奇怪得他们仿造不了的纸张就可以在大华的海岸线上一边游玩一边闲逛着,随意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货物,不用再担心以物换物的话自己的东西会被压价。
杨存听完额头有些冷汗,私造银票,二叔的狗胆实在够包天的。估计有这一出也是这大规模的贸易量一上来让他措手不及有些吃不消吧,毕竟在货物的运输上是个很大的难题,采购那么多的货物再加上运输的时间,银两的周转上可是个巨大的问题,不想办法的话迟早有银库空空如也的一天。
二叔这一招又哪是在为这些行商谋利益啊,纯粹是为了自己资金周转的问题,有了这银票的作用他可以大大的缓解资金链上的难处。估计二叔自己都没想到这个做法被那些傻瓜一宣传又成了贸易史上的一个什么新的高点,呸,一群被人卖了都不知道的呆瓜。
此地钱多,人傻,速来。杨存流了满头的冷汗,又纳闷于这个看似古板的二叔怎么玩起坑蒙拐骗那么轻车熟路,这空手套白狼的本事也很是高明。难道是因为他八字比老子好,为什么能一下就找到那么多上好的冤大头。
渐渐的,延海被开发成集市的海岛越来越多,商品的种类已经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行商都有些看不过来了。有了私造的银票在手他们不用再担心价格上的打压,因为一开始的价格全都定死了,换取货物的多少凭的都是手上的银票,这也直接让他们那少了两成的利润反而有些增长。
银票贸易的形势通行取得空前的成功,甚至是这些来自各国的行商之间互相换取货物都会以银票为标准,这些私造的银票在价值衡量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来的好处多得让杨二爷都有些傻眼了。
因为他买下这些行商带来的货物只需这些伪造的银票,一分钱的银子都不用花。而这些银票最后都会回到他的手里,换走那些利润是数以倍计的东西,空手套白狼赚取了巨大的贸易差,这种局面也是他预料不到的。
渐渐的,海上贸易的规矩固定下来,所有外来的行商都开始适应了这些规矩。再没有任何一人提出质疑,因为新的模式他们降低了风险又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当然不会再有人去怀疑那些银票在这走私贸易中无法取代的流通性。
海上的贸易规模越发的巨大,日进斗金都无法形容这里边蕴涵着的巨大利润。杨二爷面对这突然堆积起来的金山银山也有些措手不及,如此巨大的规模而且运转开始顺畅起来,他也看到了来日会继续扩大的趋势。
这时候人手的短缺成了最大的毙命,因为毕竟事从隐蔽不能随便雇工,找的必须是可信的人。所以这时他主要的精力就放在了网络人才这个事上,在延海四处奔走几圈后才算缓解了这个难关,而不用说,收于麾下的大多都是一些做奸犯科的人,或多或少会因为一些原因对他很是忠心。
贸易的云转开始流畅自如,杨二爷在后边运筹帷幄很少有露面的时候。这种神秘感更是坚定了那些行商们的信心,越来越多的走私客也参与其中,开始在朝廷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构造着这个庞大的金钱帝国。
这么多年来,有一些奇怪的规矩暗地里形成着,以一种极端奇怪的方式保持着这个金钱帝国的运转和进一步的扩大。
或许是那道隐秘的空白圣旨起了作用,地方上的官员有了个默守的规矩,那就是不管哪个地方新官上任都必须拜会一下这位神秘的主,并道听途说的知道了这个海上帝国的存在。
而对于这些私下的贸易他们都装作看不见,或许他们都觉得这是朝廷的买卖,没人敢声张更没人敢闹事。因为这些事情在他们上任前就有种先入为主的主导,能有这样的规模,不少人都是潜移默化的认为不是朝廷出手的话不可能有这种繁盛的局面,所以也没谁去怀疑过这个海上帝国的真实性。
而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行商来到大华,也会被指引着到这来进行货物的交易,可以说暗地里很是隐蔽的买卖却被更多人当成了是官府在主导的。虽然一直是在海上进行没怎么涉及到内陆,但可笑的是这私下的贸易竟然渐渐有了官方的味道,在不少地方官的心里居然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一种充满欺瞒和神秘的默认,地方上的小官即使知道了也是三缄其口,这种很是奇怪的视而不见下居然变得有那么些光明正大的感觉,尽管可能朝廷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海上帝国的存在。
地方官员潜移默化的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相信流言,越来越多的行商远度大海而来,一看这架势当下也是别无选择的进入了这个圈子。据说眼下各国的行商之多杨二爷都统计不过来了,而他手里发出去的银票有多少他也不清楚,只知道这个帝国之庞大已经大到了连他自己都惊悚的地步。
“那你呢?”杨存听完顿时沉默了,马上又追问道:“啸国公府一向是广东的地头蛇,在那一代恐怕也没少参与这些买卖吧。一开始你们也以为这是皇家的买卖而没有声张,而啸国公府恐怕在这里边也赚了不少的钱,否则的话你也不会这么着急的赶来。”“叔父明查秋毫。”杨横不敢隐瞒,点了点头说:“其实从家父那一代开始,我啸国公府暗地里就有一些与行商通贸的买卖。叔祖横插一手后,我们都避讳那是皇家的买卖而一时断了路子,不过叔祖的考虑很是周全。或许是担心我们断了财路会心生不满,所以派人与家兄洽谈,将那些外来货物大量的转手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变卖,让我们也能从中分一杯羹。”一杯羹,恐怕这杯羹很是巨大。否则的话杨横怎么会重视到这个地步,恐怕这其中带来的利润在啸国公府内占据着极大的分量。

第355章 海上帝国(五)

啸国公府到底也是杨门三公之一,杨横会亲自赶来,那证明与二叔之间的交易量庞大到他不能不重视的地步。
杨存叹息着,二叔的手段果然厉害,他的胆子也很大。打着皇家的旗号垄断了所有的走私不说,又以空手套白狼之计缓解着自己的难处,到了今时今日所有的东西潜移默化下在所有人的心里几乎变成了铁板定钉的事实,而他的海上帝国此时的财势恐怕已经到了朝廷知道也难以管制的地步了。
啸国公府可以说垄断了广东近半的外来货物,光凭着这一项收入就支撑起了啸国公府的全部财政,甚至每年都盈利颇丰。而杨横回去的时候迫切的需要整合原本啸国公府麾下的势力,自然不敢忽视与杨二爷的这层关系。
啸国公府遭难以后,门下的人散了许多,与杨二爷的来往也一时停了下来。再加上那时广东四处天灾,这被动的原因也让啸国公府不得不停下了这路买卖,最大的经济来源也是倾刻间停滞了。
在样的情况下杨横自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毕竟这个来往也代表着啸国公府最大的财富来源。所以那边杨二爷一派人送去了寿宴的请贴他就火急火撩的赶来,为的是尽快恢复这层贸易往来。
啸国公府百废待兴,杨齐的死其实并没造成多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于广东的那次台风。不少隶属于啸国公府的产业受到了空前的打击,而且府内的家臣死了不少的人,光是抚恤和重建就是一笔数量庞大的开销。
灾后的重建,收拢势力,收买人心,杨横需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尽管带着官位回来,可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银两支持,如果不尽快恢复与海上帝国的贸易得到杨二爷的支持,饶是他杨横再有手段也难为那无米之炊。
“算了,先休息吧。”杨存思索了许久,叹息道:“你身中慢毒的事我会尽量想办法的,等二叔的寿宴过去后,你先随我回一趟杭州吧。”
“也只能这样了。”杨横欲言又止,良久以后还是没有开口说什么。
杨鸣羽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似乎是不将杨横当自己人看待。唤来马六的时候他并没有把杨横和他的人带去庄园休息,而是带向了其他的地方安置下来,看来这密林深处也有不少的宅院。
杨存回到庄园后心事重重的睡了一觉,再起来时已是大中午了。
梁家兄妹和杨家姐妹都跑出去海边游玩了,也不知道他们哪来那么旺盛的精力,或许也是让孩子难得的在海边嬉戏一下吧。这一趟对他们来说就是纯粹的游玩,不似杨存似的还必须考虑那么多事情。
到外院陪和朱涛洛虎他们练了一下功夫,洗漱完稍微吃了点东西一问连二叔都不在了。这两天陆续有宾客到来他也是忙着招呼,府里的人忙里忙外的,开始着手准备着宴席所需要的东西。
游手好闲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习惯了忙碌的生活,猛的一闲下来杨存总感觉混身都不自在一样。这时候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让杨存有些怀念江南那边的好日子,虽然很是疲惫但最起码在那每天过得都很是充实。
杨横到了以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和二叔洽谈什么,除了每天按时过来拜会杨存外也几乎看不到人。有时候甚至派人去喊他都说不在,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去了附近的海岛参观,总之一个个都有各自忙活的事情。
杨存突然感觉心里有些低沉,怎么感觉自己才是个外人,一连话插不上的外人。
二叔大寿的前一天,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家伙才算看到人了。杨存气得就差想把他捆起来打一顿了,不过杨二叔似乎也预料到了杨存的恼火所以视而不见,只是简单的吩咐杨存和他走一趟也没多说什么。
码头边停着三只大船,大船上已经满载着不知是何的货物,马头上的所有人都在笑呵呵的忙活着。下人们穿行在人群之间,给这些鱼民和力夫发着红包,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气氛。
“存弟,你来了。”杨倾诗抱着孩子,旁边是哈欠连天的梁胜,明显陪着孩子折腾这几天他也是有些疲劳。
“公爷。”梁梦雪面色微红,娇羞轻唤。旁边的婉儿也是款款的行了一礼。
“存哥哥,你好慢哦。”杨倾雪亲热的上前拉着杨存的胳膊,俏生生的撒娇着。
杨存陪她们说笑了两句,船把式立刻喊着可以起航了。梁胜夫妇带着一众女孩上了其中的一艘先走了,杨鸣羽面色深沉,抬步走上了最中间的那一艘,而最后的那个船是为杨横和他的人马准备的。
上了船后杨存才发现洛虎和陈家的弟子也被早早的叫来等候了,人一齐力夫就放手了缰绳,三艘大船扬帆出海。杨存站在船头看着一望无边的大海,眼里隐隐有些迷茫,心里有些怀疑为什么自己会对二叔的话言听计从。
一开始满心的警惕,满心的担忧都哪去了。为什么到了这以后淡然无存,反而有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坦然,心境上的变化让杨存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不是正确的。
眼下看来二叔寿宴的地点不是在那大庄园内而是另有别处,难道是在这大海深处的某一个小岛上。杨存心里顿时有些兴趣了,不知道都会有哪些座上客,冒充朝廷命官的最大走私客大摆宴席,真不知道这些来祝贺的客人会杂乱到什么地步。
大船出海,迎着风浪行驶在一望无边的大海上,离岸越来越远,可看见的只有蓝色的海水。海面上偶尔会有海鸟飞过,海风迎面的吹拂让人感觉极是舒服。
其他的两艘船在两边尾随着,船上的把式似乎很讲究规矩,他们就跟在后边也不敢抢了主船的先。甲板上不少的水手都在忙活着,陈家的弟子和杨二爷麾下的人无所事事,摆出一副警惕的模样但却是在发着呆,窃窃私语着一脸的淫笑,一看就知道话题无非就是青楼名妓之类的,再正经点也就哪家的寡妇比较好看而已。
在海上还能出什么事,有刺客那是不太可能的事。除非有哪个水怪从海里冒出来,否则的话这大海上可是最安全的地方。
船舱内,杨二爷背手而立,思索了许久后才叹息道:“存儿,可知为何叔父等到现在才召唤你前来江苏。”
“侄儿不知。”杨存站在他的身边,看着二叔有些消瘦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极不好受。
明明是至亲的人却要彼此算计着,彼此防备着,难道王候世家里就没亲情了么。赵沁宏杀兄而夺世子之位,杨横亦是杀兄取而代之成了新的啸国公,起王爷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打进了自己大哥所在的东宫,从而被自己的父亲幽禁十年。
皇家那堆破事就更不用说了,老皇帝吊着一口气在。可眼下呢,定王手握雄兵镇守东北,却是虎视耽耽着京城里的那把龙椅,容王同样也不是什么善类。起王出狱后没重掌兵权暂时构不成什么威胁,可一但他手里有了兵权的话那恐怕势力之强也足以一争那九五之位。
想想皇太孙那家伙最傻也是最幸福的,被两位叔叔时刻的算计着,可他又没心没肺的不会被这些事困扰。这倒是苦了温迟良那只机关算尽的老狐狸,满前忙后的的为他培植势力,还硬把师俊扶持上了兵部尚书之位,为的还不是保住这外孙的龙椅,他自己的国丈之尊。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啊。杨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感慨那么多,只知道想着这些的时候心里感觉真的好累啊。
“存儿,叔父眼下富可敌国。”杨鸣羽叹息道:“杨家一直深受皇家的迫害,按理说为人之后我们该报仇雪恨才是。可我们又是为人臣子,真要与皇家对抗的话那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走,难啊。”
“叔父所言极是。”杨存点了点头,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困惑了。”杨鸣羽眼里有些迷茫,也有些痛苦:“血气方刚时,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揭竿而起。我要充足的人马,我要庞大的势力,我要数之不尽的银两,我要准备尽一切可与朝廷对抗的资本,唯有那样我才有自保的可能。”
“可现在呢。”杨鸣羽沉重的叹息道:“我不否认我还是怕死,可我知道朝廷是不会放过我们的。身为百年第一武家的我们是朝廷最忌讳的对象,皇家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念头,为此他们已经努力了几十年了。”
“叔父,直言无妨吧。”杨存面色凝重,从杨鸣羽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是纠结了。
“存儿,叔父希望你自己考虑,自己未来要怎么办。”杨鸣羽转过身来,目不转睛的看着杨存,目露凶光,一字一句的说:“叔父这次带你出海,就是要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的机会?”杨存有些茫然。“对,选择的机会。”杨鸣羽面带杀气,郑重而又决绝的点了点头:“知道真相后选择的机会,身为杨家的后人,又是敬国公的身份,你该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倘若你是个迂腐愚忠之徒,二叔必杀你而取代,而你不是,所以二叔最后还是给你这个机会。”

第356章 海上帝国(六)

船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航行,在第二天的中午终于在一望无际的海上看到了几座零散却又靠拢在一起的岛屿,附近有不少裸露出海面的礁石。
在这靠着风力和纯人力为动力的航海年代,这样的效率已经算不错了。船上起码还装备了一些来自西域的新系统,使得行船的速度倍增,否则的话按船老大说的以往走这一程最少也得两天一夜的时间。
航行的具体位置不太清楚,不过按照大方向来看已经是到了浙江境内的海面上了。
几座小岛似是迷宫一样,到处都是暗礁更是险像环生,可以清楚的看见岛面上还有不少的民居,看来这里也聚集了不少的居民。只是不知道是鱼民还是海盗,因为他们的船都很是巨大,不是一般渔家能够拥有的船只。
小岛的围拢之中,中间的那座岛屿比较巨大。就像一个小山一样,一眼看去就比其他的岛屿高出了不少,岛上到处都是密集的森林和盘旋的海鸟,人们居住的建筑痕迹也很是明显。
码头上早有一群人等着了,当三只大船靠上岸时他们个个喜出望外,赶紧的绑紧了缰绳固定好了船只。风浪吹得船只摇摆不定,但他们还是健步如飞的把船上运来的东西搬下,明显是早已适应了这种风浪中的生活。
杨横和梁胜两行人下了船立刻就有专人带他们去休息了,毕竟不适应这种海上的生活,奔波了那么久都很是疲惫。梁胜还好一点,毕竟身为水师提督早有经验了。其他的人尤其是女孩子都是面色铁青,明显这一路行来极不好受。
主船上,杨鸣羽在万众瞩目之下登了岸,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老爷好老爷好。
随后的杨存,杨横,关老和马六反而成了摆设一样,不过也都无所谓了。毕竟到了这个海上帝国杨二爷才是真正的主人,两位国公的到来都很是低凋,看样子杨二爷也没大肆宣传的想法。
“存儿,先带你去看看这的集市。”杨鸣羽朝马六和关老吩咐了什么后,只身带着杨存朝着岛腹深入。
这海岛看起来已经用了很久,道路已经是平坦的小石路而不是崎岖不平的沙石路。两边的树林很是密集,不过树林中隐隐可见一口又一口小小的水井,看来这底下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否则的话也难以支持那么多人团居于此。
说是小岛,以规模算的话不如说是个小镇。多少年来的经营让这些几乎被朝廷遗忘的岛屿,或者说是看不上眼的岛屿有着空前的繁盛,甚至于这里经济的活力比起那些巨大的城池也不逊色,每日货物的吞吐量堪称是惊人。
岛内比较安静的位置,几家客栈不算奢华但修缮得也很大气,来来往往的客商服饰各异。很多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不是中原本土的人士,不少更是着装异常一开口唧唧喳喳的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客栈再过去的空地上是一个巨大的集市。市场上到处都是人头耸动,力夫们抗着货物一路小跑一路吆喝着,年老一些的赶着马车或者牛车拉着货物赚取银两,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几乎没空去注意这一行外来的人。
街道上到处穿梭着各国来的行商,他们手握着银票瞪大了眼睛,仔细的斟酌着哪些货物会为自己带来最大的利润。
“存儿,看吧,这就是二叔的产业。”杨鸣羽感慨的说着,语气里多少有些自豪。一开始横插一手或许是迫于无奈,可眼下这海上帝国有如此大的规模,他也难掩几分的得意。
“只是冰山一角吧。”杨存眼睛都瞪大了,看着眼前的繁华,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岛。
树林的深处,依偎着山丘是一片平坦的腹地,这里人声鼎沸其热闹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林林落落的店铺围成了好几条街道,街道两边的店铺无一例外卖的全都是陶瓷制品,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
只是一眼看去,这大大小小的店铺就有近百家之众。满家销售的东西虽然大同小异但多少还是会有细腻的差别,不管做工,胚胎还是纹饰上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明显是来自大华天南天北不同的作坊。
商铺里的掌柜们个个卖力的吆喝着,笼络着过往的行商,伙计们也在勤快的打着下手,眉开眼笑的介绍着自己家的货物和自家的特色。繁华之中这里的买卖感觉很是简单,因为这年头没人会在陶瓷器上贴上明码标价的价钱而这里却是开了先河,行商只需扫上一眼就可以知道价格的高低,不必再多费口舌的去讨价还价。
东嬴,高丽,琉球,这里大多的还是周边一些小国的行商。也就他们的船代来回的速度比较快可以靠着这天然的优势多赚些银两,而其他西域国家每一次的航行都是漫长又充满风险,短的一两个月来一次,长的甚至得半年的时间。
所以西方人的船更大,也更平稳,没这份安全的保障他们难以驰骋在大海上。航海技术的先进是他们无奈而又必须做到的,除了对外边世界的渴望外,没有这种先进的技术他们很难在海上掏到惊人的利润。
所以市场上的行商都很是谨慎没有轻易出手,因为他们必须挑选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货物。花瓶,摆件,盘碗乃至是罐子,尽管每一样都很是诱人,可他们也必须精打细算让这次远航得到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