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魔极乐-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柳志先这清官当得也够让人无语的,一不贪脏二不敛财的,自己过得清贫也就算了和他做亲戚想鸡犬升天那是半点机会都没有,他不仅洁身自爱对自己的亲眷也管得很宽,和他做亲戚想做奸犯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柳安和有这么一门当官亲戚却得挨着穷,日子过得可以说比黄莲还苦,难怪柳安和她老娘会跑人,毕竟为了这个高官亲戚的高风亮节饿肚子谁都不愿意。

人无完人,柳志先也不是没自己的缺点,他最大的弊病就是过份的爱惜自己的名声。大哥死后他确实尽叔父之责隔三差五的接济这个侄子,不过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也是有限的,而他的过份就在于他不准许别人救济自己的侄子。人有高风不受喈来之食,爱惜名胜的他受不了别人的议论,所以即使邻里邻居的给柳安和送点吃的他也看不顺眼,这可以说是柳志先一世为人中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毛病。他这样的官最在意名声,最爱惜自己的羽毛,连带着这侄子跟着他可是吃了不少的苦,虽然饿不死不过这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旁人提起的时候无不是唏嘘同情。

第780章 投其所好

柳志先这样得民心的官自然是拉拢的对象,早些年杨二爷不只一次的派人拉拢过,不过这家伙是真有硬气的主。送的礼一概不收,请客吃饭也一律不方便,好在人家也不是什么死板的人,既然来了就到家里吃一顿粗茶淡饭招待一下,虽然不会收你的礼但起码不会给你难堪。

闭门羹倒是没吃,不过软钉子却是碰了不少,这家伙油盐不进的着实让人头疼。

针插不进,油泼不漏的着实让杨二爷很是无语,什么方法都用遍了但人家就是水火不侵,杨二爷是百般琢磨也不知该从何下手。无奈之下杨二爷只能选择曲线救国的政策了,既然结交不上柳志先就从他亲侄子这边下手,好在柳安和为人忠厚老实,和他结交倒是不难,起码不像他叔父那样给人吃尽了软钉子。

那时杨二爷在陆地上刚发展势力,放眼江苏就扬州城的柳志先最有威望,二爷很迫切的需要一个陆地上可以光明正大活动的地点,所以对于拉拢杨志先可以说费尽了心机。

为此杨二爷不惜百忙之中亲自制造机会结交柳安和,充足的学识和惊人的睿智让柳家侄子的惊为天人,再加上身份神秘出手阔绰时不时的接济一下他这穷书生,可以说两人很快的成为了所谓的忘年交。

交谈中柳安和还不只一次想要拜二爷为老师,对于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言二爷是杀鸡用了牛刀,别说是聪明才智了光是抖一抖见识就已经让他恨不能五体投地。

柳志先虽然也照顾这侄子,不过可惜的是他囊中羞涩,顶多就能管柳安和饿不死而已,说难听点他就是连买套文房四宝的钱都拿不出来。这亲侄子即使争气考上了秀才,不过柳志先也拿不出什么贺礼来,最后竟然只命人拿来一只烧鸡也是祝贺了。

柳安和身为知府的侄子住的是小破屋,三餐不求饱只求不饿,屋里除了书外只有几件破得不像话的文具,比起一些真正的穷书生而言落魄得有些吓人了。

柳志先这人清廉是不假,不过他有个要命的毛病就是过份的在意名声,哪怕是他的侄子他都会严加管束,怕就怕柳安和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会被人诟病,他也怕被人说育人无道。

那段时间杨二爷很久才来一次扬洲,毕竟俗事缠身虽然策略已经定下但也没那么多空暇。

二爷每次来都会带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相赠,然后小住两日与柳安和把酒言欢,谈尽古往今来道尽正册野史。杨二爷这样的海上枭雄见多识广,哪是窝在小破屋里楞头楞脑的柳安和能比的,可以说每次柳安和都听得一楞一楞的,直到杨二爷告辞的时候都意犹未尽。

杨二爷做事很有分寸,每次来的时候自己带了好酒和好菜,给柳安和留下的礼物都是文房四宝或是一些比较罕见的书籍。多次的来往从不留银半两,不过因为投其所好所以每次送的东西柳安和都视若珍宝,更是把杨二爷引为了知己,大有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二爷每次来都很低调,隐瞒着身份,即使是出手的东西都会斟酌一番,通过侧面的打听他早就对柳志先的为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他谨慎的性格自己的存在是不可能瞒得了他的。

一向安份读书的侄子交到了忘年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柳志先的耳朵里,他深怕是有人借侄子的手刻意贿赂所以火急火撩的跑了过来,试探性的一番交谈之下他也是有几分错愕,原本老实木讷几乎是书呆子的侄子谈吐强了许多不说,一开口那是徐徐到来有理有据,和以前那副老实呆板的模样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柳志先是暗感惊讶,与侄子促膝长谈以后不得不感慨这段时间他是真的长进了,不管是谈吐,为人还是见闻都比以前强了不只一倍,这让柳志先暗暗心惊那位忘年交到底是何方高人,竟然能让这傻侄子醍醐灌顶一样的学识见涨,而且还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势头。

柳志先还算沉得住气,先从侧面打听一下这位忘年交的情况,一听他每次来都会赠侄子一些手信的时候脸都黑了,恐怕这又是一个迂回送礼的家伙。

柳志先一向两袖清风,即使是百姓们感激给他点鸡蛋什么的他都不会收,柳府的门风极端的严谨。一妻一妾从不敢收人一分一豪,虽然清苦但他很是珍惜自己的名声,所以他也时刻防着会有人借侄子的手向他行贿。

接下来柳志先假意有兴趣想看一下那位忘年交送的东西,柳安和也没多想,炫耀一般的拿出了杨二爷送他的那些东西。

一些手信就是普通的咸鱼,不然就是几挂油滴滴的腊肉,顶多就是蒸一蒸下饭也值不了几个钱。这样的东西送礼是上不了抬面的,谈贿赂的话绝对是谈不上,更像是一种家乡带来的特产一样,寻常得很,挑不出毛病。

不过一看那些古书时柳志先也是眼前一亮,一拿起来可以说眼睛都瞪直了。这其中不少是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绝世孤本,还有很多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奇书,可以说只要是喜欢读书的人谁都对这类孤本趋之若骛。

杨二爷赠送的文房四宝都是很精致考究的老物件,不过料子不是什么值钱的好料,虽然都是品相极好的上乘之作不过论价格还谈不上是贿赂。柳志先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些东西虽然也值些钱,不过明显不是沾满铜臭的东西。

若是附庸风雅之人的话绝没心思收藏这些有点价值却卖不上大价钱的东西,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对这些东西视若珍宝。柳志先清廉不过不代表他不懂这些,若是想显摆的话砚台最少是带龙眼的端砚,眼越多越上得了台面,退一步说好歹拿个澄砚才上得了台面吧。

而这文房四宝中的砚是很普通的歙砚,一眼看过去黑黑的一片没什么看头,不过它的用料坚润无比,发墨利笔乃是真正的文人所爱。砚台没有半分不必要的雕刻,整体混然天成朴素中又透着一股大气,由此甚至可以看出砚台原本的主人该是一个云淡风轻之人。

毛笔的话,爱摆排场的人一般会大小齐遍,什么大楷中楷的一应具有全,而且最少也得清一水的狼豪或者是马尾尖才上得了档次。但这几支毛笔都没那么讲究清一色的湖洲的湖笔,笔身是普通的竹子,尖是山羊毛制,虽然外表看起来很是普通不过用来读书写字却是上上之选,这些笔是比较寻常的物件,可以说是到处都看得到的大路货。柳志先将礼物一一的过目,心里暗想自己可能是大惊小怪了,这位忘年交看来也是个爱读书的文人。这些礼物可谓是礼轻情义重,每一样朴素得很却连自己看了都喜欢,光是那些孤本书籍寻常读书人一看都会流口水。

第781章 曾经交情

要是一身铜臭附庸风雅之人是绝对拿不出这些礼物馈赠的,尽管这些都不是很昂贵但都是千金难求的孤本,在读书人的眼里是价值连城,在寻常人的眼里却是一文不值。

价随市定,在喜爱这些书的人眼里这些是万金难求一眼奇,而是不喜欢读书的人眼里这些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一文不值摆着都碍眼,东西虽然是不是好东西就看他落到谁的手上,对于真正的读书人而言这些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至宝。

其实这种心理就像约炮或者红杏出墙一样,讲究的是一个喜好和一个缘字,谈钱的话谈不上。有缘者分文不娶,无缘者万金不卖,有时候想想约炮这东西还真就是这个理。

光这些奇书想搜罗就不是容易的事,它们不值钱却也是难寻踪迹的奇珍,即使自己不当官的话恐怕穷极一生是搜罗都见不到这么多的好书,这位忘年交想来应该是真正的文人,是真正懂得读书的人。

柳志先只是看了一遍也被这些东西迷上了,他知道侄子对文房四宝喜爱有加,友人之礼自然不能夺人所好。不过柳大人这样的读书人一看到这些好书混身上下到心里都发痒,心里没了疑惑本以为回家就能睡个囫囵好觉,可谁曾想一路回去的时候混混厄厄的,心神一阵的恍惚甚至还好几次走错了路。

柳志先像是被勾了魂一样,不过十余本书而已,但每一本都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奇书,他可以不贪金不爱银甚至不好女色,但他这个真正的读书人根本抗拒不了这个诱惑。

回家门的时候柳志先整个人处于恍惚的状态,甚至于进门的时候走台阶还摔了一交。

爱妾做了些手活正好领了工钱,她买了只鸡美孳孳的炖上了想给柳志先解一解嘴谗,一旁配着的还有一瓶子新酿的竹叶青。柳志先总是怕喝酒误事,不过不代表他不好这一口,只不过实在是囊中羞涩虽然少有解谗的时候。

原本这一顿对于知府大人家来说算是丰盛了,但凡是有这种时候柳志先都会开怀畅饮,大醉一场后在家里美美的搂着娇妻爱妾睡上一觉。

不过柳志先喝着酒感觉喝水一样品尝不到半分的醇香,爱妾精心熬炖的鸡肉吃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整个人神游太虚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甚至恍惚之时还拿起一旁装酱油的碟子当是酒杯直接一饮而尽,连一点的异样都没表现出来。

一妻一妾是吓傻了,胆小的发妻甚至是直接吓哭了,还都以为柳志先这样失魂落魄是撞了邪。

这是心病啊,当夜即使喝了酒柳志先始终入不了睡,辗转反侧脑子里都是那一本本让人垂涎三尺的孤本奇书。折腾了大半夜坐立不安,最后柳志先忍不住了,匆匆的披了件外衣就出了门,深更半夜的敲响了侄子家那扇快要倒下的破门。

柳安和吓了一跳,不过叔父道明来意的时候他有些不舍也不好拒绝,只能将几本孤本借出。柳志先捧着书是如获至宝,当夜回去就挑灯夜读,兴致勃勃兴奋难耐,哪怕是洞房花烛之时他都少有这样的精神头。

当上知府以后诸事缠身他已经很少有时间读书了,不过这些奇书品之呼妙,他宁可不吃不睡也放不下手。

接连几天都是夜夜不眠的看书,要不是一妻一妾怕他身子跨了强加阻拦的话,柳大人可是精神头十足连睡的意思都没有。

后来柳安和手里的奇书全被他借了个遍,杨二爷虽然贵人事多少有拜访的时候,不过每次来都必有一两本奇珍孤本送上,当然了名义上都是借给柳安和一阅,不是这样的话对不住杨二爷这爱书之人的身份。

一来二去的这几乎成了定律,每次杨二爷来都会与柳安和把酒言欢,杨二爷前脚一走柳志先就迫不及待的跑来借书,有时候甚至柳安和还没翻上一眼就会被借走,可笑的是为这事叔侄俩居然还第一次红了脸,为一个先来后到的吵了一番。

柳安和一向老实木讷,敢于和叔父顶撞可想而知他也是个嗜书如命之人,杨二爷是投其所好用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很快就把叔侄俩的胃口给吊了起来。不过杨二爷也留了个心眼,是借不是送,这样看似小气的行经也渐渐打消了柳志先的多疑。

而叔侄俩为谁先看的事吵了不只一次两次,最后还是柳志先抬出长辈的架子才压住了他,尽管这样做柳志先也有些难为情,不过读书人这玩意连偷书不是偷的歪理都有了,抢侄子的书看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事大家就心照不宣的继续下去,直到过年的时候柳志先把侄子接过来一起热闹,看时机成熟之时杨二爷一副舟车劳顿的模样进了扬州城,柳安和的破房子大门紧闭他自然是寻访不到旧友只能先在客栈里住了下来。

在外人的眼里杨二爷随身带着好几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行色匆匆的商客一样,扬洲就这么点屁大的地方,只要杨二爷住店的时候稍微发点牢骚这事很快就传了出去。再加上杨二爷还专门把柳安和的邻居拜访了个遍,不少人都知道柳大人的侄子有朋友来拜访,好事者为了献个殷勤自然是会跑去报个信。

柳安和一听知己来访哪还坐得住了,光是那一本本书就是勾着他心痒的虫子,当下是连团圆饭都不准备吃就打算告辞。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柳志先觉得这个侄子的知己是真正的爱书之人,二人间志趣相投即使是个行商也可结交。一向不喜欢迎来送往的柳大人也起了结交之心,心里也很想知道能搜罗到这么多奇书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下就吩咐侄子把人带到家里来,他也好备上几杯水酒谢谢人家借书之情。

柳志先心里已经没疑虑了,他很想结交这个爱书之人,而目的则是在想还有多少求都求不来的奇书可阅。

寻友无果的杨二爷水到渠成的成了柳家的座上之宾,粗茶淡饭,几杯薄酒。这次是拜年,所以杨二爷随身带了不少的年货,柳家的妻妾亲自下了厨,备上了一桌看似丰盛不过比不上一般大户人家的团圆饭。

不过三人都没把心思放在菜肴上,一上桌就谈古论今说尽天下奇闻,把酒言欢那是好不自在,兴起时骂骂世道不公,哀伤时聊聊人间风月,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很是过瘾。

酒是好酒,兴致起时千杯不醉,喝得痛快骂得也是痛快,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古往今来天南地北的聊个尽兴。

那一刻杨二爷甚至想过如果自己不是这样的身份而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多好啊,就这样与三五好友把酒言欢,道不尽这朗朗乾坤人间冷暖,嬉笑怒骂随心所欲,实在是痛快。

杨二爷终于认识了这个柳大人,尽管言语间志同道合,可惜的几番试探下来知道这家伙是绝对的皇权死忠派。他为人其实一点都不呆板,处理公务办案子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有足够的智谋和一份狡猾,可惜的是这样的人也有自己不可逾越的雷池。

那是他的忠诚,他洁身自爱,信奉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理念,在他的心里王法和天威是不能亵渎的,这是他即使死了也不会改变的信仰。

几年下来交谈无果,尽管有了这一段交情,可惜的是柳志先是个不会动摇的人。想在扬州扎下根来不太可能,想利用他更是痴心妄想,最终杨二爷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个让杨二爷体会到绝望是什么滋味的人。

杨二爷知道这样的人不能为我所用,哪怕是你拿金山银山去诱惑他也没用。最后下令要铲除柳志先杨二爷心里很痛,因为这是为数不多自己欣赏的人,这是个真正的人才,也是一个真正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好官。

杨二爷自问不是心慈手软之人,不过当下令杀了柳志先的那一刻心里却痛了一下,或许是因为那一夜的把酒言欢吧,到了这个高位上见透了人情冷暖世间残酷,一个柳志先的存在让杨二爷看到了正道沧桑。

杨二爷曾想过要不把他抓起来就行了,或许把他们全家都抓起来囚禁着,可惜的是细一琢磨这样做始终不是办法,这些年来杨二爷不是没见识过柳志先在扬洲的人心。

要是他举家失踪的话很容易,可扬洲城上下势必是一片哗然,到时候恐怕是刮地三尺都要把他找出来。而且抓活口比直接灭门麻烦多了,抓住了人还得赶紧把人运出城,否则的话一但闹出动静肯定是全城百姓出来围堵,一但打草惊蛇的话后果不堪想象。扬州城也有杨二爷的人,不过柳志先的威望始终是二爷不得不顾虑的,一但动手的话绝对得保证永无后患,否则的话很容易引来这里百姓的仇视。柳志先是完全的死忠派也是个聪明人,一但被他察觉到蛛丝马迹的话就惨了,他只需振臂一呼的话扬州城就万众一心,二爷从不敢小觑他的才智。到时候他只须和朝廷联络一下就可以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假圣旨在别的地方有用不过很难蒙蔽他,事情一但露出马脚那这扬洲城就成了最难啃的骨头。

第782章 死后风光

柳志先若是察觉先机,誓死捍卫皇权的话后果肯定很严重,他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人。事情一但败露以他的性子肯定是召集百姓们誓死抵挡,以他在扬洲的民心想拉起一支平叛大军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可以说连扬洲卫的兵马都会听他的号令。

到时候江苏势必内乱,一个柳志先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拉起能与梁华雄抗衡一时的大军。

如果事情真闹到了那地步想兵不血刃的虎踞江苏是不可能的事,一个扬州就可以成为你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柳志先没那么多的后勤保障也不会带兵,不过凭着心中的一个信念他是不会有万分退怯的。

柳志先甚至能在短时间内与梁华雄分庭抗礼,他是那种会顽抗到底的人,即使朝廷这时候派不出援兵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梁华雄做乱,身为一个小小的知府他也是朝廷的臣子,做乱的不管是总兵还是巡抚他都绝不姑息忍让,杨二爷从不怀疑他有这样的气节。

一时心软会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杨二爷不敢冒险,最终只能选择杀掉这位昔日彼此惺惺相息之人,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因为必须在柳志先有任何察觉之前将这个危险的苗头扼杀掉。

杨二爷是枭雄,信奉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处于他的位置而言想虎踞江苏最大的障碍不是严修文和其他的地方卫所,反而是这平日里不起眼也最不受官员们待见的扬洲知府。

若是评论这段浅交的话,杨二爷觉得这是真正的交心,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正是如此,或许在那一刻自己已经把柳志先当成了真正的朋友。

回忆往昔杨二爷有几分失神,柳安和喝完了水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可惜啊,叔父一家含冤而死从此阴阳相隔,否则的话他要是知道杨先生来苏州肯定很是开心,我们三人能再次把酒言欢那才是人生乐事。”

“死者已矣,可惜的是百姓们阻拦在前,杨某无缘见柳兄弟最后一面。”杨二爷感慨了一下,即使是自己痛下的杀手,不过失去一个知己的滋味确实很不好受。

杨二爷也是心痛,若不是柳志先那么有骨气的话,自己也没必要这么斩尽杀绝。

“杨先生是叔父生前至交好友,他们怎可阻拦。”柳安和这人也是有血性,立刻一把拉住了杨二爷的手,怒气冲冲的说:“我这就带您过去,叔父即使已经入土为安不过有故友来访他肯定很是高兴。”

杨二爷也没有阻拦,身后的人一下就跟了出来,一大帮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城南。

星夜的赶路,天亮的时候就到了山脚下,山脚下此时全是在烧纸钱的百姓。小山坡一眼望过去连绵一片人山人海的,还陆续有不少的百姓迎着晨曦赶来吊唁,这里的百姓自然是认得柳安和的,对于柳大人这位知书达礼的侄子他们也很是尊敬。

一路上有不少人打招呼,见柳安和带了这么一大帮人来众人虽然好奇不过也没细问,杨二爷一行人虽然是素服在身不过比起这一山披麻戴孝之人而言确实有些显眼。

灵堂设在了半山腰上,柳家人因为是含冤惨死所以先行入了土,灵堂内只有他们的画像和无数在这守灵的孝子,当然了这些全都是柳志先的义子。

灵堂的丧事是由数十个扬州城内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的,有的是官府中人,有的是文豪大客,当然也缺乏不了一些家财万惯的商人。柳志先为人清贫不过也不是什么太过迂腐之人,不受人半分金银不过三教九流的朋友也是不少,不管是何出身的都敬佩他的为人,这会柳大人身死这丧事自然有这些人出来帮忙。

柳志先平生为人也是和气,只要不触犯王法的话他从不拿知府的架子,不会阿谀人不过也不会盛气凌人,所以除了平民百姓外这里还是有不少三教九流之人。

柳安和拉着杨二爷大步流星的来到了灵堂之前,眼见着灵堂上的画像眼眶一红,但还是立刻放声大喊道:“叔父生前至交好友,杨先生听闻噩耗前来吊唁。”

一群德高望重的老者立刻看了过来,杨二爷接过别人递上来的香面色沉重的鞠了三躬后为柳志先上了香,或许是有猫哭耗子的嫌疑,不过直到现在杨二爷都觉得这柳志先是自己该尊重的人。

“这位是?”一群老者疑惑的发问着,柳大人一生结交无数不过称得上朋友的可没几个,更何况这杨二爷在扬州城是生面孔。

有几个商户一眼就认出了杨二爷,对于他的到来可以说是诧异无比,这些人都与海上帝国有贸易往来自然知道二爷是条翻云覆雨的蛟龙。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二爷与柳志先会有交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