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魔极乐-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一阵,王动老爷子走了出来,所有人的目光立刻注视向他。

王老爷子一身红色的正装看起来老态龙钟十分的有精神,一出来就是拱手作揖,爽朗的大笑着:“诸位久候了,老头子来给各位报个喜,夫人母子平安!”

“老爷子,是少爷还是小姐啊。”洛虎立刻焦急的嚷嚷上了:“张家那边可是开了庄啊,我和我老泰山押了足足三万两,以公爷的龙虎之风肯定会是个小公爷。”

“废话,我也押了一万两是个香火虎子。”周默台哈哈的乐了起来。

所有人都沉吟下来满怀期待的看着王动,张明远的脸色严肃得几乎要抽筋,因为这赌注是大家聚在一起时都是开个玩笑所以他坐了这个庄。可这帮混帐东西明显就是拿着钱在拍马屁,张家现在收到的赌注里十之八九全都是生儿子的,尽管是十赔九有一成固定的水钱,但这样的比例也太不靠谱了。

张明远现在真是感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是生女儿的话自己能大赚一笔可问题是不知道公爷会不会不高兴,要是生儿子的话是皆大欢喜不假不过自己得赔个底朝天,想想当时自己也真够嘴贱的,干嘛莫名其妙的坐这个庄。

王老爷子眯了一下眼,见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这才不急不缓的笑道:“是膝下麟儿,掌上猛虎,足足八斤的一个大胖小子,虎头虎脑的哭起来可精神了。”

这话一出全体哗然,欢呼声,叫好声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很多人想着白花花的银子都乐开了花。

洛虎更是忍不住拍了拍张明远的肩膀,无视他那张哭丧的脸笑咪咪的说:“明远兄,公爷有后可是好事啊,咱都得高兴是不是。”

洛虎的话让其他人更是一阵哄笑,这会张明远赔了个底朝天,怎么高兴得起来。

“是是,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张明远勉强的挤出了一个笑容,可整张脸皱在一起却比哭还难看。

这下好了,自己散尽家财给别人图个乐呵,刚才帐房才把帐算明白了,这一次庄最少输他个二十万两。张家现在虽然家大业大但一下拿出这么一笔钱也是伤筋动骨,而且想要那么多现银还很困难,张明远已经盘算着名下有哪些资产可以抵出去。

所有人都笑得极是开心,但唯有张明远笑得和哭似的,现在在他的眼里这帮家伙全都是幸灾乐祸的贱人。

敬国公府门前大摆流水宴,来道一声喜的都会有一封利是钱,王动老爷子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不禁是老眼含泪,孩子呱呱落地的时候想来九泉之下的老太爷也会安息,敬国公一脉是终于有后了。

府外是热闹非凡,府内却是安静而又温馨,后院的厢房内丫鬟,稳婆和乳娘都在忙碌着。房外杨存看着刚生出来的孩子已经是泪流满面,看着小家伙熟睡的模样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让人心里发暖。

多少年感觉如无根浮萍,现在这种存在的感觉真好,或许之前的杨存是为了生存,而现在的杨存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

“好可爱的小家伙啊!”童怜和高怜心在一旁欣喜的看着小家伙,可惜的是刚出生的宝宝身子太软了她们不敢抱,不然的话真想好好逗一下这小可爱。

“恭喜公爷,贺喜公爷啊!”乳娘抱着孩子一个劲的说着好话,因为敬国公府添丁是大喜事,少不了她一笔大大的赏银。

二女现在在爱情的滋润下越发的丰腴迷人,举手投足间那阵妩媚当真是倾国倾城。有人说女人都是母爱泛滥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女人对于孩子都没有抵抗力,事实证明这个观点是对的。

眼前这两位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现在看着这孩子即使心里羡慕但也是喜欢得不行,要是怕自己抱不住的话早就上手抢了。

“像我,还是像凝若!”杨存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想伸手去摸孩子,却又怕自己粗糙的手会伤到他幼嫩的皮肤。这种紧张是来自血脉的本能,手在这一刻僵硬得几乎要抽筋。

“看这长相比较像凝若姐姐!”高怜心仔细的端详起来,难掩喜爱的说:“应该是像她多一些,以后长大肯定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

“没错,像温姐姐才好看。”童怜亦是赞同的点着头,还不忘瞥杨存一眼故作夸张的笑道:“还好不怎么像你,不然的话可就难看死了。”

“是是,我难看!”杨存乐得脑子都进水了,这会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乳娘说了孩子不能受风,只给看了一眼就把他抱回房间。这时候高怜心命人拿来准备好的回血汤送进去,严声嘱咐道:“夫人醒的话,和她们说这汤是公爷亲手熬的知道么?”

丫鬟们答应着送了进去,这年头产房是男人就不能进,毕竟这被视为污秽和不祥可是极大的忌讳。杨存心里倒是没这个忌讳,不过连一向温婉的温凝若都严声禁止杨存也不能自讨没趣。

一个大男人又是当家的,这会却是被义正严辞的赶了出来,杨存郁闷坏了也只能跑去处理一下积压了一天的公务。

仔细的看了总兵所上的折子后一一的做了回复,对于安伯烈的能耐杨存已经是心悦诚服了。

老安无赖归无赖但带兵真是一把好手,这段日子卫阳的成长也是有目共睹,这两人一文一武简直是珠联壁合,配合得天衣无缝把战打得太漂亮了,可以说每一场大胜背后都可以看到可圈可点之处。

有卫阳的足智多谋和安伯烈的用兵如神,这十五万大军真成了横扫天下的狼虎之师。

浙江水师那边的折子一来杨存看完欣慰也微微的皱了皱眉,尤妮终于还是忍不住亲自上了前线,对于战争这个倔强的女人确实有着她独特的能耐,按各地的奏报来看尤妮的亲自指挥无疑成了这次战斗中的一支奇兵。

正是这支奇兵的神出鬼没推快了战争的进程,不得不说尤妮真是天生的战争艺术家,浙江水师在她的手上发挥出的威力简直是让人毛骨悚然。

对于水师的理解和战略现在放眼大华除了海上帝国恐怕没人比得上她,即使水师进入内陆作战但有她的运筹帷幄依旧是战斗力强悍,除了火器的优势外对于谋略她亦是造诣惊人,连卫阳和安伯烈都对她赞不绝口,足以看出尤妮在战争方面的天赋。

按理说有这么一个精兵强将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可她是自己的女人却要身犯险境,这一点杨存说不担心是假的,毕竟战争永远是刀剑无情,她要出个好歹的话杨存肯定肠子都会悔青。

可她的性子倔强又特别的要强,想阻止她是不太可能的,杨存只能叹了口大气,最多就是多派几个好手跟在身边保护她,毕竟下令强加约束的话估计她也不会听。这女人啊,性子太强是比较有个性,不过也不好驾御。杨存笑着摇了摇头,心里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该想个办法把她绑回来了。

第834章 朝不保夕

江浙二省接连出兵,攻城掠池一路高歌猛进,短短时间内几乎平定了整个长江以南占据了所有主要的城池,以长江为界一下就堵死了朝廷所有的退路。

长江以南叛兵横行,这不只是让朝廷无法再从这边抽调兵马,更切断了钱银的来路,一下就把朝廷原本的计划全部打乱。

而杨家的三公除敬国公外原本已经是名存实亡,可现在成啸二公也是异军突起,成国公与西南各族协商过后划江而治。依靠着自身的影响力和百年积攒下的人脉迅速的拉拢人心盘踞一方,手握数万雄兵开始占据西南各城,很快就把混乱的西南治理安稳。

怒江为界,那头是西南各族老实的忍气吞声,但这边成国公却是休养生息,以他的威望很快就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毕竟谁都不愿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成国公振臂一呼时拥戴者无数,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是鼎力的支持着。

很快,成国公就把这一方稳定下来,麾下能人智者无数,迅速的把陷入混乱中的西南治理得井井有条。

年初,元气恢复的成国公发兵五万盘踞西北,大同城的契丹兵不知为何全都不见了踪影,西北一地本已沦陷也没官员和地方兵从中作梗,成国公很顺利就把这片荒城大漠收入囊中,张百林亲自前往治理,很快就让失去家园的百姓全都安稳下来。

成国公一举占据了西北有利之势,坐拥了大片的地盘开始大肆招兵买马,消息传到朝廷的时候成国公手上已经是雄兵十万,其中还不乏一些支持他的各族狼兵。

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成国公一脉有着西南百年的声望,又占据了几乎无主的西北,眼下他的势力大增是必然的事。

啸国公亦是如此,遭受重创过后迅速的恢复元气,四处的广织党羽。年底时啸国公以清吏治之名起兵三万,潮洲府各地接连响应起兵三万,六万大军在眨眼间就横扫广东,其中不乏一些直接开城投降着。

毕竟啸国公一脉也有这个底蕴,六万大军又声势浩大,很多人是闻风丧胆不战而降,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地方官可没那个胆子为了三纲五常的人臣大道以死殉国。

其间啸国公请援浙江水师,拐儿带着二十艘龙形战舰扬帆直下,一路上攻打着两广的海岸线帮助他袭扰一些顽抗派。短暂的休养后啸国公就迅速的招兵买马,在内应的接应下七万大军杀过广西的边界线,一路上势如破竹几乎难寻敌手,照此趋势来再有两三个月两广就会尽入啸国公手中。

四面都是凯歌高奏,三公一起发难造成的后果可谓的让人心骸,这样的情况一传到朝廷那边满朝哗然。

当年朝廷把三公封地放在长江以南就是为了让他们镇守一方,按理说夺去了兵权他们就该是那种有名无实的存在,可现在三公一起造反就有如此大的阵仗,杨家百年的影响里着实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金殿之上,赵沁礼的面色空前的难看,一向纨绔颓废的他也意识到了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沮丧。年少的皇帝已经忍不住了,拍着桌子喝骂道:“御史呢,还有吏部的人,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百官们都低下了头不敢言语,小皇帝一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拍案而来大骂道:“我们和定王打,你们知道发兵一万吹嘘十万,现在谁来和我解释一下江南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敬国公,三公,杨家这帮人哪来那么多的兵马。”

百官们面面相觑,说到底还是京城内斗姑息了杨家的人,只是这理由可不能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还有,户部的人!”赵沁礼气得脸都绿了,把奏折往地上一丢:“你们说什么海禁一直是国之根本乃是千秋之策,现在给我看看这些折子,你和我说说这个杨二爷是哪来的东西,他已经打到了湖南连朕的行宫都被改成了他的行府,这算什么。”

占据了皇室行宫,这样的行径狼子野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对于皇家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

“可恶啊,这些贼子真是目无王法。”礼部的人陪着骂了几句,这时候再不开口的话难免也会遭殃。

朝堂上氛围可不太好,前方李满海虽然用兵如神和定王打得难解难分,但傻子都看得出来朝廷现在是落于下风。

李满海毕竟年轻没多少威望资历也浅,仓促间掌管禁军尽管也表现得可圈可点,但与定王的东北大营一比那可是高下立叛,最起码禁军上下对这个年轻的总兵不服者大有人在。

定王是有名的武王在军中又威望甚高,东北大营镇守一方十多年来兵不解甲,东北大营这些年一直处于备战的状态,他的军马那股子凶性可没半分的消减。

李满海的资历尚浅,即使有那个能耐也难免有人不服于他,说难听点军心不稳啊,前线上的李满海现在是在硬撑着。

本来和定王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了,按常理来说朝廷坐拥天下山河,武将,精兵,粮草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好好的打一个耗字的话拖也能把定王拖死,可现在朝廷的情况却不怎么乐观。

禁军和定王一打明显已经落了下风,师家现在盘踞津门却出工不出力,朝廷连发了几道军令师家都是置若罔闻依旧按兵不动,这种视而不见的态度已经让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了。

老温是气得六佛升天,连夜派人去京城的师府一看竟然是人去屋空,被押为子质的师子明早已经不知去向。

老温当时就气得晕了过去,师俊这明显是故意要摆朝廷一道,恐怕师家是早有此意,在自己忙于军务的时候师子明已经被人救走了。

这事虽然密而不宣,但不少人还是听到了消息,现在少了师家这支强兵朝廷已经很吃力了。更雪上加霜的是江南敬国公起兵造反了,杨家三公不知道哪调集那么多兵马四处的张牙舞爪,朝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开始为了对抗定王老温把能调的兵全调来京城了,尽管没多少但那都是江南屈指可数的精兵强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要么是老温的人要么就对朝廷忠心耿耿。

少了这些人,剩余的地方官有没有那个魄力为了人臣大道与杨家拼死抵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朝廷和定王一打本来就是人心惶惶了,现在杨家起兵无疑是雪上加霜,恐怕不少早就心存犹豫的人都会选择背叛朝廷。

而且长江以南陷入战火,不管敬国公有没有能耐全部打下,但这样长江那头一乱就意味着税银的缺失朝廷也没办法再在那边调兵谴将,也失去了粮草上源源不断的支持,这简直是一举切了朝廷的后路。

紧接着,什么海上帝国,江苏总兵梁华雄也反了,一连串的坏消息接踵而来。兵马无处抽调,国库日渐空虚,再加上长江水面上一艘艘战船游荡着,抢掠着朝廷征收来的最后一批税银,一时间仿佛是六月飞雪一样,噩耗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老温已经气得在病床上起不来了,小皇帝看了更是雷霆大怒,他再纨绔无知也明白眼下的朝廷这是四面楚歌了。

长江以南烽烟四起,其祸犹胜定王,因为朝廷与定王好歹是皇室内争。若是与杨家的话,那就是赤裸裸的造反了,杨门镇王刚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三公就一起起兵造反,这样的局面无疑会让朝廷的声望扫地,国威根本无从谈起。

定王内乱已经是对朝廷权威的一种挑衅了,而忠诚了百年的杨家也起兵叛变,这绝对会造成民心的恐慌,最起码天下百姓会开始对朝廷失去信心。

紧接着,什么海上帝国,江苏总兵的也造反了,双方几乎是河水不犯井水一样的攻城掠池,与杨家保持着默契彼此间秋毫未犯,傻子都能看出这肯定是一丘之貉。

更可恶的是他们的兵力都很骸人,尽管有那种千军入城报一万的质疑,可看他们的攻打速度明显人家就真有那么多兵马。朝廷对抗定王从江南抽不来一兵一卒,现在梁华雄一起兵就是五万,这明显是有预谋的造反。

定王造反,四地揭竿而起,那些早就存二心的人也在这时候趁火打劫。这让天下百姓怎么看朝廷,谁还会相信朝廷的天道正统,若是新皇有德有能的话大华也不会在他登基后就烽烟四起。

小皇帝是气坏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江南自古就是国之粮仓。眼下出现了这么多的叛军朝廷却事先一点都不知情,光这一点他如何不气。

朝廷的主要精力被定王牵制住,一时对江南有所疏忽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之前呢,之前朝廷难道就没察觉到杨家有二心,没察觉到这个海上帝国的存在,没察觉到梁华雄有不臣之心。

直到现在他们出兵如神兵天降一般,难道这些兵马全都从地底里冒出来的不成,还是这些兵马都是临时抓来的壮丁。

赵沁礼一通破口大骂把自己骂得气喘吁吁,什么样的话都骂完了还觉得不解气,百官们也是一脸沮丧的耸拉着脑袋不敢吭声,现在小皇帝明显在气头上谁要吭声的话肯定没好下场。

三天的朝会过去了,百官们依旧面面相觑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就在小皇帝骂得自己都没瘾的时候。门外的太监突然一声燥然,紧接着有人进门禀报:“皇上,太国丈上朝啦。”

“快快,有请!”赵沁礼坐不住了,亲自跑到了殿门口迎接,其他百官一看小皇帝急噪的模样再想一下朝廷现在的局势,也赶紧跑过来恭候着,毕竟现在就看老温这老狐狸有没有能力回天。

事实上聪明的人都感觉心里没底了,这时候即使想招抚任何一方都不太可能,因为明显那些人造反是经过了万全的准备,既然早有狼子野心的话又怎么可能会在这时候向朝廷投诚。

换一个角度来看赵姓社稷沦陷了不只半壁,这样的结果恐怕不只皇上,就连定王都是瞠目结舌反应不过来。但现在双方已经打得难解难分了,想暂时的休战来是不可能,站在利益的立场上来看既然打了那么久也不可能在这时候化干戈为玉帛。

这也正是朝廷被动的所在,定王和朝廷一战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方,这时候即使江南为乱也不可能有精力去镇压,更何况朝廷现在是四面楚歌,就像当年西北乱一样,现在江南乱依旧是无计可施。

良久,面色如纸般惨白的温迟良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走了过来,现在的他看起来消瘦无比哪有之前的意气风发。眼神浑浊眼里满布血丝,嘴唇苍白脸上无光,就犹如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老态得让人感觉心里发寒。

“外公,您可算来了。”赵沁礼是见到了主心骨一样,慌忙的上前搀扶着他。

“皇上,金殿之上,您该称呼我温大人。”温迟良轻轻的一笑,只是开口时声音嘶哑无比,看起来有气无力着实让人唏嘘。

“不谈这些,总之您就是我外公,我最亲的外公。”赵沁礼喜极而泣,摇着头仿佛是个在耍小脾气的孩子。

温迟良笑得很欣慰,老太监慌忙的搬来一张楠木太师椅,在赵沁礼的搀扶下他慢慢的坐了下来。朝着堂上百官们一扫,将各人脸上不同的神色尽收眼底后这才咳了一声说:“礼儿,怎么感觉诸位都没什么精神头。”

百官们苦笑了一下,我们没精神头又怎么了,你这老狐狸还不是被温家气得吐血起不来。

赵沁礼已经坐到了龙椅之上,当下就把这些事情说了一遍,老温听着的时候脸上始终是云淡风轻看不出表情。不少人都是心底里暗骂这老狐狸,明明这些事都心里有数这会还装什么糊涂,尽管他是在病榻上不过一直住在宫里,哪份奏折没过眼啊,这会演什么双簧啊。

“原来如此,你倒是错怪各位大人了。”温迟良听完沉吟了一下,立刻一副责怪的口吻说:“海上帝国以前的规模很小,再加上在海上活动甚是隐秘,盘踞于海岛之上甚少在陆地上活动,早年前曾有人上书先皇是先皇嗤之以鼻没去理会。现在有这样的实力也不怪众位同撩没多加管制,毕竟海禁是我大华的国策,再加上朝廷一向不重视水师,所以对于海外诸岛上的事一般朝廷是采取不理会的态度。”

“是先皇的遗命啊。”赵沁礼还是觉得心里不爽,不管是什么原因现在和海上帝国就造反了,这等于是老皇帝活着的时候他们就老实,自己登基他们就乱来,简直是对自己的一种蔑视。

赵沁礼有这想法是越想越恼火,海上帝国,杨家三公,定王,梁华雄,为什么自己一登基这些牛鬼蛇神就敢全跑出来做乱,难道真是在赤裸裸的蔑视自己么?

那时的老皇帝忙着追求长生不老,事实上是想回过头来再收拾这海上帝国,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为了长生不老耗费的时日颇多他几乎要忘了这个小瑕疵的存在,也正是如此才容许了海上帝国的茁壮,因为那时在老皇帝的眼里永恒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可杨家呢,总不能杨家三公暗藏野心没人发觉吧!”赵沁礼说着话狠狠的瞪着御史和吏部的那帮人。

自古以来吏部每年都会派人考察各极官员的政绩,了解各地的民生,而御史更有代天子巡视天下的大权。按理说杨家三公虽然没实权了但也是国公之列位份尊贵,每年就算做做样子也该巡查上两遍,私底下其实就是走个过场收人家点银子。

既然每年都有巡查,那怎么可能杨家的人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却事前没人知钱,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人都是瞎了。

如果不是瞎了的话,那要么就是太过废物被人家隐瞒得死死的,要么就是收了人家的好处视而不见,并没有把这些事先的异样上报朝廷。

一想到这,小皇帝更加的恼火了,立刻是朝着这些官员不客气的骂道:“你们这些废物从实招来,是不是拿了敬国公的好处所以瞒而不报。敬国公折腾成这样要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朕就不信了,想来是你们里应外合早就有了二心,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收到,是不是现在有人已经成了别人的臣子,就等着拿朕的脑袋去邀功啊。”

“不敢啊!”哗的一下跪倒了一片,一群官员战战兢兢已经是面如死灰,这帽子扣得太大了。

温迟良沉吟了一下,眼见小皇帝怒火中烧已经有些疯狂,立刻摇了摇头说:“皇上这是错怪他们了,敬国公回江南不过短短一年有余,而之前他与定容两个叛王斗得水深火热,江南之地因他行事不择手段缺乏了些监管,这一年还真没人去浙江那边巡视。”

温迟良说得倒是中肯,也算是说了一句公道话,御史和吏部的人算是松了口大气。

敬国公在江南的那一顿折腾动静可是不小,那时候他就和疯狗似的逮谁就咬谁,定王,容王,甚至是东宫一派谁没在那吃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