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狂士-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千契丹弓箭手一起向城头放箭;密集的箭矢如乌云一般射向城头;一名唐军校尉大吼;“趴下”
唐军士兵纷纷趴下;但还是有十几名唐军俯身不及;被箭射中;惨叫着从城头摔下。
孙万荣见放箭有了效果;再次大喊道:“箭矢掩护;攻城梯上城”
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头;将唐军死死压制住;无法抬头;契丹军顿时鼓声大作;数千士兵扛着攻城梯靠近了城墙。
一架架高大的攻城梯竖了起来;契丹士兵如蚂蚁般向上攀爬;与此同时;契丹的弓箭也停止了射击。
许钦寂大喊:“用石头砸;砸退他们”
数百唐军士兵搬起一块块巨石向攻城梯上砸去;巨石翻滚而下;砸得契丹士兵骨断筋折;纷纷从梯子上滚落。
十几名唐军士兵用长长钢叉顶住梯子;奋力向外推去;梯子渐渐离开了城头;向外翻倒;梯子上的数十名契丹士兵一起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校尉吴孝明率五十名士兵守住了东面的一处缺口;这里的情况最为危急;城墙在昨天的激战中坍塌掉一段;出现一条两丈长的缺口。
数百名契丹士兵猛攻这处缺口;数十名凶悍的契丹人已经冲上城头;唐军拼死抵抗;死伤惨重。
校尉吴孝明一刀劈翻了一名敌军;但一支锋利的长矛却冷不防地从下面刺来;狠狠刺进了吴孝明的小腹内;吴孝明惨叫一声;在死亡来临之时;他拼尽最后的力气;抱住了刺他的敌军;一起摔下了高高的城墙。
眼看唐军要支持不住了;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声对主将许钦寂道:“启禀许将军;我们援军已到二十里外;请将军再坚持片刻”
‘二十里;
许钦寂惨笑一声;援军终于来了;可还有二十里;至少要一个时辰;但现在的情形;他们哪里还能守得住城池?
或许是战争的惨烈感动了上天;忽然;一名士兵指着北方大喊:“快看”
只见北方天空骤然变得昏黄;风力加大;带着腥味的沙土扑打着脸颊;一场强大的沙尘暴正向榆关这边铺天盖地狂涌而来。
孙万荣见情况不妙;大喊道:“撤军立刻撤军”
‘当当当;撤军的钟声敲响;契丹大军如潮水撤离;向两里外的大营狂奔而去。
此时唐军也无暇欢呼;他们也纷纷趴在城头;等待着沙尘暴的来临。
。。。
第0322章 榆关初战
春秋两季是北方尤其是幽州一带沙尘暴的高发季节;不过榆关一带的沙尘暴并不多;但今天却意外发生了。
契丹人吃够了沙尘暴的苦头;每一次沙尘暴到来;都会损失大量牛羊;使他们对沙尘暴有一种骨子里的害怕;所以当沙尘暴袭来时;他们眼看胜利在望;也不得不放弃即将到手的榆关;撤回了大营。
片刻间;天空已是黄沙漫漫;一片昏黑;强劲的沙暴在狂风的助虐下一次又一次扑向城墙;刚刚还在惨烈厮杀的战斗在大自然的威慑下;不得不偃旗息鼓了。
这场沙尘暴一直到黄昏时才稍稍缓和下来;这时;李臻率领的三千卢龙军也终于抵达了榆关。
许钦寂听说狄相国也随援军一同到来;他激动万分;不顾天空飘舞的沙尘;亲自迎了出来;“感谢狄相国救援;简直比雪中送炭还要珍贵”
狄仁杰用布捂着口鼻;指了指天空沙尘笑道:“它们才是雪中送炭”
许钦寂一呆;顿时大笑起来;“说得对;这是天意是上天在保佑榆关。”
他连忙将狄仁杰和李臻以及三千士兵请入了城内;进了没有沙尘的房间;李臻和狄仁杰用水洗了脸;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狄仁杰笑道:“我这辈子;只遇到三次沙尘暴;但今天这一次;是最猛烈的一次。”
李臻却似乎若有所思;他和许钦寂见了礼;便问道:“契丹军是否已退回辽东?”
许钦寂摇摇头;“他们对榆关势在必得;不可能因为一次沙尘暴就退兵;等尘暴结束后;他们还会再攻榆关;不过他们不知道你们已到来。”
“这就是破敌的机会”
旁边狄仁杰笑道:“正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已到;所以必然防御疏松;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破敌。”
许钦寂也赞同狄仁杰的意见;他发现援军只有三千人;这点援军还是守不住榆关;若不出奇兵他们根本没有胜机;“如果要利用天气破敌的话;那么机会就在今天晚上了。”
两人一起回头向李臻望去;李臻沉思片刻;缓缓点了点头;“这正是我的想法”
夜越来越深;沙尘也渐渐平息;地面上的积沙已经能浅浅淹没脚背;不过风依然很大;将地上的尘土刮起;使空气中混沌一片;天地间万籁寂静;黄雾茫茫;数十步外便看不清楚对面的情形。
契丹军的大营驻扎在榆关以北两里外的一片空地上;占地上千亩;有营栅包围;契丹军虽然是游牧民族;但主将孙万荣却受唐军影响很大;按照唐军的扎营方式驻扎
孙万荣虽然在谋略方面欠缺;但统帅军队却毫不含糊;一万余军队的大帐整齐排列;弓箭手靠外面宿营;四周竖起两丈高、手臂粗的营栅;营栅外挖有壕沟;埋下鹿角;甚至营门前也拉起了吊桥;八座眺望塔分布在大营周围;将整座大营防御得如铁桶一般。
但一场沙尘暴却使大营的防御出现了漏洞;八座眺望塔成为摆设;眺望塔上的守军无法看到数十步外的情形。
大营内十分安静;现在已是一更时分;正是契丹士兵们酣睡正沉之时;尽管孙万荣习惯性的治军严谨;但守军却不会认为会有唐军前来偷袭;城头上只有数百人;若不是一场沙尘暴;他们今天就能破城了;唐军逃跑或许可以;但前来偷袭却不会有那种可能。
守在门口的士兵们都各自找地方睡觉去了;这么大的沙尘;什么都看不见;守门又有什么意义?
这时;军营百步外出现二十个小灰点;在黄雾的掩护下;迅速向大营的西北角逼近;这是二十人;正是李臻带来的二十名内卫武士;他们个个武艺高强;身手矫健;他们分为两队;一左一右;向契丹大营靠拢。
夜色和空中弥漫的沙尘成了他们最有利的掩护;他们又穿上了浅黄色的外袍;根本不用担心被哨塔发现;渐渐地;他们离哨塔不足三十步了;马上就要进入哨兵的视线;
内卫武士们偷袭或者伏击的经验都异常丰富;他由小跑改成爬行;趴在地上向前蠕动;每个人的背后都背着沉重的皮袋;慢慢地向前摸索爬行;主要是担心会踩上草丛内的铁蒺藜。
还好;对方没有撒铁蒺藜;或许契丹人也认为不会有大队骑兵来袭击;渐渐地;两支内卫武士靠近了营栅;前面便是壕沟了;壕沟并不宽;不到一丈;他们各带来一块木板;木板也很讲究;必须两端都有长钉;这是为了便于长钉刺入土中;将木板固定在壕沟上。
爬过壕沟;前面便是粗大的营栅了;他们需要翻越营栅进入大营;翻越的地方也非常讲究;根据武士们的观察;两座眺望塔之间相距约八十步;而在沙尘夜雾之中;视距最多只能达三十步左右。
那么两座眺望塔的正中间就出现了二十步宽的盲区;这就是他们翻进大营的机会来了。
此时;武士们的丰富经验充满显示出来;他们心里明白;对方也会想到这段防御空白区;一般而言;对方会派人在这里加守;如果仓促翻越必然会被发现;武士们趴在营栅前一动不动;耐心地等带着。
秋风呼啸;狂风又一次从西北方向席卷而来;卷起一团团黄尘;扑打在武士们脸上;令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匍匐了足足一刻钟;只见营栅里面的一个角落动了一下;果然蜷缩着一人;他骂骂咧咧;起身来到营栅边撒尿。
一名武士慢慢端弩瞄准了这个撒尿的士兵;他们相距只有五步;这一箭极为关键;悬刀扣下;一支毒箭无声无息地射向那名契丹士兵;契丹士兵身子自然一抖;这一刹那;箭从他咽喉射入;他猛地捂住了咽喉;想喊却喊不出;喉头咯咯两声;慢慢地萎顿在地上。
机会来了;两名武士仿佛猿猴一般翻过营栅;一跃而入;片刻;又传来一声闷叫;躲在大帐后睡觉的另一个哨兵也被于掉了。
两名武士一招手;其余十八名武士皆一跃而入;进入契丹军大营;迅速消失在大营深处;只见一个个黑影在大帐之间迅疾窜跑;他们解下后背的皮囊;将皮囊中的助燃灯油喷洒在一顶顶营帐上;片刻功夫;西北角的数十顶营帐都被喷上了灯油。
‘咔咔;一团团火苗在黑影们的手中出现了。
在契丹大营以东的百步外;三千卢龙军已经准备就绪了;其中两千五百名步兵;还有五百名骑兵;三千军队心情紧张地等待着;这将是他们复仇的一战;能否血洗耻辱;赢回尊严;就看今晚的战斗了。
李臻心中也十分紧张;这也是他第一次带兵打仗;他们没有经验;对方是一万多人的大军;一旦被对方发现;以一敌四;他们能打得过强悍的契丹军吗?
李臻骑马在最前方;他目光冷静地注视着敌军大营;这时;他已完全冷静下来;他告诉自己要相信内卫武士们;他们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就在这时;黄雾中忽然闪了一闪;似乎是一簇火光;李臻一下子直起了身子;目光紧紧地盯着这簇火光;只见不远处又出出现了一簇火光;紧接着三簇、四簇越来越多;火光越来越亮;越来越广;大营里开始有惊恐的叫喊声传来。
此时;三千唐军士兵都兴奋起来;大营中的一片片烈火在他们眼中升腾;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勇气;每个人都急不可耐了;战马踢踏移步;打着重重的鼻响;骑兵们手执长矛;一手紧紧勒住战马;目光兴奋地注视敌军大营。
此时;契丹军大营火势滔天;先是从西北营角开始;在西北风的席卷之下;火势迅速波及到了大半个营区;烈焰滔天;惊马嘶鸣;一串串营帐俨如一条条火龙在狂放地吐着烈焰;烈焰笼罩之下;一万多士兵哭爹叫娘;四散奔逃;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穿盔甲;光着双脚;抱头鼠窜;撒腿逃命。
出于本能;他们都是向大营东北方向逃命;整个南面和西面都被大火吞没了;大火依然在迅速蔓延;已六成以上的军营都被点着。
这时;北大门被撞开了;数千士兵们蜂拥而出;争先恐后逃命;他们互相推攘、互相践踏;惨叫声、哭声、哀求声响彻了夜空
战机出来了;在烈焰的映照下;大群逃出的士兵即使在茫茫黄雾中也能看见;李臻大吼一声;“杀”
他纵马向前冲去;每个人的血液都燃烧起来了;“杀啊”他们大叫着猛冲;挥舞着长矛和战刀;五百骑兵在沙地中疾奔;步兵紧随其后;三千军队俨下山的猛虎;猛冲到敌军的面前。
已经有近八千人逃出火海;他们异常狼狈;身无盔甲;手无兵器;甚至一半以上的人都没有穿鞋;光着脚站在沙地上。
但不少人却扛着一只布袋;那是他们的随身财物;在被大火烧死的危险面前;什么士兵的责任;什么军中的规矩;都统统见鬼;逃命和保护自己的财物才是第一重要。
不少士兵来不及拿着财物;都望着大火跺足捶胸;悔恨不已;而拿着财物之人则暗暗庆幸;可他们谁也想不到;死神已经从身后向他们扑来。
突然杀到的五百骑兵发动了凌厉的、风暴似的攻势;他们冲进人群;战刀劈杀、长矛挑刺;战马冲撞践踏;瞬间便冲开了一条血路;将毫无防备的契丹士兵吓得魂飞魄散。
契丹士兵大喊一声;向两边奔逃;但他们却遭遇到步兵的拦截;唐军士兵刀劈枪刺;顿时死伤大片;无数人跪地求饶;八千多契丹士兵尽管数倍于偷袭者;但他们手无寸铁;又没有将领指挥;个个人心惶惶;除了一心逃命;谁还有心恋战?
他们就像落入野狼圈套的羊群;除了奔跑逃命;就是引颈待戮;到处是一群群被杀戮被驱赶的士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李臻自从出任内卫统领后;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痛快杀人。
他手执一柄大刀;纵马在人群中杀戮;大刀挥过;数颗人头被齐排劈飞;反手又一刀;两人被拦腰斩断;内脏流满一地
李臻杀得野性勃发;他大声吼叫道:“三军听着;以人头论功”
杀戮更加疯狂了;契丹士兵跪地投降也没有用;被求军功心切的唐军士兵无情地踢翻剁头;被鲜血染红的原野上;到处是被吓得疯狂奔命的契丹士兵;而在他们身后;杀红眼的唐军士兵在后面猛追不舍;士兵们大喊大叫;“休逃;把人头留下”
这一战烧死契丹军四千余人;斩杀近六千人;除了主将孙万荣带着千余士兵突围逃走外;契丹的一万五千先锋几乎全军覆没。
。。。
第0323章 契丹求和
夜已经渐渐深了;武则天的御书房内还亮着灯;两名当值小宦官悄悄地打了个哈欠;已经快熬不住困意;“什么时候了?”一名宦官低声问道。
另一名宦官竖起一根手指;表示已经一更时分了;两人眼中都露出惊讶之色;圣上这几天是怎么回事?天天都到熬到一更以后才回去。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上官婉儿正快步向这边走来;几名宦官纷纷站起身;上官婉儿指了指御书房;小声地问道:“陛下还没有收拾吗?”
为首宦官摇了摇头;“陛下心情似乎不太好;我们也不敢劝。”
上官婉儿想了想说:“好吧我来劝劝她。”
房间里;武则天正负手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夜空;她这些天的心情确实不太好;大唐边境不宁;突厥、吐蕃和契丹;几乎是同时向大唐发难;掳夺人口;抢掠财物;毁坏农田;使河西、河湟和辽东地区屡遭践踏;作为一国之尊;却无力保护自己的臣民;武则天也深为难受。
虽然王孝杰出兵凉州后;突厥大军已退;吐蕃似乎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硬;但真正让武则天担心的还是契丹的侵扰;东北地区一直便是中原王朝之患;从隋炀帝时代起;中原军队便屡屡对高句丽用兵;耗费了两个王朝的近百年时间;才终于灭掉高句丽;建立了安东都护府。
而契丹的叛乱无疑将严重冲击辽东的安全;动摇大唐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影响大唐的战略国本;一旦辽东失控;高句丽再次复国;中原王朝百年的心血都要付之东流;武则天不得不对辽东的局势忧心忡忡。
但更让她感到烦乱的是;今天兵部侍郎韦安石上书弹劾右威卫大将军武攸宜在幽州按兵不动、坐失战机。
武则天也注意到了武攸宜不合常理的举动;竟然在幽州驻兵近十天;不去救榆关;也不去攻打辽东契丹;而他给出的解释竟然是要贯彻自己的旨意;训练河北乡勇;这让武则天一时无言以对。
之前;她确实下旨要释放罪犯、赎出家奴;编入军队去辽东作战;但很快她便意识到自己有点本末倒置了;大唐有近百万军队;何须再打罪犯、家奴的主意?
而且训练他们时日漫长;等他们可以打仗时;恐怕辽东、河北都已沦陷;武则天便再也不提此事;不料武攸宜却把她的话当真;拥有十万大军;却要去训练乡勇;听着都感觉荒唐。
武攸宜看似谨遵圣意;但实际上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作为大将军;守土退敌是首要职责;明知上面的想法不合理;却不加以劝说;一味执行;以至于做出荒唐之举。
这还是她从武氏家族中挑选出的精明能于之人;表现却如此无能;这令武则天对武攸宜乃至整个武氏家族都深感失望;她的家族内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才俊杰;要么是纨绔子弟;要么懦弱无能;要么就是凶狠残暴;这样的家族怎么能取代李氏;建立新的王朝呢?
这时;门口传来上官婉儿的声音;“陛下;时辰不早了;休息吧”
武则天轻轻叹了口气;“婉儿;辽东的局势令朕忧虑难免啊”
上官婉儿非常了解武则天;她的忧虑是因为用错了人;不该任命武攸宜为大将军;上官婉儿又低声劝道:“陛下;狄仁杰应该已经抵达河北了;相信他会从大局考虑;做出明智的决定。”
提到狄仁杰;武则天焦虑的心中稍稍舒服了一点;她也点了点头说:“你说得不错;武攸宜太嫩了;无论资历、经验还是谋略都差得太远;但狄仁杰在;他就能让朕宽心;他又有李臻之武辅佐;相信他不会坐等榆关失守。”
武则天刚说到这;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宦官在门外禀报:“陛下河北送来八百里加急战报。”
武则天一惊;连忙道:“战报在哪里;速送来给朕。”
不多时;兵部侍郎韦安石快步走进御书房;手中拿着一卷战报;上官婉儿认出战报上的封字是李臻的笔迹;她心中暗暗奇怪;“难道是李臻送来的战报?”
韦安石上前施礼;忍不住激动道:“陛下;前敌传来捷报”
武则天更是心急如焚;催促问道:“快说河北发生了什么情况?”
“启禀陛下;榆关大捷;内卫李将军率三千卢龙军在榆关夜袭契丹军;歼敌一万余人;进攻榆关的契丹前军已全军覆没。”
说完;他高高举起前敌战报;献给武则天;这个消息令武则天大喜过望;她急忙接过快报打开细看;战报是李臻写来;详细讲述了他们在榆关大败契丹军的经过;下面还有狄仁杰的签字;表示认可李臻的战报。
这个胜利的消息令武则天几天来阴郁的心情一扫而空;她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对上官婉儿道:“朕就知道;他不会令朕失望”
上官婉儿笑道:“仅凭他一己之力;恐怕还难以得到这个机会;这里面应该还有狄阁老的功劳。”
武则天明白上官婉儿的意思;如果没有狄仁杰的支持;李臻未必拿得到军队;而且这个战报就应该是武攸宜送来了;看来自己的策略并没有错;用武氏族人主将;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武氏族人。
这时;韦安石又提醒武则天道:“契丹榆关大败;必将重挫其军心;李尽灭岂能善罢甘休;一旦他发现榆关唐军兵力很少;一定会大举进攻榆关;夺取关隘以振奋军心;臣恳请陛下下旨令武攸宜率大军火速支援榆关;以免前功尽弃”
武则天点了点头;“韦爱卿说得有理;朕这就下旨。”
她当即对上官婉儿道:“速拟朕的敕令;令武攸宜立刻出兵榆关;迎战契丹军队。”
沉思片刻;武则天又道:“另加封李臻为平州都督;可不受清边总管节制;并表彰其榆关大捷之功;赏彩缎五千匹;明珠十颗;加爵开国侯。”
上官婉儿心中暗暗叹息;圣上心细如发;她知道李臻擅自报捷会引发武攸宜的不满;处理不当会发生内讧;所以她才提出李臻不受武攸宜节制;看来圣上心中就如明镜一样啊
但上官婉儿没有多说什么;提笔将敕令一挥而就;并加盖上了帝王宝印。
正如韦安石的担心;契丹大酋长李尽忠得知孙万荣在榆关被唐军击败;几近全军覆没;不由暴跳如雷;下令将逃回的孙万荣斩首示众;大帐外;孙万荣被按倒在地;眼看被杀;他急得大喊道:“大敌当前;酋长不思破敌之策;却先急着要杀大将;何以服众?”
李尽忠大步走出营帐斥骂道:“你攻打檀州不克;损兵折将;又在榆关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你还有什么可说?
孙万荣高声辩解道:“攻打檀州不利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攻城武器;大酋长应该杀后造器主将;榆关惨败是上天降下沙尘暴;天意如此;与我何于?我愿献一策;可全歼唐军;若再失败;我死十次又何妨?”
李尽忠也知道杀了孙万荣;他的部族恐怕作乱;便忍住怒火道:“把他推进来”
几名侍卫又将孙万荣推了进来;李尽忠满脸怒气问他:“快说你有什么计策可破唐军?”
孙万荣躬身道:“榆关城池坚固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唐军死守榆关;我们就很难攻破;不如用诱敌深入之计;我们佯称突厥进攻后方;退出营州北撤;唐军一定会北上;那时;我们再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夺取榆关;将唐军主力困在辽东;然后一举歼灭。”
李尽忠想了想;也觉得他的计策有几分道理;又问道:“你觉得他们主力会北上吗?”
孙万荣笑道:“我听说这次攻打榆关的军队是李臻率领;他和武氏外戚一向不和;和武攸宜的关系也不会好;这次他立下大功;武攸宜岂能甘心;他一定会率大军北上占领营州;抢回功劳。”
不等孙万荣说完;李尽忠便已心领神会;他心中大喜;笑道:“你一向头脑不灵光;怎么会想到这个计策?”
“这其实是我的妹夫乙冤羽的计策。”
李尽忠想到自己能独占辽东和高句丽;他心中十分欢喜;失败的沮丧早已无影无踪;他当即欣然道:“好这次我就依你之言。”
孙万荣又低语几句;李尽忠连连点头;“这个办法不错;就这么办?”
契丹在攻克营州以及后来和大唐作战中;曾先后俘获了近万唐军士兵;契丹人强迫他们服各种劳役;并派奚人和霄人士兵负责看管他们。
在营州城外一片森林前;搭建着几十座简陋的木屋;五六百名唐军被俘士兵被迫为契丹人伐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劳动强度极大;而且伙食极差;绝大部分人都瘦得皮包骨头;惨不忍睹。
这些唐军战俘由一队霄人士兵负责看管;霄人士兵十分残暴;动辄斥骂鞭打;不少唐军士兵被折磨而死;霄人士兵的首领是一名性情凶暴的百夫长;绰号;整天拎着皮鞭在唐军中来回巡视;看人稍不顺眼;皮鞭便狠狠抽下。
这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唐军战俘们喝了稀粥便疲惫不堪躺下了;按照往常;绝大多数人都会很快沉沉睡去;但今晚气氛却有点不同寻常;唐军战俘待看守士兵离去后;便立刻窃窃私语议论起来。
“你们今天听见他们说的话没有?”
一名通晓契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