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狂士-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则天又忍不住赞道:“朕没想到李臻居然这么有定力,胆大心细,魄力十足,让他做一个小小的内卫副统领着实有点屈才了。”
    上官婉儿连忙道:“感谢陛下对他的夸赞,他尚年轻,资历不足,再磨练几年,对他更有好处。”
    “你说得不错,他是还需要再磨练磨练,朕也希望他能成为社稷大才。”
    武则天沉思片刻,又转回正事,对上官婉儿道:“你觉得该怎么处置武承嗣?”
    上官婉儿心中一凉,既然圣上像这样说,就说明她不想处死武承嗣,不过上官婉儿有心理准备,毕竟是她的亲侄子,怎么可能真下得了手?
    她立刻道:“或许他是一时糊涂,没有意识到后果,如果他真的能悔改,陛下也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
    武则天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为了自己的皇位,她连亲生儿子都能下手,何况一个侄儿?
    她上一次宽恕了薛怀义,最终导致薛怀义烧毁明堂,已经令群臣极为不满,如果这一次她再宽恕武承嗣,恐怕会严重影响到朝纲稳定以及她的信誉。
    武则天冷冷哼了一声道:“他这个人愚蠢无智,给他十次机会也是枉然,若不严惩他,朕难以肃整朝纲,传朕旨意,将武承嗣削职为民,杖一百,发配岭南充军。”
    上官婉儿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发配岭南充军,这令她暗喜,虽然没有能处死武承嗣,但发配岭南结果,也足以让她出了一口恶气。
    这时,武则天又道:“让高延福来见我!”
    片刻,高延福快步走了进来,躬身施礼,“老奴参见陛下!”
    武则天阴沉着脸道:“你去一趟梁王府,告诉他,别以为他做得事情朕不知道,朕这一次暂时饶了他,若他再敢陷害族人,武承嗣就是他的下场。”
    “老奴遵旨!”
    高延福行一礼退下去了,武则天摆摆手道:“婉儿,你也退下吧!朕有点疲惫了,下午朕再和你商量一下明天科举之事。”
    “婉儿告退!”
    上官婉儿离开了御书房,步伐轻快地向自己官房走去,她心中极为高兴,不仅是武承嗣被流放岭南,而且太平公主和武三思也同时被严重警告,这更令她心中格外舒畅。
    尤其太平公主,恐怕她连自己都不知道,圣上本已经决定给她从政的机会,却被她这次短视之举给毁了,至少一两年内她都不会再有从政的机会,如果她知道这次自己的损失,不知她会不会气得吐血。
    上官婉儿不由又想到李臻,这个年轻人不愧受到天子夸赞,确实很有定力,这次居然把这么多权贵玩弄于股掌之中,有这样的左膀右臂,也是自己的运气。
    上官婉儿走回自己官房,房间里李臻和赵秋娘立刻站了起来,上官婉儿摆了摆手笑道:“先坐下!”
    三人坐下,小娥给他们上了茶,李臻试探着问道:“结果如何?”
    “来俊臣很狡猾,侥幸逃过了这一劫,已顺利交差,但武三思和太平公主都遭到了严厉警告,对他们仕途都会有很大影响,当然,最不幸是武承嗣,尽管他发誓悔改,但圣上还是没有轻饶他,将他革职为民,发配岭南充军,我估计他没有希望再回来了。”
    李臻和赵秋娘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了欣慰之色,圣上没有护短,虽然不是最理想的结果,但能看到这样的处罚,也很不容易了。
    上官婉儿又对李臻道:“还有一事,我已说服圣上,将内卫扩充到五百人,万国俊那边会增加一百人,你这边也会增加一百人,你自己考虑一下吧!拿出一个扩增计划来。”
    李臻大喜,增加一百人,这可是好事情,他连忙感谢上官婉儿的关心。
    上官婉儿笑了笑,又道:“上次我给你一栋宅子,并不是让你拿去当官署,也怪我考虑不周,忘记给你在皇宫外安排一处官署,我在福善坊内也有一处房宅,只是稍微旧一点,我把它送给你,劝善坊那座宅子既然用来当官署,我就不给你了。”
    上官婉儿取出一串钥匙递给了李臻,“这座宅子就在秋娘武馆旁边,你应该知道!”
    李臻心中感动,尽管他现在暂时不需要住宅,但他还是领这个情,连忙起身施礼道:“多谢舍人!”
    这时,上官婉儿看了一眼赵秋娘,赵秋娘会意,立刻起身先告辞而去,她带上房门走了,房间里只剩下上官婉儿和李臻两人。
    上官婉儿婀娜多姿地走到李臻面前,眼含秋波媚笑道:“我们是不是需要摆酒好好庆祝一下?”
    李臻也笑道:“愿和舍人共喜!”
    。。。
 。。。  

第187章 指点迷津
    【老高求月票、推荐票】
    ……………
    一年一度的科举终于拉开了序幕,这对于望夫成龙的李泉而言,她甚至比丈夫还要焦虑,天不亮就起了床,煮了五个鸡蛋,又用昨天买的药材给曹文熬了一锅药粥。
    逼曹文吃完早饭,又给他穿上得胜袍,一边嘱咐他道:“考试时要细心,想好了再下笔。。。。。”
    “我知道了!”曹文拍拍她的手笑道。
    这时,外面穿来几名士子的喊声:“曹老弟,我们走吧!”
    这是贺知章等人在叫他了,“我来了!”曹文答应一声,便快步向外面走去。
    李泉连忙追上去,“佛奴,考完就回来,别在外面瞎逛!”
    “知道了!”
    曹文走出大门,他翻身上马,和一群士子有说有笑地走远了。
    。。。。。。。。
    一年一度的科举令无数士子梦寐以求,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万士子纷纷走进考场,去圆他们的仕途之梦,‘早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这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而今天的科举,就是实现他们梦想的登天梯。
    天还没有亮,洛阳皇城的天津桥上已经成为一片灯笼的海洋,数万士子列队向皇城内缓缓而行。
    考场有三处,国子监下面的太学和国子学是两个最大的考场,原本在明堂内还设有一个考场,但明堂被烧毁,只好临时改在东宫崇文馆内举行。
    在洛阳城和天津桥上可以举灯笼引路,但到了端门前,灯笼便不准被带入皇城,交给侍卫处理,在端门旁边的空地上,废弃的灯笼已堆积如一座小山。
    由于科举事关重大,所有的侍卫都被调动起来维护考场秩序,连一向只执行秘密任务的内卫也参与进来,他们负责查探科举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天津桥头,李臻带着十几名内卫士兵骑在战马之上,默默注视着列队而行的士子们,一盏盏灯笼在端门前熄灭了,天还没有亮,皇城内依旧笼罩在半明半暗的晨昏之中,士子们开始列队进入皇城,队伍十分安静,肃穆紧张。
    “统领要参加二月的武举吗?”李臻身后的张黎若有所感,低声问道。
    “我也不知道。”李臻摇了摇头。
    在是否参加武举这件事李臻一直摇摆不定,以他现在的身份,他似乎没有必要再参加什么武举了,但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如果他身上有功名,在他被提升时又会多一分底气,好歹也是科班出身。
    “什么时候举行武举?”李臻又问道。
    “还有八天,兵部要举行预选,正式武举在十天后举行。”
    “那你准备参加吗?”李臻回头向张黎望去。
    张黎缓缓点头,参加武举本来就是他来洛阳的主要目的,他怎么能不参加?
    “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李臻一催战马,战马沿着天津桥边缓缓而去,后面的手下们连忙催马跟上。
    天渐渐亮了,科举已经开始,原本喧嚣热闹的洛阳城内顿时安静下来,不仅是十几万士子进了考场,而且洛阳人都有一个习惯,当科举开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保持安静,不想扰乱士子们的专心考试。
    而各家酒肆都忙碌异常,备足酒菜,为下午士子们从考场出来后的聚会做准备。
    李臻催马在天街上缓缓而行,他的职责是巡查科举场外的舞弊行为,事实上,他是在昨天晚上才得到这个任务,科举已经开始了,他去哪里查找舞弊行为?
    走到积善坊大门前,李臻倒想起一事,今天高延福在家休息,自己已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看他了,今天正好可以去拜访一下,他立刻调转马头向积善坊内而去。
    一行人经过武承嗣的府邸,只见府门前冷冷清清,往日车水马龙在魏王府门前求官的盛况已经不见,自从去年武承嗣因进献假舍利获罪后,他的声望一落千丈。
    而昨天他又犯下了谋刺朝廷重臣的大罪,被革职为民,发配岭南,彻底断绝了武承嗣复出的希望,也使很多曾经依附武承嗣的官员纷纷将他弃之如敝履,唯恐被他连累。
    “统领,听说昨晚武承嗣府上很热闹,他的妻妾纷纷收拾细软离家而走,连他几个儿女也连夜搬出去了,现在府中基本上已经没人住了。”
    李臻望着大门前一名老家仆正慢慢吞吞扫地,他不由摇了摇头,这就叫树倒猢狲散,武承嗣算是彻底完了,不知武承嗣去了岭南又能捱上几年?
    过了武承嗣的府宅,便是高延福府宅,也同样冷冷清清,不过这里一贯如此,和武承嗣府宅的冷清不是一回事。
    很快,管家将李臻领进府内,一直来到高延福的书房前,管家低声对李臻道:“少公子去陪临淄王读书了,现在已不再府中。”
    临淄王就是李隆基,原来高力士去陪李隆基读书了,李臻知道,这是高延福将高氏家族的未来压在了相王李旦的身上,不得不说,高延福还是有一点眼光。
    “老爷,李统领来了!”
    “请他进来!”书房里传来高延福的声音。
    李臻走进了书房,只见高延福穿着一身宽大的禅衣,正坐在火盆前看书,这两天乍暖还寒,有一点倒春寒的阴冷,家家户户已经收起的火盆又重新拿了出来。
    李臻上前施一礼,“晚辈参见府君!”
    “公子不必多礼,请坐!”
    高延福笑眯眯地请李臻坐下,对他说道:“我不习惯称呼别人的官名,你不会在意吧!”
    “晚辈当然不会。”
    “是啊!你一向低调律己,不像有些人,有点小权力就飞扬跋扈,唯恐天下人不知,往日的贫贱之交也一概摒弃。”
    “府君为何有如此感慨?”李臻笑问道。
    “我其实是在说武承嗣,他当年就是这样的人,我对他了解致深,正因为对他了解,所以才不愿和他深交,昨天夜里,他的府上又哭又闹,子女妻妾争夺家产,吵嚷了一夜,令人感慨世事无情。”
    “府君觉得武承嗣为什么会败得如此之惨?”
    “这个问题问得好,昨天下午我还和圣上说起此事,我告诉她,权为阳,德为阴,权力扩张,道德却不修,以至于权强德弱,阴阳失衡,他焉能不败?其实世间万物无不如此,有阴必有阳,有盛必有衰,又福必有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这个道理,身在权利场,要注意平衡,才有长久之道。”
    李臻沉吟一下问道:“府君把力士送去相王府,也是一种平衡吗?”
    高延福没想到李臻会问得如此直接,他脸上略略露出尴尬之态,李臻连忙道:“晚辈是有感而发,府君不用放在心上。”
    高延福笑了笑,“你能如此坦率问题,也足见诚意,我也不用隐瞒你,相信我们二人之言,不会传到上官舍人耳中。”
    李臻摇了摇头,“我与她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复杂,正如府君的阴阳之说,我与她虽有亲密的一面,但也有各自**的另一面,请府君尽管放心。”
    高延福沉吟片刻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武强李弱,圣上一直想灭李而兴武,但武氏是扶不起的阿斗,而且灭李又是逆人心而为,圣上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接下来圣上要开始平衡李武,适当提拔李氏,打压武氏,武承嗣被流放就是一个信号。”
    “但府君为什么看好李旦,而不是李显呢?”
    “怎么说呢?我观察他们兄弟二人近二十年,两人都曾登基为帝,说起来两人性格都比较优柔懦弱,但李旦的性格中又藏有勇毅的一面,你还记得临淄王问圣上要他母亲的遗物吗?如果说李旦事先不知此事,我绝不相信。
    相比李旦,李显才是真正的宽仁善良,可惜权力斗争是那么残酷,最不需要的就是宽仁善良。”
    李臻默默点头,又问道:“刚才府君所言,圣上要用平衡李武,是准备重新起用李氏吗?”
    高延福笑道:“虽然还没有那么快,但一些苗头已经出现了,下个月的马球大赛,圣上已准许李氏派队参加,听说李成器和李重润都要亲自带队参赛,这场马球大赛,政治意义十分深远啊!”
    李臻不得不承认,高延福能看到很多常人看不到的事情,甚至上官婉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上官婉儿没有告诉自己。
    他沉默片刻,又问道:“府君能给晚辈一点建议吗?”
    高延福微微一笑,“其实你的仕途我早就给你指明了,关键你要明白何为阴、何为阳,注意阴阳平衡,你就能长远。”
    李臻想了想,略有些醒悟道:“府君是说依附上官舍人为阴,自立掌权为阳,有靠山却又不迷失自己,这就是我的阴阳平衡吗?”
    高延福仰头呵呵笑了起来,“孺子可教也!”
    。。。。。。。
    李臻向高延福告辞而去,高延福一直把他送出大门,目送李臻骑马远去,他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忧虑之色。
    实际上,高延福借阴阳平衡之说,其实就是在暗示李臻,不要和上官婉儿走得太近。
    最近这段时间,李臻和上官婉儿的关系有了质的突破,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包括高延福。
    高延福很了解上官婉儿的权谋手段,她为了彻底将李臻绑在自己身上,便借口圣上看中李臻,又创造回乡祭祖的机会,不惜以身相许,将李臻的心牢牢拴住。
    不是说上官婉儿不能依附,而是不能迷失自己,成为她的傀儡,李臻毕竟还年轻,很容易迷失在美色和权力之中,但愿他能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留住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
 。。。  

188。第188章 帝王之术
    科举考试结束已经有五天了,按照往年的经验,这一两天内,最后的录取结果就要出来了,长安城内的数万士子都处于惴惴不安之中。
    科举结束后,大部分士子知道自己录取无望,已先后离开洛阳返乡,但依然有数万士子心存一念希望,留下来等待最后的录取结果。
    武三思府中,曹文快步走过一座小院,来到武三思的书房前,这时,武丁香正好从书房里走出,悄悄指了指父亲的书房,表示是好消息,又对他嫣然一笑,姗姗离去。
    曹文回头一直望着她窈窕的身姿走远,眼中露出迷醉之色,半晌,才走进了武三思的书房。
    自从武承嗣事件中,武三思被武则天严厉斥责后,这段时间武三思老实了很多,不敢趁武承嗣被发配的机会收编武氏族人,只是全身心进行天枢的最后修建,并开始筹建明堂重新修复。
    虽然把武承嗣彻底扳倒,但武三思也付出了很大的政治代价,最主要就是和上官婉儿的同盟破裂,武承嗣临走时给圣上留了一封信,将这次刺杀案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圣上,实际上就是揭发他武三思在刺杀案中的所做所为。
    不过圣上似乎并没有真的因此迁怒自己,这让武三思又看到了一线希望。
    曹文走进房间,向武三思深深行一礼,“属下参见梁王殿下!”
    “曹公子不必多礼!”
    武三思笑眯眯道:“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考中了第三十四名,金榜有名!”
    曹文心中大喜,但他却克制住内心的狂喜,跪下来恭恭敬敬磕头道:“这是殿下对属下的厚爱,属下铭记于心!”
    武三思很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他看中曹文的地方,有城府、有头脑,懂得自己才是他的前途之源,这个人若能好好培养,再加以恩笼,他必然会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我等会儿要进宫面圣,恐怕会谈到一些进士派官之事,我就想问问你,你愿意外派还是留在朝中为官?”
    曹文犹豫一下道:“属下想打好根基,最好能外派为官!”
    “和我所想一样,另外,丁香之事你打算——”武三思目光锐利地注视着他。
    曹文低下头,半晌才道:“能为殿下之婿,曹文梦寐以求,恳求殿下给我一点时间,最迟半年,我一定迎娶丁香。”
    武三思也知道曹文是有妻室之人,随意休妻对他名声不利,倒不能太急,他便点了点头,“那我就再等你半年。”
    曹文告辞退下,随即离开了梁王府,匆匆向家里赶去,他一路上忧心忡忡,尽管他考中了进士,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刚走进福善坊,便隐隐听见了敲锣打鼓声,曹文起初并不在意,但他离家越近,敲锣打鼓声愈加响亮起来,他心中开始疑惑起来,只见家门口挤满了坊中邻里,他母亲孟氏正大把向外撒钱,欢喜得嘴都合不拢,十几名公差在一旁敲锣打鼓,人人皆满脸喜庆。
    这时,李泉看见丈夫,她激动跑了过来,紧紧抱住他,她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放声痛哭,“佛奴。。。你考中了。”
    “曹公子考中了!”
    四周一片欢呼,公差们一拥而上,给曹文披红带绿,曹文脑海里一片空白,懵懵懂懂被他们扶上了一匹高头大马,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李泉眼睛通红,捏着手帕,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她的眼睛,这一刻她心中充满了骄傲,她丈夫考中了进士。
    。。。。
    武三思走进了御书房,恭恭敬敬行一礼,“参见陛下!”
    此时武则天正在细览一百二十名进士名册,头名状元正是四明人贺知章,这是她钦点的状元,她读过贺知章的文章,果然是才华横溢,令她赞叹不已,这才是她想要的状元。
    武则天放下名册,淡淡道:“朕找你来,是想说说重修明堂之事,上次你说一年内修好,但朕觉得一年时间太长,朕希望你能再缩短几个月工期。”
    “可是。。。要缩短工期只能增加工匠,那样开支会——”
    “钱不是问题!”
    武则天打断他的话,加重语气道:“白马寺的收入足够重修明堂和天堂,天堂可以缓一缓,但明堂朕希望九个月完工,没有问题吧!”
    “微臣遵旨!”
    武三思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心中暗暗盘算,如果一定要九个月完工,他只能实施第二套方案,让新明堂比旧明堂稍稍小一点,这样就能如期完工了。
    武则天对他的态度比较满意,又笑道:“清点白马寺的财物你做得很好,所有贵重物品都能和宫中清册一一对上,看来在财物方面朕没有看错人。”
    武三思心中暗暗感激明先生,若不是明先生建议自己,他现在怎么可能得到圣上的赞誉,他连忙躬身道:“只要用点心,卑职就能把事情做好。”
    “你这话说对了,没有什么困难之事,就怕用心,你是个精明之人,只要把心用在建造明堂之类的大事上,你也完全能出任相国。”
    武三思激动得浑身发抖,圣上这是在暗示他,只要他把明堂造好,他可能要被提升为相国了。
    “微臣一定会尽心尽力为陛下效力。”
    武则天笑着点点头,又语重心长道:“武氏是后起之秀,比不得李氏皇族底蕴深厚,这种情况下,武氏家族更要团结,绝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互相攻讦,更不能一盘散沙,作为一族之长,你责任担起这个重担!”
    武三思心中大喜,圣上就是在暗示他可以整合武氏家族了,将武承嗣的一派全部纳入自己麾下,他心中激动,深深施一礼,“小侄绝不会让姑母失望。”
    武则天没有再继续多说,这种事点到为止,若武三思还不明白,那他正是无能无用之人了。
    这时她的目光又落在录取的进士名单上,每一个进士后面都有备注,表示这是被谁举荐,比如贺知章就是由中书侍郎陆元方举荐,武则天目光落在二十四名曹文之上,笑道:“这个敦煌士子曹文是你举荐的吗?”
    “正是微臣举荐。”
    “他有什么背景吗?”武则天又问道。
    “回禀陛下,此人出生贫寒,原是敦煌县文吏,一直不得重用,便来洛阳参加科举,微臣听说此人书法文章极好,就暂时用他替我整理文书。”
    武三思不敢说曹文就是李臻的姊夫,这会把上官婉儿扯进来,他回避了自己为什么知道曹文这个环节。
    武则天也没有多问,她要给武三思一点奖励,用他举荐的人,就是一种最好的奖励,武则天便笑道:“他平生有何志向?”
    “他一心想做地方父母官,造福一方。”
    武则天微微一笑,“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微臣告退!”
    武三思心满意足地退了下去,他有一种直觉,干掉武承嗣绝对是明智之举。
    武则天望着武三思远去,她负手慢慢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正如高延福所言,她对武氏取代李氏已经没有多少信心了,这么多年来,她严厉打压李氏,使李氏及朝臣对于武氏的怨恨日益加深,一旦她百年之后,李氏皇族还能放过武氏吗?
    为了武氏长远,她必须在一定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