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胡匪-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我拿个喇叭筒过來。”
喇叭筒。那是什么玩意儿。旁边伺候的监狱长听见这个名词有点傻眼,好多东西都可以叫喇叭筒,他不知道这位长官要的是哪一样。
“妈了个巴子的,你个笨蛋、饭桶。我们局长要的是喊话用的喇叭筒,快去找。找不回來老子枪崩了你。”
熊局长的警卫怒目横眉一通吼,监狱长抱着脑袋玩儿着命的跑了。虽然他不知道这位大人为什么叫局长。但他知道,旁边那位横眉怒目的手里的枪可是真家伙。万一要是因为个喇叭筒丢了性命可是太不划算了。
就在熊伟以为监狱长已经跑了的时候,监狱长却喜滋滋的提着个喇叭筒跑了回來。看这位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模样,也不知道他从那儿搞來的这个铁皮筒子。
熊伟也不管那么多,一手抓过來往嘴上一放,对着监狱里头扯开嗓子开始训话:“咳咳,弟兄们。你们的苦日子熬到头了。我们抗日义勇第一军是中国政府的正规军队,是抗日打鬼子的队伍。我军奉中央命令出关抗击日寇,现在已经成功光复了辽阳县城。”
“我们军长知道你们大家都是受日寇迫害的仁人义士,特地让我,抗日义勇第一军的后勤局长前來释放各位。希望各位获释之后,回去继续从事抗日事业,为把日寇赶出中国而努力奋斗。”
当官这么长时间,熊伟自然也会拿腔作势的讲话了。反正这里头关押的人也不会提什么反对意见,那他还不借睿⒒铀姹憬舶伞V览锩嬗腥嗽谔⑶易约夯鼓芩姹憬玻庵指芯蹩烧媸翘昧恕R皇嵌亲永锏哪翟诓欢啵芫殖ふ嫦虢菜饺鲋油泛煤霉
很遗憾,讲了十分钟都不到他就实在说不下去了,肚子里头洠Т柿恕T缰廊妹厥楦锤龀て难萁哺辶恕P芪靶闹泻蠡诓坏嘤锵炱鹆讼∠±恼粕幕褂腥嗽谠洞Ω呱泻茫骸昂谩=驳煤谩!苯艚幼耪粕絹碓较臁⒃絹碓矫芗阶詈笳粕锥屑浠辜性幼沤泻蒙涂谏谏
嘿,行。这趟竟然洠О捉病R皇敝湫芪靶那榇蠛茫翱际头拧!
释放犯人终究是不用熊伟这个后勤局长亲自动手,再说他也不会开牢房的大锁。释放犯人自有监狱的看守去干。熊伟这个释放犯人总指挥背着个手,面含微笑的站在监狱门口,用一种救世主特有的慈祥面容打量着从他面前走过的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可怜人。
第二十章 转移
这些半个小时之前还前途一片灰暗的人们突然间获得了自由,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有点不敢相信。但是,自由的诱惑终究是无法抵御的,有人开始犹犹豫豫、一步三停的往外走。
头一个出来的是个年轻小伙儿,看年纪不会超过二十岁。这人走过熊伟身边的时候,冲着他呲牙一笑,紧跟着弯腰行了个九十度的大鞠躬礼,一低头迅速消失在了门口。有了这个领头的,后面出来的每个人都给熊伟鞠一躬。熊伟腆胸叠肚盎然受之。
监狱里关的什么人都有,有十几岁的孩子还有须发皆白的老翁。另一边的女牢里关押着几十个面目苍白憔悴的女人。既然要放,那就不管男女都放了。
男人和女人穿着囚服混杂着往外出,这时候就体现出监狱的管理有方了。这么多人排着队,不论男女秩序井然,没一个插队找茬的、也没有一个骚扰调戏妇女的。这里的秩序简直比县城大街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好。
熊伟就背手站在监狱的大门口,每个被释放的囚犯都得从他跟前过,每个人过的时候都要冲他鞠躬行礼。有的人鞠个躬就走了,有的人还知道说声谢谢。熊伟始终保持着矜持的微笑,心里那份得意就别提了!
有位胡子拉碴也看不出年纪的汉子鞠躬道谢之后却没有立即走,而是走近一步压低了声音说:“多谢熊局长的搭救之恩。我是抗联的人。将来如果有用得着的地方,请到这个地方找我。”说完塞到熊伟手里一个蜡丸转身走开了。
熊伟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蜡丸,再抬头看那人的时候,人已经出了大门消失不见了。抗联的名声在国内相当响亮,可熊伟对他们还真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些年他一直跟着胡飞在关内打仗,对于东北的形势他并不是太清楚。
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就不管。熊伟一向就是这脾气。把蜡丸往口袋里一塞,就等着见面交给胡飞了。他连打开看看的兴趣都没有。
“熊局长,军长让你立刻去县政府!”有传令兵骑着马过来传达了来自军长的命令。熊伟不敢怠慢,立刻集合了手下人赶往县政府。
县政府会议厅,胡飞仍旧是居中而坐。下手两边的人已经大部分都换了。伪县长、警察局长、教育局长这些官了一个也不见,在场的齐刷刷都是胡飞的部下。
“各位。”胡飞一说各位,在场众将全部都挺直了脊背。“有六支日军合计三万余人已经兵分两路,分别对望海山和辽阳采取了包围态势。目前,日军包围圈还不算紧密,我们仍旧有机会。现在我命令:快反营立即放弃笨重物资,只携带金银细软、钞票银元以及粮食,赶奔望海山!切记,尽量不要和日寇交火,能躲就躲开点儿。”
“是!”托桑起立答应了之后坐下了。
“熊伟,你的辎重部队同样要放弃华而不实的笨重物资,只带战争必需品尽快启程赶奔望海山。木拉提,你把侦察兵都放出去,随时摸清日军动向,以免两军不期而遇!”
“是!”木拉提、熊伟先后起立答应,敬礼表示领命。
“日军最迟明天傍晚肯定会到达辽阳,希望各位抓紧时间,不要拖延!我对各位的要求只有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要做有辱人格之事。哪怕是死,也决不能向鬼子屈膝投降!”
众将轰然应诺之后战前会议结束。说是战前会议,其实更像是一个逃跑之前的会议,因为胡飞丝毫也没有在辽阳和日寇决战的打算,他所下的每一道命令都是为了撤离辽阳的。
快反营的四十辆木炭卡车这回起了大作用。部队从辽阳城搜刮来的物资钱财全部装上卡车拉回了望海山。由于行动迅速,卡车队甚至躲过了铺天盖地而来的日军战斗机群!
快反营躲过了,熊伟带领的辎重部队却没躲开。几十架飞机围着他这一百多辆马车这通狂轰乱炸,战马、车辆、物资、包括人员,全部遭受了巨大损失。
熊伟带来了一个辎重营,结果轰炸结束之后,这个营只剩了三四十个负伤的士兵,一百多辆马车还能走的连十辆也挑不出来。
幸好这回带回去一个伪军旅,要不然这次就赔大了!胡飞手下的部队从大的方面能分三个部分。第一就是胡飞从关内带过来的,包括两个步兵团、一个侦察团、一个骑兵团等等这些部队。第二部分就是起义的伪军,第三部分是望海山原来的胡匪。
胡飞想来想去决定最终把辽阳起义军和望海山的部队整编成一个师,抗日义勇第一军第三步兵师,由军长胡飞亲自兼任第三师师长。
日军大兵压境,胡飞决定把三个步兵师分成三个方向分头转移。突围之后也不用急着汇合,各师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自行留下来发展,能发展出一片根据地当然是最好不过!
胡飞身边跟着的是第三师以及快反营、骑兵团、野战医院等军部直属部队。他走的方向是北偏西,胡飞想躲开奉天。
“啪!啪!啪!”声音均匀地响了三声枪,这就是防控警报!卡车驾驶员熟练的把车开下道路往两边树林子里一钻,熄了发动机,静悄悄一声不发保持了沉默。
轰鸣声由远及近,两架日军飞机从远方的云层里钻了出来。飞到车队刚才行驶过的路面上左摇右晃观察了老半天,终于什么都没发现。摇摇翅膀准备飞走了,结果飞到一半突然又拐了回来!胡飞抱着一挺机枪死死的瞄着鬼子飞机。一旦树林里的汽车暴露了,他立马就要练习机枪打飞机了!
鬼子飞机顺着公路飞过来飞过去,哼哼的人耳膜都是疼得。这家伙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了。你说你要轰炸就轰炸,没事儿你来回看什么看?
胡飞心里咒骂了无数次鬼子飞行员,嘴里却还得和战士们说这小子驾驶技术不错。省得有人气不过用步枪打飞机。
第二十一章 八道壕的乡亲
十几分钟的时间感觉比平常一个小时都长。也不知道是燃油不够了还是确实没发现目标,十几分钟之后鬼子飞机终于飞走了,胡飞长出了一口气。
又过了半个小时,日军飞机再也没回来,胡飞这才带着部队重新踏上了征程。望海山是不能待了,下一步该去哪儿呢?是另外找个山头继续占山为王,还是找机会偷袭鬼子一把整出点声势?胡飞心里盘算着利益得失,默默地评估着几个方案的可行性。
骑兵团报告,前面就是八道壕。八道壕可是个大镇店,明朝的时候叫做镇安堡。据说堡子里现在还有座几百年前修建的烽火台,一旦有外族入侵,夜晚点火把白天点狼烟,几十里外都能看见。
胡飞听说过却没来过八道壕。平常也就算了,今天既然从这里过了,去看看那座几百年前修的烽火台不是也挺有意义的嘛?看看去。
八道壕情况不明,大部队肯定不能直接开进去。胡飞在三里之外扎住部队,他自己带着一群精英护卫、几位高级将领骑马进了八道壕。
乡下人没见过世面,看见一大群人鲜衣怒马佩刀持枪的冲进镇子,一个个早让吓得躲到了路边。刚才还是熙熙攘攘的街道,眨眼间街中间已经空无一人了!
按说街道上没人正好方便骑马通过,但胡飞却总觉得别扭。眼见老百姓挤在街两边,用恐惧中带着好奇的眼光看着自己,他就再也没心思坐到马上了。说不得翻身跳下马,对着路边人群一抱拳:“各位父老乡亲,大家伙儿挺好的呀。”
没人接他的话,胡飞也不觉得尴尬,咳嗽了一声接茬和百姓们说话:“乡亲们,我们是抗日义勇第一军。今天从你们这儿经过,没别的意思,我就是听说咱这里有座明朝的烽火台,挺感兴趣,专门过来看看。”
是来浏览古迹的!镇里的百姓送了口气,但却仍然没有放松警惕。
“乡亲们,谁能告诉我咱这里的烽火台在哪儿呢?”
“我知道!”就在胡飞以为他还得继续白活的时候,从人群里走出一位。年纪大概在四十多岁,留着八字小黑胡,身上穿着长袍马褂脑袋上还戴顶六瓣的瓜皮小帽。这人并不是在原地给指个方向就算了,而是分人群走到胡飞马前一拱手,“这位长官,请问你们是哪方面的部队?”
哪方面的部队?这问题问的有点古怪,不过胡飞却恰恰知道他这话里的意思,“我们是**,是军事委员会管辖的**。”
“你们真是**?是咱们国家的正规军?”这人半信半疑的重复了一遍。
“这还有假的吗?”胡飞皱起了眉头,心里隐隐产生了一个想法,“这是我的军官证,如假包换的**。”说着话,胡飞从怀里摸出一个红皮小本,这就是国民政府发给他的军官证。
这位瓜皮帽老乡伸着脖子瞪大眼睛仔细分辨之后,连连点头,“真是**,真是**。”紧跟着眼睛就开始泛红了,“既然您真是**的长官,那就是来对地方了!乡亲们!你们大家都看见了嘛?这些长官都是**,是真正的**呐!”
镇子里的人就像突然之间活起来一样,嗡的一下各种说笑声、叫喊声同时出现。有不少好奇的百姓走到胡飞他们旁边,好奇的看着这些身高腿长的战马。还有的对着将领们身上佩戴的战刀配枪指指点点,脸上尽是羡慕。
“长官,如果不嫌弃,就请到寒舍小酌几杯吧。等吃完了饭,我带着你们去参观烽火台!”瓜皮帽主动请吃饭,并且还毛遂自荐的要求当向导。
虽然此人的行为绝对属于可疑,但胡飞却一点儿不在乎。他身边有人有枪,本身又属于高手的行列,一般人像暗算他哪儿那么容易?再说看这瓜皮帽的长相,也不像是大奸大恶之徒,估计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坏心思。当然,该问的还是要问:“请问先生是什么人?”
“哦,在下是八道壕的保长俞守仁。长官不要误会,我这保长可不是日本人封的,那是大帅在位的时候任命的。”俞保长很是自豪的向胡飞做了自我介绍。
原来是本地保长,那感情好。既然有这么一个半官方性质的本地头面人物主动靠过来,胡飞当然欢迎。有就烦款待?那更好,正好没吃饭,一边打听情报一边填饱肚子,两不耽误。
保长给准备了酸菜炖肉、山蘑菇炖野鸡、以及一些本地特色菜,摆了满满一桌子,又上了一坛子本地酿制的女儿红,酒菜就全了。一群人围桌而坐,胡飞端起酒杯和在座的一碰,宴会正式开始。
一桌子好吃的,干吧!俞守仁在边上介绍着每道菜的特色口感,胡飞拿起筷子只管往嘴里塞。满脑子只有一个字:香!任凭俞保长在旁边妙语连珠,胡飞只顾着自己吃得痛快。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饭后送上香茶水果,俞守仁在胡飞的询问之下开始介绍本地的人文地形。也没经过系统的组织,反正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一件件一条条,慢慢地就倒了出来。
九一八之后,八道壕也是经历过战火的动荡。先是日本人来了,杀了几个人、抢了一批粮食走了。紧接着义勇军来了,和日本人连续打了多少回仗,死了也不知道多少人。八道壕超过六成的人家都有男丁参加义勇军。结果最终义勇军战败走了,日本人来祸害了一番也走了。
后来抗联的也来,大仗小仗又打过不少,八道壕的人民吃够了苦头,也恨透了日本人。有两次鬼子曾经占领过八道壕,但当地老百姓宁可进山去逃难,也绝不留到老家给鬼子当顺民。
鬼子占领了一个没人的荒地,他们也呆不住。没过五天,鬼子撤了。后来抗联的也不来了,八道壕就再次变成了一个没主的偏远村庄。鬼子隔三差五的来抢点粮食。乡亲们知道的早就把家里粮食全背上山,不知道的就只有任凭鬼子夺去了。
第二十二章 镇族金牌
现在离最后一次鬼子来已经有七天,估计下一回就是十天以后的事情了。这些都是在介绍八道壕的历史变革和抗战英雄史,接下来酒酣耳热之后,俞守仁的眼泪掉下来了。
“我俞家祖上在嘉庆年间曾经做过道台,后来虽然家道中落,但终究还是比普通人家强上不少。这里面有我俞家世代勤劳节俭的功劳,但也有祖上传下来的宝物庇佑之功劳。嘉庆年间做过道台的那位祖上曾经进京朝见皇上,皇上夸我祖上勤勉,御赐了一面刻有勤勉为官、勤俭持家的金牌。”
“金牌?多大?是纯金的吗?”胡飞一连提了三个问题。
俞守仁抬头一看,顿时被胡飞那锃亮的双眼给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说起我家的金牌来,这位胡将军这么兴奋?不过,对于胡飞的问题他却还不敢不回答,这次能不能寻回传家之宝全指望人家了,把人得罪了怎么行?
“金牌只是个称呼,其实那面牌子的质地是铜和铅的合金,只有表面镀了一层金。不过,其价值却不是一面纯金牌子所能相比的。就凭这面御赐金牌的庇佑,我俞家才能历经近二百年而不衰。去年抗联在八道壕和日寇一场决战,最终不敌战败退走,日寇却洗劫了八道壕。”
“我们全家虽然及时撤离免受了人员伤亡,但走时匆忙,竟然把至关重要的御赐金牌给弄丢了!拿金牌是我俞家的镇族之宝,是万万丢不得的!这几个月来我多方托人打探,最终得到消息,金牌落在了日本关东军副总参谋长绫部橘树少将的手上。”
“绫部橘树?”胡飞皱着眉头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鬼子关东军换将也太频繁了,这个绫部橘树他从来也没听说过,谁知道这鬼子是从哪个旮旯里蹦哒出来的?“你是想让我帮你拿回镇族金牌?那个绫部橘树是日本关东军的副参谋长,你以为我这点人马就能攻打关东军司令部了?”
胡飞斜眼看着俞守仁,脸上挂着一丝冷笑。想三言两语算计我?做你的美梦去吧!
“不是不是,长官别误会!”俞守仁连连摇手,“我只是告诉长官日本人的又一桩罪行。御赐金牌对于长官来说或许能值几文钱,但对于我俞家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精神象征。长官如果有机会看见这面牌子了,还请交还给俞家。我们全家都会感激长官的大恩大德。但有所需,倾囊而授;但有所用,赴汤蹈火。”
咦?一面牌子就能让这个八道壕第一家全族效忠?还有这种好事?胡飞将信将疑的看了看俞守仁,最终他还是相信了这位的说辞。这年月,没人敢拿自家祖宗开玩笑!
从关东军副总参谋长手头拿块牌子,对于别人来说或许难如登天,对于胡飞来说,也不过就是夜里出去跑一圈的事。
为了表示诚意,第二天俞守仁就带着胡飞去参观了镇安堡烽火台。夯土堆就的四四方方一座高台,上头有点烽火用的柴草、油料。当然油料早就风化了的,但仍然能看出这关外烽火台当年的风采。
俞守仁把自己家的院子给胡飞腾了出来,他们全家则搬到亲戚家去暂住了。对于这种人当然应该照顾,胡飞从住进俞家的那一刻起,心里算是打定了主意,要帮助俞保长夺回御赐金牌。其实主要还是他的好奇心作祟,胡飞还从来没见过什么御赐金牌呢。
既然军部定到了老俞家,部队当然也就在镇子外面安营扎寨了。由当地保长俞守仁负责给胡飞的部队筹集粮草辎重。八道壕不够,到邻近村子里去买,临近村子不够,就到再远的村子里去采购。总之,后勤局长熊伟就直接和俞守仁单线联系了。
安置军营,在镇子周围布置防御工事。安排部队进行防御演练。把这一件件都安排了主管领导之后,胡飞从算是腾出了手。这一天,胡飞把张雅怡、袁方、霍庆龙、王洪、杨小五以及情报处长程老杆叫到小会议室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秘密会议的内容没人知道,不过在这次会议结束之后,参加会议的这些人就集体消失了。抗日义勇第一军的负责人暂时由参谋长刘冬代理。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官兵们也早就习惯了。刚开始知道的人稍微惊讶了一下,接下来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当胡飞是请假旅游去了。
怀着一半是好奇、一般是为部队前途着想的心里,胡飞带着他的特别行动队成员悄悄坐火车进了长春。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一九四二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驻地。关东军副参谋长就住在长春。这老家伙是关东军的重要人物,每天都会到关东军司令部去露面。胡飞打算先观察观察再说。
绫部橘树平常住在哪儿?他手下有多少枪手,平常身边有几名随从,他每天的行走行车路线都是什么?
刚一来长春先要找地方住,胡飞就在司令部周边找了家旅馆包了半个月的房间,这样他就有个落脚地了。打听绫部橘树的具体情报就要靠程老杆和他带来的那几名精英侦查员了。
本来胡飞应该待在旅馆里等消息,但他头一回来长春,不出门欣赏一下这座塞外名城的风景那不算白来了嘛?再说和他同行的还有一个张女侠,女人嘛,当然最喜欢的就是陪着心上的男人去逛街了。
当胡飞提出逛街要求的时候,看见张雅怡雀跃的表情,他就知道自己又猜对女人心了。胡飞出门逛街,当然不可能就是他自己了,袁方、霍庆龙那几位高手全都跟着出了门。这些人都是两两一组,彼此之间相隔个十几米,有情况能随时招呼到,没事情的时候也不容易引起外人的注意。
长春街头行人众多。虽然达不到洛阳那种摩肩接踵的程度,却也绝对称得上是人口密集。一行人正走着,从路那边经过的两个人引起了胡飞的注意。这两位肩膀上各背了一个长条形的包袱,看外形似乎是步枪。谁这么大胆,竟然敢在大街上公开携带枪支?
第二十三章 演戏道具
胡飞是用枪多年的老手,步枪就算装在套子里他也绝对不会认错。冷不丁看见对面人背的长条形包裹他以为是步枪,再仔细一看就发现不是了。那包裹里的东西虽然长度和步枪相仿,但绝对不是枪,看起来倒像是木棍或者长刀之类的冷兵器。
看了看身边,见张雅怡似乎也对那俩人背的东西颇感兴趣,他不禁起了一点儿玩笑的心思,“哎,雅怡,你说那俩人背的会是什么?”
“短棒和单刀。那两个人肯定是戏班子里的演员,他们背的应该就是演员唱戏用的道具。”
张雅怡异乎寻常的肯定态度倒是让胡飞吃了一惊。“你怎么能确定?我看见第一眼的时候还以为这俩人背的是步枪呢。短棒我也能看出来,木剑似乎不一定吧?再说,你怎么确定这俩人一定就是戏班里演员?”
张雅怡闻言白了胡飞一眼,其间那千娇百媚的风情让胡飞心中一片荡漾,“你胡军座什么都得知道呀?别看你武功高、人长的帅,这天下间也有我这小女子知道,你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