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胡匪-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昨天开始部队就断粮了,就连一向好像挺富有的别动队手里也没有一粒存粮了。拉辎重的驮马被宰了十几匹炖成马肉汤让军民们熬过了两天,今天的晚饭好像又成了问题了。
    把最后几匹驮马也宰了!把军官手里的存粮、狼肉干全拿出来,再挖开积雪搞了点草根草叶,把这乱七八糟的东西全放锅里加上水放上盐,熬成了一锅鲜汤。今天的晚饭问题总算是解决了。明天怎么办?
    郑润成心里有个小期待,要是明天能遇见当地百姓,义勇军的粮食问题就算彻底解决了!回了自己国家了嘛,让老百姓带路,不管是找当地政府还是找当地驻军,找谁要粮食都是天经地义!有了粮食他的大军就能生存,将来就能继续开上战场去和日军作战!
    这一夜睡的很安稳,既没有野兽骚扰也没有敌人的袭击,义勇军将士们难得的放开心怀睡了个好觉。
    天亮了,官兵们陆续起床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征程了。部队集合时候却出了事,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兵竟然起不了床了!有患感冒发烧的、有上吐下泻的、还有的胳膊疼、腿疼、脑袋疼的,反正是什么毛病都有,还像是一夜之间所有的病症集体来袭了一样!
    是水土不服?还是中了毒遭了什么人的暗算?看上去都不像呀。官兵们得的不是一种病,他们中的大部分只不过是老毛病又犯了而已,唯一和平常不一样的就是犯病的人数太多、时间太集中罢了。
    将领们坐到一起仔细一分析,得,肯定是在苏联境内行军的那几十天,官兵们从上到下都绷紧了一根弦。而今回国了,那根弦也就放松了。人心里的劲儿一懈,所有病就都出来了!
    怎么办?治病!先治病再开拔!

第二十三章 湖边的蒙古包
    踏入国门之后的第一天夜里就有数千军民集体生了病,郑润成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他也不能继续往前走了。停下来治病,只有让这些人治好了病,最起码也得等军民病情稳定了才能继续行军。
    队伍中生病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一,这个比例是任何指挥官都不可能舍弃的力量。郑润成同样无法舍弃三分之一的部队。
    精神上的松懈是会传染的,随着部队的停滞不前,越来越多的军民开始被各种疑难杂症放倒了。军医治疗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增病患的速度。眼看这支历尽艰辛一只脚已经跨进胜利门槛的大军竟然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郑润成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了。
    遍观义勇军各部队,也只有胡飞和他的别动队官兵没有大范围的被病魔缠上。当然,这可能和别动队的食物一直比其他部队更充足有关。士兵挨饿少,又是骑兵、有战马代步,体力自然就显的充沛一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当然也就更强。
    义勇军已经陷入了极度危险的生死关头,郑润成需要有人去搬兵求援!别动队兵强马壮,他们不去谁去?郑总指挥亲自来找胡飞了。
    一夜之间部队竟然成了这样,胡飞作为义勇军的一员当然也着急了。可他着急也没用,他不是医生,没有济世良药来治疗这些生病的军民;他也不是地主富商,他手头也没有大批的存粮能让军民吃饱饭。胡飞只有干着急的份。
    就在这时候郑润成来了,总指挥用少见的客气语气要求胡飞率领别动队去帮义勇军寻粮找药搬救兵。说是要求,其实就是请求了。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胡飞哪还能拒绝?
    郑润成这个义勇军总指挥给了胡飞一份由他亲笔书写,并加盖了义勇军总指挥印章的介绍信。有了这张纸,胡飞就算有了一个正式的身份了,要不然光凭空口白牙人家也得信他?
    把介绍信揣怀里,集合了别动队一百多名骑兵,胡飞在马上朝郑润成敬了个军礼。一抖缰绳,“驾!”这支义勇军建制最完整的骑兵部队迅速驶离了宿营地。郑润成抬手还礼,一直到别动队完全看不见影子了才把手放下。
    “驾!驾!”胡飞大声催促着胯下马,斑点马四蹄腾空已经把作为一匹纯种马的速度发挥到了最快!一百余名骑兵像一阵风一样刮过了荒无人烟的草甸荒原。
    已经往前连续奔驰将近四个小时了,别动队仍然没有看见一个人影,胡飞心里是越来越焦急!他没法不急,边境线上还有两万多人等着他救命呢!跨下斑点马已经跑出一身的汗了,“吁——”胡飞轻轻勒住了缰绳。
    这么跑下去不是事儿呀!谁知道哪儿有人?万一要是有个牧民帐篷什么的在山那边,他一眼看不见跑过去了怎么办?
    胡飞看了看周围,近处有山、周围有草原,远处好像还有一条河流,站在这儿能看见一块亮闪闪的水面。这十几里之内要是有人的话,说不定就会在那片水源附近安营扎寨的!
    一座百十余米的小山就在左手边不远,胡飞抖了抖缰绳吆喝一声,一马当先向小山冲了过去。他想到山上去观察一下那边水源附近的情况。百余名骑兵随后紧随着,战马的蹄声像擂鼓一样回荡在这片空荡荡的草原上。
    站得高望得远这话一点都不带错的。胡飞站在小山顶上,他刚才看见的那处水源是一览无遗。
    蓝汪汪一片,像块蓝宝石一样的是个天然湖。湖中间有成片的水鸟时而嬉水时而起飞;草地上一群绵羊在悠闲地吃着草;靠近那边山坡的位置有两个蒙古包。
    终于找到当地人了!胡飞心中大喜!此刻他也顾不得突然出现一支骑兵会对蒙古包的主人造成什么印象了,胡飞现在只想赶紧过去找到那家牧民打听一下这附近的情况!
    马蹄声再次闷雷一般的响了起来,这回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那两顶白色的蒙古包!
    胡飞一马当先,通晓人性的斑点马知道主人心里着急,不用胡飞催促就跑得像飞一样了。望山跑死马!看着离蒙古包好像没多远,真跑起来,就算是斑点马也跑了差不多半个钟头。
    快到跟前了,蒙古包里走出两大两小四个穿着毛皮大衣戴着毛皮帽子的牧民。看样子人家是快乐的一家人。这一家人显然被突然出现的骑兵给惊住了,一家四口就站在蒙古包外面愣愣的看着骑兵风一样的越跑越近。
    忠心护主的牧羊犬开始狂吠了,牧民一家从惊讶中醒了过来,女人和孩子躲进了毡房里,这家的男人从蒙古包里拿出一支长管的猎枪,冷冷的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
    “大哥,大哥!”胡飞看出了牧民的戒备之意,远远地就开始大声喊着大哥,他不相信牧民会听不懂这句汉语。
    胡飞猜对了,那牧民还真的懂汉语,虽然懂得不多吧,大哥这两个字的含义他还是知道的。牧民的紧张情绪好像缓解了一点,枪口不再对准骑兵了,不过他也没收起来,就用两只手一前一后那么抓着。
    胡飞跑到离牧民二十米的距离跳下马,一溜小跑的跑到牧民跟前双手抱拳行了个拱手礼。牧民有样学样还了个抱拳礼。时间有限,胡飞随便和牧民寒暄了两句,知道对方懂汉语之后立马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对方。
    “我是东北抗日义勇军,这是绕道从苏联回国了。我们的部队在边境线那儿遇到了麻烦,现在急需医生、药品和食物。我要到塔城去,麻烦请问大哥塔城怎么走?”
    “东北义勇军?”牧民惊呼了一声,回头喊自己的老婆孩子出来见胡飞和他的部队。在牧民心里,打日本的义勇军就是英雄,能和英雄亲近那就是福气!
    塔城他知道,不过牧民还是要求胡飞和他的战士们每人先喝一碗羊奶润润喉咙。
    这东西是润喉咙的吗?这明明就是营养丰富的高级补品嘛!碗里羊奶的膻气在胡飞口中已经变成了人间最美的味道。
    饥饿的人是不挑食的,胡飞捧着那碗羊奶一饮而尽!抹了把嘴边溢出的奶水,饥渴的感觉顿时消失了。打了个嗝,一股羊奶的奶膻气,整个人从里到外都被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包围了。

第二十四章 义勇军进塔城
    热情的牧民把家里存的羊奶全拿出来招待了别动队骑兵。一百多名官兵,牧民家的羊奶显然不够所有人都喝个饱。热情的牧民不想慢待了他心中的英雄,家里的存奶不够,直接就让他老婆提了奶桶跑到羊群里现挤。
    胡飞也不是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的人,饿了就是饿了、渴了就是渴了,到这会儿也没什么好客气的。吆喝了一声,战士们纷纷下马,乐呵呵的排队喝羊奶。牧民老婆好不容易挤满了一桶提过来,这边一眨巴眼的功夫就没了。
    好在这位中年妇女挤奶的速度够快,他们家产奶的绵羊也够多,胡飞这一百多名骑兵人人都喝上了新鲜的羊奶。喝完一桶又挤一桶、喝完一桶又挤一桶,等到别动队所有官兵每个人都喝完一碗羊奶,已经是两个钟头以后的事了。
    胡飞拿出钱要付帐,牧民一家说什么也不要。不仅如此,热情的牧民还想宰几只羊来招待别动队骑兵。
    宰羊煮肉时间可是有点长,胡飞等不及,国境线那边的几万军民也等不及!胡飞咽着口水谢绝了牧民的好意,强行留下了一摞银元之后,按照这一家指引的方向重新上马,快马加鞭直奔塔城。
    塔城离这里其实并不远,胡飞得了牧民的指引,跃马扬鞭飞奔一个钟头之后就看见了这座边境小城。
    骑兵进城在这个边境小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城中的军民得知这支骑兵是赶了几千里路,从苏联归国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之后当时就激动了!
    抗日义勇军,抗击日本人的军队,这是英雄呀!是英雄的部队到咱塔城来了!激动的人们奔走相告,成千上万的百姓闻讯冲上街头竞相围观。
    县城并不宽敞的街道迅速被汹涌的人潮给堵死了,胡飞和他的别动队被围观的人群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围到了正中间。
    这就是抗日的部队?这就是人民的英雄!激动的人群指点着、议论着、欢呼着,就是不放骑兵前进。
    胡飞挥手和城中百姓打着招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别看胡飞本事大,他还真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看着热情的群众,胡飞和他的战友们被深深地感动了。虽然人群喊的是什么胡飞基本上一句没听懂,可这并不妨碍他从一张张激动的脸上感受到热情。
    有维族妇女举着成瓶的奶酒送到跟前了;哈萨克老人托着金黄喷香的烤全羊捧到了义勇军马前;身穿白衣的姑娘围着骑兵队伍载歌载舞尽情欢歌;民间音乐家自动的站在街边演奏民族音乐助兴。
    军队和群众在互动:群众在欢呼,英雄在敬礼致谢。军民一家亲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既然回了国了,义勇军就应该有个军队的样子!胡飞约束部队尽量保持着队型,就算是接受沿途百姓馈赠的时候也应该首先记住军人应有的仪容。一个军礼,既表达了谢意,又让百姓们感觉到义勇军肃整的军容。
    人家塔城的百姓是尊重义勇军、爱戴义勇军,这才对自己这支别动队骑兵表示欢迎的,咱可不能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对于一支威风凛凛而又彬彬有礼的英雄军队,塔城百姓显然比较满意,音乐、舞蹈、欢呼声更热烈了。今天的塔城已经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数万军民在尽情地享受着这种火热的气氛。
    塔城县政府的官员得到消息之后,由县长领头,县政府的所有公务员倾巢而出到大街上迎接进城的义勇军。
    刚才还是欢歌笑语、嘈杂成一片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下来。人群往两边一让,中间露出一条通道。狭窄的通道迅速变宽变长,从通道尽头走过来一群人。
    当先一人走到胡飞马前自我介绍,他就是塔城县的县长。
    穿长袍、带毡帽,塔城的公务员和胡飞在东北看见的那些政府官员穿着打扮截然不同。
    胡飞拿出郑总指挥交给他的介绍信,并告诉县长,他这支骑兵只是打前站,在边境上还有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在那儿等着呢。义勇军大部队现在遇到了困难,需要粮食、药品以及大量的医生。他就是来塔城求援来的。
    县长看了介绍信之后,对胡飞的身份自是深信不疑,当下就分开人群把胡飞和他这支骑兵队伍领到了塔城县的军营。军队总不能驻到县政府吧?塔城县有军营,从满清时候起就有几千部队在护卫这座边境重镇了。
    军营够大,当初的驻军现在已经没多少了,空置的营房正好让别动队临时驻扎。县长告诉胡飞,他现在就去征集粮食、搜集药品、寻找医生。
    够几万人吃的用的,他这个县长根本就拿不出来!看今天城里的百姓热情度挺高,县长觉得他或许能从这些热情的百姓身上想想办法。
    胡飞知道,义勇军来这么多人肯定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难处。边境小城本来就不是富裕地区,义勇军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也够难为人家了。催促不合适,可胡飞还是得催,那边几万人都在生死线上等着呢! 明天,最多明天,不管人员物资筹集到了多少,别动队都得返回边境!县长知道义勇军的难处,对于胡飞的急切心情他表示能理解。就今天一下午明天一上午吧,能凑多少他就凑多少,保证胡飞明天下午能带着东西回去和大部队汇合!
    今天大家伙儿累得都不请,胡飞和他的战友们吃饱喝足了就在塔城的军营里休息了。军营外面仍然有热情的百姓围在门口久久不愿意离开,营门口的卫兵就暂时做了兼职的解说员。
    义勇军的浴血奋战、义勇军的潜力生死大转移,无一不牵动着百姓的心。守门卫兵并不精彩的解说,却在人群中激起了阵阵的掌声。期间,不停地有塔城的商人富户捐钱捐物。胡飞在营房里睡觉,收拾捐赠粮食物品的活儿全都交给参谋长刘冬了。
    经过一整天的忙活,第二天下午县长带着几十名医生几十车药品、粮食,和别动队一起去了国境线。
    有了食物,人的精神、体力均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医生和药品的到来更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然而,由于缺衣少粮、长途行军,还是让不少人超负荷支出了体力。这些人完全是提前透支了生命,即便是有再好的医生、再好的药,已经透支的生命还是没办法挽回。
    又是三天,能恢复的人都恢复了,无法恢复的也把生命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可以说是活着的再次充满了希望,死去的也没留下遗憾。
    义勇军总指挥郑润成将军率领两万余义勇军赶赴塔城,那里正有数万欢迎的人群在等待着他们。

第一章 拥军义士
    79免费阅“托莫大叔;事情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您就别激动了;”
    胡飞温言劝慰着身边的老人;这个花白胡子的老头是昨天中午找到军营的;当时和他一起來的有好几十号人;这些人一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拉住别动队战士的手是又哭又笑、泪流满面;这个叫托莫的老头就是他们的族长;昨天下午來过之后;今天一大早这老托莫又到军营里找胡飞了;
    老人是來找胡飞叙旧的;托莫老人第一回见面的时候就告诉胡飞;他是锡伯族的人;和胡飞是老乡;和义勇军的全体将士都是老乡;老头來这儿是听乡音、看家乡人來的;
    锡伯族的老家在东北松花江、嫩江平原;遍布辽吉黑三省;满清时期;皇帝乾隆征发东北的锡伯族官兵家眷三千余人至新疆戍边;当时乾隆答应锡伯族的族长;七十年后允许这支西迁的锡伯族人返回东北故地;并赐给他们丰厚的赏赐封地;
    七十年呐;锡伯族人掰着手指头查年头;查來查去始终也洠У鹊交实鄣幕厍睿欢袂逋醭丫鹜鋈炅耍晃迦巳慈匀辉谖鞅钡目嗪匚抑谢雷疟呓荒昵崛耍欢怨释痢⒍悦褡宓墓勰疃嫉×耍簧狭四昙偷娜巳词贾諞'忘了他们远在东北的故土家乡;
    老托莫年纪越來越大;本來以为一直到死也不会再听到家乡的消息了;洠氲接⒂碌囊逵戮捶路鹱盼闼脑竿谎犹於祦砹诵陆灰逵戮皇嵌钡目谷找逵戮煌心皇堑贝宓淖宄ぃ坏碧揭逵戮绞克党龃空鼻坏氖焙颍徽馕荒旯哐睦先思ざ乩侠岷崃鳎焕『傻氖志筒簧岬盟煽耍
    刚回国就遇见老乡;不仅出乎胡飞也出乎所有义勇军的预料;听锡伯族老族长讲述陈年往事;坚强的义勇军战士也禁不住唏嘘不已;
    万里他乡遇见乡亲;本來应该热情地让进营房上茶摆酒热情款待的;可激动地锡伯族长却根本不往酒桌上去;托莫老族长就愿意和胡飞、和义勇军的战士们说话聊天;有生之年能多听听年轻人讲述家乡的风土变化、人情世故;在老人看來可比吃顿饭喝杯酒有意义多了;
    在老托莫的一再要求之下;胡飞只好带着老人到营房里参观了一番;虽说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捐赠的部分物资;可义勇军缺衣少食的现状却并洠в械玫匠沟椎慕饩觯涣酵蚨嘁逵戮木氨环⒘糕藐⒅夭皇悄敲纯炀湍茏氨钙肴模
    看见家乡子弟兵如今的状况;锡伯族长擦干眼泪告诉胡飞:他现在就回去筹集粮草辎重;眼睁睁看着家乡的英雄衣衫破旧、忍饥受冻可不是锡伯人的待客之道;
    老头还是个急性子;说走;一刻也不多留;胡飞拦都拦不住;托莫族长出了军营就去找和他同來的锡伯族人回去筹粮草了;
    这边刚送走了锡伯老族长;营门外头又有人求见;來的还不是一个人;是一个车队;
    來人姓史;叫史黎明;史家是塔城以南裕民县首屈一指的富户;这史黎明听说义勇军來了塔城之后;害怕义勇军不从裕民县过;就把家里能调动的现金全拿出來买成粮食送到塔城來了;
    这位不惜破费万贯家财支援义勇军的好心人胡飞自然要热情接待了;不光是他个人接待;胡飞还把史黎明带去引荐给了郑润成;人家才是义勇军总指挥;史黎明这样仗义疏财的拥军模范;理应得到义勇军最高指挥官的亲自嘉奖;
    郑总指挥干这种事自然是驾轻就熟;把义勇军的主要将领召集齐了;再找了乐队在旁边演奏了一支抗日歌曲;又把当时军装最整齐的别动队骑兵给召集了二十名;搞了一个小小的阅兵式;
    这一下;底子、面子、里子全有了;
    史黎明受到义勇军如此隆重的接待;心里头激动的不能自己;当欢迎仪式进行完宾主双方饮茶会谈的时候;史黎明就主动向郑润成承诺;这次只是他支援义勇军的第一批粮食;今后还有好几批粮食会源源不断的运过來;史黎明是打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这支抗日的军队了;
    对史黎明的义举;义勇军从上到下自然是感激不尽;郑润成代表抗日义勇军给史黎明发了一面锦旗;上面是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抗日义士;拥军模范;
    也不光是一个史黎明;义勇军在塔城休整的时间里;有无数的新疆民众捐钱捐物;塔城地区人民虽然不富裕;却仍旧拿出了他们的所有在支援着这支抗日的武装;因此而倾家荡产者已经突破了两位数;
    不能在塔城接着住了;这天晚上义勇军众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将领们把各自部队受捐助情况说了一遍之后;郑润成立刻发现了其中的不妥;两万多义勇军不是一个塔城地区能养得起的;
    虽然这里的民众很热情;可义勇军是抗日的队伍;不是扰民的军队;在这儿待的时间长了;这附近县镇的百姓都会受到牵连;如果因为要供养义勇军而导致大批百姓陷入贫困;这支英雄部队的当家人们又于心何忍;
    走;义勇军必须尽快离开塔城;到迪化去;迪化是新疆省的首府;整个新疆的达官贵人、财富税收全都集中在迪化;只有那地方才能供养得起两万余人的义勇军;
    义勇军要想到内地抗日也必须经过迪化省政府的批准;一支军队武装过境;不经过当地政府的批准是不可想象的;再说到了迪化也能和南京政府取得联系;或许还能得到少帅的什么指示;同时;迪化还是交通要道;从塔城往内地去;迪化也是必经之地;
    在塔城休整了好几天;要是再加上在国境线那儿待的那三天;义勇军回国已经超过十天了;也确实该到新疆省府去报到了;
    义勇军是军队;一支军队应有的雷厉风行他一点也不缺;会议上通过了离开塔城去迪化的决定之后;直接就把开拔时间也给定了下來;第二天;第二天去向塔城县政府以及塔城驻军告别之后;直接就走;
    到了迪化就离内地更近了;也离抗日的战场更近了;义勇军将士们盼望着早日重上战场和日寇厮杀;国仇家恨还等着他们去报呢;
    义勇军才來不到十天;就已经让塔城县政府忙的焦头烂额了;无数民众要求捐赠;数不清的青年要报名参军;再加上那两万多义勇军也得县政府每日派人联系;这么多事儿忙下來;这位身体本來还算健硕的县长已经有了种精力透支的感觉了;

第二章 送行
    以县长为首的塔城县政府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听说义勇军今天就要走,县长和县政府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松了口气,这种幸福的折磨终于算是熬到头了!
    因为支援义勇军,县政府在塔城人民当中受爱戴程度明显提高了一大截。让干什么活儿,比方说要给义勇军的军营修围墙吧,以前老是讨价还价的民夫,现在竟然忘了讲价钱这一说。政府把工作一布置,民夫们抡起膀子就干!工钱也不提了,抱怨也没有了,只剩下热火朝天的劳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