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风流-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好处?如今说这些有何用?团营总督可不是我张仑,你们该去定国公府找徐光祚才是,你们和他不是打的火热么?跑到我面前来鸹噪作甚?”
众人被张仑一顿言辞训斥的哑口无言,当年张懋在世的时候,自己这些人根本就天不怕地不怕,因为有张懋在上边顶着;是不是他们还会闹些事端来让张懋难堪;比如宋楠要进团营的那一次,侯爷们集体闹腾了一回,还一个个故意跟徐光祚打的火热,逼得张懋没同意宋楠进团营。现在想来,当初是多么的无礼,张懋若不是为了整体的安定,又岂会容忍他们这么做。
想想现在,大难临头,身为团营总督的徐光祚不但毫无作为,还躲在家里装病,而面前的张仑也正是被自己等人给轰下台来的,现在倒要叫他来想办法,确实毫无道理。
“小公爷莫要生气,我们不是冲着您来,这几日我们私下里也交流了不少,回想我们所做的一切,确实有些对不住你们爷孙二人。但团营是老公爷的心血,我们也都是跟着老公爷干了一辈子的老兄弟们,便是为了老公爷着想,我们也不能自暴自弃。小公爷,今日来此的七位侯爷都是私底下发了毒誓的,我们联名写了个东西,希望能平息小公爷之怒,能够帮我们渡过这个难关。”
老成持重的耀武营提督刘仲达上前低声说了一番话,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交给张仑,张仑疑惑的拿过来看了一遍,伸手掷在案上道:“你们这是做什么?莫非我张仑是这种人么?这团营总督之职本是我自己辞的,难道我还稀罕不成?”
刘仲达忙道:“小公爷,之前侯爷们多有得罪,小公爷担任总督之时,有些人心中不服;现在大伙儿想明白了,这个位置非小公爷莫属。我等今后一定像老公爷在世的时候那样,紧紧团结在小公爷周围;那徐光祚毕竟是外人,那有我等和英国公府之间渊源深厚?他当总督本就是个意外,现在该将位置腾出来啦。”
张仑咂嘴道:“你们这样我很难做,本来对此事我确实想出些力,但你们这么一来,岂不是让人以为我为了别的什么事情才来出力的么?不好不好。”
刘仲达回头使了眼色,带头拜倒在张仑面前道:“求小公爷助我们这帮老公爷手下的老兄弟们渡过难关,我等今后唯英国公府马首是瞻,否则,枉自为人。”
众侯爷纷纷拜倒在地,张仑忙道:“这是干什么?都起来都起来,论辈分你们都是我叔伯辈这岂不是折杀我么?”
刘仲达沉声道:“小公爷答应了我等就起来。”
张仑叹了口气,缓缓道:“都起来吧,我尽力便是,但我不敢保证能否奏效。这回团营中是一定要走人的,至于走的是谁,我只能在这上面做点文章了。”
众侯爷大喜过望,今日他们本就是有备而来,前来的七名侯爷都是处于中间派,加上张仑高虎焦正泰三人,十二团营的提督中只剩下了两人。这两人一个是振威营提督钱太昌,另一个是钱太昌的死党练武营提督孟堂。
侯爷们的结盟也是很有技巧的,虽然这当中大多数人都曾经明里暗里诋毁过宋楠,跟张仑做过对;但这七人却不像钱太昌和孟堂已经彻底投入徐光祚的怀抱,徐光祚拟定的名单中一定不会有这两个人,所以他们才抛弃了钱太昌和孟堂;一来是防止这些事被徐光祚知晓,二来也是因为总有人要当替死鬼之故。
这其中被宋楠羞辱了的马志方居然能混迹进来,不得不说这人确实是个能屈能伸的人才。
他们私下里不惜写下联名信,表示将全部支持小公爷重回总督之位,今日更是打出之前和老公爷只见的感情牌来打动张仑,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张仑的弱点,张仑内心中当然希望能够延续英国公府的辉煌,这团营总督的职位便如国公爵位一样如能得以传承,对张仑来说也不愧先人。
整件事的幕后之人便是宋楠,侯爷们知道,求张仑便是求宋楠,宋楠那里当然不如张仑这里好说话,所以便有了今日这么一出。
第六百四十二章 圆圈
徐光祚提交的名单很有技巧,虽只是免职两位侯爷,但他将除了张仑钱太昌孟堂之外的九名侯爷的名字全部提交给了正德,那意思是,你们看着办,我给你们充分的选择的自由;另外来说,之所以大范围的提交名单,也是将来给侯爷们一个交代,因为最终从这么多人中被选中,那可不是他的责任,他已经尽可能的让大家获得公允的机会了。。
可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份大名单,居然很快便被驳回了。正德在名单奏折上的批示是:卿对此事的有敷衍之嫌,朕替你来选。
徐光祚屁滚尿流的在此前去觐见解释,正德根本就没见他,只有张永笑嘻嘻的对站在乾清宫前赖着不走的徐光祚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更是让徐光祚魂飞魄散。
“那日你送了个玩意儿来,皇上命咱家送到太后宫里去,太后勃然大怒;徐老公爷啊,你害的咱家挨了嘴巴子啊,你送什么不好,跑来宫里‘送终’,若不是念及你是三世老臣,皇上和太后恐要追究你居心叵测之罪了。太后都说你老糊涂了,哎,咱家也替你白挨了几个耳光,这笔账咱家也不打算找你算,但今后要转交什么物事,传递什么消息的,可别再来找咱家了,咱家不是不给你定国公面子,咱家是怕又挨打啊。”
徐光祚木然的回到府中,在书房里抽了自己几个大嘴巴子,然后命人将儿子徐延德给叫回府来,关上书房门,拿着大竹板子将徐延德追的鸡飞狗跳,因为这个西洋报时钟便是徐延德在外边搞回来的,送进宫里当礼物也是徐延德的主意。
“说我蠢,我说拿这个送的时候,您不也没说什么吗?我蠢,还不是您生的?”徐延德便跑便叫,徐光祚气急交心,腿下一软仆倒在地,这一回不是装病,是真的气病了。
数日后早朝之上,正德宣布了团营两位提督的任免,钱太昌和孟堂被免去提督之职,调离团营外放南京提督南京留守司提督,两位新晋的侯爷江彬和许泰进入团营,提督振威营和练武营。
徐光祚杵着拐杖站在朝堂上,对这一切无能为力,看着一旁站立的宋楠和张仑等人的笑脸,徐光祚恨不得扑上去撕咬一番。那一群墙头草的侯爷们的表现也是让人作呕,热热闹闹的对着江彬许泰道贺,很快便称兄道弟起来,徐光祚不仅慨叹,人的面目转变如此之快,简直比天上的阴晴还要难以琢磨。
下朝之后,徐光祚叫住了对这一切神情淡然的杨廷和,他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已经无法和宋楠处在对等的位置了,宋楠虽然没升官没升爵,但他的手中的权力之大已经到了一定的地步,内廷张永唯他马首是瞻,手握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这个权力通天的衙门,如今在京营中又取得了巨大的掌控,下一步他的手该深入外廷了吧。
“徐老公爷,您的身体无恙吧。”站在文华殿北的小园子里,杨廷和神色平静的问道。
徐光祚点头道:“多谢杨首辅关心,我没事,只是心里堵得慌。”
杨廷和淡淡一笑道:“老公爷,看开些,有些事须得从长计议;这次团营的变故,其实也是咎由自取,团营侯爷们不勤力,只知道捞钱圈地,这便当是一次教训吧。就算背后没有某人的助力,皇上也不会容忍京营打不过外军,打不过新建的神枢营的事实,而且是惨败。不得不说,宋楠这个人还是有些本领的。”
徐光祚听不得杨廷和说宋楠的好话,脸色变得很难看道:“杨首辅,老夫不是来听你说这些的,老夫也不是来求你怜悯;我是来提醒你,宋楠这个人是有野心的,如今除了外廷之外,他的手脚爪牙已经密布朝廷,老夫之后,他的目标恐怕便是你外廷了。杨首辅,你该出来做些什么了。”
杨廷和冷笑道:“他敢把手往外廷伸么?晾他没这个本事;我外廷官员可不像是某些人,不顾节气只管利益,前脚称兄道弟,转眼分崩离析。外廷官员都是读了圣贤书的有骨气之人,我等都是立志要报效朝廷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无欲则刚,管他有多么大的权力也无法插脚我外廷。”
徐光祚哈哈笑道:“杨首辅你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天真,当年李首辅也是这么认为的,结果如何?焦芳顾佐之徒还不是读书出身?现在你也这么说,那便是重蹈覆辙。老夫这个团营总督名存实亡,说话间便会被人取而代之;你杨首辅若不守望相互,我瞧你外廷也是安生不了几日了。”
杨廷和摆手道:“我外廷的事情你不要管,徐老公爷是否要本官在朝上替你进言保住总督职位?这件事我是可以去做的,虽然我不怕某些人,但我也不想看到他太过得意。”
徐光祚心中稍微好受了些,若是杨廷和真能替自己说话,也许自己还能保住总督的职位,哪怕这是个空架子也好。
“老夫非贪恋职务,老夫一辈子戎马倥偬风风雨雨,如今一把年纪了,还在乎这些虚名?我只是不想大明朝又出来个权势熏天的祸国之辈罢了;刘瑾死了才一年,难道我大明朝又要出来第二个立皇帝不成?相较而言,刘瑾还只是佞臣,他手中并无实权,若是这个人手中再握有军权的话,那便是权臣了。而权臣之可怕,不用老夫多言,杨首辅可曾想过这一点?”
杨廷和脸上变色,但旋即又变得平静,他可不会傻到来接这个话茬;徐光祚现在是走投无路,所以说出这些话来想拉着自己下水,未免小瞧了自己;不过这徐光祚也并非完全是危言耸听,对宋楠似乎应该多加留意才是。
“定国公,你不可这么说话,立足朝堂之上,须得立身为正,不涉私情;不能以私人的好恶来判断他人的品行;起码我没看出来宋楠有什么其他的企图,他做的一些事情确实有他正当的理由;譬如团营之事,若团营自身不腐,又何惧苍蝇来飞呢?”
徐光祚冷哼一声不说话。
“廷和多谢公爷提醒,我会记着这些话;不过希望公爷今后不要妄谈这些事情,捕风捉影的事情不是我等朝廷重臣所为;老公爷自己的事情,廷和一力斡旋便是;其实廷和想劝老公爷的是,团营不适合您,离开五军都督府就任团营总督是老公爷的一大失误。现在若是真的卸任了,怕是只能赋闲在家了。”
徐光祚哈哈笑道:“赋闲又如何?我这一辈什么没经历过?忠言逆耳,杨首辅不听我的劝告,将来会有后悔的一日;老夫明日便自辞官职回家赋闲,倒要看看时局如何发展,看杨首辅如何力挽狂澜。”
徐光祚一甩袖子,头也不回的匆匆离去。杨廷和静静的站了一会儿,轻叹一口气自语道:“我何尝不担心?但别人步步为营,我又岂能无故启衅;皇上对那人如此宠信,我可不愿再来一次乾清宫廷杖之事,那种事对外廷的打击之大难以想象。而且我杨廷和又岂是糊涂之人,我心中自有计较,但又怎会跟你徐光祚明说?目前只要那人不伸手入我外廷干涉我的事的话,我宁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可不是软弱,是韬略。这是恩师致仕离京之时对我的谆谆教导。”
杨廷和踌躇片刻,眼神从迷茫变得坚定,伸手拽下一片黄叶,在眼前看了看,然后揉碎,抛洒到一旁,甩甩头朝内阁公房大步而去。
……
徐光祚到底不忍自己辞职,虽然接下来在团营中的位置极为尴尬,他也坚持不辞职。最终,在宋楠授意之下,高虎焦正泰牵头,众侯爷们联名上奏,以徐光祚年老多病经常不能履职为名要求团营总督之职重新考虑人选。
围绕着此事,朝廷上下进行了数日的廷议,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甚至在朝堂上怒目相向,但谁都知道徐光祚离职已成定局,一个团营总督被手下所有侯爷联名上奏要求撤换,这个总督还怎么当下去?最终,徐光祚为了最后那一丁点的面子,在留任无望之时果断选择了辞职,正德也顺水推舟,给予嘉奖宽慰,和和气气的送徐光祚回家养老。
徐光祚从上任总督之职到卸任之日不过四五个月时间,来之前所任的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的职位已经被新宁伯谭佑所继任,他也不好再要回来,饶了一圈落得个两手空空,而且名声也一落千丈,真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英国公张仑再次重返团营总督的宝座,从几个月前的黯然辞职,到现在的昂首回归,张仑也是绕了一个圈回到原点;然而他的这个圈显然比徐光祚画的要圆满辉煌的多。
第六百四十三章 团营大整顿
年前月余,换了团营总督,并换了两名新侯爷的团营之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整饬运动,鉴于团营中暴露出来的纪律松散,训练敷衍,将官庸碌,战力底下等种种弊端,张仑于十一月中旬开始拟定计划上奏朝廷,请求对团营进行一次大整顿。
当日早朝上,对张仑提出的整顿请求,朝廷上下对此其实并不吃惊,换总督、换领兵的提督,这都是为了改变团营的现状,张仑重新上任之后,势必要进行一番整顿,否则焉能体现朝廷换将的意图。
然而,张仑抛出的整顿措施大刀阔斧,力度之大,下手之狠,让朝廷上下惊了个呆。张仑提出第一条措施是精简裁军,即对十二团营近十三万兵马进行一次全面甄选,老弱之兵、品劣之兵、平庸之将都是裁军的对象;同时还要对团营中重叠的机构,臃肿的文职衙门人员,领军饷吃空俸的军官加以全面的清理。
按照张仑奏议中所言,若真要按照这样的力度来精简整饬的话,十二万多的团营将会被精简到只剩下七八万人,一下子便少了四成的兵马。
“不成不成,这不是自毁长城么?历来京师重地驻兵不少于十五万人,七八万人的团营如何肩负起守卫京城的职责?英国公此举有欠考虑,哪有这么胡来的。”兵部尚书陆完第一个提出了异议,兵部对此事可是有发言权的,管你京营还是卫所官兵,兵部都是你们的上级衙门,你们有统兵之权,但调兵之权可是在兵部。
“是啊,这不是胡闹么?整饬归整饬,可不是要将团营一刀砍掉半截;这几年不增加兵额倒也罢了,反倒裁军?这是什么道理?”一群人跟着吵吵。
张仑道:“各位大人,兵贵精不贵多,老弱残兵不裁减,其实只是占着兵额,对战力不增反减,战时会影响士气,拖累整个大局。至于裁减的臃肿机构人员和吃空额作奸犯科之人,这一点自然是为了正风气,节约银子。这次精简过后,一年起码要省下来两三百万两银子的花销,这些银子用在改良装备武器上,对团营又是一大提升。”
“小公爷,不能为了省银子便减人啊,如果大明有乱事发生,这七八万人能够保护京师周全么?”
“是啊,多个人多分力,团营历来都是万人营,从前朝于少保手中便已经立下了规矩,京城护卫兵马也从未少于十五万,你这么做是不成的。”
“……”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张仑有些发愣,一个简简单单的整饬自己团营的计划也会引来诸多的疑问,这是他没想到的。
想宋楠当年接受神枢营的时候,原三千营的兵马被宋楠扔掉了大半,只留下千余人的底子,那时候也没人哔哔一句,张仑想当然以为团营的情形也和神枢营差不多,却忘了团营才是京营的中坚,以前的三千营不过是人们心目中可有可无的一只军营兵马罢了。
“都干什么?吵什么吵?朝堂之上,诸位大人也要讲些礼节,说话也要一个个的来,莫要你一言我一语,到底谁说的才是重点?”一人出列冷声喝道。
众人看去,见宋楠脸罩寒霜站在那里,神色严厉,众人均打了个哆嗦,如今的宋楠可不是以前那个在朝上任他们嬉笑揶揄的对象,现在站在面前的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已经是给手握重权,拥有者生杀予夺权利的朝中新贵,谁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有眼睛的都知道,刘瑾徐光祚这般级别的对手都死的死退的退,这人的可怕之处根本无需多言。
但有人不怕,文官们有的是傲骨铮铮之人,他们以此为荣。
“宋大人,我等是在商讨英国公提出的团营整顿的奏议,怎么是胡乱吵闹呢?”
“是啊,我等是朝廷命官,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要考虑的周全方可,宋大人说他人的话都是吵闹,这有些不对吧。”
宋楠皱眉喝道:“商讨什么?这样的事情需要你们来商讨么?告诉我,你们哪一个比小公爷更懂带兵?你们又怎知道精简了兵马之后便是战力的下降?便是保护不了京城保护不了皇上?真是莫名其妙。”
宋楠一顿毫不留情的呵斥让不少人闭上了嘴,兵部尚书陆完皱眉道:“宋大人,你这话便不对了,没带过兵便没有议论之权么?这是廷议,所有堂上大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宋楠摆手道:“陆尚书,莫跟我说这些,就是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所以有些事才你一言我一语拖得长久不能决定。所有人恨不得都来发表一下意见,哪怕他对这件事狗屁不懂也要来说一句,好像不这么做便没有存在感一般。我建议皇上立个规矩,今后谁要是没什么真正的见地便来乱说话的话,请命人拉出去打个十板子,看谁还废话多。”
群臣一片哗然,相互间窃窃议论
“亏他想的出来,这是要赛绝言路,搞一言堂了,这也太嚣张了。”
“是啊,刘瑾在时也没说过这样的话,这姓宋的居然敢这样说话。”
杨廷和忍不住了,缓步上前道:“宋大人是随口一说还是心中真的这么想的?是否真的认为群臣发表廷议之见乃是毫无必要的?”
大伙都知道杨廷和这句话是个陷阱,宋楠若真的是这么想的,接下来必然是群起而攻之。
宋楠岂会上当,微笑道:“杨首辅,开个玩笑而已,诸位都是朝廷官员,长着嘴巴自然是要说话的;我的意思不过是奉劝诸位,懂的事可以说,不懂的事可以闭嘴,别出来丢人现眼。譬如我对政务一窍不通,外廷上奏什么政策、律法之时,你们可曾见过我出来指手画脚?”
杨廷和微笑点头道:“说的也是,宋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懂的地方便不该出来添乱是么?”
宋楠点头道:“正是此意,小公爷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兵力少不代表便变弱了,兵贵精不贵多,一个壮汉能打一百个老婆婆,这个道理还不懂么?偏偏来说三道四,时间这么紧,年前须得完成此事,保证京城安稳的渡过新年,偏偏有这么多出来说话,却又说不到点子上的。”
杨廷和摆手道:“稍安勿躁,不懂归不懂,但既是朝廷大事,自然是要搞明白搞清楚的,宋大人给我们解释解释,我们这些外行人都听懂了听明白了,自然也就不会多嘴了,你说对么?”
宋楠道:“好,杨首辅便代表诸位大人发问,小公爷回答,这不就结了么?”
杨廷和笑道:“本官不问英国公,本官只问你便是,想必团营的整顿方案也是宋大人和英国公商议的结果,问谁都一样。”
宋楠呵呵一笑道:“小公爷确实跟我商议过,我也只给了一丁点的建议,其实还是小公爷自己的办法,跟我可没关系。”
杨廷和微笑不语,尽管宋楠矢口否认,杨廷和点出这一点便是告诉宋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是幕后主脑,他们都是你的臂膀,干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经过你默许的。
“第一个问题,整顿团营固然应该,但裁军人数过多未必不是隐患,数万人被裁军清退,这些人该怎么安置?你只考虑到团营自身的想法,可曾考虑到大局?这数万人若是安顿不好,今年这个新年可就热闹了。”
“问的好,这才是为人首辅的水平,杨首辅考虑的才是全盘大局,而非是如某些人不懂关键之处,只会瞎说乱说。”
“宋大人这话说的本官实在羞愧,还请回答本官的问题为好。”杨廷和笑道。
宋楠看了一眼张仑道:“小公爷,我替您回答好不好?”
张仑拱手道:“有劳了。”
杨廷和冷眼而笑,只听宋楠道:“数万人一下子裁减下来,若安置不好确实容易成为治安之患,本来这些是应该是外廷安排的,但我们不能一概推而不管。我和小公爷商量过此事,得出几点办法,第一便是给他们遣散的银两,按照参军的年头长短,给予不菲的遣散之银,让他们有安身立命的本钱;其二,我会从中挑选其中数千人安排做工,让他们不至于成为流离之民,其三,所有的人都将保留三年的预备兵役的身份,平时为百姓,战时可以迅速召集,有了这个身份的人每月可以领一两银子作为饷银,一旦有不法行为,预备役资格取消,依法法办处理。不知这三点安排,杨首辅以为如何?”
第六百四十四章 发动
杨廷和捻须点头道:“果然考虑的周全,人作奸犯科一般都是走投无路,这几万人有了后路,自然是天下太平;只是这三项举措要花多少银子你们可算过账么?光是那什么预备役的身份,一个月一两银子,近五万人便是五万两,一年便是六十万两,三年便是一百八十万两,这钱谁来出?”
宋楠笑道:“难道要我来出不成?杨大人要搞清楚,所谓的预备役身份不过是平息被裁减士兵心中的怒火罢了,每个月的一两银子其实相当于朝廷的救济银子,保证他们在没找到谋生手段之前有饭吃,三年后基本上人人都已融入社会,也习惯了谋生讨生活,到那时,目的便达到了。》”
杨廷和笑道:“照这么说,户部应该要出这笔银子了。”
宋楠道:“这笔银子户部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