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书商-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他娘,救命要紧,人命关天。”叶铁柱叹了口气,这是三条命啊!
“这个,还要找一个明白人去买才好。”婆子虽然惊奇叶家有买人参的钱,可是这种事情也不能打听。
“我去吧,我识货。”曹雪芹拿着方子出来了。
刘氏给了两个银锭让五福揣上了,又给了五福一些碎银,五福跟着曹雪芹急急忙忙出去了。
麦香是一会看看赵氏,一会又去上房看看叶大福,赵氏是一会昏迷一会清醒,叶大福就一直没有清醒过。
五郎买回来人参,曹雪芹给赵氏和叶大福的嘴里各放了一片,然后进了灶房,亲自熬了两小碗参汤,分别给他们喂了进去。
赵氏喝了参汤,人精神了许多,又挣扎了许久,总算把孩子生了下来,连自己盼了已久的儿子也没有看一眼,又晕过去了。
稳婆说,她这一胎失血过多,能不能挺过去还难说,先用人参吊二天命试试。
“还要人参?”钱氏惊叫了一声。
麦香瞪了她一眼,麦香已经知道万家给了三十两银子的退亲钱,这钱为什么不能花在自己父母身上?更何况,叶大福是因为什么受伤的?一是为了给五福挣钱成亲二是为了九凤的白兔毛。这两件事情哪件也不是为了叶大福自己!
“家里的事情有爹娘做主,你多什么嘴?”二福骂了一句自己媳妇。
稳婆走后,麦香请曹雪芹给赵氏开了一个方子,说道:“先生只管开方子,我嬷嬷会有办法的。”
曹雪芹看了看麦香,刚才乱糟糟的,他好像也听到零星的几句话,叶家今天有了点外财,至于有多少,就不是他操心的,他只管救人就是。
曹雪芹开好方子,交给刘氏,说道:“不如,我还陪五福兄弟跑一趟,把药抓了回来好熬了给病人喝上。最好是再买几两人参,只怕大福兄弟也得用。”
“那,还要多少银子?”刘氏问了一句。她已经听五福说,带去的十两银子都花了一个精光。
“带二十两吧,这三天的药最关键。”曹雪芹斟酌了一下说了一个保守点的数字。
“这可好,这三十两银子还没有捂热就送了出去。”孙氏嘀咕了一句。
刘氏听了也没办法,哆哆嗦嗦地把银子取来,看着盒子里的这四个银锭落泪,想说不救吧,这么多双眼睛瞅着,以后大福一家还不恨死自己,明知道家里有钱不拿出来。
五福知道刘氏的心思,一把接过盒子,说:“娘,大哥大嫂一家要紧,媳妇晚娶一年有什么打紧。”
“就是这话,救人要紧。”叶铁柱说了一句。
叶家这一晚上折腾得大人几乎都没有睡觉,麦香也不敢睡,她和刘氏守着赵氏,上房那边的人守着叶大福。
次日一早,曹雪芹便过来查看赵氏和叶大福的伤势,又给两人喂了点参汤,赵氏先醒转过来。
“娘,太好了,你醒了,你生了一个小弟弟。”麦香把孩子抱给她看。
赵氏愣了一会神,才想起来叶大福的伤势,忙问:“你爹呢?”
“爹还在上房的炕上躺着,大夫说先不要挪动。”
“你爹还活着?”赵氏糊里糊涂的,忘了昨晚生孩子时已经对她讲过无数遍,叶大福还活着。
“当然。”
“我是不是要死了,怎么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大丫,娘要死了,你一定答应娘把弟弟妹妹带大。”
这时,刘氏端了一碗中药过来,听了赵氏的话,忙说:“呸,呸,胡说什么呀,你的命精贵着呢,快把药喝了。”
麦香接过碗来,赵氏确实没有力气起来,仍是一勺一勺地把药给她喂了进去。
“嬷嬷,孩子吃点什么?”麦香想起来小弟弟生下来到现在,好像只喂了点水。
“能有什么?抱到隔壁请夫子娘子喂两口奶吧,家里也没有一粒精米。”刘氏叹口气,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麦香听了抱着孩子出来,出门正碰上那五个猎户,他们是来看叶大福醒了没有。另外,他们几人商量了一下,把昨天的猎物卖了,一共得了五两多银子,全拿了给叶大福治病,也算是他们哥五个的意思。
麦香听了抱着孩子对他们行了个礼,说:“麦香多谢各位叔叔。”
这份恩情,以后有机会肯定要还的。
刘氏接过钱袋子,心里也不知说什么好,谁家的日子也不富裕,一两银子不是小钱。
“大福兄弟还没有醒过来?”大梅的父亲李端阳问。
“没呢,早起又灌了一碗参汤,还是一点没有用,正给他熬药呢。”刘氏拿起自己的围裙擦了擦眼泪。
刘氏这一晚上过来看了叶大福好几趟,叶大福一直没有清醒过来,刘氏这一晚上的眼泪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先不说救治叶大福要花多少钱,关键是叶大福好了以后也是一个残疾人,说不好听是一个废人。而这些年,他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顶梁柱塌了,以后的日子得有多难?
刘氏只要想到这些,就觉得天塌了一样,黑乎乎的,看不到一点光亮。
“婶子放宽心,大福兄弟吉人天相,肯定会平平安安的。”
几人陪着刘氏和叶铁柱说了会话,又进屋看了看叶大福才走。
麦香见客人走后,把孩子抱到隔壁,请柳蕙兰替她照看半天孩子,她要出去买点细米给孩子熬米汤,还有赵氏和叶大福,也得吃点鸡蛋、骨头等有营养的东西。因为到目前为此,刘氏都没有想起来要给这两人单买点有营养的东西。
这个时候,她是不可以丢下这家人不管的。

第三十三章、姥姥找上门

麦香这次去的是长宁镇,镇里才会有肉铺。花钱的时候,麦香才知道这物价的确不便宜,鸡蛋要两文钱一枚,猪肉要二十文一斤,最精细的大米要十文一升,好在骨头便宜些,五文钱要了五六根大棒子骨。
“喂,你怎么来长宁镇了?”
麦香抱着一大堆东西从肉铺子出来,正碎碎念的时候,碰见了佟立文。
“买东西来了。”
“走,正好我请你吃饭,上次是你请的我。”佟立文还记着该麦香一顿饭呢。
麦香看着佟立文,问:“真心请我?”
“当然,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话。”
“那你把打算请我吃饭的钱折算成铜板给我,行吗?我现在急需钱,我领你的情,就当我吃过了。”麦香是穷疯了。
以前在大学时跟同学之间常开这样的玩笑,所以她照搬到清朝来了。
“这?这样也可以?”
“横竖我领你的情了。”
“那也成。”佟立文不大情愿地从身上掏出了一串钱,他身上一般情况下只带一串钱。
“对了,你上次说的绸子绣花壁鞋我跟我娘说了,我娘要两双,也给你一两银子。我娘说,多亏你的壁鞋,我祖母的身子大好了。还有,你家出什么事了吗?”佟立文这时才看出麦香的眼圈红了。
“多谢了,下次有机会再说,我家里真有急事,这钱,以后我找补给你。”麦香毫不客气地拿了对方的一串钱,急急忙忙返身又进了铺子,她要给柳蕙兰也买点东西。别的不知道,生孩子应该吃猪腰子汤她是知道的。
从肉铺出来,麦香又进了粮铺和杂货铺,佟立文见麦香算账比卖东西的算得还快还准,惊奇地看着麦香。
“哎,你身上这么多东西,雇个车子再走吧。”佟立文见麦香看着这堆东西发愁,帮她抱着东西找到雇车的地点。
佟立文听麦香说了一声黄叶村,立刻给小厮丰年使了个眼色,让他去打听打听麦香家究竟出什么事情了。
麦香在院子里下车的时候,正好让钱氏看到了。
“大丫,你哪里来的钱买这么多东西?”钱氏惊叫起来。
“前些日子挣的钱都花了,我爹醒了吗?”麦香说完,喊了声麦黄。
麦黄出来时,上房也出来好几个人,看着麦香和麦黄抱了一堆东西回屋,都呼啦啦跟了过来,看看麦香都买了些什么。
放下东西,麦香先去看了一眼赵氏,赵氏又睡着了。
叶大福倒是醒过来了,昨天的跌打大夫正给他换药,麦香见他身上都是汗,想必是疼痛难忍。
见到麦香,叶大福眼圈红了。
“大哥,你可养了一个好闺女,大丫刚从外面回来,又是肉又是骨头又是鸡蛋的,肯定是要给你好好补补的,这孩子,还真挣了不少私房钱。”钱氏笑着说。
钱氏粗略估算了一下,麦香买的东西没有百八十文拿不下来。
“孩子,你受累了。”叶大福吐出了一句话。
“爹,只要你和娘好好的,我就不累。”麦香说的是真心话,不管怎么说,从叶大福身上,她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尽管她的真实年龄比叶大福小不了几岁。
“对了,麦香,把你小弟弟抱来给你爹瞧瞧。”刘氏见儿子遭罪,心里也如刀割,想让他看看孩子,心情或许会好点。
麦香回到屋子里,挑了几样东西拿着,对麦黄说:“看着家里的东西,我去抱弟弟去。”
柳蕙兰见了麦香拿来的东西,忙说:“快拿回家去,你家正需要呢。”
“知道,我买了双份,婶子就不要客气了。兴许这几天还得麻烦婶子再给我弟弟喂几天奶,我娘吃着汤药呢。”
柳蕙兰知道麦香的性子,也不多说,想着过两天再让曹雪芹替麦香的爹娘抓几包药调理调理,她已经从曹雪芹口中知道了,赵氏的身子一时是难以好转的,要花不少银子。
麦香接过包着的小人,小小的人儿眼睛还没有睁开,正在吐沫沫玩,也不知道他的提前到来给这个家带来多大的伤痛。
叶大福看到这小人儿,也是悲喜交集,喜的是他叶大福终于有后了,悲的是从今往后,他已经是半个废人了,这家,要怎么撑下去?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赵氏也成了半个废人,但是从钱氏和孙氏的嘴里知道他们夫妻两个花了三十两银子,这银子是万家给的退亲钱。
麦香把孩子放在叶大福身边,自己回房用一个大铁锅开始熬骨头汤。
因为要烧炕,麦香这边的屋子也有一个灶,灶口就在房间里,平时用来烧点热水,烧的是煤渣、炭渣,或者树兜什么的。
麦香这边熬着骨头汤,那边又抓了一把细米,用一个小砂锅熬点米粥,这是准备给小孩吃点米汤。
赵氏醒来时,房间里已经弥漫一股肉香,赵氏使劲嗅了嗅,除了过年,好像很久没有闻过这些浓烈的肉香了。
晚饭,麦香给赵氏和叶大福吃的是肉丝面片汤,骨头汤还没熬足火候,便用纯瘦肉做了两小碗面片汤,是真正的白面。麦香做好端出来时,香味把家里众人的馋虫都引出来了。
麦香做饭的手艺其实不怎么样,因为上辈子实践的机会不多,在家有父母,在外有食堂,哪里用得着她自己动手?但是她有一个好处,记性好。
她妈妈是个吃货,有一手好厨艺,加上家里本来就是开卤味店的,从小耳闻目睹,熏也熏出来点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一家长期吃不饱饭吃粗粮糊糊的人来说,看到一碗真正的肉丝面,味蕾会产生什么刺激,麦香算是深有体会了。
“麦香,你怎么只做了两碗,不给我们尝尝,也得给你爷爷和嬷嬷尝尝。”钱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二婶放心,等我像二婶一样有钱了肯定会孝顺爷爷和嬷嬷的,现在没办法,只能先可病人了。”她一共才买了三斤白面,还不够这一大家人吃一顿的。
“大丫,你爹连参汤都喝了,还用这么花钱吗?不如把钱省下来,给你爹娘当药费多好。”孙氏说道。
孙氏也是听曹雪芹说了,这两人还要去抓药,尤其是赵氏的药,一副药还不便宜,都是些大补的东西,像什么肉桂、阿胶、党参、黄芪、当归等东西,对了,还有人参,这得要多少钱?
孙氏算了一笔账,这叶大福和赵氏这一折腾,不光万家的三十两银子进去了,只怕今天送来的这几两银子还有上次叶大福挣的那几两银子搭进去都不知道够不够?
这个家,必须到分的时候了,以后叶大福不光进不了山打猎,只怕一般的农活也做不了,赵氏也是,至少这半年不能下地了,这家,不分的话,日子怎么过?
当然,孙氏也是在心里盘算而已,她不能在这档口提出分家,传了出去她和三福以后都没法在这村子里立足了。
麦香一听“药钱”这两字,忙笑着说:“药钱有爷爷和嬷嬷呢,我这点小钱也顶不了事。”
这责任一定要撇清,不然的话,麦香手里的这点银子都搭进去也不够。
麦香可不傻,叶大福和赵氏这样,估计离分家也不远了,不分家,叶家人的主意也会打到她身上,她必须给自己留点后路。
第二天,麦香一家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赵氏的娘家呼啦啦来了一堆人,刚进院子,老太太余氏就拍着手哭喊上。
“可怜的闺女,你的命咋这么苦?自打嫁进了这老叶家,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没有人给我们送一个信,真当我们老赵家没人了?……”
上房的叶铁柱和刘氏被惊醒了,急急忙忙套了件棉袄出来。
“亲家,这么一大早就来了,还正打算给你们送信呢,麦香她娘生了一个儿子,今儿正好是洗三的日子。”刘氏忙陪笑说。
“呸,看我们都上门了,你才说要给我们送信?你这老太太也不是什么好人,吃柿子光捡软的捏,不就是欺负我们赵家穷,眼里没人吗?
我那可怜的闺女哟,娘差点就见不到你了,她人呢?”余氏上前一把揪住了刘氏的衣服,劈头一顿好问。
麦香这时已经被外面的动静闹醒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叶大福出了事,一个激灵爬起来跳下炕就开门往上房跑,连院子里的这堆人都没有看清。
“爹,爹,你怎么了?”麦香掀开门帘进去,五福、八福也起来了。
“爹没事的,你快回去穿袄,仔细冻着。还有,院子里好像是你姥姥家来人了,你好好劝劝你姥。”叶大福听出了余氏的大嗓门。
麦香这才觉得冷了,忙回到自己屋子,这时刘氏已经领着赵家人进了屋,余氏抱着赵氏母女两个又是一通放声大哭。
麦香这时才发现,赵家的三个舅舅和舅娘都来了,其中二舅赵元河三舅赵元山以及两个舅娘是麦香第一次见。
三个舅娘见余氏带头哭了,也跟着抽抽噎噎的哭起来,一时间,房间里乱哄哄的。

第三十四章、洗三的面条

麦香听了这些哭声都觉得烦,更别说是一个刚从鬼门关爬回来只有半截子命的赵氏。
“姥姥,三位舅娘,你们先别哭了,大夫说,我娘要静养,不能吵闹。”麦香劝余氏。
“孩子,你不懂,你嬷嬷太欺负人,你娘遭罪了,我这心里难受哇,差点就看不到你娘了。”余氏哪里懂什么静养不静养,她需要的是发泄。
余氏的话刚说完,便感觉赵氏不对劲,忙喊:“立夏,立夏,你怎么了?”
原来赵氏本来精神就不济,一早被闹腾了这半天,实在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麦香忙飞快地把曹雪芹喊来。
曹雪芹给赵氏诊了一会脉,沉吟一会,说:“今天还用人参吊一天,她应该算挺过了这一关。”
麦香听了打开了灶口,放了几块木炭进去,拿一个药罐子装些水放在灶台上,放了几片人参和一些参须进去,慢慢熬着。
曹雪芹见麦香做好这些,便去上房看看叶大福。
“大丫,这真是人参?这得多少银子?”赵家人见曹雪芹出去了,忙拉着麦香的手问,叶家的穷困赵家人也是知道的,哪里有银子买人参?
“可不是人参?这两天,光人参,就给大丫她娘花了十几两银子了。亲家,你现在该放心了吧?方才夫子说的话你们也都听见了,大丫她娘已经缓过来了,以后只要好好调养就成。”刘氏说道。
“啊?花了这么多银子?”大舅娘方氏惊叫了一声。
“这还不够呢,这头三天要喝什么独参汤,光这三天她一人就花了十几两,以后的药还要人参配呢。夫子说了,大丫她娘,全仗这人参才挺过这一关。我们叶家,这次也算尽心了。”
“娘,我们也别在这挤着了,他二姑还没醒来,我们是不是先去看看姑爷?”方氏担心再说下去,叶家该哭穷了,赵家一点表示都没有也不合适,可表示的话,她手里哪有几个富裕的钱?
余氏倒是没有多想,但是知道叶家为了给自己女儿续命,连人参都用上了,哪里还好意思哭闹下去,用袖子擦了擦眼泪鼻涕,便带头出了门,进了上房。
可巧这时跌打大夫也过来了,正跟叶大福换药,曹雪芹在一边研究他的草药膏子,一边跟他探讨一些草药知识。
余氏见了叶大福的腿伤,得知这腿就是好了也是一条废了忍不住又放声哭了起来,她是为女儿这大家子的将来发愁。
“姥姥,你别哭了,你这样一哭,大夫怎么跟我爹换药?要是他一分神,错了一点半点,遭罪的还是我爹。”麦香只得又开口了。
来了这半天,除了哭闹还是哭闹,一句实质性的话也没有,麦香有几分不耐烦了。
“丫头,你还小,哪里知道这日子的艰难,你爹娘如今成了一对废人,这以后,你们几个要靠谁呀?”余氏反倒搂着麦香哭了起来。
“姥姥,谁说我爹娘会成废人?我爹不过是腿不好了,怎么就成了废人?”麦香不高兴了。
叶大福本来心情就不好,尤其得知自己治病花了这么多银钱,生怕自己拖累了大家,这姥姥偏偏还往叶大福的心口戳,这哪里是来看人,分明是来添堵的!
“孩子,你爹好胳臂好腿还养不起这家人,这要成了瘸腿,这个家还能指着谁?”
“姥姥,我们还是去我屋子里坐一会吧,我要给小弟弟熬点米汤,还有我娘的参汤也差不多该好了。”麦香只得把余氏拖走了,让这些人在自己炕上坐着。
上房这边,两个大夫走后,刘氏进灶房交代钱氏和孙氏两人去擀些面条,一会接生嬷嬷也得来,再怎么着,孩子的洗三还是得过。
“娘,家里的细粮只怕不够,也没有什么好浇头,不如问大丫要点白面、鸡蛋和猪肉来?”钱氏说道。
“算了,白面不够掺点玉米面和红薯面,大丫手里能有几个钱?那点东西是给病人吃的,还经住这些人吃了?”刘氏不高兴地瞧了钱氏一眼。
刘氏心里也有一本账,麦香拿出钱来给赵氏和叶大福开小灶,那是替她刘氏省钱,叶大福是她的儿子,这些赵家人是谁?是外人,一共这么点好东西,他们吃了去,她儿子叶大福吃什么?
“娘,不是还有马大娘吗?”钱氏追问了一句,马大娘是稳婆,她今天要来主持洗三的仪式。
“多打两个鸡蛋吧。她和咱们二十年的交情了,也知道咱们家现如今是什么情况。”刘氏权衡了一下,说道。
她也不是拿不出这几十文钱来买一两斤肉,只是一来她不想便宜了赵家这些人;二来她也想借这个机会哭穷,让大家明白老叶家的困境与重情义;三来以后的日子还不知是什么情况,她不敢随意糟蹋一文钱。
刘氏的话刚说完,马婆子便笑嘻嘻地进门了。
“恭喜,恭喜,大妹子还是家底厚实哇。”马大娘知道赵氏靠着人参吊命活了过来,着实有几分意外叶家的家底。
“老嫂子,快别说这话,刚还和儿媳商量,这顿面条,都没有像样的浇头,要对不住老嫂子了。”刘氏忙陪笑说。
“行了,又不是外人,跟我还客气什么。”对方拍了拍刘氏的胳臂,以为刘氏是跟她客气。
及至叶家端上来的面条连点肉沫子也没有,而且还是掺了大量粗面的面条,马婆子觉得叶家可能是精穷了,不是跟她客气,倒是有几分佩服起叶家的为人。
赵家人这顿面条吃得也有些不是滋味。尤其是老大赵元江,他是赵家的长子,自己的妹子妹夫遭了大难,论理,他们是应该伸把手的。可是,家里的日子这么穷,自己婆娘把钱把的紧,轻易是要不出来,再说了,就是使个大劲拿出个二三十文钱来,一点事也不顶。
饭后,马婆子在麦香的房间里摆好香案,准备了一盆清水,要给孩子洗三。
麦香把婴儿抱了出来,马婆子接过孩子,暗自感叹了一下,这孩子身上的衣服和包被,一看就是很多年了,这家的日子,以后可怎么过?
麦香见马婆子颇为同情地看了一眼自己和麦黄,忙笑道:“还请嬷嬷给我小弟多说几句好话。”
因为麦香方才听几位舅娘嘀咕,这洗三没有钱添盆,稳婆会不高兴的,只会敷衍几下。
刘氏先往盆里添了一勺清水,扔了十个铜板,余氏见了,也从自己的衣兜里数出了十文钱,剩下的几个婶娘和舅娘,都是二文钱,麦香想了想,也掏了六文钱扔进了盆里,她也希望这个小弟,一辈子能顺顺当当的。
马婆子一手抱住孩子,一手拿了棒槌在盆里搅了搅,嘴里开始碎碎念,麦香只听见什么“一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后面的便没大听清。
搅过之后,这才开始给孩子洗澡,当然是象征性地洗两下,嘴里也是念着些孩子将来做官发财之类的大套话,听见孩子的哭声,大家便都笑了,就算仪式完成了。
论规矩,这盆里的铜钱应该给稳婆拿走,可是马婆子知道叶家日子艰难,说什么也不要。
“大妹子,我们姐妹之间还讲这些?这钱,就当我给大侄子媳妇买几个鸡蛋吃,等你什么时候日子好过了,有多少情不能还?”马婆子笑着推辞。
“这多不好意思,连顿像样的面也没有吃上,就这几个铜钱,你还不要,我这老脸该往哪里摆?”刘氏十分过意不去。
“哟,大妹子,现在有几个你这么心慈的婆婆,为了儿媳妇,把家底都掏了个精光,连给儿子预备娶媳妇的钱和闺女的嫁妆都花了个精光,你家这儿媳,能有你这样的婆婆,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要换了一户人家……”后面的话马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