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书商-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这个时候他哪里有空?”
麦香听了没吱声,想着回来还没有去看过曹雪芹和柳蕙兰,便一样捡了点东西,让麦黄拿着一匹花布,来到隔壁了。
“麦香,你回来了?听说你去了什么格格家?”柳蕙兰正在院子里晒衣服。
“连你都知道了?”麦香倒是没有想到这消息传得这么快。
“村子里都轰动了,昨日你先生回来便听说了,还问我知道是谁家吗?”
“章佳家。”
麦香说着跟柳蕙兰进了屋,把东西放在了灶台边。
“你又给我送东西来,你自己留着吃吧,你家人多,我现在日子宽松了些,你先生一个月还有点米粮贴补呢。”柳蕙兰在麦香的帮助下,也会算计着过点日子了,家里还养了两只下蛋的老母鸡呢。
“婶子,你帮我替麦黄量量身子,裁一身夏衣。”麦香把麦黄推到柳蕙兰身边,这次再不给麦黄做一件新衣服,麦黄只怕又得噘嘴了。
把麦黄打发走后,曹骥也醒了,麦香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看着柳蕙兰裁剪。
“先生呢?”
“今儿一早,也去了京城,去看他表叔表婶了。”
“先生的表叔是谁呀?”麦香想起来纠结了自己好几天的难题。
柳蕙兰对麦香的好奇心也是见怪不怪了,笑了笑,说道:“说来也是命苦,好好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竟然沦落到在别人家做了多年的下人,还好,如今总算熬了出来。”
“婶子,你还没有告诉我是谁呢?”
“是你先生的祖母那边的亲戚,想当初,这李家跟我们曹家一样,都是士族大家,同在江南为官,一个是江宁织造,一个苏州织造,康熙爷在的时候,可真是圣恩浩荡,康熙爷南巡的时候,还住在我们曹家,可是后来,轮到雍正爷的时候,我们两家先后倒了霉,这李家的老太爷,还被发配了,死在他乡,李家的家人都被充了奴籍,卖的卖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李家大儿媳,也就是先生的大表婶则被打发进了富察家做下人,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李家,是李煦,麦香当然记得这李家是曹寅夫人的娘家,不但如此,这李煦还有一个孙女从小在曹家寄养,这个姑娘据说就是史湘云的原型。
不但如此,麦香还知道,后世红学家不少人认为这脂砚斋的原型就是史湘云的原型,连红学界的泰斗周汝昌都这么认为。
如果麦香没有记错,好像是说柳蕙兰死后,曹雪芹又回了一趟南京,遇到了守寡的李家表妹,两人又走到了一起,共同创造了这部伟大的巨著。
可麦香不这么认为,这个时候,柳蕙兰还在曹雪芹身边,可是脂砚斋已经有了初评,两年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手抄本也就流了出来,所以说,这脂砚斋不可能是这李家表妹。
“婶子,这李家现在还有什么人呢?”麦香想知道是不是李家真有一个这样的女儿。
“这大表叔如今是熬出来了,借着富察家的光,日子倒也勉强能过,有一个儿子和女儿,这儿子现在娶妻生了子,这女儿,”柳蕙兰顿了顿,接着说:“这女儿也是一个命苦的。”
麦香一听,这李家的表妹跟史湘云也不像啊,并不是从小父母双亡,会是同一个人吗?听柳蕙兰的口气,这李家表妹肯定还有什么故事没有说出来。麦香不知道,在自己的帮助下,这柳蕙兰还会不会早早离开人世?这曹雪芹还有跟李家表妹重续前缘的机会吗?

第七十二章、眼馋

麦香还是比较喜欢史湘云这个人物,所以听到柳蕙兰提到她,自然牵动了麦香的心。
“婶子,这李家表妹如今在哪里?”
“我们也不知她现在沦落在哪里,只知道,她前些年就没了丈夫,又是一个奴籍,日子能好过哪里去?”
“大概是北京这边还是江南那一带呢?”
“应该在南边一带,小的时候,一直在我们曹家养着,后来出了事,被送到内务府做包衣,跟着新主子去了南方,新主子倒了霉,她被人买走了,嫁了人,听说也过了两年好日子,可是后来她男人没了,她一个弱女子,能靠什么过日子?”
“先生很惦记她吗?”
“当然,他们从小一块长大,要不是后来的这些事故,他们两个早就成了一家人。”
柳蕙兰说完又有些后悔了,用手戳了一下麦香,说道:“我也是中了你的魔,跟你一个十岁的小丫头说这些干什么?好了,这衣服裁好了,你拿回去缝吧。”
柳蕙兰的话,让麦香住了嘴,本来还有很多问题要问的,现在看来问了柳蕙兰也不会说了,还得等下次了。
从曹家回来,麦香见麦黄和赵氏已经把晚饭做好了,也就忘了去上房帮忙做饭,拿起碗便开始吃饭。
“大丫,听说你要给二丫做新袄了?”赵氏无视麦香的满腹心事,两眼放光地看着麦香。
“嗯。家里人一人一件。”麦香点点头。
“我也有?”赵氏似乎有点意外,她多少年没有穿新衣服?
“我也算熬出来了,我们大丫真本事。对了,等麦收后,我也能穿着新衣服回一趟娘家了,看你大舅妈还能不待见我?”赵氏喜滋滋地说道,颇有点要衣锦还乡的得意。
“行了。你就别折腾那些没有用的,正经给我们操办二丫过一个生日吧,咱们家的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过过一个生日,今年我们都给补上。从二丫开始。”叶大福说道。
麦黄这些日子的辛苦叶大福看着眼里,她虽然不像麦香活泛嘴巧能挣钱,但是家里的活可是没有少干,那些脏活累活苦活比麦香做的还多。以前是没这条件,如今条件好些了,叶大福最想补偿的就是几个孩子。
“可不,我们二丫也熬出来了。也能穿上新衣服了,今儿初七,离初十也没几天了,大丫要快一点。让我们二丫穿新袄过一个生日。”赵氏说完,忙给二丫夹了点菜。
“娘,我知道了,一会吃完饭我就缝,先做麦黄的。再做麦青麦绿的。还有,娘,以后别叫二丫三丫的了,格格说了,这名字太俗。不好听。”麦香趁机提出了这个要求,她还真不适应大家张口闭口喊她“大丫”。
“麦香说的对,以后我们都改改吧。”叶大福同意了。
“对了,爹娘,昨天石嬷嬷来说五叔的亲事,有没有说我老姨的亲事,我老姨也不小了。”麦香对冬至的印象不错,自然希望她能找一个好人家。
“嗯,也有一个了,你不问我还忘了告诉你,也等着麦收后相看呢,要不我怎么说等麦收后回娘家看看呢,我就剩这一个小妹…”
赵氏的话还没有说完,麦种和麦粒突然窜了进门,喊道:“大姐,你家有饭吃吗?我饿死了。”
“饭?我们刚吃完了,还真没有剩下的。”麦香正要收拾碗筷。
麦香这些日子早就知道家里人大致的饭量,基本不会多做,再说了,即便多出一小块,这么热的天也放不住,赵氏和叶大福都是挨过饿的人,哪里还会浪费粮食,每次都打扫得很干净。
“我娘说,你家有点心。”麦种站着不走。
“去去去,又来我们家找什么点心吃?今儿你大姐刚回来时你娘不是拿了一些走吗?”
说起点心赵氏还一肚子意见,这几次家里有人送了点心来,哪次麦香不是给大家伙都尝了?赵氏知道这些点心可不比镇里买的,味道好不说,样子也精致,当然,数量也不多,赵氏每次看着钱氏抓一把走,眼睛就冒火。
想当初麦香病成那样,她想给女儿吃半碗糊糊没吃成都被钱氏挤兑成那样,好像她犯了天大的错,当着一大家子被数落一通不算,公婆还被逼着新立了一个规矩,不就是针对她吗?
这老二家和老三家有什么好事能到老大家头上?麦香几个可是一块点心也没有吃过他们的!
当然,赵氏心里最痛恨的是分家,要不是自己女儿本事,她这一家子还不得早散了,卖的卖死的死。
赵氏一个简单的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了这些前因后果,她对麦种几个肯定没有多少疼爱,自己家的孩子还一堆,还没有摆脱困境呢,她凭什么去疼爱别人家的孩子?
麦种听了嘟嘟囔囔走了,没一会儿,便听见钱氏在院子里骂道:“饿,饿,饿,成天就知道喊饿,跟我喊饿有屁用,老娘我还饿着呢。出去累死累活帮别人累了半天,回来连一口热饭也没有吃,人家可好,在家风不吹不着日头晒不着,连顿饭也不给做,连块点心也不给吃。”
麦香听了这才想起来,自己忘了去帮刘氏做饭,可是话说回来,这半天时间了,这刘氏也不至于连顿饭也没有捣鼓出来吧?不是还有九凤吗?
“大丫,你去看看,你嬷嬷做事慢,身体不好。”叶大福见麦香看着自己,忙催促道。
麦香赶紧进了上房,只见九凤正在坐在灶前垂泪,刘氏正在洗锅,麦香看她的动作,的确有些费力。
“嬷嬷,我来吧,你是不是不舒服?”麦香接过刘氏手里的炊帚。
一码归一码,麦香对刘氏刚才的行为虽然不满意,但是看着她病怏怏的样子,心里多少也会有些不忍。
刘氏把炊帚给了麦香,又去弯腰拿瓢挖了几瓢玉米面,麦香见她一只手托着腰,低声问九凤:“嬷嬷怎么了?”
“娘说大家累了,想给大家焖点干饭吃,让我烧火,谁知我,我把干饭给弄糊了,娘正在炕上哄着麦金玩,闻到糊味急急忙忙出来时被磕了一下,腰上青了一大块,呜呜呜…”
麦香听了一皱眉,说道:“怎么不喊我?”
“就是刚刚的事情,娘不让我去找你们,说让我揉揉,我哪里会揉这个?”
麦香听了这话,估计刘氏心里还堵着一口气,便主动接过刘氏手里的活,说道:“嬷嬷,你先去躺着,我去喊我爹帮你揉揉。”
叶大福怎么说也做了这些年的猎人,对跌打损伤还是有一点经验的。
“算了,先把饭做了,下地的人该回来了,他们忙了大半天,早饿了。”
刘氏心里确实也憋着一口气,这些年她身子不好,家务活做的很少,连带九凤也基本没怎么动过手。
谁知如今分家了,五十岁的她还要重新捡起这些事情做,做饭喂猪养鸡,样样要靠她自己动手了,这几个月她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所以才会迫切地希望赶紧给五福娶一个媳妇进门,不为别的,这家务活她是真的做不动了。
“知道了,我这就开始做,你让我爹赶紧给你揉揉。”麦香说话间便把叶大福喊了过来。
“要不,喊二婶来帮帮忙吧。”九凤弱弱地说了一句,她不喜欢做家务,两天就把自己的手做粗了,还怎么绣花?
“算了,还是我来吧,你烧火。”
这个时候喊钱氏帮忙只能是火上浇油,再说钱氏手里还有一个奶娃娃呢。
麦香看了一眼刘氏舀出来的玉米面,估计是想做一顿糊糊,也只有糊糊的时间短,这个时候重新做干饭肯定是来不及了。
麦香洗过手开始干活,这时,天色擦黑了,叶家的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哎呀,饿死我了,娘,晚上吃什么?”八福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
“嗯,什么东西糊了?”叶铁柱随后也进来了,脸色有些不好看,庄稼人最忌讳是浪费粮食。
看见麦香和九凤在干活,谁也没回答他,叶铁柱又问道:“你娘呢?”
没等九凤回答,叶铁柱便看见刘氏在炕上躺着,叶大福在替刘氏按摩,叶铁柱吓了一跳,忙走了过去,查看刘氏的伤势。
“快点开饭,饿死我了。”二福、三福先后进来,以及几个孩子们都纷纷进来了,只是不见钱氏和孙氏。
“大丫,我们帮你家忙了这一大天,你就给点这个打发我们?”三福瞅了一眼,麦香居然在做玉米面糊糊。
“三叔,老姑做了点干饭,糊了,有点不够吃,所以搭一点这个。”麦香见九凤不吭声,解释了一句。她刚才就看见叶铁柱的大黑脸了,她可不背这黑锅。”大丫,这就是你不对了,你不知道我们今天帮你们家累了一天?米饭糊了,你家不是有挂面吗?给我们下一碗挂面也行啊,对了,你家还有这些鸡蛋和肉,这天热了,放不住,不吃了也都坏了,都拿过来一点唤。”三福早就对麦香家的那一堆细粮眼馋了,今儿是替麦香家干活,正好有了由头。

第七十三章、又想合在一起了

自从分家后,孙氏为了攒钱盖房,虽然没有饿着丈夫孩子,但是细粮是从来不舍得吃的,就连以前家里不断的点心也没了踪影,说是现在能吃饱饭,还吃什么点心?
所以三福才会惦记麦香家里的这些东西。
麦香一听这话有些不高兴了,论理,今儿她给大家做一顿好饭也无可厚非,可是一开始,她并不知道这分家了麦收又合在了一起,等知道时,钱氏和孙氏都想拉着她下地割麦,刘氏又想反悔,不想把这收成给他们这一股,麦香这种情况下哪里还会想着给他们做一顿好饭?
“三叔,这玉米面是嬷嬷拿出来的,米饭也做好了。”麦香把责任推出去了。
“吵吵啥,吵吵啥,你娘这都不自在了,你还有心思惦记吃,不说先来看看你娘。”叶铁柱在里面听到了麦香的话,冲三福嚷道。
“爹呀,你也不能责怪三福,大家伙都累了一天了,腰都直不起来了,又累又饿的,哪里知道回家还吃不上一口热饭?”孙氏听见叶铁柱责备三福,分辨了一句。
“你娘不舒服,晚一会吃饭能咋地了?”叶铁柱见孙氏犟嘴,瞪了孙氏一眼。
“爹,我不是说我娘,我的意思是娘身子不舒服,不如这饭还是让二嫂来做,二嫂家的麦金还小,也不能离开人。”孙氏说完,进了里屋,也站在了炕前。
“啊,二嫂不下地,这麦子得割到啥时候?爹还说了,要趁着这几天天好,赶紧把麦子抢回来呢。”三福说道,他才不舍得自己老婆一个人在外面受累。
这时,钱氏也进来了。听见了前面的话,说道:“爹,要我说。不如这样,这饭就让大丫二丫做。我家麦金就让大嫂和麦青帮着带带,大哥家也有地,地里的活他们做不了,这饭总是能管我们几天的吧?”
叶铁柱一听这话,看着刘氏问:“你怎么样,能挺住吗?”
刘氏摇摇头。
“就让麦香做饭吧,我和她一起做。”叶大福说完。又看了看自己的残腿。
自从出事后,他分外敏感,总觉得自己拖累了这些兄弟,偏偏这两个兄弟和弟妹还特别爱计较。这不,这麦收刚一开始,又开始计较他这一股没有出力没有出粮了。
“怎么了,让麦香做什么?”五福最后一个进来了,一看大家都站在了炕前。忙几步走了过去,查看刘氏的伤势,也就知道了众人在说什么。
“大丫才十岁,哪里能做这一大家子的饭?要我说,仍旧跟去年似的。二嫂、三嫂轮着在家做一天饭,也不差这一个劳力。”五福说道。
“你说的倒轻松,你怎么不说去年还有大哥和大嫂呢?”三福说道。
“不就差这两个劳力吗?去年二嫂也没有下地。咱娘都这样了,你让娘怎么办?大哥大嫂是能下地的人吗?大丫才多大,她连蒸窝窝头的锅都端不起。”五福还是向着麦香。
麦香在外面屋子里自然都听到了这些话,她不明白的是,明明还有一个比自己大了快一岁的九凤,这些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想着让九凤干活,为什么这眼睛都盯着自己呢?
她哪里知道,这些人不光盯着自己没干活,还盯着自己家那一堆细粮,庄户人家,能有几顿吃上正经好细粮?
麦香没有想到这些,但是不代表叶大福和叶铁柱没有想到,叶铁柱当然心疼刘氏,这麦收当然是越快越好,这粮食不进屋,这收成就不敢说是自己家的。
不光麦收,还有夏种,都是要抢季节的事情,这个时候,谁家不是拼足了全力?麦香做几天饭怎么了?这几个月她不是都在家里做饭吗?还有,她家地上足足有两大篮子的鸡蛋,昨儿来接麦香时,那人还送了一大堆米面粮油过来,今天听说又从什么格格家带了一袋大米和一堆吃食,这不正好用来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吗?
“我看这事还是听你大哥的,就让你大哥…”叶铁柱说的时候看了一眼叶大福,见叶大福正盯着自己的残腿,他突然顿住了,心下有了几分不忍,这个儿子,好容易才有了几天好日子,罢了,还是别算计他了。
“你大哥的腿不方便,连站都站不了,能做什么?这饭,还是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轮着来,麦金就交给九凤带几天。这事,就这么定了。”叶铁柱改口了。
“那爹,那这几天吃的粮食谁出?”三福问了一句。
“谁出?我出,行了吧?”叶铁柱瞪了一眼三福,这个儿子话太多了,跟个娘们似的爱计较。
麦香在外面听了这话,觉得这叶老头这次还算说了几句公道话,不过麦香也不是爱占便宜的人,趁着人齐全,便进了屋说道:“爷爷,我知道这几天大家都很累,我们也帮不上多大的忙,不如这样,我们出一篮子鸡蛋,给大家补补身子。”
“这还差不多,总不能你们这一股什么都不出吧?大丫,不如你好人做到底,给我们也尝尝那香喷喷的白米饭?”钱氏说道。
“二婶,你也知道我家小弟没有奶吃,全靠喝点米汤呢,那点大米,我要留着给麦地熬米汤呢。”
“对对对,熬米汤也成,别忘了分我们麦金一点。”
“二丫,大米不说了,那挂面分我们一点尝尝,长这么大,吃挂面的次数一只手也能数过来。”三福说道。
挂面一般要花钱买或者是用面粉去换,叶家连玉米面糊糊都要定量分配的,哪里有余钱去买什么挂面,所以三福才会对麦香家的挂面垂涎三尺。
“老三,你怎么跟几个孩子去抢食?”叶铁柱瞪了三福一眼,他早就憋了一口气。
“爹,我怎么了?我今天是帮大哥家干活了吧?我是出了一天力吧?我要一顿面条吃过分吗?大哥,你说过分吗?兄弟帮你在外面累死累活的,你们在家里又是鸡蛋又是肉又是白米饭的,只给我们煮点玉米面糊糊,这说得过去吗?”三福有些下不来台,索性拉着叶大福评理。
叶大福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看重兄弟情谊的人,听了这话,一方面觉得有些惭愧,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失望,怔怔地看着三福。
“三叔,我爹在外面累死累活的不顾生命危险打猎的时候,你们在家有谁想过我爹会发生什么?我爹娘还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你们闹着要分家,谁想过我们一家大小要靠啥过日子?”麦香接过话了。
“大丫,大人说话,你一个孩子怎么总插嘴?你爹是老大,他有责任拉扯底下的弟弟妹妹,还有,说到分家,这分家不是你同意的吗?要不是分家了,你能过上好日子?你要不愿意,这家就不分了,我们大家还合起来一块过日子。”
叶三福通过几个月分家的体验,并没有觉得这分家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好处,相反的,这叶大福和赵氏也不用再吃药了,叶大福还有一手编风筝的本事,麦香又跟佟家搭上了桥,这以后,凭着卖风筝,叶大福只会挣得更多。
还有那什么格格家和万家,不都是冲着麦香来的,这不分家了,有什么好处大家还能落一点,这分了家,只能干看着。
“我觉得三弟这话说的好,大家都是兄弟,这分家的事情当时确实有些欠妥,爹,娘,不如这样,横竖这活是要合在一起做,不如这日子也还合在一起,虽然各家都立了户籍,但是也不影响我们兄弟几个的情分。”二福说道。
麦香听了这话瞧了一眼二福,他一向很少开口说话,这次迫不及待地赞成又合在一起过日子,是因为什么呢?麦香可不相信他们是这哥两个是因为良心发现。
麦香哪里知道,那天叶大福去找里长的时候被二福看见了,里长亲自把叶大福送回来,第二天又来找了一趟叶大福,二福早就觉得这事蹊跷了。一般村民找里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事,分家调解、红白喜事,还有就是买地,这一分析,叶大福肯定是买地了,肯定是格格家给了麦香不少好处。
不说叶大福,叶铁柱和刘氏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儿子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不就是惦记老大家的那点东西吗?
“兄弟就是兄弟,虽然分家了,兄弟也还是兄弟,我就不拖累你们大家了。”叶大福淡淡地拒绝了。
“我老头子只听说过兄弟们闹分家的,倒是头一次听说分了家的兄弟又想合在一起的,你们摸着你们自己的胸脯问问,这话说出来,亏心不亏心,亏心不亏心?”叶铁柱说到最后捶着炕桌生气了。
分家时,他是背负着被人戳脊梁骨的骂名被逼着同意分家的,没想到这两个儿子见老大一家有了香头,居然又想合在一起了,这说出去,人家不得笑话他教子无方吗?
“爹,你别生气了,五弟,这么地,这两亩地算我租给你了,你能种就种,不能种我就租给旁人,我也不想每次因为麦收拖累你们大家。”叶大福问道。
“大哥,这话说的,我说过,不管到啥时候,你家的力气活我都包了。”五福忙说。”大哥,我们不是这个意思,谁也没有嫌弃你,不信你问三福,三弟…”可惜叶大福对叶二福的话没有兴趣,拿着拐杖站了起来,麦香忙过去搀着他。

第七十四章、放鸽子了

麦收的事情最后因为叶大福生气离开,叶铁柱发了一顿脾气,叶家的麦收,仍是合在了一起,钱氏和孙氏轮流在家做饭,没有人再攀扯叶大福一家了。
麦收结束后,五福给叶大福送来两石麦子,叶大福只想留下一石,五福和叶铁柱都不同意。麦香倒是也没有亏待五福,她把五福利用晚上时间编的几个发财猪卖了出去,给了五福差不多一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