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莳花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田菁笨不笨,她都没有机会进入书院。

    自己能进书院,不过是机缘巧合所致,而绝不是她有多么聪慧博学。她优点不多,自知之明是其一,论聪慧论博学,世上多少女子强过她,可那些女子,却要么流离市井,要么束于闺阁,能如男子一般一舒平生志的又有几个?

    这世道对女子,终究太不公。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三日,兰家便在自家小院门前摆起了酒席。也没正经请人,除了村长等几个长辈那里正经去请了,其余都是兰郎中在村中一吆喝,要村民们有空的都来吃酒席,好庆祝他闺女考上书院。

    因是喜事,且是个新鲜的喜事,整个村没事儿的村民几乎都来了。秀水村村小人少,但老老小小地加起来也有三百多人,除去外出的、没空的,太老或太小的,来吃酒的人几乎是整个村人口的一半,兰家准备的是七人一桌的席面,这样一来便需摆上整整二十多桌,比得上红白喜事的规格了。

    热腾腾的饭菜酒水流水般地上来,分量足,肉菜多,在乡下人看来便是上等的席面。兰家的家底村里人都是清楚的,之前兰郎中开医馆,若说用的是多年积蓄倒也说得过去,可这般大办酒席,只为庆祝闺女考入书院,在村人看来还是相当大的手笔了。

    村里人办酒席从不请专门的厨子,兰家自然也不意外,这次酒席掌勺的是秀水村几个经常做席面的汉子,也不用什么工钱,事毕后送半尺棉布二两酒便算是极慷慨了。

    可即便不算工钱,只采买酒菜一项,便得花上起码五两银子。且兰家这不是嫁娶喜事,没有添妆钱可赚,虽大多数人都不好意思白吃酒席而备了钱贺喜,但到底不像嫁娶喜事般有例可循,给的钱有多有少,最后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一两左右,与办酒席所费相比可谓甚微。

    席间便不住有人感叹兰家发达了,其余人也都不禁附和。但兰家具体是怎么发达的,却还是没人搞得清。

    村人的反应并没有出乎兰家人的预料。

    襄荷原先便为此劝兰郎中不要大办,整两桌酒席请请相熟的人家便是。只是兰郎中正在兴头上,恨不得全天下人都来一同分享他的喜悦,因此便执意大办。

    兰家如今并不缺办酒席的钱,襄荷想想也就不再阻拦。

    一味藏拙并非长久之计,反正兰家的钱来得正当,与其遮遮掩掩,倒不如敞开了让人看。

    席间还发生了个小插曲,由头便是田四儿。

    田四儿这人一贯没脸没皮,虽然兰郎中最近都对他冷言冷语,动辄破口大骂,他却浑没放在心上,兰家这一摆酒席,香味儿从村头飘到村尾,勾地他当即顾不上脸皮,避着兰郎中也偷偷坐上了席。

    正大嚼大啖间,身后传来一声怒喝:“田四儿你还有脸来!”随即耳朵一疼,人便被提溜了起来。

    “哎呦松手,松手!”田四儿嘴里还含着一片颤巍巍的五花肉,赶紧咽了才嚎起来,“郎中你这是干啥,我来贺喜呢,你们兰家就是这么待客的?让人看着不像样啊,松手、快松手!”

    兰郎中却不管他说什么,骂道:“你算个什么客!我兰家就是请叫花子也不请你,赶紧给我滚!”

    席间也有知道两人嫌隙的,理在兰家一边不说,田四儿平日为人也不讨喜,此时见兰郎中发了火,众人便也起哄赶田四儿走,只是说话不像兰郎中这么硬邦邦的,倒像是笑闹一般,这样也算给田四儿个台阶下。

    这么一来,田四儿再怎么厚脸皮也待不下去了,在众人的眼光中,筷子飞快地又挟起几片肉,全塞进嘴里才一刺溜跑开了。

    “呸!”望着田四儿的背影,兰郎中狠狠地啐了啐,随即才转过身跟席上众人道歉。

    于兰家这边,这事儿便算告一段落了。

    摆过酒席,时序也快入秋,天气渐渐转凉,兰郎中忙着为襄荷入学准备,整日医馆家里忙个不停,人却十分精神。

    襄荷却觉得入学没什么好准备的,除了将兰家仅有的那几本农书又看过一遍,其余时间便都在琢磨金手指的事儿。

    自六月初发现“灵液”的真正作用后,之后每月两滴的“灵液”,襄荷并没有急着用,而是用瓷瓶保存了起来,到如今八月初,已经积了四滴。

    好钢用在刀刃上,既然“灵液”有增加植物变异几率的效果,那么对此时的兰家来说,自然是用在名贵些的花草上更有利。

    还没等襄荷想好具体怎么利用这几滴灵液,珍宝坊那边又来送银子了。

    这次赵寅年并没有亲来,只有赵掌柜和一个小厮,带来的银子也不像上次那么多,仅仅有三十两,事实上,自上月开始,赵掌柜送来的银子便只有三十两上下。

    这也非常正常,无论多么新奇,他们所贩卖的也不过是寻常的果子而已,除非像第一个徽州客商那样赶巧的,会花大价钱买几个果子的并不多,因为珍宝坊想做的是长久的生意,既然是长久的生意,那便意味着货物不是独一无二,因此自然也卖不上高价。且这个“卖不出高价”是相对第一次卖出的那四只葫芦来说的,如今珍宝坊卖的印字果实也要一个一两上下,相比普通果子,绝对算得上天价了。

    因此即便如此,襄荷也已经很满足,且每月三十两左右的进项,对于兰家来说绝对不算少了。

    兰郎中在堂屋跟赵掌柜说话,襄荷坐在一旁,一边听一边百无聊赖地望着已经染上秋色的小院。

    这一望,便望到水井旁的那丛凤丹。

    时序即将入秋,凤丹碧绿的叶子有些发焦卷曲,襄荷知道,等再过些时候,一阵寒凉的秋雨过后,这些叶子便该落了。

    襄荷心中忽地一动,扭头朝赵掌柜盈盈笑道:“赵掌柜,记得上次赵公子说过,赵家庭院里有数百株牡丹?”

    □□月间,正是牡丹嫁接的好时候。而在这个时代,若想以花卉获利,还有什么能比牡丹更适合呢?  



第2章 。27|

    第二日,赵掌柜驾了马车亲自接襄荷与兰郎中去赵家。

    赵家的祖宅就在居善坊内,一个宅子几乎占了一条街,赵家几支人都居住于此,赵寅年是长房嫡子,所住的宅院自然是最中心的位置。

    按赵寅年的意思,是想要襄荷等人以客人的身份正式登门的,只是襄荷坚持这次只是生意,拜访留待以后,才没有经过赵寅年父母那一遭。马车直接驶进了赵寅年的院子,而赵寅年所说的那个牡丹园,恰好便在不远处。

    只在赵寅年院中略坐了坐,一行人便转去了牡丹园。

    一进牡丹园,便见一个老农模样的老者在牡丹园中忙忙碌碌。

    赵寅年引着一行人走到那老者身边,唤了那老者一声:“韩老!”

    那老者转过身来,襄荷便看到他手中拿着一只钳子模样的东西,老树根般的双手上沾满了泥土,他小心地走出高高培起的花垄,行动处没伤到花枝分毫,待来到道上后才弹了弹手上的泥,朝赵寅年恭谨地道:“少东家。”

    “这便是我说的那位对园圃之技颇有兴趣的兰小姑娘,这是兰大夫。”赵寅年笑眯眯地为老者介绍,随即又指着老者朝襄荷道:

    “韩老是满襄城接花手艺最好的花匠,当年襄城第一株西京牡丹,就是韩老从西京带来了苗,以本地芍药为砧木,妙手接花,才使得西京牡丹在襄城扎了根落了户。如今襄城大户人家的牡丹,十有*都是韩老接活的。”

    韩老似乎不怎么爱说话,只朝襄荷与兰郎中点点头便算见礼,待赵寅年将两边介绍都引见过后,他便指着院中成垄的牡丹,未有一丝停顿地道:“园子里拢共有花九十七品,红花四十六品,紫花十九品,黄花十六品,白花十四品,碧花两品。单叶花二十九品,多叶花四十七品,千叶花二十一品。”

    “不知姑娘是这九十七品都要,还是只挑选其中几品?”

    赵寅年豪爽地道:“自然是都要,不拘什么红花紫花;单叶多叶,韩老你只管将接头挑来,挑最好的!”

    襄荷笑笑,摆手道:“不用那么多。”

    说罢又朝韩老道:“老人家,劳烦您为我讲解一下,这九十七品花都是何品种?”

    韩老点点头,随即便将这九十七种牡丹一一道来,不止名字,颜色、大小、瓣型,乃至生长习性,都如数家珍,仿佛吟诵了千百遍般烂熟于心。

    状如芙蓉朱砂垒,重迭累萼燕脂楼,并蒂骈萼双头红,千叶楼子紫重楼,……襄荷细细听着,偶尔听到熟悉的品种,如直到二十一世纪仍常见的葛巾紫,但大多数品种却都是陌生的,有些只在古文典籍上偶然见过名字,有些却是连闻都所未闻,想来要么是因无殊色而逐渐被淘汰,要么在千年的历史中颠沛流离以致散佚,乃至后人不复见。

    此时春过花凋,满园只剩瘦枝残叶,她只能从韩老的描述中想象这些花的模样,心里抉择了一番后,最终选定了二十品花,每品三个接头。

    “新品价高,旧品价低,我占少东家个便宜,每个接头都算一两银,二十品花六十接头,便是六十两,可好?”襄荷盈盈笑道。

    既然来做生意,襄荷自然是打听过的,虽不知每个品种的具体价格,但每个接头一两的价格虽不算高,却也绝对不算低了,因她所选品种中有半数都是旧品,如此即便有价格高些的新品,两相冲抵也差不多少了。

    六十两,也是她量力而为后的选择,如今的兰家只能算小富,且那印字果子的生意恐怕也做不太长久……六十两,对兰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且,即便有足够的钱,她也没有足够的灵液。

    闻言赵寅年皱眉道:“你我之间还谈什么钱?待秋后书院开学,你我就是正经的学兄学妹,不过几枝花草,今日我若收了你的钱,传出去都被人笑话小气!”说着便让韩老挑好的接头去剪。

    “在商言商,少东家该比我更懂这个理啊。”襄荷摇摇头笑着道,“再说,没规矩不成方圆,书院数千学子,可都是少东家的学兄学弟,若每个都来赵家折几枝花,那这园子可就空了。”

    她不称赵寅年学兄,而称少东家,便是这个缘故。称少东家,代表的是与赵家合作的兰家这层关系,既然是合作,便没有人情一说。

    赵寅年却没那么好说服,坚持只送不卖,可襄荷却更坚持,卖,她便要,送的话,她便去寻别家。

    你来我往数回,赵寅年终于无奈地让步,只是又将价格抹去十两的“零头”,六十个接头只收五十两。襄荷知道这便是他最大的让步了,因此也不再推辞。

    两人这边商定好,那边韩老也已经剪好了接头,二十种六十个一个不少,个个芽头饱满,显然是仔细挑选过的。

    襄荷接了乘着接头的盒子,婉拒了赵寅年设宴招待的好意,只说要快点回去接花,免得放久了接头要坏。

    “也是,那我就不留了。”赵寅年道,又道,“送佛送到西,便让韩老随兰姑娘走一遭吧。”

    韩老应声称是。

    襄荷忙摆摆手:“多谢少东家,只是,这个却不用劳烦老人家了。”

    “哦,可是找好了接花匠?不是我吹嘘,满襄城接花手艺最好的便是韩老了,韩老称第二,那就没人敢称第一。”赵寅年不以为意,只以为她另找了花匠。

    襄荷面上似是浮上一抹尴尬,低头道:“倒不是别的花儿匠,我平日在家也好莳弄花草,经常自个儿琢磨,不敢说精通,但也接活过许多花草。”又抬起头状似天真地道:“我家院子里的李树上便被我接了根桃枝呢,只是今年只见了花,还没结果,大约明年便能见果了!”

    赵寅年听了大笑:“是了是了,学妹可是农院的学子啊,我竟忘了这茬,农院学子天下万顷田亩都治得,接花小技自然不在话下。”

    “牡丹不同别的。”一直不怎么做声的韩老却说话了,低着头,声音闷闷的,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坚持,“牡丹娇贵,不同寻常的果子花,能接活果子花,却未必能接活牡丹。”

    随即又小声嘟囔了一句:“书院又不教莳花弄草。”

    虽都是种植,种田与种花却大不相同。农家重耕种,这耕种的,自然不会是不能吃不能喝、只能做富贵人家赏物的花草。在农家,乃至世人看来,种花不过为逐利,花农虽还有一个农字,却与商人无异,且因为花草种植也要占用田地——虽然所占甚微——在读书人人眼中便也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更有那讥讽花农不知力田苦的诗句,将莳花一道等同商家,俱都是舍本逐末的行径。

    因此即便是书院学子,也与会接花没什么必然干系,而如襄荷所说的桃李,那是能吃的果子,也属农家。而如牡丹这般不能吃不能喝,只以丽色供人赏玩的,正如韩老所说,是不在书院教授范围之列的。

    听了韩老的话,襄荷也没生气,只是玩笑似地道:“试试嘛,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每品不是有三个接头么,三个里面总能活一个吧?”

    这话听着像小儿不知天高地厚的妄语。试试?一个接头一两银子啊!若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说出这话也就罢了,权当花钱买个新奇,别说三个里面活一个,就是全死了,估计也不会心疼。但兰家这样的人家,买接头自然不是为了玩,任由孩子玩闹,那损失的就是实打实的银子。

    韩老脸色当即便不好了。

    先前见这小姑娘说话有理有据跟个小大人似的,他还以为她胸有成竹,会好好用这买回去的接头,谁知道,竟也是个花钱买趣儿的?

    早说是花钱买趣,他哪里会特意挑好的接头,反正不过是糟蹋,买的人不心疼银子,他却心疼自个儿辛辛苦苦培育出的花。

    那二十品花中有三品便是他亲自培育出的,每一枝每一芽都是他的心血,送给小童玩耍,实在是——憋屈啊。

    若不是碍着赵寅年还在,韩老几乎想从那小姑娘手里抢过装接头的盒子。

    “我不是买来玩的。”襄荷忽然说道,她看着那一脸痛惜无法掩饰的老人,“虽然方法可能与寻常有些不同,但我买来不是为了玩为了糟蹋的,我只是想培育出更好的新花。”

    韩老却没听进去,只当小儿诳语,新花哪是那么容易培育的?

    他一生与牡丹为伴,从壮年起便年年留种子,岁岁选新花,腿脚还好时更是每到花期便进山寻新种,到如今数十年荏苒而过,培育出的新花也不过三十余种。

    培育新花更多需要的是运气,是耐性,是时间。运气人人皆可有,但后两样,除了真正的爱花且为了生计不得不努力奔波者,又有几人愿意花费在选花上?

    这何况这小姑娘既然能进书院,将来前程必然不错,不愁生计,仅凭爱好,能坚持多久?此时许是不过一时兴起,待将来她便会明白,这不过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若无恒心,绝难坚持。

    看出韩老的不以为然,襄荷只是笑笑,没再多说。

    说不如做,明年花开之时,他自然就信了。

    寻常选花自然耗时弥久,但是,她有作弊器,那一切自然不再相同,而这也是她不要韩老来嫁接的原因。

    一样的接头,一样的接法,别人都接不出新花偏偏她能,这不是在自己脸上刻上“我有问题”四个字么?  



第3章 。01|

    水井旁的凤丹原本只有细细弱弱的一株,如今几年过去,模样已经比初来时壮观许多,郁郁葱葱看上去好像一大丛。但牡丹萌蘖性不强,看上去一大丛,枝条却并不多,这一大丛凤丹中也找不出六十条适合嫁接的枝子,因此襄荷用凤丹为砧木接了半数的接头后,剩下的便用了芍药做砧木。

    襄荷对自己的嫁接水平并不是很自信,正如韩老所说,牡丹不同别的花,她接得活别的,未必就能接活牡丹,因此她每个品种的接穗都要了三个,就是为了以防全军覆没。而为了提高成功率,牡丹的几种嫁接方法,嵌接、劈接、地接等都被她尝试了个遍。

    准备嫁接工具、消毒、削口、对层、捆扎,一切完成后,接下来只需要静静等待,让接口慢慢愈合生长。

    就在襄荷每日关注着嫁接情况的时候,书院开学的时间也近在眉睫了。

    除了兰郎中准备的许多日常用品外,还有一样东西却是需要襄荷亲自准备的。

    挂在登天梯那棵黄槲树上的许愿红绸。

    红绸早已被兰郎中买了回来,与红绸一起的还有上好的绣线和几根绣花针。

    一般学子红绸上的字都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剪了样子,再由家中女性或绣娘绣在在红绸上,而兰家除了襄荷外,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可没一个捏过绣花针,就算想帮也是有心无力,因此此绣字这道工序也落到了她的头上。

    襄荷平日也只是缝缝补补旧衣,绣花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儿也太难为她了,好在绣字不需要配色,也不用什么高明的针法,因此她便捏了好几天针,在将手指扎破数次之后,终于赶在书院开学的前夜将红绸绣好。

    昏黄的烛光下,长长的红绸拉开,露出上面绣地歪歪扭扭的一行字来,

    “四海无饥馁,天下享太平。”

    兰郎中摇头晃脑地念了一遍。

    “这就是妹妹的心愿?”,刘寄奴望着那字,面色有些怔怔。

    襄荷托着腮,烛光映着眼眸,眸子里便好似有一团小小的火苗,她轻声道:“是呀。”

    旋即又抬头,眼里带着笑意:“是不是觉得……太俗了?”

    吃饱穿暖,天下太平。

    街头巷尾里,底层百姓这样殷殷祈愿,森森朝堂上,天子朝臣如此切切期盼,太常见的一句话,常见到乍一听甚至都有些俗气。

    兰郎中捋捋胡子,摇摇头:“哪里是太俗,分明是太难啊。”

    襄荷点头:“嗯,的确很难。”

    即便是前世那样物质极度发达的世界,仍然存在非洲那样温饱也无法满足的地方,即便人们一次次呼唤和平,暴力、冲突乃至战争也从未停止过。

    而这个世界,却是真真切切的路有冻死骨的世界,是边关战役连年不休的世界。襄荷还记得刘寄奴刚来到这个家的时候的样子,还记得兰郎中口中那几乎夺去整个州府半数人口的灾荒和兵乱。

    襄城因地处中原,处处有良田,加之鹤望书院坐镇,因此算得上一个难得的太平乡,但即便是这样的“太平乡”,却仍不缺贪污索贿的小吏、嚣张跋扈的权贵,以及,卖儿鬻女的普通百姓。

    太平二字,说来容易,得来却太难太难。

    学子们在红绸上抒发志愿,有人欲登阁拜相以匡济天下,有人愿上阵杀敌保卫边疆,有人想精心求学追寻道统,有人想富甲天下名震一方……

    襄荷扪心自问,自己想要什么?

    在得到进入书院的机会之前,她所求的其实很简单。

    家人喜乐,小富即安。

    她从不是胸怀大志的人,前世不是,今世仍旧不是,若是在前世那样相对自由的环境,她或许还会想着奋斗一把,但在这个对女性诸多桎梏的时代,她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尽量寻求圆满。

    因此,以前的她只想带着老爹把日子过好,挣点小钱,喝酒吃肉,再守着她的小院,找个老实的男人招赘,然后继续过这样逍遥的小日子。

    后来家里多了个人,老爹多了个儿子,她多了个哥哥,可一切并没有怎么变,不管刘寄奴怎么想,她会尊重他的决定,而她依旧会照着自己的步调走下去,过上安宁平稳的一生。

    可是,现在情况有了点变化。

    原本以为无用的金手指居然能增加植物变异几率,原以为终生无望踏入的鹤望书院居然为她打开了大门。

    这样一来,这个时代虽然对她仍旧束缚良多,但她有了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倚仗,也有了更多转寰和挣扎的余地。

    她想做出点什么,想也如那些学子一样,将志向任意放飞,朝堂、疆场、江湖……可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入了书院,她也跟那些学子有着本质的不同,许多事情他们可以,她却不可以。

    “所以,只是心愿,而非志愿。”襄荷有些无奈地道。

    一个是心里希望能够实现,一个是立志努力使之实现。

    她会为此努力,却不会抱持太多希望,因为心知那有多么艰难。

    所以,就写上这么一个既真切又虚妄的愿望,希望世道太平,岁岁安稳。

    “这心愿很好。”刘寄奴向她看过来,眼里也映着火光,“真的很好。”

    翌日,襄荷便带着绣着这心愿的红绸,再次爬起了登天梯。

    与考试那日不同,今天的登天梯上格外拥挤,只因所有新入院的学子都需要在今日从登天梯上峰。

    山脚下便有往年的书院学子迎接,而登天梯上也不再只是四个守山人,而是增添了许多人手来回走动以监督爬山的学子,但其实说起来也这监督也只是监督学子不要走到半道抄近道上峰,如襄荷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