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鸲源且蛭鼍运愕蒙鲜抢罾庀伦世罾系慕熘唬叶运泄嵝鳌
想当初,滕霄在李利麾下担任校尉之时,李挚还在金城韩遂府邸的马厩里喂马呢。那时李挚还没有名字,常年和韩遂的坐骑骅骝马关在一起。被韩遂唤作“豸奴”,暗指李挚是个毫无用处的臭虫。而滕霄则不然,他在李利前往武威郡上任的途中投奔李利麾下,是迄今为止李利麾下资历最老、官职最高的第一批将领。一直深得李利信任,屡屡委以重任。当年李挚初到西凉军中,除李利之外。和他交情最好的只有三人,其一是典韦。另外两个就是滕霄和滕羽兄弟二人。
在李挚最初担任亲卫营副将的时候,滕霄和滕羽兄弟俩对他的帮助很大。每次亲卫营补充兵马都是他们兄弟俩鼎力支持,优先将帐下最优秀的军士送到李挚帐下。自此以后,他和滕家兄弟交往甚密,情同兄弟。是以李挚可以不给别人面子,甚至可以不予理会,但是面对滕霄,他却不能搪塞推诿,该说的能说的他一定如实相告,决计不会隐瞒。
“皮肉之苦?”滕霄沉吟一声,一脸苦相的摇摇头,低声道:“子诚莫要瞒我,此次鞠义大败而归,势必将罪责推到愚兄身上,届时愚兄难辞其咎,至少也要背负增援不利的罪名。如此以来,鞠义战败的大半责任都落到了愚兄身上,即便不死也要脱层皮呀!”这是滕霄的托词。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他贵为镇北将军,位比三公,统领并州十余万兵马,如果被当众杖责,岂不是大失颜面,日后还有何面目在军中立足。因此他说得很委婉,其目的还是想请李挚替他在李利面前美言几句,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最终免于处罚,省得他丢面子。
李挚虽然平时很少说话,可是这并不代表他愚钝木讷,听不懂滕霄的言外之意。于是滕霄话音方落,便见他轻轻摇头,道:“如果云龙兄想要免于处罚,却是为难小弟了。此次鞠义大败而归,帐下七万兵马最终只剩下三万余将士,这个责任必须有人承担;否则,岂不等于说那四万将士白死了?如果主公对此视若无睹不予追究的话,此例一开,日后谁还会替主公卖命,谁还会拼死血战?所以云龙兄不可能全部开脱,至少也担负一半责任,而另一半责任便要落在鞠义身上。这是最轻的处罚,小弟能替兄长做的就是杖责之时稍稍动点手脚,命行刑的兵士手下留情,仅此而已,余下便无能为力了。”
说完话后,李挚迈步就走,可是刚走两步,他又停了下来,扭头叮嘱滕霄道:“你我兄弟相识多年,有一事小弟若不提醒兄长一声,实在于心难安。”
滕霄快步凑到李挚跟前,急声道:“兄弟快说,愚兄足感盛情。”
“待会儿主公询问战事经过时,兄长切记不可争辩,一定要据实而言,主动承认错误,请求处罚。以主公素来宽仁的处事风格,只要云龙兄坦诚认错,主公必定念及旧情,从轻发落;然而兄长若是诸多推诿,矢口否认救援不力的事实,反倒会适得其反,必然激怒主公。一旦主公动怒,后果不堪设想,盛怒之下将兄长问斩也不是没有可能。此外,小弟还想提醒兄长,军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只要主公想知道,谁也无法隐瞒。言尽于此,兄长好自珍重。”说完话后,李挚再不停留,快步跟上李利,走进郡府大堂。
滕霄闻言后神色大变,顿时愣在原地,怔怔失神。这时,郭嘉走到他身边,轻声道:“云龙将军好本事,竟与子诚将军如此稔熟。据我所知,在我军中能让子诚提点一二的将领,仅有云龙一人。刚才子诚的话我都听到了,他说得没错。云龙此次确有挟私报复之嫌,未免有些不顾大局,四万大军尽折于一役,云龙难辞其咎。所以,处罚不可避免,否则何以告慰逝去的四万亡灵。为今之计,云龙要做的就是主动认错请罪,惟有如此,方能挽回几分颜面。”说完话,郭嘉也走了。
滕霄连忙道谢:“多谢军师提醒,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随即快步跟上,紧随郭嘉之后步入正堂。
不多时,军政议事正式开始,首先摆在众人面前的就是鞠义兵败常山,退回并州之事。李利开门见山的提出这个问题,直接将责任归咎于并州守军增援不利,并当堂质问滕霄。
“半个月内,鞠义连续派遣五批亲兵前来求援,然并州各郡守军均是按兵不动,置若罔闻,此举是何道理?滕霄,你是镇北将军,并州郡府兵全部受你节制,你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经过李挚和郭嘉二人提点之后,滕霄当即俯首请罪,干脆利落地承认自己贻误战机,错误估计了常山战局,增援不利,进而导致鞠义帐下七万大军损失惨重。为此他愿意承担全部罪责,甘愿接受惩处。然而滕霄绝不是一味挨打之人,承认罪责之余,他也道出了并州守军迟迟不动的原因:“自鞠义将军担任冀州都督的两年半时间里,除第一批粮草辎重以外,余下两年的粮草、军械和一应辎重全部由末将负责供给。
末将首次按照七万大军足额供应,给鞠义将军送去三个月的粮草辎重。只过了两个月,鞠义将军便再次催要粮草,而且要求末将供应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并严令末将一次性送去半年的供给,稍有迟误便已军法论处。无奈之下,末将只能抽调各郡守军的粮草辎重,确保鞠义将军帐下七万大军的粮草供给。
两年下来,所有辎重优先供应鞠义大军,而我并州各郡守军的粮草辎重却严重紧缺,兵器破损严重,守城军械陈旧也得不到补充。为此,各郡将士义愤填膺,怨声载道。如今鞠义将军兵败,末将不否认并州军增援不利,不管主公如何处罚末将,末将都没有怨言。但是末将就想知道,那足够供应十二万兵马一年的粮草辎重现在何处?”面对滕霄的责问,鞠义无言以对,显然这些粮草辎重都被鞠义挥霍或贪墨了,如今全都落在曹仁手里。追根究底,罪魁祸首还是鞠义,一贯多吃多占,致使并州军对他怀恨在心,最终招致今日之恶果。
李利对此早已心知肚明,碍于鞠义新降,又远在冀州孤军作战,因此他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作不知。是以此次鞠义战败的背后同样也有他李利的影子。
此时真相公之于众,李利再不姑息,遂下令滕霄杖责六十,罚没五百食邑,并州诸将官降两级,罢免鞠义冀州都督之职,转任金猊卫副将,从位比三公贬为杂号将军。随后,李利下令征调十万并州军前往河内大营,驻守司隶前线,与河北曹军对峙相持。
正当李利在并州整肃军纪之际,太行山的另一边,河北曹操登基称帝,国号“魏”,定都邺城,即北魏王朝。

ps:衷心感谢:书友“合格者”、“jm6677000‘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202章 立鼎三

建安七年四月中旬,冀州邺城北门,丞相曹操率领麾下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北伐大军凯旋归来。
十日前,大将曹仁率领十六万大军攻陷常山,成功击退冀州叛将鞠义及其帐下数万大军,一举收复中山、常山国,大获全胜。
是役,曹仁大军将盘踞在冀州境内长达三年之久的叛军彻底驱逐出境,剿灭鞠义叛军四万余人,生擒战俘三千,缴获战马、粮草、军械和其它辎重无数。战后,逆贼鞠义率领残部仓皇逃窜,遁入山林,随后退回并州。
与此同时,张郃、高览率领五万兵马夺取中山之后挥师东进,围剿滞留在渤海郡内的西凉军残部,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几乎与曹仁所部中军同时建功,成功夺回渤海郡,摧毁西凉水师港口,最终数千西凉残兵仓皇逃入幽州。
至此,叛军在河北的西凉军全部败退,曹操终于收复冀州全境,真正占据冀、青、兖三州之地,雄踞河北,虎视天下。
按理说,区区数万叛军和小股残余西凉军对于拥兵五十余万的曹操来说,无疑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占据常山、中山二郡的鞠义叛军十分难缠,足足袭扰了曹操大军三年之久。在此期间,曹操每年都会派遣大军围剿,奈何鞠义叛军战力强悍,狡诈异常,致使曹军损兵折将不说。还耗费大量钱粮辎重,最终结果却是屡战屡败。徒劳无功。
尤其是去岁秋天,曹操亲率十五大军进剿叛军。连续交战四月有余,仍是败多胜少,收效甚微,始终奈何不得叛军。屡攻不克之下,曹操发狠了,开春之后再次调集十万兵马增援围剿,任命曹仁为中军主将,率领主力大军十八万猛攻常山;而后命令张郃、高览二将率领一支七万人的偏师强攻中山国。两路兵马同时发起攻击,猛烈强攻。不给叛军留下一丝喘息之机,力争一战功成,彻底肃清叛军,扫平羁留在河北的所有敌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曹操先后调集二十余万大军全力围剿之下,鞠义叛军独木难支,最终兵败溃逃。而曹军则挟大胜之威顺势攻入渤海郡,收复失地的同时,还一举摧毁了西凉军的水师基地,彻底铲除了河北境内的所有潜在威胁。
建安七年五月。即曹仁大军得胜归来的半个月后,邺城内外张灯结彩,二十余万曹军和十余万百姓齐聚东郊,见证了丞相曹操的祭告天地的盛大仪式。
随后。曹操登基称帝,加尊九五,立国号“魏”。定都邺城,君临天下。
而后。北魏皇帝曹操追谥袁绍为渤海王,加封曹仁为骠骑大将军。统领三军;加封曹洪为卫将军,曹纯为前将军,曹真为右将军,曹休为左将军;敕封袁绍长子袁谭为车骑将军,袁尚为后将军。
敕封张郃为征东将军,高览为征北将军,蒋奇为征南将军,牵招为征西将军;敕封一百余名将领位比九卿,两百余位将领拜将封侯,余下将领皆有封赏。
曹操麾下谋士程昱、许攸、陈群、郭图、沮授、钟繇、陈琳、刘晔、满宠等十余名文臣谋士,尽皆加官进爵,位列公卿;余下各级官吏皆有封赏,至少官升一级。荀彧仍旧担任尚书令,他是曹操称帝之后唯一没有获得任何封赏的重臣,而其他文官和谋士尽皆受封,官职都在他之上。
与此同时,魏帝曹操昭告天下,敕封西凉李利为凉王,敕封荆州刘表为楚王,饬令西凉、荆州两地主臣归附大魏治下,但凡主动归降者一律既往不咎,并官升三级;若凉王和楚王甘愿率众归附,魏帝愿与两位藩王平起平坐,共治天下。
魏帝昭告一经传出,天下哗然,顿时掀起轩然大波,短短半个月内便迅速传遍大汉各州各郡乃至各县。至此,自汉帝暴毙、袁术和袁绍兄弟相继称帝,时隔五年之后天下再度出现一位皇帝,这就是大魏皇帝曹操曹孟德。
因魏帝曹操建国于河北,且治下三州之地均在北方,故而各州百姓称其为“北魏”。
与此同时,虽然曹操称帝之后昭告天下改元开国,将建安七年改为黄初元年,怎奈魏国只有三州之地,新颁布的年号仅限于魏国境内使用,在中原其它州郡仍旧沿用建安年号;即使是曹操麾下文武百官也在沿用建安年号,惟有颁布政令之时才会使用黄初年号。
曹操登基称帝之后的两个月里,天下愈发平静,就连各方势力边境上的摩擦和局部争斗都消失不见了。西凉李利和荆州刘表两方势力对曹魏建国保持沉默,既没有兵马调动迹象,也没有任何书面祝贺或声讨。两个月下来,这两位诸侯没有任何反应,一切都在沉默中酝酿,在酝酿中升华,在升华中爆发。
不经意间又过去了一个月。八月初,沉默了三个月之久的荆州突然传出爆炸性消息,继曹魏建国之后再度掀起轩然大波。
并州,上党郡守府。
今天是李利于郡府大堂设宴,为即将奔赴黑山大营的张燕、徐晃两营将领饯行的日子。
三个月来,并州军与河内大军已经完成了轮调换防。
现如今,贾诩担任并州都督,总揽并州和黑山大营所有兵马,共计二十四万大军;陈宫接任司隶都督,执掌河内滕霄帐下十万并州军。此外,徐荣仍然担任幽州都督,统领十余万兵马驻守幽州,余下中原州郡除了南阳郡增兵五万之外,豫州、徐州和扬州等地维持原状。
这段时间里,不管局势如何变化,李利始终中规中矩的按照原定计划调兵遣将,丝毫不受干扰。当曹操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他淡淡一笑,随手将曹操的昭告放在帅案上,不为所动,至今那卷书简还放在案头,连续三个月都没动地方,依旧还放在最初的位置上。
尽管并州众文武都有联名劝进之意,可是他们尚未开口就被李利抬手制止了,一声“不急、不急,再等等”,让众人纵然有心拥立自家主公即位称帝,却愣是张不开嘴,无计可施。
兵马轮调完成之后,张燕帐下飞燕轻骑和徐晃帐下先登营就要奉命驻守黑山大营,负责袭扰冀州。而张燕所部轻骑早已开赴黑山,为大军准备好驻扎营寨,毕竟黑山本就是张燕的大本营,此次奉命驻守黑山就算是回家了,时隔八年之后再次重操旧业。张燕是黑山大营的主将,所以他带着亲兵赶来上党,听候李利的训诫和叮嘱,并押送粮草辎重与徐晃帐下先登营一起返回黑山。
筵席快要结束时,郭嘉和贾诩二人行色匆匆的走进大堂,顿时堂下先登营的三十余位将领纷纷放下酒樽,齐刷刷地向他二人看齐。虽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诸将仅从郭嘉和贾诩二人的凝重神色就能猜到一定又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大事。
疾步走到上堂阶下,郭嘉毫不避讳诸将的关注目光,急声禀报道:“主公,荆州刘表登基称帝了!”
“哦?刘表称帝了!”李利诧然应声,脸上的神色有些茫然,怔怔失神的沉吟道:“刘表既然称帝了?他现年快七十岁了吧,已是朽木之龄竟然还这么冲动,这么大年纪了他称帝又有何用?”
显然,刘表登基称帝让李利颇感意外,可以说是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之外。如果不是郭嘉当众说出来的,他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想也不想便认为这是讹传。但是此话出自郭嘉之口,就由不得李利不信,因为郭嘉不会骗他,也没有理由编造这种毫无意义的谣言。
眼见李利满脸怀疑之色,郭嘉从手袖里掏出一叠信帛,躬身走上台阶递给李利,而贾诩则捧着一卷竹简放在帅案上。
接过信帛的一瞬间,李利看到信帛上只有寥寥十几个字:“刘表称帝,建都襄阳,承袭汉室帝统。”这是鹰眼细作传回的消息,上面还有掌管荆州一切情报的鹰眼主事的印信,绝对可靠。这么几个字,却透露出许多信息,刘表当真即位称帝了。
看过信帛之后,李利已经确信郭嘉所言不虚,距离曹操称帝三个月后天下又出现了一位皇帝,而且还自称汉室正统。瞥了一眼贾诩递上来的书简,李利根本不用看,就知道这同样是一份昭告文书,就像案头上摆放的曹魏昭告一样,内容大同小异,所以李利没有急于摊开书简查看,而是闭上眼睛沉思起来。
这一刻,李利心中暗自感叹:“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短短几个月时间,天下就出现了两个皇帝,一个正值壮年,另一个却已是垂垂老矣。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变得这么不值钱了,是个人就能当皇帝啊!”
一念至此,李利骤然睁开眼睛,微笑着道:“书简就不看了,诸将都伸长脖子等着听详情呢。既如此,奉孝便辛苦一下,给众人讲述书简上的内容,以及刘表称帝和北魏建国有何不同之处,尽量节省时间,免得诸将牵肠挂肚,耽误大军起行。”


   

第203章 立鼎四

的确,堂下众将都是此次前往黑山的先登营将领,筵席过后就要领兵出发。可现在又发生了大事,若是不让他们知道原委,只怕他们都会心不在焉,对郭嘉刚才所说的刘表称帝一事念念不忘,耿耿于怀,难免耽误正事。
因此李利愿意满足诸将的好奇心,索性不看书简,同诸将一起倾听郭嘉的讲述,省得麻烦。毕竟这也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再过些日子就将是众所周知的事,只需稍加留意就能打听到,根本无须隐瞒。
“既是主公有令,微臣自当如实禀报。”郭嘉欣然应允道。
语气一顿,郭嘉并没有直接陈述书简上的内容,而是接着李利刚才的话茬,先回答李利的疑问:“主公方才提到刘表的年纪,说他已年近七十,据微臣所知,主公高估了刘景升的年寿。时下刘表六十有二,离古稀之龄相差甚远,即便如此,据说刘表近来身体已大不如前。此外,细作探报,去岁江东刺客十分猖獗,曾数次暗杀刘表,为此刘表左臂被毒箭射伤,自此留下病根,每逢刮风下雨就会发作,剧痛难忍。自古道七十古来稀,以刘表的身体状况,微臣敢断言,他活不到古稀之龄了。”
李利微笑颔首:“活到六十二岁已经很不错了,时下很多人即使世家大族也没有几个能活到六十岁的老人,刘表以六十二岁高龄登基称帝,人老心不老,可谓人到暮年壮心不已,或许他算得上是空前绝后的第一人。”
郭嘉神情错愕,微微愣神后。笑道:“主公所言极是。若不是主公提醒,微臣险些忘了自大汉建国至今的四百多年里,还真没有六十岁以上登基的皇帝。刘表是第一个,或许也是刘氏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或许还是亡国之君。”
李利闻声摇头,道:“汉室灭亡还算不到刘表头上,他不过是适逢其时罢了,亦是逼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曹操建立北魏,如果刘表不站出来的话,汉室就等于彻底覆灭了,而他此时站出来,就意味着汉室还有希望。尽管希望很渺茫。但是有希望总比绝望好得多。世上从来不缺心存侥幸之人。”
郭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遂与贾诩对视一眼,贾诩笑眯眯的说道:“确如主公所说,此次刘表登基称帝,正是心存侥幸,误以为天下百姓和士族仍然心向汉室,遂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继承帝统,以中兴汉室为己任,昭告天下网罗英才。此举确有投机之嫌。与赌徒无异,想来他就是想用仅剩不多的残生孤注一掷,放手一搏。
只可惜。他此时称帝不得其时,无异于自绝于天下,无论是河北曹操还是我西凉军都不能容忍他这个所谓‘汉室正统’的存在。所以他自以为三分天下得其一,殊不知他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河北曹操的统治,若不是我西凉军挡在他们两股势力中间,只怕曹操已经对刘景升下手了。”
李利微微颔首,思索着说道:“刘表此时登基是想再现光武中兴,做第二个光武帝。可惜的是他高估了自己,太过自以为是。他与光武帝刘秀岂能相提并论?且不说刘秀是何等的雄才伟略,单单是年龄。刘秀起兵时年仅二十六岁,整整相差三十六岁呀。岂是刘表一介老朽能够比拟的?”
贾诩微笑点头,眼角余光留意到堂下众将纷纷低头沉思,遂不再多言,示意郭嘉火候到了。
郭嘉心领神会的轻轻点头,朗声道:“此次刘表遣人送到南阳的昭告与北魏昭告并无二致。半个月前,刘表于襄阳祭告天地,重建宗庙,承袭帝统,登基称帝,沿用国号‘汉’,定都襄阳,加尊九五,君临天下。
登基大典上,刘表赐封蔡氏为皇后,追谥汉帝刘协为汉献皇帝,追谥孙策为吴王,其子孙绍承袭王爵,加封蔡瑁为骠骑将军,程普为车骑将军,刘磐为卫将军,黄祖为前将军,黄盖为右将军,韩当为左将军,张允为后将军,余下荆州和江东两军一百余名将领拜将封侯,杂号将军多达两百余人。
敕封蒯越、蒯良、张昭、张纮、顾雍、虞翻等十一人位列公卿,余下荆州、江东两地各郡文官皆有封赏。值得一起的是,刘表登基称帝之后仍旧沿用建安年号,不过百姓们之前称汉室王朝为‘东汉’,如今却改成了‘南汉’。”
说到这里,郭嘉停顿下来,扭头环顾身旁的诸将,而后又抬头看看李利,却见李利微微摇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十日前,刘表麾下新任主簿、哦不,新任尚书郎庞统出使南阳,呈上刘表的亲笔手书,由波才将军转呈主公”
“等等!”李利突然出声打断郭嘉的话,沉声道:“荆州使者是庞统,襄阳庞统庞士元么?”
郭嘉不明所以的答道:“正是。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士,师从荆州名士庞德公,被庞德公誉为‘凤雏’,据说此人与主公义弟诸葛亮师出同门,庞德公称孔明为‘卧龙’。襄阳传言,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曾声称‘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由此庞统和诸葛亮二人在荆州声名大噪,年少成名。三年前庞统出仕,任襄阳城功曹,去岁被水镜先生司马德操举荐给刘表,随后深得刘表器重,恰逢荆州刘先出使江东被杀,遂接任刘先出任荆州主簿,现为尚书郎,代尚书令之职。前番刘表遣使送书,并馈赠大量财帛,其使者就是庞统。”
李利轻轻点头,若有所思道:“凤雏庞统,孔明曾经说起过此人,对其推崇备至,称其有经天纬地之才,才能不下于自己。不承想,他竟然在刘表麾下出仕,还出使南阳,他究竟意欲何为?”话音一顿,李利急声道:“波才可曾将此人暂时扣押?”
“这、、、”郭嘉闻声错愕,实话实说道:“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波才将军不曾为难庞统。留下刘表的国书之后,据说他在宛城逗留了两日,随后便返回荆州了。”
“呃,走了吗?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