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奇袭是成功的,在忠勇侯陈霸等郑家将士的引领下,明军舰队趁黑夜涨chao之时,顺chao流溯入韩江,这是清军所没有料到的。而对于硬体的依赖也是清军未能料到这次奇袭的原因之一:在韩江狭窄处,设有一根重十余吨的横江大铁链,有此障碍,清军认为敌人难以轻易逾越。纵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阻挡住敌人,也能提供足够的预jing时间。
但显然,清军的估计全部落空,明军舰队不仅在chao汐风向上占据有利地位,更以极其迅速的爆破手段炸断了横江铁索,横冲直撞,一路炮击,直逼chao州。
在白鸽门水寨侥幸逃生的许龙,已经逃回了chao州,整顿一番后,船只还有五六十只,但主力覆灭后,这些小船想出海与明军作战,那是想都不用想。所以,沿江做好防范后,这些船只大多都停在水寨内。
而等到许龙从chao州赶到水寨时,战局已经完全不可改变。水寨烈焰腾空,爆炸声不断,清军在甲板上拥挤着,躲闪着,眼睁睁看着牛头马面在火焰中露出笑脸。
喊杀声、枪炮声从水寨中响起,明军的陆战部队已经登陆,正在攻杀着措手不及的清军。处处的烈火,处处的厮杀声,彻底打乱了清军的阵脚。
“完了!”许龙痛苦地咬紧了牙关,没有了船只,就如同斩断了这个老海寇的翅膀,他的jing神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白鸽门海战之后,许龙便意识到明军的水师与郑家是不太相同的。船只在数量上不如郑家,但火炮量大犀利,在远海作战更有优势。所以,他根本没有再与明军水师较量的心思,起码在他自觉实力恢复之前,他不准备再与明军水师交锋。
而他没有留在广州,直接回到老巢,便是打着休养恢复的主意。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明军不仅海战获胜,陆上也是不可抵挡。克新会,破广州,继续东征,根本没给他整顿恢复的时间。
海战败了,陆战更没有信心。想想新会,想想广州,哪个不比chao州城坚壕深,都被明军轻松攻破。得到明军继续东进的消息,许龙几乎便要带着人马去福建投靠耿jing忠。直到梅州来信儿,说是闽省援军已至,要他坚守城池,与梅州成呼应之势,抵挡明军。
这样一来,许龙便不能擅自撤退了。把援军扔下,人家可是闽省的,背上坏名声,还怎么去投靠?因此,许龙虽然并没有增长多大的信心,但还是硬着头皮在chao州呆了下来。陆路明军不断逼近,这几天他也是心神不安,忙着加固城防。
没想到,明军陆军尚有一两天的路程,水师已经是突然杀到,给了他当头一棒。
“撤兵回城。”许龙见明军攻势猛烈,海陆配合的火力很强,他仓促之间又没带多少兵将,便很干脆地缩回城去。
这次明军水师出动的还真是不少,补充了大量的人员后,这样的行动也是练兵磨合。行船打仗靠的是听从号令,协同合作,补充的都是沿海地方的百姓,这水xing呢,自然是不必再下苦功夫,但cao纵大船,战斗厮杀,却还需要熟练掌握。
忠勇侯陈霸止住了追杀的兵丁,虽然想积极表现,但直追至城下,还是过于鲁莽了。被逼无奈投奔南明之后,他便被留任为南海舰队副指挥,顶替了担任长江水师提督的陈上川。尽管职位挺高,陈霸却很低调、谦虚,谁让他是半路来投,暂时还算不上岷藩的嫡系呢!而跟随他的原郑家兵将,也被打散安插,这应有之意,倒也在情理之中,并没有使他感到不满或怨恨。
但在南海舰队里时ri不多,已经让陈霸感到了在郑家时的不同。到底是一支新生的力量,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不象郑家那样复杂。而以年轻人为主的部队,总是充满朝气,充满着建功立业的渴望。随着不断的扩充,以及讲武堂军官的涌入,南海舰队的战术观念和眼界见识,也和郑家差异很大。
公平,这是陈霸最深的印象。在南海舰队中有很多象段智英这样凭着勇敢和战功而得到提拔擢升的,年龄不大,也没有什么背景,完全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越是这样,越会激起其他人的干劲儿,对战斗充满着渴望,这样蓬勃向上的jing神状态让陈霸感到吃惊。
郑家有些垂暮了。陈霸深知郑家的情况,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金、厦弹丸之地太久,却没有进取大陆的意图和实际行动。而以漳、泉、chao、惠为主的郑家兵将,他们对故土的眷恋也逐渐转化为不满和灰心丧气。
在收复台湾前,郑军由于没有广大而稳固的后方基地,将士们为了亲人的安危,在保卫金、厦时有较高的战斗热情。但当郑军要退往台湾经营,特别是由于清zhengfu实行的迁界、禁海令,海峡两岸基本隔绝,郑军将士对故土亲人的眷恋之情更切。
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陈霸认为自己前来投靠是明智之举。至于后来者,肯定不会少,但自己却占着先到的有利位置。再努力作战,多立功劳,成为岷藩嫡系也不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后来者的心思
陆军强于海军,这样的推断早就在陈霸的心中形成。但在实际的观察之后,他又有些疑惑,并不敢确定自己的结论。没错,西南明军在陆战上是很强大,靠的是装备上的优势,已经完善的各种考核奖励机制、善后安置办法等等,使将士们无后顾之忧,却有奋发之心。
就算是一个小兵,只要你勇敢作战,再下工夫学习文化,升迁的机会是很多的。即便没那个学习的脑袋,士兵也有一等、二等、三等之分,军饷也领得不同。再加上战功奖励,两、三年便会有几十亩土地,退役后至少算是个小康水平,甚至还有很大的希望得到配发的媳妇儿。
这已经是令陈霸感到惊讶的待遇,土地啊,对于只有金、厦弹丸之地的郑家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样的大气。而岷殿下,似乎并不担心以后会无法兑现承诺。
陆军已经是这样令人羡慕,海军的待遇则更令人吃惊。就拿海军陆战队来说,因为既能海战,又能陆战,老兵的军饷竟然比同等级的陆军多拿五六成,而升迁的机会明显比陆军更多。因为海军的扩充比陆军更猛,财政投入更多,海战人才很容易便崭露头角。
如此发展下去,海军之强势必超过陆军,陈霸对此感到很欣慰,也对岷藩的眼光更加钦佩。毕竟,他是海军出身,水涨船高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前程远大啊,对于陈霸来说,这句话或许是最能体现他的心情的。
“侯爷,末将觉得应该以水寨为营,以抵挡敌军可能的进攻。”一个军官很恭谨地向陈霸提出建议。
“这正是万全之策,便由你去安排吧!”陈霸回答得很客气。痛快地将工作交给了属下。
低调,谦和,这是陈霸要禀承的行事办法。别看这些军官都没有他位高爵显,可人家都是讲武堂出身,可算是朱永兴的学生,说是嫡系亲信也不为过。从陆军到海军。讲武堂出身的军官越来越多,朱永兴对军队的掌控力度也越来越大。
其实,不光是新来的陈霸有些觉悟,原有部队中的那些老将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同于新人,还要顾着脸面,没有争着抢着去讲武堂。但朱永兴也早有安排,消息已经放出,待到战局放松的时候,讲武堂将要开将校高级班。这样一来。那些老将也自满意,觉得朱永兴念旧仁厚,不会那么无情无义地用新人把他们这些老家伙顶掉。
很高明的手段啊,一个书院,一个讲武堂,但几乎把文官、武将都握在了手中。陈霸把工作都交给了属下的军官,很是大度,却也避免了因为自己不熟悉明军的战术打法而露拙。
“陈侯爷。”杨彦迪带着几个亲卫赶了过来。笑着说道:“战阵厮杀还用得着您身先士卒?身为指挥,这可是违反条例了。”
“杨将军啊!”陈霸回身打着招呼。杨彦迪与他同是南海舰队副指挥,还是刚刚授的伯爵,比他还差了一级,可人家是实打实替岷藩效力得来的,与他却是大不相同,“我初来乍到。可要快点熟悉战术打法。否则,这指挥一职,可是不敢胜任。”
陈霸说得客气,杨彦迪却也不是骄傲自大之人。各人有各人的长处,陈霸及带来的郑家兵将。对于东南海域的熟悉,可比他们要强很多。便是这奇袭潮州的行动,若没有他们提供风向潮汛等信息,又哪来的如此顺利。
“陈侯爷觉得潮州清军会再前来反攻吗?”杨彦迪很客气地询问道:“我军是在岸踞守,还是在船上更稳妥?”
陈霸沉吟了一下,谨慎地说道:“许龙这个家伙向来很小心,亏本的买卖不做。我觉得,就算是反攻,他也不会孤注一掷,而以试探为主。若是稍有不顺,我估计许龙便会知难而退。”
杨彦迪赞同地点了点头,这是海寇通常的打法,捞一把就跑,尽量不打硬仗。许龙具有很丰富的海战经验,但陆战却很一般,且没有与明军作战过,并不了解明军的战术。而明军多层次的火力协同,会令多数清军措手不及,无法适应。
“既是如此,那咱们便在岸上设置阵地,水师亦可以提供火力支援。”杨彦迪按照陈霸的分析做出了布署,“便以一个团的兵力作战,两三倍的清军也不足为虑,另一个团在船上作为增援。陈指挥,你看如何?”
“杨将军布置得周到。”陈霸附和着,“如此可攻可守,真乃万全之策。”
杨彦迪传令下去,又与陈霸聊了起来。对于陈霸的心思,他还是有些理解的。当初他一念之差,落了后手,被朱永兴训斥一番,也曾小心谨慎了一段时间,终于用实际表现挽回了印象。
………………
广州城外,划拔的商馆之地已经开始兴工建造,最积极的当然是以郑家为首的商团。或许有人还担心形势有反复而暂时观望,但商团却必须表现出信心,这是给朱永兴捧场,就算是有所损失,也不能迟疑犹豫。
“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就那么难找吗?”易成和郑昭达单独走在一起,皱着眉头问道。
“岷殿下眼界高,这个赏美的标准又有些独特。”郑昭达苦笑着解释道:“前前后后也寻到过几个,只是担心殿下不喜,没敢冒昧献上。先生也知道,殿下对这采买女子之事并不热心,暹罗、安南所献的美女,已是绝色,他却毫不动心,都打发安置——”
“异族女子,殿下不收,可能有别的考虑。”易成说道:“梦珠虽晋王妃,但正位虚悬,殿下还是留有余地,只是苦无合适之人罢了。出身不高,知书答礼,温婉贤淑,还有天足,相貌嘛,倒也不必倾国倾城。殿下是个知恩念旧的人,有了正妃,也不会冷落梦珠,不过是绝众人之口。”
郑昭达点了点头,随着朱永兴越来越稳固权力和地位,这正室的事情也便需要尽快解决。
…………(未完待续。。)rt

第一百七十六章 侍女,女官
虽然朱永兴认为形势刚刚有起色,说扭转都不妥当,但易成等人却没有他的这份谨慎小心。
在他们看来,云南,四川,广西,广东,还有安南占领区和湄河两省,这已经是足以立基,足以与清廷抗衡的资本。就算是与大西军最强盛的时候,如今西南明政府的地盘和实力,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永历君臣在缅甸已经被控制,政府内部也被日渐掌控牢固,连晋王李定国也放弃了他曾经拥有的全部权利,接受了朱永兴的领导。当然,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朱永兴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地追究西营官兵的过去,那晋王还是会抵抗到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
朱永兴好象真的忘了大西军的过去,他的以身作则,再加上文官体系的变化,更让大西军官兵少了很多歧视,那种言语上的不屑。待遇自不必说,战有赏,伤有治,死有恤,退役之后有安置。原大西军的将领正在放下心来,并让他们的子弟积极融入。因为明军在不断胜利,他们的子弟有更多的机会建功立业。
大西军正成为历史,随着朱永兴的闪耀,永历也正在人们心目中淡薄。原因很简单,皇上呆在缅甸,似乎大家的日子更好过了。西营的大部分将领对大明和永历并没有多少感情,在朱永兴的领导下加官晋爵,不断获得胜利,前景光明,谁还会念念不忘地要接回永历?
有得志者,便有失意者,这是没办法改变的现实。散布谣言、想逼迫朱永兴入缅迎驾的那些人,对朱永兴的忠实追随者来说。总是个威胁。所以,不能给他们把柄,不能给他们再掀风浪的借口。
朱永兴英明睿智,生活简朴。作风平和……优点很多。不必一一叙述。而有可能被人诟病的除了迎驾、改制外,便是正妃未定了。迎驾之事已经压了下去。消息隔绝,还不是朱永兴说什么就是什么;改制嘛,得到好处的是多数,那些失意者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群体;只是这正妃。如果不确定,筹划好的篡位行动势必有瑕疵。
攻掠江南已经时日不多,文风鼎盛、文人荟萃,同时也意味着尊奉正朔、重视传统。朱永兴面临的压力将骤然增加,无论是迎驾、改制、正妃等等,一切不合旧体制、旧思想的行为和言论,都将遭到指责和批评。
而正妃似乎是最容易解决的。娶个汉家女,不管得不得宠,倒是绝了众人之口。在易成等人看来,只要朱永兴有意。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朱永兴一直避讳着这件事情,身为属下,易成等人也不能絮絮不休,惹朱永兴发怒。
而从人选上看,易成和郑家显然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对象。根据大明的传统,以及自身的利益,朱永兴的正妃应该是没有显赫身份背景的人家的女儿。如果岳家本来就很有势力了,那就可以靠着女儿的尊贵来进一步压制异己,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一点,是多数大臣,以及郑家所不愿看到的。
相貌秀丽,知书答礼,还有天足,这是必要的条件。朱永兴对小脚女人不感兴趣,易成等人早就知道。温婉贤淑,性情柔顺,则是看到朱永兴对梦珠的宠爱后,为了避免日后打压梦珠而招致朱永兴的不满,而特意强调的。
现在,朱永兴并未带家眷来广州,在易成等人看来,确是个绝佳的机会。一来朱永兴孤身,很容易对女人产生心思;二来则不会被梦珠所怨恨,毕竟,事情成与不成,易成也没有多大把握。
“先挑些利索可靠的人手,把王府打扫收拾干净。”易成想了想,觉得还是让郑家出头办这事比较好,“要聪明机灵的,粗手笨脚的倒让殿下心烦。再有一个月,便要过年了,偌大王府,一点喜庆气氛也没有。然后呢,便是往府中添置侍女。府中下人本就很少,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若有殿下看得上眼的,便留下;若是殿下要打发安置,有我安排,便让她们各回各家。”
郑昭达无奈地苦笑,“若是殿下见都不见便回绝,嘿嘿,少不了又要训斥一番。”
“殿下是口硬心软,难道他不知这是郑家的好意?”易成倒是挺不在乎,“训斥几句又怕什么,若是事成,也是替殿下扫清了上位的一个障碍,殿下岂能不感念郑家的忠心?”
郑昭达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先生,您看郑家弃商从政如何?”
易成愣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暂且不可。殿下让郑家主营商业,自是考虑到郑家以商起家的原因,却也是信任郑家的表现。在各个地方,各个重要部门,都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手,说白了,这是殿下的手段。在没有可替代的人员出现前,郑家不可轻易言退。”
郑昭达叹了口气,他未尝不是这样的想法,但商人的身份,还是让他有些不甘心。
“书院不分出身,亦是以后取仕之处,可多安排自家子弟前去。”易成觉得自己这个办法郑家肯定已经在用,但还是再建议了一次。
“以后还会有科举吗?”郑昭达疑惑地询问道。
“既便有,也不会再以八股取仕。”易成很肯定地说道:“书院的制度会更加完善,对官员的监察会更严密。从日常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岷殿下是很厌恶贪官污吏,对光读圣贤书也颇不以为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怕是要被岷殿下给推翻喽!”郑昭达很是感慨,说实话,作为读书人之外的商人,他对这样的改变还是很欢迎的。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张维翰有些不以为然地摆着头,说道:“这话现在却是不全对了,死读书,读死书,想直接出仕。难了。”
“族中子弟怕是少有这样的毛病,在书院亦有不少人就读,讲武堂呢,也有报名学习的。”段琬儿若有所思地说道:“之前先生曾透露过。对缅用兵将是我族兴起之机。不知。要等多久?”
“三、五年吧!”张维翰很笃定地说道:“看如今形势,岷殿下光复江南。祭拜孝陵,怕是就这几年的事情,然后便要回手处理在缅甸的君臣了。嗯,殿下极是重视水师。智英干得很不错,很有前程。”
段琬儿苦笑了一下,自己就这么一个兄弟,战阵厮杀是建功立业,可她老是放心不下。
“雏鹰展翅,早晚要翱翔天空,你还能老把他当小孩子。天天看在眼里才放心?”张维翰颇为了解段琬儿的心思,笑着点醒,“海军在下龙,你便在下龙;海军驻广州。你便来广州。若是海军要远征万里,你又如何跟去?”
段琬儿脸色一红,嗫嚅道:“来广州是建商铺,销售族中漆器,哪里是为那个臭小子。”
张维翰捋须一笑,不再谈这事,“你来得正好,可曾想过进王府作女官?凭你的精明能干,当无问题。而且,这是个好机会,白族说不定要因你而兴盛再起呢!”
段琬儿愣怔着,回过味儿来后脸色更红。张维翰的话中意有所指,她岂能听不明白。一想到朱永兴,她的心里便浮起复杂的情绪。在大理,她倒是有献身相投的心思,可朱永兴召见过后便放过,显是没看中。这对于自恃美貌的她来说,事后未尝没有忿忿不平之感。
“殿下未迁家眷,府中下人也不多,更没有干练之人管理。”张维翰接着说道:“观殿下所为,显是要行女官之制。你若进府,管理下人当无问题。若是合意,便呆在府中,为殿下分忧;若是不合意,府中亦有规矩,年岁满了可携工钱自寻出路。”
一入侯门深似海,段琬儿确实有些担心进了府后,既不为朱永兴所看中,又不能离开,只好蹉跎岁月。张维翰这么一说,倒是打消了她的这个顾虑。说起来,段琬儿很精明,也有些心机,特别是对于自己的身份,一个已经早已灭亡的王朝公主,当她看到梦珠成了尊贵的王妃时,也不能不生出些野心。
什么嘛,一个异族族长的女儿,也敢抬高身份称公主。可就是没人敢小看,而且身份是越来越尊贵,完全是朱永兴水涨船高带来的影响。世子妃,王妃,虽然不是正室,一个侧妃却是跑不了的,而且岷殿下宠爱非常,一直没有再纳妃,倒让很多人猜想是不是会被扶正。
岷殿下嘛,已经做出很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冲动之下扶正梦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按照现在的形势,朱永兴即将不篡位为皇,也可海外称王。皇后,王后,一个异族女子怎么就那么命好?连带着她的族人也受益匪浅,在明军的帮助下攻城掠地,迅速壮大。
嗯,先不管梦珠能不能扶正,就算是侧妃,地位也相当尊贵。段琬儿倒还真的没有多少要踩下梦珠的念头,她最希望的还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同族人的。不要让公主这个称号还是个笑话,在别人提起时,让自己总感到有那么几分取笑的味道。
还有啊,要是自己真的被岷殿下看中,那便可以吹吹枕头风,让智英这个傻弟弟不必再冒生命危险,不必再在枪林弹雨中打滚。
段琬儿的心思活了起来,脸上神情变幻不定,随着思绪的起伏忽喜忽忧。
张维翰也不说话,慢慢呷着茶水,静静地等待着段琬儿做出决定。作为白族智者,不为本族考虑是不可能的。但白族被打压了上百年,想一下子振作而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最关键的,族中缺乏一个领导核心,一个在地位上,或在威望上能令族人服膺,听其号令的领袖。
而段琬儿的出身是合适的,段智英的奋斗也很有成效。如果段琬儿真能被岷殿下所看中,那这姐弟俩的前途便会坦荡光明。族中也便有了能够凝聚人心,能够压服各个土官的领袖。
与易成等人的看法是相同的,张维翰也认为现在朱永兴独自在广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恰好段琬儿也来了,这岂不是天意使然?
“好吧,我去。”段琬儿说完轻咬住嘴唇,脸红得象晚霞,但语气却很坚决。
“梦珠之前是女官,后来给了龙儿,若论两人的能力,比公主您是差多了。”张维翰的称呼一变,却并没有讥讽的味道,“不要心急,先管好府内下人,处理好府内杂务,这便是给殿下减轻了负担,殿下肯定会觉察到。”
梦珠和龙儿都是在族人呵护下长大的,一个心地善良,一个涉世不深,当然更没有什么管理经验。而且,府内下人基本上都是她俩的族人,管理也就说不上严格,这是朱永兴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尽管朱永兴很牵就梦珠和龙儿,但真实的想法还是被张维翰看出来了。
“不要想着去压下梦珠和龙儿,殿下心明眼亮,更不是见异思迁、薄情寡义的人。”张维翰继续提醒着段琬儿。
段琬儿明白,不管自己能不能被岷殿下看中,千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