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工司奏报:各地土硝产量再创新高,民众多有以熬硝为副业,也就是说。百姓可从中获利,而军工部门对硝石的进口已不是特别依赖。
军工司奏报:拟建江南兵工厂,初期建造提硝、提磺、烧炭和药、磨炭、碾磺、碾药等各厂,及工匠住所、局屋、药库、木铁工作等,需银十万。
陆军司奏报:荡朔军调崇明。征朔军、灭朔两军守江浙,殄朔军调九江,讨朔、伐朔两军驻荆襄,镇朔军驻重庆,靖朔军依旧镇守滇黔两省,并将于秋季抽兵参加对缅作战,破朔军正在上海一带休整补充,准备登陆山东,剿朔军于嘉兴一带整编,作为攻掠山东的后备军。
海军司奏报:一部船只兵丁充实长江水师后,其余海船将退出长江,于崇明、上海、舟山驻扎,拟再招募陆战队三千。
后勤司奏报:长江中游重镇江陵城四周都是良田,可招民垦殖,或以讨朔、伐朔两军进行军屯,以解决荆襄战区粮草;崇明去岁大熟,官仓和民间积粮足够荡朔军军用,但需户部拔部分钱款购买;江南地区暂时亦需拔款购粮,或由老光复区调粮,待到一季收获后,下半年将会缓解……另各军今年的军饷、弹药、物资,尚需银六百四十三万……
需要这么多钱?朱永兴微微皱眉,伸手取过户部的报表和文件,翻看着,计算着。
明末清初整个中国冬天奇寒无比的几十年时期被称为小冰河期,这一时期的年平均气温都很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连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一般而言,小冰河期泛指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气温偏低的时期。从科学的角度和计算来看,小冰河期还未过去,但至1650年以后,气温开始迅速回升,自然灾害也在大幅缓解。
虽然不过是气温回暖,灾情减弱,但明军的光复区在南方,情况比北方强得太多,又大力推广马铃薯、蕃薯、玉米等耐寒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战后恢复重建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只不过朱永兴采取的是宽松低赋、藏富于民的策略,如果需要大量的粮草物资,却还是要从民间存粮中购买或借贷。
但这样做是值得的,不仅是让朱永兴得了宽厚爱民的名声,更唤起了民众抗清支前的热情,激发了蕴含于民众中的战争潜力。
待看过户部的统计文件,朱永兴略微松了口气。虽然有缺口,但可以通过发行战争公债,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加以解决。大江以南的光复,使海贸的货物骤然增加,瓷器、丝绸、茶叶、棉纺等商品不必再通过走私而获得,少了中间环节,利润更为可观,商税也会大幅增加。
还有这个——朱永兴的目光转到案角的一个小铁皮罐子上,烟草,那便是政府新的财源。
据考证,烟草传入中国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到了崇祯皇帝时,曾多次下达过禁烟令。严禁种植、贩卖、违者重处。而崇祯禁烟并未讲明吸烟的危害,而是出于“吃烟”与“吃燕”谐音。北京是燕地,崇祯认为吸烟兆头不好,不吉利。
禁烟令既然不能以理服人,当然也就禁而不废了。再加上当时明朝统治正摇摇欲坠,朝不保夕,大量南兵北伐,生活不习惯。他们感到吸烟可驱寒避瘟,解闷提神,日不可缺。后经蓟辽总督洪承畴请求,最后开禁。从此吸烟又以“熙朝瑞品”的雅号重新流行起来了。到崇祯末年,竟发展到“虽三岁童子,莫不食烟”的地步。未完待续。。

第三章 召见群将
早在西南,朱永兴便已经注意到烟草的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尤喜“吃烟”。就爱上乐文。lw0。既然难以禁止,朱永兴便与工部、户部官员商议过此事,决定进行专卖,并试验制造卷烟的可能。
到现在,《烟草专卖条例》已经制订出来,马上便要颁布施行。卷烟的机器虽暂时不尽如人意,产量过低,成本过高。但经过烤制、喷酒、加蜜、加香的铡制烟丝却应运而生,首先在军队中作为犒劳品推出,立时大受好评。
朱永兴知道烟草在世界上的发展和流行,也知道它将成为国家的一大税源,但还是很克制地规定了烟草种植地区,并限制种植面积,首获批准的便是云南和湖北。
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这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而最好不是硬性规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有利可图,百姓自然趋之若鹜,禁而不止。种烟草若能获厚利,自然有人效仿,这便要在收赋纳税上予以区别对待,国家收益多了,也能遏制百姓种植烟草的。
段琬儿一直注意着朱永兴的神情举动,见他注视烟罐,急忙上前取出一只,套上银制的烟嘴,双手呈给朱永兴。
“呵呵。”朱永兴不想拂逆她的殷勤,取过烟,点着,缓缓地吸着。
到了朱永兴这个地位,不让别人揣摸“圣意”是不可能的。就连段琬儿都不能免俗,何况那些官员。这有利也有弊,有弊便是容易陷于谄媚,飘飘然不知所以;有利呢,便是有些事情不需法令,只要朱永兴做出姿态。下面自然会遵从效仿。
便以缠足、放足来说,朱永兴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奖励,但却不如外界所传“皇上只喜天足,若见缠足女人,便心中不喜,极为嫌恶”有效。
想要官途通畅,圣上的避讳和喜好,岂能不考虑在内?宫中妃子、女宫皆是天足,就算是后来招的江南侍女,也尽皆放足。否则不予录用。由此及彼,皇妃也定是厌恶缠足的。日后若是有机会得见天颜,或是晋见皇后或是皇妃。缠足的官眷岂不是给自己平添麻烦?
由官场至民间,也就是由上而下,虽无法令严禁,但圣意如何,已是昭然若揭。风气无法骤改,但却在逐渐流行。尽管还有很多迂腐士绅仍坚持传统。觉得女人小脚漂亮。走起路来如风摆杨柳一般,婀娜多姿甚是可人。但农人商贾令家人放足的却是甚多。一来是生产生活方便,二来是商贾最擅见风使舵。
等到缠足女人成了稀有动物。人前吸引目光,引起议论,那便是大事已成。而且。朱永兴若是北伐成功,便会颁布法令,严禁缠足,违者流放治罪。
什么玩艺儿?以伤残畸形为美,还总结出了小脚的“四美”(形、质、姿、神)、“三美”(肥、软、秀),甚至将小脚的玩法归纳出了四十八种之多,真是变态。
可这四十八种玩法都是什么呢?朱永兴吐出一口烟雾,直感叹自己的想象力之贫乏,眼睛也不住瞟向段琬儿的脚部。一抬头,正对上段琬儿有些疑惑迷茫的大眼睛,朱永兴不禁讪讪一笑。
………………
偏殿之上,仆妇、侍女们一个个川流不息,端着膳食送将上来,又有丝竹管弦之声次第响起。
“圣上口谕:诸位将军劳苦功高,今番回京述职,又没有家眷在京,定要让诸位好生吃喝上一顿,这才不负了诸位的忠心。”总参谋部副部长皮熊大声说道:“为免诸位拘于礼节,吃得不自在,圣上定于酒宴之后再行召见。”
马惟兴、夏国相、胡国柱、魏君重、李嗣兴、马自德等人听他转述朱永兴的话,都起身躬身静听,待他说完,各人都是感动不已,山呼万岁。谢过了朱永兴恩典之后,才又落座吃饭。只是各人吃起来却是斯文的多,酒也不敢多饮,唯恐一会儿晕头涨脑,说不好话。
这些将领述职完毕,便要各回驻地整军备战,虽然今年可能没有大的战事,但小战却不可免。朱永兴登基即位,身份已大是不同,召见一为示恩,二也是交代清楚今年的大战略,使各军将领心中有数。
“圣上恐诸位拘谨,是以未亲临,怎么诸位还是放不开啊?”皮熊拿着一只鸡腿大嚼,汤汁淋漓,胡子上都沾了不少,笑着举杯劝酒,“陛下素来节俭,难得今日大排宴席。武人爽快豪直,可莫要效那些读书人假斯文哪!”
“国公说得是,万岁体谅咱们,咱们可别辜负圣恩啊!”叙国公马惟兴哈哈一笑,挽了挽袖子,亦是不再拘束。
平北侯夏国相见岳父未来,知其避嫌,想询问一下荡朔军调至崇明的作战要领,张了张嘴,还是咽了回去。
荡朔军自反正投诚后,几次作战都表现不错,由贵州出发,转战湘鄂赣,直打到了江南。这段时间以来,部队中有抽调的,有补充的,装备也在陆续更换,战术打法也在发生改变。到了现在,很多吴部旧将已被调走,如王辅臣、高得捷等人,很多新将领也填补上来,荡朔军其实已经越来越脱离了吴军旧部的编制和组成。
这也是应有之意,夏国相、胡国柱看得清楚,吴三桂也交代得明白。也唯有这样,荡朔军才算真正归于明军建制。如果依旧打着吴军的烙印,依旧是吴军的旧将领掌握军队,那非但得不到信任,而且将有不测之祸。
“此非国弱君懦之时,容不得藩镇军阀啊!裂土分茅,或可有之,然却不在中国之地。圣上雄心勃勃,开疆拓土是必然之事。今且建功立业,后或能海外封王也!”
岳父的一番话,夏国相并不是很明白。估计吴三桂也不是很清楚朱永兴所偶尔提起的“联邦”制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只是按他的理解,觉得朱永兴在统一中国之后。肯定会向什么西班牙、荷兰人开战,夺取他们占领的土地,夺取他们所掠夺的金银财宝。因为,朱永兴不止一次提到过吕宋,对西班牙屠杀华人耿耿于怀,对西班牙人掠夺的财富觊觎不已,对吕宋的矿产垂涎欲滴。
越是在参谋总部呆的时间长,越是与朱永兴接触的机会多,吴三桂越是凛然心惊,再难生出异心来。朱永兴的见识。他的眼光,他的思路,绝不是吴三桂这个古代人所能理解的。
虽然朱永兴的真实意思并不是裂土分茅。可若真是夺取了大片的海外之地,对远隔千里万里的领土进行管理,实行“联邦”或“邦联”制,或许是比较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与吴三桂感觉相似或相近的又何止他一个,参谋总部的那些年轻军官在被朱永兴强制恶补了国际地理知识以后,同样是震惊于世界之大。震惊于日后国家的发展空间竟是如此广阔。
还有匡国公皮熊。他以行伍起家,崇祯时授援剿副总兵。弘光时擢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永历时被加封为匡国公。历事三帝。皮熊不能说最忠于谁,忠于大明或者更为准确。昭武代永历,这毕竟是朱家内部的事务。且得到了绝大多数文官武将的赞同和支持,连血脉更近的鲁王都力挺,他更没有反对的理由。
一个英明不下于太祖的帝王,一个能中兴大明的圣君,一个能驱除鞑虏的英雄,带着这些耀眼光环,朱永兴即位登基,实在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懦弱、胆小,不负责任的逃跑皇帝,让人们失望,被遗忘、抛弃,也并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圣上若能驱除鞑虏,兴复华夏,并善待太上皇,亦是佳话一段。”匡国公皮熊将忠诚链条转向朱永兴后,其实也与晋王李定有着差不多的期待,这也算是自我安慰吧!
到了现在,匡国公皮熊已经知道了明军的整个军事筹划,了解了明军的全部实力,更觉得光复中华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朱永兴不出意外的话。而且,朱永兴的功业超过太祖、成祖,亦是足以期待的。
“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北伐成功,已是死而无憾啦!国祚不绝,天眷大明啊!”匡国公皮熊每每想起最危难的时候,便不由得慨叹不已,八十多岁的高龄啦,那个时候何曾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呢?
晋世子李嗣兴与翼国公马自德、靖朔伯魏君重同龄,又各统一军,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也甚是相得。对永历,他远不如其父的感情深。相反,他却很是苦恼自己这个世子的身份,好象是靠荫袭而居高位。所以,他很感激朱永兴给了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并且牢牢把握,尽力用实际行动去赢取朱永兴的信任。
年轻人,有自己的心气与傲气,渴望有一个自由施展的空间。而朱永兴给了他们信任和机会,并向他们展示了更宽广的世界,更光明的前途。
“大举北伐应在明年。”马自德小声说着自己的猜想,“以圣上的仁厚,岂有不抚民安民的。军队所需的粮草物资是其一,北方残破,民不聊生,圣上定会顾惜百姓,积攒屯积出恤民所需。”
“我也是这么想的。”魏君重淡淡一笑,说道:“还有骑兵,圣上多次流露出担忧之念。在四川组建骠骑,在各军组建龙骑,估计到明年才能准备完全。”
“或者可大建车营,效高祖北伐之法。”李嗣兴说完又摇了摇头,说道:“速度还是难及骑兵。以步兵对阵骑兵,不怕他堂堂正正的野战,倒怕他骚扰不止。”
“北地与南方不同,既有地形地势的关系,又要顾虑到民心、资源等因素。”马自德脸上露出一丝忧色,“就地筹措粮草物资恐怕甚难,这粮路饷道便要全力确保。只是若处腹地,无水运之便,可是大不易啊!”
“所以才定下了‘拱’这个战略啊!”匡国公皮熊年纪虽高,却是耳聪目明,小辈说话,他听得清楚,忍不住事先透露一二,“从现在到明年春天。与敌接触各部都要积极开展,不断消灭清军,不断压缩敌占区。具体的讲解,这两天会在兵部进行,诸位可要好好听讲学习啊!”
见匡国公只说了这么几句,便又卖起了关子,在座众人心中期盼,可又不好追问不止,只好继续用饭,这心思却飘飞而去。
所谓“拱”。有短促突击,有零敲碎打,还有别的一些战术。其主旨便是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展开军事行动,避免由于长驱而有被敌切断粮道、后路的危险。扩大光复区,缩小敌占区,是其中一个目的;消灭并疲惫敌有生力量,是另一个目的;夺地迁民,使满清统治区的百姓越来越少。破坏其征收钱粮、役使民众的人口基础。则是第三个目的。
而且,山东很快会成为主要用兵方向。其他各部的军事行动也有策应、牵制的作用。
酒饭吃罢,漱洗完毕。自有侍卫去报朱永兴,众将由宫人引着,前往大殿恭候。时间不长。侍卫又回转,言说圣上改在御园召见,又由宫人引领而去。
众人一直向前,一路上亭台不断,溪流淙淙,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花香、鸟语、水声,让人觉得异常清爽。在那假山中曲折行走,看着园内风光景致,各人都觉得心情舒爽。
前面一片竹林横亘,在林内的小道上迤逦行走,老的黄竹,嫩绿的新竹,交相辉映,清秀之极。更有几棵方形的竹子,却是以前园中从广西引栽,看着煞是有趣。
到了竹林深处,一幢小宫殿出现在眼前,宫人引着众人一个个依次入内。各人待眼睛适应殿内的光线,却见朱永兴坐在殿内正中,下首是吴三桂和两个兵部主官。当下由匡国公皮熊带头,各人高声报名,准备下跪行礼。
“众卿以军礼拜见即可。”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赐座,上茶。”
众人免了跪拜,心中还有些不安,局促而拘谨地落座,眼观鼻,鼻观口,都是默不作声。
“在大殿召见,怕你们局促,到了这里,自可放松一些。”朱永兴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心里忠君爱国,却也不在这表面的礼数上。”
“圣上,这礼不可废。”吴三桂在旁说道:“圣上虽是仁厚,然为官者岂可不知轻重?”
朱永兴暗地里瞟了一眼旁边的史官,这家伙下笔刷刷点点,起居注啊,搞得浑身不自在。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讲:”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尙矣。”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负责修起居注的官员,在皇帝公开的各种活动中均随侍在旁,因此起居注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也幸好不关注私生活,朱永兴才能够容忍。否则,行房事时,外面还有听墙脚、做记录的,谁还有那个兴致?
沉吟了一下,朱永兴伸手指了指李嗣兴、魏君重和马自德,笑道:“你们三个呢,也该把终身大事给解决了。有了贤妻,有了家,这才算真正的男人。嗯,若是有合意的,就算是缠过足的,放开便无大碍。不要因为朕的喜恶,看到中意的也有所顾忌。嗯?谁最近有这个打算,可不要偷偷摸摸的啊!”
李嗣兴三人面面相觑,都不约而同地摇头讪笑。
“启奏陛下,这个匈奴,不,是鞑虏未灭,何以家为?”马自德站起来,躬身回答道。
“那朕有妻有女,可是不对了哦?”朱永兴按了按手,示意马自德坐下,笑着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和睦的家,却也未必便是拖累,也未必是胸无大志。国家国家,有国亦有家。没有众多的家,又哪里来的国?”
“臣等是想先建功后成家。”李嗣兴起身奏道:“军人嘛,为国征战,居无定所,若是成家,诸多不便。”
“说的也有些道理。”朱永兴点了点头,示意李嗣兴坐下,又对叙国公马惟兴等人说道:“戎马倥偬,叙国公、平北侯、靖北侯,你们这些有家眷的,确实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要辛苦啊!”
“驱除鞑虏,为国尽忠,臣等不敢言辛苦二字。”马惟兴等人赶忙起身恭立回答。
“坐下坐下,这老站起,朕倒不好说话了。”朱永兴有些无奈,说道:“今日召见,就是见见众卿,说些闲话。这军事上的布置,明后两日自有兵部交代。只是这闲话嘛,倒也离不开军事,众卿便说说这北地作战需要如何注意吧!”(未完待续。(lw0。))

第四章 封赏,台湾
众将一时都没有冒然开口,思索着如何措辞,如何说得条理清晰。
“刚才在酒宴上,你们不是正讨论北伐之事吗?”匡国公皮熊笑道:“怎么在圣上面前倒不敢放胆直言了?”
“畅所欲言,对与不对皆没有关系。”朱永兴说道:“现在虽说是光复了半壁江山,鞑虏已处于不利之势,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众卿亦不可轻忽。特别是北地征战,尤利骑兵,这与南方却又大不相同。若说是不战而胜,那便只有拖,拖到清廷财政破产,兵无饷,官无俸,食无粮,这却不知要到几时了。且北方百姓亦是我大明子民,朕却不忍他们受苦。”
“陛下不必担忧,北方利骑战是不假,然我军火器犀利,士气旺盛,只要粮饷充足,再辅以车营和少量骑兵,步兵亦可战胜骑兵。”李嗣兴迟疑了一下,说道:“只是要保证粮饷通道,还要防敌骑骚扰,便要步步为营,所占之地或皆需驻兵防守,所耗甚大。”
“所耗甚大是肯定的。”朱永兴报以赞赏的眼神,说道:“火器犀利是不假,却对后勤更为依赖。不然我军光复大江以南,为何没有直攻进取?另外,据最新情报,清廷正在制造火炮,打制鸟枪,日后对阵,你们要提高警惕,并有所准备。嗯,韩王,你且介绍一下。”
“清廷所造的火炮皆用旧法,笨重不堪,且威力不敌我军。”吴三桂在椅中躬了躬身,介绍着情况,“鸟枪呢,还是用火绳点燃发射。射程、射速也不如我军的燧发火铳。圣上判断,若是清军大规模使用火器,或许倒比骑兵更容易对付。”
“陛下英明。”魏君重是最早接触燧发火铳,最早统领火铳部队的,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换装火铳。必须要有相应的军阵调整,并作战术的改变。再深一层,又涉及到炮兵的布阵、掩护。若是只知皮毛,摆出的阵势或许有些模样,却是很难充分发挥威力。”
“说得很好。”朱永兴笑着点头,“鸟枪,呵呵,若是战阵崩溃,拿在手中倒不如烧火棍好使。敌若用弓箭、刀枪。我军已有战法对付;敌若用鸟枪、火炮,咱们自然也要有相应手段。你们呢,要多学习,要多琢磨,多演练,不管敌人如何变化,总能克敌制胜,方为名将。也就是说。没有万胜万灵的阵势,却有百战百胜的名将。不可战胜的强军。”
“平北侯、靖北侯——”朱永兴目光一扫,对夏国相和胡国柱说道:“荡朔军成立较晚,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打法,都与其他军有所不同。而这些问题,却不是全部换装便能够解决的。以老带新。是我明军的传统,亦是快速扩充,并形成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朕才抽旧补新,实是希望荡朔军能尽快掌握新的战术打法。尽快成为一支劲旅。”
“圣上苦心,微臣明白。”夏国相忙躬身回答。
“荡朔军以崇明为基,有水师配合,要经常出动作战,以尽快适应并掌握新武器、新战法。”朱永兴继续说道:“战事频繁,去讲武堂进修多有不便。朕想了个法子,叫函授。便是由讲武堂印发教材,并有期刊发行,汝等以自学为主,介时参加考核,合格者由讲武堂颁发证书,作为晋升的一个考察条件。”
崇祯朝起,初只策封了周奎为嘉定伯,后又有平西伯,高不过侯爵,且无世袭。等到了后来几位南明皇帝,时傎王朝末日,曾经贵不可言的爵位已是泛滥成灾。国公、国侯一大堆,异姓王爷也是好几位。
针对这种情况,朱永兴才有以军衔逐渐替换官爵的想法和措施。讲武堂的建立,以及之后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现在最高的不过是魏君重的中校,他还是一军之长呢!但随着军队中组成的增多的复杂,讲武堂的培训和进修,便显得覆盖面有些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