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验,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朱永兴不相信耗不过满清。
所以,选择已经觉得升无可升,想善始善终的马宝作总指挥,无论是从朱永兴的信任度,还是从马宝的心理状态,都是非常合适的。相对而言,连晋王和赵王都未必会比马宝更希望能够稳稳地取得胜利,给自己征战沙场的军事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然后,他便可以进兵部,成为内阁要员之一。
在初冬的瑟瑟寒风中,数十万大军,连绵数十里的壕沟木栅营帐。在河间防线上对峙攻守。
大仗小仗打了不少,双方互有伤亡。明军正从各处调兵,又从后方和战船上运来各式火炮,准备一举破敌。清军面对明军的密集布阵,也难以发挥骑兵穿插机动的优势。便继续掘壕立栅,与明军相持。
对于掘壕固守,清军也并不陌生,只不过吹嘘的是骑射无敌的进攻手段,而被人们所忽视或淡化。在松锦大战时,清军便是掘壕数十里。切断了明军的退路,以致明军惨败,九边精锐为之一空。
而早在那个时候,八旗便对明军以车营为主,步步稳进的战术支拙无计。抵挡困难。现在,明军的火炮更加犀利,数量更加巨大,兵力更加雄厚,战意更为坚决,后勤补给也更加充足。
“万岁圣明。”魏王马宝向南拱手,然后沉思半晌,开口说道:“圣上不催战。乃是体恤将士,亦是要稳中取胜。嗯,就各方的情报来看。鞑虏求战不胜,已经在做撤回关外的准备。”
“如果我军能提早发动攻击,鞑虏可能来不及做好准备。”晋世子李嗣兴试探着说道:“我军稳胜当无问题,只是若时间久了,百姓恐遭荼毒。”
“只是我军骑兵不多,象穿插、迂回之类的战术无法实施。”吴三省觉得要替老长官说话。便从明军的实际困难出发,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当初圣上也曾有侧后登陆,将鞑虏尽歼于北地的设想。只是经总参谋部研究商议。认为困难很大,且风险不小。而就目前敌我两军的实力来看,我军强攻固然有可胜之机,但若是等到援军齐至,火炮更多的时候,则胜券在握。”
“如果鞑虏的主力被我军牵制在河间一线的话,侧后登陆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会大增呢?”魏君重谨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年轻的高级将领,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不象李嗣兴那样,所以说话行事一向持重小心,“而且在辽东,我军也行动顺利,想必是牵制了不少敌人。依照我军登陆胶东的经验,如果敌军沿海兵力虚弱的话,还是大有把握的。”
马宝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转向夏国相问道:“夏指挥,你比较熟悉辽东,说说实施敌后登陆的想法吧!”
夏国相认为稳进既然是圣上和总参谋部的策略,自然是有他岳父吴三桂的进言,他不想唱反调,便沉吟着说道:“如果实施侧后登陆的话,至少要有一个军的兵力,才有可能堵住北逃南进的敌人。而且,如果我军不能尽快形成两面夹击的话,登陆阻击的部队可能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清军呢,骑兵多,得知后路被断的话,必然全力北上,我军恐怕追之不及啊!”
显然,夏国相分析得很有道理,也让众将清醒冷静了许多。为什么采取稳进的战略,不就是因为骑兵不如清军吗?你想断其退路,两面夹击,可正面的部队能跑过急速撤退的清军吗?如果不能,那切断清军退路的部队岂不是要独力支撑,面对南北两个方向敌人的夹击?
况且,明军的优势在火力,特别是在火炮方面,海军用的长炮、加农炮,步兵用的野战炮、佛朗机,比满清多出数倍不止,且性能也大大超越。但限于当时的运输工具,以及火炮的重量,大型火炮的运送很是费时费力。现在火炮正源源不断地向正面战场集中,再分兵,再运输,恐怕时间太久了。
“圣上也是料到了种种困难,方才放弃了一举全歼鞑虏的计划。”魏王马宝见基本上无人反对了,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开口说道:“但稳进非不进,等到火炮集结完备,我军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击破敌人,直取京师。”
停顿了一下,马宝继续说道:“另外,我军将集中各部骑兵,以作追击逃敌、抢回被掳百姓之用。在辽东,于七所部也要继续展开攻势,打下更大、更稳固的根基,以利将来征战。”
即便是正面稳步作战以求胜,朱永兴和总参谋部也制定了粗略的计划。所谓粗略,便是只说重点,给前线指挥官留出发挥的余地。
至于重点,那便是火力取胜,更准确地说是火炮致胜。拿破仑曾用集中使用火炮的“大炮群战术”创造过辉煌战绩,朱永兴也决定仿效。其实,这种“大炮群战术”也是针对当时火炮的准确性低所采用的战术,反正直接命中困难,干脆狂轰烂炸某一要点,用火力的密度来替代准确性。
不论是长管炮、加农炮、佛朗机等直射炮,还是天威炮、轰天炮等曲射炮,明军的优势都是清军所远远不及的。而且,火炮是技术性较强的战争武器,朱永兴通过聘请英法教官,以及讲武堂专门设置的炮科培训,在炮兵方面也要比满清更加厉害。
同时,朱永兴还给马宝写了书信。下旨固然会让人遵守,且更威严,但朱永兴还是喜欢在书信中表示对臣下的亲近和信任。在信中,朱永兴提醒马宝,如果清军仓惶撤退,他要督促大军衔尾追击,争取一鼓作气将鞑虏赶出关外。而不要为了进入京师的虚荣,耽误时间。
这个提醒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进入京师的荣誉是每个将领所渴望的,特别是当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城池毫无防御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
调兵遣将,囤积弹药物资,运送火炮,打造器械,明军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总攻击的一切,时间初步定在十一月二十三。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局部——大局
相对于正面战场的短期对峙,辽东战场则是攻势不断。明军继续从山东输送新兵和物资,济州岛骑兵则轮番出战,继光复旅顺、大连地区后,又依托壕沟工事击败了急忙赶来增援的清军,再向北继续扩展。
依托旅顺在辽南进行军事行动,有力地牵制了辽东的清军,盛京将军昂邦章京达都苦于兵力不足,在东、南两个方向上左右支拙,只得向清廷屡屡急奏,请求增兵助战。同时,明军在辽南的攻势也使在东面朝鲜境内的基地得以稳固,使清军无法抽调足够兵力。等到天寒江封,清军再想攻打,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且,朝鲜方面斩杀清廷派来的使者,正式宣布“助明伐清”,废除“江都和约”,不仅为明军提供粮草物资,还陈兵上万于鸭绿江边,叫嚣着要集兵十万“北伐雪耻”。
朝鲜的位置重要,朱永兴以其为反攻辽东之基,却不指望朝鲜的兵将。先不说朝鲜的十万大军是否凑得齐,即使有了十万大军,凭朝鲜那“四万守军被三百清军大败”的历史前科,也无非是乌合之众罢了。
所以,朱永兴对朝鲜的使者很客气,对显宗国书中“大义既明,则覆亡何愧”、“若提兵渡辽,直捣巢穴,王师攻其南,我兵击其西,则可以扫清腥秽”等语大加赞叹,直称大义凛然,并恩赐很多礼物。但在军事部署上,朱永兴却没有让朝鲜出兵,而是在物资上提出了要求,并派出工匠。运送机器,前往朝鲜设立兵工厂。
而东北第一战区的设立,则标志着对东北作战的,也是朱永兴设想中的军区制的第一步。
“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山呼万岁后,已经晋为黔阳王的皮熊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圣旨,安排好钦使,方才和众将落座叙谈。
“老夫苦争方才使圣上允准,出任这战区总指挥。”皮熊笑着指了指厅中的大箱子,感激地说道:“圣上仁厚。怕我这把老骨头耐不住风寒,又恩赏貂裘毛毯。老夫只能以死相报,方不负圣上天恩浩荡啊!”
恩赏的可不只是皮熊一人,多少不同罢了。挂总兵衔的最少是皮围脖、皮手套、高腰皮靴,当时官职泛滥。可以说赏的人可不少,基本包括了现在第一战区的中高级将领。
所以,皮熊这样一说,众将也赶紧起立,向南拱手道:“万岁圣明,天恩浩荡。”
皮熊表演完毕,坐定身子,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东北第一战区出来,圣上是希望咱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啊!旅顺的港口设施日益完善。堡垒日加坚固,以后的后勤物资将直抵旅顺或朝鲜。也就是说,咱们的基地将要从登莱直接转到辽地,可谓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现下鞑虏主力被牵制在直隶河间一带,辽东空虚,正是咱们大展拳脚之时啊!”
兵力空虚是不错。但地广人稀也是真的,受制于机动兵力的不足。步兵抱成团出击固然不太怕清军,但所需的粮草物资也全部要靠自己。这样一来。便使得出击的时间缩短,行进的距离不会太深入。
但第一战区的,其编制却不只是陆军,还有五百余艘大小舰船,两千陆战队。这样一来,依托海路的机动和运输,明军还是能够先展开对沿海地区的攻击和占领。
“从情报上看,耀州人口还算多一些,劫掠亦可能有价值。”辽地荒芜凋弊,想找人口稠密,又比较富庶的很难,只能是相对而言。
耀州相当于后世的营口地区,北部为海城县,南部为盖平县,满朝实行汉人、满人分别治理,盖平县主要便是汉人居住。在实行禁关政策的时期,清廷也偶尔有特殊的诏旨予以例外。在顺治八年,为使“龙兴之地,不致过于荒芜”,清廷曾从山东招远等地招募了一些民众移居到盖平。
皮熊的行动设想是依靠水师,或是在敌人防守薄弱处登陆作战,或是能就近补充给养,而陆军主力则由辽南半岛或辽西展开攻势,或佯攻吸引清军,或直攻进取。所以,对这个有点偷鸡摸狗性质的行动不太感兴趣,他希望来点更大的,更有战果的,更能占据有利态势的军事行动。
辽东,准确地说应该是辽河以东的地区,也就是现在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而之所以称为东北战区,便是因为朱永兴认为这个称谓不够全面,太过笼统,常常容易混淆。当然,这也与朱永兴的疆域标准有很大关系。
为了东北第一战区的成立,朱永兴从荡朔军中调出了胡国柱等人,从其他军也调出了近百名中低级军官。借此,也顺理成章地打破了一些各军中可能出现的山头化迹象。
作为比较熟悉辽东的将领,胡国柱认为这可能是自己能够继续晋升的机会。因为,只要是在荡朔军中,他最高的职位也高不过指挥,而要压倒或排挤夏国相,显然也不是他心中所愿。而荡朔军多是吴三桂的旧部,朱永兴再三抽调,一是有些人确实是熟悉辽东,二则是打乱原有的体系,安插讲武堂军官,培养新的忠诚链。
身为副总指挥,上面只有一个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皮熊,胡国柱觉得前途很坦荡。当然,他还要建立功勋,以便在日后能够接过总指挥的权柄。
在权衡了辽东明清两军的实力后,胡国柱提出了比较积极,而且相对稳妥的作战计划,“我军在旅顺、金州现有步兵一万三千名,骠骑五百,龙骑兵一千四百名,这还不算上水师和朝鲜的新兵。按照情报分析,辽东清军只有盛京将军所统领的不足八千兵将,还要驻防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牛庄、锦州、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宁远、广宁、铁岭、开原等地。即便只留最少量的驻兵,除去已经被我军陆续消灭的两千余人,现在清军总共也不过五千余人。”
停顿了一下,胡国柱看了一圈众将,并注意到了皮熊赞赏的目光,便开口继续说道:“不如诸位可看过讲武堂第四十三期的文章,说的是战略机动、战术机动和战场机动的。”
“末将看过。”于七自成为高级将领后,深知自己资历浅,时间短,要迎头赶上便要努力学习,奋勇作战,所以对讲武堂的期刊特别关重,广为搜集,勤加阅读,“上面说:若论战术机动和战场机动,在陆地上我军缺少骑兵,肯定不如鞑虏;但在战略机动上,我军水师强大,如果不是深入内陆且缺乏河流的话,鞑虏是不能比的。”
“于将军真是强记。”胡国柱赞了一句,手指在地图上划动,说道:“诸位请看,由旅顺出动水师,则辽西辽东广阔的海岸线何处皆可去得,且比清军骑兵要快。如果把袭扰耀州作为牵制,再令凤城、宽甸的部队佯攻,我本部面对的清军又会减少。则我大军出动,克复州,攻盖州,与岫岩、凤城、宽甸联成一线,则辽东态势便大有利也。”
“既然在长距离机动,嗯,也就是战略机动上我军要强于清军,末将以为可以多实施几次登陆作战,让清军更加疲于奔命。”杨衍锋一直在思索,此时有些领悟,便开口说道:“比如辽西,象锦州地区,反正咱们叫东北战区,不必分什么辽东辽西吧?”
“不错,东北战区是不分辽东辽西的。”皮熊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圣上英明,让咱们无所顾忌。依老夫看,可先占觉华岛,然后驻兵,再攻宁远(现兴城地区),既是袭击骚扰,又能策应大局。”
觉华岛位于宁远东南十余公里、距海滨九公里的海中,呈长葫芦形,面积十三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是辽东湾第一大岛屿。依靠水师,加上觉华岛清军很少,明军完全能够一举夺取。一旦夺取了觉华岛,近可攻宁远,远可袭广宁前屯卫(现绥中县)、锦州、甚至是山海关。
也就是说,明军以觉华岛为基,便可直接威胁辽西走廊上的军事要点,造成切断满清出关退路的态势。这对目前正面战场上的作战,是很有帮助的。
朱永兴单独成立东北第一战区,并没有将作战任务规定得十分具体,主要是想使前线将领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但整个战争的形势,却会以通报形式按时传达,作为将领们作战方向的依据。
皮熊是从总参谋部出来的,对于朱永兴的思维和行事特点相当了解。所以,他要比在座的将领们看得更广,想得更深,也更能体会朱永兴及总参谋部的意图。
“总指挥——”于七和杨衍锋的目光交会,都有同样的疑问,但杨衍锋作为下属,显然更适合问出一些不太合适的问题,“如果我军铺开的面儿太大的话,鞑虏如果急调援兵,我们的压力——”
胡国柱暗自摇头,这就是不了解皇上的结果,这种问题看似在维护本战区的利益,实则却是相反。
“我们?”皮熊意味深长地看了杨衍锋一眼,淡淡地说道:“此消彼长,全国一盘棋,我们都是明军,这边压力大了,圣上会不管吗?”
“末将失言,请总指挥责罚。”杨衍锋悚然一惊,赶忙离座谢罪。
“杨副将,不必如此。”皮熊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多看看邸报,多想想圣上所言,你会知道圣上最讨厌什么,也会明白圣上的苦心和英明。”
…………。。(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退
国家的军队,何分彼此?拥兵自重,私心自用,这是朱永兴所深恶痛绝的。而只要你用心打仗,为国尽忠,损失多少就补多少,不仅仅是兵员,还有武器装备,军饷粮草。
马宝、魏君重、马自德等等,他们率领着部队东挡西杀,征战连连,结果呢,部队越打越强,人越打越多,武器装备越打越好。
同样情形的还有水师,与清军的福建水师打,与广东水师打,与南阮的水师打,损失不可避免,但却超过了郑家,打成了远东最大的舰队。
事实是摆在眼前的,朱永兴也说过类似的话,就在邸报上。追随投效较晚的可能不了解,还存在着以前的旧的思维,也就是“兵为将有”,或者扩展,为一个集团的利益考虑。明智的则看清了这一切,就如皮熊、胡国柱等,他们就能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对辽西走廊进行袭《无〈错《扰,给清廷以更大的威胁,固然可能使清廷调兵,增大东北第一战区所面临的压力。但正如皮熊所说的,此消彼长,清廷从正面调兵,明军也能从正面调兵。东北第一战区的兵力并不雄厚,连一个军都不如,而针对清廷的增援,总参谋部的应对计划则可以使第一战区的实力迅速膨胀。
所以,不必担心什么第一战区的实力受损,只要你打好仗,消灭清军也好,策应全局也罢,都是很好的选择。
…………
选择多了,会让人左思右想,举棋不定;选择少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这可能就是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进行取舍,或者是没有把握而难以下定决定。
现在的形势对于清廷来说便是如此,战难胜。退亦难,耗又耗不下去,议和则被严辞拒绝,投降更是万万不能。哦,选择有好几个呢!
“祖宗用勇敢得来的江山,岂能卑怯地放弃?或取胜或战死。朕绝不做逃跑之君?”
康小三在咆哮,苏克萨哈忧色满脸,鳌拜在冷眼观看,遏必隆木然以对。
在郑成功挥师入长江,直逼南京时,顺治曾失去了镇静,要作逃回关外的打算。后来是皇太后加以斥责,顺治又狂暴起来,要御驾亲征。并说出了与康小三现在想似的话。
但现在的危机却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而且已经近在咫尺,且很难被化解。
“太祖萨尔浒大破明军四十七万;太宗松锦一战,尽得辽东;先皇挥师数万,席拘原……”康小三继续叫嚣着祖宗的光辉战绩,小小孩童非但不是在鼓舞人似,反倒有滑稽的感觉。
“此一时,彼一时也。”鳌拜翻了翻眼睛。淡淡地打断了康小三,“满人不过百万。能席卷天下靠的是明廷内讧,靠的是降清汉人。现在呢,汉人已然大举反攻,就算全族皆兵,就算以一当十,亦无济于事。”
“朕虽未亲政。可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康小三愤怒地叫道:“明军不过二十万,与我军相差仿佛。八旗满万不可敌,是你们无能、怯战。”
“陛下。”鳌拜愤而抬头,大声道:“明军二十万?那辽东的明军哪来的?正由河南向北挺进的呢?正在陕西向山西进攻的呢?还有海上的,天津、山海关、辽西走廊等等。皆可能被敌登陆攻击。”
康小三被吓了一跳,退后了两步,坐进御椅中,有些愕然地望着鳌拜。
鳌拜继续昂首奏道:“龙兴之地,乃是我满人根本,万不可有失。如今明军于河间一线密布,却又不急于进兵,实乃牵制我军,其不断用船运兵至辽东,是要夺我满人根本。树有根,伤枝叶亦能活;树若根死,枝叶又岂不枯黄。臣等受先帝托付之恩,尽忠职守、兢兢业业,怎奈天不佑我大清,却不是无能怯战所致。”
抗声顶撞之下,偌大毓庆宫像古墓一般死寂,只有殿角一尊镀金西洋自鸣钟机械地“咔咔”响着。殿内跪着的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小心窥听着动静。
康熙两手抓着椅背,捏出了汗水,稍微口吃地问:“八,八旗勇士,骑射无敌,先全力击败当面明军,再调兵平定辽东,个,个击破,太祖在萨尔浒……”
鳌拜也不叩头,长跪着将手一拱道:“明军火器犀利,可敌我八旗骑射。敌人重兵布阵,我八旗骑兵无穿插迂回、个个击破之机,正面作战则被拖入消耗。明军死一个可补两个,我满人全族又有多少人可与之相拼?”
“可,可怯战撤退,明军依然会穷追猛打,在关外亦无宁日。”康小三眨巴着眼睛,“苦寒之地——”
“正因为是苦寒之地,明军才会作战困难。”鳌拜沉声说道:“看看现在的满人,来到中原便逐渐失去了勇武之气,只顾着享福安乐。回到辽东,正可卧薪尝胆,磨砺体魄,重复太祖、太宗时勇敢。”
康小三四下扫视,想找到能帮自己说话的臣下,以抗衡气势甚足的鳌拜。然而,众臣都躲开了他的目光,苏克萨哈的嘴唇翕动了两下,也无奈地低下头去。
得不到臣下的支持,太皇太后也不肯出面,甚至隐隐地透露出退回关外的意思。康小三空自愤怒、郁闷,却无计可施。
尽管满清的王公贵族万分不舍这中原之地,也曾象康小三那样主张决一死战,但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是空自叫嚣而已。四个辅政大臣,索尼病重难起,鳌拜一手遮天,遏必隆附之,苏克萨哈虽然与鳌拜不和,但也不是愚蠢之辈,也看出了现在的困境。
正如鳌拜所说,八旗子弟的武勇已远不及乃祖,更不用说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堪大用的名将亦是难寻。勉强派出的达素、索洪、赖达不仅是二流人物,且在河间前线无计可施,几仗下来,便叫苦不迭,只是频频催促朝廷增派援军、增调大炮。
而京师的诸王府家丁家奴已经被抽调过一回,在江南之战中损失惨重,有些晚辈旗奴平日里作威作福是好样儿的,可经历过与明军的作战后便立时畏敌如虎,一经传言,更加令人不敢上阵。况且,在形势不利的现在,满人也担心这些包衣奴才心向大明,反噬其主,更不必放心使用。
至于那些王公贵族,叫嚣得厉害,却在暗中做着退路的打算和准备。比如把家眷送走,比如搬运钱财……人心其实已经散了。
再就清廷目前的财政状况,即便明军不攻,两军能继续相持,物资也支撑不了几时。也就是说,明廷不仅仅是在与满清拼人力,拼武器装备,还在拼物资和后勤。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人心散
仗打到现在,八旗上下多已丧失战心,士气低落。关键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