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手里,王如果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之功……”
查如龙写好血书,托付一个侍童送到三桂王府。他企图让人们都知道这封信,给三鬼施加压力,造成他不得不从之势。侍童到了昆明,却没有办法进王府,便返回到寺庙,把信退给了查如龙。
投书不成,查如龙后来又到了曲靖府,却不慎犯了事,被知府李率祖拿获,所有伪造的信札和写给三桂的血书等都被查出。李率祖与三桂不和,得此物证甚是高兴。但见其书札稿中牵连各省官员,无一遗漏,就都给烧掉了,只留下血书,申报督抚,上达朝廷。
三鬼为免清廷疑心,便命人把查如龙押解进京。临行,查如龙大呼:“我死,你灭九族之日也不远了!”至京,被清廷以叛逆十恶不赦之罪凌迟处死。
幼稚,迂腐,也是再也没有办法,病急乱投医,任何一根看似有希望的救命稻草都不放过。吴三鬼何人也,铁杆汉jiān,想争取他反正,简直是白日做梦。
尽管朱永兴对查如龙是这样的看法,但也心中敬佩,他们这些殚心竭虑兴复大明的义士忠臣,比那些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门、藏之深山的所谓遗民更高洁得多,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
“吾晚上见见这个查如龙。”朱永兴轻轻把伪信札册合上,说道:“长史所言不差,这是个人才,以后或有大用。”这样的特殊人才,朱永兴自然要留下,日后施展yīn谋诡计时非常有用。
“殿下英明。”易成顺嘴恭维了一句,又小心地提醒道:“只是尚需摸清这查如龙的底细,方可大用。”
朱永兴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易成的谨慎。他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知道不能全凭史书上的记载和评价来甄别忠jiān,来使用人才。现在自己的手下已经降将如云,维系忠诚的只能是希望和胜利,而不是凭着老印象和空口白话。
“殿下——”易成犹豫了一下,等到朱永兴疑惑地抬头看着他,才迟疑着说道:“听闻殿下许诺,此战获胜后,要加赏众将,蜀王世子更是要袭爵为王。这是不是有些封赏过重?日后若是再立大功,该如何……”
明白了,易成还是固有的那种封建思想,封赏要留出余地,免得最后赏无可赏,。但现在担心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朱永兴除了空头爵位,好象也没有什么能够让众将满意并且感到振奋的赏赐。
朱永兴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叛逆孙可望初投我大明之时,拥有十万左右的兵力和云南一省的地盘,求一个王爵却千难万阻;后来孙可望兵败失势,仅带了一百多名官兵向清朝投降,清帝却立即派人赶赴湖南封他为义王。此大厦将倾之时,对忠臣良将又岂能吝公侯之赏?若说是日后,金银、土地、宅院、美女……这些难道就不是赏赐?”
易成张了张嘴,低声说道:“殿下睿智,下官所言谬误……”

第八十一章 袭扰
朱永兴摆手打断了易成,说道:“什么英明、睿智,这种恭维话日后不必老是挂在嘴上。吾年轻,见识短浅,正需要长史这样老成持重之人拾遗补缺。日后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或是长史觉得不妥,尽可明言,没有什么谬误之说。”
“是,殿下——”易成赶紧收了口,把什么英明睿智之类的词语咽进了肚里,眼珠转了转,开口建议道:“如果这个查如龙可靠,我们可以伪造书信,离间清军,使其互不信任。比如吴三桂,满洲兵将都在昆明,正是治治这条奴狗的时候。”
“嘿嘿,易长史之言甚合吾意。”朱永兴脸上露出jiān诈的笑容,“吴三桂赖在昆明就是一个可以发挥的理由,还有那些投降清廷的叛徒,象狄三品之流,咱们也别放过,弄不死他们,也给他们添点堵。当然,最好是让清廷中计杀了他,让后面有意投降的犯难犹豫。嗯,咱们得好好谋划一番。”
“殿下指点得是,下官先弄出名单和计划,再请殿下决定。”易成坏笑了两声,又是那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呆了一会儿便告辞而出。
这个家伙,原来还是个搞yīn谋诡计的材料,腹黑得很哪!不过,我喜欢。朱永兴看着易成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离间计,反间计啊,书上看得多了,不知道咱能不能玩过古人呢?
…………
浓雾状的细雨把几十米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暗的外壳。远远地望去,就象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楼,蒙着晕状的怪异。
“嗖,嗖,嗖……”几支黑色的弩箭冲破雨雾,从路旁的林子里shè了出来,给行进的清军带来了几声惨叫和一阵混乱。
“进林子,搜杀敌人。”一个清军将领的马被shè中,在泥泞中滚成了泥猴一样,爬起身便急怒交加地吼叫连连。
“杀,搜杀敌军。”清军在下级军官的指挥督促下,喊叫着挥舞刀枪杀进了路旁的丛林。
“嗖,嗖,嗖……”冲进丛林的清军还没看清敌人,迎面便飞来一排梭镖,伴着几声惨叫,清军赶忙隐蔽,只看见几个人影飞快逃进丛林深处。
“追,追上去。”清军嚎叫着,在丛林中逶迤而行,浓密的草丛和枝叶使他们想快也快不起来。
“啊——”拉长的痛苦叫声响了起来,一个清军坐到了泥草地里,抱着被竹签子扎得鲜血直流的脚惨叫呼痛。
另一个清军忽然觉得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支弩箭从草丛中突然shè出,shè进了他的大腿。
呼,一个竹木架子突然从树上落了下来,将几名清军拍在下面,尖锐的竹尖立时扎进了他们的身体,响起了一片不似人声的惨叫。
一个清军仓惶躲闪,却突然惊呼一声,举着刀从地面一下子消失,然后是凄厉得令人毛发直竖的哀嚎。
竹签子、伏地弩、悬空弩、陷阱、竹排、兽夹、梭镖发shè器……冲进丛林中的清军象闯进狩猎区的野兽,遭到了防不胜防的yīn险打击。
不断的伤亡,却看不到敌人的影子,在浓密的丛林中,在如雾的细雨下,清军心惊胆战,不敢多做停留,收拾了伤兵和尸体,小心翼翼地退回到大道。
清军将领听了报告,倒吸了一口冷气,抬头看着雨雾笼罩下的丛林,那里面似乎藏着千军万马,又似乎有着无数双yīn冷狠毒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好半天,他才无奈地下令,披甲戒备,缓慢行进。
披甲,意味着消耗体力,而这又湿又热的平地气候,则更是一种折磨。但这种身体上的折磨倒还能忍受,可心理上的却令人痛苦难耐。
其实清军想快速推进也快不起来,道路被破坏,再加上下雨泥泞,更增添了困难。这种被挖得坑洼不平的水路对马来说伤害更大,特别是奔跑的马匹,极容易被撅折马腿。
走了没有多远的距离,丛林中又有弩箭和梭镖shè出来,人影在丛林中晃动,引得一群清军又追杀了过去。如同上一次的翻版,追进丛林的清军又遭到了yīn险狠毒的暗算,幸亏有了教训,清军丢下几具尸体很快地逃了出来。
“这他娘×的叫什么仗?”清军将领气得要吐血,恨得牙根痒,却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云南气候湿热,丛林密布,对大多由北方人组成的清军来说,确实不容易适应。再加上被明军堵在高黎贡山里的那段时间,饱受了暴雨和低温的折磨,长时间的露营也使清军体力消耗极大,伤病员剧增,已经完全没有了初期进攻时的精神和劲头儿。
穿着沉重的盔甲,头上要么是毒辣辣的太阳,要么是暴雨倾盆,要么是细雨如雾;脚下又是泥,又是水,还有陷坑和低洼;路旁丛林中又不时shè出弩箭或梭镖,给清军带来伤亡的同时,还引诱着清军踏进死亡陷阱,弄得清军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放箭,别让敌人有靠近的机会。”清军将领已经不管受cháo的弓体是不是会损坏,以及箭羽被打湿后的shè程和准头儿,只要能把这些令人讨厌的小股敌人驱赶掉就是胜利。至于后面的部队,他是管不了了,只能是谁碰上谁倒霉了。
不断被sāo扰袭击的情况很快便报告上去,清军的两位主将张勇和线国安不禁又犯起了踌躇,坐在一起商议办法。
“这是搞的什么鬼?”线国安不停地抚着额头,疑惑地说道:“弃险不守,我还担心是诱我军深入,可又把路挖得坑坑洼洼,还派出了sāo扰部队。这,这到底是想让我军深入呢,还是想让我军知难而退?”
张勇虽然暗恨线国安,但却一直没有表现出来,看着这个家伙苦恼烦闷,他心里倒有些畅快,暗骂草包不止。
又看了会儿线国安的草包样儿,张勇才轻咳一声,缓缓说道:“在吾看来,伪明残军想是已经做好了逃离的准备,破路袭扰不过是拖慢我军的前进步伐,争取时间而已。”
……………

第八十二章 胜利的标志
“哦!”线国安象是愣了一下,把目光投注到张勇脸上,等着他继续解说。
“伪宗室出缅入滇,大张旗鼓于腾冲,又在高黎贡山阻挡我军一月有余,声名已经传出,他的目的也算基本达到,怎肯冒险再与我军决战?”张勇抿了抿嘴角,带着一丝轻篾,也不知是对朱永兴,还是对线国安,“但伪宗室显然还存着着许幻想,如果我军就此退兵,他便更可大肆宣扬战胜我军。所以,暂驻于腾冲不动,以观风色。”
“张都督是说我军到了腾冲,也只是得到一座空城,伪宗室带着伪明残军早就逃跑了?”线国安眨了眨眼睛,似乎听明白了张勇的分析,只是想了片刻,他又摇了摇头,说道:“即便如此,我军还是要开到腾冲,然后方能撤兵而回。”
张勇轻轻叹了口气,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线提督所言极是,我军必须要占领腾冲,方算圆满。”
腾冲是一座边外小城,如果没有大明的宗室留守在,便根本算不上什么战略目标,也没有什么价值。但对于清军来说,不占领这里,便宣告了此次军事行动的失败。
哪怕是占领了一座空城,这支由甘陕绿营和汉军混合的部队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班师回去了。抓不到大明宗室,自然可以说是朱永兴和南明残军畏于清军兵威,逃窜边外,不得深追。
可要是现在退兵,张勇和线国安便很可能遭到昆明的处罚。险阻已破,路程不远,伪明宗室又尚在腾冲,根本没有充分的理由让昆明相信退兵是必要的事情。也就是说,明军的不断弃险而退,逼得张勇和线国安不得不前进,前进,再前进。
若是只有一支清军,可能情况会好些,欺上瞒下的招数谁不会呢?可偏偏是分属两支,张勇和线国安又是面合心不合,谁也不想留下什么畏敌不前、虚报欺瞒的把柄,以便日后让对方反咬一口。
困难是很大,比如雨季、道路运输、伤病等等,但从昆明传来的命令可以看出,昆明并不认为这是不能克服的。而且,命令中还说到擒杀或逼迫伪明宗室仓惶而逃,对在云南实施剿抚结合的政策非常重要,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安定云南。
不言而喻,清军的这次军事行动已经蒙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如果放任蛊惑人心的伪明宗室继续呆在腾冲,将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无形之中也就给张勇和线国安堵死了中途退兵的选择。
这极有可能是昆明的满洲将领的想法,张勇对此心中不满,觉得满洲将领把伪明宗室的作用夸大了,而且不体恤前线将士的困难。但他没有胆量违抗命令,更相信自己的判断。那就是伪明残军只是施展yīn谋诡计,迫使其退兵,然后便会以腾冲未失作为宣传胜利的借口。好吧,只能到腾冲打个转儿,住上几天便退兵了。这样便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不管是昆明那边的,还是伪明这边的。
线国安呢,与张勇的想法差不多,他也知道现在退兵是无论如何不行的。不光是来自昆明的压力,还有张勇这个家伙在盯着,不能授人以柄。既然已经把胜利的目标降低到了占领腾冲、赶跑伪宗室,尽管路上难走一些,可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收复腾冲,伪明宗室仓惶窜于边外,嗯,这样也算是立了不小的功劳。
两个名将计议已定,难得地取得了统一意见,并且做出了一个看似很巧妙的决定。既然伪明军队肯定不会死守腾冲,伪明宗室也基本达到目的,更不会以身犯险,那全军前行去占领一座空城,就有些小题大做,空耗力量了。派出一部精锐去腾冲打个转儿,在城中驻上两天,不是一样达到了目的。
当然,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根据现实的情况。清军在外作战已经一个多月,各种不利因素加在一起,伤病者众多,辅兵和民伕也有很多逃跑的,路又难行,全军缓慢推进实在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虽然多半是去腾冲打个转儿,但这也是战功啊,张勇和线国安谁也不想落下,便只能共同出兵。最后的结果便是甘陕绿营和汉军各出三千精锐,并带上七天左右的粮食,象征性地去占领腾冲。而清军的大队则在固东停下脚步休整,为了以防万一,张勇和线国安又派出了两支人马,一部清军两千人前出至马站,保证前锋的退路,并能尽快地支援作战;另一部清军也是两千余人,向东面的曲石搜剿,与马站形成突出的两点,互为犄角之势。
其实,这六千前锋再加上四千前出的援军,已经是清军的一多半主力了。留在固东的清军战兵只剩下了三千多,另外就是数千的伤病,上万的辅兵和民伕。这样一算,从清军攻打灰坡到现在,连战死到伤病,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清军士兵的体力都损耗很大,说是疲兵也不为过,确实应该停下来好好休整一番。
张勇和线国安的布置也算是煞费苦心,既结合了目前军队的疲弊,又能达到占领腾冲的目的。他们的猜想也有理有据,唯独忽略了一点,也是他们绝想不到的。那就是朱永兴并不是真的大明宗室,他的想法和思路与当时的所有人都不同,岂能以常理揣度?
换上任何一个真的皇室宗亲,首先考虑的便是自己的安危,即便能做出一些鼓舞人心之举,也绝不会有朱永兴那样的眼光和紧迫感,更不会有他那样的勇敢和赌徒精神。
正如张勇所说,朱永兴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作为一个宗室子弟,他已经表现得很好,折腾得也够凶,即便南撤边外,也不会有损他的名声,甚至能保护他安全地到达边外休整,正是大多数明军文臣武将所希望的。毕竟这样一个代表朝廷的宗室留守,是目前大明中兴的希望所在,是大家伙的希望寄托。
但朱永兴却觉得还不够,还欠缺那么点实质性的功绩。明军以逸待劳,又有腾冲古城在手,趁着清军疲弊,不战而退实在是可惜。
……………


第八十三章 弃城之议(新年快乐)
新年到,吉祥话必须到;心中祝福也送到。愿朋友们:新年新气象,事业步步高,财富幸福都来到,生活顺利处处好!
*
腾冲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喧闹,街道上看不见平民百姓,来往的都是身着军装的明军士兵。
一阵暴雨刚刚过去,太阳又火辣辣地悬在头顶,空气cháo湿,弥漫着水汽,微弱的风在树梢上轻轻吹过,也拂弄在朱永兴的脸上。
没劲,真的很没劲。朱永兴远远的看见新晋赵王白文选登上城楼,无奈地翻了翻眼睛。假冒皇室宗亲,面子是有了,影响力也够,可就是身份地位摆在那,让他有种束缚感。
放低身架,嘻笑和蔼,倒是能让士卒们感到荣幸和亲切,但那些将领恐怕会看轻自己,更有丢皇家脸面的嫌疑,白文选和易成就委婉地劝谏过。也只有在和梦珠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放松地开开玩笑,说些轻浮调侃的话。
嗯,别说上阵杀敌了,连与士卒在一起搅马勺也是不用想了,为什么这些人总希望自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有威仪的模样。据说永历帝便是仪表堂皇,很有皇家威仪、九五人君的样子,才让李定国和白文选忠心拥戴的。大概白文选等人也希望自己有皇家风范,不堕宗室之威仪吧?
而赵王白文选的几次促驾离城,更让朱永兴怀疑当时在南斋公房同意实施腾冲作战计划是有意在骗他,骗他离开前线,并把主力集结于腾冲城,随时能够向边外转进。
保存力量当然重要,保护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朱永兴还想获得更多,造成更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提高自己的威望,更是为以后打基础。尤其是线国安,如果不重创于他,势必会在广西作战的时候增加阻力。
“殿下——”白文选走到近前,刚要施礼,朱永兴已经抬手示意不必。
“赵王,清军现在到了何处?”朱永兴抢先开口,他不太想听白文选再提出要他远离腾冲的话。如果凡事都要万全,自己又何必出缅入滇,又何必挑衅清军?如果不造足声势,按着历史的惯性,别人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严重的情况,他可是清楚得很。
“清军分兵了。”白文选有些疑惑,直接说道:“大队在固东停驻,其余六千多人马,皆是精锐,正奔腾冲而来。”
朱永兴眯起了眼睛,这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外,分兵,张勇和线国安要干什么,有什么yīn谋诡计?
清军前来腾冲的虽然是精锐,但碍于道路的破坏和不断的袭扰,行进的速度应该也快不了多少。可对于担任袭扰的猛山克族和刀白龙的傣族土兵,显然会很有压力,甚至会增加一些死伤。当然,在腾冲外围还有高文贵率领着部队筑寨防守,为腾冲的布置提供缓冲的时间。
在朱永兴想来,清军应该按照历史上的远征军战法,一部搜剿扫清固东以北至片马的明军,另一部扫清龙川江两岸残敌,然后形成迫近腾冲城、合围腾冲城之势。而清军突然派出一支孤军直取腾冲,多少让朱永兴感到迷惑。
白文选见朱永兴皱眉思索,赶忙建议道:“殿下千金之躯,岂能久处险地,当向耿马后撤以策万全。此正危难险阻之时,殿下若有失,则中兴之望又失,民心士气颓丧,后果不堪设想。”
朱永兴若有所思地看了白文选一眼,自己是个假宗室,还篡旨矫诏,但别人都当真啊,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这个皇室朱姓身上,以安全为第一,当然无可厚非。哈,想明白了,别人这么想,张勇和线国安也肯定这么想,他们认为自己不会涉险,不会象赌徒似的拼上一场,众将也不会让他处于危险的境地,坐镇腾冲也不过是强撑而已。
清军分兵是来武装威慑,占领腾冲则标志着胜利,标志着此次军事行动已告圆满结束。这样看来,清军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战斗,又适逢雨季,已经异常疲弊,伤病者肯定很多。嘿嘿,云南的雨季,对大多是北方人的清军来说,杀伤力确实不小。嗯,再加上道路被破坏,又有不断的袭扰,清军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连张勇和线国安也调低了胜利的标准,便可推测出目前清军的状态。
朱永兴想通了,轻轻抿起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想得不错,可你们偏偏没想到老子与任何一个宗室皇亲都不一样,甚至与任何一个现在的人的想法都不同。
“既然敌人敢孤军前来,那咱们就把他们全部消灭在这腾冲城内。”朱永兴目光咄咄,闪出几点精芒,把自己的推测和判断说了出来,最后说道:“既然清军要取腾冲作下台阶,咱们就遂了他们的心意,给他们这座空城。”
白文选本意是想借此事劝朱永兴离开腾冲,没想到朱永兴反倒是跃跃yù试,非要再折腾一下不可。略微沉吟了一下,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那就让广昌侯阻挡清军一天,争取下时间。殿下您看——”
“甚好。赵王不愧是名将,想得比吾更周到。”朱永兴佩服地看了白文选一眼,不愧是老将,这样安排不仅能让清军再遭点罪,还会给清军一个错觉,以为是在给自己逃离腾冲提供时间,便会更放松警惕地进入空城。
白文选听了朱永兴的夸将,不禁苦笑了一下,说道:“殿下,既是如此,那您是不是该起驾离城了?”
“明天,明天吾一定离城。”朱永兴知道这是早晚的事情,但还是想多留些时间,检查一下自己原来的设想和布置有没有漏洞。
“那吾便去布置了。”白文选施了个礼,转身下了城楼。
张勇、线国安,你们小瞧了我,小瞧了我的勇气,我可不是那些庸碌怕死的大明宗室。所以,你们将付出代价,付出惨痛的代价。朱永兴把目光投向北面,脸上露出了yīn冷的笑意。
……………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要知道和了解的,却不仅仅是指对方的兵力、粮草、城池等状况,还有对方将领的脾气禀性,善用的战阵谋略等等。知道得越详细,判断得越准确,胜率也就更大。
从这方面来说,朱永兴便占着很大的优势。张勇、线国安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将,行军打仗这么多年,规律总是有迹可循,从明军的将领口中也能了解得差不多;而对朱永兴,不光是张勇和线国安却是知之甚少,就连现在他手下这些将领,甚至是梦珠和易成,也猜不透他的心思,更不知道他的深远眼光。


第八十四章 失败之源(新年快乐)
感谢灼热至心,xiaotang246,心漂浮,hghgkfgd,只看盗版书12等书友的打赏和支持,祝愿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这样一来,张勇和线国安的判断出现偏差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再加上他们轻视了云南这亚热带雨季的厉害,弄得兵疲将乏。又急于结束这场艰难的征讨,更有昆明方面的催促,失败的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