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混乱的清军发起了猛袭。
地雷阵的轰击已经使清军伤亡很大,烟雾中突然冲出来的、凶神恶煞般的敌人更让清军难以抵抗。不管是受伤倒地的,还是侥幸未伤的,先是经受了一片密集的标枪雨的打击,然后便是砍刺过来的带着杀气的武器。
“杀呀,冲啊!”呐喊声响了起来,压过了清军的惊呼和惨叫。明军士兵象一股狂潮,由小路的左侧杀出,势不可挡地碾压过去,又返身杀回,在清军的前、后队赶来增援前,回到了丛林之中,再不回头。
硝烟完全散去了,清军行进的队列象一条被斩去中段的长蛇,凄惨的景象呈现在剩余的士兵眼前。
一个个的弹坑出现在小道中间,弹坑周围,躺满了清军的尸体和伤员。炸死的并不多,但被明军袭击补刀的却是不少。而且很多尸体都没有了脑袋,显然是被明军士兵顺手带走了。
清军将领凄惨地倒在地上,脑袋已经没了,身上被熏得焦黑,两杆标枪竖立着,伤口还在流着污血。
袭击者正在隐没在丛林之中,一个千总很幸运地成为了最高指挥官,但他呆滞地望着丛林,却觉得全身发冷。
这有点象打猎,一条猎狗跑上去,咬一口,远走。另一只再上,再咬,再走。然后是第三只,第四只,当猎物被猎狗们咬得疲惫不堪时,突然冲上来的那只猎犬,终于露出了它的尖牙……
狼和狗的力量差不多,单打独斗,没小半个时辰无法分出胜负。但那突然的一击,却瞬间结束了整个战斗,孤狼倒在血泊中,致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得如此脆弱。
骚扰,偷袭,迂回,逃窜,阻击、放弃。趁清军不注意啃上一口,然后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快速远遁。明军使用的战术类似流寇的作战方式,翻来覆去,也就这么几招。
但偏偏夏国相拿这种流寇战术没办法。从几次小规模战斗上分析,该死的明军至少把部队分成了三十余队,每支队伍的目的都是一个,拖延战机。那些手脚极其麻利的少数民族士兵躲在林间、石后,向清军投掷手榴弹,或者用拉绳地雷进行袭击。
如果清军停下来,派大队人马反击,他们就快速钻密林逃离,让反击者扑个空。如果清军置之不理,他们就寻找机会,继续袭击,或者突然冲进清军薄弱处或辎重队中,烧杀一番,然后快速撤走。如果清军分兵前进,他们就在路上用竹子和石头垒起简易的寨墙,挖上几道壕沟,进行杀伤性阻击。
那种简陋到寒酸地步的寨墙,或许不住清军几次凶猛的冲锋。可明军总是利用寨墙,挡住清军几次进攻后,在寨墙破烂不堪时撤退。等清军把最事一波进攻组织好,寨墙后的人往往早已消失不见了。
清军扎营,明军就派人劫营,却连营门都不肯入,远远的发射火箭,敲锣打鼓。
夏国相故意让中军和辎重队间留下空隙,布置好了圈套,等明军来劫粮。结果,明军依然是老一套,跑来几十个人,扔几颗手榴弹,放一把小火即撤,根本不想一战而竟全功。让守在陷阱外的清军急得直跳。
三天三夜下来,清军行进总计不到七十里。消灭明军二百多人,自己却承受了更大的损失,士兵们也疲惫、惊惧到了极点。
但是,当有人建议不顾一切,轻装前进时,夏国相却断然予以否决。以队伍目前的状态,轻装急行,刚好是去送死。一旦再有其他明军于前方布下埋伏,大军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就粮于道已经不可能,沿途的百姓都被明军教坏了,变成了刁民。大军没等杀到他们的家门口,村子里就会燃起火光。百姓们烧了房子,藏了粮食,赶走了自家牲畜。就连水井,都会找石头和泥土填死。
所以,夏国相只能步步为营,只能压住心头的厌倦感,跟明军周旋。对出奇制胜的建议,他现在根本不想考虑。唯一抱着的希望是,凭借军队人数上的优势,把明军不断地向后压,最后彻底压垮。

因病请假一天
感冒愈发严重,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这两天便一直在强撑,思路、状态都跟不上,今天就不更了,恳请大家谅解。(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攻守结合
感谢无名先生之能人y…son,游岸上的鱼5,色剑,宗王东华,天国好么,读书流浪,东门拍马,小飞龙ぜ剑,思绪飘扬ng246,牧野风,smy1,yngzi,天武者,玄晴,梁某人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心想事成,幸福快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已经阵亡四个千总,一个游击,其他的小军官则更多,这还是没与有明军大规模战斗的结果。夏国相虽然号称有勇有谋,但对明军的地雷却有些一筹莫展。
明军在地雷的使用上越来越熟练,随多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士兵掌握了这个武器的用法,对清军的威胁便越来越大。利用熟悉道路地势的特点,明军会先监视敌人的行动方向,然后再派出奔跑迅速的士兵,预先赶到清军要经过的道路上埋雷等待。
为了达到一击必杀的目的,拉绳的明军士兵会借助遮蔽物在二、三十米远的地方隐蔽,目标通常选择清军的军官。在目标踏上地雷的一瞬间,士兵拉发地雷并伴随着爆炸一跃而起,如狡兔般迅速脱离。由于他们熟悉地形,要想抓住他们实在并非易事。当然,这种任务,都是交给特别敏捷和矫健的士兵去完成。
而就在夏国相感到愁闷和无奈的时候,吴三桂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算是暂时结束了这场持续不过半个多月的攻势作战。原因很简单,明军对楚雄施加压力。给了这个老汉奸收兵的借口。
这时候,朱永兴才意识到清军展开的是一次有限度的攻势,与其说是要消灭明军。倒不如说是给清廷看更加准确。
看来,吴三桂的心态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是一年前。他肯定不是如此谨慎,肯定要一举扑杀为快。同时也能够判断出他的实力受损严重,不光是留在滇省的那些绿营兵,连他的亲信藩下兵将也在元江一战中损失不小。正因如此,他才会更加吝惜自己手上的兵将,保住自己荣华富贵的基础。
而且,这又一次暴露了吴三桂个性中足以左右其人生道路的最大弱点——极不坚定。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三鬼无疑是有才能的,但他唯独缺少成就一个成功军事家和政治家所必备的要素,这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执着追求崇高理想和既定目标的定力。
这样也好。朱永兴正缺少一段平稳发展的时间,只要半年左右滇省没有大的战事,人力、财力、物力也就差不多能够舒缓下来。以一隅敌全国,看似实力悬殊,其实小也有小的好处。就象清兵未入关时。明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屡屡在辽东战败,赋税也大多投进了辽东这个无底洞,以致于无钱赈灾,无法减免钱粮。终致民不聊生,遍地造反。
现在清廷看似强大,实则与明朝末期的情况也有些相似。背上了全国这样一个烂摊子,又要在东南、西南、荆湖保持兵力,以压制目前势力最大的三股抗清武装,在财政上是有很大困难的。背信弃义,改换名目征收三饷便足以证明清廷在财政上的捉襟见肘。
而清军攻势的暂停,并不意味着明军没有行动。在整个滇南、滇西防线上,明军开始进行小规模的频繁袭扰。一个目的是练兵,熟练这种战术;另一个目的则是全面牵制、疲惫滇省清军,迫使其继续平均分配兵力,也就难以聚兵一处,进行重点进攻。
以攻代守的策略,是积极防御的一个方式,也是展现力量,增加影响的一个办法。同时,也掩护了朱永兴再度派兵进入广西的军事调动。趁着滇东南战区的形势缓和,以及马宝所率部队吸引了广西清军的注意力。李嗣兴、刘震为主将的五千明军,由滇省的富宁东进广西。广西田州岑氏土知州竖旗响应,明军一战而取田州(百色),并向南攻击,形成与马宝所率部队靠拢会合之势。
一面是战略防御,一面是战略进攻,明军用主力牵制住滇省清军,滇西则向川省渗透,滇东南则进取广西,形成了一个大钳形的战略态势。
孙延龄和马雄在扯皮了一番之后,终于勉强达成了联合出兵,抵挡明军的决定。分别由桂林、柳州出兵,向南宁进发。
广东清军也有了行动,平南王尚可喜和两广总督、广东巡抚会商,委派韶州副将张玮暂管高雷廉镇务,总统陆师。预计于四月,会合广州、高州、肇庆、琼州、雷州水师和平藩、督标、抚标抽调的官兵进攻龙门,拔掉这个距离最近的明军据点。
调兵遣将,厉兵袜马,敌我双方都没闲着。西南虽摆脱了一年前危如累卵的形势,但随着地盘的拓展,不可避免地要与多省清军展开争夺和激战。
好在镜子的推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缓解了财政上的紧张,使得朱永兴居中运筹,还能支撑得住战事的需要。
巴掌大的一小块镜子,能卖五百两银子。朱永兴搂着梦珠的纤腰,指点着她手里捧着的镜子,笑着说道:这么一大块,差不多要两千多了,你捧着不嫌沉哪?
巴掌大的一小块镜子,在欧洲曾卖出过十五万法郎的天价。当然,现在的价格有所回落,但依然不是普通人能够购买使用的奢侈品。所以,朱永兴把镜子的价格定得很高,并不担心销售的问题。在他的分析中,光是东南亚各国的王公贵族、富商阔佬,便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何况,还有国内市场,还有日本市场,连欧洲人没准也会购买。
妾身要是打坏了,殿下会责罚吗?梦珠对这个新东西也是爱不释手,却故意嘻笑着说道。
罚,肯定要罚。朱永兴忙碌了一天,也只有在夜里和爱人在一起,才能够轻松起来,捏摸着梦珠的腰臀,笑道:怎么罚呢,这我可得好好想想。
梦珠向后倚靠在朱永兴的怀里,开始还说笑得开心,可当朱永兴抚摸着她的光滑小腹时,又显得有些愁闷。
朱永兴呵呵一笑,一边给她宽衣解带,一边玩笑着宽慰道:大凡农家人,种上庄稼,是否出苗吐穗不一定知道,不过通常播种的农时是不能误的。来吧,晚间耕耘的时候到了。
梦珠轻咬着嘴唇,似嗔似喜地白了朱永兴一眼,低声道:妾身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农田,倒怕辜负了殿下的劳作。
种地嘛,勤快些总会有收成的。
朱永兴把温暖润滑的抱在了怀里,两人低声呢语,亲热无限。
……………

第二卷 转战千里 第七十三章 小朝会
紧张的情绪需要缓解,冥思苦想的头脑需要休息,闺房之乐无疑是一剂很好的舒缓之药。白天费心劳神,晚上亲热一番后拥美而眠,怎么说也不算过分吧?
其实不仅不算过分,在属下官员的眼中,朱永兴不畏矢石,亲临战阵,且不蓄歌伎,不奢靡享受,连一个固定的府宅都没有,甚至把所收礼金都全部贡献,已经不仅仅是英明神武四个字所能完全表达赞颂的了。
早上起来,梦珠便殷勤地伺奉朱永兴洗漱、穿衣、吃饭,被爱滋润过的女人,在朱永兴眼中,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只是,他不能再陪着梦珠玩耍取乐,还有“小朝会”去参加。说是“小朝会”,不过是官员们私下取的名字,实际上就是早晨例会。但能有这样的称呼,无疑说明官员们的组成结构和心态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对朱永兴的看法和评价也与普通的上司不同了。
听汇报,作指示,这便是朱永兴每天在“小朝会”上的工作。其他时间则多与参谋部军官研判情报,或是到军校亲近学员,或者会见一些临时前来报告的官员,以及各地的信使,还有身份比较特殊的人物。比如那个要在安南传教的洋鬼子,暹罗的使者等等。
能够参加“小朝会”的自然是朱永兴在这一年里选拔任用的亲信,特点是大多比较年轻,不以功名学识为标准,而以能力为重。这与之前朝廷的用人尺度是大不相同的,也正是这样,朱永兴认为他们会团结在自己周围,自觉地排斥原来的朝廷官员和制度,为既得利益而拥护自己。
绑上自己战车的人越多,实力便越强大,永历和小朝廷对自己的威胁便越小。朱永兴想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会拼命建立自己的班底,把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殿下,迁居湄公省的一千靖安军,及家属三千六百七十六人,已经启程前往下龙,不日即可到达。”今天参加“小朝会”的竟然有安南都统使司府的黄秀仁,他恭恭敬敬地向朱永兴汇报着向湄公河三角洲移民的工作。
占领并开发湄公河三角洲的工作已经开始,第一批人员是三千明军和两千猛山克族精壮,以及相关物资。南海舰队全部出动,又雇佣了很多商船方才一次运载完毕。月前在如今湄公河出海口的美湫登陆,用武力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地盘。
明军来势汹汹,手中有真腊的宗主国暹罗国的旨意,湄公河三角洲现在又是尚未开发的地区,真腊还没有集结兵力,与明军进行较量的意图。但朱永兴亦不敢掉以轻心,命令船队来回往返,又运去了央所属的数千寨民,以夯实基础,躬耕开垦。
而第二批移民,朱永兴决定迁徒所占安南地区的越族人。靖安军战斗力不强,又是安南旧民,既无法给予明军可靠的武力支援,又不能用其与安南郑氏作战,倒不如迁到湄公河三角洲,欺负更加不堪的真腊军队。
况且,现在普利安哥(西贡)又叫柴棍,有很多的越族难民居住,以靖安军进行压服并迁徒,引起的反抗会最小。占据西贡后,明军再向北进,即可与占城国接壤,实现联占压阮的战略意图。
在朱永兴看来,被南阮欺负得够呛的占城国一旦看到明军确有助其抗阮的实力,多半会主动接触,输粮纳款,以便抵挡南阮的持续打击。这样的话,开发湄公河三角洲所需的钱粮便会大大节省,而且两两联手,既可压制南阮,还可对付真腊。
黄秀仁虽然品行可鄙,但却不乏才干,而且这样趋炎附势的家伙正是朱永兴所需要的。安南占领区的稳定,黄秀仁这个越jian可是出了大力,朱永兴筹功赏地,更使这个家伙死心塌地。
“甚好。”朱永兴笑着点头,对黄秀仁大加赞赏,又大方地准了黄秀仁所推荐的一个官员的职位,见黄秀仁一副受宠若惊的小人模样,不禁暗想:这样的狗腿子倒不妨多些,还真是好用啊!
接下来是出使暹罗、刚刚返回的官员进行汇报,暹罗王室对送来的礼物——镜子非常满意。不仅答应了朱永兴赊购海船的要求,还赠送了两艘有二十门火炮的军舰。
暹罗国在阿瑜陀耶时代生产发展,物产丰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所以,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专门运载土产到邻国交换货物。中国史书记载,光在明朝,暹罗使节来到中国访问和贸易便达一百零二次,明朝使者回访也有十九次之多。
在南明末期,即便是行将灭亡之际,暹罗国依然是铁杆支持者。所以,朱永兴对暹罗国的爽快并不感到意外。之前不提这样的要求,是担心被暹罗看成贪得无厌。现在,有十几面镜子作礼物,明军又在滇南稳定下来,再加上帕碧罗阇的好感和美言,事情便进行得很顺利。
况且,暹罗国与朱永兴已经秘密达成了日后制服真腊,攻击南阮的协议,又有合击缅甸的意向,帮助朱永兴便是帮助自己,暹罗国哪里有拒绝的道理。至于赠送两艘军舰,如果朱永兴知道暹罗国在打败并驱逐了几百法国殖民者后,竟送给法国殖民者一艘有三十四门火炮的战舰,让他们滚蛋,也就不以为意了。
朱永兴暗自盘算了一下,交付船只大概需要一个多月吧,南海舰队的实力又会大为增长,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广东清军攻击龙门的行动。如果能挫败广东清军的这次进攻,便能使其继续受制于海上袭扰,无法增援广西清军。
朱永兴为了维持与暹罗的长期友好关系,又特意交代工部官员,以后每批镜子制造出来,都给暹罗王室和帕碧罗阇送去一些。这几年镜子是非常稀罕珍贵的物件,不抓紧时间赚钱、拉关系,以后可就晚了。
黄秀仁被朱永兴夸赞了一番,胆子也大了起来,便向朱永兴进谏,驱逐罗德,禁止其在安南占领区传教。他的想法与阮氏和郑氏一样,担心天主教的传播会对地方的统治产生威胁。
对此,朱永兴作了解释,并对黄秀仁的忠心表示了赞赏。
天主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元朝,其主要在宫廷上层传播,后随元朝灭亡而中断。十六世纪,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再度将天主教传入中国。其时信教的不多,主要是天主教不知变通,对中国人的信仰问题横加干涉,其中便有绝对禁止进入城隍庙拜祭城隍;绝对禁止进入孔庙拜祭孔子;绝对禁止进入祠堂拜祭祖先;绝对禁止为先人设祭坛、立牌位,更不可以祈祷、供祭先人……
朱永兴当然不能容许这样的宗教进行传播,也就拒绝了罗德的要求。不仅如此,他还很明确地告诉罗德,他更喜欢基督教新教,因为他们会采取更为中国人所喜欢和接受的措施,对在中国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有更大的热情,特别是在开办文化教育和医疗事业方面。
其实,这既有朱永兴的真心之语,也有货比三家、择优而选的意思。既便是新教要在中国传教,朱永兴依然会要求他们进行改良,以适应中国的文化与环境,以及自己的利益。所以,尽管朱永兴禁止罗德传教,却暂时并未驱逐他,而是等着他与罗马教廷联络的最后结果。
一番解释过后,众人才恍然大悟,佩服朱永兴的精明。既要使宗教合乎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发展,还能从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实在是一步好棋。
朱永兴又听取了关于各地官府设立邸报的情况,并作了相关的指示。
“邸报”起源于西汉,又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朱永兴希望在改进之后,使“邸报”能够长期化,并在各县、镇、村建起读报板,设置读报员,使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知晓zhengfu制定的政策法规,知晓目前形势,知晓自己的施政思想及理论。
这是扩大影响,增加自己,以及以自己为核心的小zhengfu威信的一个好办法。而且,使治下百姓知道目前的形势,明白要安定的生活,就必须支持明军抵挡清军,便能使他们对抗清事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尝到了清军的暴戾残酷,又感受到了目前的安定和宽松,老百姓并不愚笨,当战争的胜负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时,自然会作出明智的选择。朱永兴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计划,日后如果财政允许,便要使百姓享受战胜的喜悦,得到胜利的好处。
……………(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
利用清军的暴戾残苛,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利用土地和宽仁政策的感召,朱永兴在滇省掀起了抗清的波澜。。一步一步,煽惑、动员起滇省的大部分土司,以及多半的百姓和民众,与清军抗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一种人民战争吧!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满洲八旗能以十几万兵马横扫天下,一是寡廉鲜耻的太多,二是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
朱永兴的理论已经是讲武堂的必修教材,并且正在付诸于实践。把清军的烧杀抢掠在民众中广为宣传,再进行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以解决兵源、财源等问题,再以宽仁的政策和完善的抚恤措施,使民众和兵丁无后顾之忧。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朱永兴孟子的理论深以为然,民有恒产,进有恒心,君主保民而王。
打土豪、分田地,朱永兴不会采取这样激进的办法,但可以变通,学其精髓。用降赋减税,以及对外扩张,使广大民众得到土也,生活上得到保障。为了保卫既得利益,争取优惠条件,民众便会积极参军,努力发展生产。方法不必一样,只要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在这个时代,率先垂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象朱永兴这种身份,号召力和影响力更大。当世子妃带着侍女把做好的“拥军鞋”保质保量交付有司后,在一片赞颂声中,不管是官僚阶层,还是普通民众,所有的非议和抗拒便烟消云散。份额不仅每每超出,而且再没有粗制滥造、瞎对付的事情发生。
宣传队又在朱永兴的授意下,赶排了“带信的拥军鞋”、“拥军奇缘”等小剧目,巡回演出,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老百姓虽然没有文化,讲不出文人口中的大义,但更显朴实,谁好谁坏,也自有判断,不可欺也。朱永兴感慨之余,也对自己的政策措施更有信心。
以外补内,作为最见效的手段,朱永兴一直没有放弃。尽管明军要与清军相持,抽不出太多的兵力,但对土地充满渴望的大有人在。安南都统使司府便是很多好战分子的会聚之所,一大堆安南都统使尝到了夺地的甜头,侵略扩张的念头极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