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重要的是……我担心苏军不会给我们时间训练和发展,毕竟这一仗之后,我想他们已经知道是哪支部队在希杰奥山谷了……这是很明显的,因为我们用的是ak74,全阿富汗只怕就只有我们这一支军队装备这么多这么全的ak74,于是苏军当然就会联想到之前的两次被袭!


 第六十章 地雷

  我果然没有猜错……苏军因为知道我们这支部队绝大多数是装备ak74,而且战斗力十分强悍……否则也不可能一个照面就打得苏军空降兵部队丢盔弃甲的落荒而逃,即使是在苏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之下。
  苏军由此就猜到了救援杰希奥山谷也就是此时驻守在杰希奥山谷的部队就是我们……之前偷袭过喀布尔击溃了一个机械化步兵营,然后又炸毁萨朗隧道的部队,更重要的是……这两次行动都造成了苏联军队不得不停止正在进行的扫荡,打乱了苏军的全盘计划。
  再加上这次我们又把他们眼看就要吃到嘴里的希杰奥山谷抢了去……这可谓是新仇旧恨啊,不气得苏军指挥官跳脚骂娘才怪了。
  当然……我是没有看到苏军指挥官气急败坏的样子,但却是感受到了……在苏军撤退后不久,很快又从远处打来一批批的炮弹,紧接着就是几个航空燃烧弹……只炸得那段山谷就像是火焰山似的。
  好在我们早就料到了苏军会有这一着,而且这山谷面积也很大……五十公里长,平均有两公里宽……总之是一大片的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都需要一整天。
  所以,我们只需要随便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苏联这一番轰炸也就白费心机了。
  但苏军炸蛮炸……他们却没有派兵对我们进行清剿……
  这原因是什么自然就不用说也知道的……苏军之前的清剿打得太猛了,以至于现在都没有充足的弹药来对付我们,而且苏军指挥官也不傻的……之前只是打一支游击队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虽然差点就打下来了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那么现在。希杰奥山谷已经换上了一支战斗力更强的部队。那还得花多少力气才能打下来啊?
  所以这么一合计……还是下一次等弹药准备充足了再慢慢解决吧,反正现在这支敌人的位置已经掌握清楚了。
  其实我觉得苏军指挥官这是想错了……虽然我们的战斗力明显比佩素尔游击队的强,但问题是我们并不熟悉希杰奥山谷的地形,所以……如果苏军这会儿真的拼着一些弹药再来跟我们打上一仗……只怕我们还真有可能吃不消,毕竟这时我们的防空能力可以说是相当薄弱的……这可以说是我们的硬伤!
  当然,苏军指挥官也无从得知我们是否熟悉希杰奥山谷的地形,所以从他的角度来说……选择不打也是对的!
  于是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喘息的时间……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让基地早已准备好的骡马队开始往山谷远送补给,这些补给包括粮食、武器、弹药等等……这时之前修的山路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想像。如果巴基斯坦通往希杰奥山谷的山路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有两条的话,那么苏联军这只要这么一封……这封锁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在山路旁的制高点处修筑工事,要想经过山路就必须得打下制高点,再比如说在这山路上布雷……这倒是又简单又快捷的方法,就像阿杜扎伊说的,苏军的直升机是可以布雷的,派上直升机把那地雷往山路上一洒……这条山路基本也就不通了。
  但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简单,原因是苏联的地雷也不适应阿富汗这里的地形……苏联这时的用直升机布的雷有两种,一种就是普通圆形。这种地雷比较重,这玩意要是在苏联用的话就没什么问题……因为苏联很多时候都是白雪皑皑。直升机把这地雷往地上一抛……地雷就天然的陷进雪地里了。
  但问题是……
  阿富汗的地面大多是石头,所以这地雷往阿富汗的地面上抛……那就是“叭叽”一下摔个稀烂或当场就被引爆了……当场就爆的地雷那不叫地雷,那叫炸弹。而且因为它体积较大,所以就算没摔烂也没被引爆……一个这样扁圆形的玩意摆在路中间就像秃子头上的風子似的,谁还会往它上头踩啊!
  另一种就是蝴蝶形的,而且还是塑料的,里头装的是液体炸药,金属控测器控测不到……其爆炸的威力就是正好炸断目标的脚掌……佩素尔就是被这种地雷炸伤的。
  不过十分坑爹的是……这种地雷用的塑料是清一色的绿色……这要是在苏联用的话就没什么问题,苏联除了雪地就是草地、森林了嘛……这绿色的蝴蝶炸弹往里头一抛,还真是天然的掩护色。
  可是这里是阿富汗……灰黄色的土地或是石头上躺着个绿色的东西,有眼睛的都会看得到嘛!佩素尔之所以会被这玩意炸到完全是因为在夜里,而且周围还潜伏着许多的苏军不敢打手电……
  所以苏联的地雷封锁并没有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麻烦……据负责后勤运输的赵敬平说,骡马队的游击队队员们,就把那些地雷当作练枪法的目标……老远看到几枚地雷在路上,就摸下枪来“砰砰”几声……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苏军的地雷也完全不够封锁我们的所有山路……这同样也是由于苏军要封锁的山路太多而后勤运送能力却十分紧张的矛盾造成的。
  事实上,后勤运力不足一直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一个弊病……
  这时的苏联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怪圈,为了要保护好后勤补给线,就要求有更多的装备和更多的兵力,而更多装备和更多的兵力又需要更多的给养,要运送更多的给养又需要更多的运输工具和兵力保护……
  这就使得苏联在入侵的阿富汗的整个过程都是处于给养不足的状态……最后没办法了,苏联只能在不增加兵员的情况下考虑提升派往阿富汗士兵的素质,因为一名素质好的士兵与一名素质差的士兵……他们所以消耗的给养几乎是一样的,但好的士兵明显能提高整支部队的战斗力。


 第六十一章 迁徒

  ps:  三更来了,感谢各位书友的推荐、月票还有打赏!
  因为我们修的山路较多,而苏军的兵力和补给却严重不足的原因,使得苏军无法有效的对我们进行封锁……事实上,整个阿富汗战争中苏军都无法对巴阿边境及伊巴边境进行有效的封锁。
  有苏联将领估计,如果要能有效的对这些边境进行封锁的话,那么苏军至少需要50万的兵力……但后勤补给线对苏军的制约又使得他们只能投入十万的兵力,这种现实显然与需求相去甚远。、
  于是很自然的,各种补给和弹药就源源不断的流进了希杰奥山谷……
  只是让我感到有些郁闷的是……在这些补给的运送中有相当一部份是粮食药品等物资,这些粮食和药品不仅仅是给游击队的供给,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山谷内百姓的基本所需。
  战争就是这样……战火烧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工业农业就会被无情的摧毁,特别是农业……农业靠的就是土地,而战争却是在土地上打的,希杰奥山谷这地方也不例外。
  希杰奥山谷原本是种植庄稼的好地方,这山谷两边有几座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海拔一高就会有降雪,有降雪就会有水源,于是希杰奥山谷就有了自己的水源,而且还不只一条……这几个水源汇集在山脚下就形成了一条河,这条河贯穿了整个山谷孕育着山谷内的所有生命,于是山谷里的百姓都将其称之为“生命之河”。
  正是因为这条“生命之河”,使得山谷里聚集着许多的百姓。他们平时就靠着河水种植灌溉种植各种作物维持生计。但苏军进来这么又是枪又是炮的。再加上地雷和燃烧弹……没两下子就把这些作物给破坏得差不多了。
  于是这山谷里头的百姓就成了我们的负担,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和女人……人口多达数万人,这还是苏联入侵逃走一批后的人数。
  这些百姓无疑给我们的后勤带来相当沉重的负担……这些百姓得活吧,活着就要消耗给养吧,消耗给养就得从巴基斯坦运吧……
  从巴基斯坦运送一袋米进入阿富汗,那就得一个人牵着一头驮着米的骡子,在夜色里冒着被苏军打死的危险、被地雷炸死、摔死等危险走上一夜……这才能把这袋米运进希杰奥山谷,于是这袋米的价值直接就翻了好几番……这可是玩命的活。不给个高价谁干哪?虽然这活大多数都是由游击队来完成,是免费的……但是游击队队员的生命在这战场上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更重要的还是……万一打起仗来,在我们军用物资十分紧缺的时候还得考虑百姓的补给,还要为百姓的补给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那很有可能就会被这些百姓给拖垮了。
  于是针对这一点我就开了个会……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说:“考虑到为百姓提供补给……给我们的后勤造成了相当沉重的负担,我认为有必要把百姓往巴基斯坦境内迁徒一批……”
  “杨营长!”我还没说完就遭到阿杜扎伊的反对:“这些百姓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而且我们组建这支军队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他们,让他们继续生活在这里!”
  “我并没有说不保卫他们!”我说:“但是……他们的人口过于庞大,很有可能会把我们拖垮。我们中国有句话叫覆巢之下企有完卵……这意思就是说,如果鸟窝都被打翻了。那鸟蛋还能保存下来?同样的……如果连我们都被拖垮了、击溃了,那百姓还能在希杰奥山谷生存、生活?”
  “营长说得对!”教导员在一旁插嘴道:“这笔帐是很容易算明白的,现在希杰奥山谷地产的粮食根本不足以养活所有的百姓,大量的百姓需要占用我们的军事运力,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战斗力!但是……如果把百姓迁徒到巴基斯坦就不一样了,我们一样也能养活他们,区别就是不需要把粮食千里迢迢的运送到阿富汗来。再说了……我们并不是说让所有的百姓都迁徒,而且也是暂时的,等我们打退了苏联人……百姓就又可以重新回到希杰奥山谷了!”
  阿杜扎伊皱着眉头想了想,接着又跟几个阿富汗人七嘴八舌的争论一番,最后才走到我面前来点头道:“我们同意,不过希望你们善待他们!”
  “这是当然!”我说:“你们应该也听说过我们是怎么援助位于白沙瓦的难民营的!”
  阿杜扎伊点了点头,就没有再有任何疑问了。
  于是希杰奥山谷很快就出现了一次难民大迁徒……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好在这些难民还是可以走公路的……苏军虽然是不择手段,但对于是这种成群迁徒的难民还是不敢怎么样的,否则的话很快就会有来自国际上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苏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支持难民迁徒的,因为他们认为许多游击队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都是因为有当地百姓帮助的原因……如果这些阿富汗百姓都迁徒出去,那么一方面游击队无法得到百姓的帮助也无法伪装成百姓。另一方面他们就可以不需要顾忌的放开手脚大干……
  所以说苏联人的想法有时真的是很直白的,他们就不想想这样逼着百姓离开自己的家园离开自己的国家会积累下多少仇恨,假以时日,当这些原本还是难民的小孩长大之后,就会前仆后继的回到阿富汗为了夺回自己的家园而斗争……
  所以,他们的对手也就是游击队可以说是永远也打不完的,因为生育游击队的难民已经在国外了,他们没有办法控制和影响了。
  最后在希杰奥山谷留下的难民大慨只有七千余人……这七千人是实在不愿意离开山谷的,而且他们也不会给我们的后勤造成多大的压力,原因是人口迁徒后土地就有大量的剩余,这些土地种植出来的粮食就算遭到破坏产出变少也足以养活他们了。再加上我们部队也需要百姓的支持和协助,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然而更大的问题却在后头……以前的我们根本就没想要在阿富汗这地方建立一个基地……这种想法其实也是正常的,游击队跟强大的苏联军队作战嘛,那顶多就是有个根据地……主力还是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必须得在山区里跑来跑去随时换地方,这也就是打游击。否则的话……两下半就会让苏军给端掉了。
  所以,我们带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便于机动的轻装备,比如突击步枪、轻机枪、火箭筒……重机枪和轻型迫击炮都可以算是我们的重装备了。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有了希杰奥山谷这个天然适合打游击的地形,再加上苏军每次作战因为补给和兵力的问题都无法持续太久,这就使我们建立基地成为了可能……但建立基地又需要重装备,尤其是防空火力……比如高射机枪、比如小口径防空火炮等等。
  当然,如果能拥有有效的单兵防空导弹就更好了,可是美国政府那边“毒刺”的事就算能成只怕也没有这么快……史密斯要上报,然后美国政府里的赞成派、反对派还要进行一轮接着一轮的辩论,然后还要投票决议……民主国家就是这样,办一件事往往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下不来,而我们显然是等不了几个月的时间的……我们有耐心等,苏军可没那个耐心等啊!
  现在就去国内调吗?似乎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营长!”就在我在办公室里对着地图发呆的时候,赵敬平走上前来对我说道:“难民的迁徒工作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难民我们也把他们分散到三十几个村庄里头,自给自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嗯!”我点了点头,好在有赵敬平这个能干的参谋做助手,否则这些事不让我头疼才怪。
  “补给方面怎么样?”
  “因为大多数的百姓已经迁徒,所以补给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兵员呢?”我又问:“被打散的游击队回来多少?”
  “一共有一千两百余人!”
  “有那么多?”对这个数字我不禁感到惊讶。
  “营长!”赵敬平苦笑一声回答道:“这些并不全是希杰奥的游击队……而是我们这几次接连打败了苏军,现在又占据了希杰奥山谷……于是各路游击队纷纷来投奔了……”
  “唔!”我点了点头:“一定要注意筛选……不能让苏军的间谍混进来,在素质方面也要精中取精!”
  “是!”赵敬平挺身应着。
  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山谷摆在我的面前……虽然因为之前的修路准备使其无论是在装备还是在后勤方面都得到飞速的提高,但我却不确定它是否能顶得住敌人的进攻,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敌人……是拥有大量现代化装备的苏联军队!


 第六十二章 山口

  ps:  今天又前进一名了,兄弟们的票票很给力,昨天的月票是士兵头一次在一天之内拿到一百张……鸡冻了好久!
  “这次会议……是召集同志们来谈谈山谷的防御问题!”
  在补给和百姓迁徒的问题上告一段落后我马上就组织了一次会议……并不是我想这么赶,而是不赶不行……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知道苏军大慨每隔一到两个月就能够积累足够的弹药进行一次全面扫荡或是清剿。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肯定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原因是我们可是苏军的大仇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苏军完全有可能一反常态的只是积蓄一小部份弹药就对专门针对我们山谷进行清剿。
  到时我们如果没有准备的话怎么办呢?等别人来救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游击队方面向来就不团结,看着我们被苏军围攻只怕躲还来不及,就算那些接受我们援助的游击队想救……却又没能力救。美军基地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虽然跟我们是盟友、有共同的利益,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他们打败仗我们打胜仗……这难免会让美国佬心生嫉妒恨不得看我们狠狠地惨败一次,好让他们在阿富汗游击队面前也有些面子。
  当然,我相信史密斯也会做做样子,毕竟我们现在也算有些私交,而且见到同盟被围却什么都不干也不成,但做样子就是做样子,不可能会对希杰奥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所以我从一开始就不抱这个希望。
  “首先……”我说:“我们先来了解下希杰奥山谷以前的防守。”
  说着我就朝阿杜扎伊扬了扬头。
  阿杜扎伊也许是不常参加类似我们这样的会议。所以有些紧张的站起来。说道:“希杰奥的防守……这都是佩素尔安排的!我……我知道的不多!”
  “就说说你们是怎么打的吧!”我问:“把战斗前的兵力分布以及战斗开始时是怎么运动的说一下就可以了!”
  “这个我知道!”阿杜扎伊点点头:“我们一开始是这样的,一千多名游击队分成三个部份,其中两个部份大慨三百多人,分布在山谷的两头驻守在山口附近,另一个部份位于山谷中间,有五百多人……佩素尔听说苏军会从山谷的北侧进攻,于是就把这五百多人里的三百多从调到北方,没想到苏军却是从南侧进攻并且直接以空降兵空投至山谷中间把我们包围了!”
  “哦!”闻言我很快就明白了……佩素尔是把防守重点放在山谷里相对狭窄的地方。也就是阿杜扎伊所说的“山口”。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这些山口毫无疑问的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而且山口两边往往就是难以逾越的崇山峻岭,再加上这山谷里还有十五个山口之多……于是苏军如果还是按照常规方法进攻的话,那么很显然就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千辛万苦的攻下了一个山口,却发现游击队根本就没有多大的伤亡……他们留下一大堆的地雷后就撤往另一个山口了。苏联军队要面临的就是针对另一个山口的进攻……
  十五个山口,平均一个山口打两天也要打个十五天才能打到山谷中间……山谷有两头,苏军可以从两头同时进攻。
  而苏军的后勤补给又不足以撑起十五天的全面清剿,而且位于中间的游击队主力还可以机动……要么增援两头防守山口的游击队,要么通过山路绕出去袭击苏军的补给线等等。
  这种防御方式的确可行……但这种可行也只是针对游击队或是阿富汗政府军而言。因为这些部队是没有空军的,更没有什么空降兵……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佩素尔根本就没考虑到对方如果有空降兵的话该怎么办,再加上又被苏军来了个调虎离山……于是就着了道了,苏军空降兵往山谷中间一个伞降……就把佩素尔的指挥中心给围住了,整个游击队就完全失去了重心和抵抗能力。
  “苏联的空降兵不好对付!”教导员皱着眉头说道:“希杰奥山谷易守难攻是不错,可是对苏联空降兵来说同样也是……他们只需要利用伞降出其不意的占领山谷中的任意一点,就会把我们给分成几段而变得首尾不能呼应……而这山谷足足有五十公里长,我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防守山谷内的每一个制高点或是险要之地……”
  教导员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空降兵的优点就是从天上跳下来的……他不受任何线性障碍的影响,就算我们在山谷的两端筑了保垒建起了铜墙铁壁……他们也可以轻松的越过这些障碍直接占领山谷内的要地……如果我们的兵多得用不完那也好解决,每个制高地或是要地都构筑好完备的工事,准备好足够的兵力……空降兵下来一个就灭一个。
  但现实却是……我们总共只有两千多人,希杰奥山谷却有五十余公里,那大大小小的制高地是数也数不过来……
  于是会议室里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干部们个个都皱着眉头抽着烟,霎时空气中就充满了一股浓浓的烟味。
  “要我说……”刀疤看了看周围,说道:“这有什么好想的,苏联鬼子空降兵厉害……那咱们就加强防空装备呗!反正苏联鬼子大多时候都是用直升机空降……咱们也有办法把他们给打下来!”
  “说的倒是容易!”赵敬平反驳道:“先不说咱们的防空装备严重不足,就算有足够的防空装备……你又知道苏联鬼子的直升机是从哪个方向进入阵地的?你有办法把这条五十公里长的山谷用防空火力给围上一圈?就算有这么多装备也没那么多人,就算有那么多人也没那么多子弹!”
  赵敬平这话的意思我也明白……这说的就是防空火力永远也跟不上敌人的节骤,原因是战机是在天上飞的,随时都可以改变方向,而且速度很快。而防空火力呢?像高射机枪或是小口径防空火炮之类的玩意……这些东西在地面上都是重装备了,如果要机动的话是不可能赶上敌人的飞机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防空武器一般来说都是秘密潜伏……也就是经过十分周密的伪装,而且必须得布设在敌机有可能经过的路上,否则敌机不往这飞隐藏得再好也是白搭。
  但在阿富汗这地方……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想要隐藏很困难,想要快速机动就更不可能,大批量的装备又不现实……所以仅仅用防空武器来阻止苏军的空降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