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得了,要知道咱们可是合成营啊,这支部队几乎可以说是打一建立起就横着走的,不管到哪里都是受万众瞩目的,今儿个竟然还被人看不起了。
  于是战士们都憋足了劲了想要给一营的战士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瞧瞧咱们合成营的本领。
  可让战士们同时也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先跑三千米吧!”陈新说。
  “三千米?”刀疤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战士们身上的轻装。
  要知道合成营平时动不动就是全副武装的五公里越野的,现在却是轻装三千米,而且还是在训练场的跑道上跑。
  “陈营长!”刀疤朝战士们扬了扬头道:“你别对他们客气,这已经休息一天了,他们能受得了!”
  很显然,刀疤这是以为陈营长体谅战士们刚从北京基地来旅途劳顿呢。
  陈新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说道:“先跑跑看,不够等会再加!”
  于是战士们很快就迈开了脚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还没跑多久战士们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接着很快就跟一营的战士们拉开了距离落后了一大截。
  “加快速度!”刀疤脸色极为难看的下着命令。
  其实根本用不着刀疤下令,合成营的战士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屈辱。当下就拼着命的咬牙猛追。
  但没过一会儿就出事了。只见一名战士“扑嗵”一声就倒了下去。开始我们还以为他只是摔倒了,但好半天也没见他爬起来就知道事情并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合成营的战士就算是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也不会退缩半步,现在自然不会找借口懒在地上不起来。
  跑上前去一看,竟然昏倒在地上没了知觉了。
  接着又是“扑嗵扑嗵”几声,又栽倒了好几个。
  很显然,这情况也完全出乎陈新的意料之外……这倒不是说他对合成营的素质产生怀疑疑,相反他是在惊叹合成营战士们的骨头太硬。
  原本陈新的想法是:战士跑到受不了的时候自然就会放慢脚步或是停下来休息嘛,谁知道合成营的这些兵竟然个个都会坚持到昏倒在地。
  看看战士们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陈新赶忙下达了让战士们停下的口令,而这时合成营已经有五人昏倒在地了。好在陈新对此已经有所准备,几名医护人员很快就抢上前去对这些战士实施救援。
  “怎么会这样?”对这个结果我也感到十分意外。
  “氧气不足!”李参谋解释道:“在这里,就算是什么也没带,行走时就相当于平原负重20公斤。不过不必过于担心,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改善!”
  “哦!”我不由皱了皱眉头。
  之前我虽然知道高原氧气稀薄,但却想当然的以为那只是因为体质较差的原因,咱们合成营的战士可是百练精钢,自然就不会受影响或是受的影响较小。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想想也正常,要知道高原上的氧气浓度有时还不足平原的一半。换句话说就差不多是在平原上以一半的呼吸频率进行各种活动,也对怪战士们还没跑多远就会有人昏倒在地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啊!”我不由感叹道。
  “其实你们的表现已经很好了!”李参谋说道:“我们刚上来的那会儿,没几个人能跑得过两千米的,你们现在大多都跑过两千米了,而且如果不是一营长下命令的话还都不停……这就足以说明合成营的素质了。”
  我相信李参谋这话不是安慰的客套话,因为合成营的素质是怎么样的我心里有底,但我还是摇了摇头:“这还不够!”
  因为我很清楚,战场是个成王败寇的地方,敌人可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说理由。
  原本我还以为在高原仅仅只是体能训练上的问题,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很快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就是打靶打不准了,就算是狙击连的战士也同样如此,甚至还会出现脱靶的现像。
  从李参谋那我知道这是因为空气密度不一样的原因,因为空气稀薄,所以相对于平原来说,在高原上飞行的子弹受到空气的阻力就会变小,也就是说子弹能飞得更远弹道更为平直。
  正所谓差之毫厘廖之千里,合成营的战士们已经习惯了平原上的空气密度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估计出偏移量。但一到这高原上来,这偏移量就得重新调整过了。
  同样炮弹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可以说炮弹的情况更糟,原因是炮弹打的是曲线而且相对子弹来说在空中飞行的路线更长,于是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原本在平原一打一个准的迫击炮射手在这时就频频出现脱靶现像。
  更为严重的是,一、两天后高原病也在战士们中流行了起来,一个个头晕、呕吐、失眠,严重的还得了肺水肿神情志恍惚。
  我在这些方面的反应倒是不大,就是脾气变得十分暴燥,动不动就骂人想打人……原本我还以为这是因为看到战士们这种状态的原因,听李参谋解释才知道这也是高原反应的一种。也就是在高原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得抑郁症或是焦虑症,也就是对人的心理也会照成极为负面的影响。
  这一点在战士们身上也有所表现,不过这都是正常的,要知道他们以前最擅长或是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体能”、“协同”、“打枪”等军事素质,甚至说合成营在这些军事素质上都已经达到顶尖状态也不为过。
  但正所谓“爬得越高就摔得越惨”,如果我们是新兵的话,反正在平原时咱们的军事素质也不咋嘀,在平原是菜鸟到这高原同样也是菜鸟,从头开始练就是了。然而合成营,在平原是只虎到这高原就成了病猫了,再被联合训练的一营给一刺激,于是心理上自然就很难受,反应也就会更强。
  “同志们!”几天后我就召集了战士们到操场上开了个短会:“我知道同志们心里都在想什么,这段时间的训练大家心里都憋屈,都不服。但我们庆幸的一点是,我们的对手是一营,也就是自己的同志,同志们想想,如果这下我们的对手是敌人,那又会是个什么情况?”
  “营长说得对!”教导员接嘴说道:“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一次向其它部队学习的机会。咱们合成营哪……那是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太久了,几乎可以说就是从组建以来未尝一败,这直接导致了我们队伍中部份同志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现在也正好让我们知道一点,那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当然!”顿了下后教导员就接着说道:“我这么说也许有些不适合,从军事素质上来说我们一点都不比一营弱,合成营只是暂时没有适应高原的作战环境,这也是许多同志心里不服气的地方。但问题是……战场不会给我们任何理由,不如别人就是不如别人。所以,我希望战士们能够放下以往那种高人一等的心态,虚心向一营的同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力求超过他们并在将来的战场上更好的完成任务!”
  这番话说得台下的战士们频频点头。
  事实也的确像教导员说的一样,合成营中相当一部份战士是心高气傲的,觉得我们不教一营怎么打仗就好了,一营还来教我们?!
  在这种心态下,有许多战士在训练时就对一营传授的经验不屑一顾,或者是不以为然,听蛮听但还是按自己的那一套做。孰不知战士们的那一套在平原也许适用,到高原很有可能就会致命了。
  其实这样也好,有句话叫“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这次的高原训练就正好打一打合成营的傲气。
  接着我又和李参谋等干部商量了一番,认为像这种适应性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要分几个阶段进行。
  我们制定了一个新的训练计划:先降低高度把部队拉到三千米海拔的位置上训练……这个高度虽然与平原还是有区别,但也比四千多米的海拔好得多了,再加上我们拥有直升机,可以很方便的上上下下提供补给,于是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困难。
  在部队适应了三千米高度的生活和作战后,再逐步提升高度展开训练,比如一次提升六百或是八百米海拔,这样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的训练就可以完成了。
  对于我这个训练方案李参谋不由大感尴尬,直说:“咱们都在这里呆了十几年了,怎么就想不到这个方法。”
  其实我相信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想这个方法,而是在没有直升机的情况下想要建立几个分基地并进行阶段性训练,那还不如在高处熬得更久一些慢慢适应了。


 第十七章 高原训练(五)

  训练进行得十分顺利。
  毕竟合民营的底子不错,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实战经验,他们欠缺的是对高原环境的各种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在他们摆正了心态以及我们分阶段的展开适应性训练后马上就有了好转。
  比如在战士们中普遍存在的高原反应,在我们将高度下降到3000米的时候马上就有了好转,许多战士仅仅在两天后就由原来病蔫蔫的状态变成生龙活虎的了。
  再比如由于空气稀薄而造成子弹偏移量不同的问题……这对战士们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深深的印在战士们的脑海里,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就是像当初刚开始练习射击时一样用子弹去喂,打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
  这对319师的部队来说也许很难做到……用子弹去喂,这青藏高原上哪来的那么多子弹喂,一年能有几次实弹射击就算不错了。
  这是由青藏高原的运输条件决定的,首先是这高原上发展极为落后,百姓生活条件也不好,这使得我军不仅要运子弹、炮弹,就连食物及其它一些生活必须品都得从内地运输,这就给后勤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就是运输只靠几条简陋的公路千里运输……这时候还没有铁路,接近战区的地方甚至连公路都没有,运输完全靠人力或是畜力。
  据李参谋说,当年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整个东段战区不过只有区区六万吨的军事物资。而且这其中三万吨还是事先囤积的。整场反击战打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只消耗炮弹2。2万发炮弹、70万发子弹。
  同样也是反击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就消耗掉了106万发炮弹及5500万发子弹。
  由此也可知青藏高原上的补给有多困难。
  但这些对我们来说就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了,在我们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时候黑鹰直升机反正也没什么,飞行员闲也是闲着,于是二话不说就担任起为合成营运输补给的任务。
  要知道黑鹰直升机最大可以吊载四千公斤的重物的,就算是在高原上运输力减半也有两千公斤,二十余架黑鹰这么来回两趟……其运载的弹药量也基本就够我们练的了。
  就像卖油翁说的“唯手熟尔”,这一批批的子弹喂下去效果很快就出来了。没几天战士们就差不多适应了新的偏移量,甚至还可以说有相当一部份人枪法比平原时还好。
  这一点倒是很容易理解……空气稀薄对子弹的阻力小嘛,这也就意味着弹药更为平直或者说精度更高、射程更远。在平原上射程只有400米的81杠到这高原上打个450米甚至500米问题都不是很大了。
  尤其是svd狙击就更为明显,只不过这些得在无风的条件才能成立。
  这么训练下来只用了一个月多的时间,我们就再次走上了三号基地。
  这时当战士们再次看到这个三号基地的时候不由感触良多,因为一个月前在这里仅仅只是跑了三千米不到就昏倒了好几个,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件奇耻大辱。现在当他们再次站在这里时,已经非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其实要说感触的话,应该是李参谋和陈营长感触更深。
  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营的全体指战员……因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亲身经历了完胜合成营到被合成营赶上甚至现在已经被反超的过程。
  “杨营长!”看着跑道上已经遥遥领先跑在前头的合成营战士。李参谋就苦笑道:“原本我还以为你们至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没想到仅仅只是一个月……你们就完全适应高原上的生活了。现在甚至做得比我们还好。说来惭愧,跟你们合训的这个一营可是我们319师的尖兵!”
  我其实早就知道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将来有可能要执行的任务十分重要……虽然这时我们还不知道任务是什么,但可以想像这任务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一个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又会开辟另一个战场,而这一点对于现在还在跟越南打仗且另一面还有苏联在虎视眈眈的我国来说是绝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这么重要的任务,319师自然不会随便派一支部队来参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段时间的训练让我在一营身上看出了点什么。
  让我有些奇怪的是,中印边境自62年以来就没什么战事了,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也就是说这一营应该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才对。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一营在训练中处处都体现出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山地追踪与作战方面。
  后来我才知道一营的确有参加过实战,只不过他们的实战对像却不是印度鬼子,而是偷猎者……这高原上有许多国家保护动物,比如藏羚羊、野生牦牛等,其毛皮、角甚至是骨头都能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高原上百姓的生活又十分落后贫穷,于是就有一部份人铤而走险拿起枪干起了偷猎的行当,到后来这偷猎者甚至还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
  这就给了一营一个实战的机会,他们平时就是与这些熟悉地形的偷猎团伙在山区里你追我赶就当练兵来着。
  但就算是这样,我们合成营在训练中还是轻松的超过了一营。
  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件自豪的事,毕竟合成营是支经历过这么多次战斗而且还是用先进的装备及现代化战术理论打造出来的部队,超过一营那是很正常的事。
  当然,我也知道这种超过只是在训练上,具体到实战中……合成营就很有可能会因为地形不熟而吃亏了。
  从这一点来说,当初我们决定让一营与合成营联合训练这一步还是走对了,因为这两支部队现在似乎形成了一种互补……一营教给合成营高原山地作战的经验,合成营就教给一营现代化战术理念。
  “是时候说说我们要执行的任务了!”我对李参谋说道。
  “这个……”李参谋有些无奈的回答道:“我也很想知道。”
  身为军人的我当然知道一点,那就是不该问的就不要多问。但是现在我却觉得已经到了要问的时候。
  “我是这样想的!”我说:“上级也许并不是知道合成营的训练进展这么快,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把任务告诉我们的打算。但现实是……我们已经到了知道任务的时候,只有知道将来我们要执行什么任务,或是有什么要求,我们才能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你有什么意见?”
  想了想,李参谋就点了点头:“营长说的有理,我马上就把情况向师长报告。”
  事情果然就像我想像的那样,伍师长随后就给我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他带着难以置信的口气说道:“杨营长,听说你们合成营已经完成了适应性训练?”
  “是的!”我说:“我相信他们已经可以执行任务了!”
  “很好。”伍师长顿了下就应道:“这比我们想像的要快得多,不过这也证明了你之前的看法是正确的,合成营更适合执行这个任务。明天我会到基地走一趟,我们见个面。”
  “是!”我应了声。
  后来我才知道伍师长之所以要约“明天”见面,是因为他所在的位置距离我们基地整整有七小时的车程,这也是伍师长一直没有与我见面的原因之一,毕竟这时前线也有状况发生,身为师长的他不到万不得以当然不适合千里迢迢的赶到这后方来。
  在听到这话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不让咱们的黑鹰直升机去接呢?
  但下一秒很快就明白了,黑鹰直升机是秘密武器,不到最佳时候是不会暴露在印度鬼子面前的。
  “情况是这样的!”伍师长与我互相寒喧了几句后,就坐在地图前指着一个地点说道:“印度方面有所动作的位置是在这里,桑德洛河北岸。挑起这个事端的是印度称为特别服务局的一个分遣队,简称ssb。
  这个特别服务局我先介绍下,他是63年成立的,专门负责中印边界的侦察和情报收集,其最初组成成员大多是在62年与我们打过仗且表现优异的老兵。”
  闻言我不由哦了一声,印度这一招还算厉害,从老兵中挑选一些表现好的组成一支部队……虽然印军当年的表现实在不能让人恭维,但矮个中还可以挑高个嘛,更何况这些人因为跟我军交过手,所以对我军的战术也相当熟悉。
  “他们最初是在桑德洛河建立一个哨所。”伍师长继续说道:“开始我们还不太在意,以为那只是观察或是暂时藏身所用,但今年他们并没有撤出,不但没有撤出还利用米26对工事进行加强,看来是要长久驻扎了,这问题可就大了!”




 第十八章 高原训练(六)

  “外交上中印方打过交道没有?”我问。
  类似这样的事,成本和风险最低的就是先进行外交上的对话。
  “怎么没有?!”伍师长回答:“但是印方似乎有意挑起战争……”
  沉默了一会儿伍师长就皱着眉头说道:“这事还得从今年年初说起,几个月前,印度就在印巴边境实施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这其中甚至还有几发炮弹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落入巴基斯坦境内。虽然当时印度表示这是部下无心之举,但是我们相信……这是印度逼迫巴基斯坦出手。”
  我点了点头,这种分析当然是有道理的,这时候的巴基斯坦也是处在很敏感同时也是极其危险的时刻。
  一方面,巴基斯坦可以说是印度的宿敌,尤其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加强军事合作之后对印度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印度就更是有如芒刺在背欲除之而后快。
  另一方面,印度虽然是个不结盟国家,但在这时期却与苏联走得比较近,比如十余年前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就是靠苏联的帮助成功的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
  政治上的东西其实就是这样,尽管印度“不结盟”申明在美苏之间不靠边站,但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还是使它往苏联的方法靠……印度与苏联有共同的利益嘛,要知道苏联这时候可是深陷阿富汗泥潭,而苏联之所以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这其中有相当一部份的原因就是因为巴基斯坦暗中对阿富汗的各种支援。就比如咱们国家和美国都在巴阿边境建立军事基地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武器、补给并为其培训人员。
  于是苏联也将巴基斯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换句话说。这时期的苏联和印度至少有两个共同的敌人或是潜在的敌人:巴基斯坦和中国。
  把这所有的一切都联系起来……米26会在这时候出现在中印边境的上空。印度会在这时候在中印边境搞鬼以及印度会在这时候在印巴边境举行大规模的军演也就不足为奇了。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印度和苏联之间相互利用,苏联想借印度之手给中国和巴基斯坦添乱,以此来减轻苏联在阿富汗及越南方向的压力。印度则希望能借苏联之手打破被中巴夹击的格局,甚至还想吞并巴基斯坦。
  “但是出乎印度意料之外的是……”伍师长继续说道:“对于印度军演的挑畔行为巴基斯坦表现得很冷静,巴方除了发出几声抗议之外没有任何动作,甚至还约束住边境愤怒的士兵和百姓使他们没有做出过激行为,最后印度的军演只得草草收场。”
  对巴基斯坦这个反应我还是认同的。中国有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现在的形势很明显就是印苏两个大国准备找借口夹击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如果不把这口气给咽下去的话,那么就算有中、美为其撑腰也名不正言不顺。
  而现在巴基斯坦的反应却十分冷静,印度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继续蛮横下去甚至强行发动战争的话,那么国际舆论很快就一边倒的谴责印度,到时中、美也就可以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从容应对了。
  不过巴基斯坦这一招我听着怎么就这么耳熟。
  想了想很快就明白了,“表示抗议”,“约束己方士兵及国内百姓”,甚至还要对国内封锁消息……这不是我国常做的事吗?!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巴基斯坦政府其实是在中国的建议下这么做的。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自己也不得不这么做……对于别国的挑畔只能表示抗议而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实力不足就只能韬光养晦嘛,只有到真正成长到拳头够硬的时候才能够“有所作为”,否则很有可能就会被别人以种种借口给扼杀在摇蓝之中了,国与国之间就是这么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