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响马乱-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此刻不光长江流域大水,就连地处北方的山东,境内也是暴雨连连,按照王子安的看法,老天爷打算提前把雨下掉,好让来年没得雨下—华北五省大旱灾就要来临,这是让自己演练下动员能力好为来年的抗灾做准备啊。
随即,王子安发布了一条命令,包括江苏、安徽在内的鲁军所辖各区域,除与北洋军对峙地段特殊外,其他地方必须抽调大量官员下到基层,在努力进行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对各地抗灾行动提供帮助,并对各地粮食储备场所进行整修、归拢,加大农民手中余粮的收购。
同时进行的,还有向全国各地继续购买粮食,得益于他给出的价格公道,就连刚把孟恩远击败的张胡子都不管不顾的跟这边做起了生意,那里也是为数不多还能与山东保持交通畅通的地方。只是使出的手段虽多,可民国时期中国的粮食亩产低下,人口较多,加上战乱频发、灾害无数,因此收效不大。
好在现如今国内买不到可以去国外买,虽说因着欧战粮食价格也是飚的一塌糊涂,但总不能眼睁睁的饿死,所以在部分商贷款项到达之后,商业署通过盟国政府的关系,开始在法属印支半岛、吕宋一带大规模购粮,并同米国政府商谈以贷款购买其粮食的事情—这也是美国人乐见其成的。
忙忙碌碌中,王子安也带人下到了基层,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抗灾行动中—东平一带因连降暴雨,湖水溢满,黄河沿岸多处决口,受灾极为严重。
第217章 祭奠
唐志英有些后悔把自己心爱的皮鞋给穿了出来,明知道这段时间雨水多还这么骚包,活该弄得满鞋子泥巴。以前的泡妞利器现如今皱巴巴活像烂牛皮,好在这段破路也是快要过去了,他打算等到了干娘家得好好擦拭一番。
前面有块水洼,往里面扔了块石头,踏在上面蹭蹭越过,不远处快速经过的村民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这个小村子平日里很少有外人经过或走亲串友的,但其一身军装倒也没让人拿他做探子来对待。
其实经过这些年的梳理,在山东的各路探子大为减少,人们平日里对此关心度明显下降,已不复当年逮个陌生人盘问半天的情景。
唐志英没理会他们的目光,只快速的赶路,离干娘家已经不远,就要见到自己老刘哥的亲人,他心里有些感慨。
去年的一场剿匪之战,无数次躲过死神亲吻的老刘再没了先前的运气魂飞魄散,而他的兄弟也早在前几年便过世,他娘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之后部队就驻扎在皖东北一直没挪窝,他便跟李四宝一起请了假,去老刘的籍贯所在地山东东平县探望。
当初刚到他家时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老刘娘在接到村长转交的信件后急火攻心下病倒在床,几年内两个儿子双双过世,他家已是绝了后,好在老太太还有些亲戚,她的妹妹便把自家女儿派过来照顾其起居。
这是绝对的政府照顾对象,因此那姑娘来后也便只用给她做做饭,打点下起居,一应田地上的东西都有村里的合作社给弄着,而且这个村子也是同族,外来人口极少,乡里乡亲的也经常过来帮衬,倒也慢慢打消老太太三尺白绫挂枝头的心思。
等他两人过来认了老太太干娘,知道唐志英家里比较有钱的李四宝又撺掇着这个败家子把老太太接到家里去,唐志英承蒙老刘照顾多多,倒也真动心过,可惜干娘不乐意,只愿守着自家过日子,好劝歹劝都不好使,最后没法,只能嘱托姑娘跟村长多为照顾,临走时两人也都分别留下钱财给其支应。
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棵大槐树,那边儿就是干娘家的院子了,唐志英把背包又给拢下,紧跑几步赶过去。本来今年他没了假,当不得这几年积累的军功让姐夫放松了对自己的管制,先是被提成排副,接着旅长给其报了个军官培训班,让其补足唯一的短板—未能上过军校,至此以后没了掣肘,仕途当会一马平川,也就趁着去济南报道还有几天的剩余时间,他又跑到了这边,看看干娘的同时祭奠下老刘的衣冠冢。
李四宝如今也因军功提成了副连长,升任连长只是时间问题,现在鲁军的扩军让基层军官都清楚,如果上面给了副职,再往上升半级是板上钉钉,军内副职这次几被调派一空,全到新建部队当一把手去了。
不过他本人正跟着部队在皖南剿匪,唐志英没找到人也就熄了给他信的心思,倒不是让他一起过来,他也过不来,只是从其手里弄点钱给干娘却是应该的,不能啥事儿都让自己来,他也是干儿子,而且听说他哥在热河已经混成了团长,家里应该缺不了他那几个钱。
大槐树底下一个老太太正坐在石凳上,直愣愣的瞧向村口大路,唐志英走得近了发现老人眼里还有泪光,也没看到自己,想来是又想起自己孩子了。
“干娘。”唐志英来到近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惊醒了思绪飘得很远的老人。老太太咯楞一下,仔细瞧向他,看清楚来人后颤巍巍的站起身,其实老人家岁数不是很大,当不得长年下地干活在其脸上流露出浓重的痕迹,年前那场大病也让其身体素质下降很多。
“唉,志英来了,走…”老人把唐志英拉起,朝着院子里喊去:“小妮儿,小妮儿,你哥回来了,快去烧水唉。”
院里很快有个姑娘跑出来,十六七岁俏生生年纪,粗布衣服,一根乌黑的麻花辫子垂到腰间,唐志英认出这是老人的外甥女,去年曾经见过,一张嘴说起来停不住,印象很深。
“哥来了。”姑娘尚未脱离青春本色,蹦蹦跳跳的跑到两人身边,帮唐志英提起大包就往里跑,农村姑娘早当家,这点重量她还是能扛得起的,边跑嘴里还叫道:“有没给俺带好吃的过来?”
“你这孩子,怎么上来就跟人家要东西呢,真不懂事儿。”老太太板个脸训斥道:“也不嫌臊得慌,以后看你还嫁不嫁的出去。”姑娘名义上是为姐妹派过来照顾她的起居,实则还有家里嘴多养不起弄到这边儿来的意思,跟自家姑娘也没两样,以后说不得嫁妆都是自己出,所以说话间很是随意。
不过就算如此她也很感激自己的亲人,总也是给自己活下去的希望,虽然孩子还经常往家里拿些东西,但也都在自己允许范围之内,从来没有说手脚不干净的事情发生。再说政府不光地里庄稼帮着给弄,大儿子战死时还给了不少抚恤金,加上两个干儿子留下的钱,她现在甚至可以说是村里首富了,特别是老二,一出手就是上百块钱,那能买多少好东西啊。
不过东西再好也是自己儿子拿命换来的,以后传给谁都不知道,想到这老太太就又有些伤感,干儿子到底不是亲儿子,人家结婚生子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记得自己,姑娘也早晚要嫁人,虽然可以找个养老女婿,但她还不想耽误姑娘—谁家好孩子会去倒插门。
“没事儿,干娘。”唐志英也不着恼,他倒有点喜欢这个不知烦恼为何物的小妹了,当然,只是兄妹间的喜欢,他虽然认了老太太当干娘,但还想着往上爬呢,他爹老早就嘱托女婿给小舅子找个门当户对的媳妇,日后强强联手,说不得能奔个好前程,这事儿唐志英也不抵触,他早过了净街虎的年纪,心思也成熟很多:“小妹这是真性情不做作,您是不知道那伙子大户人家的小姐,说个话都曲里拐弯,想要东西从来不直着说,忒也没趣。”
老太太听他这么说好奇的看他下,这孩子家里什么情况她还真不清楚,人也不跟她说,只让她知道是亲儿子最好的战友,就听他继续说着:“包里都是带来给你们的,吃的不少,小妹自己拿就行,还给你扯了三尺红布呢。”
“耶,谢谢哥。”姑娘闻听更是高兴,哼着不知名的小曲颠颠的放下包去烧水闷茶—家里还有去年干哥哥给带来的茶叶,大姨一直没舍得喝,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拿出点,为保持干燥还经常晒晒,老多村里人经常往家里跑就为了尝尝茶叶的滋味,听村里以前最有钱的那个在安山湖(东平湖)里打渔的叔叔说,这是镇子里那些有钱人都舍不得喝的好东西。
看着小姑娘忙里忙外,老太太拉着唐志英的手在屋里絮叨起来,说起战死的老刘不时的抹抹眼泪,唐排副虽然尽量把话题向着高兴方向转移,当不得他本人的出现已勾起了老太的回忆,到最后也是放下大男人的自尊,陪着干娘一块儿哭。
直闹得姑娘都陪着掉了几滴泪,他才止住哭泣,把小妮儿支出门外做饭—来的路上没怎么吃,现在肚子咕咕叫个不停。
“干娘,有没人来给小妮儿提亲。”唐志英看着姑娘出去问道。
“有,怎么没有。”老太太擦了把眼泪正经说道:“还不少呢,三天两头就有人过来,那些媒婆都快把咱家门槛给踏破了,不过俺也清楚,里面很多人是看着俺家的钱来的,没合适的,都让俺用响应政府号召晚点结婚给糊弄过去了。志英啊,你认识的人多,能不能给小妮儿找一个,你介绍的知根知底俺也放心。”
“行,我给你萨摩着,保证给小妮儿找个好的。”唐志英一口答应,姑娘盘顺条亮,又是个******好生养,想找很容易,不过不能再从军队里找了,这要战死了自己也没脸再进这个家:“干娘,我来的路上听说这边儿发大水淹了不少地方,咱这没事儿吧?”
“不太好,村头的地都给没了,亏这边儿稍微高点还凑合,西边那几个村子整个的被淹了,咱村里村长带着民兵去帮忙,听说黄河边上更惨,有来不及跑的死了不少人。”
怪不得路上这么多成群结队的过路军人呢,感情是到这边来救灾,唐志英心下明了:“那家里粮食够不够吃,招灾了年底肯定不好过,不够您只管说,我赶明天才走,要不我就去镇上买点。”
“够吃的,俺当初让镇子上当官的把抚恤金给换成了小米,再说镇里的粮店关门了都,只能去粮所买,还要限量限时间呢。”老太太说道自家儿子又想哭,终于给忍住:“再说村里还能打渔,应该比别处好过些。”
一番交谈,姑娘开始端菜上来,其中还有唐志英带来的一个火腿罐头,这玩意儿他在家吃到腻的货色让另两人一直往他碗里装,推脱不下才稍微尝了几口,随即又将其推到两人身旁。
吃完饭,唐志英把另一个小点的包带上,跟干娘小妹说了几句,随即自顾自出得门外……他要去给兄长老刘上柱香。
第218章 偶遇
坟头看样经常有人打理,这个天上面都没有一丝的杂草,坟前碑上刻着老刘名字与生平,这是镇子的民政所帮着给弄的。
打开挎包,从里面掏出瓶酒,拿出几个罐头起开,又摸索了几个酒盅,再弄上盒烟,唐志英将这些个东西整整齐齐的摆好,想想似乎忘了点什么,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又找出几刀纸,划上根火柴点燃,嘴里叼了三根烟凑过去一同点上。
“老刘哥,兄弟又来看你了,这次排长没来,哦,他混成了副连长,刚提的,以后再升连长有很大可能;我也提了,现在是副排长,告诉老哥也好让你帮兄弟乐呵乐呵,另外我这次回来是去读军校的,只要混上段时间,出来后最少是个副连长。”他手里拿着快要燃尽的火纸,把烟摆到碑前,嘴里念念有词。
“我估摸着到时候李四宝得到连长了,还得给他压一头,咱俩想报当年给他练成s13的仇还得等等。”想起以前李四宝对下属的训练手段他就有些不寒而栗,为此老刘一直撺掇他赶紧升官,好把那人也操练一顿:“不过我以前没告诉过你,我姐夫是大官,现在对我也没这么严格了,要超过他想来还是有不少希望的。”
手里的火纸燃尽,火苗子烧到手上他也没给扔下,只在那儿自言自语,说半天觉得有些没劲,自己怎么跟李四宝较上劲了呢,他俩的关系可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一块儿认了干娘以后,遂有气无力的嘟囔:“唉,也无所谓了,反正你都到了下面,我就算把李四宝给操练成二傻子你也看不见,而且保不准兄弟中间也得下去陪你,他哥现在混成了团长,谁知道他能混到啥样。”
“别说大帅在军中还刻意压制我们这些个二代呢,除了你兄弟我当年犯得腌臜事儿,我听说又有几个官宦人家子弟冲撞了大帅的车架,惹得大帅对咱这种出身官宦的多有不满。”越说他就越来气,只是有些恬不知耻,浑不管自己出身就是乡下土财主的孩子,哪称得上什么官宦人家:“都是那群整天得瑟的傻13,要不就凭咱的身手跟文化水平,早八辈子提上去了,最次也得到营里当文书或者教导员。”
“不过也亏着咱当初没给提上去,要不也不会认识老哥你。”他的眼泪大滴大滴的落到泥土里,随手擦了下,拿起酒杯斟满,随即倒在身前:“其实刚才骗你呢,咱不是什么二代,我倒现在都不知道这词从哪传出来的,挺形象,不过我姐夫挺牛的,省府大员,家财万贯,还是世界有名的科学家,哦忘了,你都不知道啥叫科学家吧,让你个土豹子平常多学习还当我害你。”
说到这儿他扑哧一笑,刚待再开口就觉得有人拍了肩膀一下,虽然是大白天,可周围坟头不少,没立碑的也是多了去,刚还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吓人的唐志英给这下吓得白毛汗都出来了,随即身子一躬,猛地朝前面滚去,接着返身从怀里掏出匕首持到身前,定眼瞧去,却见有三人站在刚才位置笑眯眯看着自己。
不止三人,他向远处望去,二十来个卫兵官员杵在那边儿,士兵手里的冲锋枪无不显示其乃重要人物的护卫,定睛朝向领头之人看去,觉得有些眼熟,只是脑袋还在混乱中没想起是哪位。
“你这连哭带笑的干嘛呢,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我都听你说我好几次了。”来人不以他手中匕首为意开口说道。
唐志英这会儿再逗比也该认出此人身份,虽然他没穿军装,只干部装在身,可唐排副之前做过的那件让他终身难忘的事情却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军营里到处挂满了他的画像,当是自家大帅无疑。
双腿并拢,随即把匕首插到腰里敬礼喊道:“大帅,卑下没有任何怨言,刚才所说只是胡言乱语。”他心里那个恨啊,这都哪跟哪儿,自己来这儿偏僻地方祭奠个战友都能碰上他,真真的流年不利。
“放下放下,不用这么约束,这里又不是军营。”王子安回了个礼说道,刚才只是临时起意,不过现在他也看清此人面貌,没成想还认识这位小哥,不就刘泽小舅子么,亏着自己记忆好还能认出,听说现在洗心革面再也不胡闹了,端的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啊:“刚才给你开个玩笑,别往心里去,对了,你是来救灾的吧,怎么跑这边儿来了。”
对方的客气也只能是客气,自己可不敢真如他所言般放松,放下手直挺挺说道:“报告大帅,我是去济南讲武堂报道的,还有几天时间就过来看看战死的兄弟跟他老娘。”
王子安心下动容,走到碑前蹲下仔细看看铭文,随即也是起身,恭恭敬敬的给鞠了三躬,唬的唐志英在一旁连连称谢,这要让老刘知道了,不得哭着喊谢谢啊,紧接就听靖帅继续说道:“不错,这才几年就当上官了,小伙子很有前途,去军校里好好学,千万不能给你姐夫丢脸。”
他还记得我呢,唐志英嘴里有些发苦,觉得以后的日子还得不好熬,只是他这有些小心眼了,靖帅还能因为那点儿破事儿一直挂着他,“谢大帅教诲。”
王子安随后又跟他说了几句话,便又带着一众随员离开,他只是临时起意跟这个士兵闹腾下,刚才看他太投入都没注意到自己等人,连说话声都没能听见,也是够可以的。
看着几个明显是高级官员的人跟大帅一同离开,唐志英一直跳个不停的心脏才慢慢平复下来,刚才在后面的人都用一种走了****运的眼神看着自己,让他有点莫名其妙,大帅不就跟自己多说了几句话么,这又是咋的了。
见他们走远,唐排副赶忙回到老刘碑前,激动的叫着:“老刘哥,看到没,大帅给你鞠躬了,在底下你可以尽情的跟人吹了。”
说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使劲磕了几个响头,站起身拿起自己的背包,也不收拾地上的东西,大踏步走向干娘家。
远处一个地窝子里,两个湿漉漉的人影钻出来,看他走远快步来到此处,拿起地上的罐头就是一阵猛塞,浑然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树上正有人收了已上膛的枪支,继续观察着周围的变化,尽职的保护已远去的自家主帅。
……
二十来人跟在王子安屁股后面快速移动着步伐,尽量跟上他的速度,很快,一行人来到湖边,这儿有个小码头,水里有十几条船,其中一条稍微大点,他们也便都上到船上,紧接船老大发动船只,马达的声音响起,船只划开水面朝着远处驶去。
岸边尽是芦苇荡,间或出现一两条正在打渔的小船,灾要抗,但生产也要继续,这边的田地尽数被淹,想来今年收成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多打条鱼也是好的。
时间不长船只靠岸,岸边是个被水泡过的村庄,不幸中的万幸淹的不是太过分,水已经退了下去,依着贫苦百姓的性子,收拾下说不得还能住人。岸上无数人在忙来忙去,他们正在整理自己的家园,无数代人都在这儿生活,他们也能继续。
“这儿的情况怎么样了?”王子安问向跟着自己的本地县知事,作为地方官,这些事情要是答不上来可说不过去的。
好在其人还算利索,估计也没少往灾区跑,回答的很是干脆:“水在前几天就完全退下去了,只要不再下大雨,很快就能恢复生产。”
“这儿的村长呢,把他叫过来,我想问点事儿。”
县知事看了眼正在忙碌的现场人群,低声说道:“大帅,本地村长是个退伍兵,在复国之役中伤了腿脚,水灾到来时正是晚上,他为了救人失足落入水中,当时一片混乱谁也没注意,后来才在岸边发现他的尸体。”
“那现在谁负责?”
“本村民兵排长,另外此地受灾村庄都由政府派驻到此的一位副知事统筹,他本人尚在黄河边上,那边受灾最为严重,整个整个的村庄被淹,当时河坝决口有很多人被冲走。”
“这次水灾让本地受损严重,但困难是暂时的,你们一定要发扬带头风格,充分利用咱们的基层系统,带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尽快完成救灾工作,让人们知道,咱是真心实意在帮他们救灾。”王子安就站在船边说着,他没下去添乱,否则工作还做不做了:“有什么困难可以尽管提,上面能解决的赶紧解决,实在无能无力就再想办法。”
“粮食、药品都缺。”县知事倒也不客气,直接了当的说道,这会儿可不能发扬风格,“大水让很多百姓家里断了炊,急需救助,咱县里的粮库刚把粮食给运走,暂时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来完成救助;还有药品,我这会儿就怕发生瘟疫,那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现在不用大规模用兵,运力空出来不少,第二批救灾物资很快就能到达,不过我还得说一句。”王子安指了指远处打渔的几条小船:“你们要立足于自救,省府的力量总也有限,而且处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能帮你们的肯定多不到哪儿去,发动发动群众,群聚群力下总能弄出更多的方法渡过此次灾害。”
“是。”
第219章 批斗
从安山湖离开,王子安又领人去到黄河决堤附近进行查看,那边忙碌的人群更多,听县知事介绍,本地各村镇除留有必要之人手外,全部猬集到此处进行帮扶救助,跟受灾人群一起,为了恢复家园而努力。
在附近处船只靠岸,随即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泥泞中步行至一处正在紧张加固的堤坝上,经过几天紧张的施工,此处危险隐患已被基本排除,王子安也趁机在现场给大家做了番动员,又讲了一套在政府主导下展开自救生产的废话后其人承诺各地粮库将会以平价出售粮食,引得现场欢声雷动。
这段时间市面上的粮食明显减少,事关政府机密事件,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自不清楚缘由,好在各地粮库、粮所之类的政府机构还在出售,虽经常有排队等现象发生,但尚没到买不到的地步。
这却是王子安让省府大规模购粮引来的风潮,一般小商人没有这么大的本钱跟政府竞争,而让省府梳理过好几遍的农村市场也让他们买不到粮食,大的粮商则多数做了政府的供应商,少数观望的也将粮食放到手中,看能不能在粮价高涨之后卖个好价钱。
在此地停留一段时间,天黑后一行人直接住到当地救灾军队的帐篷里,河边蚊子又大又多,直让一众平日里没受过多少苦的官员差点吃不消,好在靖帅就在眼跟前,还没人敢在这时候说啥不合适的话。
第二天一早,众人启程回返县城,出发时称不上多好但绝对干净的衣服上已是沾满了泥土,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只是这在众人眼中无比寻常的一件事情却又让王子安皱起了眉头—这些个官员的思想还得需要引导,不说达到刚解放时官员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程度,但至少也得经常互动,好让他们显得不用这么独特。
还是脱离群众太远,思想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
“这就是哄抬物价的下场。”城中的街道正中央,有几个学生模样的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旁边有人被反绑着,头低的厉害:“咱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