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师-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良女掩嘴轻轻一笑,说道:“公子不看我,是因为我太难看了吗?”
  “不。。。。。。不不是。”黄学良连连摇头,双手不断地乱摆。“是因为。。。。。。是因为姑娘太好看了,所以在下不敢亵渎。”
  刘良女究竟风尘,男人说的真话还是假话,她一眼就能看出来。看着黄学良那些紧张的小动作,刘良女知道他说的真话。
  刘良女掩嘴“呵呵”一笑,然后也不再说话了。
  马车继续前行,偶尔黄学良鼓起勇气会抬头看刘良女一眼。然后一看见满脸笑意,大眼睛闪亮的刘良女正看着自己,黄学良又会立刻把头低下去。
  紧张的不知所措。
  从北直街到北城门,再从北城门出去。
  马车中一言不发的一男一女,偶尔对视的一男一女,似乎都没发现有一种奇异的情绪在内心滋生。
  曾经有人问我信不信一见钟情,我说不信。但若干年以后我回首过往,却发现最期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竟还是那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也许浮华的俗世遮掩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对最原始纯粹的情感已经不再敏感,但是我认为我们都不应该否认,这情感真实的存在着。
  比如此时的刘良女和黄学良。
  二人恐怕都感觉到了这一种情感。
  “吁。。。。。。”马车也不知道出城多远了,离京师越远,心情越来越轻松的刘良女听见马夫这一声停马的声音,心顿时悬了起来。
  一道犹如梦魇一般的声音响起,刘良女一听到这声音就变得脸色惨白。
  “大小姐,这是准备去哪儿啊?”
  向叔的声音!
  刘良女抬头看向黄学良,全身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黄学良似乎也发现了刘良女的异样,刚才还紧张不已的他,此刻却十分坚定地抓着刘良女微微颤抖的双手,说道:“别怕,有我。你就呆在马车里,我会保护你的。”
  刘良女怔怔地看着黄学良,整个人都愣住了。


第四三九章 找回人性(下)

  黄学良掀开马车的帘布,从马车上跳下去。
  前方向叔带着一个灰衣男子分别骑着一匹马,挡在了马车前面。
  黄学良走到马车前面,对着向叔行了一礼道:“在下黄学良,家父是吏部郎中黄清,未请教阁下是?”
  向叔微微一笑,说道:“一个无名之辈,不好意思把名字说出来,以免脏了公子的耳朵。公子马车里面的姑娘是我家大小姐,因为生性顽皮,所以偷跑了出来。
  家中老爷追的紧,还望公子行个方便,让在下把大小姐给带回去。”
  “这。。。。。。”黄学良愣了愣,他好歹是出身于书香世家,是个讲礼数的人。听闻向叔这样说,我感觉自己的确不应该阻拦人家。
  刚准备张口答应,可是黄学良又想起了刘良女脸色苍白,害怕到颤抖的样子。
  黄学良立刻坚定下来,说道:“梁小姐她可能暂时不想随阁下回府,在下以性命保证,必将好好照料梁小姐。希望阁下能够回去转告梁老爷一声,就说在下冒昧邀请梁小姐共游江南。”
  “梁小姐?共游江南?”向叔笑了,笑容看似老实亲和,但实际上却带着浓浓的冷意。
  向叔看着黄学良道:“黄公子,我家小姐尚未出阁,就这样与你上路,恐怕于理不合吧?”
  黄学良想了想,他从脖子上抽出一块玉佩,然后将其摘下来。
  黄学良走到向叔的马匹旁边,将玉佩递给向叔。
  向叔接过那玉佩,只见玉佩雕刻着观音像,雕工精细。玉质晶莹剔透,入手温润光滑。这必定是一块极好的玉,恐怕价值不菲。
  黄学良见向叔接过了玉佩,然后说道:“请先生回去转告梁老爷一声,就说黄学良一件梁小姐就惊为天人,决心今生非她不娶。此次在下带梁小姐去南京见过家父,必定配齐厚礼到府上提亲。今日,就先以这块家传玉佩当做信物。
  在下知晓此举于礼不合,但在下向苍天发誓。今生必以真心待梁小姐,竭尽全力好生照顾她。若违背此誓,甘遭天打雷劈,生生世世不得好死。”
  对于古代的人来说,誓言的约束力,举头三尺神明可鉴。
  黄学良敢发如此重誓,足见他此刻必然是真的对刘良女动了心。
  马车里的刘良女听见黄学良和向叔的对话,眼泪早已经犹如决堤的河流一般不停从眼眶落出。
  向叔原本是不想节外生枝的,但是却没有想到黄学良竟然如此难缠。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仰头哈哈大笑道:“你想娶我家大小姐?”
  “是,在下对梁小姐一见倾心,此刻立誓,非她不娶。”
  向叔摇了摇头,叹息道:“其实你说的这些话,我听着还是挺替我家小姐感动的。但是可惜啊,你是没可能娶我家小姐的了。”
  “为何?你不是说梁小姐尚未出阁吗?”黄学良不解地看着向叔道。
  向叔从马鞍旁边缓缓抽出一把长剑,说道:“你觉得我家小姐会嫁给一个死人吗?”
  “你。。。。。。你想干什么?”黄学良惊恐地看着向叔。
  而黄学良身后的那名灰衣男子突然一下甩出一把飞刀,替黄学良驾马车的马夫额头立刻被插入一把飞刀,一头从驾马的位置上栽下马车。
  黄学良吓呆了,他急退了几步,然后颤抖着右手指向灰衣男子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竟然出手杀人。你。。。。。。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向叔冷笑一声,利落地翻身下马走向黄学良。他扬起右手手中的长剑道:“去跟阎王爷说你的王法吧。”
  “住手!”刘良女大吼了一声。
  她不停地流着眼泪,痛苦地说道:“我跟你走,不要伤害他。”
  “大小姐,你要是一早就出来,向叔肯定不会伤他。但是现在向叔都已经杀掉一个人了,再若放了他。我可有些害怕他那在吏部当官的爹。”
  “向叔,我求求你,放了他。我没想跑,我只是想要去看看春玉的墓而已,我求求你了向叔。。。。。。”
  刘良女苦声哀求,但是向叔却笑着说道:“对不起了大小姐,此事恕我难以从命。我可不敢给老爷留下任何麻烦。”
  说着,向叔一剑挥向黄学良。但是只听见“叮”的一声,向叔的剑一下偏了。原来是刘良女踢起地上一颗石子,撞歪了向叔手中的剑。
  刘良女趁此机会跑上去,拉着黄学良的手飞快后退,她转身对黄学良道:“你快跑!快跑!”
  黄学良愣愣地看着刘良女,好像被吓傻了一般。
  向叔冷哼一声道:“大小姐,你的武功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你认为他能从我手中逃走吗?”
  黄学良突然一下甩开刘良女的手,然后转身猛地冲向了向叔。
  “找死!”向叔一剑刺入黄学良的腹部,但是黄学良却仍旧往前冲过去,直接让长剑穿透自己的身体。
  他死死地抓着向叔的手,大声叫道:“梁女!跑。。。。。。”
  刘良女惊呆了,她没想到黄学良竟然会这样做。
  他们两个人只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已,认识的时间不过才一个多时辰。他竟然甘愿为自己赴死?
  “跑!快跑。。。。。。”黄学良不断吐着鲜血,喃喃叫道。
  向叔冷冷道了一声:“自己找死,与人无尤。”说完,他手中的长剑一扭,直接让黄学良毙了命。
  刘良女双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悲呼一声:“不。。。。。。”
  向叔想要一把推开黄学良,但是却意外地没有推动他。原来他双手抓着他的手臂,抓的实在是太紧了。
  向叔运起一口真气,这才一掌把黄学良的尸体推开。
  刘良女有一种天都崩塌了的感觉,她跪着跑到黄学良的身旁,难以用任何声音和话语表达出此刻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种痛彻心扉的伤痛,她感觉是那么的陌生,却又那么的真实。
  刘良女嘴里只是不停地说着:“不要。。。。。。”然后奋力将黄学良抱在自己怀中,将他的头放在自己双腿上。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配,我不配啊。。。。。。为什么。。。。。。”刘良女重复着这些话,哭得好像已经崩溃了。
  向叔“嗤笑”一声,说道:“自古才子爱佳人,这话还真是不假。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竟然甘心为小姐你赴死。大小姐,你的美貌还真是名不虚传呢。”
  刘良女没有理会向叔,只是抱着黄学良不停地流着眼泪。
  向叔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很快脸上便浮现出不耐之色。他一把将刘良女拉起来,抬手便给了她一记耳光。
  向叔喝道:“好了,容忍你惺惺作态这么久也够了,老爷等你去见他。跟我回去!”
  刘良女看向向叔,仿佛没有了生气的眼神,蕴藏着浓郁的好像要凝聚成实质一般的恨意。
  刘良女沉默着,虽然眼泪还在掉,但却没有再发出声音。
  向叔很不喜欢刘良女这个眼神,他反手又给了刘良女一记耳光,骂道:“怎么?叫你一声大小姐,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大小姐了?你记住,你只不过是一个贱人,老人的一条狗,一个工具而已!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若不是你还有用,我想要怎么对你老爷都不会多说什么。”
  “老狗!”刘良女突然看着向叔吐出这么两个字。
  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是向叔却好像灵魂都被这两个字刺痛了一般。
  “你敢骂我!”
  “啪啪啪啪啪。。。。。。”向叔一连煽了刘良女五记耳光,把刘良女左边的脸都打的肿了起来。
  “贱人!”
  刘良女被打倒在地上,突然她从黄学良腰间拔出一把他随身携带的匕首。刘良女把匕首架在自己脖子上,大声叫道:“我生无可恋,今天就死在你面前,我看杨廷和会不会怪罪于你!老狗!!!”
  说完,刘良女准备一刀结果了自己。
  他这个动作把向叔吓了一跳,向叔赶紧一脚踢过去,把刘良女手中的匕首踢飞。
  刘良女一伸舌头,准备咬舌自尽。向叔赶紧蹲下来,伸手捏着刘良女的下巴。
  向叔冷冷说道:“你想用死害我被老爷怪罪?那我告诉你。你如果死了,我就把你的尸体扔给那些乞丐,相信他们那些下贱的东西里面肯定有人对你尸体感兴趣的。
  并且我还会杀了这位黄公子全家,你知道。。。。。。我能够做到的。”
  刘良女眼神冷若冰霜一般看着向叔,如果眼神可以杀人,意念可以杀人,那向叔早已经被刘良女剁成了肉酱。
  刘良女最后看了黄学良的尸体一眼,眼神一下软了下来。
  向叔一看刘良女的眼神就明白,她已经打消了自尽的念头。向叔笑了笑道:“这样就好了嘛,大小姐如此美人,若就此香消玉殒多不值当。”
  刘良女将头一扭,挣脱向叔捏着她下巴的手。
  她将手伸向向叔,说道:“把学良的玉佩还给我。”
  向叔笑了笑,立刻从怀中取出玉佩悬在刘良女的手心上方,说道:“大小姐可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跟我们这些当下人的抢东西干嘛。”
  刘良女没有理会向叔的话,一把将那玉佩抢过来。
  她将玉佩揣入怀中,然后走到向叔的马旁边,踩着马镫翻身上马。
  刘良女扭头看向跟着向叔的那个灰衣男子,说道:“你,把他们给埋了。我之后会问你他们的坟墓在什么地方。若是我查过没有,我一定会杀了你。
  你不要以为我做不到。我虽然杀不了向老狗,但是我杀你还是轻而易举。”
  灰衣男子不快地看了刘良女一眼,但最后还是点头应了一声:“是。”
  灰衣男子翻身下马,向叔走过去骑了他的马。
  临走之前,刘良女对灰衣男子道:“记住,埋深一点。如果他们两个尸体被野狗刨了出来,我还是会杀你!”
  说完,刘良女驱马往京师城门方向赶去。
  马匹飞奔,刘良女没有再回头。她只在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学良,我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杨府。杨廷和的书房当中。
  杨廷和看了看脸被打肿了的刘良女,然后又看了看向叔。
  向叔被杨廷和目光扫到时紧张不已,而刘良女则丝毫不为所动。
  杨廷和问道:“怎么回事?”
  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在问向叔还是在问刘良女,但是向叔却先跪在了地上,战战兢兢地说道:“回老爷的话,是小人,小人伤的大小姐。”
  杨廷和看了向叔一眼,道:“我没有问你,我问的是她。”
  刘良女低着头,没有看杨廷和。
  沉默了一会儿后,刘良女才平静地说道:“我受够了被关在皇宫里面,每天诵经念佛的日子,所以想要逃。”
  刘良女这番话直接将她和江夏之间的经历隐瞒了过去。
  杨廷和没好气地看了刘良女一眼,说道:“既然不喜欢皇宫,那就暂时不要回去了。
  原本我准备向凤主举荐,希望由你去出掌风堂。但是你却变成现在这幅模样,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先下去休息养伤吧,之后凤主会见你。”
  “是。”刘良女应了一声,然后退下。
  临出门之前,刘良女冷冷地看了向叔一眼。
  向叔心中又惊又恐又后悔。
  他没想到杨廷和竟然有意让刘良女去掌管风堂。
  向叔跟在杨廷和身边多年,虽然不是万凰的人,但是却对万凰很了解。他知道如果刘良女真的出掌了风堂,恐怕自己的死期也有不远了。
  刘良女出了杨廷和书房以后,直接走到了杨府为她留下的房间之中。关上房门以后,刘良女立刻拿出自己怀中的玉佩,脑海中不停响着江夏对她所说的话。
  她看着玉佩,回忆着黄学良冲向向叔,濒临死亡那一刻,口中还在叫着让自己快跑。
  刘良女自言自语道:“人性,我真的还能找回来了?真的可以吗。。。。。。”
  眼泪,再次从刘良女的眼角滑落出来。
  同样是京师北城门,一个士兵骑着快马大声叫着:“快闪开,快闪开,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第四四零章 谁可担主将之选?

  肃州八百里加急入京,带给江夏他们六大顾命大臣的,是一个他们都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亦力把里出兵攻打大明,西北边关告急,急需朝廷派兵支援。”
  接到这个消息以后,六个人谁也没敢过多耽搁,全都立刻进入皇宫,在乾清宫聚首商议此事。
  提起亦力把里,相信熟悉明史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个地方。实际上它就是元朝的东察合台汗国,随便外面的人提及亦力把里是一个整体国度。但实际上亦力把里基本是长期处于四个部落分裂的,亦力把里名义上的可汗,根本就无法完全控制是四大部落。
  这其中四大部落按照实力强弱排序应该是:乌思藏、土默特、叶尔羌和吐鲁番。
  但是根据肃州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战报上说,这次出兵进攻大明边关的主要出兵方竟然是吐鲁番。
  在大明的印象当中,吐鲁番的实力一直是亦力把里四大部落中最弱的。其实按照实力来说,别说是吐鲁番了。就算是乌思藏或者土默特,按理也不应该胆敢对大明用兵。毕竟两国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
  如今吐鲁番敢于动手,那么可能性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吐鲁番知道大明新立幼主,无暇大举征战,所以准备趁此机会浑水摸鱼。如果真是如此,那江夏他们还不必太担心。
  毕竟从整个国体上来说,局部的一点损失虽然也很重要,但不能伤及根本。
  怕就怕第二个可能性,那就是瓦剌和吐鲁番联合了起来。
  四大部落里,只有吐鲁番和瓦剌接壤。如今它又以最弱小的实力悍然对大明发起进攻,若猜它背后有瓦剌在暗中支持,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真是瓦剌在支持,情况更糟的可能会引发一连串问题。比如亦力把里其它三大部落也会参与进来,以图分一杯羹。
  王琼作为兵部尚书,加急战报自然是由他诵念。
  念完以后,王琼把战报放下,扫了其余五人一眼,特别是江夏和杨廷和二人。“各位大人,加急文书里的内容大致就是如此,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还望各位大人及早给予指示。”
  “现如今应对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是战,二是和。若说是战,恐怕弊端颇多。还是老生常谈,皇上年幼,若妄起战端恐怕会引起不少人存浑水摸鱼的心思。若说是和,倒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亦力把里和我大明。。。。。。”
  “绝不可能和,必须战!”
  夏渊明话还没有说话,江夏便一下打断了他。从夏渊明的话里面其实不难听出来,他是主和的。但江夏直接用“绝”“必须”这样的字眼,封住了夏渊明接下去想要说的话。
  夏渊明深深地看了江夏一眼,然后说道:“愿闻太傅大人高见。”
  江夏摇了摇头,毫不客气地说道:“实话说,高见什么的我没有,但是我知道眼下的形势只能战,决不能和。”
  “如今的确是我大明新君刚立,国体不稳的时候。但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选择战,而不是和。
  原因很简单,大明各地宵小之辈,恐怕此刻都已经知道了西北边关的事。就算还有不知道的,相信很快也会知道。
  他们都在看我们会如此决断应对此事。若我们退缩了,那他们就会觉得我们怕,会不断的,一步一步的来试探我们的底线。
  届时我们疲于应付,朝廷威严难存。
  若是我们选择强势出战,一方面可以显示我大明国威。另外一个方面,也可能让那些宵小之辈看清楚朝廷的态度。让他们再也不敢对朝廷起任何轻视,或者不轨之心。
  所以大明江山社稷能不能稳固,就看这一次我们如何应对了。所以此次,只能战,不能和。诸位大人认为如何?”
  江夏说完看着众人问了一句,可他这一番话说下来,五人又有谁还能开口说什么?毕竟话都已经被江夏说尽了,并且还说的那么绝对。
  江夏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他说完以后也看了看夏渊明。夏渊明的脸上基本全都是那种“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的表情。
  最后夏渊明点了点头,说道:“太傅大人所言有理。”
  “太傅所言我也赞同。”杨一清道。
  “我也甚觉有理。”李东阳道。
  如今六个顾命大臣之中,有三个已经表示支持江夏,再加上江夏本身的一票。所以是战是和的选择,基本已经没有了悬念。
  那么此刻问题来了。既然是战,那应该由谁领兵出战?领多少兵马出战?
  这里面的问题那就牵涉太多太多了。
  要知道现如今的大明大约有兵力七十万,主要分地方和京营两部分。地方兵马戌守一方,没有特别的大事一般都不会轻易调动,否则就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
  那么如此一来,要调动的肯定就是京营兵马。
  京营总共兵马有多少?除去锦衣卫,顶天也就二十万兵马左右。这一次去驰援西北边关,至少得带十万兵马。
  选谁当主将,基本就意味着这个人将控制京营半数兵权。
  比如此次出兵主将,任命的是杨廷和一系的人,那么杨廷和对于兵权的掌控将更进一步。如果是江夏一系的,则意味着江夏正式入手大明兵权。
  所以当杨廷和也点头承认,“确实该战”以后。六人谁都没有先开口提领兵主将的事,整个乾清宫的氛围显得有些诡异。
  江夏心目中的人选有两个,一是高甲。毕竟他曾经是正三品指挥使,领兵打仗的能力相当不弱。不过这基本上就只能想想而已,毕竟现在高甲只是正六品官职,不可能担任主帅。
  而另外一个,江夏目前觉得最有可能成功之人选,那就是与他颇有交情的王守仁。毕竟他是王琼一手提拔起来的人,领兵的能力江夏也是亲身经历并目睹过。人品这些,江夏也很信得过。
  所以江夏心中暂定此人,但为了避嫌也就不动声色,等待王琼先提及。
  众人沉默了大约几分钟的时候,最后杨廷和却先开口了。他淡淡说道:“既已决定迎战,那由谁领兵,诸位还是共同商议一下吧。老夫抛砖引玉先提一人,南京兵部侍郎,严嵩。”
  “严嵩?”江夏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这个名字相信哪怕不是很通晓明史的人都应该有所记忆,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他都是有名的奸臣之一。
  若真容得此人领兵,别说战事能够顺利。就算是赢了,江夏也绝不会允许此人掌京营兵权。
  江夏想也没想,直接出口反对:“不行!严嵩绝对不行。”
  杨廷和之前是南京兵部尚书,而严嵩如今是南京兵部侍郎。很明显,严嵩就是杨廷和的人。难怪杨廷和会抓准这次机会,推严嵩上位。
  杨廷和有些疑惑地看了江夏一眼,问道:“太傅大人莫非对严嵩此人有所了解?不然何故会如此激烈反对?”
  江夏点了点头,道:“此人擅长书法、青词,我曾听人提过一些。只是据我所了解,此人并无才干,惟能谄谀媚上,玩弄权术。驰援西北如此大事,让一个从未领过兵的人任主将,恐怕太过儿戏了吧?”
  “太傅大人,道听途说不可当真。”杨廷和有些不悦地说道。
  江夏指严嵩“谄谀媚上”,而严嵩又是南京兵部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