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妾薄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简直——”
他有些恼火,但听伺候的丫鬟说“夫人歇下了”,音调却还是不自觉降了下来。推门入内,只见银条纱的罗帐隐隐约约笼着的人影,他那点火气终于消弭无形,慢慢走到床沿坐下。
她熟睡时的面容显得较平时柔和许多,他低头瞧了一会儿,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我回来了。”
她自然是听不到,只在睡梦中下意识偏了一下头,躲开他的的手。
可那只手相当惹人厌,过不多久,便又不依不饶地缠上来。抚过她的脖颈,在光滑的皮肤上带起一层微弱的战栗之后,又渐渐伸入她寝衣的交领中去。
那种如蛇缠绕的感觉又回来了,她皱了一下眉,喃喃道:“不要。”
那只手蓦地便是一僵。
谢长庭方才意识到不对,陡然睁开了双眼。就好似整颗心自冷水中捞出来。两人对视了片刻,皆不知该说些什么,这重逢的场面竟如此尴尬沉默。她知道自己方才将他当做了谁,而他也知道。
对她而言,在江陵的这段日子便如一场梦,是好梦或是噩梦,并不那么容易说清。可习惯实在是很可怕的一件东西,这场梦早已结束,她却迟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醒了。
“是我不该吵你,”最终是符止先打破了沉默,他神色淡然,便如什么都未发生过,“没事,宝贝儿,睡吧。”
他在她身旁躺下来,自背后伸臂拥抱她。谢长庭似乎好一阵才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是他回来了,回归到他们最正常的相处模式。不必私相授受,也不必背着人不叫谁知。这个认知叫她茫然了一阵。察觉到身后他呼吸平稳,似乎真的打算睡了,不由又有些纳闷:“你不来了吗?”
“嗯。不来了,今天太晚了。”
这话当然不是太有说服力,明明刚才他还很想要。安静了一会儿,谢长庭忽然转过身来吻了他,那一缕熟悉的幽香窜入鼻端,他心头禁不住一热,这半年一点荤星儿不占,这日子着实不是人过的。此时经她一撩拨,便也再顾不得那许多,翻个身压住她,狠狠泻了一回火。
一回之后还要来第二回,但谢长庭这会儿已经困得不行,表现远没有刚才那么热情,符止倒也没有勉强她。两人温存片刻,他指尖绕着她一缕长发,轻声道:“宝贝儿,我给你说个事。”
“什么事?”
“是我小时候的事,你权且当个故事听吧。”他说,“很多年以前,青州龙脉山谷里住着以为武学名师,他是个隐士,一生性情高傲,不愿收徒。直到晚年才收了两个弟子,这两个孩子被送到谷里时,一个五岁,一个六岁……”
谢长庭本已昏昏欲睡,听他一下支到了十几年前,还不知道要讲多久:“你说简短一点啊。”
符止闻言便沉默了一下,她以为惹了他不高兴,只得强撑睡眼,“好吧……这两个孩子是谁?后来怎样了?”
这两个孩子却不是旁人,一个姓符,一个姓沈。
符止年长一岁,是为师兄,沈佩之则是师弟——他二人虽是同门相称,但每日起居、饮食、练武,俱在一起,数年下来,说情同手足也不为过。
彼时师父年事已高,又清修喜静,便由这师兄弟二人出谷,到附近镇上采买生活所需的饮食、衣物等。起初人小力浅,来回一趟总是十分艰难,而随着年龄增长,两人都已是翩翩少年,加之武艺日渐精进,肩挑手提,毫不费力。
这日两人自镇上回来,一路谈笑风生,来到了谷口,却远远见路旁有团影子。
这是出入山谷的必经之路,他们俩这些年来,也不知走了多少回,因而熟悉得很。一见便知道是有人来了,待到近前,才看清那是一个少年。年纪比他们师兄弟小不了几岁,但瘦骨嶙峋,满身尘土,狼狈得很。
见到来人,那少年立即警惕地站了起来,蓬发下的一双眼睛盯着二人打转。
符止便笑道:“原来是个小狼崽子。”又问那少年,“你是来寻龙脉山人拜师的么?”
原来他们的师父虽已入山归隐多年,却总不乏求学好武之人,慕名而来。不过师父性子颇有些古怪,来者一概不见,这些人盘桓几日、至多十几日,大多便也失望而归。
今日这个少年也是如此,“你们两个,替我向山人传个话,就说弟子梅殊求见。”
他见这二人一个提着油篓,一个扛着米袋,便只当他们是山中服侍的仆人,因而语气不甚尊敬。但符、沈二人在山中居住久了,心性宁泊,并不以为忤,当下点头应了,回去禀报师父。
那名叫梅殊的少年等了半晌——他虽然心急,但不愿让人看低了自己,强耐着性子,没有硬闯。好容易等到那二人回转,却被告知山人不愿见他,他想到自己为了寻到龙脉山谷,一路饱受艰辛,心中又是委屈、又是怨怒,眼眶一红,几乎要落下泪来。
符止见他这样,叹息了一声,默默转身走了。沈佩之年纪稍小,讶然道:“你怎么哭了?”他将梅殊上下一番,见对方衣衫褴褛,手臂和肩头的皮肤青一道、红一道,满是伤口。他想了想,“我知道了,你一定是太累了?你等着,我去寻件干净衣裳给你,再给你拿些吃的,你吃完便下山去吧。”
却不想听他这话,梅殊却突然恼怒起来:“不用你假好心!谁说我要走?我就在这里等着,等到山人肯见我的时候为止!”
沈佩之被他劈头一顿骂得莫名其妙:“我怎么就是假好心了?”他倒不曾生气,只道,“那你要是乐意,便在这里等着吧。只不过劝你别耽误工夫,这些年来拜师的人,师父从来不见的,我和师兄都见得多啦。”
梅殊听了这话,方知这两个少年都是龙脉山人的弟子。一时心中既羡且恨,不是个滋味。而另一面沈佩之也觉得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人,自己对他越是和气,他的脾气反倒越大,不免迷惑非常,深感受挫,不再理他,顾自回了龙脉谷。
梅殊在谷外待了十多天,饥寒交迫,幸而山中有一条泉水,才让他不至渴死。
他并不是青州本地人,却是家乡逢灾,跟随父母逃荒而来。父母在途中染病去了,他独自一人,混迹市井,四处乞讨游荡。后来到了青州,听说龙脉谷中有位名师,做他的徒弟便能学成天下一等一的武功,这才辗转上山而来。
尽管作为一个乞丐,他已经算是个有上进心且眼光独到的乞丐,可惜在拜师上却事与愿违。他想起之前见那符、沈二人,自觉比之他们并未差在哪里,而龙脉山人却连见都不肯见上自己一面,胸中烦闷焦躁,渐渐生出一股莫名的怨恨来。
他年龄尚小,这一路走来,又尝过了太多人情冷暖,世道浇漓,看待事情的角度多少有一些偏激。一面觉得是因自己出身不好,形容落魄,龙脉山人才不肯收留;一面又疑心是那两个少年看不起自己,根本没有向内通报……便这样翻翻覆覆,琢磨了好一段时日。待这天阴云四合,雷声滚滚,一场大雨落下来。他全身淋得湿透,只觉迷迷糊糊,强撑了十几日的身子终于垮了。
而那边符、沈师兄弟知他未走,一见下了大雨,便觉得不好,来到山谷外,果然见梅殊昏倒在地,全身滚烫。
两人唯恐他这样下去,性命不保,请示师父允准过后,合力将他搭了回来。
梅殊醒来后,发觉自己已身在龙脉谷中,不免精神振奋,连方才在鬼门关走了一回都抛之脑后。但兴奋过后,却得知山人还是不肯收自己,不过是那两个少年心怀不忍,救了自己一命。心中更是失落。
只不过他性情极是偏执,认准一件事,就偏要做到不可。待病稍好了一些过后,他仍是不走,却在谷中扫地、做饭、洗衣……种种杂务,由梅殊主动承担下来。他万分殷勤,年龄又小,那师兄弟二人便不忍赶他走,加之师父发觉之后,并没说什么,因而梅殊便在这样的默许之下留了下来。
之后数年时光荏苒,三个少年都渐渐长大了。
梅殊刚来时虽别扭过一阵,经过几年相处,也渐渐与符、沈二人熟悉起来。他虽做的都是伺候人的事,但左右谷中就这么几个人,难道还要分出个阶级来么。三个年轻人同进同出,感情甚笃。但惟独一件事,始终是梅殊的心病——
龙脉山人始终不肯收他为徒。
“你的志向我清楚,可你这一副根骨确实不是练武的料子。何况兵犹火也,不戟自焚,以你之心性,最是容易剑走偏锋,反伤自身。”
他不但不肯收梅殊,也不准符、沈二人私下教他武功。是以梅殊在这谷中近十年,直至龙脉山人仙去,也未能一尝夙愿,自他那里学到一招半式。
这固然十分令人恼火,但梅殊也没法去和一个死人计较什么。
三人动手将龙脉山人安葬了。符止与沈佩之都是望族之后,入谷多年,此时学成,自是然各自还家。而梅殊无家可归,一番商计之后,他便打算跟着沈佩之走——原本他二人年纪更近,交情也更要好些。只不过,对外要称他是沈佩之的书童。
梅殊自知身份尴尬,别无选择。虽然符、沈二人待他与往日并无差别,但梅殊心中依旧觉得矮了人一头,说不出的难受。
三人自山上下来,一路并辔而行,这日行至江宁城外,见山中庙宇错落,香火袅袅,原来是一座佛寺。
他们奔波一路,日近正午,皆觉得有些疲惫。索性策马入山,想到那寺内驻足休憩片刻,再启程上路。却不想那寺内主持是个远近闻名的高僧,来往香客,络绎不绝,三人寻不到地方落脚,只得在寺门前拴住了马,坐到树下乘凉。
幸而他三人在山中住得惯了,幕天席地,并不觉苦。倚着树歇了一会儿,只觉凉风沁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起来。
而就在这时,沈佩之轻声呼道:“哎,你们看。”
另两人皆不知所以,循着他目光望去,只见寺门前正走过两个人来。一名比丘尼引路在前,而她身后的是一名女子,约莫十七、八岁上下,身穿象牙白色百褶缎裙,她的肤色也如象牙一般白皙,眉眼稍冷,有种杂糅了病态的艳丽。
符止便笑了:“原来师弟喜欢这样的女子。”
“是啊,”沈佩之倒大大方方承认了,“漂亮吧?”
他说着忽而站起身来,解了缰绳,翻身跨上马背。此时那女子婷婷嫋嫋,上了一辆马车,转眼已驶向了山下。沈佩之一夹马腹,一阵风似的追了过去。
符止原以为师弟不过是说说,不想他真动了心思,怔了一怔,忙策马紧随其后。
“沈师弟,前面就是江宁城。你这样莽撞,当心冲撞了贵人呀!”
沈佩之大笑:“朱门权贵,能奈我何!”
说话间两人已冲下了山岗。而车中的女子正倚着窗口出神,见两人两骑,一白一褐,飞奔而来。她方才愕然回过了神,匆匆抬眼一掠,却只迎上午后一阵炽烈的阳光,刺得她微微眯起双眼。而转眼对方却已到了近前。
直到抬手放下车帘,她都没有看清他的脸。
“在下沈佩之,可否请娘子下车一见?”
赶车的花氏父女闻言斥道:“哪里来的登徒浪子!这是我们谢家的娘子,岂能随随便便与男子相见?”
“谢家娘子,”沈佩之微微一笑,“今日一见娘子,心中倾慕,辗转难忘。愿他日登门求娶,娘子切莫相辞。”
梅殊骑术不精,在山上被甩下好大一程,此时方慢慢赶上来。听到沈佩之说这话,不免大大吃了一惊。不单是他,就连符止也觉得此举太过惊世骇俗,良久咋舌不已。幸而那谢家娘子似乎并不以为意,听过之后,无喜无怒,淡淡吩咐了一声便走了。
“师弟也太过任性妄为了些,”事后符止就说他,“且不说江宁谢家是百年氏族,你行事如此轻率,不知谢家人要如何看待于你。便是她本人,也不可能因这一句口头约定就嫁给你呀?”
沈佩之笑道:“她能嫁是最好,纵然她不嫁,我也没吃什么亏不是?”
他这时毕竟还十分年轻,兼之涉世不深,虽是对谢长庭一见钟情,却也未必有什么非她不娶的念头。若是此事能成,今日之事便是一段风流佳话;纵然是不能,也不过是年少慕艾,人之常情罢了。他心性豁达,并不太纠结于此。
几日过后,三人行至沔水一带,距汉中已相去不远了。
符止与沈佩之同门学艺十余年之久,便是与梅殊,也相识近十年,纵骨肉至亲,不过于此。这日傍晚,三人在汉中郊外的一间旅店投宿,因次日清晨符止便要返回家中,分别在即,三人约定好今晚一醉方休。符止便去寻店伙计打酒,梅殊出去买几个小菜,沈佩之则提着三人行囊,先到房中安顿。
而不一会儿,楼下便有争吵声隐隐响起来。
少顷,符止怒气冲冲走进屋。原来那店伙计见他三人衣着考究,大包小裹,便打了狠宰一笔的主意,将酒价抬得极高。符止与其争执不下,心中大为不快,酒也不喝了,催促沈佩之快将东西收拾起来,“待梅殊一回来咱们就走,不在这里住了。”
而此时天色已晚,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三人离了这里,难道还要在野外露宿不成。沈佩之也没什么半大,劝了半天,好容易叫师兄将火气压下去几分,同意在此处将就一晚。
就在这时,忽听一阵脚步蹬蹬,是那店伙计主动抱着两只酒坛跑上楼来。
符止一见他就来气:“谁要喝你的酒?出去!”
那店伙计赔笑道:“是,是……客官教训得是。方才您一走,我们掌柜已经说过我啦,都怪小的贪财,有眼无珠。这两坛酒是我们店里送您的,求您大人不记小人过,莫同小人计较……”伙计说着上前来,为他们二人斟酒。
他二人在山谷中生活多年,并不懂得太多人心里的沟壑,处世经验多少是欠乏了些。符止见那店伙计服软,心中一松,当即饮了两盏。
沈佩之原有些犹豫,只觉这伙计前后言行不一,很是可疑。但见师兄两杯酒已入腹,再说什么也来不及了,又见他脸色如常,不似酒中有异样。便也端起酒盏,正占唇欲饮,忽听廊上呼呼两声,紧接着便是几声惊呼,此起彼伏。
那店伙计闻声,脸色立时便是一变。
原来他们这间旅店占山野之利,向过往旅客索财,横欺软诈,无不用其极。这店伙计本也是凶煞之徒,今日与符止起了争执,胸中怒气不平,生出恶念,遂将□□下在酒中,又叫来其他伙计手持凶械,埋伏在房门外。只待骗符、沈二人喝下毒酒,再一哄而上,谋财害命。
却不料中途恰逢梅殊赶回,梅殊见势不好,从背后悄然摸上来,劈手夺了一人的刀,使出一招“万流归宗”,虽然意到神不到,却也足够将那群乌合之众唬住片刻。
而屋内沈佩之听得动静,心念几转,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即一手拖起师兄符止,一手并指点向那店伙计咽喉。他之前除了与师兄、师父过招,并未真正同人动过武,这一点只觉指尖一热,那店伙计双目圆睁,颈间鲜血涌出,立时已仆倒在地。
沈佩之稍微怔了一下,也来不及多想,只匆匆扯着师兄向外走。一路杀至门前,梅殊跑到马厩将他们的马牵来,两人合力将符止推上了马背。
这时毒酒发作,符止已是面色青白,呼吸渐微。沈、梅二人既惊且恨,纵了一把火,将旅店付之一炬,这才策马狂奔,向着最近的城镇赶去。
“师弟、梅殊……别忙了……我撑不住……了……”他们终究是在半途停了下来,符止气息已是断断续续,强撑着一口气,说道,“师弟,你替我……去一趟符家,见了我父母……就说我……今生不能尽孝……生养之恩……来世再报……”
沈佩之颤声应了个“是”,见师兄仰天瞑目,气息断绝,心中不由百感交集。
二人强忍悲痛,将符止就地安葬了,拜了几拜,继而默默牵着马向前走。
不多时东方渐亮,天际微白,两人回到了官道之上。沈佩之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些,就问梅殊:“对了,你为何会使那一招‘万流归宗’?”
梅殊面色一窘:“我平日看你们练功,看得多了,便有些印象……”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他不得龙脉山人收徒,心有不甘,便常于暗中观察符、沈二人练武,偷学上那么一两式。不想昨晚一时情急,不小心使了出来。
沈佩之见他神色闪烁,心中大约有了个底。微微沉默了一下,也没有说破,只是道:“再往前走就是汉中了,我去师兄家中带话,或许要耽搁几日。这样,你先替我回家一趟,”他们出谷之时,已经向各自家中递过消息,迟迟不归,只恐家人担心。
沈佩之又想了想,自颈上解下一只玉佛,放在梅殊手中,“这是从前我母亲给我的,你拿着它,到沈家说明来意,他们自会信你。”
梅殊点了点头,珍而重之地将那只玉佛收好了。两人各自上马,临分别之前,沈佩之却忽而又叫住了他:“梅殊,你聪明过人,可是常用错地方。师父从前说你剑走偏锋,确真不假。往后可不要再这样了。”
梅殊怔了一怔,才明白他是指自己偷学武功一事。一时窘然不已,讷讷应声。
两人就地话别,梅殊去往沈家,而沈佩之则前往汉中的治所西城。符家在当地算是个有名望的大户,沈佩之一路寻来,倒不费什么工夫。
来到符府门前,沈佩之叩响了门,不多时,只听“吱呀”一声,门内迎出个五十岁上下的家人来。
“郎君回来了!”那家人略略打量了他一番,顿时喜出望外。
沈佩之稍微愣了一下,方才知道对方将自己当成了符止——这并不足为奇,一个人从孩子长到成年,这短短十余年,是人生中变化最大的阶段。别说是这个老家人,即便至亲尚不能辨认——就说沈佩之自己,如今也不大记得家中父母的模样了。
“您误会了,我不是……”
话音未落,门内一串脚步声响,符母杨氏已领着蔻君走出来。一见门前立着的年轻郎君,只觉年岁、身量、气度皆与预想一般无二,杨氏已经十几年没见儿子,今日一家团聚,心神激荡,几乎当场要落下泪来。沈佩之见她如此,想到自己父母,不由如鲠在喉。
忽而袖口一紧,却是蔻君上前扯住了他:“哥哥?”
沈佩之光天化日拦车、调戏别人家娘子是一回事,但此刻被一个陌生少女扯住袖子,却是另一回事了。这样来他有些局促,原本就十分艰涩的那些话,越发难以出口。被众人一阵簇拥,便半推半就进了家门。待晚上符父回到家中,一家四口,团聚一堂,讲起这些年家中琐事,又问到沈佩之在谷中的生活——幸而他这些来的经历,与符止一般无二。他不忍让几人伤心,师兄换师弟、师弟换师兄,说如此道这般,真真假假,应付过去。
就这样,一连过了数日过去,竟愣没叫他寻着一个当口,将自己的身份说出来。
可这一日日的相处令他越发难以开口,父母究竟是什么样子,家是什么样子,在他的印象中,早已模糊了,现在却忍不住想一个真正的家,大约也便是如此了吧。他不敢想象说出真相那一刻他们的反应,更不敢面对他们期待的神情。
这件事便暂时这样搁置下来。
而他一味拖着,却不等于所有人会同样静止不动。不出多久,符家郎君学成归来的消息不胫而走,以符家在当地的名望,州郡官府,层层推举,最后推到了镇北巡抚司,已经是朝廷中央衙门。
消息传来,一时歆羡者有之,嫉妒者以有之,甚至有当地一些世家子指望他日后荫庇,纷纷过府拜会。
沈佩之如何想不到最后会变成这样。自己一个来不及修正的错误,引发了长长一串的连锁反应。而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几天之后、传到符家的另一个消息,才是真正的令他始料未及。
“沈世兄也拿到了在京的供职?”他听杨氏说起,一时还回不过神,“……哪个沈世兄?”
“你这孩子真是糊涂了,”杨氏笑道,“还能有哪个?”
符、沈两家本有故交,因而当年入山学武时,两人年纪虽小,但家里还算放心,便是想着两个孩子能彼此照应,“如今看来,倒真是送对了,这些年来,你二人虽吃了些苦,但好在都是成材的……”
杨氏又絮絮发表了许多感慨,却并未发现,那一瞬他的表情变得极为古怪。
朝廷的任职,必定是在确认本人在的情况下才会发到。而自己此刻尚在师兄家中盘桓,沈家那边,是如论如何都不该有这种消息传出来。可倘若这不是真的,是讹传……又有谁会编造这种恶意的玩笑呢?
他最先想到的是梅殊,是不是自己耽搁太久,他便编了个假消息,想捉弄自己,催促自己赶快回去?
但转念之下也觉得荒谬,且不说这事是怎么从梅殊的口传到杨氏耳中的,就单说梅殊这个人,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他也不觉得他有这么幽默。正迷惑间,忽又听杨氏幽幽说了一句:“对了,听说你沈世兄赴京之时,正新婚燕尔,是带着妻子一道去的……”
杨氏本是要借此暗示儿子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不想这话对他而言信息量实在太大,他愣了好一会儿:“是么?我倒不曾听说……”
他竭力维持着镇定的神情,问道,“却不知,他娶的是谁家娘子?”
杨氏道:“是江宁谢家。”
他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别的或许都还能解释,可自己求娶谢氏女这件事,却只有师兄和梅殊知道。如今师兄已经去世……
是梅殊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接手了他的人生。
正如她对师兄的了解一样,梅殊也同样了解他。想要骗过沈家人,骗过当地官府,甚至骗过短短一面之缘的谢氏,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在一两个片刻里,这个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