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灰通房要逆袭-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换到事主就没那么好了,此事一出,靖国公府全员震惊,彻夜商讨,暗里动作了起来。
    次日便有大臣上书,以伦常纲理为命题,洒洒洋洋说了一大篇,只差明说先皇年老糊涂,尔等还要听之任之?!
    这是骆璟作为一个新君,听政以来碰到的第一道难题。当日先帝临行之前留下这个遗诏,他就知道这事日后定会有异议,果不其然。
    先帝为什么会如此,骆璟懂,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终归究底,先帝是在给他扫路,也是为了大熙的将来。
    这名大臣的上书就像在油锅里泼了水,朝堂上顿时炸锅了。有些大臣本就心中有异议,有人带头跳出来,自然不会放过。
    下面吵成了一团糟,各有各的理论。作为文官领头的两位丞相,此时却是龟缩了起来,抱着玉笏站在一旁闷声不吭。
    骆璟端坐在殿座龙椅上,看着下方,面色无波。
    这种情况骆璟不是没遇见过,当年在封地,经常也有长史司的官员在承运殿吵起来。当然情况绝对没有此时激烈,也没有此时规模宏大,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下方官员们各种辩驳,说得口沫横飞甚是激动,其实眼角余光还在留意上处新君的表情,包括两位丞相不说话,何尝不是也有试探的心态。
    试探新君的处事风格为人秉性,这也有利于日后在朝堂上各自的发挥。上位者拿捏下属的心思,下位者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揣摩上位者的秉性。
    所以借着这次册封前萧皇后之事,新君和众大臣第一次过招。
    朝堂之上也有了解景帝脾气的,自是没有参与其中,而是缩在一旁看起好戏来。
    这人就是关铮,他倒不是有多么的了解景帝,而是他知道景帝的耐心比任何人都好,这是他用了三年血泪的经历证明的。
    果不其然,下面吵得口干舌燥,上面那人姿势动都未动,眼见近午时了,还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不免就有大臣心中暗急。
    又过了半个时辰,一直未动的景帝终于开口说话了。
    “既然尔等还未分出所以然,那就下次再议。”
    福顺在一旁喊:“退朝——”
    退朝声起,下面的大臣都不自觉松了一口气,瞅着那个至始至终面色没有波动的景帝,众人心中一片茫然。
    作者有话要说:ps:⊙﹏⊙汗,弄个皇太后压在小景和小花头上,以后的日子很难过呀,再加上这皇太后比萧氏的道行高到不知哪里去了,古人又重孝道……
    所以为了小景和小花日后的幸福生活,咱们让老熙自私一把……~(≧▽≦)/~


☆、第147章 
????这日,朝堂之上又因前皇后册封一事争吵起来。
    最近这件事成了一个沾了就爆炸的炮筒子,只要一提便会吵起来,一吵就会没完。
    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遵循先帝遗诏,有的则是说此举有违伦理纲常。
    抱着伦理纲常不丢的都是些老大臣,思想僵化,为人迂腐,笃定‘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父即是父,母即是母……伦常是人道世界作为提升的根本,人的一切规章与典则都需依持伦理而定……若无伦理,就无纲常,是时父不父、子不子、上不上、下不下,世道便会一片大乱……’
    这套言辞最近都被这些人炒烂了,一些不算迂腐的大臣都能抱着说两句。
    因这些言辞确实有理,每次碰到这样的言论赞成遗诏派的就颇有些黔驴技穷。今日,遗诏派刚显局促,一名文官走了出来,言语简练,却一针见血。
    “三纲者,何谓也?谓之君臣、父子、夫妇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如此简单的事情,何必再争!”
    这种说法颇有些无赖。
    说伦理道纲常的人,均是说咱们应该按着伦理来,父就是父,母就是母,这是不可驳辩的。如若不照着伦常行事,日后规矩就会乱了。
    这些话是针对景帝而言,意思是指让他一定要克尽孝道,遵循伦常,册封先皇后为圣母皇太后,驳先皇之遗诏,毕竟先皇的遗诏是有违伦常的。如若不遵守,便是有失孝道。
    这话即使没人明说,但是人都懂这个道理。
    景帝也懂。
    而这位文官说的也是伦理纲常,却是换了个角度角度来说的,何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为子纲,在父亲面前,儿子必须得遵从,夫为妻纲,夫君的命令,妻子必须听从。
    先帝即是君,又是父,还是夫。为何不听先帝的呢?新君是想尽孝道,但他不能有违君命与父命,你们又何必拿着伦常来指责皇上。
    两者说法都在理,道理也是一样的,就是所处观点相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道理,因此展开了一轮持久的口水拉锯战。
    而本该可以圣意独决的景帝,因所在微妙,一直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
    因先皇后一事未下定论,新君妃嫔的册封与先皇妃嫔迁宫一事都还是搁置着。
    景帝虽已登基,却仍带着其家眷住在东宫。
    对于自己姑母这次的事,萧氏一开始也甚是愤慨的,觉得先帝真是不仁义,死了就死了,临死还下了个这样坑人的遗诏。
    可日子久了,因姑母册封一事一直僵持不下,自己的册封一直提不上章程,萧氏便急了。
    萧家也是有派人来东宫,让她在景帝面前说几句好话的。一来她在景帝面前说不上话,二来自己目前的身份都极为尴尬。
    等萧家再次来人,萧氏便抱怨开来。
    萧家来人自然是萧氏的亲娘,包括名义上的嫡母萧二夫人也来过。萧氏的话她们也带回去了,现如今萧氏身份尴尬,说是太子妃吧,夫君已经是皇帝了,不说是太子妃,一直没有个册封下来。现如今宫里只是叫萧氏娘娘,可是什么娘娘呢?娘娘那么多。
    又因小花肚子大了起来,萧氏更是愤恨恐慌。生了陛下的大皇子大公主,再来个二皇子,她更是没处站了,现今萧氏一心一意的就想把自己皇后的宝座正式确定下来。
    萧家现在就面临了一种很尴尬的局面。
    是 继续撑着,全力把太后的位置保住,还是先把萧氏的皇后之位拿下。太后那里一直是胶着状态,萧氏这里情况也不好。这是一样很难抉择的选择题,毫无疑问萧皇后 比萧氏的分量重很多,太后的分量比皇后的分量重很多,萧皇后又是正儿八经靖国公府的嫡系,所以对于萧氏的抱怨,萧家漠视了。
    萧氏眼见萧家不帮自己,当着萧夫人的面就痛斥开来,说萧家不拿我们当自己人,只当可以利用的工具,当年为了自己的私利,把她嫁给一个哑子,拆散了自己和表哥,如今照样为了别人,忽视自己。
    萧氏话里说的是谁,萧夫人听的懂,她的心中也是有埋怨的。回去后当着萧氏爹一通埋怨,自是不必说。
    外面闹得一团糟的同时,小花日子过得倒是平静。
    先帝殡天初始,日日都需去跪着哭灵。不光小花,连晫儿依依都必须去。俩孩子瘦了一圈不算,小花也在哭灵中动了胎气,最后还是景帝下了旨,让她回去安心养胎,两个孩子年幼,也不用日日去,每天去露下面就好。
    在榻上躺了半个月,太医才准小花下床。
    这日下得朝来,景帝也没去御书房,便直奔东宫。来到小花院子,两人先是用了膳,才去榻上歇息。
    小花斜靠在一侧,给躺在她腋下处的景帝揉着太阳穴。
    “皇后娘娘的事情,还没定个结论吗?”
    “他们爱吵,便让他们吵。”
    小花笑着调侃,“陛下不是每日被吵得头疼吗?”
    景帝换了个姿势,用脸颊蹭了蹭小花的大肚子,才不要告诉她他每日累了,就想让她揉揉,就像此时这样躺了一会儿。
    刚登基不久,事务繁多,其实不光是萧皇后册封一事,还有许许多多的事都要办。当然,对于萧家,景帝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能发动这么多人来附和册封前皇后为太后一事,说明萧家的势力真是不可小觑。
    当然,他也不介意朝堂上就这么天天吵着前皇后的事,把大家注意力都引开,其他的事才好办。
    不过这些烦心事,景帝都是不会和小花儿说的,她只要好好的呆在这里,呆在他能看到的位置,好好的养胎便可。
    “孩子又踢你了吗?”
    小花摸摸自己的肚子,“还好,比晫儿他们当初听话多了。”
    五个多月的身孕,早就有了胎动。
    “我睡一会儿,等会儿还得去御书房。”
    小花没在说话,换了姿势,在他身边躺下,准备陪他小憩一会儿。
    ***
    连着吵了一个多月,吵到最后大家都不知为何而争了。
    本是因萧皇后册封一事而起,最后反倒成了大家的理学之争。
    这日,下面吵完,景帝没像之前那样说下次再议,而是开口说了一段话。
    大体的意思就是,你看你们吵了这么久,朕一直给大家充分发挥自己辩才的机会,只是你们太过不争气,一直没争个高下出来,既然相持不下,那就还是照先帝遗诏来办吧。
    话不是原话,但内里的意思大家都听得懂,群臣愕然,推想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经历,顿时觉得自己真是个傻子。
    皇帝不急,大臣倒是急得跳脚了,怎么没想到先探探新皇的意思呢?
    其实不是没探,只是景帝一直很沉得住气,什么端倪都没露出来。直到此时他开了龙口,大家才恍然大悟。
    萧家势大,出了个前皇后,再来个皇太后,新皇的即将册封的皇后也是萧家的,估计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自己后宫有两个位高权重的萧家女人吧。
    其实不光皇帝不愿意,很多大臣也不愿意。
    顿时,朝堂上一片安静。
    不管是基于皇权的独断,还是出自于派系之争,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都不敢再干预此事。背后有萧家指使的大臣当然还想蹦跶,可看看目前这情势,都不敢再言。此时再要出声,定会有人上来扣居心叵测动摇社稷的大帽子,谁也担不起这个。
    不得不说,景帝这手玩的很漂亮。
    我是很有主见,但我先看着你们争,既然你们争执不下,就不要说我刚即位便专断独行了,更不要说我不讲孝道了,连你们都争论不下,作为事情的中心点,我的为难也是可想而知。
    甚至有人猜测,当初那提出三纲五常的文官是不是新皇背后指使的?
    总而言之,景帝高深莫测的脸很是给了些人压力,这事暂且就这么定了。
    事情一定,便好办了。
    册封前皇后的圣旨立马传下来。
    萧皇后被封为太妃,因身份特殊特加了一个‘皇’字。可再怎么加,皇太妃与太妃又有何区别,区别就是皇太妃听着比太妃好听一些。
    与圣母皇太后更是不能比了,皇太后是皇帝的母后,是需敬着的,是可以住慈宁宫享受整个后宫乃至皇帝皇后参拜的,是举凡国有大典,位置在皇帝其上的……
    萧皇太妃的各种怨念自是不必提,那句‘你真狠’的话在心里说了无数遍。
    前皇后册封诏书一下,之后便是陪孝纯帝而去的许贵妃之事了。
    先皇的遗诏是贵妃追封为后,并以皇后的身份同葬。可自己却没有下这封后的遗诏,而是让新皇来做,也不知道是何意。
    是不忍伤萧皇太妃的心吗?可看萧皇太妃如今这处境,也没觉得先帝仁慈到哪儿去,总而言之就是让人琢磨不透。
    景帝也没多虑,追封先贵妃许氏为贤顺皇后,与先皇同葬帝陵。当然帝陵中还是有给萧皇太妃留一个位置的,只是本来的帝后同葬,变为了一帝两后同葬。
    错了,是一帝三后,景帝当然没有忘记追封自己亲娘为母后皇太后,移陵入帝陵。
    办完了先皇的事,接着便是自己的事了。
    首先最紧要的一件事便是封后。
    与之前景帝办萧皇太妃与贤顺皇后之事的利索相比,此次动作却显得有些拖拉。见景帝一直没动静,有人急了,便有大臣上奏此事,景帝也没说不办,只是说萧皇太妃的事拖了如此之久,他和他的家眷如今仍住在东宫呢。
    话里的潜意识就是,朕这位天子因你们这群没用的相持不下,久久未挪宫。家还没搬呢,你急什么。
    把那位老大臣臊了个满面通红。不明就里之人,自是没觉得有什么,一些个人精们就看出了端倪。
    据说,这陛下有位娇宠的娘娘,诞下了大皇子并大公主,如今又身怀六甲。与之对比,萧娘娘嫁于陛下已有数十年,至今未有生育。
    难不成,这是想换皇后的节奏?
    想借着新君刷存在感的大臣自是群情激动,暗里各种准备,以备是时一定不能让陛下干出如此昏庸之举。
    想看萧家笑话的,自是稳坐钓鱼台,你们这萧家本是想一宫两后,如今这老的被先帝坑了,可别年轻的这个再被新皇给坑了,才会笑掉京城人的大牙。
    作者有话要说:ps:⊙﹏⊙汗,参考了不少资料,古人被三纲五常残害的不轻,感觉这都是当皇帝的阴谋,专门用来教化子民的。
    觉得嘉靖非常牛啊,一个皇帝和一群大臣抗争居然赢了,无视你们撞死在劳资宫门上。就因为一个名,还是皇帝自己封爹,大臣居然不同意撞死了,艾玛,好奇葩的脑回路,⊙﹏⊙汗


☆、第148章 
????不管朝堂上是怎么反应,迁宫一事不紧不慢的进行着。
    先是先皇众嫔妃迁宫,挪至太妃们住的慈安宫,然后便是新娘娘们都挪至后宫。
    萧氏被安排到了凤栖宫,此举让瞅着动静的人们都是心中一松,或是心生失望。凤栖宫是历代皇后所住的宫殿,住进这凤栖宫差不多这名已经定了,就看什么时候落实下来。
    乔氏被安排在珑翠宫主位,玉娇玉容两人在侧殿。
    小花则是被安排在晨曦宫。
    晨曦宫并不在皇宫中轴线之上,所处方位在景帝所在紫宸殿后靠左的位置。先皇仙去不久,景帝一直崇尚一切从简,紫宸殿没有修缮,凤栖宫也没有修,唯独这晨曦宫景帝专门下令要好好的修一下。
    里头的意思为何,都是值得大家掂量的。
    众太妃们挪宫的时候,晨曦宫便开始修缮了,等太妃们挪完,小花挪宫之前,刚好晨曦宫修缮完毕,时间掐的相当好。
    而此时,小花肚子已经有八个月了。
    之后便是众所期盼的册封了,先是册封玉娇玉容两人为嫔的诏书下来,玉娇被封为静嫔,玉容是安嫔,接着是乔氏被封为贤妃,领珑翠宫主位。
    萧氏封后的诏书与小花册封的诏书是一并下来的。
    凤栖宫萧氏跪下接旨的同时,景帝来到了晨曦宫。
    到的时候,依依和晫儿两个正趴在贵妃榻边上摸小花大大的肚子。
    “娘,小弟弟什么时候出来啊?他怎么老呆在这里?”
    小花半靠在贵妃榻上,摸摸女儿的小脸儿,“还得两个月呢。怎么,依依想跟小弟弟玩了?”
    “对呀。”依依又摸了下圆滚滚的肚子,小声说:“弟弟,你快出来啊,到时候姐姐分你玫瑰糕吃。”
    “也可能是妹妹哦。”小花笑着道。
    依依皱着小眉头,沉吟一会儿,“妹妹也可以,到时候依依和妹妹玩儿,哥哥一个人玩儿。”
    晫儿在一侧说道:“还是要弟弟吧,不要妹妹。”
    小花饶富意味问道:“怎么?晫儿不喜欢妹妹吗?”
    “不是不喜欢,关键妹妹太笨了,一个笨妹妹再加一个笨妹妹,晫儿会脑袋疼的。”
    这话直接让小花笑了起来,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的景帝也露出一抹笑容。
    “父皇……”
    依依眼睛比较尖,看到门口的景帝,跑了过去。
    小花坐直起身,准备下地被走来的景帝拦住。
    “陛下怎么来了也不吱一声?”
    “听你和孩子说话呢。”
    小花笑了起来,“是不是又偷偷笑两个孩子了?这个时候的小童本就是天真烂漫。”
    “没有,两个孩子很好,很聪明。”
    和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儿,其实就是依依好奇的东说一句西问一句,丁香便把两个孩子领下去了。景王这才从袖子摸出一道圣旨,递给小花。
    小花打开来看,看到一连串各种言辞优美的赞誉,然后才是进入主题。大体的意思就是她被封为贵妃了,还有一个不错的封号‘元’。
    景帝摸着小花的手,“我感觉还不够,可……”
    小花掩住他的口,笑中带泪,“我觉得已经很够了呢。”
    景帝把她揽入怀中,没有说话。
    像这种事情,以前他是不大能分辨的,可在东榆林巷生活的那几日之后再回到正轨,他的心便起了差池。
    具体的也说不上来,总是觉得这样委屈了她。明明应该他和她才像是夫妻的,事实上却不是,还隔了另外一人,另外一个明明想丢开,却丢不开的人。
    “我本想等你生了,再下诏,到时给你一个隆重的册封典礼。但又想,你有一个贵重的身份,再生下我们的孩子……”
    景帝的表情还是如惯常的那般少有波动,可听他说话,却是听得出他内心的纠结。而小花,作为一个同床共枕如此之久的枕边人,对这个可以说是不善言辞的男人了解的极为清楚。
    有这份疼呵的心就够了!
    他是怕她会难受是吧,因为那边有一个女人正在接受身为他正妻应该会有的尊荣……
    其实小花的消息比景帝想象的要快,从他拟好封后诏书发到礼部,小花就知道了。她唯一不知道的是,她的这份居然是他拿来的,甚至比宣旨太监到萧氏那边还早上一些。
    他行为里的意思,她真心能够明白,所以其他的都不在意……
    不知何时,小花的泪已经流了下来,直到景帝手忙脚乱给她拭泪的时候,她才发觉。
    “哎呀,就说这胎怀得眼皮子浅极了……璟郎,我真的很高兴……”
    璟郎是当初在东榆林巷时,小花对景帝的称呼。那时可以心中甜蜜的叫着,到了宫里后,这样的称呼小花却是很少会叫出口。
    景帝磨蹭着她的发,没有说话,听她在心口处嘟嘟囔囔的念叨。
    “……依依总说是小弟弟,我却觉得是女娃儿呢,这么多愁善感,把她娘都给牵连了……”
    “女娃儿也好,是我们的二公主。”
    贵妃的册封典礼也是颇为复杂的,因小花行动不方便,便一切从了简。
    这里的简只是相对小花这里的,该跪拜听宣册文宝文的时候,她只是挺着肚子站着,连最后受册受宝之后的三跪九叩都没行。陛下都说不用跪了,旁人自是不敢说什么。而礼部那里各种应该走的套路,却是一一照着规矩来。
    贵妃受封第二日,本该去皇太后宫中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因宫中无太后,此礼便免了,然后便是去向皇帝与皇后行礼,因皇后的册封典礼未办,为免名不顺言不正为人挑理,便也免了。
    至于向皇帝行礼那就更好说了,景帝前一日便没走,第二日早起的时候,小花便给行过了。还未拜下来,就被人扶了起来。
    事后小花曾笑景帝,说的一切从简,就真从简了。
    皇后的封后大典却是要比贵妃复杂的多,光礼部准备便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直至礼成,此时刚好到了小花的预产期。
    皇后刚受完金册凤印还宫,还未拿出凤印观赏一番,便收到了元贵妃发动的消息,顿时勃然大怒。觉得这贵妃是不是故意的,瞅着她封后时闹着要生。
    按理,皇后为表贤良是应该去一趟的,可皇后素来与那元贵妃势不两立,又觉她败了自己的兴,更是不愿。
    此时一名老嬷嬷走了过来,行礼后道:“娘娘,这毕竟是新皇登基后第一次有子嗣诞生,万众瞩目,为了您的名声着想,您还是去一趟晨曦宫吧。”
    皇后又怎会不知此人说的是正确的呢,她满脸不耐叫来宫人服侍她褪了皇后的冠服,换了常服前去晨曦宫。
    到了晨曦宫,就见景帝正坐在侧殿产房外,身上还穿着一身厚重的冕服。
    今日封后大典,皇帝是和皇后一起进行的,只是景帝在前朝,皇后在后宫,景帝此时一身冕服自是从前朝就匆匆忙忙赶来了。
    皇后在景帝一旁坐下,“陛下还是先去把冕服换了吧,元贵妃这里由本宫看着。”
    景帝没有说话,也没有去看皇后。
    有宫人奉来茶,在皇后一旁放了一盏,福顺把茶盘接了过来,奉到景帝面前,景帝这才恍神把手里茶盏放在描金茶盘里,又端起旁边的一盏。福顺收回茶盘递给一旁的宫人,皇后看到里面之前那茶盏的茶碟已经四分五裂了,岌岌可危的托着上面的盏杯。
    陛下就如此担心那个贱人吗?!
    难产一尸两命才好,这样她就能光明正大接受贵妃的大皇子了,皇后可是听说过妇人生产就是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一个不好就会出事的……
    皇后径自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一双眼耀耀生辉的瞅着产房的门。景帝似乎感觉到那股恶意,淡漠的眼神移了过来,放在萧皇后脸上。萧皇后太过专注,根本没发觉。
    随着通报,乔贤妃与安嫔静嫔三人走了进来。先是与景帝并皇后行了礼,才在一旁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