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化呢? 

当个人利益与老板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两者只有通过谈判,实行互惠互利的策略,都适时地让步,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在博弈论来着,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即使是弱者,他追求的也尽量减小自己的损失。当然,在现代职场中,个人与老板之间在除去合同上的利益约束外,其他方面应该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个人付出了多少劳动你老板就应该付给我相应多的薪酬。个人有权利同老板谈酬金的条件。 

一个法国工程师跟随他的老板到中国北京发展。由于老板的公司刚起步,人手也不够,而这位工程师是老板新公司的第一名员工。可是这位工程师考虑到自己有可能在中国发展,于是就决定学习中文。然而就他目前的收入水平,除去租房、日用开销,上中文课的费用根个人承担起来非常困难。于是,他希望公司能为自己承担这部分费用。 

与老板沟通后,双方都共同让步,最终达成协议:法国工程师每天以更多的时间来回报公司为自己支付的费用。对于老板来说,由于公司刚刚成立,也是一个非常时期,也非常需要一个人手高强度的工作,而法国工程师每天15小时的工作强度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两人就达成了双赢的条件。 

在职场中,如果在某些时刻,你不得不和老板谈判,那么你就要善于运用博弈的方式使老板适度地让步。可以说,使自己与老板之间原本对立的局面转换到“双赢”局面,是精明职场人的做法。 

其实,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合作系。这种关系在处理重大问题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单独势力不足以完成复杂的事业,只有通过某种协议与其他人、其他势力达与共识,互相支援彼此合作,才能完成目标。


为什么团结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1)


团结就是力量。在很多时候,团结可以使职员之间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那么,这场职场博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小李与小明在同一家电脑销售公司上班,两人经常因为销售业绩的问题闹矛盾。有一次,小李做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方案,小明得知消息后,就趁机将小李的方案窃为己有,并呈交给领导。小明因为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方案在会议上得到了老板的夸奖。 

知道整个事件真相的小李非常恼火,于是,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他偷偷地将小明的电脑加装密码,致使小明错过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自此,两人积怨积得更深。两人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对方会想什么办法来陷害自己,每天心神不定,工作业绩一落千丈。 

后来,两人同时意识到这样闹下去,迟早会被解雇的。于是,两人主动讲和,在工作中互相帮忙,不久两人都升迁。其实,两人从积怨到讲和的过程就是一次职场博弈。 

用表格表示如下 

小李(退让)小李(不退让) 

小明(退让)都可以升迁小李升迁,小明被解雇 

小明(不退让)小明升迁,小李被解雇两败俱伤,两人都被解雇 

从博弈的结果可以看出,两者都选择退让才能使整个博弈的结果达到最好。刚开始小明与小李不仅不团结,还使出了下作手段,结果双方都讨不了好,反而落得差点被解雇的下场。然而,两人化敌为友后,就都达到了利益最大化。而一旦一方不退让,怨恨将继续存在。不退让的一方必然会想方设法去陷害对方,势必会影响工作,就面临着被解雇的可能。于是,双方处于利益的考虑,就必然会选择退让即团结。 

自古以来,团结就不是因道德说教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是为了利益而产生的。在职场中,有时候团结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在职场中,很多人有时会为了一点芝麻大的一点利益,就形成了恶性竞争,最后双双受损,实在是不划算。若是团体内不能齐心协力,将时间用于相互间的勾心斗角,为瓜分一点小小利益而耗尽心思,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如若团体内精诚合作的话,就会出现另一番好的局面。 

现代职场是由利益交织而成的,故而竞争重重。面对竞争,如果懂得打消对手疑虑,邀请他与你精诚合作,去共同开拓外部利益的话,那么,这一定是个明智的选择。 

但如果双方为一点小利益而发生矛盾,即使一方胜利,也会是一个悲惨的胜利。双方都将精力放在开拓外部的利益上,成本低,自然收益会很高。去开拓外边的利益,难度未必比内部人员的勾心斗角更高,而利益量肯定是比内部争斗所得大多了!所以,团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自古以来,团结可以带来胜利这处道理本来很浅显。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人都不奉行的,这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而导致的。如果谁能够向人证明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的话,那么,他必定是可以做出成就来的。


为什么有人放弃高薪去选择低薪工作?(1)


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薪酬,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然而,在职场中却有那么一些人,放弃高薪而选择低薪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这场职场博弈的理论是什么呢? 

每个人在择业的时候,都会选择那些薪酬高而又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然而,现实条件并不尽人意,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要想在尽快地进入现代职场,就要在能力与薪水之间做出选择,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那么,对于那些既没有工作经验而又想雄心勃勃的人来说,怎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呢? 

在薪水与能力上,我们可以用博弈论来为你选择。 

用表格表示如下 

在乎能力不在乎能力 

要求高薪只选择高薪选择高薪,放弃低薪 

要求低薪选择低薪,放弃高薪只能选择低薪 

从现实条件考虑,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要想得到一份高薪而又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工作,可能性是十分小的;而对工作要求薪水低,而又不在乎自身能力提高的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固而,对于那种在乎自身能力的人来说,只有放弃高薪,选择低薪。 

一个刚毕业者去了一家成熟而稳定的公司上班,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许多成长的机会,也失去了增长的潜力,即更多学习的机会。而如果当初毕业者去了一家小公司,虽然酬金低,但相比较而言,他能见识到一家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这就能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所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面对问题的判断时,不该是“我现在能获得多少薪水”,而是“我在年轻时候能学到多少本领,在将来能获得多少薪酬”。因为,人在年轻时,不是寻求稳定的时候。在二十几岁时,最需要的是成长的能力,是机会。固然,这时候最应该获得的不是每个月多少的薪水,而是否能获得学习的机会。 

对于一个即将迈入职场中的人来说,职场之路漫漫数十年,而花上一两年去学习等待,其实并不是一件太难过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与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增长潜力是每个青年人在择业时应首先考虑的因素。 

如果一个有才能的青年一开始就进入大公司里去,固然可以见识到大企业的操作制度与管理模式,但是,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大公司里谋发展,就很难了。如果选择的一家小公司的话,凭个人杰出的能力,则很容易接触到高层次的本领。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小公司里要担任上重要职位是比较容易的。担任重要职位,学会独立操作项目,这个阅历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对于一切雄心勃勃的人来说,进入小公司里去,学会更多操作方法,这才是更适合于他的人生第一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一个想尽早稳定自己,没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的人来说,尽早地进入到大公司去,获得大公司职员的殊荣,拿个高工资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职场中有的人会频频跳槽?(1)


身处职场,每个人都知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个道理。当社会以“多元化”的姿态呈现在现代职场人面前时,跳槽已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其实,跳槽也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一场精彩的博弈论辩。 

假设员工小王在A公司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每月的薪酬是2500元。由于种种原因小王有跳槽的意向,于是,他在人才市场上投递了若干份简历。不久之后,B公司表示愿以每月3000元的薪酬聘任小王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这时,A公司与小王都面临两种选择: 

A公司:默认小王的跳槽行为,再以2500元的薪酬聘任其他人接替小王的工作;再则,拒绝小王的跳槽行为,要给小王加薪。 

小王:如果A公司加给他的薪酬大于B公司所给的薪酬,则会留任;反之,小王就会跳槽。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以公司的实力来看,A公司在聘任小王时,小王的招聘成本就是每月2500元;再则,在市场中,A公司再聘任与小王实力相当的人员,所开的薪酬是2500元,所以,长工资似乎有点不可能。而这样的话,小王跳槽也是必然的事了。 

用表格表示如下 

小王跳槽小王留任 

A公司留任公司给小王加薪,享受到高于2500的工薪小王只能享受2500的工薪 

A公司不留任小王享受每月3000元的高薪,公司再以同等薪水聘他人小王2500的工薪也享受不了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双方若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小王只有选择跳槽才能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其实,当小王有跳槽的想法时,A公司与小王间的信息就不对称了。很明显,小王占有更充分的信息,因为A公司不知道B公司愿支付经小王多少薪酬。当小王提出辞呈时,A公司会首先考虑到小王所处岗位人力资源的可替代性。A公司在再结合小王的实力后,发现小王的人力资源价只值每月2500元的薪酬,因而A公司就会对小王的跳槽行为作默许的行为。 

实际上,在对待跳槽问题上,单位和员工都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讨价还价,最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实质上这一过程是单位和员工的博弈过程,无论员工最后是否会跳槽都是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当然,以上只是基于信息经济学角度而进行的理论分析,是在A公司实力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另外,对于员工来说,跳槽也存在择业成本和风险。新单位是否有发展前景?到新单位后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新单位增长的薪酬部分是否会弥补原来的同事情缘……在跳槽过程中,这是人们所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从一生来看,一个人要换多家单位,尤其是年轻人跳槽更为频繁。将一个员工一生中多次分散的跳槽博弈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多阶段持续地跳槽博弈。但是,职场中频频跳槽的人只是从短期的利益来看即新单位承认自己更高的人力资源价值为理由的。 

职场中,如果一个人心已不在就职单位上,那么他或多或少都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很复杂。在跳槽时,权衡各方的利益后,再做决定才是明智和选择。 

博弈大智慧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是所有跳槽者或想要跳槽者的口头禅。如今,现代企业职员的跳槽频率之高已经让人们不再以此为奇了,跳槽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一般的“正常现象”。 

人们之所以会选择跳槽无疑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然而需要提醒的是跳槽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益的事。当情况不利时,跳槽就会变成一种风险。 

既然有时跳槽会是一种风险,那么,我们又如何判断呢?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博弈的原理,判断对自己是否有利。 

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实际上,员工每跳一次槽就会给下一个雇主提供了自己正面或负面的信息。比如:跳槽过于频繁的员工会让人觉得不够忠诚;以往职位一路看涨的员工会给人有发展潜力的感觉;长期徘徊于小单位的员工会让人觉得缺乏魄力。员工以往跳槽行为给新雇主提供的信息对员工自身的影响,最终将通过单位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估价表现出来。但相对于正面的信息来说,会让新单位在原基础上给员工支付更高的薪酬。 

从短期看,通常员工跳槽都以新单位承认其更高的人力资源价值为理由;从长期看,员工跳槽的前一阶段时间会影响到未来雇主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这种影响既可能对员工有利,也有可能对员工不利。换句话说,员工在选择跳槽时,也等于在为自己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作选择。 

有跳槽想法的人需要时刻记住的是:无论如何取舍,不会有人为你的失误买单。跳槽也存在着风险,要经过充分的考虑再决定。


为什么同事难以成为朋友?(1)


搞好同事关系是职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事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关乎自己的职业发展的程度,所以说要想在职场中有所发展就要悟透自己与同事间的关系。职场不是发展友谊的好地方,同事很难成为朋友。这也是博弈所得出的是佳结果。 

森林中有两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就各自跑开了。 

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又使他们不得不再度分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两种痛苦之间挣扎。其实,这两只刺猬之间的生存与取暖情况也可以作为同事或同行间朋友与非朋友的博弈过程。 

这两只刺猬在面临困境时,都有两种选择:即靠近与离开。 

用表格表示如下 

刺猬(B)靠近刺猬(B)离开 

刺猬(A)靠近相互刺伤保持距离,既取暖又不会刺伤 

刺猬(A)离开保持距离,既取暖又不会刺伤既不会取暖,又不刺伤 

从表格可以看出,如果从刺猬各自的利益考虑,两者都靠近与选择都离开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最后,聪明的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会被彼此刺伤。 

同样,在职场中人人皆像刺猬,需要身上长点刺来保护自己。于是职场之中,人与人之间是不能走得太过亲近,即同事间不能成为朋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同事之间存在的竞争实在太多:面对客户市场要竞争,面对上司偏宠要竞争,面对升职、福利等要竞争……在形形色色的竞争或潜在的竞争之下,双方还是拉开一点距离为好。 

职场如战场,由于同事间存在太多的利益角逐。若是同事间太过亲近了,相互相信自己的性格、爱好、隐私、优势、弱点,那就是把自己暴露于对方的眼皮底下,一旦对方与自己构成竞争,这无疑对自己是不利的。 

但是,职场之中,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协助的,于是,人们又不得不联合在一起。既不能亲近,又不能疏远,保持合适的距离是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上的要点。 

同事之间走得太近了,即做朋友的话,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得不要放弃一些竞争,就会使自己的财物与报酬、发展前途受损失;同样,两人若为竞争而拿朋友“开刀”,不仅会降低自己的人格,而且也会使双方在共事时处于尴尬的境地。 

“朋友”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高尚的词语,一开始就要求人们对之有高尚的心态去相互对待。而职场从一定意义上讲,则是一个利益相关的地方,其人际关系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功利意义。所以,朋友与职场是不能并存的。假若这两者并存,也绝不会是件好事情。 

所以说,同事难以成为朋友,而职场也不是培养友谊的好地方。


为什么通过加薪可以使员工发挥出实力?(1)


在现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中,公司与员工间处于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争斗的博弈中,薪酬是维系两者关系最直接的表现。 

李丽是一家企业的秘书,已经到公司两个月了,什么活都不干。但是,工资太低,所以,她整天吵着要走,企业经营者对此很是烦恼。心里很想炒掉李丽,但是又一想:现在让她走太便宜了她,于是,打算立刻给她涨工资,翻倍,然后再在下一个月的时候炒掉她。也就是给李丽一点教训,让李丽后悔莫及。 

可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经过一个月的高薪期,该企业经营者发现李丽的工作非常认真、细心,工作能力也非常强。她拿了双倍的工资,但是,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和一个月之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个经营者并没有像当初说的那样炒掉她,反而是又重用她。 

从这个企业经营者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运用博弈的理论,通过加薪的办法使员工发挥出的实力。 

用表格可以表示如下 

公司加薪公司不加薪 

李丽要求加薪双方达到了共赢公司的利益受到影响,李丽没有工作激情 

李丽不要求加薪公司增大利益,李丽工作更有激情双方都得不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 

通过上面博弈的结果来看,企业通过加薪才能使李丽的价值得到认同,才能发挥自己的实力。 

如果当初就将李丽炒掉,她马上就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一份同样薪水的工作,而企业还得再找一位新手来接替李丽的工作,这势必给双方都带来一定的不利。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如果给李丽加薪,李丽努力工作会为公司带来潜在的利益,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与员工间的博弈就是双方实现双赢。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现象:加薪可以使员工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企业中的许多员工经常不断地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认为企业能够提供满足或超过他个人所付出的利益,他才地安心、努力地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公。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此有着他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企业必须在能够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的薪酬水平上增加一份激励薪酬,以保证这份工作是该员工所能找到的最高工资。这样,一旦员工失去这份工作,将很难在社会上找到相似收入的工作。因此,一旦员工失去工作,就承担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珍惜这份工作,努力完成工作要求。 

因此,企业在薪酬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就是实现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即是指要通过企业内部科学的岗位评价与公正的考核体系才能维持;而外部公平则主要是员工个人的收入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水平。个人公平虽然难以从外部表现来衡量,但对于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企业需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缩小双方的认识差距。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市场上的真正价值,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满意于企业给予自己的待遇。只有双方实现互信,才能保障共赢。 

如果员工与企业之间都无法完全地信任对方,那么,双方都会处于劣势之中。所以,企业只有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相对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员工能够获取应得报酬,或让员工相信他能够获得应得报酬,这样员工就能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结局。 

博弈大智慧 

很早就有“主人翁精神”这一说法,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在现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中,很少有人再提起它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空洞的口号,只能是自欺欺人。 

现今,许多员工对企业的“人身依附”心理已经大大减弱。在联想公司,许多员工喊出的“公司不是我的家”它深入人心,为广大的打工一族所普遍接受。付出就要求回报,并不过分。而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付出薪酬的前提是要求员工为公司做出相应的贡献。 

在公司和员工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争斗的博弈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薪酬。薪酬也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博弈的对象,这一博弈的过程与“囚徒困境”很相似。由于员工和企业很难有真正的相互认同,双方始终在考察对方而后决定自己的行为。员工考虑:拿这样的薪酬,是否值当付出额外的努力?企业又不是自己的,老板会了解、认同自己的努力吗?公司会用回报来承认自己的努力付出吗……公司方面考虑:员工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现在的工作?给员工的薪酬待遇,是否物有所值?员工会否对公司保持持续的忠诚…… 

在员工与企业的博弈中,员工要满足于企业给予的薪酬水平,企业也要对优秀的员工给以薪酬上的回报。这样,双方的博弈就能达到阶段性的力量均衡,从而实现共赢。


为什么说当别人贪婪时你要变得害怕?(1)


为什么人们都怕别人说自己老? 

为什么很多人看着股票往上升值,可就是不出手? 

经典博弈介绍○之:斗鸡博弈 

两只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雄鸡要展开一场搏斗,在这场搏斗过程中,每只雄鸡都有选择进或退的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