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作dna-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对待时间这种志在必得的信念,固然是一种气魄,却只是凸显气魄之线性,却有失于全面。
对于时间,我照着弘一大师的说法,想出了这么一种观点:“不让机会是谓有识,不让时间是谓无度。”
机会来时,我们当然一定要掌握,否则称不上有见识;机会还没到来时,我们则必须听从时间的声音来等待,否则只有徒乱章法,事倍功半。
很多事情,一定要靠时间的沉淀,光靠机会,光靠急进,是没有用的。
对于时间常听到的另一种说法,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表面上看来是气魄十足。其实,只能说蛮气十足。“一时”和“千秋”是两回事。如同我们可以选择在山脚看一番风景,也可以选择在山顶看一番风景,但不可能同时又在山脚看,又在山顶看。
当然有人看过山脚也看过山顶的风景,但那还是时间给他的礼物,让他有一个拾级而上,山上山下,风光一览而尽的过程。光是逗留在山脚下,却又要力争“一时”和“千秋”的人,那只是他还没仰头,没看到山势的巍然与险峻。
我们对人的态度,会左右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我们对时间的态度,又会回过头来左右我们对人的态度。


如何决定成长的速度


高层主管要注意的各种策略中,首先就是企业成长的速度。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呼吸的速度、动作的速度。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企业,会设定不同的策略。其中之首要,就在于企业成长的策略。
你要一个企业的年成长率是百分之三,看来静若处子;还是年成长率百分之三十,看来动若脱兔?
企业给外人的观感与形象由此而来,企业内部的组织与管理也因此有别。
我接手过一个企业的经营。当时很多人给我建议:千万不要成长太快。成长太快,老板还是会要求你有更高的成长率,总有满足不了他的一天。况且,太快容易摔倒。相反,如果慢慢地成长,每年都有进步。虽然进步一点点,但毕竟有进步,你自己轻松,老板也满意。
我选择了前者,最后果然因为走得太快而摔倒。
但是,如果选择后者,真的就会没事吗?
我听说过一个案例。在一个企业集团里,有一家公司永远只要在同业里排名老二,即使有第一名的实力也不抢先。理由是:如果抢到了第一名,那就成了明星企业,容易成为别人的标靶。永远的第二名,就像鸡肋,不会被人放弃,也不会被人眼红。
这可是个很不错的自保策略。但是,不求第一的心理给自己从内部种下了失败的种子。最后,这家公司还是出了问题。
因此,我们到底要选择百分之三,还是百分之三十的成长步伐,其本身并没有一定的优劣、对错。
重要的是这种选择要符合环境的条件。环境需要稳扎稳打的时候,却硬要快速成长;环境需要更上层楼的时候,却硬要原地打转,都同样危险。
这种选择也要适合属性。
如果你认为你适合动如脱兔,那就不要克制自己的热情和能量。克制得多了,会生病。但是要记住,既然喜欢动,就不要随便摔倒,摔倒了就不能动了。起码有段时间不能动。因此要动中求静。
如果你适合静如处子,那就谨慎地保持自己的力量,每一步跨出去都顾盼自雄,无懈可击。但是要记住,不要落于一潭死水。死水就是雕像,而不是处子了。因此,要静中求动。
不论哪一种选择,总要忠于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长期的方向所在,前后的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
信奉动如脱兔的人,摔倒了,要一声不吭,拍拍灰尘,扎扎伤口,继续再朝目标挺进就是。
信奉静如处子的人,要不随别人的鼓动而起舞,稳定而持续地迈进,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戚继光和李成梁的故事


在高层主管的层次,考虑各种成长策略的时候,有时候会涉入许多就事论事以外的因素。或许,简单一点儿说,就是政治的因素。
看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比较清楚。
明朝末年,戚继光因为在东南沿海扫荡倭寇的战功,而调到北方戍边,对付蒙古方面的威胁。戚继光主要采取彻底击退的策略。出击的时候,他力求一举肃清,让对方不敢再犯;防守的时候,他大修长城,研发各种新的军事理论与战术,从长期着眼来巩固防线。如此,戚继光威名远播,北方平定,十数年不见烽火。但因为长久不见烽火,一来累积不了战功,无法封侯进爵,二来重要性容易为人忽视,结果日后因“不宜于北”被贬调广东。
李成梁是当时另一位名将,镇守辽东。他的策略和戚继光完全不同。对付女真,他一方面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另一方面不求一举清除,反而要给敌人留下一点儿退路,以便自己随时有仗可打,有战功可以累积。结果,关外烽火不断,他不但战功一再累积,爵位最高封了伯,并且也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没人能动其分毫。
到底是戚继光聪明,还是李成梁聪明?
戚继光虽然在张居正死后就立刻失势,吃到自己不会当官的苦头,但是今天大家不但记得他是一个为明朝保持了一些元气的大将,他的种种练兵心得,甚至连他所发明的“戚继光饼”,都流传至今。
李成梁虽然在当时不可一世,红极一时,却也因为他以夷制夷,欲擒故纵的策略,最终养虎为患,致使努尔哈赤崛起,不但统一女真部落,更进而夺得大明天下。
历史不过二三事,总是重复而已。
企业里的情况,也是如此。
也许,你会说,机关难免要算,以夷制夷,欲擒故纵,历史上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李成梁只是运气不好,碰上努尔哈赤这个大清朝的开国之君,否则,他的机关不见得算得不对。
话不能这么说。这要看我们的根本立场。
以夷制夷,或欲擒故纵,如果出发点是为公而不是为私,只是我们一时不得已的妥协,当作一种过渡的手段来使用,那是一回事;如果出发点是为私而不是为公,目的是为了挟敌而自重,那又是一回事。
因此,你要选择戚继光的策略,还是李成梁的策略?
怎样选择才算聪明?
请问你的良心吧。


止谤莫若无辩


越高层的人,当然就越容易得到掌声——不论这些掌声是由衷的,还是另有目的。
然而,掌声之中,不免混合嘘声。所谓:“誉之所至,谤必随之。”
因此,职位到了一定层次之、或是工作取得了为人瞩目的成果之后,必须对“谤”有个对应之道。
中文里,谤之前常加一“毁”字。毁谤相连,十分贴切。不是先毁后谤,就是先谤后毁。
毁谤的着力点有许多:工作能力、男女关系、金钱操守、忠诚程度等等,不一而足。不变的只有一个原则:真正使得上力的毁谤,一定是当事人最引以为傲的强点,而不是弱点。因此,越是自持男女关系清白的人,别人越会在这方面罗织你的罪名;越是金钱操守高洁的人,别人就越会在这方面做文章。
道理很简单。一、你最强的地方,正是你最不备的地方。二、这样莫须有地攻击你,你才会激动、抓狂,乱了脚步。
毁谤的本质和作用正是如此。
毁谤的实际作用和功效,又可能多大呢?
看历史上的例子。
袁崇焕是明末唯一可以抗清的大臣。纵横关外的努尔哈赤唯一的败仗,就是在袁崇焕的手里。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国之栋梁,明朝却轻易就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不但抹煞了袁崇焕卫戍疆土的功劳,反而把他定成通敌的叛国之徒,结果公开凌迟处死。袁崇焕被弃市的当天,北京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人人巴不得生啖这个叛贼的血肉。
毁谤的捏造空间和可能效果,都在这个例子里发挥到极致。像袁崇焕这样的人,怎么能想到别人会拿他的忠贞来做文章?又怎么可能得逞?然而,就是事实。历史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也因此,很多人乐此不疲。
看袁崇焕的例子,应该对毁谤的本质有所体会,因此必须淡然处之。
对我自己来说,最受用的是弘一大师说过的一句话:“止谤莫若无辩。”
无辩。
有一位朋友不太同意。他说:“这句话很高明,不过我还是要看别人谤的是什么才能决定要不要辩。”
但,无辩就是无辩。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辩。
你在乎的,你不在乎的;别人夸大其辞的,别人凭空捏造的;影响有限的,影响严重的。甚至,性命交关的。无辩就是无辩。
只有无辩,才能体会到无辩的作用。


功遂身退


人攀登高山,总要有下山的一天。也好比人上了舞台,就总有下台的一天。这是自然的规则。
企业的兴衰如此,人事的变动也是如此。所以,高层主管的重要课题不在如何更上层楼,而在如何功遂身退。换句话说,上台上得漂亮固然可喜,下台下得漂亮才见功力。
但,“除却巫山不是云”,上了台的人,很难有这种认识。因此,下台总是被动的状况居多。这种时候,不妨有一些心理准备。
第一,不要回头。对准备上台的人来说,舞台在前方,盯着舞台是应该的。对下台的人来说,舞台在脑后,所以,不要回头眷恋,否则只会骨碌骨碌滚下去。
第二,自信。下台最惊险处,却在不惊险处。暮霭四起,四野无人。这种寂寞是最大的考验。但是,你如果真正热爱表演,那你应该相信自己永远都会找到一座新的舞台。所以,下台只是登台的准备,不下这个舞台,怎么登下一个舞台?
第三,自处。有时候,光有自信也不行。机遇不配合,你就是找不到另一个华丽的舞台。因此,要懂得自处。自处最重要的,就是与自己的工作相处。
要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把工作的本质和表象区分清楚。
我们究竟是热爱歌唱,还是热爱舞台?还是只爱在大舞台上歌唱?万一实在找不到舞台,是否可以就在街头,就在旷野中高歌呢?
自处之后,才能平静。
第四,平静之后,才懂得善用助力。助力有两种,有正面帮你的,有负面帮你的。两种都要善用。运用得好,别人从背后推你一把,还正好可以助你跳上另一个舞台。运用不当,别人好心拉你一把,却正好把你拉进一个水沟。力量没有绝对的好坏,要看怎么运用。
一定要在舞台上才能歌唱的人,一定要急着上台的人,很容易把助力用拧了。要唱就随时随地都可以唱,不唱也可以欣赏别人表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观察到助力的运用。
不过,这些都是说来容易。究竟之道,还是趁我们在台上的时刻,甚至还没上台的时刻,就先想好这个台要怎么下。由于主动,我们下台的时候才能比较不回头眷恋,才能轻松地欣赏一下别人的表演。至于要不要再上一个新的舞台,也就成了操之在己的一个课题了。
急流勇退,是一个关键时刻的智慧。
功遂身退,则是一个全盘布局的智慧。
高层主管,看的是大局。应该有这种智慧。


下台的品位


有两件事情,一直让我过去深有所感,但又总是不很明白。
两件事情都发生在一九九○年。
第一件,是日本相扑选手千代富士的故事。
千代富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相扑界的霸主,所向披靡,对日本相扑运动的发展有极大贡献,所以他退休时拿的特别退休金高达一亿日圆,(另外还有私人收到的断发仪式金三亿日圆)当时都是破纪录的。
千代富士身为横纲的后期,日本出现了一位年轻明星,叫作贵花田。也就是日后改名为贵乃花,也成为横纲的那一位。
一九九○年的春季大赛,千代富士与贵花田交手,输了。而千代富士在输了那一役之后,隔天就宣布他要退休了。
我虽然很佩服他那种急流勇退的精神与气魄,但有一点却不很明白。当时千代富士还在盛壮之年,虽然年轻后辈追上来,胜了他一场,但是他为什么不再拼一下呢?他是不是也太缺少拼搏的精神?他到底是为什么只凭这一役,就一叶知秋地知道自己要走下相扑场所的时间到了呢?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九九○年底。
曾经如日中天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议题,引起党内的不满与重选党魁的挑战。撒切尔夫人没把挑战者放在眼里,仍在国外开会,也没有特别拜票、拉票,结果投票下来,虽然以二百零四比一百五十六票领先挑战者,但是差了两票没有把挑战者击溃,而需要再有第二轮的投票。
撒切尔夫人回国和党内其他人士开会,讨论过后,她宣布退出第二轮投票,实质上等于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就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当时我也很不明白,第一轮是她轻敌,并且只差两票,她为什么不再努力一下呢?她为什么就一叶知秋地知道自己要走下政治舞台的时间到了呢?
这两个不同领域的高手的下台之姿,让我印象深刻。但是他们那种判断能力到底从何而来,我一直不很明白。
到了最近,看了另外一些人物的行为之后,有了对照,我的疑惑才解开。
事情没有那么复杂。不过是一个品位。
任何一个组织的高层人物,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引起非议,本身就是品位。引起争议后,如何不要只知援引社会上一般人最低的标准(包括最低的法律与道德标准)来为自己辩护,也是品位。
越是高层人物,越要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言语及行为示范。
高层人物,不仅有自己智慧,还有自己的品位。


我曾经有过的周末(1)


我曾经有过一种周末——灰色的周末。
那时候,我在一种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人生的状态中。
那是一九九七年下半年到一九九八年上半年之间。
当时我刚离开上一任工作不久,先是创业,新成立了一家公司,紧接着,因缘际会,又应邀同时负责另一家百年字号的出版公司的经营。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上两个班的日子。早上九点,我去重庆南路那家古色古香的公司上白天的班;晚上七八点,再赶到景美那个带着地下室的新公司,工作到半夜两三点不等。不论睡多晚,第二天早上九点再出现在公司。
听到我这样工作的人,客气一点儿的,会说一句:“就说嘛,是个工作狂嘛。”不客气一点儿的,则干脆说一句:“疯了!”
我呢,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工作狂,当然更不觉得是疯了。我只是浸淫在一种满足的感觉里。
因为我白天和晚上的工作,是两种截然不同性质的工作,又有不同的色泽与趣味。
经营那家老字号的出版公司,像是在驾驶火车,一定要有轨道,不能随便乱开。轨道就算要调整新的方向,也急不得。但是火车一旦起动,却是陆地上载货量最大、运输最快的交通工具。
经营那一家刚诞生的公司,则像是驾驶吉普车。爆发力足够,方向没有任何限制,车身上还有夺目的缤纷色彩。不过,吉普车就是乘载几个人的交通工具。
日夜可以操控两种不同交通工具的机会,我只觉难得,尽情享受都来不及,怎么会无聊呢?怎么会有疲累的原因或理由呢?
然而,你毕竟是会落单的。在某个星期六的午后。
你也毕竟是会疲累的,最少,在持续工作了一个星期之后。
于是,你总要面对一个周末——虽然在还没有双休的当时,那个周末不过是一个周六的傍晚加上一个周日。
你,只能回到一个叫作“家”的地方,面对你在一个星期里必须自己面对的这段时间。
那是一栋大楼的顶层。进了门,右手边有一片视野很开阔的玻璃窗。甚至,就连创业公司的那栋楼也看得到。屋子里,因为定期会有人来清理,所以很整洁。就算没有人来整理,也不必担心脏乱,因为你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在屋子里活动。
屋子里没有人等你。那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空间。
每天半夜回去,开了门,体力和精神还好的时候,你会不想开灯,只是站在那片玻璃窗前看一会儿外面的夜空,还有点点的灯火。体力和精神不济的时候,你也没有力气开灯,只能倒在地板上,就着视线所及的范围,呆呆地看一会儿玻璃窗外的夜空。
然后,你会把自己挪进那个叫卧房的屋子。再然后,你会在闹钟响起来的时候,再把自己挪进那个叫浴室的屋子,开始一天的循环。
那个地方,真能叫作“家”吗?你会有一点儿怀疑。
起初,你抓不住周末该有的生活方式以及节奏。
即使是平日一起工作到半夜两三点的伙伴,在星期六下午也不一定会出现在办公室里。你会突然发现,是的,周末到了,是否自己也该变换一下生活的规律,或是色调。尤其,如果那个周末还下雨的话;如果在雨水之外,空气中还可以感到四处弥漫的阴湿的话。
你不想回到自己住的那个地方,不想重复周一到周五的生活感觉。因此你会想去另外找些感觉,甚至只是找一个人,一个可以靠得更近一点儿的人。
但是爱情、激情,你都经历过。
你知道只是为了那个阴雨的周末,而想找一个可以取暖的人,有多么危险——不论是对你还是对别人。
于是,后来发现,周末,你能做的,还是回到你一个人的那扇玻璃窗后的屋子。
这样,开始的时候是被迫,但后来是自然,并且必然地,你知道周末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
睡眠。
起先,你不会睡。尤其是在周末。
虽然不定闹钟了,但是你的生理时钟早已启动。星期天的早上,你还是会在七点左右就睁开了眼睛。然后你又起床,开始一天的各种生活动作。
然后,逐渐地,你开始适应另一种睡眠。
星期天的早上,六点,七点,你还是会醒过来。头脑十分清醒地醒过来。然而,你会告诉自己:不要起来,不要起来,你的清醒只是假象,现在远不到你要起来的时候。也许那么一分钟,也许三分钟,你又慢慢地沉入了睡眠。只是这次睡眠的质量太差,你会不断地浮沉在半梦半醒之间,然后,你累积了一个星期的疲劳和倦怠,也就跟着从骨缝中,从意识间,幽幽荡荡地飘升起来。
那是段很不舒服的睡眠,一种挣扎,一种辗转,一种不安的睡眠。隐约的意识间,你会想到算了,干脆起床可能还更好一些。
但是随着尝试错误的经验,你还是会让那段睡眠继续下去。
到中午。


我曾经有过的周末(2)


中午时分,你所有的疲累都延伸到骨骼和肌肉的每一个角落了。你身体的酸痛到达一个顶点,伴随着空腹的饥饿感。所以你会挣扎着起床。混杂着不很清楚的意识,拖拉着不很听话的身体,来到冰箱前面,打开,拿出点东西,放进微波炉,等那么几分钟,胡乱往嘴巴里填了下去。
然后,在意识还没清醒过来之前,你再拖拉着身体,回到原来那个房间,把自己沉重地摔回床上,摔进睡眠。
接下来的睡眠,也许会是前面中断的那一段的一些延续,譬如梦境的某个部分。也许不会。但最起码,那种混合着酸痛、疲累、半醒半睡的挣扎,却是会继续下去。你仍然不时会问自己,是不是干脆起来算了。
但是不要。你还是要继续,继续睡下去。
时间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飘浮过去。
你在床上辗转反侧,恍惚中可以感觉到午后的光影一路倾斜,然后,就在颠簸的路面上,你突然坠下一个深渊。不再有半醒半梦,不再有任何感觉。你真的睡着了。彻底睡着了。
差不多再有意识的时候,屋子里已经暗下来。隐约间,可以听到隔壁准备晚餐的动静。但,这些都干扰不到你。
因为你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状态。所有的酸痛和疲累都消失了,你的骨骼、肌肉、皮肤,都处在一种舒解的、温柔的状态。你好像继续闭着眼睛,也好像已经睁开眼睛。你没有任何疑惑。你知道,这就对了。疲劳了一个星期,挣扎了一个整天,你需要的只是把自己载送到这里。你好像浸在暖暖的、微微波动的水流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那水流把全身每一个关节都进一步温柔地抚摩。
你会轻轻睁开眼晴,看一下已经全暗的房间,像是打个招呼,也像是告别,然后再沉回睡眠之中。这一段睡眠,又和前一段的不同。起初你不知道怎么形容这次的睡眠,后来,才想起英文里有一个叫作“黑甜梦乡”的说法。
差不多晚上八九点的时候,你会真正起床。玻璃窗外又是灯火一片。
这次你很有目的地进了厨房,给自己准备一点儿还算可口的食物。然后,在一种体力和精神都很舒适的状态下,打开前一天晚上带回来的未完的工作,打开手提电脑,进入整理的程序。你要回顾一下上个星期,你要展望一下下个星期。
在轻轻的键盘声中,你会再度工作到半夜二三点。
关掉计算机的时候,你忽然体会到,这的确是个家。不只是个住的地方。
你也体会到,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周末,和你所需要的周末方式。
那是一种灰色的周末,你所需要的,是等待睡眠,以及,睡眠中的等待。


微型人生


大约二十年前,我刚当上一家企业的总经理。每天工作得不亦乐乎,业务上的应酬也很多。
有一天,一位好久不见的朋友从香港来。她问问我的作息情况,说那怎么行啊,你哪有时间陪家人吃饭啊。
我说是啊,怎么可能有时间。
她说,香港有个大富豪,每天再忙,连午餐都一定回家吃的。
她说的话,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