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电脑会种田-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合天子点了点头,“不就是几口破缸,你稀罕你就拿去!”

“万万不可啊!”几个老臣颤颤巍巍的跪了下来,人老了就怕死,所以这些年这些所谓的顾命大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瞅着自己的新皇了,反正皇帝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丢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是眼下看着合天子居然要把这个九鼎送人,要是江山易主,他们这群没用的老东西难道还能有锦衣玉食?他们自然着急了,可是几个新臣就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还年轻还有的是资本跳槽,薪水一般都是越跳越高的,所以他们觉得这已经到了表忠心的时候了。

自从合天子参加完选美大赛之后带回了几个后宫佳丽,就越来越荒废自己的朝政了,年轻的官员对于这样的合天子还能有任用提携的能力深表忧虑,所以在老臣们下跪的同时他们也跪下了,“我央央天子之地岂能言而无信?既然答应了泾国,怎么能不把九鼎交给他们?”

合天子看着下面的几个老臣问道,“你们因何不同意孤把这几口破缸借他们泾国把玩把玩,人家泾国也不是个小气的人,借了也还是会还的嘛!”

“皇上,这不是归还与否的问题!”一个老臣率先说道,“九鼎不同于一般的器物,象征着皇室的威严,一旦借出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哟!”合天子坐直了身子,一脸我也很为难的看着徐哲,“你看,大家不同意借给你!要不,你换一个大缸拿走?我大殿之上不少大缸,别的就能借你,别说是借给你,就算是你拿走也不碍事!”

“启禀皇上,正是因为九鼎象征着您的权威,我等才想要借九鼎,好在九州四海传播合天子的威名!”徐哲说道。

“你看,人家也是一番好意……”合天子看向几个老臣说道,区区几个破缸难不成我一过天子想借还借不出去了?“你们就大方一点,叫人参观一下,你们要实在是不放心,那叫徐哲写个借条,时间到了还不还回来你们就拿着借条去找人要?”

“呵呵……”在合天子身边的一个侍妾忽然掩嘴笑了出来,合天子顺势忘了过去,这女人胆子倒是不小,大多数的女人看见男人们说点正事一般都是谨言慎行,几乎不动不开口的,这个神经大条的居然能够笑出来,实在是很对合天子的胃口啊!合天子看向她问道,“你笑什么?”

“在下在笑,皇帝你乃天子之身,天下都是您的,难不成害怕在自己家里丢了一个大缸不成?要是打了借条,岂不是叫天下人笑话了去?如同奴婢这般!”侍妾跪在合天子的面前说道,这个会说话的激灵人也是在选美大赛的时候从林晓如那里选出来的,也算是苏秦觉得比较得意的一个手笔,这个女孩姓陈全名陈杏林,不但说话的声音好听宛如黄莺名叫,笑声也十分清脆叫人觉得十分悦耳,连长相也清新脱俗不同于一般的胭脂俗粉,脑子转的极快、也极会说话,这样的女子本来不容易被收买,但是陈杏林的哥哥正是被合国的贪官污吏压迫致死,所以,心中对这个国家有着颇深的恨意。

加上在选美之时,陈杏林的母亲陈氏也身患重症,还是苏秦给杏林借的银子叫其母亲去看病。所以杏林才愿意来到合天子左右侍奉,并且在必要的时刻对赵国的起兵一事施以援手。此刻徐哲前来索要九鼎,杏林虽不知道赵国的打算是什么,但是想来日后必定会引起合泾的反目,所以才帮了这个忙。

这个忙阴差阳错的就帮了王晓芳,连徐哲自己都没有料想到,他前脚踏出合国的皇城后脚,范炙的报刊就开始了印刷的工作,就等徐哲差不多在边境进退不得的时候全国发布报刊,这次是难能可贵的每日新闻各地方的都用了统一的内容,其一是徐哲像合国借九鼎一事,其二当然就是九鼎的科普知识了。

不能叫所有人都以为泾国却缸,所以才叫徐哲过来顺路稍两个大缸回去吧?

其三的话就是当初赵振天是否想要谋害合天子的深度剖析;其四自然是赵振天需要脱罪总有人需要顶罪,于是徐柔的死又被重新拿出了台面,甚至多了不少的台前幕后,不管是真是假,这份报纸在发布的当时就被各地的百姓抢购一空,传阅至数千人手中,等泾国国君想要回收的时候报纸上的字迹都模糊的不成样子了,就别说是销售的人那里是否还有余粮了。

最令人着急的是,不管是张方毅事件、还是这次的九鼎事件,泾国的国君都只能空发脾气却找不到泄恨的人,每日新闻驻各地办事的人都是秘密的,这些别说是泾国国君,很多就连范炙本人都不是十分的清楚,就是为了一旦一个人被擒拿抓住扛不住严刑拷打而咬出别的人来。

王晓芳觉得这个思路非常的正确,所以在培养孙明的时候也沿袭了这个套路。这一天的每日新闻,每个人都不忘给王晓芳留了一份,她手中足足有五份报纸,连泾国收缴上来的都没有她一个人拿到的多。

“差不多是时候了!”王晓芳对着五份报纸相同的内容点了点头自言自语的说道,说罢看着身边的张青吩咐道,“青儿,你去,把合国的地图拿出来叫我看看!”

“是!”张青应道,转身踩着凳子爬上书架的顶层把地图给取了下来递给王晓芳,“干娘,你要的地图!”说罢帮王晓芳展开来,从今天开始赵夫人的府邸就要变成这次赵国伐泾取天下的一个据点了。

第190章 真正的战争

正文 第191章 强国自有祖上庇佑

第191章 强国自有祖上庇佑

王晓芳的眼神从地图上最西面的西番慢慢的东移移到了边城——入关的第一站!如果攻打边城发起突袭的话,赵振天能够比徐哲更早抵达边城,发动战役,只是边城无论是对赵振天而言还是对王晓芳而言,都有着太多难以割舍的情节在里面。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其上伐谋、其次伐交、再下攻城。

王晓芳坐在书桌上很不确定到底赵振天到底会怎么抉择,张青看着自己干娘凝重的脸色,便开口说道,“干娘,其实……你不必太过担心赵将军攻打进来!”

“怎么说?”王晓芳抬起头带着浅浅的笑意看着张青,倒是不想这孩子的眼力劲儿不错,能看得透她的心事,只是未必知道王晓芳在担心的是什么,眼下边城的情况比较复杂,谭椅和马家的两位都被关在地牢之中,虽然没有被杀,但是也受了不少折磨,王晓芳拿捏不准的就是洪大兴的选择。

“我爹爹投了赵国、林少成死于赵将军麾下,徐哲现在只能在泾国的矮子里面拔将军了,不论带谁去作战,都只能是一败涂地,所以边城之地必定为赵将军所有,如此一来,徐哲就只有后退。”张青指着边城东面的城市楚塞,“徐哲退守楚塞,必定会和边城东面的城关失去联系,泾军就被赵军分为两块。”

“泾军手下再无将军?”王晓芳皱了皱眉,堂堂一个打算窃取天下的大国居然敢说自己手中之后林少成、张方毅两位将军,这未免把打江山一事看的太过容易了,张青摇了摇头,“还有,但是只怕请将太难,加上剩余的几位将军历来和徐家不合,只怕这次徐哲为了逞一时之勇而独自带兵。”

“徐哲说起计谋到当真有几分能耐,但是带兵打仗就差太远了。”王晓芳说罢摇了摇头,看着张青继续问道,“倘若徐哲失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干娘是不是以为泾国的强大全赖徐家的支持?”张青似乎看懂了王晓芳的疑虑,从解释变成了反问看着她说道。

“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和文臣武将自然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王晓芳犹豫了片刻继续说道,“我实在对这位国君没有什么了解。”

“干娘想听听泾国的历史吗?”张青看着王晓芳问道,似乎从一开始到现在,王晓芳对泾国就从来没有好奇过,因为苏秦的关系,从一开始对渭国就有着几分的了解,从富裕到衰落,而因为经济的关系,王晓芳对于韩国也十分的关注,惟独对泾国,好像一开始脑子就呈现的是自动忽略的模式。

见王晓芳点了点头张青就尽自己的所能将泾国的历史娓娓道来。在四个诸侯国中,只有泾国的国君不是皇亲国戚,当年单枪匹马带领一支轻骑大败西番,随后合天子才增兵十万将西番彻底的赶出了九州大陆去了麓骊山的西面。

因为这个战功,三位诸侯王——赵、韩、渭——为了相互制衡彼此的实力发展,提出封这位大将军李成德为泾国国君,所以泾国国中真正骁勇善战的并非别人,而是这位泾国先王的直系和旁系的血清。

在泾国受封之后,韩国地势偏远无法觊觎泾国的领土,而赵、渭则仗着国力强大,想要吞并泾国的土地。李成德便和自己的弟弟李成吉南北分别迎战渭国和赵国,因为赵国的兵力较强,所以擅长打仗的李成德便率军在北,没有自己哥哥威猛的李成吉率兵在南。

历时三年大败赵、渭两国。

赵、渭两国从此元气大伤很长时间没有缓过来,而泾国真是趁着这个时机发展自己的国力,根据远交近攻的原理和韩国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韩国就是看着自己够不到泾国,觉得就算是泾国死翘翘了,自己也分不到一杯羹,等他从韩国屁颠屁颠的穿越整个合国大陆到达泾国只怕是连个渣滓都不剩下的了!

所以韩国和泾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后来李成德去世,李成吉接替哥哥的地位成了国君,他治国有方,泾国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空前的繁冗,人口增长的速度也十分的惊人,数倍于邻国。这就意味着,在两兵交战之时他们的将军就是不会打仗,用车轮战也能抡死你!

李成吉虽然是个治国之才,但是因为为人心胸狭隘,对于李成德的唯一子嗣李绍敏十分的忌惮,处处提防此人,又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以迟迟不对李绍敏下手。而是将他赶往泾国的南面,不得北迁。

而张方毅算起辈分,算的上是这位被驱赶的正主的子嗣,有一点的血亲关系。这位李绍敏继承了自己父亲的才能,擅长领兵作战,几年下来战功不断。这叫作为国君的李成吉十分的担心,招他回到泾国的国都,那时候的李绍敏已经有了子嗣,终生被软禁在了国都中。而南面李氏的势力也渐渐的叫李成吉派过去的新的一支取代了。

后来,李成吉的儿子李永康继位,渭国见李氏的先祖已经仙逝,便再次来犯。南面抵挡不住,李永康为了泾国的利益决定卸去皇位,移交皇权给李绍敏,为的就是求李绍敏出山再次平定。这一去又是三年,李永康做了三年的皇位,三年后南方打胜,班师回朝却死在了途中,注定没有做皇帝的命运。

李永康命李绍敏的子嗣终生驻守南面,保卫泾国。对于皇位一事也只字不提了,后来几朝几代经历了几番更迭之后,南北的血缘渐融,当初的两支血脉引发的隔阂也被渐渐的淡忘了,知道现在的皇帝继位,李绍敏和李成吉的恩怨早就被遗忘的烟消云散了。

只是因为李绍敏的血脉常年驻扎南面骁勇善战,而驻扎在背面的李成吉的后嗣在隔了几代之后也出现了一位奇才李松,此人乃是带兵的天降奇才,横扫西番,将他们继续打退了数千里的距离,彻底解除了麓骊山之患才能叫赵国有时间开始修建长城。

而背面也在这一代出现了一位文雅的公子,李谨南。作为李成德的后嗣,李谨南所擅长的并非舞刀弄枪而是舞文弄墨。在南方一带颇受少女的欢迎,在各大酒肆茶寮中都成为追捧的对象,而当朝的皇帝所娶的容妃则是来自南面,自小和李谨南之间有着说不清楚的瓜葛。

容妃则是二皇子的母亲,这就是为何二皇子处处高于四皇子一头却仍旧不受待见。而四皇子的母后陈皇后则是李松的父亲。李松在得权之后强行将自己的女儿嫁入宫中,捧上后位。皇帝为了制衡李松的势力才重了南部的发展,启用了数位南面的将军,张方毅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大多数将军若非被李松害死就是没有真才实德,常年累月下来,南面竟然只剩下了张方毅和李元杰两人,李元杰也有皇室血脉,带兵打仗虽然略输于张方毅却也是铮铮铁骨一把好手,和李谨南二人一文一武称颂南面。

一方面为了挟制武官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希望停息这样的斗勇,泾国的国君便开始提拔数位来自民间的文人雅士,上朝堂参朝政。可是说,泾国的现任国君是第一位提出文臣选拔制度的人,此前都是依靠军工或者血脉关系得意走入朝堂,现在的选拔就更接近草根社会了,也像是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而徐家就是在此基础上发达起来的,成为了文官之首,也是全朝之中唯一可以夹在李松和李元杰之间不死的唯一一人。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说,这是依靠了徐哲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年少便浪迹天涯,为世人称颂。

关于这件事情,王晓芳只能说世人都是很好糊弄的,比如说那个时候、比如说现在这个时候。只要有个漂亮点能满足他们听觉感官的说法,他们都是很乐意追捧的。

所以,赵国真正的两位将军此刻还在按兵不动坐等事态的发展,他们想要绊倒徐家也并非一两日的愿望了,现在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也算是徐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借九鼎一事上原本是徐家立了大功,可是人都还没有回到国内就爆出了这么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来叫泾国的国君情何以堪,就是想赏你都不成。

王晓芳制造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无非就是叫赵振天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返朝。天下百姓虽然不明,但是做贼心虚的泾国自然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么目的。泾国的国君只提出了两点指示意见来,第一,要么就作死赵振天要么徐哲就自己准备白绫;第二,要么就查出每日新闻的情报联络人员要么就去韩国暗杀范炙。

这两件事情,王晓芳是知情的,因为有吴勇在其中的互通有无。吴勇这条线,只怕是快到了收线的时候了,徐哲对阵赵振天是必败的,因为赵国需要他败、泾国也需要他败、全国人民都在坐等他战败,他没有胜的理由。

这件事情可能全国人民都知道,只有身处在这场大戏里面的徐哲本人还没有参透。

第191章 强国自有祖上庇佑

正文 第192章 又如何?

第192章 又如何?

赢得边城只是赵振天想要统一整个合国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就连这第一步都显然走的不是那么顺畅,因为他不想和边城的人大动干戈,徐哲也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拿整个边城当做肉盾来绑架赵振天,叫他举步维艰。

此刻除了王晓芳和张青,赵振天和苏秦也同样站在地图前研究着攻打边城一事。现在天时、人和都已经具备了,惟独缺少的就是地理,“边城有多少人口?”

“三万余人!”苏秦答道,在选美大赛之前本来只有两万上下的人口,但是选美大赛之后就足足为边城带来了一万余的固定人口。作为赵国西部的城市,边城算得上是繁华了,周围的几个村落和小城镇,充其量也不过千余人,百余人的小村庄更是不计其数。

“三万!”赵振天敲了敲桌子,微皱着眉头,赵军手中能够带兵的将军算起来其实不多,李将军以往是负责后勤的,现在忽然叫他带兵并不现实,而右将军朱宇狄确实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军,打仗的路上和林少成有的一拼。

余下的人中,苏秦可以带一路进行突袭和奇袭,打仗的路子和王晓芳颇为相似,正面较量虽然不行,但是敌后骚扰却是一把好手。现在王晓芳为赵振天招来了张方毅父子,算是增强了他手中军队的实力。

而新提拔的陈友成,则也能够带领一个支队,只是此人目前还在韩国,还谈不上怎么使用的问题。边城一站不但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赵振天在思考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王晓芳利用每日新闻的传播效果将氛围给他营造到了目前这个局势上,泾国也摆明了是要和合天子撕破脸了,但是赵振天不但要拿天下还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徐哲就可谓是他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以和赵振天来场硬战。

赵振天却在边城一事上受到了掣肘,随便徐哲拿任何人来威胁赵振天,他都不能不管他的死生一事。加上徐哲一个人骑马前行,率先一步抵达了边城,这叫代替徐哲守城的洪大兴还颇为吃惊,“徐先生如此之快?”

“废话!”徐哲瞪了一眼洪大兴,“现在的情况如何?”

“情况不容乐观!听前方的探子回禀,赵振天带了两万五千人吗朝我们这个方向杀了过来。”洪大兴回禀到,徐哲不由的笑了一声,“两万五千人马?也好意思和我叫嚣!”

“军师,咱们的手中不是只有几千人马了吗?”洪大兴看着徐哲不解的问道,他才刚刚清点完泾军的人数按说是不会计算错误的,徐哲看了他一眼,“你以为泾国国君会不给我兵马叫我只身来迎战吗?何况我早就传下了书信叫几个关口的守城战士前来边城与我会和,我们泾军十万大军难道还担心他赵振天区区几万人马不成?”

边城是赵国和泾国之之间最大的城市不错,但是并非西番进入赵国唯一的路径,西番和赵国大面积接壤,这些所谓的关口当初也是为了防止西番入侵赵国而并非泾国和赵国之间的恩怨。所以只要赵振天第一步将边城放弃,那么在边城东侧的第一个关口卞城关攻城夺关,一样能够在东西方向上阻断边城与其他更加靠东的关口的联系,也就是说,徐哲这十万大军就真的能够被化整为零,然后逐个击破。

只是谁也不觉得赵振天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所以都认定了他一定会在边城一战上占得先机。这件事情全天下的人都看错了,连王晓芳自己都看错了。在徐哲得到消息赵振天的大军朝自己这边攻打过来之后的数日都十分的风平浪静,起先他还以为是赵振天顾虑边城百姓的性命之虞所以不敢妄动在边城外驻扎了下来,又过了小半个月,徐哲实在是按捺不住这份心思,驱人前去打探才发现,赵军在边城之外的十余里地安营扎寨是不错,但是他们可没有住在这里,两万五的赵军就和人间蒸发了一般,去查看的人回禀之后,徐哲就立刻意识到自己中计了。

大家都觉得赵振天不会去夺取卞城关,那么赵振天就偏偏要去夺一夺这个卞城关。直接放弃了边城,并且宣扬出去,收复我赵国的土地。此言论一处,举国上下,赵国的百姓各个都热血沸腾。这次赵国没有全力保全赵振天一事,叫他们十分的不满,后来泾国又接着赵振天的事件居然侵占赵国的关口,他们更是忿忿不平。

但是赵国的朝廷软弱无能,因为全国上下能拉的出来的将军也只有赵振天一位,所以十分的惧惮和其他国家的动武。才一再的退让,最后叫泾国骑到了自己的头上,这次赵振天杀起来,已经再也没有人将赵国国君放在眼中了,一个个誓死要加入赵国效力。

家家户户的男子都开始在家磨刀,打算等到赵军征兵入伍的时候就立刻去参军报效国家、保家卫国。当然了,所谓的报效国家、保家卫国都是一个说辞,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每一个男人从小到大建功立业的那份军功章的梦想罢了。

这次赵振天掉头的消息是王晓芳首先得知了,孙明手下驻扎在边城的人比徐哲还快的意识到需要探查安营扎寨一事,所以在徐哲才刚刚驱人去调查的时候,王晓芳已经拿到了孙明发回来了信函。

王晓芳虽然觉得惊讶,但是却也很快的冷静了下来,十分的欣慰在名与实之间,赵振天选择了后者。事实上,她才发现其实她一直都不了解这个男人,从来都只看见了他锋芒的一面,却忘记了他隐忍的一面。

赵振天有隐忍的一面本该才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点,当初王晓芳刚刚认识赵振天的时候,为了得到一个好军师,为了为赵国的驻边官兵争取粮饷,隐忍了多少冷言冷语和嘲笑?此刻赵王坐在朝堂之上都深知自己的王位只怕是坐的不会太久远了。

徐哲攥紧了手,挥舞着手中的战旗说道,“给我清点两万兵马动身和我前往卞城关与赵振天的军队一较高下!”卞城关的后面安长关也是泾国的兵马,只要两兵在卞城关会和,那么区区赵振天的两万五千兵马也只剩下等死的份儿,徐哲等于是用了双倍的兵力将他们围住了,在兵力是对方两倍的情况下,围住对方的全部人马方能叫自己的阵容发挥最大的功效。

想要待人冲出去,古往今来,只怕能做到这样的将军不算太多。

项羽算一个,却也只换得乌江自刎,楚人哀鸣。

“等一下!”徐哲才将自己的命令传达下去就立刻意识到了事情不对,一旦自己带着两万兵马动身卞城关,那么边城就会变成空城,届时一旦有人入侵将立刻陷入不复。而卞城关的后面安长关虽然是泾国的势力范围,但是安长关的东面在数三个关卡便是陈友成在看守的左阳关,一旦张方毅打算发力,那么后面的几个关卡也容易失手。

只怪一开始徐哲将战线拉得太长,打算处处牵制赵军,却不想最后自己被这个很长的战线处处牵制,而赵军却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发起攻击了。

既然赵振天做了第一个举动,那么……王晓芳就可以接上走第二步棋了——引西番入合。看过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