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侯-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道理。
“老大人,您掌兵多年,也知道咱们大明士兵的战斗力,所谓半农半兵,士兵们根本没经过多少训练,战阵荒废已久,这样的士兵上了战场之上,又怎么能和鞑子那些虎狼之士相比,所以要想打败后金,就得有职业军士,才能和鞑子相战。”
李从年的这番分析让孙承宗沉默不语,毕竟大明军士实力到底有多少,他心里也有数,不然孙承宗当初为何编练了名扬天下的关宁铁骑。
“那不知道侯爷有些想法。”孙承宗忍不住问道,眼前的李从年他一定也看到了大明军队的弊端,所以才编练了忠义军。
“李某想让孙老担任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祭酒。”李从年朝孙承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大明无数懂得应对战场上危急事件的将官布满军队时候,您老说说,咱们大明还会怕鞑子的大军吗?”
其实明朝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和后金的鞑子相差无几,甚至在火器方面还略胜一筹,只是不过大明军人荒废许久,战斗力十分羸弱,再加上流民之乱,牵制大明的军事力量,还有鞑子不断的对关内进行袭扰,大明根本没有休养生息,整军备战的机会。
所以才让鞑子慢慢的把大明拖死,再加上天灾不断,流民为活命不断袭扰地方,在三方力量的作用下,大明帝国才轰然倒塌,崇祯也成为了亡国之君。
“皇家军事学院祭酒?”孙承宗脸上一愣,这个帽子也太大了吧!
“孙老,你想象你教出来的每个学生在战场上厮杀,为国效力,守卫大明疆土,除灭鞑子,到那时孙老的名字一定会名扬青史,流芳百世。”
作为一个文人出身的大臣,孙承宗骨子那种名声重视名声的那种兴奋,却是让孙承宗抵不住那种诱惑。他已经是年过五十的老人了,而且生性耿直,当初弃文投军就看到大明局势日益糜烂,心急之下才投军为国效力,然后制定了关宁防线,守护了大明二十年的太平。
只是大明的局势越发沉沦下去,却是让孙承宗心里莫名的茫然,他不知道当自己死了之后,大明的未来在哪里,而李从年的出现,却让孙承宗发现他的接班人已经出现了。
“好!就让老夫用最后一把老骨头,为大明在尽最后一把力吧!”李从年的话,让孙承宗怦然心动,他决定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为大明做最后一件事。
历史上如果不是李从年的出现,孙承宗将在这两年后上书请辞,回家养老,最后死在鞑子的屠刀下,可是李从年的出现,让这个一生都在守护大明的老人,决定奉献出自己最后的人生。
“哈哈哈!有孙老这座大明军神在此,鞑子又何惧哉!”十分高兴的李从年,嘴里冒出一句文绉绉的话语来,让旁边的孙承宗大笑不已。
自此以后,大明皇家军师学院的成立后,每一年为大明军方训练了数以百计的将官,这些有着严格军事素养的下级将官在以后鞑子的战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人后来的成为了大明军方中坚力量,成为了一道守护华夏得钢铁长城。
☆、第九十七章 山东军械司
第九十七章 山东军械司
山东莱州,自从孔有德叛乱被平定之后,李福生被李从年奏请封为了山东总兵,编练山东镇得新军,只是由于大明朝廷的财政已经日益枯竭了,国库根本没有什么钱,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编练新军。
李福生从大凌城带回来得几百万两银子,除了三百万两被被李从年投入在山东的军械司外,李福生只能编练一万人的军队,这也是因为根据李从年的指示,财不看露白,他可不想成为满朝文武的眼中钉,山东之地,只要有这一万精兵,就能防御。
而且现在鞑子正把目光对着后方的蒙古和朝鲜,短时间内不会出兵关内,而大明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平定内乱,大战将来未来两三年之内。
莱州府西边的环形山谷里,作为周围数一数二的大山,这里也算是一个险要之地了,一个狭长的谷口通往山谷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地段,周围也是悬崖峭壁的地形。
只要守住了谷口,就能把敌人堵在山谷之外,大明军器制造局就搬到了这里。自从李从年掌握大权后,他就像崇祯展示了火枪的强大威力,提议京师重地,毫无险要可守之地,如果大明军械位于京师的话,恐怕崇祯三年的那场大掠夺还会上演的崇祯细想了之下,同意了李从年的提议,把军械司搬离到了山东莱州府这个险要的山谷之中。
“轰轰”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过后,十里外的山坡被巨大的铁球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土坑,周围飞舞的石块散落得到处都是。
“哎呀,射程还不够远啊!”当巨响过后,现在军械司大师傅孙元化,立马跑上前去查看火炮爆炸的威力,却见这发炮弹只是把地上砸出了一个大坑,威力根本没有多大。
“那要是在铁球里加上铁钉和铁片啥的,一定能增加炮弹的威力。”旁边的一个火器师傅提议道。
“不错!只要增加杀伤面积,这样锋利的铁片就会划开敌人的铁甲,就算铠甲在厚也抵挡不住大炮强大的爆炸力。”一脸烟灰,身上满是油垢的孙元华听见旁边师傅的话,不禁眼前一亮,附和道。
一想到激动处,他恨不得立马进行试验。自从他被李福生从孔有德的手里救出来之后,因为李从年的保举,孙元化只是被贬为庶民,并没有被杀头。
而且对于这个明末最有名的火器大家,李从年怎么舍得放手呢!当大明军械司搬迁到山东的时候,李从年就通过崇祯任命孙元化为军械局研究大师傅,专门进行火炮的研究工作。
在李从年印象里,未来的日子将是火枪称霸的日子,热兵器的出现将开变未来的战争模式和战法,而且这个火器是对于鞑子的骑兵,那可是大规模大杀伤性武器啊!就如同当初火箭战车出现在大凌城一样,如果不是鞑子没有准备的话,战车营根本发挥不了这么大的作用。
☆、第九十七章 山东军械司(2)
“孙先生,有几个番鬼想要找你?”正在这时,亲卫军参将李福生带着几个穿着黑色神父,手里拿着圣经的外国大胡子走到了试验场山之上。
原本还想继续自己实验的孙元化,脸上一愣。自从那日大难不死,朝廷也没有追究孙元化的责任,孙元化就被李从年聘为了军械局的大师傅,这然原本就不喜欢当官的孙元化心里一阵激动。
对于他这种喜欢研究火器的人来说,人际关系根本就不重要,他也不懂,要他做官比杀了他还举得难受,“飞利浦,你怎么在这里?”孙元化挽着有些发黑的衣袖,连忙把那两个西方人迎到了山谷之中。
“上帝需要拯救他迷失的羔羊,我们是为传播光明而来。”那个叫飞利浦的神父,面上忙时虔诚的抱着圣经在胸前话十字架,进行祷告。
“那结果怎么样?”旁边的李福生心里很好奇,这些西洋鬼来大明传道,宣扬什么上帝,还有什么有着翅膀的鸟人,这些东西还没有佛家的如来佛,和道家的老子听得顺耳些。
“总有一天,我要把上帝的福音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那个神父听见孙元化的话,脸上一阵苦笑,嘴里有些底气不足辩解道,
“孙,现在你干什么?”
“唉!一言难尽啊!现在我已经不是地方官员,而且现在我的国家正在遭受鞑子侵略,所以我在研究大炮,保护我们的朝廷。”李福生听见他们嘴里那怪异的官话,心里一阵无语,这些番人说话怎么这么变扭呢!
“总兵大人,我们该去军营了。”李福生旁边的一个心腹下属,在他的耳边低声细说着。
李福生这才反应过来,反正人已经带到了,他们有什么主意就让他们研究去,这是军械军后,李从年对李福生这样说道。
“恩!孙先生,你们自己聊,本将还有事先走了。”当李福生带着几亲兵离开之后,那些神父立马围着孙元化说着什么。
太阳高照,早已准备好的李从年带着李默,走进了他的马车位子前面,李从年已经和刘秀兰他们说明了情况,这次去九边,李从年还有这重大的任务。
“娇蓉,以后家里的事情你就多担待带一些吧!”临别前,李从年望着前来送别的杨娇蓉道。
刘秀兰的肚子已经很突起了,现在是崇祯五年,在过两个月,李从年就要当父亲了,可是因为政务繁忙,他每天到处奔波,都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在她的身边。
“老爷您放心吧!妹妹的身体奴家会照顾的,您是做大事的人,这家有我杨娇蓉在,就一定会把侯爷府打典得井井有条的。”李从年又要出巡了,虽然他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可是杨娇蓉却对李从年十分的行为感到自豪。
纵观满朝文武,有哪个人为了大明王朝不断奔走补救的,这样的英雄人物,作为他的妻子,又有哪个女人不由为这样的丈夫而感到自豪呢!
“得妻如此,我李从年就算死也无憾了。”对于杨娇蓉的理解,李从年脸上不有点有些感叹起来。
“相公不必如此!”对于李从年嘴里的糊涂话,杨娇容脸上满是哀怨,朝李从年道:“奴才要在家里陪着妹妹生产,没人照顾你的起居饮食。所以我让董家小姐陪你一起去吧!在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李从年听见杨娇蓉的话,脸上一愣,这丫头弄得是哪一出啊?
“欣儿姑娘!”杨娇蓉把有些害羞的董欣拉到李从年的跟前,对她道:“以后相公的起居饮食就劳烦你了。”
“杨姐姐说哪里话?侯爷府能收留小女子和家父,能为侯爷做点小事,奴婢怎么能不愿意呢?”董欣脸上有些微红,拽着着淡青色的衣角,满脸紧张的答应道。
“这不太好吧!董小姐………”李从年脸上有些迟疑道,这孤男寡女的,而且去边关巡视不仅路途遥远,要是他耐不住寂寞做男人应该做的事,那以后可就很难收拾了。
“怕什么?人家董小姐都不怕,你堂堂的侯爷怕什么,大不了以后两个人睡到一张□□罢了。”心直口快的杨娇蓉嘴里不自觉说了出来。
可是当她话刚一出口,李从年就觉得要遭,虽然周围没什么人,但是人家董欣可是一个黄花大闺女,他李从年也不会愿意败坏人家的名声,不然将来她怎么嫁人啊!
“行了,我的侯爷大人。男人心里那点小心思,我还不明白吗?再说人家董欣都能站出来,你怕什么?”
杨娇蓉在李从年吹着香气倒出了李从年的心思,男人嘛有时候就是发贱,越是得不到的,他心里越是惦记,现在把事情都挑明了,也省得李从年整天睡不着,惦记着人家。
“………”杨娇蓉的话,让李从年彻底说不出话来,这丫头也太强悍了吧。
“那行吧!“李从年无法,只得把董欣扶进了马车之中,美女上前,他还没有反应,那和太监有啥区别,就这样,李从年出巡队伍里,多了一个温柔体贴的董欣,也为李从年在路上的日子不再那么的寂寞了。
不过得了便宜又卖乖的李从年,面上在杨娇蓉面前装的比任何人都要正经,这一切让杨倩蓉看在眼里,不由对自己这个有色心没色胆的相公,感到一阵好笑。
要是在别的大户人家,如果看上哪家的姑娘,不弄得满臣风雨,就算不出错了,想到这里杨娇容望着李从年的仪仗队,在心里暗暗了一下李从年,转身离开了。
☆、第九十八章 九边
第九十八章 九边
九边代北部边塞的九个军事要镇,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大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
后来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于沿边设镇﹐派兵驻守。初期设立了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太原﹑固原两镇﹐这就是九边重镇得由来。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设立的九边重镇﹐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对加强北部边防﹐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边疆九镇得抵御,恐怕大明早在九边创立之前就已经被鞑子杀了个片甲不留了。
虽然表面上李从年巡视的是九边重镇,其实这次的行动李从主要是去往宣府,因为那里有着李从年想要的东西。通往宣府的管道上,天子令旗,巨大的威严牌,穿着铁甲的卫士,还有上百人的人锦衣卫开道。这支两千人的钦差队伍,让路上的行人都不由得为之侧目,这是哪一个大官出巡啊!排场竟然这么大。
在这次出巡,李从年先到了辽东锦州和大凌城参看了一下大凌城的防务,和祖大寿交流了下目前局势的看法,然后他回到永城,让徐明山和王师明把永城交给培训出来的地方官员,除了王彪的和赖三的黑旗军在祖大寿帐下听令外。
李从年让王大虎和破虏军去山东休养生息,整军备战,毕竟现在永城已经繁荣起来了,而且前面还有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和王彪的黑骑军。
破虏军留在永城也没是没用,而且增加永城的负担,李从年让李泓管理永城的事务,他向崇祯为李泓讨去了正式的官身,成为永城的知府。≮我们备用网址:www。fsktxt。com≯
当初跟着自己的一般老兄弟,李从年都给他们讨了正式的官身,成为了大明正式在编制的官员了,就算是王大虎也捞上了一个游击将军的位置。
马车里,在辽东停留了三四天的李从年和董欣的关系有些微妙,特别是两个人独处马车里面的时候,李从年总觉得他们身边泛起的暧昧气息,让李从年心里十分的不自在。
“呃!董姑娘,你不用怕,我…李从年…我。”话到嘴边的李从年望着马车内,这个娇滴滴的大美女,嘴里有些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噗!”望着李从年那坐立不安的摸样,董欣闪着忽闪的大眼睛,嘴里轻笑起来。“侯爷,你不用怕,奴婢又不会吃了你的。”
“啊!呵呵”听见董欣的话,李从年面上一阵干笑,他只觉得脸上有些发烧,一个从战场上厮杀下来的汉子,竟然会怕一个弱女子,说出去恐怕那些家伙还不笑落大牙。
☆、第九十八章 九边(2)
“其实,奴婢,奴婢…。。”说到底董欣还是一个未出阁的闺女,有些话她一个女儿家,到底说不出口来,一时间,整个马车里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气氛当中,李从年和董欣谁也不干率先开口。
“难道她真的对我有意思?”李从年在心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想法来,却是让李从年自己都吓了一跳:“我靠,现在有了两个女人,还不甘心,难道自己还想来个四人同行?”想到这里,李从在心里暗暗逼视了下自己,做人怎能这么色呢!
而位于马车里面的董欣,心里也是燥热,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她对李从年不过是有一个深深的好奇,特别是她刚认识李从年的那会,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
可没想到李从年在大凌河一战中,大放异彩,成为了整个天下百姓敬仰的英雄。
作为一个正直青春年华的少女,正是崇拜英雄的年纪,而且这个英雄还是自己身边的人,你说董欣能不心动吗?
只是女人家的矜持,让董欣只得把心中的爱恋掩埋起来,况且李从年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妻子了,就算董欣真的进入侯爷府,她也不过是一个小妾而已。
抱着这种想法的董欣,收起来了自己心里的爱恋,可是人就是这么奇怪,当你越是压制心里的欲望的时候,那欲望却又反弹得越厉害。
现在的董欣就是如此,她强忍着心里那颗扑通扑通跳动的心,眼神偷瞄着李从年雄伟的臂膀,挺直的腰板,还有身上那若有若无的阳刚男人气息,让董欣不禁觉得有些口干舌燥的。
谁说只有男人情动的时候会想念女人,男人也是一样的,心上就在自己身边,董欣如何不会动心。
“侯爷,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如何。“正当董欣胸中那只小鹿,在扑通乱跳的时候,骑在马背护卫着李从年的李默不由得朝马车里的李从年问道。
“好!怎么先休息一下。”听见李默的话,马车里的尴尬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了。
董欣连忙整理心情,为李从年掀起马车上的帘子,服侍李从年走下马车,下了马车李从年发现已经日上三杆,路边一个用茅草搭建的茶棚。
看到这支仪仗队停了下来,茶棚的主人有些胆战心惊的被李默带到了李从年的面前。
“这茶棚是你开的?”李从年望着一对老夫妻,有些胆怯的站在自己身前。
“回侯爷的话,是小人的茶棚,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来之前李默已经都给他交代好了。
他知道这个人是朝廷的侯爷大人,特别是李从年胸前绣着的金线红蟒袍,让这个从没见过世面的老汉双腿不禁有些发抖起来,这可是比县官老爷还要大许多的大老爷啊!你说他怎么能不紧张呢!
行了,老人家,我们今天只是从这里过,有什么麻烦你的地方,希望你见谅啊!”李从年望着眼前这个穿着补丁,花白胡子的老人,脸上一片和气的摸样。
“吩咐下去,大家在这里随便吃一下干粮,等进城之后,本侯请底下兄弟去宣府吃顿好的。”李从年朝旁边的李默吩咐道。
“是”李默得令下去吩咐了。
旁边的那个老人望着李从年发号施令的摸样,身体在也忍不住跪倒在地:“侯爷恕罪啊!”他身边的妻子也是满脸慌张得跪在地上,朝李从年参拜道。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位老人,李从年心里满是黯然,这是就人生的无奈之处,当你真正选择权利之后,以往朋友兄弟之间突然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彼此都有了隔阂。
这或许就是人的宿命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要做出选择就一定不会完美的。
“你们两位老人家起来吧!多准备些馒头,士兵们也都饿了。”李从年把两位老人从地上扶起来,让他们去准备吃食,毕竟两千多的人口粮,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这一千两银票,你拿着到你们镇里多买些面粉来,给他们多坐些馒头。”李从年从身边的亲兵手里接过一千两的银票递给老人。“如果不够的话,可以告诉我。”
“是!小,小人这就去办。”茶棚的老人,望着手里的一千两银票,紧张得手里发着抖,他辛苦了一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
“许三,你派十几个人和老伯去搬面粉。”李从年对旁边的亲兵道。
“是!”那个亲卫营的亲兵得令带着十几个亲兵,跟在老人的面前朝市集跑去。
☆、第九十九章 宣府
第九十九章 宣府
在周围的茶棚空旷处,都坐满了休息的士兵和民夫,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人,老人的儿子和媳妇端着茶壶为这些士兵来回的添着茶水。
“侯爷,你现在喝口水吧!”在一张干净的桌子上,董欣端起有为稍微的茶杯,轻轻吹了几口,把这杯茶递给李从年,可是当董欣放下茶杯后,她才明白刚才的举动有多暧昧,真是说什么也解释不过去了。
“呵呵!这茶很香啊!”李从年怕董欣尴尬,嘴里打着哈哈端起差喝了一口,嘴里不由得称赞道。
“恩!”董欣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真得太丢人了,只见他扭捏的端起手边的茶杯装着品茶得摸样。
表面上董欣若无其事,其实眼角都在悄悄的打量着李从年,不知道是不是董欣自己的错觉,还是听心里有鬼,董欣她总觉得李从年也在暗地里观察自己,当女人处在这一刻的时候,就表示她对这个男人已经动了心。
很快,那个老人就带着亲卫营的士兵们,带来了四五车面粉,这次带来的十几个火头兵帮着做起了馒头,一个一个巨大的蒸笼摆放在野地的炉灶上,空气里飘散着面粉的醇香味道,让人不由得食指大动。
“老人家,你来一下,我有些事情想问你。”李从年挥手让那个老人来到桌边坐下,开口问道:“你们宣府有什么没有大的商家呢!”
所谓宣府其实是蓟镇四海冶到大同平远堡的这段长城,而且因为派遣的总兵驻扎地在宣化,所以也被称为宣府镇。
来之前,李从年好像隐约间记得宣府镇得总兵,就是后世闻名史书,骨气长存的卢象升,在原本的历史里,卢象升因为监军高起潜的牵制下,最后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战死到最后一人。
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每每让李从年对这段历史,感到莫名的悲愤,如果不是有文官势力的牵制,还有监军太监的胆小怕事,最后让卢象升身子三十多枪,力绝而死。
“有啊!整个宣府最大的就是商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老头想了下一想,嘴里冒出这几个人的名字,这些商人都是些整个宣府,乃至山西的巨商,据说这几个人还把物质卖出到关外后面,赚起来的钱那可是海哪里去了。
听见这个老人的话,李从年知道后世所谓的满清八大黄商就是在宣府之中,这八家为了私利,不顾大明的利益,从后金鞑子手里用来那些带血的东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