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人生-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老爷孙怀博在进宫之前,偷偷的嘱咐太夫人,紧闭府门,禁止任何人出入,也不要对大老爷孙志远以外的人透露任何信息。
太夫人和太老爷相互扶持了一辈子,人老成精,在这紧要关头很有魄力的承担了下来。
孙淑婷看着太夫人在太老爷走后,那紧张难安的模样,主动留了下来,帮忙照顾孙淑湘,替太夫人减轻一些负担。
大老爷孙志远在得到太夫人传来的口信后,忙赶到了太夫人的住处,商议了一会儿,大老爷孙志远就下去安排。
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大老爷孙志远和太夫人就这样惴惴不安的守了一夜,在七月十四号寅时一刻,低沉的丧钟声从皇宫里传了出来,看来皇上已经驾崩,新的纪元将要开始。
听到丧钟的声音,困乏的太夫人立刻警醒过来,先是吩咐人去禀告大太太,把府里各样违制的物品更换下来,为皇帝守丧,还吩咐丫鬟赶紧把寿衣赶制出来,凡是府中有品级的老爷和夫人都要为皇帝披麻戴孝,进入皇宫哭丧。
这些事情都不用大老爷孙志远操心,他只是记挂着太老爷孙怀博的安全和二皇子是否顺利登上皇位,不过这些都要等太老爷孙怀博回来才能清楚,大老爷孙志远现在还是耐心的陪着太夫人。


第一百零三章 新帝立

两刻钟后,太老爷孙怀博身边的随身小厮孙玉荣快马加鞭的从皇宫里赶了回来,对太夫人和大老爷孙志远报信道:“太老爷让小的回来告诉太夫人和大老爷,二皇子顺利的登上皇位,让家里不用担心,太老爷暂时不能回来,让大老爷进宫的时候把寿衣带去。”
大老爷孙志远听完小厮的传话,连忙问出关心的问题,“先帝在哪儿去世的,几时去世的?”
小厮孙玉荣赶紧回道:“具体的时间,小的不清楚,小的只知道太老爷被召进养心殿就没出来过,给家里带的话,还是养心殿的大太监杜公公,让人给递出来的,小的没见到老爷的面。”从进了宫,孙玉荣就被人带到一处宫殿待着不能随意走动,殿外有重兵把守,直到丧钟敲响时,各个太监被打发到各处报信,孙玉荣才得了太老爷孙怀博让人带出的口信,随着报信的太监一起出了宫。
现在皇宫之中肯定是戒备森严,大老爷能传出一些信息就已经非常不易了,具体什么情况还要等见到太老爷孙怀博后才清楚。
天亮以后,大老爷孙志远骑马,太夫人、大太太、三太太三人坐着马车,一起去了皇宫守丧。
大燕朝有律,皇帝驾崩,天下百姓守丧带孝三天,文武百官及朝廷命妇需在皇宫为皇上守孝七天,七天之后还要待在各自的家中继续为皇帝守丧戴孝二十天,满二十七天,才能除去哀服。皇帝去世之后,天下百姓要禁止宴乐嫁娶三个月,文武百官要禁止宴乐嫁娶半年。皇室宗亲五服之内要按照远近亲疏为皇帝守孝,九个月、十二个月、十七个月、二十二个月、二十七个月不等,嘉乐皇帝留下的至亲的皇子皇孙们需要为皇上守孝二十七个月,皇宫之内禁止宴乐一年。
永平侯董家也是宗室近亲,在十七个月内是不能嫁娶婚宴。
当然法律是这样规定,可毕竟没有人监察。私下里违规不守的人还是不少。不过只要被告发出来,一经核实,可是要面临严惩的。其中惩处最为严重的就是在丧期内孕育的孩子,这是大不孝之罪。
二皇子继位。还不能立刻改元,不过已经定封号为康元,等过完今年。明年就是康元元年了。康元帝继位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给嘉乐皇帝加封号,第二道圣旨就是封皇后为皇太后。
七天的守孝结束之后,康元帝才开始处理朝政。等二十七日嘉乐皇帝下葬之后,朝堂上才恢复正常,文武百官开始正常的上朝奏事。此时的五皇子已经被康元帝夺取一切权利,派往皇陵为嘉乐帝守孝。
在太老爷、大老爷、三老爷、太夫人、大太太、三太太入宫守丧的这七天,孙淑婷按照太夫人的吩咐,严加约束家里所有人,除了采买。禁止任何人出府门,也严禁传递任何关于先皇去世、新帝继位的消息。
等太夫人她们从宫里回来。皇城之中紧张、哀伤的气氛渐渐祛除,孙淑婷才慢慢的从太夫人口中知道了一些皇位交替的内幕消息。
原来太老爷孙怀博被大内侍卫带入宫中的时候,嘉乐皇帝自知大限及至,把他们这些心腹重臣叫到了宫里委托身后事,当天同时被请入宫中的除了太老爷孙怀博之外,还有永平侯董惠泽、九门提督万云辉,大学士柳永全,皇室宗政董允礼,当然还有现在继承皇位的二皇子。
为了防止皇子作乱,等事情交代了一部分事情之后,嘉乐皇帝就让九门提督万云辉派人把皇子们都叫入宫中,等皇子们到来后紧闭九门,如无令牌,禁止任何人出入,还让御前侍卫总管,封锁皇宫大内,禁止任何人出入、传递消息。
这样铁通一般的封锁,让皇子们在达到皇宫之前,根本就没有接到任何信息。
等众位皇子前来,听到嘉乐皇帝亲口说出把皇位传给二皇子时,心有不甘的五皇子想再传递消息时已经传递不出去了。
等二皇子接受了众位大臣的叩拜,接过宫中和九门的兵权,五皇子再要争斗已经是回天无力了。
嘉乐皇帝去世的准确时间是子时七刻,困在宫中的诸位皇子没有能力和掌握大权的二皇子斗争,花了两刻钟整理嘉乐皇帝的仪容后,丧钟就敲响了。在守丧七天结束之前,康元帝都没有让五皇子走出养心殿一步。
在孙淑婷看来,嘉乐皇帝已经尽力的保全了两个儿子之间的情谊,没有让他俩刀剑相向。总说天家父子无亲情,嘉乐皇帝虽然为了平衡,没有直接立二皇子为太子,可也给他安排了比较稳妥的继位后路,不然康元帝也不会这么容易登上皇帝宝座,没有受到五皇子及其拥护者的阻挠。当然五皇子虽说被嘉乐皇帝困住了手脚,可也保全了生命,不然心有不甘的五皇子领兵反抗,即便不能成行,只要有这个苗头,二皇子继位后也不会留下五皇子这个心腹大患的性命。这些都是孙淑婷这人的看法,嘉乐皇帝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孙淑婷可不敢向祖父探问,毕竟这不是她一个女孩子该关注的事情。
在给嘉乐皇帝守孝二十七天之后,永平侯董惠泽找了一个时间,来孙家拜见了大老爷孙志远。
在大老爷孙志远的外书房,永平侯董惠泽直接表明了来意,就是商讨孙淑婷和董嘉鸿的婚期。
永平侯董惠泽身穿一件深青色的直缀,腰系白玉腰带,身材劲瘦、修长,面带微笑的对着大老爷孙志远说道:“亲家,这次我来就是商量我儿嘉鸿和孙大小姐的婚事。”按理说这件事应该是大太太和永平侯夫人着两个当家主母商议才对,可董嘉鸿和孙淑婷的婚事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永平侯董惠泽和大老爷孙志远拿的主意,现在他们俩人还需要把成婚的日子这种大事商议一下。
大老爷孙志远点点头,“是该商议一下,你们有什么意见呢?”孙家这边是嫁女儿,而且不需要继续为嘉乐皇帝守孝,忌讳较少,主要还是永平侯府那边的问题。
和明白人说话,就是不费力气。永平侯董惠泽解释自家的境况道:“我和先帝是堂兄弟,我们永平侯府需要为先帝守丧十七个月,在这期间是不能嫁娶的。”看着大老爷孙志远点头表示理解之后,永平侯董惠泽才接着说道:“我儿嘉鸿今年才16岁,你家大小姐今年才13岁,年龄都不大,晚两年成婚不受什么影响,你觉得呢?”
大老爷孙志远听了微微一笑,原先孙淑婷年纪就比较小,要不是董家,孙淑婷应该还要参加下一届选秀,在大燕朝,小姐们一般是过了15岁的成年礼之后才嫁人。“婷姐的确是小了些,我母亲还想多留她两年,起码过了成年礼以后,咱们算是想到一出去了。”
永平侯董惠泽对大老爷孙志远的为人敬佩,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道:“亲家,虽说你家不是皇室宗亲,只为先帝守孝二十七天就可以,可你家和先帝以及康元帝的关系都不一般,也就不差这几天了,满了先帝的二十七个月的孝期再举行婚事比较好。”太老爷孙怀博是先帝的心腹重臣,大老爷孙志远从小就是康元帝的侍读,关系更是不一般,以后也会成为康元帝的心腹重臣,在先帝守丧期满后再进行嫁娶会更让康元帝对孙家满意。
永平侯董惠泽这么为孙家考虑,大老爷孙志远还能不领情,毕竟女婿董嘉鸿的年龄可是比孙淑婷的年龄大了三岁,董家都能等的下来,何况是原先就有意把孙淑婷多留几年的孙家。大老爷孙志远开口答应了下来,“考虑的真是周到,就这么说定了。”
这样能够相互提携帮助的亲家,大老爷孙志远和永平侯董惠泽都满意。
婚期这样大致的说定了,具体的日子就不用两位老爷确定了,到时候自有大太太和永平侯夫人商定。
说完婚期的事,大老爷就想到了董嘉鸿的前程问题,开口问永平侯董惠泽道:“亲家,三少爷不能进入官场,不知对他的前程你有什么打算。”
说起这件事,永平侯董惠泽就觉得有些对不起孙淑婷,毕竟以孙淑婷的条件,即便是不能嫁给永平侯府这样的显贵人家,嫁个家世差不了多少,前途光明的世家子弟为嫡妻还是很容易的。
不过想到董嘉鸿说服自己的理由,永平侯董惠泽微微一笑,自己的儿子总是优秀的,无法在官场上大展宏图,在商场上的本领也不差。对着耐心等候答案的大老爷孙志远,永平侯董惠泽简略的说道:“嘉鸿聪慧、机灵,虽然无法进入官场,可他在商业上的本领也不差,以后的生计是不愁的。他自己还有一个大志向,要成为鼎鼎有名的皇商。”


第一百零四章 病危

大燕朝商人的地位虽然并不是很高,可也不像前朝那么低,对商人的打压也没有前朝那么重,商人的后代也是允许参加科举的,毕竟商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皇商的地位就更不用说,比普通商人的地位要高的多。
大老爷孙志远并不是那种迂腐、顽固不化之辈,并没有瞧不起董嘉鸿自降身份,从事卑贱职业的意思。因为身体的原因,董嘉鸿的出路并不多,能够重新站起来,不惧他人异样的眼光,立下现在这个志向,努力的往上奋斗,总比那些躺在祖宗的基业上,混吃混喝过日子的纨绔子弟强的多。“好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做官掌权才能为老百姓谋福利,他有这个志向,以后也能为老百姓做不少好事。”
“能结您这个亲家,可真是我儿之福,大幸啊!”董嘉鸿身体出了问题之后,在董嘉鸿的婚姻问题上,永平侯夫妇不知遇到了多少次尴尬,在很多人眼里董嘉鸿这个嫡子甚至没有董嘉全这个庶出的吃香。
现在大老爷孙志远这种态度,让永平侯董惠泽一直隐藏的担忧彻底的放了下来。
谈完了主要问题,永平侯董惠泽又和大老爷孙志远说了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两人正相谈甚欢的时候,陪着永平侯的小厮长安迫不得已的敲门打断了两位老爷的谈话。
长安进门见到永平侯董惠泽,忙躬身说道:“主子,夫人打发小的来找您,家里有急事,请您立刻回去。”
永平侯夫人不是那种担不起事情的人。如果不是事情紧急,不会这么火急火燎的找他。永平侯董惠泽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坐不住了,先和大老爷孙志远告罪了一声,立刻动身回家。
大老爷孙志远虽然不清楚有什么事情,可看长安的模样也知道事情很紧急,也不挽留永平侯董惠泽。边送永平侯董惠泽出府。边说道:“如果有用的上孙家的地方,请尽管开口。”两家即将结为亲家,能帮的忙大老爷孙志远也不会推辞。
永平侯董惠泽快速的骑在备好的马上,朝着大老爷孙志远拱拱手。快马加鞭的走了。
虽然将近傍晚,可街上还有不少行人,永平侯董惠泽虽然心急。可也不敢速度过快,伤了行人。
刚才长安已经把永平侯夫人传来的信息告诉了永平侯董惠泽,“太夫人身体不妥。让永平侯尽快回家。”
宁昌侯孙家和永平侯董家离的很近,只隔了一条街,骑马都用不了半刻钟的时间。
永平侯董惠泽下马后,把手中的缰绳扔给了上前接应的门房,大步跨进了府门,里都没理一路上给他请安的仆妇,急匆匆的赶往太夫人的院子。
太夫人的房中。永平侯夫人正带着两个儿媳和董佳颜、董佳音、董佳容姐妹三人守在太夫人的房里,董家的五位少爷除了在外面查看店面不在家的三少爷董嘉鸿以及去宫里请太医的世子董嘉礼。剩下的三位少爷都留在客里焦急的等待着。
永平侯董惠泽一进门就问,“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听见父亲的问话,董嘉生、董嘉全、董嘉杰兄弟三个赶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二少爷董嘉生是留下的三人中最年长的,可与永平侯董惠泽并不亲近,在永平侯董惠泽面前总是唯唯诺诺的,忽然听到父亲焦急的问话,看到父亲烦躁的态度,心里紧张,哼哧哼哧的半天说不出所以然来。
永平侯董惠泽皱着眉头,看着董嘉生的模样,更加的生气了。
四少爷董嘉全虽然比五少爷董嘉杰大,可是作为庶子,他不好越过二少爷董嘉生抢着回答问题;只有五少爷董嘉杰是嫡出,又是年纪最小的,最得永平侯董惠泽疼爱,没有两位兄长的顾忌,见二哥回答不出来,爹爹生气着急,急忙说道:“爹爹,我们也不是很清楚,现在祖母昏迷不醒,母亲已经让大哥进宫请太医去了。”
“那就没先请个大夫看看吗?”永平侯董惠泽不等他们回答,一边说着一边进了内室。
在屋里听到永平侯董惠泽说话声的永平侯夫人,赶紧的往外走了几步,对着进来的永平侯董惠泽解释道:“老爷,你先别着急,已经请大夫看过了。。。。。。大夫说母亲年纪大了,身体虚耗过度,这才昏迷的。”顿了顿,等着永平侯董惠泽把信息都消化了之后,永平侯夫人才接着说道:“妾身怕大夫医术不佳,又让大少爷去宫中请太医,已经走了不断的时间了,应该快回来了。”
永平侯董惠泽一边听着永平侯夫人说话,一边向太夫人的床前走去。
等看见太夫人紧闭双眼,面容慈祥,不带一丝痛苦的睡在床上时,永平侯董惠泽心才稍稍的安稳了一些。
永平侯董惠泽坐在太夫人床边的矮凳上,不说话,静静的守着太夫人。
不知过了多久,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同时响起了世子董嘉礼低沉的说话声,“祖母怎么样?”原来他怕太夫人在他请太医这段时间病情加重了,一回来就急急呼呼的问着在客厅里的弟弟们。
董嘉礼和守在客厅的兄弟三个,以及请来的两位太医,呼啦啦的一起进到了内室。
没等两位太医问礼,永平侯董惠泽就催促他们查看太夫人的病情。
两位太医分别把了脉,又商议了半天,才由那个年纪稍长的太医出面,把永平侯董惠泽领到一边,单独说话,“侯爷,恕微臣直言,老夫人并没有什么毛病,只是年事已高,生气耗尽,时日无多罢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生老病死都是难免的,何况太夫人已经六十六岁了,无病无灾到最后,算是长寿幸福的了。
永平侯董惠泽犹不相信的低声喊道:“不可能,我母亲能吃能随睡的,好好的,怎么忽然就生机耗尽了呢?”说完把平日负责太夫人饮食起居的大丫鬟叫到身边,详细的询问太夫人这段时间的饮食起居、以及身体情况。
没想到丫鬟的回答没有超出太医的预料,近两个月来,太夫人的身体急剧的老化,从拿不动筷子,到走不动、站不稳,下不了床,到今天的忽然昏迷,一切都显示着太夫人身体确实衰败了。
永平侯董惠泽和永平侯夫人等人之所以不清楚,只是因为太夫人从不让丫鬟们说出去罢了,直到现在再也无法隐瞒。
太医对永平侯董惠泽的失礼的举动也不生气,毕竟是关系则乱。知道现在自己说什么话都不合适,太医低着头沉默的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永平侯董惠泽稳定稳定自己的情绪后,才缓缓的问道:“太医,那我母亲什么时候会醒?”
太医认真的说道:“这个微臣说不清楚,多久就会醒来是因人而异的,现在老夫人只是睡了过去,肯定能醒过来,要是强制让老夫人醒来,对她的身体损害会更大。。。。。。老夫人的情况不需用药,如果一直不醒,熬些参汤喂老夫人喝下,慢慢保养着。”
看着太医的模样,永平侯董惠泽也清楚太医说的是实话,就把世子董嘉礼叫来,吩咐他把两位太医好好的送了出去。
等太医出去后,永平侯董惠泽就看着屋内的家人,把太医的诊断情况说了出来。
永平侯董惠泽刚说完,永平侯夫人的眼眶立马就红了,平时最得太夫人疼爱的世子妃王晴更是留下了泪水,少爷、小姐们的脸上也是难掩悲伤,抽抽泣泣的哭了起来,在这种哀伤蔓延的气氛中,永平侯董惠泽也不再强撑着,放任情绪外露。
过了半刻钟,永平侯夫人打起精神,安慰永平侯董惠泽道:“侯爷,母亲还在呢!我们怎么也要让母亲舒舒服服的走,不能受了一丝委屈。。。。。。这个家还需要您撑着呢!母亲的状况还需要告诉弟弟妹妹们,怎么也要让他们见母亲一面。”
永平侯夫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永平侯董惠泽,二儿子董惠勋现在浙江任职,浙江与京都相隔太远,不知能不能及时赶回来,女儿嫁到了离京都相隔三百里的春城,还有三个庶出的儿子早早的被太夫人分了出去,也需要通知。这些事情都需要永平侯亲自写信、安排人去送信,时间紧急,越快越好。
永平侯夫人看着永平侯董惠泽恢复一些精神了,放心下来,回身对着儿媳、女儿、儿子们说道:“从现在开始,咱们轮流着伺候太夫人,六个时辰一轮换,每次两个人陪着。”想了想把名单排了出来,“我和五少爷杰哥先来,接着是老大家的和三小姐佳容,再来是老二夫妻两个,后面是三少爷和大小姐,再后面是四少爷和二小姐,这一圈轮下来,就是三天,第四天再从我开始,这样依次轮下去。”


第一百零五章 临终前的交代

没有安排永平侯董惠泽和世子董嘉礼,是考虑到他们二人都有官职在身,不能长久的在家里陪着太夫人。永平侯董惠泽贵为礼部尚书,三天一小朝、五天一大朝的朝会更是要不间断的参加。
董嘉礼从小由太夫人抚养,祖孙二人感情深厚,见永平侯夫人没有安排他伺候的日子,立刻提出也要伺候太夫人。
永平侯夫人想了想说道:“你有孝心是好事,可也不能耽误了正常的差事。。。。。。要不每天你回家之后,来陪你祖母一段时间,也算是尽了孝心,平日里不是还有你媳妇替你照顾祖母吗?”
现在新帝刚刚即位,朝臣们都在谨慎行事,为了前程着想,董嘉礼的确还要在政务上好好表现。董嘉礼不是那种死板不知变通的人,见母亲永平侯夫人安排的很是合理,忙应承下来,“那儿子就回家后陪祖母,不会耽误的正常的公务的,请母亲放心。”
从第二天开始,董嘉礼每天到点就离开衙门,推掉一切应酬,赶回来陪太夫人一个多时辰。
很快十几天就过去了,期间太夫人断断续续的清醒,虽然家里人都瞒着太夫人,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太夫人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趁着醒着的空挡,总是把永平侯夫人叫来,把她的那些私房一样一样的交代清楚,让永平侯夫人在她去世后,按着她的交代分发给各人。
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团圆佳节,不过因为太夫人身体的缘故,整个永平侯府都没有心绪过节。
随着昏睡的天数越来越多,太夫人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围绕在她身旁的儿孙也都清楚,太夫人时日无多,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
前两天,永平侯董惠泽进宫把自家母亲的状况禀报了康元帝。
康元帝和永平侯是近亲,太夫人也算是康元帝的长辈,知道太夫人的身体状况后。康元帝亲自来永平侯府探望太夫人。在离开之前。康元帝让堂叔永平侯董惠泽和和堂弟董嘉礼都暂时放下公务,待在家里陪着太夫人走完最后的日子。
八月二十四这天中午,太夫人在昏迷了整整一天两夜之后,再次清醒了过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太夫人的精神格外充沛。
这几天一直待在太夫人房里,寸步不离的守着的永平侯董惠泽和妹妹董文娟兄妹二人均是心底一凉。知道太夫人并不是好了,而是回光返照,忍不住的悲伤起来。
太夫人也知道自己大限及至。忙吩咐永平侯董惠泽把所有的儿孙都召集过来。
因为不知道太夫人几时会去世,为了让大家都能陪着太夫人到最后,这几天所有人都停下了外面一切的活动、应酬,待在永平侯府中,不到半刻钟,所有人都来齐了。
在儿孙们来之前,太夫人对现在守在身边的两个亲生儿女说道:“你们两个也别难过。生老病死都是难免的,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现在你们都成家立业了,儿女也不少,我都看见了,也知足了。。。。。。就是到了地下,对着你们爹爹,我也有的说。。。。。。”像儿女们小时候那样,爱怜的摸摸董惠泽和董文娟的头顶,接着说道:“我就生了你们兄妹三个,打断骨头连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