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小童养媳-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环视了赵家众人一眼,目光不由在小小身上停留了片刻,王之田微微一笑,冲大家拱手道:“就此别过,多谢诸位照顾了。来日再会罢。”说罢转身就走了,王贵也行了个礼,追上主人走了。
他们一走,陈氏奇道:“王大人不是说他兄嫂来了接他出去么?若是有心,随时来玩就是,难道我还会不让他进门么?”
小小与天赐对看一眼,各自心中明白这王之田估计是一去不复返的,也不愿跟陈氏说破这其中情形,由得她信口说了几句,也就罢了。
眼看着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全家团圆的大日子,别的时候也就罢了,这一天是非往赵家老宅回去不可的。
陈氏一边叫天赐打听赵明礼的消息,一边带着小小置办带回老宅的礼物。
本来照着小小说,不用给赵家老宅格外置办什么,左右都是一家人,哪里有那么多客气?陈氏却不这样想,前段时间长茅土司的军队两次入城,赵家老宅那边两次专程来人打听情况,可见对于在府城的赵明礼一家还是格外关注的。陈氏为人本就柔顺,再来想着终究是一家人,躲也斩不断血缘相关,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回去,就算殷勤些,也好过落了口实,叫那些不相干的人议论纷纷,戳自己的脊梁骨。
她有此想法倒也不是因为旁的,实在是巷子里卖水的蔡家这几日正上演着好戏。
蔡家以卖水为生,当家的蔡老大三十多岁,下头还有一个弟弟未曾分家,上有父母健在,一家人都住在一块儿。蔡大嫂是长媳,本来当着小的,公婆俩怎么也要给她些体面才是。
可前些日子蔡老大叫人从妓寮里头光溜溜地提了出来,成了这府城里的笑柄,蔡家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叫人指点着笑上几句。蔡家小嫂子是个面皮薄的,受不得人家指指点点,便回了娘家。蔡大嫂更是面上无光,忍不住教训了蔡老大几句。开始倒还好,后头蔡老大恼羞成怒,竟然动手跟蔡大嫂打了起来。
蔡大嫂常年做着力气活,脾气也泼辣,当即不肯示弱,徒手跟蔡老大干了一仗,惹得巷子里头相邻的人家都听见了,便有那好管闲事的去相劝。谁知没有说上两句,蔡家老婆婆冲了出来,揪住蔡大嫂头发,照着她的脸就是几下耳光扇过去,骂她“自己连个男人都拢不住,还好意思跟男人动手”,说她“没了尊卑上下”,犯了“不顺父母”和“口多言”的七出之条,要将她休出门去。
蔡大嫂是个硬气的,昂头一顿臭骂,将夫君和婆母骂得狗血淋头,老公公冲出来要打她,倒叫她拿住了手杖。她也没还手,转身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带上十二岁的女儿回了娘家。
本来这事从头到尾陈氏都看在眼里,要她说,蔡家大嫂做的极对,若是她当初有蔡家大嫂的硬气,敢跟公婆对着干,也不至于在赵家老宅呕那么多的气。
可没想到接下来情势急转直下,大家一改之前的态度,纷纷说蔡家大嫂做得不对。蔡大嫂还有两个儿子留在家中,一个十岁,一个五岁。蔡家小嫂子回了娘家,可她的两个孩儿,一个六岁,一个三岁,也都丢在了家里。这下可好,蔡家老公婆俩年纪大了,劳累不得,蔡家兄弟俩还要卖水,根本就顾不过来。没过两日,蔡家老公婆俩纷纷累倒,家里连饭都没得吃,日日午间都上赵家食堂里头来买。
陈氏心中不忿,可这事到底不关她什么事情,也没道理插言去管。只是给蔡家老大盛饭的时候,难免语气有些不好。
话说这事蔡老大本就不占理,不过听不得婆娘嘴碎,作势要教训她罢了。可他也没想到居然后来父母也进来干涉,搞得无法收场,气得蔡家大嫂回了娘家。再听陈氏口气不好,他也心中憋闷,忍不住为自己辩解了两句,接着便倒起了苦水:“我如何不想去接她回来?可这事如今闹的,咳,真是不好说。成日里都有人去跟我娘说话,倒弄得我骑虎难下,我娘整天叫我写休书呢!”
小小在旁边听了,翻个白眼望天。陈氏还真是……打听别人家的事情做什么,自己的事情都还处理不好,管人家呢!
果然陈氏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避嫌似的往后退了一步道:“这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一个外人也不好说嘴。只不过一日夫妻百日恩,蔡家大嫂要操持一家子的事情,本也太不容易。平日里也没见她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句累,我挺敬佩蔡家大嫂的。”
秀才娘子如此说了,蔡老大觉得脸上特别光彩,不好意思地连道:“不敢当,不敢当。”
话已至此,陈氏想了想还是说道:“这家和万事兴,过日子哪里没有个磕磕绊绊的,蔡家老婆婆若是过这段气,也是希望过和顺日子的。蔡家大哥也莫管旁人想什么,把大嫂接回来,好好过日子要紧。”
其实陈氏比较想说的是,她家又不供晚间的饭食,每次好不容易晚间跟儿子一起静静吃顿饭,偏蔡家人偶尔晚间也要买饭食,都是街坊,又不好得罪,可她觉得有些苦恼。若是蔡家大嫂回来了,哪里会有这些琐碎的事体?自然是劝和不劝离的。
蔡老大如何回家去劝老娘,接了蔡大嫂回来,这是后话,暂且不提。陈氏带着小小上了好几次街,终是定好了中秋的节礼,预备八月十五一大早就回赵家老宅去。
天赐日日往城外跑,生怕错过了消息。城外是驿站,朝廷文书传报专用的,也有家境富庶的,多使些银子,驿站也会帮着捎带一下信件。前段时间长茅土司闹着要跟容米土司干仗,马队都怕沾惹麻烦,没什么往那头去的,只能指望驿站这边看是否有甚消息。
不过终究还是失望了,赵明礼并没有带信回来。
一百章 琐碎中秋【二更】
八月十五一大早,陈氏便带上了孩子,提着礼物,雇了辆马车往谭家坝去。
几个月下来,家中经济倒也周转得过来,陈氏眼见有了些进项,不由就开始重拾一些往日做夫人的派头。只是施州除了官轿和花轿,并没有供普通人使唤的轿子。两人抬的滑竿,干脆就是一把椅子两边插上两根抬杠。陈氏坐过一次,至今还有些害怕,想了想,还是马车好,又便宜又方便。因此特意早早雇好了马车,一家人往老宅回去。
自从四月底搬出赵家老宅,到现在也是三个半月了。几个孩子都生得更好了些,天佑的脸上、胳膊上甚至积了些肉,摸着孩子胖乎乎的小手,陈氏心里泛起了作为母亲的自豪与骄傲感。今日陈氏刻意替两个孩子刻意装扮了一下,小兄弟俩穿着象牙色掐绿色广绫的圆领长衫。天赐腰间系了一条深绿色撒银丝的汗巾子,坠了松花色的荷包,下头是同色的璎珞。天佑腰间系了条若草色撒白纹的汗巾子,也是松花下坠同色的荷包。兄弟俩的打扮又清爽又好看,除了汗巾子略有区别,旁的都一模一样,越发显得两人面貌相近。
自从上了车,那驾车的把式就赞了好几回,惹得陈氏不停的笑。陈氏自己倒没刻意装扮,穿了件五成新的银鼠色褙子,下头是浓蓝的罗裙,领口微微露出象牙色的衣襟,将肌肤掩得严严实实的。配上她挽的发髻贴在脑后,只拿一根一滴油的银簪绾紧了,显得有几分老气。她也是想过的,赵明礼不在家,她若是打扮得太过鲜活,指不定赵老夫人要说出什么难听的来。还不如低调些,莫要太招摇得好。
小小也刻意打扮了一下,目的跟陈氏一样,不想太引起赵家其他人的注意。里头是粗麻的小衣。外头是黄黑色的粗麻外衣,下头是一条黑色的布裤子。幸好她本来极白,倒也没让这沉闷的颜色显得难看,反而透出几分叫人怜惜的灵动劲。
本来见了她的打扮。陈氏挺不高兴。在她看来,孩子嘛,就是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更何况这是回老宅走亲戚。她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要叫王氏和赵李氏觉得后悔。可是转念一想,实在没那个必要,正如小小说的:“小小只是个做杂事的。若是穿了那套红色的衣裳,倒是漂亮光鲜。可若是老夫人高兴便罢了,不高兴又要挑您的不是,何必呢?”
这么一想,再看着梳着双丫角的小小,心中竟觉得有些愧疚。这些日子以来,她是真觉得小小聪明又贴心,对于小小给天赐做媳妇这件事情。想到的时候也没那么抵触了。想了想,还是从自己的妆盒里头寻了一段珊瑚色的缎带出来,拿剪刀绞成两段。分别在缎带两头系上一粒小小的银扣子,给小小扎在了头发上,顿时觉得好看了不少。
小小本来要推拒,一想陈氏这些日子独处,确实无聊。要不是怕惹了赵家人的眼,她也想将新衣裳穿出去,自从做好之后,她还没舍得穿过呢。每个女人都有爱美之心,陈氏自己不能打扮,做一回她的娃娃又如何?只是两条带子罢了。值不得什么,想来也没啥问题。
到了谭家坝村口的时候,日头刚刚升起一会儿。村里都是庄户人家,就算是过节,该做的农活还是得做,各家人早早就下了地。他们一走进村里,衣着光鲜的小哥俩立刻引来了众人的注目。
有那跟小哥俩一同上过蒙学的孩子,跑过来问候了,远远看着天赐天佑身上的袍子,满眼都是羡慕。有的孩子想要伸手去摸摸,却被大人打开了手,生怕弄坏了他们的衣裳。
小小就显得没那么引人注目,她跟村人们一样,都是穿着粗麻的衣裳,村里的大嫂子小媳妇儿见了,直说府城里头的水养人些,几日功夫不见,就长得这般漂亮了。这个伸手摸摸头,那个伸手捏捏脸,叫小小很是苦闷。可人家都是善意的,只得端了笑脸回给她们。唉,小萝莉不好当啊!
进了赵家老宅,先给赵李氏磕头问安。赵李氏笑盈盈地扶了她起来,一副慈爱的样子,王氏却瘪着嘴,不怎么高兴似的。小小没见着小李氏,估计她是在后厨忙活,也没在意,跟着天赐兄弟俩给众位长辈问了安。
陈氏带了些礼物,小小背着的背篓里头,是带给赵家众人的礼物。一个西瓜,说实话,最初在府城里头看到有卖西瓜的,小小还吃了一惊,按说这个在古代也该算个稀罕玩意儿吧,可在施州倒也不算贵重,只不过产量不多,价格微微有些贵罢了。还有李子、桃子等物,都是高山的晚熟品种,府城周边是没有的,也算是贵重的礼物了。另外还有一盒糕点和糖果。
如今陈氏可没了初回施州的傻气,自然不会准备更贵重的礼物,话说回来,就是如今她想买,也拿不出那么多银两来。
赵李氏心情极好,叫王氏上前去接。王氏不用动手,自有二郎上前将小小放下的背篓拿去了后厨,赵李氏只是将糕点放到一边,看样子打算自己另外收起来。
小小跟着进了后厨,却见小李氏脸色不怎么好看,心里有些奇怪,便问她:“三奶奶这是怎么了?大过节的也不见你高兴。”
小李氏抿着嘴摇摇头,回头见小小今日装扮娇俏可爱,勉强笑了一下,摸了摸她的头说:“好几日不见,似乎又长高了些呢!”
见她不接话头,小小也不再问,顺着她的话接了几句,便自觉地蹲到灶前帮着烧起火来。也不跟她客气,烧开了水,打了几碗,端出去给陈氏和天赐兄弟俩。
前头堂屋里,赵李氏正问陈氏最近可好,又说前些时候长茅土司的兵打府城过,他们如何担心。不管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陈氏都笑着应了,跟赵李氏拉了几句家常。回头看见王氏坐在一边,还是那副瘪嘴不高兴的样子,不由有些生气。自己也不是天天回来。也没占老宅这边什么便宜,王氏这副嘴脸,是做什么怪呢!
果然没一会儿王氏就憋不住了,凑上前搭话道:“几日功夫不见。三郎四郎都长胖了。啧啧,穿上这新衣服,真是一表人才啊!”
她才一开口,赵李氏就斜着眼唤她:“老大家的!”语气中有些警告的意味,就连陈氏都听得出来。
陈氏不知有什么缘故在里头,心里默默想着,嘴上答道:“大嫂夸赞了。天赐和天佑都随相公。这年纪越大,相貌也越相似了。”这话可挑不出什么差错了吧?陈氏暗想,左右不过回来吃顿饭罢了,她可不想又生什么闲气。
谁知王氏竟然罔顾赵李氏的警告,径自开口道:“尤其这身衣裳,啧啧,也只有读过书的人才穿得出来,真真是好看不过了。二弟妹要是有空闲。也替我家大郎二郎淘弄两套穿穿。”
这是在开口讨要东西吗?联想到小李氏不高兴的样子,小小有些了然。前些日子陈氏将剩下的棉布做了两套小衣裳,给了小李氏。定是王氏见了。又起了纷争,惹了赵李氏和小李氏不快。没想到她居然直接伸手讨要到陈氏手上来了,真是好厚的脸皮。
旁边坐着的大郎二郎有些不好意思,站起身对天赐兄弟俩说:“后头坡上的嫩苞米已经好了,走,咱们去摘几个,你们也尝尝鲜。”
天佑早就坐不住了,一听这话跳起来就跟着去了。天赐无奈地看了小小一眼,对长辈们施了个礼,跟着走了出去。小小跟着他们走进后厨。大郎又抱了五郎,二郎牵着二妞和大妞,这下赵家的孙子辈儿都齐全了,一齐往后山走去。
见小小跟了上来,天赐冲她使了个眼色,又往堂屋呶了呶嘴。小小会意地停下了脚步。目送他们上了坡。
堂屋里头,孩子们一走,赵李氏就垮了脸色,瞪着王氏不悦道:“你也好意思开这个口?老二家的也不容易,你这当大嫂的不贴补也就罢了,还伸手找她讨要东西?”
这话一出,陈氏受宠若惊,王氏则满脸怒意:“娘!您这心眼儿也太偏了。我拿什么贴补?赵老大人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不也是孤儿寡母拖儿带女的么?之前您偏心三弟妹也就罢了,谁叫她是您娘家侄女,可老二家如今还开着甚食堂呢,又不是没个进项。大郎二郎好歹也是她侄子,帮衬一把又怎么了?”
说着说着眼里就滴下泪来:“也就是我命苦,这眼看大郎都到说亲的年纪了,没了当爹的操持,我这做娘的容易么我?”
陈氏低了头不说话,赵李氏气得面皮紫涨。什么“孤儿寡母”,这不是诅咒赵明仁死在外头了么?忍不住开口骂道:“你这眼浅皮薄,养不熟的白眼儿狼!往日里你们两口儿弄了多少钱财,打量我真是不知道么?你成日里巴巴地往娘家拨弄东西,怎么就没想到你还有三个娃儿?眼见大妞穿件新衣裳就要剥了往你闺女身上套,你这做伯娘的也好意思?往日里也没见你对几个娃儿多好,如今居然巴巴地找老二家的讨起东西来了,你咋就不找根柱子撞死算了!”
王氏一听就放声大哭起来:“你们赵家这是欺负人哩!不就是看我们当家的不在么?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
这可说得太过分了,赵李氏气地呛了喉咙咳嗽起来,就连旁边一直闷声不响的赵老三也出了声:“大嫂你瞎嚷嚷甚哩?我大哥什么时候不在了?你口口声声孤儿寡母的,存的是什么心呢?”
听见赵李氏咳嗽,小李氏赶紧端了热水出来,看着撒泼的王氏,委委屈屈地道:“大嫂,大过节的哭什么?晦气哩。唉,不过一件衣裳罢了,待会儿我就让大妞脱下来,给二妞就是!”
王氏不答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陈氏看着这一幕,心里说不出的烦闷。这赵家一干人等,还有完没完了?
一百零一章 算计【一更】
不管是谁,本来高高兴兴地回家过节,碰上这样的事情,都会心烦。
往常倒也罢了,如今再看了这一干人的做派,陈氏咂摸出几分别样的味道来。
先是赵李氏今日格外的亲热,照说她们之间的婆媳关系,可没好到这般地步。往日赵李氏刁难她的场景历历在目,那个未见天日就夭折的孩子更是陈氏心底最深处的痛,无论如何,她也跟赵李氏亲近不起来,对她只有敬而远之,存着戒备之心。
再是王氏。这位大嫂虽说好吃懒做,可还有个特点是油嘴滑舌,她本就想进城给自家的食堂帮工,没道理这样直梆梆地伸手找自己讨要东西,一来不合她往日行事说话拐着弯的模样,二来自己已经给她许了愿,她没道理为了一件衣裳弄僵跟自己的关系,断了做工的念想。
最后便是小李氏了。往日觉得她是这个家里最善良的一个,跟赵老三两个常年闷声不吭的,受着赵李氏和王氏的欺负、压榨。可今日小李氏说的这番话,明着听是受了委屈,为了大局把东西给了王氏。可往深里想,难免就觉得有些火上浇油的嫌疑,她这个得了好处的人都舍得将好处让出来,自己偷偷塞给她的东西,反倒成了对赵家老宅一碗水没有端平的证据。赵李氏不是吃素的,肯定会抓着这个做文章。
想了这么多,心念一转不过是一瞬间,眼见王氏渐渐止住了哭泣,赵李氏也顺过气来,陈氏心中略定。若是赵李氏又气出个好歹来,这可就不好说了。
堂屋里头这么大的动静,小小自然是听见了的。她从后厨门口一张望,见陈氏没有半分受了委屈的模样,略放了点心。天赐走的时候对她使的眼色,可不就是叫她帮着陈氏么?
见他们闹腾起来。王氏都哭得直打嗝了,也没人理,她想了想,也端了碗水给王氏。一边让她喝,一边轻轻拍着她的后背顺气,悄悄在她耳边说了句话。
那边赵李氏在小李氏的安抚下顺过了气,见陈氏脸色并没半分不同,心里微微有些焦躁,便对陈氏说:“老二家的,你也难得回来一次。莫为这些破事坏了心情。你大嫂是个不懂事的,你且当她是个孩子,原谅她一回吧。”
小李氏收了碗,看着陈氏咬了咬嘴唇,歉然解释道:“都是我的不是,改不了这个张狂的性子。二嫂前些日子给的好衣裳,我原想着今日过节,也叫孩子们高兴。便给他们换上了。谁知二妞见了,非找她娘要衣裳,这才惹了大嫂不快。”
说着说着。脸上带了几分委屈,几分坚决向王氏道:“大嫂也莫生气了,左不过一件衣裳,二妞喜欢,待会儿他们下来我便叫大妞脱了就是。”
王氏喝了水,听着小李氏这话,将头扭向一边道:“我就眼皮子浅成这样?这衣裳,我不稀罕!”
赵李氏一听又怒了:“左不行右不稀罕的,你还待怎么样?”
得了,这话算是已经说到透明了。陈氏思量了一番,开口道:“唉,都是我的不是,这大节下的,惹了全家人不快。罢了,我那儿……”
小小一听。陈氏这又是打算折财免灾了?陈氏肯,她还不肯哩!如今赵家小院里头的进项,说得过分点,都是她起早贪黑一文一文挣回来的,凭什么便宜这些人?更何况这些才是喂不熟的白眼儿狼呢,一次又一次,敲骨吸髓的,再不给他们一点儿颜色看看,真要把二房这头的人欺负到死了。
她往陈氏身边一靠,轻轻捏了下陈氏的手,果然陈氏说到一半便顿住了,须臾间,她也没想好如何平息这事。小小便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口,露出几分心疼几分天真的样子看着陈氏说:“二奶奶,布虽是给二老爷裁衣用完了,好歹您心善,给小小也裁了一套小衣。平日也没舍得穿过,还只下过一次水呢。”说着看向小李氏:“三奶奶也别剥了大妞的新衣裳,左右大妞二妞身量差不多,就将我的衣裳给二妞罢。”
赵李氏等人正等着听陈氏准备出些什么平息这事态,忽然被小小抢了话过去,而且还说得更加委屈,更加可怜,登时脸上神色各异。赵李氏面色微红,似乎是要发怒;小李氏则是惊讶地看着小小;王氏的表情最值得玩味,她打量着小小,有些惊奇,还有些好笑。
小小似乎是被他们吓到了,捉着衣角低了头道:“虽说只是一件衣裳,可也不容易。一匹布都给老爷裁了,两位少爷也只得一身罢了。小小不过是个烧火的丫头,不敢穿这么好的料子呢!”
她很期待众人接下来的表现,看你们好不好意思。布料?有啊!有本事去江陵府扒赵明礼的衣裳去!衣裳?也有啊!我就一套衣裳,还是上过身的小衣,看你们谁穿得着!
陈氏反手掐了她一下,肯定也是在心里暗笑,忍都忍不住了,只好掐她发泄。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小李氏,她皱着眉,怜悯地看着小小说:“小小可真懂事,不过一件衣裳罢了,哪儿能连你的衣裳都要呢?”
哟,这意思,你们还是要脸啊?小小腹诽了一句,抬起头满是真诚地说:“三奶奶,真没事。我穿粗麻的衣裳也就够了,这棉布的料子,本来是二奶奶给二老爷准备赶考,特意买的。虽说剩的不多,也就够给我做了一件小衣和给大妞五郎做件衣裳罢了。二奶奶说了,往日承了您不少情,可都是自家人,两件衣裳也不值当什么,不及你们二人的情分。”
一边说着,一边又捏了捏陈氏的手。挑灯拨火的,我也就只能做到这儿了,接下来的戏还得您自己唱。
陈氏果然接话道:“是啊,三弟妹。也都怪我不好,早知道就不给天佑和小小做衣裳了,不然剩下的布,给大妞二妞和五郎一人做身衣裳都够的。只是想着往日你待我的好,特意给大妞和五郎做了件,针线功夫也不好,不及你良多。只不过是个情分罢了,谁知道倒叫孩子之间起了争执,还惹得全家人不快……唉,都是我不好!”
赵李氏也不好说什么,瞪了陈氏一眼:“原就是你思虑不周!四郎也就罢了,他如今在官塾上学,自然得有几分体面。可你给小小做什么衣裳?她成日灶前锅边的转,没得浪费了这般好的东西!”
转头又教训王氏:“大过节的,你也消停些,说些晦气话也不怕惹了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