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年代,读书人身份贵重。当初张家和连家结亲,除了张青山和连老爷子是旧识,信得过连老爷子的人品和家风之外,不得不说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连老爷子不仅自己能自学出一笔好字,而且那个时候连守仁也考上了秀才。张家觉得连家是能出读书人的人家。
信放下了,一家人说了一会,就没人提起了,连守信更是因为刚才张氏说食谱,兴致勃勃地提起那天留沈六吃饭的事。
“说到那个照着啥食谱做的菜,”连守信道,“味道是挺好,做出来样子也好看。就是,太秀气了,不如咱大块鱼、大块肉吃着痛快、香。就那天给六爷做的那一桌子菜,这要平常用那个招待人,人一出门口,不定咋讲究咱。可六爷就挺爱吃。”
“这个道理,我明白。”张氏就笑道,“那不还是咱蔓儿说的吗,啥人啥待法。咱庄户人家讲究大鱼大肉,六爷那吃的,就跟咱庄户人家不一样。”
“娘,你那天做的荷叶蒸鸡,可真好吃。蒸鱼也做的入味。”连蔓儿就夸张氏。
张氏就有些得意。
“那是,说到念书认字啥的,我不行。要说这做饭做菜,别说这还有食谱,就是看着人家做一遍,我都能学个差不离。……你们都爱吃那鸡和鱼?那等五郎从府城回来,咱再杀一只鸡,鱼咱那也有现成的,到时候我再做一回,专门给你们吃。”
“好啊,娘,那咱可就说定了。”连蔓儿就笑道。
“五郎今个到府城,怕是得天黑以后了。这么老远,不知道住的惯不惯,还得考试啥的……”张氏的思绪,就又飘到远在府城的五郎身上去了。
“娘,你就放心吧。我哥能照顾好自己,再说,还有我幼恒哥,还有他那几个同学那。”连蔓儿就安慰张氏。
“嗯,你哥这孩子懂事早,不让人操心。”张氏就叹道。
……
天气越来越暖,眼瞅着就到了四月底,又要过五月节了。荷塘里的荷叶已经长的密密挨挨地,让人不由得想起莲叶何田田那首诗。
五郎不在家,鲁先生就常带了小七过去。荷塘那边有长工住的棚子,连守信干脆又找人在荷塘旁边修起了一座凉亭,让鲁先生能坐在凉亭内喝茶,看荷塘景致,或是带着小七在那教授功课。
鱼塘里的鱼长势也相当的不错,已经有镇上酒楼还有临近村镇的富户来打听,什么时候有鲜鱼卖,价钱多少等。
地里的庄稼也都出了苗,连蔓儿亲自下地去看过,尤其是那块麦田。因为地肥,今年春天的雨水又足,麦苗出的很齐整,长工们已经拔过一次草,其他玉米、高粱、糜子、花生等也长的不错。
进了五月,连蔓儿一家就开始忙着准备过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的东西。张氏念叨五郎的次数也跟着增多了。
府试在四月下旬举行,连考三场,估计着五郎的行程,这两天也该回来了。
下晌,张氏娘儿几个,赵氏、连叶儿,还有请来帮工的两个媳妇正在铺子里包粽子。今年,连记还和去年一样,要卖上几天的粽子。
“都初二了,咋还没回来。说好了,能赶回来过节啊。”张氏又念叨道。
“娘,这不才初二吗,还有三天,我哥肯定能回来。”连蔓儿就笑道。
正说着话,就听见外面有马车声,张氏就下意识地站起身,往外面看去。
“哎呀,蔓儿,你看,是不是你哥回来了。”张氏就道。
同时,外面传来了小七欢快的叫声。
“爹、娘、姐,我哥回来了。我哥又考过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童生

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忙将手里的活计放下,赶出门来。
张氏走在最前头,和往屋里跑的小七撞了个满怀。小七就嘻嘻笑起来,一家人出了门口,就看见铺子外停了一辆马车,五郎站在车下,身上背着小七的书包,正和那车夫往下搬行李。
“娘,姐,蔓儿。”五郎见张氏娘儿几个出来了,就忙招呼道。
这个时候,在园子里干活的连守信也闻讯赶了过来,一家人拿了行李,打发了车脚钱,就簇拥着五郎回家。至于铺子里的包粽子的事情,就交给赵氏和连叶儿帮忙照看了。
回到家里,大家在炕上坐了,连蔓儿就沏了茶端给五郎。
“哥,喝茶。”
“哎。”五郎就接了茶喝了。
“哥,多亏你今天回来了。你不知道,咱娘这几天把你念叨的。要是你今天不回来,等到明天,咱娘非和咱爹去府城接你不可。”连蔓儿就笑道。
“不是说了,就这两天回来。我也不是第一次出门,有啥可担心的。”五郎就道。
“我没那样,别听你妹说的那么邪乎。”张氏就分辨道。
等五郎喝了茶,略缓了缓,一家人这才问起他参加府试的情况。
府试是在辽东府最大的官学,盛京书院举行的,主考官就是辽东府的知府。
“就是上咱家来过的那个知府大人?”连守信就问。
“嗯。”五郎点头,“就是他。”
“那他还认识你不?”张氏就问。
“认得的,还说了话。”五郎点头道。
“娘,就算认识能咋地。我哥考试的卷子,得糊名。考官看卷子的时候,都不知道那是谁的卷子。想考上,就得凭真才实学。”连蔓儿就道,“是不。哥?”
“考卷都是糊名的。”五郎点头。
这个年代,县试和府试,严格地来说,还算不得科举考试,只能算做科举考试的预备,也就是童生试,由地方官吏、知县和知府主持。在县试这个阶梯,有的地方并不严格。也有考卷不用糊名的。但是辽东府下辖的各个县,县试的时候都非常的规范。至于府试,更是与院试的规矩没什么差别。
考过了府试,就取得了童生的资格。可以去参加院试。辽东府今年八月就有院试。如果院试没有考过,以后再接着考,也无需再参加童子试,只要直接考院试就可以了。
“幼恒哥考的咋样?跟你同去的那几个同窗考饿咋样?”连蔓儿又问。
“幼恒哥也考上了,还比我考的好。我那几个同窗……都落榜了。”五郎就告诉连蔓儿道。
听说王幼恒也考过了,连蔓儿很是欢喜。
“幼恒哥没和你一起回来啊?”连蔓儿又问。
“我和幼恒哥一起从府城回来,幼恒哥留在县城了,说要过了五月节才能回来。幼恒哥还要留我在府城住一两天,我没答应。……就知道家里盼我回来。”五郎笑道。
“沈小胖说他也要考府试。哥。你看见他没?他考的咋样?”问完了王幼恒的情况,连蔓儿又想起了沈谦。
“看见了。”五郎点头,“他也考过了,还在我前头。”
连蔓儿就有些惊讶。
“他启蒙的早,有底子。现在教他的那位先生,听说是辽东府顶顶有名的大儒,就教他一个。”五郎就道。“你别看他在咱们家,跟咱们是那样。在府城里,我第一眼看见他,还差点没认出来。我看他跟别人,那说话行事,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九聪明着那,以后他再到咱家来,蔓儿你也别总把他当孩子看。”最后这句话。五郎略低了声音,是只对着连蔓儿说的。
“五郎,你这次去府城,到沈家了没有?”连守信就问。
“去了。”五郎就道,“我去沈府门口递了帖子,求见六爷。……六爷有空没空见我是一回事。我总归是要去投个帖子、拜一拜。……我还让那看门的小厮帮我找了钟管事。”
“对,主人家要拜,像钟管事这样咱们相熟的,也不能少了礼数。”连守信赞同地点头。
连蔓儿也连连点头。到沈府投贴,对于见不见得到人却并不执着。见钟管事,礼数也只是其一。五郎办事能这么通透、老道,她很高兴。
“那你这次去,见着六爷没?”张氏就问。
“六爷去了军营,不在家。”五郎就道,“这还是钟管事告诉我的。”
说到这,五郎忍不住笑了一下。
“是小九让人接了我的帖子,请我进府去见了面。……钟管事跟我说,是小九特意跟门房的人留了话。说若我去了,门房的人敢为难、不通报,他一定不依。……还留我吃了饭,小九陪我吃的。 还要留我住在沈府,说到时候一起考试,这个我没应。”
“小九哥很够义气哎。”小七听了,就点点头道。
“能这么着,还算够朋友。”连蔓儿也道。
“怎么这么没大没小的,该叫九爷。”张氏就道,“你们还小九小九的叫人家,还有你蔓儿,你还管人家叫小胖。也就是人家脾气好,你就这么叫咱们村里的孩子,人家还兴许生气那。”
几个孩子就都笑。
叫他小九、小胖,才是真心待他那,连蔓儿心里暗道,真要叫九爷,那是和他生分。
不过……
“哥,你好像和小胖处的挺好的。”连蔓儿就看着五郎道。若非如此,怎么叫小九叫的那么流畅。
“还行。”五郎就笑道。
那就是相处的不错,连蔓儿想。
“娘,你别用你那老脑筋想事。叫他小九怎么了,我哥和他一起考的童生,以后还要一起考秀才,我哥兴许比他先考上。那个同案啊、同年啊,不论年纪大小,也不管出身,都是平辈相交的。”连蔓儿见张氏还有些不赞同的表情,就说道。
“小九的先生给小九押了题,小九把那题给我看了,还让我写了文给那先生批阅。”五郎又道。
“小九哥太够意思了。”小七就道。
“那题压中了没?”连蔓儿问。
“和考题不一样,但很有帮助。”五郎就道,“我也把鲁先生压的题告诉小九了。鲁先生压中了第二场考试的试题。”
“哥,你对小九哥可真够意思。”小七道。
“鲁先生这个先生,咱家是捡到宝了。”连守信就激动道。
“哥,这个咱自家说说就好,咱都别往外说。”连蔓儿下意识地往窗外看了一眼道。
“这个我知道,鲁先生压的题目,只有我、幼恒哥和小九知道。我们都说好了,要保密。”五郎就道。
“这个肯定不往外说。”张氏和连守信都道。
连枝儿本来就嘴紧,不用担心,连蔓儿就看着小七。
“我也肯定不说。”小七说完,就抿紧了嘴。
一家人说笑了一会,就收拾五郎带回来的行李。
小七在旁边看着,一双大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上次五郎去县城考试都带回来不少的礼物,这次去府城,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礼物。
小七很期待。
连蔓儿也很期待。她平时也就是赶一赶青阳镇的大集,县城只去了一次,这次五郎去府城,她特意给五郎多带了一些银钱,嘱咐五郎,若在府城看见什么稀罕的好东西,就买回来。
五郎这次带回来的东西还真不少。
他去拜了沈府,沈府自然有回礼。然后就是考试录取之后,还拜了知府,知府也有回礼。
知府的回礼很简单,就是一套笔墨。
沈府的回礼则是用两个大盒子装着。其中一个盒子里面包括一个石青色的尺头,两锭银子,一套笔墨砚台,一把纸扇。这份礼,中规中矩,一看就知道,大约是沈府管事的预备的标准规格的“万金油”型回礼。而另一个盒子里面则是五花八门,包括两匣子精致的小点心,两套无锡泥人、两个万花筒、一个银镶玉髓的小圆镜子,一小匣子莹莹润润红的、绿的、白的珠子,另外也有两套笔墨砚台。
除此之外,还有一封没有封口的信。
连蔓儿拿起信来,疑惑地看着五郎。
“是小九写给你和小七的。”五郎就道,“这盒子里的东西,也是他送给你们俩的。”
听五郎这样说,小七就凑了过来。
“小九哥真够意思,送了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给我和姐写信了?!”小七就要看信。
连蔓儿却没急着打开信封,只是拿着,问五郎。
“哥你看过了没?”
“看过了。”五郎就点头道。
连蔓儿这才将信纸从信封里抽出,打开。小七就将脑袋凑过来,和连蔓儿一起看信。
“蔓儿贤妹并继贤贤弟惠鉴……”
“噗……”


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贺

一看这开头,连蔓儿就不由得莞尔了。没办法,只要想想沈小胖用如此正经的书面语气称呼她为贤妹的样子,她就忍不住笑。
小七却很高兴。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人给他写信,这让他感觉非常好。那是种被当做大人看待、重视的感觉。
“小九哥的字写的挺好看的。”小七端详着信,就道。
对此,连蔓儿也不由得点头表示赞同。就像鲁先生说的,五郎的字规正有余,而灵气略显不足。而小七的字,则还没有定型。按照鲁先生的标准,沈小胖这个字便是笔锋圆润,而又内藏风骨。
五郎心性是爱读书的,但是因为以前的家庭条件限制,没有得到正规的启蒙,只是他自己有心,识了字,写字却只能拿树枝在地上比划。这个情况一直持续道他们分家出来。分家后,五郎才得到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五郎很珍视这个机会,又因为早熟、懂事,自觉地背上了担子。那就是走科举的道路,而且一定要成功。
这样的客观环境,激励了五郎发奋读书,同时也制约了他个性的发展。好在科举,主要考的八股文,本来就是最规矩板正,容不得个性的,要取的就是端正的人才,五郎这样,正合了科举之道。
小七则是因为年龄还小,身上也没有五郎身为长子那样的压力,虽然也懂事,但是他的字还需要慢慢的磨练。
而沈小胖,是很早就启蒙了的。世家弟,哪怕学问并不好,但是那一笔字怎么着都要见人,所以就算是被家里长辈特别的宠爱,沈小胖在书法方面。应该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沈小胖所处的环境优越,以前也没有科举的压力,再加上世家大族,耳濡目染,才会有那样的笔迹。
所谓字如其人,就是如此。
看过了信的抬头,连蔓儿才继续往下看。
沈小胖这封信写的并不长,不过是些平常的想念、问候之语。并告诉连蔓儿和小七他也考取了童生资格,今年秋天就要和五郎一起参加院试。还问连蔓儿和小七什么时候去府城,一定要到他家看他云云。
很中规中矩的一封信,连蔓儿很快看完了。
小七见连蔓儿看完了。就捧了信过去,反复地看了起来,笑的眉眼弯弯。
“这孩子,性子可真实在。”张氏看着沈小胖送的那一盒子东西,就感叹地道。
对于沈六和沈九这两兄弟,要说心里稀罕,连家的人都更稀罕沈九。小孩子,长的招人喜欢,又没架子。不挑食吃什么都香,很容易让人喜欢、亲近。
将沈家和知府的回礼都收了,大家伙又看五郎从府城给大家伙带回来的东西。
府城时新的各色尺头,老字号的点心、酱货,从成都府新进的仕女刺绣纨扇、绢扇、还有给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每人一件府城最时新样式的首饰,象牙梳、双层竹篦子,另外还有从书局淘来的书册若干。林林总总地,一家人归置了半天,才归置清楚了。
沈家和知府的回礼,连蔓儿都登记造册,五郎又将在府城的花销,大致和连蔓儿说了,连蔓儿也记了下来,其中大部分走的公帐。还有一部分,是五郎。连枝儿、连蔓儿三个出的私房钱。
都理清楚了,连蔓儿就抱着自己的那一份回了西屋,小七拿着沈小胖的书信屁颠屁颠地也跟了过来。
姐弟俩上炕坐了,小七就将书信递给连蔓儿。
“姐,这信还是你收着呗。”
“舍得放下了。不看了?这信都让你看出花来了。”连蔓儿就笑道。
“第一次有人给我写信吗。”小七嘻嘻地笑,“姐,你不高兴吗?小九哥真够朋友。”
“嗯。”连蔓儿就打开盒子,将书信放了回去。
小七凑过来,姐弟两个拿了盒子里的东西玩。
连蔓儿就让小七挑了一套泥人,一个万花筒。
“这些你拿前院书房玩去,就只别光顾着好玩的,把该做的功课给耽误了。”连蔓儿就道,“笔墨我先帮你收着,等你现在用的那个用完了,你再找我来拿。”
小七就点头,抓了一把那红的、绿的、白的珠子在手里把玩。
“这珠子真好看。”小七就道。
连蔓儿也拿起几个珠子仔细地查看,刚才她就在怀疑这珠子的质地,现在仔细看了,证实了她的猜测。能不好看吗,这珠子莹莹润润的,都是质地极好的玉和蜜蜡。
连蔓儿心中一动,又将那笔墨仔细地看了看,才小心地放下了。
这些东西,想来都是沈小胖平时珍藏、把玩的。
“这珠子不要拿出去玩了,收着吧。”连蔓儿就对小七道。
小七就将手里的珠子放回匣子里。
连蔓儿刚将东西收好,吴王氏就带着吴家玉来了。她是得到了消息,来道喜的。
三十里营子,只有王举人父子,一个是举人,一个是秀才,然后就是连家,连守仁是秀才,连继祖是童生。现在五郎考上了童生,这个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这一会的工夫,大家伙都知道了。
“我刚听说,立刻就来了。一会家兴和他爹也过来。这么大的喜事,可得好好庆祝庆祝。咱们五郎这么年纪小的童生,别说是三十里营子,就是咱们青阳镇也是独一份。”吴王氏春风满面地给张氏和连守信道喜。
“婶子,就是童生,考过了也不是大事。婶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就别兴师动众的了。”五郎就忙道。
“五郎这孩子懂事、稳重。”吴王氏就道,“不过啊,我们又不是外人,咱自家人庆贺庆贺,有啥兴师动众的。”
很快,吴玉贵和吴家兴也到了,爷俩个还大包小包地拎了酒、烧鸡、酱肘子、酱猪蹄等。
本来一家人晚上也准备要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给五郎接风洗尘,并做庆祝,吴家的人来了,正好大家热闹,因此略推让了一番,张氏、吴王氏、连枝儿、连蔓儿和吴家玉就去厨房准备饭菜,连守信、五郎、小七,吴玉贵和吴家兴则是在前厅坐了说话,另外连守信又打发了一个长工上山去,请鲁先生早点回来。
鲁先生很快回来了,老黄因得了信也来了,还让人挑了两大坛子的酒,给五郎做贺。
晚饭的丰盛自不必说,又请了王举人父子、里正、吴玉昌并给五郎担保的几位村老,还有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也来了,一直到电灯时分,才散了。
第二天,张青山就得了信,和李氏带了张庆年、张王氏和张采云来给五郎道喜。
张家送的礼非常的实惠,有小半扇猪肉,四条大鱼,另外还有两篮子刚下来的黄杏,一篮子新摘的樱桃。
说起来,张家对连守信和张氏这一家真是没的说,四季的鲜果,采摘的各类山货包括蘑菇、木耳、核桃等都是论篮子、论筐、论麻袋地送来。连蔓儿家几乎不用去买,只张家送的,就够她们吃的。连蔓儿尤其感激在张氏养身子的那段时间,李氏送来的老母鸡。
“娘,咋买这老些东西啊,那鱼,家里就有现成的,还有那猪肉,那老些,这也吃不了,这个时候又放不住。”张氏就对李氏道。
“有啥吃不了的,放开了吃。我外孙中了童生,眼瞅着和秀才老爷就差一步,我高兴。”张青山听见了,就道。
“有啥放不住的,你把那肉都切了,油熬一熬,撒上盐,放坛子里腌上,一个月也坏不了。一会让采云她娘帮着你弄好了。”李氏就道。
张氏的主要意思是说李氏送的礼太多,那个放不住不过是自家人的实在话,现在被李氏这样一说,她也不好说什么了。
“外孙,加把劲,考个秀才回来。给你娘争一口气,姥爷都跟着你脸上有光。”张青山又对五郎道。
“你别给孩子添压力,孩子懂事,自己知道使劲。”李氏就对张青山摆手道,又扭头告诉张氏,“你们不知道,听说五郎考中了童生,把你爹给高兴的,这酒量和饭量都见长。”
众人就都笑。
五郎陪着众人说了一会话,就独自回了书房,念书去了。
连蔓儿想了想,就跟了过去。
“哥,你歇一歇吧,不在这一时半晌。”连蔓儿进了书房,见五郎正捧着书卷,就坐到了五郎对面的椅子上,说道。五郎中了童生,使得众人对他的期望值都高了起来。连蔓儿也喜欢五郎高中,但是却不想五郎太过辛苦,心里有太大的压力。
“蔓儿,我知道,我不会勉强自己。”五郎猜到了连蔓儿的心意,就缓缓地放下书卷,说道。
五郎正要继续说话,就听见院门口两只小奶狗叫了起来。兄妹俩忙起身出来看,就见连叶儿急匆匆地跑进来。
“外面花儿姐两口子来了,还有大姑。”连叶儿跑到连蔓儿身边,说道。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

宋海龙和连花儿两口子,还有连兰儿来了。连蔓儿眼珠转了转,就低声跟连叶儿说了几句话,让她去后院通知张氏等人。然后,她才和五郎一起往大门走去。
大胖和二胖都站在门口,四只小爪子牢牢地抓着地,摆出一副要进攻的姿势,仰着头冲着前面叫。连蔓儿走过去,轻轻呵斥了一声,两只小奶狗就安静了下来,摇着小尾巴颠着胖乎乎的小身子跑过来,围在连蔓儿的脚跟前打转,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叫声。
两只小奶狗来到连蔓儿家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足足长大了一圈,只是还没有去掉婴儿肥,依旧是圆滚滚的可爱模样。因为照料的精心,吃的又好,两只小奶狗长的强壮,同时也很聪明。连蔓儿也并不圈着它们,每天都放了她们出来,或是在院子里,或是带它们出去到庄园上溜达,让它们熟悉自己的领地。
两只小奶狗对自家人非常亲热,对陌生人则是充满警惕。熟悉这两只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不同的叫声,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事。
比如说刚才那种高调的汪汪声,是家里来了陌生人。而现在这种低低的呜呜声,则是对着自家的主人亲热、撒娇。
又比如说看见了认识的、但却不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