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氏叹了口气,心里酸苦,既有些想去,又有些怕去。
“我这个命啊,恐怕就这样了。这都这老些年了,我也没啥想头了。”赵氏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是怎样,从她脸上纠结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一二。
既不死心,又自怨自艾,觉得自己没有生儿子的命。
“可别这么说,菩萨跟前。”张氏忙就道,一边开解赵氏,“人家五十岁得子的有的是,你这正当年,怕啥啊。以前在老宅那边,总憋屈着,不得吃不得喝,还不得歇,现在你们也自己个过了,眼看着大房子盖起来,独门独院的,以后都是舒心的日子。他三伯又有手艺,你就心里放敞亮了”
“她四婶,我不像你,我这是命小福薄。生下来,我就没好命”赵氏自怨自艾地道。
两个人正说着话,连蔓儿她们就回来了,张氏和赵氏也就将话头打住,从庙里走了出来。
“晌午上我们那吃去吧。”出了庙门,张氏就对赵氏和连叶儿道。
“不去了,早起来做的饭,带出份来了,晌午和晚上都够吃了。”赵氏就道。
连叶儿也说今天就不去,改天再说。
见这娘儿两个执意如此,张氏也没有勉强。与赵氏和连叶儿分手,回家的路上,张氏还回头看了一眼,见那娘二两个已经进了酸菜作坊的院子,就叹了口气。
回到家里,娘儿三个就都聚在东屋炕上做针线,连蔓儿也拿了个小花绷子,专心致志地绣花。
连枝儿的嫁妆,有一些已经安排蒋掌柜帮着采买,不过自家要自己动手的也不少。连蔓儿现在绣的帕子,就是给连枝儿绣的。
等日影撒了半炕的时候,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就回来了。
“赶紧上炕。”张氏就忙招呼他们爷三个上炕坐,“今天别看是晴天,可比昨天还冷。山上的风大,还硬。没冻着吧。”
“小喜,端热茶来。”连蔓儿也忙着吩咐小喜送了热茶来,给连守信、五郎和小七暖身子。
上过了坟,今天就没别的事了,因此一家人围坐在炕上,亲亲热热地说话。
“…都回来了,老爷子不都挺好的吗?”张氏就问上坟的情形。
“都挺好,一起回来的。”连守信就道。
“我爷还让我们一起去吃饭,说买肉买菜了,我们没去。”小七就道。
“也不能光叫你们,那他三伯去了没?”张氏就又问。
“去了。”连守信简短的大道。
“我三伯还特意跟我爹说道了说道,说是咱们不去,他再不去,看着不好。”五郎就说道。
连守礼与连守信这两股人,与老宅上房的关系还略有些不同。比如说她们家盖房子、盖铺子,老宅并没人来给帮工。但是连守礼这次盖房子,老宅的男丁几乎都来了。
连守信他们不是那样霸道的人,也没要求连守礼要和他们同进同退。
“怪不得,叶儿她们早起来,就带了一天的饭份儿。”连蔓儿就恍然道。
“他三伯和三伯娘,啥都好,就是省细的太过了。”张氏叹道。
一家人都点头。
“搁不说吃、搁不说喝的,炒菜的油都搁不说多放,现在就天天高粱米饭、拌瓜子。说实在的,他们那日子,还真没到这份上。稍微跟她三伯娘说说,她三伯娘人家还挺满意,说现在不管咋地能吃饱。能吃饱就行了。哎”张氏又叹气。
搁不说,是三十里营子庄户人家的乡村土语,大概意思等同于舍不得。
“也不是就胡花烂费了,过分省细也不好。”连蔓儿就道,“这多亏还在咱铺子里干活,多少能补一补。”
连叶儿这一家三口,有个好处,就是不愿意占人便宜。比如说连蔓儿要是请她们来吃饭,连守礼和赵氏是极少来的,连叶儿毕竟还小,又和连蔓儿好,才来的多一些。
“都是好人,可人敬。看她们自己个省细,这盖房子供的饭菜,可一点不小气。”连蔓儿又道。
“没错。”
因为知道连守礼往老宅去吃饭了,连叶儿和赵氏必定不会去。而家里只有这娘儿两个吃饭,势必会更加俭省。等吃饭的时候,连蔓儿就让小喜端了一碗菜给赵氏和连叶儿母女送了过去。
吃过了饭,连叶儿来还碗,就来上房里向张氏道谢,又上炕坐着跟连蔓儿说话。
“…上坟回来,四郎还上我家去了,叫我和我娘过去吃饭,说是咱爷和咱奶叫的,我和我娘没去。”连叶儿告诉连蔓儿道。
自从连守礼他们搬出来,连老爷子和周氏对他们着实很是拉拢。连叶儿和赵氏,自从搬出来后,就不曾回去。连守礼回去的次数,也相当的有限。
“咋打发四郎传话,应该叫继祖媳妇来请啊。”张氏在旁听了,就说道。
“她现在,估计哪也去不了。”连蔓儿就道。
“哦。”张氏想了想,也明白了过来。
蒋氏现在,一步也离不开老宅的大门,因为,看着连朵儿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她。说是要将连朵儿远远地找户人家嫁了,但是这远远的人家,也不是那么好找。连朵儿暂时还得留在老宅。
这段时间,蒋氏得负责看好连朵儿,不能让连朵儿闹出什么事来。
连朵儿的那个脾气,又有出走的前科,蒋氏还真不敢掉以轻心。蒋氏是个明白人,她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是连蔓儿一家可以不计较的,什么事是连蔓儿一家绝不会放过的。她敢张罗古氏的事,是因为知道连守信和张氏心软,不会太过计较。
蒋氏很清楚,如果她看不住连朵儿,让连朵儿又闹出事,那她也不用继续留在连家了。
等连叶儿走了,连蔓儿就立刻向五郎询问。
“哥,你听说的那俩地方,打听的咋样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仲春

五郎正要说话,就见外面有人来报,说是镇上的武掌柜来了。
“应该是上次托他的事有眉目了。”五郎就道。
“那还是咱姐的事更重要。”连蔓儿就道,“哥,你快去看看吧。”
五郎答应着,就和连守信一起往前院去了。
约略两盏茶的工夫,五郎就回来了。
“怎么样,是咱姐的事不?”连蔓儿就问。
“是。”五郎的面上有些喜色,告诉连蔓儿道,“五十五亩,就在镇子东边,和吴家的地离的还挺近,说是地也不错。娘,蔓儿,你们看怎么样?”
五郎就问张氏和连蔓儿。
一家人在给连枝儿准备嫁妆,除了家具、衣裳、首饰这些庄户人家惯常陪送的东西之外,还打算给连枝儿陪送些田地。
一般的庄户人家,自家就没多少地,就是有,那也是要留给儿子,自然是没有给闺女用地做陪嫁的。就是富户、士绅也未必能给闺女陪送田地。以连蔓儿家现在的家境,还有吴家的情况,也可以不用陪送田地。
但是,一家人还是打算陪送田地。这个年代,女人的嫁妆的所有权界定的非常的分明。那些有条件,又心疼闺女的,给闺女置办的嫁妆会尽量做到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让婆家的人看着,闺女嫁到你们家,但是一切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己的。这样,闺女在婆家能挺直腰杆、地位超然。一辈子不怕她会受谁的气。
民以食为天,有田产陪嫁,以后无论怎样,连枝儿都不用担心饿肚子。这是给出嫁的闺女最好的物质保障。
给连枝儿陪嫁田地,自然要选离青阳镇近的。原本连蔓儿家要买什么,都是找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可连枝儿的嫁妆田,却不好就这么直接交给他们父子俩办,因此,连守信就请托了在镇上消息灵通并且也相当有人脉的武掌柜。
连枝儿刚才也在这东屋里,听见武掌柜来了,就猜到是说她嫁妆的事,因而避到西屋去了。
“五十五亩。也差不多了吧。”张氏就道。
吴家在镇上也算富户,不过说到田地,却只有不到百亩。连守信和张氏要给连枝儿陪嫁,这田地的数目也不好再多。嫁妆少了不好看,可也不能太多、太张扬。不为别的。还得为吴家想想。
吴家并不指着田地的出产吃饭,而且给连枝儿明面上陪嫁五十五亩,暗地里多贴补些别的东西,也是一样的。
连蔓儿也就点了点头,说这个数目正合适。
“那我就和我爹去看看,没啥问题,今天就把那田买下来。”五郎就道。
“对,越早越好,正好还来得及种一季粮食。”连蔓儿就点头道。
“就是这个理。”张氏也道。
五郎就又换了衣裳出门去了。等傍晚回来,就说已经看好了地,明天就过户。
连枝儿这嫁妆田买的极顺利,等将红契拿到手,连蔓儿就拿了去给连枝儿看。
“太多了。”连枝儿就道。家里重视她的婚事,眼看着嫁妆是意想不到的丰厚。连枝儿高兴之余,总觉得太抛费。
“连花儿嫁的还是县城的宋家那,她那嫁妆,折算折算,也就二百来两银子。咱这一块地,就比她的多了。”连枝儿就跟连蔓儿道,“还有那些衣裳、家具,还要给我打头面,太多了”
“姐,”连蔓儿就笑着打断连枝儿的话,“你跟谁比不好啊,说连花儿干啥。她哪里配和你比。以后可别说这样的话了,不吉利,咱爹娘听了都不高兴。”
“是我说差了,以后不说了。”连枝儿知错就改。之所以提到连花儿,那是因为,整个三十里营子,当然并不包括王举人家,就数当初连花儿的嫁妆多。
“姐,你也别总说太抛费啥的。要是咱家现在跟从前那样,想给你多陪送点儿东西也不可能。现在咱不是过好了吗,这些东西,还是少的那。以后啊,肯定还得——水涨船高!”连蔓儿笑着道。
“这就过福了。”连枝儿也笑道。
给连枝儿的嫁妆田买下来了,以后保证连枝儿饿不着,连蔓儿就又寻思着该给连枝儿再置办点什么,日常有些进项,至少让连枝儿手里不断了钱使唤。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这回还硬是将连枝儿也给留下了。
“姐,这都是咱自家人,说的也是正经事,你可有啥害臊的。给你置办铺子,看你是咋想的?想要啥铺子?”连蔓儿就先开口道。
“啥都行。”连枝儿老实地道。
大家看连枝儿是不会出什么主意了,只好自己商量。
“这铺子是选镇上,还是县城里?”五郎先道。
“就镇上吧,近便。”连枝儿这次不用人问,就说道。
“镇上啊,这还真有点难”连蔓儿就道。锦阳镇上的各类店铺,几乎已经饱和了,而且并没有哪家有出兑的打算。
“原来老赵家那杂货铺子没了,要不,给我姐弄家杂货铺吧。正好咱有连记百货,这进货的价钱、货品的花样,别的小铺子比不了。以后我姐这铺子,在镇上也得是头一号的。”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杂货铺子是好,不过”连守信道,“镇上原来的几家杂货铺,是老陆家的最好。咱这铺子开了,肯定得把他家的生意给顶了。咱跟老陆家,这都不错”
连蔓儿立时就有些无语。
开商铺,哪里会没有竞争?真要大家都像连守信这么想,那镇上一开始就应该只有一家杂货铺。其他的行业、其他的地方,也都该是这样了。
连守信朴实、谦退、克己,即便是现在,仍旧不脱其庄稼人的本色。别看他表面上看性子绵软,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颇有些古朴的侠气。这种古朴的侠气,在连蔓儿前世那个年代,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傻气。
即便并没有真正念过书,受过正统的教育,但是连守信还真是将克己复礼这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克己复礼这四个字,是世代传承下来,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并浸透在这片土地哺育的庄户人家的血脉里。
“还真是,要不,蔓儿你再想想,咱给枝儿开个别的铺子?”张氏想了想,也道。
连蔓儿刚要出口反驳,突然想到一件事,立刻就改变了主意。
“开杂货铺是最好,要是不开,那再想想别的也行。”连蔓儿说道。
“对,想想别的。”张氏就道,“老陆家和别人家不一样。”
“嗯。”连蔓儿点头,“要不,咱给我姐开家磨坊?”
青阳镇上只有一家磨坊,周围的乡村要磨米、磨面通常都是在那里。
“就一家磨坊,咱再开一家,这还真行。”连守信就道。
张氏也点头。
“我刚才想了,给我姐这家磨坊,咱不能跟那家的一样。我姐这家磨坊,咱得多置办些细磨,专门磨白面和小麦面。”连蔓儿就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原来青阳镇周围的村庄,种的都是高粱、糜子这些,磨坊里面的磨就是针对这些粮食的,而并没有能过磨出很细的白面的磨。
去年连蔓儿家春小麦丰收,今年就有很多人买了春小麦的种子打算种。而眼下,连蔓儿家的冬小麦长势良好,可以预见,今年秋下,肯定有不少人要学着他们种冬小麦。
正好需要专门磨白面的磨!
与其艰难地和别人抢生意,哪里比得上独树一帜来的好。等到别人家也想起来要置办细磨了,连枝儿这边的磨坊也已经站住了脚,有了优势,不怕别人来抢生意。
“这个好。”五郎就道。
“没错,这个好。”连守信、张氏和小七也都笑着点头,直说连蔓儿的主意出的好。
“姐,你看那?”连蔓儿又问连枝儿。
“蔓儿你出的主意,那还有啥说的。”连枝儿就道。对于连蔓儿,她是相当的信服和信任的。
这么说定了下来,连守信和五郎就着手准备,第一个是磨坊的房舍。要给连枝儿陪嫁磨坊的事,并没有瞒着吴家。吴家自然高兴,相帮着寻了一处房舍,只需要稍加改建,就能过做磨坊。然后,就是定做石磨、买牲口、雇伙计等等。
等磨坊的事情忙活的差不多了,就是春耕。三十里营子的这几百亩地,再加上罗家村的庄子上的地,可是不少。好在长工、短工的加起来,人手充足,抢着在十天之内,就将各处田地都种好了。接着就是在山坡上种果树,又有鱼塘、荷塘等,等差不多都忙活完了,早已经是春暖花开、芳菲遍地。
连叶儿家的房子终于建成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山上的工程也在这个时候完成了最后的收尾。

第六百一十五章 送礼

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一家三口乔迁新居,连蔓儿家就聚在一起商量,要送些什么过去才好。
“盖完这个房子,他三伯家手里可就紧了。我看咱也别送东西,干脆就送两吊钱吧。让他们自己缺啥就买点啥。”张氏就道这是极实在、体贴、不见外的方式。
“我三伯那人的脾气,咱直接送钱,怕他不收。”五郎道。
“我和我哥想的一样。”连蔓儿附和了五郎的意见。
连守礼个性比较内向、固执,自尊心极强。这一点从过去两家之间的交往中就能看出来,张氏说直接送钱做礼自然是出于好意,而很实际,但连守礼怕不会那么轻易接受。就是接受了,心里也会不舒坦。
“还是再想想,送东西吧。”连守信想了想,就道。
要说对连守礼的了解,这一家自然是和他一起长大的连守信最有发言权。
“那就送东西。”张氏也没坚持。
至于要送什么东西,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了半晌,最后才做出决定。
“就送十斤肉,两条鱼,一篮子鸡蛋,再加上两个尺头吧。”
连蔓儿家现在送礼,算是给连守礼家燎锅底,连守礼家必定要请他们吃饭。有了连蔓儿家送的这礼,就能预备下几道硬菜,不用再花钱。一顿饭自然用不了那么多的肉和鸡蛋,留下来,这一家三口也可以打打牙祭。改善改善生活。
至于尺头,这马上就要换季了,正好让她们一家三口都做两件新衣裳穿。
这礼够厚实,实用。又不夸张。
连蔓儿家将东西准备好,就由五郎带着人给送了过去,随即。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三口人就过来了。
“…太多了,太多了,干啥送那老些东西,随便一样就太够了、太够了。”连守礼也不善言辞,五郎送东西过去的时候,他还不肯收,被五郎劝了半晌。强将礼物放下了。如今过来,还是这两句话。
“多啥,都是正用的。”连守信和张氏招呼连守礼一家三口坐下,笑着说道。
“四叔、四婶,”连叶儿就道。“我们过来,请你们后晌上我家吃饭。五郎哥、枝儿姐、蔓儿姐,还有小七也一起来。”
按照礼节,是该有这么一顿,才是那个意思。光送东西,不去吃饭,可不是给连守礼家节省东西,那是不给连守礼家面子。因此,连守信一家略作推辞。就答应了。
“也别抛费,咱也没外人。”连守信就告诉连守礼,“家常的饭菜做上三两样,实的惠的就行。”
这是怕连守礼为了这顿饭再去额外花钱买别的饭菜。
“清明那天在老宅吃饭,咱爹嘱咐我了、”连守礼似乎是迟疑了一下,就对连守信道。“说这盖房子是一辈子的大事,等我们搬家了,他们也要来燎锅底。”
“啊”连守信就啊了一声。
“咱爹开一回口,我这不像你,我也没有别的人。…就一顿饭,让咱爹娘看看我的房子。…二郎是个好孩子,给我帮工真下力气。”连守礼就又道。
“那,三哥,你都打算请谁啊?”连守信听明白了,连守礼要请连老爷子和周氏去新房子吃饭,所以才有这么一问。
“就请咱爹、咱娘,还有一个二郎。”连守礼就道。
“这个事,三哥你自己个拿主意吧。”连守信就道。
“老四,那你…没啥…觉得行吧,就后晌,办两桌,你看咋样?”连守礼征求连守信的意见。
连守礼都这样问了,连守信哪里好说不好。
连守礼就起身去老宅了,赵氏和连叶儿没去。
“…还没搬进去的时候,就开始虑虑这事了。昨天还虑虑一晚上,翻来覆去的,半宿他都没睡好。”赵氏小声地告诉张氏,连守礼早就在打算乔迁新居请客吃饭的事。至于因为什么半宿都没睡好,自然是在考虑要将连蔓儿一家与老宅的人一起招待。
“也没多少人,还都不是外人,要分开请,就怕外边人讲究,也、也怕老爷子那边嗔心。”赵氏接着叹息道,“这要是一块请吧,他也知道,就怕你们为难。”
“说是好歹一辈子也就盖这一回房子,总想方方面面都周到了。…跟她四叔来商量商量”
“蔓儿姐,你说咱奶能来不?”这边赵氏和张氏说话,那边连叶儿也坐到连蔓儿身边,攀谈起来。
“这个,我可说不准。”连蔓儿道,她这不是敷衍,是真的猜不准周氏会不会来。
“三伯说要请谁,都跟你和三伯娘事先商量了没?”连蔓儿就问连叶儿。
“商量了。一开始还说都请,到时候他们有不来的,那也怨不着耍”连叶儿就道,“最后,还是我和我娘说了,才定下来,就请咱爷、咱奶和二郎哥的。”
“能这么定下来,就不错了。”连蔓儿道,又问连叶儿,“对了,一会那两桌,你们是咋安排的?”
想到周氏一年到头极少放晴的那张脸,连蔓儿对于非常有可能和周氏同坐一桌吃饭这件事,心里着实高兴不起来。
连叶儿没有立刻回答,同时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某种颇为复杂的表情。
连蔓儿就知道,事情要不好。果然…
“两张桌子,咱爷、我爹、四叔、五郎哥、小七和二郎哥坐一桌,他们喝酒。”连叶儿告诉连蔓儿道,“剩下,咱、咱坐一桌。”
那也就是说她们都要跟周氏坐一桌。
“叶儿,到时候,你和三伯娘都上桌吃不?”连蔓儿就问。
连叶儿家也没雇人。按照一般庄户人家的规矩,赵氏和连叶儿负责做饭做菜,客人上桌了,她俩负责在外屋来回添菜、招呼什么的。是不能一起上桌吃饭,要等到客人吃完了,甚至走了。她们才能吃剩下的饭菜。
“蔓儿姐,这个事,我”连叶儿的脸就红了,“蔓儿姐,我不是想瞒着你。我、我就是不知道该咋说。我不好意思开口我。”
“哎呀,逗你那。”连蔓儿就笑道。“叶儿你别往心里去,这个不算事。”
连蔓儿知道。连守礼并不是一个到了去的人,又非常的缺乏变通。而连叶儿,很多时候,都做不了连守礼的主。
坐一桌吃饭就坐一桌吃饭吧,也就这一顿饭的工夫。能忍则忍。而且,事到如今,连蔓儿也不觉得周氏还会对她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睛的。起码,当着面应该不会。至于背地里怎样,连蔓儿就管不了了。
一起吃就一起吃好了,不舒坦的应该是周氏,而不是她们,连蔓儿这样想。
下晌,张氏先是打发了韩忠媳妇过去帮赵氏和连叶儿做饭。随后,一家人也往连叶儿家的新房子来。
连叶儿的新家,一进了大门,左右两侧是就是两扇粉白的石壁,石壁后面,是夹道。这里是用来存放柴禾的,现在则是在墙角堆了些盖房子剩下的石头。
再往上,左侧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猪圈。两边将来打算开出来做菜园子的地方,现在都空着,矮墙也还没垒起来。连守礼的打算,这些都不算活计,也不用请人帮忙,他抽空自己个就能慢慢地把这矮墙给垒起来。
因为没有东西厢房,这院子就显得比老宅的院子还要长。
韩忠媳妇、赵氏和连叶儿都在外屋做饭,为了让烟往外走的快一些,外屋门上的门帘子干脆就摘下来放在了一边。因此,连蔓儿她们一进大门口,连叶儿就眼尖地看见了。
连守礼就忙从屋里迎了出来。
连蔓儿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连叶儿的新家,大家一起进了上房,就被连守礼领到东屋。
同样是正房,因东方居长的缘故,一般庄户人家都是家里辈分最大的人住东屋,而且招待客人,也多是在东屋里。
连守礼这东屋是两间,和老宅一样,是大开间,中间并没有做隔断。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就住在这屋里。到晚上,连守礼和赵氏就睡炕头,连叶儿睡炕梢,中间放闸板。
西屋是连守礼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