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蔓儿点头。沈六说的不错,能够得鲁先生为师,确实是她们的好运气。
沈六见连蔓儿放下茶盅,就又给连蔓儿的茶盅里续了茶。
“六爷,是有什么话要嘱咐我?”连蔓儿端了茶盅,就问道。
沈六看了连蔓儿一眼,似乎是说急什么。然后就自行品起茶来。
连蔓儿见沈六这样,也不好再催。
慢慢地喝了几盅茶,窗外的暮色更浓郁了,雨后的山水花木,仿佛是浴后新妆的佳人。室内也满溢了茶香,沈六和连蔓儿相对,两人似乎都在细心品尝,半晌没有说话。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此刻自己满腹的心事。
“第一个,是这葫芦的事”沈六终于开口道。
“六爷放心,”连蔓儿见沈六开口,立刻就接道,“这件事,我猜六爷是有什么安排。因此已经和小七说了,不可对人说知。就是家里,我爹娘那里,我们都没有提。”
沈六赞许地点了点头,连蔓儿年纪虽小,但是说话做事,极知道进退,而且还有一个难得的好处,就是管得住自己的嘴,知道什么事不能说。
这点好处,也许说着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讲。
“今年十月万寿节,是当今万岁的四十整寿。”沈六缓缓地道,“寿礼我这早就预备了,若是再添几个异样吉祥的葫芦,就是锦上添花。”
这个年代的万寿节,是指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的生辰。而皇后的生辰,则成为千秋节。
原来沈六要将做好的葫芦送给皇上做寿礼。连蔓儿的神色忙又端肃了一些,到不仅仅是因为谈到了皇帝,也是因为沈六肯将这样的大事说给她听。
连蔓儿知道,沈六只需要告诉她保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将这样的底透露给她的。
“这个消息,暂时不能泄露出去。一是怕有人效仿,这个东西说难不难,难得的是一个巧思,一个稀罕。二是,若早传了出去,到时候就没有惊喜了。”沈六又道。
“嗯,嗯。”连蔓儿点头,确实是沈六说的这个道理。
“六爷尽管放心,我们这边,是再不会泄露出去的。”连蔓儿又向沈六保证道。
“明天我就要回府城去了,”沈六又道,“谨儿和小九就留下来,小九念书,有楚先生看着他。他似乎很听你的话?”
说到这,沈六看向连蔓儿的眼睛。
“小九…爷,性格极好。”连蔓儿垂下眼帘,假装品茶,含糊地答道。
沈六这么问,她实在是不好回答。要怎么说,点头承认小胖听她的话吗,那这让沈六这个当哥的会怎么想?要否认,似乎也无从谈起。
“性格好…啊”沈六又看了连蔓儿一眼,心里略微有些不是滋味。
说沈谦性格好,是说他性格不好吗?
“小九他还是小孩子的心性,等我走了,若是他…玩闹的不像话,你不要纵着他。”沈六品了一口茶,才又说道,“我看你管小七就管的很好。”
玩闹的不像话?连蔓儿心内有些诧异,在她看来,小胖确实是有些孩子气,但是要说玩闹的不像话,却是没有过的。
从心性上来说,小胖真是个不错的男孩子。
而且,说她管小七管的好,那是因为小七是她弟弟,她再怎样,也不可能像管小七一样去管沈九啊。
“六爷过虑了。”连蔓儿就笑道,“我看九爷这两年可成长了不少,九爷做事很有分寸的。”
“如果那样,就好。”沈六不置可否地道。
“小九那里就不说了,还有谨儿。”沈六又道,“你若有空闲,就多来陪陪她。她是来这里散心的。我看这两天,有你在跟前,她开朗了不少。”
“只要五小姐不嫌弃,我肯定会多来。”这个是可以答应的,连蔓儿忙就点头。
“嗯。”沈六也点了点头,“还有让五郎写的那个条陈”
“这个六爷也尽管放心。”连蔓儿忙就道。
让五郎写条陈,这其实也是在给五郎机会,要提携五郎,对这件事,连蔓儿当然非常上心,就是沈六不说,她也要提一提的。
两人之间又沉默了一会,就有小丫头提着灯走了进来。连蔓儿扭头,窗外已经是暮色四垂,念园内很多处都掌起了灯火。
“六爷可还有什么要吩咐的?”连蔓儿就问。天晚了,要没什么事,她该走了。
沈六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似乎想了片刻。
“先就这些吧。”沈六缓缓地道。
“六爷,那天色不早,我该告辞了。”连蔓儿就起身道。
“我派人送你。”沈六也站起身道。
两个人从屋中出来,沈谨、沈谦和小七也从游廊上站起身,走了过来。原来沈六叫了连蔓儿去说话,她们三个人也没有走,就在游廊下摆了桌椅,一边喝茶,一边看雨、说话。
“…连家派人来接连姑娘姐弟,就在外头。”一个大丫头上前禀报道。
连蔓儿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说了可能要在念园吃晚饭,不过连守信和张氏两口子看天晚了,她们姐弟还没回来,依旧担心,是连守信带着人来接她们了。
“那就不用六爷再打发人送我们了。”连蔓儿就道,“六爷明天什么时辰起身,我爹带我们来送六爷。”
沈六就说了一个时辰,连蔓儿忙记下了。
“今天就全当给六爷送行,明天早上,我爹带小七来。…我不便再来的。”连蔓儿朝沈六福了一福说道。
沈六在念园的几天,当地的士绅一概都没有见。明天他要走,这消息早就放了出去,当地的士绅肯定要来送行。连家有连守信带着小七来,连蔓儿也不方便来。
沈六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就点了点头。连蔓儿还是很贴心的,今晚上山来,是特意为他送行。
此时天色虽晚,但是雨却停了,沈六带着沈谦、沈谨状若散步,一直将连蔓儿和小七姐弟送出了常青园。
连蔓儿带着小七和沈六、沈谦、沈谨一一道别,在一众丫头小厮的簇拥下往外走。连守信带着人来接他们,被钟管事请进了一间客厅说话,这个时候也迎了过来,父子三个汇聚一处,从西门出来,径直回了家。
第二天,连蔓儿一家早早地吃了早饭,连守信就带着小七去念园为沈六送行了。
沈六走了,念园就剩下沈谨和沈谦姐弟,小七每天都去念园,跟着沈谦一起念书,并在念园吃午饭。
连蔓儿也要去念园陪沈谨,可是家里却突然来了许多的客人。

第六百四十七章 风景

沈家的五小姐在念园小住,锦阳县、甚至周边各县的宅门中的闺秀和年轻媳妇们都想着上门拜访。然而,她们大多没进过沈府的门,也与沈谨素不相识,就不敢贸然的上门去。
连蔓儿常去念园陪伴沈谨,并与沈谨一起出游,大家就都知道连蔓儿与沈谨交好,一个个的,就都往连家来了。
与念园的高门槛相比较,连蔓儿家的门槛就平易近人多了。
这些人,自然都是想托连蔓儿的人情,要结识沈谨。对于锦阳县的这些闺秀来说,能够结识府城沈家嫡出的姑娘的机会,并不多。
来者是客,连蔓儿自然都好生接待。对于她们的请托,连蔓儿却并不会大包大揽,她只告诉这些人沈谨能文,暗示让这些人写了帖子,自去送到念园去。
因连蔓儿做的极巧,这些人多感激她透露消息,忙忙的去准备了。
再去念园见沈谨的时候,连蔓儿就将这件事说给沈谨听了。
“这两天是接了好些个帖子。”沈谨让连蔓儿看她旁边的桌案上,确实有一叠各色的小笺。连蔓儿见那里也有几样浣花笺,就知道那些闺秀回家去也是下了功夫的。
“五姐,那这些人,你是打算见还是不见那?”连蔓儿就问。
“依我的本意,一个都不想见的。”如今沈谨和连蔓儿是越发的相熟,说话也没有一开始的顾忌。“不过,谁又能一直按照自己的本意活着那。”
沈谨说到这,轻轻地叹了口气。
自从认识了沈谨,连蔓儿已经见她这样叹了好几次的气。沈谨的叹气轻如薄雾,每当她叹气的时候,眼神也会跟着飘的很远。并非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种。正因为看到沈谨这样的叹息。连蔓儿才相信,沈谨确实是有解不开的烦心事。
“五姐,你在府城的时候我不知道。不过在这里,你大可不必想的太多。”连蔓儿就道,“那些来过我家的,我是都和她们说了,说你来念园是要闭门为先皇后娘娘抄经祈福的。”
连蔓儿第一天来念园的时候,沈谨是说过这样的话。虽然连蔓儿是知道沈谨是来这散心的。但是对外面,沈家一致的说辞却是沈谨来念园,是要每天为沈皇后抄经超度。
有这样的因由在,谁来拜访。沈谨都可以不见。而且,就像连蔓儿说的,以沈家在辽东府的地位,沈谨在锦阳县这里,起码在这件事上,是可以随着她的心意行事的。
沈谨就笑了笑,心里感激连蔓儿做的体贴周到。
“有几个还是要见一见的。”沈谨道。
沈谨就叫了贴身的丫头还帮她挑拣帖子,看要见耍
“蔓儿,你也来帮我挑拣挑拣。”沈谨也招呼连蔓儿道。
这件事。本是不用连蔓儿的,沈谨这么说,不过是要做个人情。若是连蔓儿那边应了谁的人情,她可以看在连蔓儿的面子上见一见的。
连蔓儿也明白沈谨的心意,她也没说什么。丫头们筛选出来的帖子,最后还要经过沈谨自己的挑选。连蔓儿只挑了一张帖子给沈谨,那是锦阳县与五郎一起考中秀才的关家少奶奶的帖子。
关家也是耕读之家。在地方名声极佳。关秀才与五郎交好,为人极有才干,说是下一科必中的。关家少奶奶也念过书,很是知书达理。
沈谨拿了连蔓儿挑的帖子,又从丫头们选出来的帖子里挑了几张,就安排下去,说某日某时要见这几个人。
连蔓儿瞧见沈谨那一叠选中的帖子里有知县的妻女,另外还有王举人的夫人和怀大少奶奶。就也没说什么。
这两家也曾向她请托过,连蔓儿没有特意跟沈谨提,就是因为她知道,沈谨若要见人,那么这几个是必得见的。
沈谨安排着见锦阳县的闺秀们,也不过是说几句话。走了个过场,饭都不曾留的。不过,见了沈谨的闺秀们依旧是欢天喜地。
连蔓儿旁观了一次,得出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场面应酬。
很无趣,但大家却都要装作非常有趣,而且还必不可少。不过,也有真能从中得到享受的,这样的人很让人羡慕。
沈谨也做的相当完美,但连蔓儿并不认为她真心享受这样的应酬。
等沈谨见完了这些闺秀,连蔓儿想起答应要带张采云来念园玩。张采云也想见沈谨,但是张采云的目的和那些闺秀们不一样,用张采云的话来说,她“远远看一眼就行”。
连蔓儿挑了沈谨心情好的时候,婉转地提到张采云在她家里的事。
“…不是说要带她来念园,怎么一直不见你带来?”沈谨就问,“要不,就明天,我看这两天天气好,你带她来玩玩。”
这正是连蔓儿所希望的,自然点头答应了。
“还有你姐姐,一直听你说,是在家里绣嫁妆,都不出门的是吧?明天也请她来,玩一天,也不会耽误了绣嫁妆吧。”沈谨想了想,又道。
“五姐这样说,她必定要来的。…我还有两个小姐妹,都是庄户人家的孩子”连蔓儿就又笑着道。
“你的姐妹,总是差不了。你都带她们来吧。”沈谨就道。
连蔓儿回到家,就将这件事和张氏、连枝儿还有张采云说了。张采云自然高兴,连枝儿听沈谨要她去,也点了头。
“你说还有两个小姐妹,是打算带谁去?”张氏就问。
“就叶儿和家玉吧。”连蔓儿道。
张氏就忙打发人去叫连叶儿和吴家玉。
连叶儿离的近,先来了。
“明天有没有什么事,没什么事,我们一起去念园玩。”连蔓儿对连叶儿道。
连叶儿也是小姑娘,虽然每天操持家事,但心里何尝不喜欢玩那。何况,她虽然去过念园,但是那个季节的念园和如今盛夏时节的念园是不能比的。
“…捡你最好的针线,拿上一两样。”连蔓儿又嘱咐连叶儿道。
连叶儿答应了,就回去准备。
这一会的工夫,派去接吴家玉的人也回来了,吴家兴送了吴王氏和吴家玉一起来。
连蔓儿又将事情跟吴王氏和吴家玉说了一遍,能去念园玩一天,还能见见沈家的五小姐,母女俩当然都高兴。
“…她有什么事,就是有事,也没这件事重要。”吴王氏就笑着对连蔓儿道。连蔓儿每次有好事、好东西,都会有吴家玉的一份。这是看在谁的情面上,吴王氏哪里会不知道。两家人也是因此,才越走越亲密的。“这样见大世面的机会,可多难得啊。”
“这要见人家五小姐,还得准备个见面礼不?”吴王氏不愧是到了去的人,就问连蔓儿道。
“家玉姐有好的针线,准备上一两样就行了。”连蔓儿就道。
今天听沈谨话中的意思,明天肯定要见连枝儿她们一面,到时候,沈谨也会有表礼。
吴家玉这一晚就没有回镇上,第二天,连蔓儿又将连叶儿叫过来,大家一起吃了早饭。饭后,几个小姑娘都收拾的干净利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坐着马车就往念园来。
连蔓儿已经打发管事韩忠带着人往念园送了两篓子新鲜的鱼虾,一扇猪肉,鸡鸭鹅若干,还有各色干货、新鲜的瓜果蔬菜。韩忠媳妇也被打发跟了去,带了足够的赏封,到念园的厨房等处打点。
连蔓儿这边另外又备了不少的荷包,是预备给连枝儿、张采云、连叶儿和吴家玉到了念园之后打赏下人的。
到了念园,连蔓儿先领着小姐妹们一径到荷轩来见沈谨,送上各自带来的针线。
就像张采云几个对沈谨好奇,沈谨对这几个庄户人家的小姑娘也是有好奇之心的,等大家坐下来,说了几句话,又见这几个虽是庄户人家的闺女,却都样貌可人,举止不是温柔腼腆,就是大方爽朗,其中又以连枝儿的人才最好。
坐了一会,沈谨就示意丫头们端了表礼上来。
沈谨给连枝儿、张采云、连叶儿和吴家玉的,都是一对镯子并一对绢制的新样宫花,另外还添了两根赤金发钗,两块玉佩给连枝儿,说是给连枝儿的添妆。
见过了沈谨,连蔓儿又带着连枝儿几个从荷轩出来,在念园游玩了一回,晌午,沈谨留饭,大家吃过了,才高高兴兴地回来。
回到家,几个小姑娘犹自说笑个不停,都说这次算是开了眼界。
“…真像画里的人一样,说话声音也好听,比百灵鸟叫的都好听。”张采云这样说沈谨。
她们正说的热闹,外面就来人禀报,说是老宅那边来了人,说是周氏发话,让她们赶紧去老宅有事。
“好不容易消停了这些日子,这是…又有啥事了?”张氏皱眉道。

第六百四十八章 本性难移

第一更,求粉红。
自打给连守礼燎锅底哪会阄过一次之后,周氏也不知道是真的伤心了还是怎么的,很是消停了一阵子。这个所谓的消停,就是连蔓儿一家人每月过去看望她和连老爷子的时候,她至始至终,都不说话,只是偶尔用眼睛狠狠地刮连守信。
那绝对是一种自觉理直气壮,因而谴责他人的眼神。在这种眼神下,但凡精神脆弱一点的人,都会受不了,甚至会生出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真的做了什么十恶不赦、忤逆不孝的事情。
过去的连守信,是绝对受不了这种眼神的。好在如今他也算成长了起来,心里有了准主意,没那么容易被人左右了。即便对方是周氏。
不过,即便如此,每次在周氏这样的眼神下,连守信也不是不难受的。每次从老宅回来,他总要叹一会气,好在妻儿们都贴心,往往就舀别的话头将事情岔过去。五郎不在家,外面有许多事情都要连守信来打理,他也确实没那么闲工夫无谓地伤怀。
今天,来传话的人是四郎。四郎说的很明白,是周氏打发他来叫连守信去老宅有事。
听说是周氏叫他,连守信顿时脸色就有些不好。
别看他一个大老爷们,家里有妻有子,外面受人尊敬,但是要去见周氏,他是真犯怵。
连守信就问四郎,知不知道周氏叫他是啥事。
四郎摇头说不知道。
“我奶叫四叔有啥事,那咋能跟我说那?”四郎在连蔓儿家不敢放肆,可他虽然低着头说话,但是那语气却是有点酸溜溜地,还有一点吊儿郎当。
“你先回去吧,我这有点事,办完了就过去。”连守信就将四郎给打发了出去,然后到后院来,跟张氏,还有连蔓儿几个孩子商量。
“能有啥事?”连守信自言自语。
如果能猜出周氏叫他过去是什么事,他也好心里有些准备。
“昨儿个,不是我大姑回来了吗?”连枝儿就道。
“是她在老太太跟前说啥了?”连守信就皱眉道。
“估计跟她应该是有点关系。”张氏就点头道。
连守信挠头。
连蔓儿看着,心里很是无奈。周氏永远将会是连守信的弱点,她们无论怎么努力,都只能削弱周氏对连守信的负面影响,但是却不能完全将这种影响清除。没办法,谁让连守信是周氏生的,还在周氏身边长大那。
父母以及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在一个人的身上,不论深浅,都会留下终身的印记。
“还能咋样,就是挨顿骂呗。”连守信挣扎了一下,跺跺脚站起身,“不管她咋说,咋骂,我就一声不吱。”
连守信要出门回老宅见周氏,脸上竟然是一副破釜沉舟的神态。
“…风萧萧兮易水寒”连蔓儿低声道。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小七低声接了下一句。
姐弟俩交换了一个眼神,毫无同情心地抿嘴而笑。
“那我真去了?!”连守信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道,他还特意多看了小七两眼,“儿子,你不送送爹?”
连守信每次示弱求助,都是找小七。
张氏轻笑,叹气、摇头。
“娘,要不明天咱也该去老宅了,干脆,咱这会跟我爹一起过去,行不?”连蔓儿就道。
周氏对于连守信这一家,历来都是分里外的。连守信是里,张氏和连蔓儿这几个孩子是外。原先没分家的时候,周氏是向着这个“里”的,也就是说跟妻儿们相比,连守信在吃穿上是略受优待的。
而现在,周氏当面要骂,一般也都骂连守信,而不会去骂张氏还有连蔓儿几个孩子。至于她背地里是怎样,连蔓儿她们干脆就不去关周氏这样做,理由是很充分的。那就是,“说下大天来”,连守信是她生的,可张氏不是,几个孩子和她又都差着一层。用周氏的话来说,就是连守信永远都欠她的。
如今连蔓儿家境不同了,张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都不是周氏能再舀捏的,连枝儿更是即将出嫁,因此,如果有张氏和几个孩子在场,周氏即便想骂连守信,也会有所收敛。
连蔓儿这样提出来要一起去,那是想帮连守信,张氏自然不会有异“那有啥不行的,一起过去呗。”张氏就道。
妻儿们一起去,最高兴的是连守信。
大家略收拾了收拾,连蔓儿用食盒装了些点心,就往老宅来。张采云不愿意一个人留在家里,也跟了来。
走进村口,远远地,就听见了周氏的声音。这又是骂谁那?”张氏小声道。
“谁知道那。”连守信皱眉答道。
有村人站在门口,见连守信一家过来了,就忙打招呼。
“这又是去看老爷子、老太太的?”
“对。”
“老爷子现在不大出门了,那天看见,身板还挺硬朗的,活到八十没问题。老太太更不用说了,这嗓门,这中气,没啥可担心的。”
这是村里有名的一个说话冷的人。
说话冷,是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的口头语,一般是形容一个人说话直接,切中要害,当然一般这样的话,大多数都不那么中听。
走到老宅的大门口,连守信推开大门,一家人走了进去。
和每一个庄稼院一样,这个季节,老宅的院子里也是满目苍翠,中间只有一条窄窄的走道,两侧都种满了各色的瓜果蔬菜。一边的猪圈里,还正养着三头猪。猪已经长的半大了,听见人声走近,就都跑到猪圈门前呼噜呼噜地仰着脖子期待喂食。
另一边的猪圈里,则是存放着一些杂物,其中最显眼的是磨盘。
自打古氏死了,连老爷子就发了话,把那盘石磨给拆了,连家的媳妇们,谁也不用再推磨了。
连芽儿抱着二妞妞站在东厢房门口,旁边还站了何氏,而周氏正站在上房的门口,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指着何氏和连芽儿两个在骂。
周氏骂人花样百出,不过骂道儿媳妇、孙女的时候,最多的还是“黑心、烂下水,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等语。
连守信带着张氏和几个孩子往院子里走,周氏头也没抬,骂的更加起劲了。不过骂词却出现了变化。
“…吃里爬外,就净想着往外的赔钱货,养活你们干啥?你还记得你姓啥不,你还记得你爹是谁不,有能耐你出了这个门,管那姓张姓李的叫爹去。…你别姓连,别认我们这做爹做娘的,那你乐意调和谁你就调和谁去。你不是看不上我们吗,那你走啊,吃里爬外,好大的脸”
周氏一边骂着,竟然还举起一只手拍打自己的脸。
这一般是人自羞自臊的动作,但是周氏这样高抬手轻轻落的,分明臊的是别人。
她那骂词,跟刚才的截然不同,也不是在骂何氏或者连芽儿,而是在骂正走进门来的这几个。
“每次都这样。”张氏走在连守信身边,脚步略滞,低声地道。每次来到老宅,迎接她们的总是周氏的骂语。
周氏不敢在当面骂张氏、连蔓儿等人,每次都是这样指桑骂槐。
“大奶这是骂谁那?”张采云从周氏的骂声中听出了点什么,就高声问道。她性子随张王氏,是极泼辣的,眼睛里不容沙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