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臣见过父皇。”

“微臣见过皇上……”

李煜,殷崇义,严续三人走了进来。在宋人面前称呼李景为国主,一旦关上门,依然呼皇上。

“爱卿平身,坐吧。”李景摆了摆手,叹道。

坐而论政在南唐依旧延续着,而大江北面的赵匡胤却已取消了重臣的这个待遇。若非赵匡胤亲口赐座,就算是王爷也得站着说话。

不知是不是喝了药的效果,李景面色红润,彷佛一下子年轻的十多岁,呵呵笑道:“说说吧……”

一进长春殿,李煜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药味,此味道对他来说相当的熟悉。这大半个月来,长春殿就一直被这药味所包笼,瞧着李景那斑白的双鬓,忍不住的俊眼微湿。和殷崇义相视一眼后,缓缓将宴会之事一一说了出来。

片刻的沉默后,李景呵呵一笑,说道:“吾愿为一乞丐?呵呵,这位宋使韩旭,倒是位妙人。不过,那一首《定风波》,放眼南唐之地,却无人能及了。”说罢,摇头晃脑的品评起来。

枢密使殷崇义见李景半天不再说话,不由眉头微蹙,拱手道:“启禀皇上,据润州守将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将军来报,韩旭此人不仅仅文才了得,武略方面同样颇有建树……林仁肇将军这几日接连密集的向扬州派出探子,得来的消息说明韩旭并非像传说中的‘浪荡节度使’,此人在宋军平叛淮南李重进叛乱中,当居首功!”

“你说林仁肇这段日子‘密集’的向扬州派出探子?”李景一听这话,皱眉道:“林仁肇太不知轻重,赵宋兵锋正盛,此刻若是被他们发现我南唐的举动,岂会干休?”

李景不先了解韩旭其人,反而先向林仁肇发怒,这让身为枢密使的殷崇义大为失望。心下暗自摇头,皇上已被北面吓坏了,一有风吹草动,就成了惊弓之鸟。

林仁肇可是南唐为数不多的猛将,镇守润州对抗赵宋的不二人选。李景明显已不满,为了避免李景产生换将的念头,殷崇义连忙说道:“皇上,林仁肇将军智勇双全,乃淮南之战的功臣,其心中必有计较。况且扬州府刚刚平定,我南唐对其一无所知,派出探子查探情况是有必要的。我不想战,可不代表赵宋不会对我南唐下手,防人之心不可无呐。”

“不错,殷大人说得对,微臣附议。”吏部尚书严续附和道。

李景见太子李煜不说话,不由开口问道:“太子怎么看?”

李煜面色数变,最终咬牙道:“父皇,儿臣赞同殷大人的建议,以今日韩旭在朝堂上的表现来看,赵宋已成咄咄逼人之势。虽说他们刚刚平定扬州叛乱,短时间内应不会南下,但我南唐必要的举措还是需要的,以免到时候仓促应战。”

此言一出,殷崇义和严续满脸的不可置信,就连李景都楞住了。

李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只是直愣愣的看着李煜,似乎刚刚才认识这个自己的皇儿似的。

半响后,李景突然呵呵一笑:“此事就按太子的意思办。”说着扭头对殷崇义道:“殷爱卿,你以枢密使的名义给林仁肇下令,探子可以派,但此事宜缓不宜急。特别是赵宋的使节还在金陵城的这段时间,不许有任何的不妥之举。这令信写完后,交由太子联合署名。”

“皇上圣明。”殷崇义微微一愣,连忙大喜道。这样的结果正是他这位枢密使想要的,不仅保住了林仁肇在润州守将之位,更是拿到了向扬州派遣探子的旨意。既然李景同意了派探子,那派多少就完全是他和林仁肇说了算了。

突然冒出来的林仁肇之事处理完,话题再次回到了韩旭的身上,李景想了想,说道:“殷爱卿刚说道,赵宋平淮南,首功当属这位宋使是何缘由?”

殷崇义立马回道:“据林将军的消息,扬州流传的‘浪荡节度使’之名并不属实。早在赵匡胤亲征潞州之时,他就派出了这位宋使韩旭前去扬州,名义上是册封李重进中书令,但据林将军的推断,韩旭最大的使命却是拖住李重进起兵的步伐,以免赵匡胤两面树敌。林将军甚至怀疑雷公咀被淹之事,就是当时身在江都城的韩旭干的。”

雷公咀被江水淹没,南唐是知道的。虽然李景一再不同意向扬州派出援兵,但暗地里支助李重进兵器这事却是有的,这也是和以殷崇义为首的一帮主战派妥协的结果。一来可以搅乱中原的局势,二来也为南唐换来继续的淮南盐铁。

闻言,李景长吁口气,叹道:“赵宋不仅继承了后周的文臣武将,更有新一代的年轻之辈,真是人才济济!放眼我南唐,前有党争,后继又无人呐。”

“臣等惶恐,不能为皇上分忧。”殷崇义,严续,李煜连忙异口同声道。

“起来吧,这不是你们的错。”李景摆了摆手,说道:“这几年的战事,拖住朝堂的运作。待得明年春,开科取士,国子监那边和洪州的白鹿洞书院想必有不少的年轻才俊,朕不能再荒废了他们的学业,这事朕会给礼部下旨。”

“皇上圣明。”严续大喜,兴奋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再加上江南之地稳定多年,我南唐的年轻才俊定然不比中原少。微臣的吏部必定全力配合礼部的此次科举。”

“恩,此次不仅仅是吏部,其他各部都必须全力配合,这事交由太子去办,我南唐需要提升士气,明年的科举就是个机会。”李景说道科举顿时来了兴致,又道:“至于主考的人选,你们看谁合适?”

“儿臣提议户部侍郎韩大人。”李煜兴致勃勃的提到了韩熙载。

李景点了点头,叹道:“可行,叔言的才学放眼整个江南亦是一等一的,况且也是后唐进士出手。自打朕还是太子之时就更随了朕,这么多年下来一直因党争被排挤,此次主考就由叔言为负责……恩,不错,就叔言了!”

说道科举,几人兴致盎然,商议了好一阵子。

不知是不是兴奋过了头,枢密使殷崇义灵光一闪,突然开口道:“皇上,不如此次科举加入武备,文武并举,兴许还能为朝廷选将。”

武状元?

不得不说,殷崇义这个提议相当的合情合理,而且更能增添南唐人的士气。缺兵可以招,但缺将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找到的,尤其是像林仁肇这样的帅才。要知道淮南之战,南唐损失的将领可不是一,二之数,像刘仁瞻,皇甫晖……等等等等。

不过,李景似乎对殷崇义这个提议相当的不感冒,未带殷崇义继续说下去,立马打断了他的发言,皱眉摇头道:“至于武科举这事,还需商榷,今后再议。”

说罢,李景似乎失去了谈话的兴致,面现疲色。

殷崇义和严续退出了长春殿,而李煜责备李景单独留了下来。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李煜,李景说道:“殷爱卿的建议对南唐军的士气实则有巨大的提升,煜儿可知父皇为何却驳回?”说着,见李煜一副茫然之色,不由叹道:“殷爱卿实在太心急了,一旦我朝举行武科举,必定引起赵宋的警惕,对于我南唐的养精蓄锐实有莫大的危害。朕不希望先祖的江山在丧失在朕的手里,否则朕就算是九泉之下也难有面目见我李唐的列祖列宗。”

说着,拿起御桌上的奏折,又道:“这是枢密副使唐爱卿发来的,洪州的皇宫已大体完工,年后父皇就迁都洪州府。我们失去了东都扬州,而西都金陵和赵宋只一江之隔,虽说大江天险,实则危机四伏。洪州立为南都,父皇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此可以免去赵宋的对淮南之地的担忧,更重要的是能为我朝的延续争得时间。煜儿可明白?”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李煜连忙说道。

“恩。”李景点了点头,瞧着眼前这位俊朗,仁孝的皇子,叹道:“父皇南迁之后,金陵就由你留守,殷崇义虽说激进了点,但却是个人才,再加上严续的辅助,父皇相信你会做得比父皇更好。父皇能教你的时间不多了,今后就得靠你自己了。”

“父皇……”李煜俯身跪地,双眼垂泪。

李景摇了摇头,面露慈爱之色,莞尔道:“起来吧,都已是太子了,不能总哭鼻子吧,呵呵。”言罢,略一思索,正色道:“先前你赞同殷崇义向扬州派探子之事,父皇没有反驳你,你可明白父皇的用意?”

李煜毕竟还年轻,胸中自有一番书生气,对于失去淮南之地也是颇有想法。虽未想过夺回淮南,但向扬州派探子之事却是很赞同的,因为丢了淮南只是肉痛,但丢了金陵就只有亡国一条路了。

然而,此刻听李景这么一问,他顿时吓得面色苍白,原来李景根本就不赞同的殷崇义和林仁肇的建议向扬州城派出探子。之所以李景最后同意了殷崇义的建议,就是为了给自己建立太子的威望‘金口玉言,说一不二’。

想到此,李煜如当头棒喝,连忙道:“父皇,儿臣知错。”

“恩,明白就好。”李景微微一笑道:“从善年纪轻轻,正是义气用事之时,待父皇去南都后,希望你好好对他。当年父皇和你皇叔景遂,相互扶持,绝无猜忌之事。父皇也希望你二人齐心协力,共扶南唐。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呐。”

“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所托。”

“听说从善和宋使韩旭走得很近?”李景突然开口说道:“鸿胪寺卿来报,韩旭不愿住在鸿胪寺,而是去了秦淮河?”

想起这事,李煜倒是心下颇为好笑,原本安排韩旭住鸿胪寺,却没想这韩大人偏偏要去住秦淮河之地,美其名曰‘第一次来南唐,要见识下金陵城的人文风情’,而事实上秦淮河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有名的烟花之地,说是见识一下秦淮河的分月还差不多。

于是,笑道:“回父皇,韩旭欲前往秦淮河,于是皇弟就将他安顿在了秦淮河边的‘乌衣巷’。”

“乌衣巷?”李景微微一愣,若有所思的笑道:“那倒是个好地方,朕记得那里有座从善的别院吧。”

……

李煜退出了长春殿,返回东宫。回想起长春殿内父皇最后的眼神,心下总有点想不明白。性格一向洒脱的他,想不明白也没去细想。东宫就在皇城的东侧,一想到宫里的太子妃兴许正等着自己吟诗作对,脚下不由加快了几步。

第252章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因东吴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得此名,又因唐代刘禹锡的这首诗而流芳百世。

东晋王导,谢安运筹帷幄于此,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淝水。淝水之战,十万东晋北府兵以少胜多,击溃苻秦百万大军,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著名典故。真可谓是书生用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此时已是冬日黄昏,朱雀桥边的野草花早已枯萎;华灯初上之际,亦看不到那夕阳的斜辉。往事随风而散,却挡不住如今秦淮河边的热闹与繁华。

紧邻秦淮河,一处古朴的院子,外面看上去毫不起眼。

门口一副对联“一巷月朦胧,欲问乌衣何处去;万家春旖旎,且看紫燕此间来”。此处正乃乌衣巷的入口,也正是王谢故居所在。

临河而居的百姓,今日突然发现一向冷冷清清的乌衣巷,竟然来了一群全身铠甲,腰跨长刀,气势汹汹的军队。从他们的穿着来看,似乎还从未见过。不过,仅仅从门口站着的那几名守卫的气势来看,这绝对是一群精锐之士。

小道消息还是从所谓灵通人士的口中传了出来,今日乌衣巷来了一位赵宋高官,正是此次赵宋派来南唐的使者,淮南节度使韩旭。对于使节不住鸿胪寺,偏偏住在这秦淮河边的乌衣巷内,金陵城的百姓自是颇绝怪异。

所以,今日的秦淮河边,往来的人群特别的多,不时朝着乌衣巷口指指点点,对这位赵宋的使者,表现出了非一般的好气。

乌衣巷内,谢安故居,正厅在韩旭的眼中并不算大,但无论是布局还是格调,都显得典雅而别致。当然,此院并非完全的谢安故居,要知道经过数百年的变迁,故居早已是破败不堪。作为李从善的别院,自然经过了一番彻底的整修,厅内最显眼的就是那草书“魏晋遗风”四个大字的牌匾。

牌匾的下面,韩旭正端着小泥壶,悠闲的品着“绿杨春”,微眯的双眼不时转向门外的夜色中。

“旭哥儿,来了。”刘三笑呵呵的跑了进来,身后还跟着裴忠和秦雨山。

韩旭从软榻上一跃而起,赶紧迎了过去。

秦雨山上前,二话不说,张口就问:“旭哥儿,人呢?”

面色疲惫,语带焦急,但眼中的兴奋,期待之色不言而喻。当裴忠今日晌午赶到蜀岗山,说出李婉儿之事后,可想而知秦雨山当时的激动。大唐皇家遗族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那他娘的意味着护龙山的传说是真的,而且通过李婉儿,他们甚至能找到神秘的护龙山,找到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后人。

“……”

“怎么回事?”秦雨山见韩旭不说话,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连忙问道。

韩旭摇了摇头,低叹道:“走了。”说罢,将李婉儿消失之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厅内寂静无声,秦雨山一屁股坐到凳子上,面色呆滞,半天没有说话,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

……

“李婉儿能自行离开,这倒是我的疏忽。本以为她受了那么重的内伤,能醒过来都算不错,看来护龙山果然神秘莫测。”裴忠平静的说道:“既然她能离开,身体应该没大碍。当务之急,应联系丐帮的江南分舵尽快查找,说不定她现在还在这金陵城之内。”

“秦大哥,裴忠说得不错,既然这么多年都找过来了,也不在乎多找这十天半个月。现在看来,至少说明护龙山是真的存在,而丐帮的努力也没有白费。”韩旭见秦雨山依旧面露哀色,不由大声说道。

“就是,找个人而已,大不了,让旭哥儿找那李景老儿下令找人。”说着,刘三一拍脑袋,似乎对自己的这个提议很是满意,嘿嘿笑道:“对,没错,就是这样。”

“不说话,没人当你哑巴。你这脑袋里一半的水,一半的面,不动则已一动就全成了浆糊。”韩旭没好气的说道。让李景下令找人,你当李景是你什么人?若在大宋还行,可这是南唐之地,下个通缉令还差不多。

虽说刘三的话行不通,可却点醒了面如死灰的秦雨山。

秦雨山微微抬起了头,看着三人担忧的神色,笑道:“行了,刚刚只是一时没想开,现在想想倒是我的不是了。别担心,秦大哥顶得住。既然人在,就一定能找到。”恢复了自信洒脱的秦雨山,想了想,又道:“丐帮江南分舵的事已经迫在眉睫,当初匆匆建立的江南分舵,也不知现在什么情况,这几天正好去看看。”

这话说得轻松,但韩旭依旧还是从秦雨山的眼中看出了一丝抹不去的遗憾。大唐皇族之事,护龙山的秘密,对秦雨山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秦雨山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关心则乱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

“听裴忠说,你的‘绝情散’之毒已经解了?”秦雨山接过刘三递来的茶水,笑呵呵的问道。

韩旭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脐下三分处的红线是越来越淡了,仅仅一天时间,几乎已经看不轻痕迹了。

“杨月蝉能给你解药,倒是让我有点想不明白。她是摩尼教的人,从她和李婉儿的决战来看,摩尼教今后将是我丐帮的最大对手。原本我对江南分舵的要求是查探摩尼教的消息,而尽量避免和摩尼教的冲突,现在看来得换个方式来对付摩尼教。”秦雨山喃喃道:“摩尼教的实力强悍,最重要的是我们到现在还不知他们在什么地方。丐帮的江南分舵刚刚建立没多久,实力上离摩尼教差太远。我刚想过,将江北分舵的人调过来大部分,扬州是你的地盘,那里问题不大。另外我想将吴师道从洛阳叫过来,虽说你小子脑子灵活,但江湖经验和朝堂经验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在大宋还有赵匡胤护着你,但在南唐就难说了。别忘了在扬州之时,你就差点死在李重进的手里。”

听了秦雨山的话,韩旭略一沉吟,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的身边还真的差个师爷之类的角色,往往在关键时刻,由于自己的冲动差点丢了小命,如杨园的那次逃亡之旅。而吴师道目光开阔,诡计多端,更重要的是不拘于淤泥,是师爷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

可这吴师道一来的话,那洛阳由谁来坐镇?难道靠尉迟雄这家伙?打打杀杀尉迟雄绝不含糊,但说到计谋,全盘谋划之类的话,他离吴师道就差远了,甚至还不如刘三。

似乎看出了韩旭的疑惑,秦雨山呵呵一笑道:“放心吧,长安和洛阳的关中分舵目前已经很稳定,而且有位高手坐镇,不会有任何的差池。”

“高手?”韩旭疑惑道。

秦雨山点了点头,笑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连我都想不到吴老道竟然能找到他,这人以后你自会见过。”秦雨山越是不说,韩旭就越是心痒,能被秦雨山称为高手的人,显然不简单。不过,求了秦雨山半天,而他总是笑而不答。

第253章就是看你不顺眼

赵宋的使者落住在了乌衣巷,此事已传遍了金陵城。

可奇怪的是,头两天还有好事的金陵百姓前来乌衣巷口驻足围观后,自打第三日后就变得门可罗雀。

对此韩旭并不感觉奇怪,毕竟人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总会渐渐散去,兴许金陵百姓的好奇心比其他地方的人去的快点罢了。

不过,让他颇为不解的是,这一连数日,除了李从善,南唐尽然没有一位像样的官员前来拜见他这位大宋使者。鸿胪寺倒是派了几位连品级都没有的家伙带着金陵的“土特产”前来慰问,可惜从他们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敬意,似乎反而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即使是李从善,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喝一杯茶,下一盘棋,立马闪人。问其缘由,倒是面露怪色,支支吾吾而言其他。

……

“旭哥儿,抓了个活口。”刘三喘着粗气,兴冲冲的走了进来,右手高举过顶,手上还倒提着一人。

“碰……”大手一松,此人立马自由落体,嘴巴和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

“喂小子,别装死,老子可没揍你。”刘三见此人扒拉在地上一动不动,不禁用脚尖捅了捅。待见得此人身子微微一颤,不由暗自松了口气,同时气愤道:“旭哥儿,这几日巷子口虽说人少了,但时不时的总有几个熟悉的面孔经常出没,这家伙就是其中一个。趁他落单,被我给逮住,不过,这家伙嘴巴倒是挺严实的,一问三不知。这不,干脆将他逮进来。”

扒拉在地上的这人,此刻已手脚并用爬了起来。看上去二十出头,长得也算清秀,一副书生打扮。面色红得发紫,应该是被刘三倒提了半天,血气倒流的结果。头重脚轻,颤巍巍的样子,一副摇摇欲坠之态。

“说吧,谁派你来的?”韩旭见眼前这书生不倒翁似的摇了半天,硬是没倒下来,心下不禁暗自莞尔。

“哼。”

一声冷哼,书生双手往背后一负,昂首挺胸,看也不看韩旭一眼。

“啪。”刘三罩着书生的脑头就是一巴掌,大喝道:“娘的,哼个屁,大人问你话,你就得老实说。否则,别怪老子的拳头不客气。”

“哼,就知道打打杀杀,北蛮子。”书生一脸怒目之色,大义凛然道:“在下倒想问问这位大人,大人之前可识得在下?”

韩旭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那在下可曾冒犯过大人?”

“……”

“在下可曾犯法?”

“……”

韩旭继续摇头,嘴角始终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眼瞅着面前这位一言不发,却始终面带微笑的年轻大人,书生心中不由咯噔一下,莫名的升起一阵寒意。然而,事到如今,容不得他细想,气势再次提高三分,咬牙切齿的义正言辞道:“既然在下和大人,往日无仇,近日无冤,那大人凭什么要抓在下。”

韩旭盘腿坐在软榻上,身子微微向前弯过去,似乎想靠近点这书生,说道:“事实上,本官抓你,不为别的,本官怀疑你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说着,还摆出一副极认真的样子。

“……”

书生目瞪口呆,硬是楞了半天没反应过来,他已替面前这位年轻的大人想过一千个,一万个抓自己的借口,可偏偏没想过这个啥“大规模伤杀性武器”,啥玩意?

“……”

“不明白?”韩旭莞尔一笑。

见书生茫然的点了点头,韩旭不由严肃道:“不明白就对了。一句话,哥抓你,就是看你不顺眼!”

“哈哈哈哈。”刘三捧腹大笑,前仰后合的样子,彷佛就差那么一点笑抽过去。

书生就算再傻也明白过来了,这家伙根本就是在耍自己。天下间哪有“看谁不顺眼就抓谁?”的道理。渐渐恢复红润的脸色,再次涨成酱紫,指着韩旭,勃然大怒:“你……你欺人太甚?”

“啪……”

“收起你的乌龟爪子”韩旭快速的脱下靴子,砸了过去,随即眉头一挑,道:“,本官就砸你了,不服气?不服气你咬我啊?”

“韩旭,你别欺人太甚?你凭什么扔靴子?”书生大怒道:“此处是南唐,不是你赵宋,就算我犯了错,也由不得你这个宋人来管。”

话罢,见韩旭正欲脱另一只靴子,连忙收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