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苗训接过刘三,推着韩旭往宫门而去。当然,韩旭哪能让工部侍郎为自己推轮椅,只不过拗不过苗训的执拗,无奈之下只能如此。于是,宣德门外出现了大宋立朝以来最奇怪的一幕,往日三三两两入宫的官员,此刻扎堆成窝,一窝蜂的涌向宣德门。

不远处,一俩华贵马车的帘子掀开一角,车内之人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一幕。

“这帮朝臣实在太不知趣。”王继恩阴鸷的双眼寒光一闪而逝,冷哼道:“王爷,您可是亲王,而韩旭只是一个郡王而已。真不知这帮朝臣都是些什么眼光。”

赵光义不怒不喜,面无表情的看着群臣离开,直到全部消失在宣德门外,这才起身。在王继恩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留下一句“这样也好!”,旋即缓缓走下马车。……

第394章同僚们,早晨(下)

此时的天下还未统一,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当然是异常的勤奋。晚上时常批阅折皱到深夜,而早上的早朝,若无特殊情况,均会按时召开。即便一时无法召开,事后也会召集大臣文德殿论政。

大宋禁军实行点卯,即卯时集合开始一天的训练。卯时事实上是一段时间,凡是能站上朝堂的公侯,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是以赵匡胤将事实上的早朝时间放在了辰时。

卯时两刻,距离早朝还有半个时辰,众大臣纷纷在垂拱殿稍作歇息。

垂拱殿内,大臣们互相问候,随手打着招呼,也有三五成群小声议事的,为即将开始的早朝议事拉拉人气和赞助。说白了,就像个菜市场,讨价还价。朝堂上的事也莫不过如此,这就是政治。

在争论与利益之间,不同的利益集团求得妥协与共存。因为他们是统治阶层,既得利益者,有共同的最高利益,那就是维持他们的统治。在这个最高的利益下,没有任何的事情是不可以妥协的,无非是取舍。至于争论争斗,那也是做给被统治者看的,倒霉的都是那些社会最低层之人。

韩旭乃垂拱殿的焦点,在被所有人轮流招呼过后,此刻他自己也有点口干舌燥,精神不振之感。于是,他和苗训坐到一边,小口啜着太监准备的茶水。

赵匡胤体恤手下官员,知道他们起得早,茶水点心还是备了不少。问题是,这早朝一开也不知什么时候结束,事情多了拖个一上午都有可能,是以朝臣们也都不太敢多喝,万一憋不住尿来个君前失仪就麻烦了。

正当韩旭和苗训有一搭没一搭,品着茶水聊着天的时候,垂拱殿门口走进三人。

此三人一入,垂拱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投在此三人身上。

中间一人,年约二十四五。衣着华贵,面色白嫩,一对大眼,长得倒是眉清目秀。不过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似乎看谁都不顺眼。

此人,韩旭倒不认识,但他身边的两人可是韩旭的老熟人,而且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和武平节度使周保权。

高继冲举族来京,如今被封为武宁节度使。至于周保权,如今年仅十四岁,还是作为武平节度使被赵匡胤留在京城。

两个当年的地方诸侯,如今却乖乖的跟着那名鼻孔朝天的家伙身手,这倒让韩旭很是惊奇。因为在他的脑海了,就从来没有这人的印象,似乎从来就没见过此人。

似乎看出了韩旭的疑惑,苗训嘿嘿一笑,笑得相当的猥琐:“你猜那人是谁?”说着,见韩旭茫然的摇了摇头,不禁小声道:“他就是当年的南汉那位,如今我朝的恩赦侯。”

“刘鋹?”

韩旭大吃一惊,真是人不可貌相。

刘鋹一副高傲的富家公子模样,怎么看也不像是玩弄胡姬,**后宫之人啊!

苗训嘿嘿一笑,附耳道:“潘美入南汉,将他们满场的文武集合起来,这一看之下吓了一跳,里面大半都是被阉割的官员。你知道最后指挥南汉守城的人是谁吗?”

“谁?”韩旭楞道。

“竟然是刘鋹信任的一个女巫,叫什么樊胡子来着。也算是潘美运气,遇到这么个君主,有这样的君主在,南汉不亡国才怪。”

“老子总算见识了一个昏君!”韩旭自嘲一笑。在他所见识的君主当中,赵匡胤当然是明君,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太小不算,南唐李煜碌碌无为倒也不算昏庸透顶,高继冲和周保权只能算是地方诸侯,唯有这刘鋹算是彻彻底底的昏君一个。

高继冲和周保权是认识韩旭的,当见到韩旭的一刻,两人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连忙携手朝着韩旭而来,恭恭敬敬的说道:“下官见过韩王爷。”

韩旭呵呵一笑,摆手道:“免礼!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如今都为皇上效力,无须太过拘谨。”

高继冲还好点,周保权年仅太小显得十分拘谨。

此刻听韩旭这么一说,两人暗松口气,连连道谢。

然而,让韩旭没想到的是,原本鼻孔朝天的刘鋹,此刻竟然一脸的媚笑,上前直接朝着韩旭拜道:“下官见过韩王爷。”说着,不待韩旭回话,自来熟般的起身,一脸献媚的样子,道:“韩王爷的威名,下官在兴王府早就听过。韩王爷领兵数万,平荆南、平楚地、灭后蜀,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以说是弹指间敌酋恢飞湮灭。今日见得韩王爷实乃下官莫大的荣幸。”

闻听此话,韩旭当即傻了眼,这家伙的马屁功夫简直比自己强了百倍有余啊。而且说变就变,刚刚对其他的朝臣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可转眼间在自己的面前却成了邀宠的媚态。人才,绝对的才人。为了拍马屁,竟然在高继冲和周保权面前,大谈韩旭平荆楚之事,这让他两人情何以堪呐!

果不其然,在韩旭看向高继冲和周保权之时,两人尴尬的低下了头颅。

“那个……”

韩旭才开了口,刘鋹连忙拍着胸脯打断道:“韩王爷可别谦虚,下官是真的佩服之至。”说着,作出一副思索的样子,略一停顿,又道:“这样吧,下朝后,百花楼,我请。”

“咳咳……”

正在此时,一声轻咳传来。

晋王赵光义,宰相赵普同时跨入了垂拱殿。

未带韩旭反应过来,刘鋹转身就朝着两人走去,恭敬的拜道:“下官见过相爷,晋王殿下。”

见这状况,韩旭是真他娘的服了,这家伙翻脸比翻书还快。一见赵光义和赵普,立马就抛下了自己这个平西郡王。

“呵呵,现在知道了吧?”苗训笑眯眯的说道:“恩赦侯就是个混蛋,你可千万别把他的话当真。这里面他说过请百花楼的,不说全部也得有一大半,而真正请过的不超过这个数。”说着,还伸出一只手比划着。

奇葩,奇葩至极。

韩旭若有趣味的望着刘鋹的背影,嘴角微微弯起个弧度,笑道:“苗老哥放心,你的那顿百花楼,有人替你请了,而且是请定了!”

苗训楞了楞,瞬间反应过来。韩旭这邪邪的笑容,明显是起了鬼主意。不过他倒是不担心韩旭会吃亏,难道堂堂的大宋平西王还比不过一个投降的君王,如今的小侯爷?当然了,以他对韩旭的了解,估计这回刘鋹得大大的出一回血,心下倒是替刘鋹这家伙默哀了。

赵光义和赵普朝着人群打了个招呼,随后赵普说道:“卯时三刻已到,该上朝了。”说着,两人一前一后来到韩旭面前。

一个亲王,一个当朝实权的宰相,表面的功夫还是得做的,韩旭微微一笑,拱手道:“晋王殿下、赵大人,早晨!”……

第395章早朝论战

紫宸殿,大宋朝的文武百官依官职地位站列数排。

赵普身为当朝宰辅,自然站在文官首位。赵光义一直自认武人出身,他以开封府尹的官职偏偏站在武将首位,当然他之所以能在首位,自然因其晋王的身份。韩旭身为平西郡王,位列赵光义下首。

今日是大朝会,用济济一堂来形容此时的场面,倒是恰如其分。

“皇上驾到!”

随着小太监刺耳的公鸭嗓音响起,一身明黄龙袍的赵匡胤登上御阶,面北朝南缓缓落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直到此刻,韩旭才发现一件另他尴尬的事,放眼整个朝堂,唯有他这个平西郡王和皇帝赵匡胤两人是坐着的。虽然赵匡胤坐的是龙椅,而他坐的是轮椅,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坐着的啊!一念及此,赶紧举着象牙笏开口道:“启禀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此言一出,满场文武顿时侧目,好久没上朝的韩旭,今个刚上朝就要开炮?难道又有哪位同僚得罪了这家伙?同时,他们一个个在心底盘算着是否近来和平西王府有过结?可这思来念去似乎也没这回事呐。

既然没想到自己和平西王府有啥过结,他们随即一个个笑眯眯的等着看别人的好戏。韩旭上朝的时日不多,但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却深刻无比。谁敢在朝堂上和韩旭对着干,那绝对没有好下场。

赵普深深的看了赵光义一眼,眼中竟然似有责备之意。

感受到赵普那暗含责备的眼神,赵光义面现紧张之色,胸口起伏不定,就连呼吸都变得紊乱。

然而,这只是他们两的小动作,满场的文武包括赵匡胤均未发觉。此刻的赵匡胤同样是一头的雾水,他让韩旭来上朝,自然有他的打算。可他也没想到,韩旭竟然一来就有话说。此时,他倒想知道韩旭这小子到底有何话说。于是,缓缓开口道:“准奏。”

韩旭丝毫不在意周围无数好气的目光,面色一正,道:“微臣请求席地而坐。”

闻听此话,再加上韩旭那一副轮椅,低下的百官们顿时明白了过来,一个个面露莞尔之色,暗道:平西王又来耍宝了。

赵光义暗松口气,心底却早已将韩旭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在经过刚刚韩旭的插诨打科之后,他也明白那日在百花楼和韩旭说出那番话,实在是茹莽至极。随后,暗含歉意看了赵普一眼,似乎在为自己的茹莽而道歉。

赵普微微点了点头,出列道:“皇上,韩王爷劳苦功高,这双腿是为我大宋而伤,微臣建议从今往后,韩王爷坐轮椅上朝无可厚非。”

“恩,则平说得不错,理当如此。”赵匡胤暗暗的瞪了韩旭一眼,对韩旭这无聊至极的请示相当无语。

韩旭心中暗乐,见好就收,真要让他席地而坐,他还不如不上这早朝。

……

言归正传,朝廷各部提出要事,恭请朝议。

在经过一个时辰的朝议后,绝大部分都取得共识,而部分牵涉甚广的议案,赵匡胤还需下朝后仔细斟酌才能定论。不得不说,此时的大宋朝廷在赵匡胤的带领下,处理国家大事还是十分效率的。

在整个朝议中,最忙碌的当属宰相赵普,事无巨细都得过问一番,也正是他的这点谨慎性格,赵匡胤对赵普一直以来都是相当的信任。

而若说谁最清闲?莫属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平西郡王韩旭。

韩旭在之前是第一个发言的,满场的文武都以为平西郡王今个兴致很高,必然是一波接一波的高谈论阔,却没想到这家伙仅仅只是一开始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废话之后,就彷佛消失了一般。

就连赵匡胤似乎也很疑惑,眼光不时的朝着韩旭望去,每次看到的都是他老僧入定的模样。若不是看见这家伙眼睛是睁着的,赵匡胤甚至以为他坐在轮椅上睡着了。

赵匡胤无奈的摇了摇头,抛出了今日早朝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如何处罚南唐国主李煜的抗旨不遵?”

此论题一出,满场的文武顿时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御史大夫郦希亮首先出列,拱手道:“启禀皇上,南唐国主李煜身体不适,对于抗旨一事,依微臣看是情有可原。再者,李煜已派其皇弟齐王李从善及礼部尚书韩熙载带着进贡之物来京赔罪,不如下旨言辞训斥即可。”

闻听此话,韩旭暗自摇了摇头,御史大夫郦希亮是个好人,可惜实在是太老实了点。这点去做御史台的大夫在他看来甚至都有点不合格。

不过,郦希亮这话说出来,低下附议声一片,其中是大多数的都是文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南唐的重礼进奉,一道圣旨换来无数的金银,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划算的事情。

“郦大人,此言不妥。”

此时,武将行列走出一人,朝着赵匡胤恭敬道:“启禀皇上,南唐国主李煜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进京朝圣,这分明是对我皇上圣威的藐视。”

这声音听着似乎有点熟悉,韩旭扭头一看,心下微动,没想到潘美尽然回京了。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竟然在这个时候回到了京城!

只听潘美又道:“不错,南唐国主李煜确实派其重臣为使者前来我朝进贡,听说仅仅是金银绢布就装了整整三艘大船,至于其他的江南茶叶、瓷器、美酒、牛羊更是数不胜数。”

说到这,潘美见有些文武们已经是双眼发亮,喉头耸动连吞口水,不禁声音提高八度,大声道:“可这些重礼和我朝,和皇上的君威相比却是九牛之一毛。再重的进贡也摸去不了李煜一而再再而三的违抗圣旨,抗旨不尊理当论斩。微臣建议,请皇上出兵伐唐,微臣愿为先锋。”

“轰……”

潘美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炸开了锅。

文官们一个个立马出言反驳,他们考虑得很多。从大宋立朝以来连番征战,到战争所需的巨大后勤开支,人力物力数不胜数。

户部侍郎记忆力不错,将历次的战争消耗都一一列举出来,对比南唐地广人多,所需的消耗更是个天文数字。

然而,赵匡胤似乎对潘美的说词很是赞赏。虽然他面色平静的看着底下文武们的争论,但却未有一丝阻止的意思。眼中精光闪闪,出卖了其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赵匡胤的默许中,武将们一个个兴奋起来。他们可不比文官,平日里哪有什么升官的机会,即便有也是慢得要死。对他们来说,等三五年升官,不如来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只有战场才是武将们拜相封侯的进阶之途。

郦希亮怒眉须张,气得是浑身发抖,斥道:“潘将军此言大谬,李煜派人进贡,而我朝却以兵戈相对,试问从今往后天下百姓将如何看待我朝?如何看待我皇?做人当以诚信为本,倘若我朝对南唐如此,那将来的还有谁会给我朝进贡,又有谁不担心我朝的出尔反尔?”

这话说得没错,大宋如今可算是大国,若是以如此的手段对方一个进贡的南唐,那周边其他的国家就得仔细考虑大宋朝廷的信用了。

通俗点的说法,那就是“老子认你为天朝上国,给你进贡,给你送礼,你却偏偏还要来攻打我”,这事放在谁的身上都会有担心。

“郦大人,此言大善。”文官士气大甚。

赵匡胤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韩旭知道赵匡胤一向以“以德服人”为处事原则。事实上赵匡胤确实也是心胸相当的开阔,对于那些顶撞他的臣子,只要说得对,他还会奖赏有佳。赵匡胤还会常常叹息自己的身边怎么就没有当年大唐魏征那样的铮臣。

郦希亮的这番话说到了赵匡胤的难处,他要统一天下,堂堂正正的统一天下。即便是被他打败的失败者,也要让他们败得心服口服。

正自文官门士气高涨之时,韩旭身后的刘鋹走了出来。

刘鋹的出列,顿时吸引了满场文武的目光,议论之声瞬间停止。所有人都满头雾水的望着这位当年的南汉国君,如今的大宋恩赦侯。这昏君又有什么幺蛾子?

刘鋹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目光,朝着赵匡胤拜道:“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赵匡胤正自心烦,语带不耐道:“恩赦侯有话但讲无妨。”

“微臣常常深夜咱转反侧,身为我朝恩赦侯,却从未为我朝立任何之功,微臣实在是心有愧疚呐。如今大敌当前,微臣请命,愿率千军万马为我朝开疆拓土。”刘鋹大义凛然的说道。

一个亡国之君说出如此厚脸皮的话,令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

先不说刘鋹昏庸无能,以南汉几十万兵马挡不住潘美十万大军,就是他身为亡国之君的身份,赵匡胤也不会大方到将大宋兵马交给他去指挥啊。万一刘鋹领着数十万大宋兵马造反,赵匡胤哭都没地方哭去。

然而,未带赵匡胤说话,刘鋹嘿嘿一笑道:“当然了,微臣自知才疏学浅,此等军国大事还是交给我朝的常胜将军们去完成。微臣只是想……”

赵匡胤被刘鋹一番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搞得莫名其妙,训斥道:“恩赦侯,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鋹吓了一跳,面色一正,连忙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想说的是,皇上乃真命天子。南唐李煜也好,吴越王钱俶也好,后汉刘继元也罢,将来四方的君主必定全部来朝。如今微臣率先归朝,微臣想请皇上赐棍棒一根,成为各国投降君王的老大,替皇上在京城管理这帮后来的君王。”

话音一落,紫宸殿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忍俊不禁,憋得面红耳赤。

“哈哈哈哈哈。”

数息后,殿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哄笑,笑声几乎掀破紫宸殿的屋顶。

龙椅上的赵匡胤笑得是前仰后合,一张红脸,笑胀得发紫。

在他的带头下,满朝的文武放声大笑。有人笑得直拍手掌,有人笑得连拍大腿,有人笑得弯腰双手撑膝,靠近柱子的直接笑趴到柱子上。

我勒了个去,这是什么人啊?韩旭再也不能保持淡定,坐下的轮椅被压得“咔咔直响”。

不过,正是刘鋹的这番插诨打科,让原本紧张的争论气氛为之一泄,并且无论如何也恢复不到原有的议题上来。

赵匡胤接过常欢递来的手绢,擦了擦眼角笑出来的泪水,手指刘鋹,强忍着笑意道:“呵呵,恩赦侯,朕有个提议,若是你想要棍棒,不如去找平西郡王。”

刘鋹楞道:“为何?”

“让你去找你就去找。”赵匡胤没好气道:“退朝。”……

第396章常欢的心思

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走出紫宸殿。

对南唐之事,直到早朝结束也没有定论,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雄才伟略的赵匡胤并未放弃对南唐的心思。天下一统,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一直是后周皇帝柴荣直到大宋皇帝赵匡胤的心愿。

皇帝的宏远就是朝廷努力的方向。一个有力的领导,加上一个高效的朝廷,再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天下一统之势渐渐明朗。

以郦希亮为代表的朝廷文官不是看不到这点,只不过他们担心的是朝廷大军连连征战,难免兵疲将乏;再者南唐势大,是以他们认为南唐不是一时半会能平定的。

一来没有名正言顺的征南借口,二来又是仓促用兵,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养精蓄锐,待得天时地利人和,一战而定乾坤。

这就是大宋。

虽然任何朝代都免不了内部的争斗,但此时的大宋对外目标是一致的,唯有出发点略有差别。

韩旭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早晚的事!此时的他反而对南唐那位才子皇帝抱有一丝同情之心。

这悲悯天人的想法在脑中冒出,韩旭唯有抱头苦笑,或许人的天性就是同情弱着吧。

他推着轮椅缓缓转过身,恰好迎上赵光义那笑眯眯的眼睛,其身后跟着的正是刚刚在早朝上大义凛然,第一个跳出来请战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

赵光义乐呵呵的上前,笑道:“昨日和韩兄喝酒论道,今日就能在朝堂上一见韩兄的风采,本王荣幸之至呐哩。”说着,故作生气道:“仲询呐,还不赶紧见过韩王爷!”

潘美字仲询,赵光义能直呼潘美表字,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潘美这个人,韩旭当然是见过的,只不过两人之间交集不深。潘美最大的功力是在赵匡胤登基之时,说服了几位疑心重重的将领。至此以后,获得赵匡胤的赏识。当然,就目前来看,潘美能成为节度使,自然是其平定南汉有功。

“潘美见过平西郡王!”潘美恭敬一礼,但当说到“平西郡王”这四个字时,语气中似乎并不太为意。

见到潘美,让韩旭不自禁的想到了三国周瑜。人长得帅,本事也不小,可他们两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胸狭窄。简简单单的一声问候语,在韩旭听来潘美对其能成为平西王似乎颇为不服气。

韩旭点了点头,算是回应潘美的一礼。这动作顿时引来潘美的不满,只见其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韩旭仿佛没看见似的,笑呵呵的又朝着赵光义问道:“不知晋王殿下找下官何事?”

两人的反应,赵光义都看在眼里,扯了扯嘴巴,笑道:“无事,无事……只不过是想,韩王爷和仲询都是武人出身,仲询难得回来一趟,大家该亲近亲近。”说着,饶有所意的看了潘美一眼。

见此眼神,潘美面色微变,稍一迟疑后,换上一副笑咪咪的脸孔,朝着韩旭拱手到:“晋王爷说得不错,仲询向来佩服韩王爷。当年韩王爷以区区御前侍卫之身,敢朝着都指挥使韩通拔刀,此等豪情末将佩服之至。”

倘若潘美保持那副高傲的态度对韩旭,那韩旭倒不用太担心此人。可仅仅眨眼的功夫,潘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前倨后恭,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变,对此韩旭倒是始料未及。一个人有本事,知进退,能屈能伸,这样的人才是最麻烦的。

韩旭拍了拍双腿,叹道:“潘将军过赞!当年本王是年轻气盛,如今恐怕就算有这样的火气,也没这样的力气喽!”

“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