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赵大老板在,剩下的将军们更是忘乎所以,扯着嗓子,喝得是脸红脖子粗。

韩旭端着酒杯浅尝辄止,淡淡的看着这一切。而身边的赵普却一直是笑眯眯的样子。

第114章天变,黄袍加身时(上)

却说赵匡胤入了后院,回房休息而去。

主厅内的诸位将军们喝得直到月明时分这才渐渐散去,各自回营。

韩旭随着赵普来到后院,在赵匡胤的外屋,安坐下来。两人默默的坐着,他们都知道成事与否就在今晚,那些将军们回去后,手下的亲信自然会将日落时分的异常天象,以及军中的谣传如实相告。

既然事情都已经安排下去,而他们能做的就剩下等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欲成事水到渠成。

驿站的条件相当简陋,赵匡胤的屋子还是陈桥驿驿丞腾出来的地方。往日,一般军衙传信者都是直接在主厅内将就一宿,主厅够大,能容得下更多之人。

此时外屋昏暗的烛火,几乎照不到十步以外。韩旭完全没有睡意,握着唐刀的手,也已微微出汗。心里有点紧张,有点期待,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忐忑。

昏暗的烛火下,韩旭看着身边隔着张桌子闭目养神的赵普,虽然此时连赵普面貌似乎也看不清楚,但从他那放在桌面,不时抖动的拳头来看,此刻他的心同样是七上八下。至于里屋的赵匡胤,现在能不能睡着,不用猜也知道。

那些将军们回去后,听到消息会怎么办?也许和赵匡胤相熟的,暗中通过消息的,自然会来此支持。而不少平日联系甚少,关系一般的各地节度使,又会怎么样?会支持吗?亦或直接提兵杀来,维护大周的正统?

“韩旭,这夜还长着呢,不如手谈一局如何?”

淡淡的话语,赵普微微睁开半眯的眼睛,对着韩旭笑道。

若说斗鸡斗狗,韩旭这段日子在丐帮还学了点。但若说到下棋,他可就是菜鸟中的小鸡了,不仅菜,根本就是连规则都不通。

见韩旭苦着张脸,赵普就知道这小子是一窍不通了,莞尔一笑道:“无妨,反正是闲着,就当时陪老夫玩玩。”说罢,也不理会韩旭答不答应,独自走出屋子。不一会,不知道从哪摸出来一张棋盘,捧着两钵棋子,走了回来。

将黑子推给韩旭,放下棋盘,看了看。眉头微微一皱,又去找来一根蜡烛点上。这才和韩旭对弈起来。

韩旭不待赵普下手,直接将手中的一颗黑子,放在了棋盘的正中央。

刚欲落子的赵普,顿时傻了眼。这围棋明显是白子先手,从未听说过黑子先放的。而且韩旭是直接放在了棋盘的天元位置,若是后续步步都放在白子的对称点上,这棋还怎么下?自己直接投子认输得了。

看着一脸茫然的韩旭,赵普苦笑着摇了摇头,反正也是消磨时间,于是也不再考究,随手落起子来。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下着,心思全都不在棋盘下面,下出来的东西,也不知为何物,但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

夜色渐深,赵匡义笑眯眯的走了进来,见两人对弈,顿时来了兴趣,直接拉来张椅子坐下。而当看到棋盘上的格局之后,顿时呆住了。黑子在其半边画着圈圈,一圈又一圈,而白子则在自己半边,围着框框,一框又一框,更好笑的是,两人似乎约定了般的,都没有进入对方那半边天地。

看了半天,赵匡义这才明白过来,这两家伙和自己一样,睡不着,脑中想的全是今晚的结局。于是,插话道:“韩旭,你是怎么当上这御前侍卫的,芸儿写的家信也没说清楚。殿前司的禁军十之**我都认识,去年北伐后,我在汴梁还未见过你呢?”

韩旭微微一怔,确定赵匡胤只是好奇的随口问问。于是笑了笑,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先是认识了芸哥儿,继而认识了赵将军。至于如何当上这御前侍卫?也就是干了些荒唐事,得罪了韩通,反而认识了圣上,其中的细节一时半会也说不清。”

“芸哥儿?”赵匡义一脸的疑惑。

一听这话,赵普赶紧用手推了推身边的赵匡义。

赵匡义顿时想到自己家那位总喜欢女扮男装的小侄女,捧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

韩旭颇感莫名,眼神在赵普和赵匡义的脸上转悠了一阵,不就是些游行之类的荒唐事吗?再说自己也没说啊,有这么好笑吗?

三人天南地北的聊了阵。赵普和韩旭坐得住,但他赵匡义可坐不住。过一会,就跑到驿站门口看看,来来回回了好几次,最终也没半个人影。

而驿站门口守卫王彦升带着赵匡胤的亲卫,守卫深严,今日之事,他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若是真有人敢起势,他就是第一关。

直到深夜,在三人昏昏欲睡之时,驿站外面响起了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我去看看。”赵匡义拍案而起,急不可耐的大步往驿站主厅而去。

主厅内,高怀德,韩重赟,李继勋,刘廷让,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等等禁军高级将领或边军节度使全都在内。赵匡义暗自数了数,今晚宴席之人,一个不少,而且看他们的样子,似乎也已商量好,暗道一声:“大事已定”。

果不其然,高怀德一见赵匡义立马上前,抱拳道:“匡义,主上新立,况且幼弱,我等身临大敌,虽出死力,但何人知晓?如今天象异色,士兵群起议论,不如我等应天顺人,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如何?”

“高公所言甚是,我等一致赞同。”众将立马纷纷附和。对他们这些将军来说,一切都是从自身出发。其一,赵匡胤是其中几人的结社兄弟,和其他几人也是关系密切,至于少数几人,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也就不再多说。其二,更重要的是,他们北伐出身入死,等将来小皇帝长大了,谁还会记得他们,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谁人不知。其三,若是跟随赵匡胤造反成功,那他们就是拥戴之功,开国功臣。

赵匡义心中大喜,表面上去故作骇然,忙到:“不可,大哥怎会做此等犯上之事?”

众将立马反驳,总之一句话,我们已经联合一致,这事不干也得干了。

赵匡义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待我与赵书记商议一番,看如何行事可好?”

“善。”

赵匡义摇头叹气的转身而去,离开大厅,立马换上一副兴奋之色,直奔赵普而来。

眼见赵匡义的喜色,赵普就知道大事已成,附耳商议几句,让赵匡义将人直接带过来。

众将进入外屋,环列周围,一个个眼望赵普。

赵普摸着下巴,微微点了点头,缓缓道:“点检宿醉,尚未起床,至于此等大事,还需面呈点检大人,还请诸位稍安勿躁。”

众将互望一眼,转而静列待旦。

鸡鸣三遍,天色微亮。

这些将军,习武出身,自不比那些心思深沉的文人谋士。若放在平日,哪有此等耐心?然而,这一等就是两个时辰,他们是再也忍不住了,开始嚷嚷起来。

“赵书记,此事易早不宜迟,以免夜长梦多。”高怀德带头朝着赵普抱了抱拳说道。

赵普再次摇了摇头,道:“事关重大,还是等点检大人醒来再行商议吧。”

“不等了,叫醒点检大人,这事想必点检大人也不会怪罪。”

众将顿时嚷嚷开来。

“咳咳。”

也许是外面的动静太大,似乎惊醒了里屋的赵匡胤。

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赵匡胤打开了里屋的门,缓缓走了出来。若无其事的说道:“诸位深夜来此,有何急事?难道军中出了什么乱子?”说罢,看了眼最前列的高怀德。

高怀德心领神会,连忙朝众将使眼神。

“微臣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屋的将领,立刻单膝跪地,齐声高呼。

赵匡胤一见此景,指着高怀德,顿时大怒:“汝等何意?我赵匡胤世受国恩,岂可妄自尊大,擅行如此不义之举?”

不待众将回话,赵普上前一步,说道:“天命攸归,人心倾向,明公若再推让,反至上违天命,下失人心。若为周家起见,但可礼遇幼主,优待故后,亦好有始有终,无负先皇。”

然而此话一出,赵匡胤不置可否,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地,目光涣散无焦点。

一旁的赵匡义暗自着急,按说自此大哥应该点头答应才对,为何却突然发起呆来。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韩旭眼见赵匡胤的神色,略一思索,顿时明白他陷入了对柴荣的怀恋,毕竟年纪轻轻的赵匡胤,短短十多年间,能有今日的成就,除开自身的努力之外,柴荣的欣赏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点。熟话说:“大老板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想到此,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到如今,就只差那一步了。转身在屋里看了看,除了桌椅,就是蜡烛。于是,他直接跑了出去,院内,一杆高高竖起的旗帜,月色中那明黄色的“周”字大旗,随风飘逸。

“唰!”

韩旭拔出腰间的唐刀,一刀下去,旗杆应声而断。三下五除二,将顶端的旗子卸了下来,急冲冲的往屋内跑去。

明黄色的大旗展开,双手披在赵匡胤的身上。韩旭立马跪了下去,高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心领神会,顿时附和着三呼万岁。

赵匡胤从迷茫中醒来,摸着身上的黄色大旗,微笑着朝韩旭点了点头。转而正色道:“我有号令,你等能从我否?”

诸将此时谁还不明白,齐称听令。

赵匡胤点了点头,道:“太后主上,我当北面事他,你等不得冒犯!京内大臣,与我并肩,你等不得欺凌,朝廷府库,平明百姓,不得倾扰!如从我命,后当重赏,否则绝不宽贷!”

韩旭暗自得意:“这才是黄袍加身嘛!”

当诸位将领将消息传遍大营之后,天色已经大亮。

赵匡胤在诸将的护送下,跨上了那匹雄壮的战马。

“万岁,万岁,万万岁。”漫山遍野的齐声高呼,响彻云霄。

江山如画,英雄如歌。

赵匡胤手指南方,豪情万丈:“回京。”

第115章天变,黄袍加身时(下)

显得七年,正月初四。

往年的此时,正是大周的大小官员们过年放点小假的时日。而今年,大年初一大好的日子,竟然冒出了北汉和辽国联合南下的消息。大周的军队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于昨日已经出征,但后续的粮草后勤补给,却是朝廷当前的大事。

朝廷取消了假期,每日的文德殿议政,也变成了日常朝会,毕竟大军出征乃举国大事。

范质一大早的就来到了中书省。对于小皇帝和皇太后,他们期待不了太多,大周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这位老宰相的身上。披着厚厚的毛毯,手上的羊毛笔,不时的在各地上来的奏折上圈圈点点。

然而今日,他总有点心神不宁,颤抖的手写出了好几个错字。

王溥皱着眉头,坐在一边,整理着范质批阅过的奏折,检出其中重要部分,以待早朝之时呈交圣上和太后决议。眼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于是起身,对着范质拱了拱手,道:“范大人,早朝时辰到了。”

范质微微一怔,搁下手中的羊毛笔,双手揉了揉脸颊。九年的执宰生涯,让他突生一种无力之感,也许是自己真得老了。感叹了几句,起身说道:“带上那几份粮饷的奏折,走吧。”

今日紫宸殿的朝会,一切还算顺利,昨晚大军传来消息,夜宿陈桥驿。

支援大军的粮草兵饷之事,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也顺利通过。在此不得不说,大周在范质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运转着。也许唯一的缺憾就是韩通这厮,不痛不痒的冷嘲热讽,对于大军出征的前景,完全不看好。

而朝堂上的官员,早已习惯了大周禁军的百战百胜,这是多年来他们累积的自信。所以韩通的话,自然成了独角戏,无人在意。

“报……”

一声歇斯底里的呼喝,传入了紫宸殿。

满朝文武顿时扭头向殿外望去,只见殿前侍卫阻拦着一位欲闯入殿中之人。

范质心中一动,一种难明的念头从脑中一闪而过,大呼道:“将来人带上来。”

来人浑身甲胃,从装扮来看应属侍卫司禁军。果不其然,来人急冲冲的入了大殿,抬头望了韩通一眼,不待其问话,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悲泣道:“启禀圣上,太后,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反了。”

此话一出,朝堂顿时寂静无声,太后和小皇帝呆坐在龙椅上,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短暂的震惊过后,范质和韩通最先反应了过来,异口同声的斥问道:“此话当真?”

“永兴军指挥使潘美,殿前司军械使楚昭辅已入汴梁。潘美直入范大人府邸,而楚昭辅带人分入汴梁各大官员府邸。”来人急忙道:“韩大人,范大人,属下句句属实。侍卫司敢去阻拦的禁军,已被赵匡胤的先头军队给拦住了。”

“哄……”

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汴梁城防御使石守信呢?王审琦呢?”范质大声呵斥道。

韩通一声长叹:“石守信和王审琦乃赵匡胤义社兄弟,这两人定然也已反叛,不然赵匡胤的先锋,怎么也进不了城。”

乱了,一切都乱了。大周的朝堂此时已变成闹哄哄的菜市场,官员们有的嚎啕大哭,有点窃窃私语,更多的是茫然不知所措。

不一会,出现了悄悄溜走之人,有人带头,自然就会有人跟随,眨眼间的功夫,偌大的紫宸殿只剩下区区数十个官员。五代时期的改朝换代,如家常便饭,官员们对此也都习以为常。回到家里,躲过这兵乱之祸,待大事已定,再出面对新君表个忠心,说不定还能来个官复原职,甚至立点小功劳,更进一步。毕竟新皇登基,不可能将前朝的官员全部杀尽,他还需要其中的官员来帮其治理天下。

符太后泪眼婆娑,紧紧抱着茫然的小皇帝柴宗训,诏谕范质道:“卿等保举匡胤,如何生出此等事端。”

“老臣有罪。”一听这话,范质扑通一声跪下:“事已至此,待老臣出去劝谕一番,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符太后呆呆的也不说话,牵着柴宗训的小手,还宫而去。

范质退出朝门,捶胸顿足,自悲道:“仓促遣将,竟致此变。此乃老夫之过时也。”

王溥无言以对。

韩通见两位老大人低声悲切,顿时大怒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叛军只是先锋入城,皇城之中尚有禁军,待我领兵抵挡。再请两位大人火速传檄各镇,速令勤王。边镇将帅不乏忠义之人,倘若他们星夜前来讨逆,待我平定汴梁叛军,死守汴梁,坚持到勤王大军到来,赵匡胤必败无疑。”

说罢,不待范质和王溥点头,径直出了皇城。

一夜之间,再次回到汴梁城,韩旭竟然生出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先锋军队全部由骑兵组成,快马加鞭直入汴梁。汴梁的守卫石守信和王审琦按事先约定,打开了城门。

此时韩旭骑着小黑,快马加鞭正往秦家大院赶去。多日的练习,对于骑术,他倒是熟能生巧起来。

话说赵匡胤率军回汴梁之时,为减少汴梁城内的冲突,思索再三,还是决定让潘美和楚昭辅快马先行,入城安抚汴梁的大小官员。

另外汴梁出征将领的家小均在汴梁城内,为防韩通以这些人为人质,威胁自己和反叛的将领,于是派遣自己的亲卫勇将王彦升,率领先头骑兵部队,紧跟潘美和楚昭辅入城。

而韩旭原本是随大军一起回城,但赵普建议其随先头部队出发,入城后通知丐帮,协助先锋部队稳定汴梁城内事宜。

一入秦家大院,韩旭急忙翻身下马。

“韩旭,你怎么回来了?”秦雨山带头跑了出来,对于韩旭交代散播的谣言,他已安排丐帮昨日散播了出去。但其中的意味,他是骇然至极。从昨日到现在,丐帮的核心成员一直都在秦家大院,思索着韩旭话中的意思。此刻韩旭突然间回来,定然有大事发生,他们急切的赶了出来。

韩旭连忙摇了摇手,气喘吁吁的样子,正色道:“秦大哥,此话说来话长。你赶紧安排丐帮的兄弟,稳定汴梁城的帮派势力,百花楼那边,派人包围起来,只要青帮敢动,杀无赦。陈家茶馆那边,派人保护起来,防止乱兵作乱,这块令牌你拿着,对于擅闯之人,杀无赦。”

两句杀无赦,顿时另整个秦家大院杀气腾腾。

这样的话在韩旭口中说出来,震得秦雨山等丐帮之人,呆立当场。

韩旭不待丐帮众人反应,再次翻身上马,道:“赵大人已经兴兵反周,汴梁不能乱。秦大哥拜托了。”说罢,就走。

“韩旭,你往哪里去?”秦雨山急吼道。

“赵府只有芸哥儿在,我得赶紧去看看。”话音刚落,韩旭已没了身影。

赵匡胤叛乱,那赵府的赵芸显然就有危险。秦雨山等人明白事情的重要性,连忙派裴忠和刘三带人去保护韩旭。尉迟雄带人拿着韩旭给的御前侍卫牌子去保护陈家茶馆。剩下的大部分丐帮弟子在秦雨山的带领下直奔百花楼而去。

丐帮和赵匡胤暗地里早有来往,而今日赵匡胤叛周,丐帮必须全力支持,否则一旦赵匡胤失败,那朝廷将会对丐帮进行取缔,甚至派兵围剿。同时,这也是个机会,是个彻底清除青帮,一统汴梁城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立志将丐帮塑造成“天下第一帮”的秦雨山来说,是绝对不可放弃的机会。

韩旭沿着御道街向北,一路上不时遇到入城的先锋部队。另他欣慰的是,这些先锋部队,在赵匡胤的死命令下,对于普通的百姓秋毫无犯,这在乱世当中,简直是难得的奇迹。原本紧闭大门,等待乱兵闯屋的平明百姓一时之间反而不敢相信,甚至有些大胆的家伙,透过大门,窗户的缝隙,偷瞄外面的情况。

经过进奏院,四方馆,韩旭直奔皇城东面的大周高官集中居住之地,赵匡胤的府邸也就在哪边。

“韩侍卫快去接驾!新天子即将入城!”

一身高呼,韩旭顿时停了下来。

转头望去,只见王彦升正带着数十名殿前司铁骑,指着前面一人。

定睛一看,原来此处已是韩通的太尉府附近。韩旭摇头苦笑,这一声“韩侍卫”倒是让自己给误会了,韩通身为侍卫司副都指挥使,被王彦升叫着“韩侍卫”似乎倒也行得通。

韩通马不停蹄,口中叫道:“哪来的新天子?你等贪图荣华富贵,擅谋叛逆,还敢来此横行?”说罢,带着身后的数十名侍卫司禁军对着王彦升就冲了过去。

“杀。”王彦升面色扭曲,带着身手的骑兵直接冲了过去。

侍卫司的禁军只是步卒,战前骑兵早已被高怀德给带了出去。此时他们哪是王彦升率领的骑兵的对手,只一个照面,就被骑兵手中的长枪给捅了个对穿,那些没被捅到的,也被战马撞翻,踩死。

韩通避过王彦升的一刀,也不停留,直接往其太尉府奔去。

赵匡胤的命令是不得乱杀无辜,心高气傲的王彦升从入城开始,就一直憋着,此时遇到反抗的韩通,哪里还憋得住,带着骑兵兴奋的朝韩通追去。

韩旭暗道一声不好,连忙骑着小黑,赶了过去。

也许是韩通心慌意乱,也许是胯下的马匹实在普通,亦或许是王彦升骑术高超,反正眨眼间的功夫,王彦升就追上了韩通,一刀劈了过去。

韩通仰身避过,但王彦升那狠狠的一刀,依然劈在了马脖子上。

胯下的马匹一声悲鸣,韩通被掀翻在地。

王彦升驱马回头,再次冲了过过来。

“住手。”韩旭赶了上来,连忙喝止:“王都校,韩通乃大周侍卫司副都指挥使,大周从二品大将,此等人自该交给赵大人亲自处置,不可妄杀。”

一听这话,王彦升顿时大怒,这韩旭几次三番的使自己丢尽面子。回汴梁的路上,同为先锋,又好几次阻止自己的顺手牵羊,杀平民抢财物的举动。然而赵匡胤临行前的话,他又不得不听,举着的刀渐渐放了下来。

“哈哈哈,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罔我韩通一思英明,竟然没能看穿赵匡胤那狗贼的野心。大周的江山,先皇的基业,竟然要落在赵匡胤的手上,我韩通不服啊!”韩通从地上爬了起来,怒极而笑,嘶吼道。

“韩通,你给老子闭嘴。”王彦升顿时大骂。

“闭嘴?我韩通对大周忠心耿耿。没错,圣上年幼,但大周的江山就应该传给李重进,李将军,那样至少这江山还是大周的江山,先皇的功业,还能继续传下去。”韩通指着王彦升大骂道:“尔等乱臣贼子,就是大周的千古罪人。”

“你给老子去死。”王彦升再也忍受不住,举刀砍了下去。

韩旭急忙阻止,让而王彦升带领的骑兵将韩旭围在了中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彦升一刀砍下了心灰意冷的韩通的人头。

鲜血四溅,溅到了王彦升的脸上。只见他伸出舌头舔了舔,满脸的狰狞之色。

王彦升一把抄起韩通的头颅挂在腰间,抬起头,却见此处已是韩通的太尉府门前,一不做二不休,嚎叫道:“杀入韩通狗贼的太尉府,一个都不放过。”说罢,骑着战马直冲大门。

“住手。”韩旭大怒,驱赶小黑拼命欲冲出骑兵的包围。

然而面前的骑兵脸色默然,将韩旭死死的困在其中。

韩通的太尉府内,都是些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家丁护卫早已不知去向。一声声哀嚎从屋内传了出来。

当王彦升带着几名侍卫再次从太尉府冲出来的时候,几人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