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金手指-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晚以后,你以为还能叫我殿下?”张弘斌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句。

“是……夫君……”孙廷芳娇羞的说了句。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随着灯火熄灭,三具果体在床上不断的翻滚着。柳如是拿出了她训练多时的技术,甚至把孙廷芳也拉下了水,二女齐心伺候张弘斌,让他觉得欲仙欲死。

两阵相隔半个小时的痛呼,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两个少妇。

房中传出阵阵的旖旎声,划破了夜空传入天际,直至天亮日上三竿方才停歇。

三人就这样互相拥抱着进入了梦乡,而知道此事的张黄氏对她老伴打趣到:准备又有孙子抱了!

第4章 大秦文化节(上)

一个月后,两位母亲回到了自己的家,却是发现自己的丈夫纳了一个妾,而且把柳如是给吃了。

要说不吃醋那是假的,不过这一个月张弘斌一直都会抽空去医院陪伴她们。她们却因为坐月子的关系,不能够伺候他,以至于发现了他又给自己添了一个姐妹,却也发作不得。

只是张弘斌并不惧内,故而就算发作也没什么效果,说不定会让他疏远自己。

一番撒娇赌气这种最低程度的抱怨那是在所难免,在这方面张弘斌也表现出了现代人对女性的尊重,许诺了不少好处,又是一番亲热之后,这才让两位家人破涕而笑。

只是不多时,几个女人的职务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徐慧,她依然担任着后。宫主管,正经八百的秦王妃。她没什么专门的知识,至少不是张弘斌需要的知识,但她是最传统的女子,她是最优秀的贤内助。至少在张弘斌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的时候她会微笑着迎上来,对你说一句:“辛苦了!”

朱存媛已经不担任秘书,实际上随着她看到的书籍越来越多,她的记忆也越来越清晰。当然不是所谓的前世记忆,而是涉及未来各种知识。也正因为这样,她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化学专家,不仅要抽空给理工学院授课,同时还要在实验室里面,为张弘斌把更先进的技术,从书本之中带到这个现实中来。

春香被医生诊断出这辈子或许都不会生育,心灰意冷曾经打算自杀,后来好不容被张弘斌一番安慰,这才安定下来。大概是为了找点事情,让自己忘记这伤心事,她在报社担当起了编辑,为张弘斌引导着大秦的舆论。

柳如是依然是张弘斌最贴心的秘书,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她都会跟随在张弘斌的身边。行政中心的人甚至已经习惯了柳如是的存在,事实上柳如是的才华的确很高,就连何陵都不得不佩服。甚至说若大秦公务员考试可以让女性报名,她一定可以考上公务员,而且绝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

孙廷芳和柳如是差不多,是张弘斌的副秘书。算是给柳如是打打下手,最终也是帮张弘斌处理日常文件什么的。

大秦的确是有所谓的议会,也有所谓的议长。但大秦依然只能算是一个军阀势力,张弘斌有着绝对的乾纲独断权。在这个基础上,就算是议会给出的决议,他也有权利全盘否定。大秦相关法律什么的,至今还没有完善,宪法也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所以张弘斌也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没一两个秘书还真的忙不过来。

他也不是想设置宪法,他也不是不想真正做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君王。

但一则时代的局限性还没有得到解除,大家更习惯有一个君王在上面号令一切,还做不到民。主。至少,百姓的识字率不到10%,这样的情况下选出来的几乎都是当地的的士绅,而他们直接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初级资本家的利益。在没有办法限制他们的行为之前,张弘斌不打算那么快进入宪政。

转眼,此刻已经是公元1634年的春季。

春耕已经开始进行,张弘斌等人要忙的时期同样也是多不胜数。有时候张弘斌也不由得调侃一下,说如今那么点地盘都有那么多事要去管,那么当领土继续扩张开来,岂非要活活累死他们了?

这话大家也是笑笑就算了,别的势力都习惯维持原有的行政模式,直至统一江山再慢慢处理。在这个过程之中,军事为首要税费支出项,教育和卫生什么的被直接忽视掉。如此,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少了许多。

张弘斌这边却是在步步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改着旧有的行政模式和收税形势,甚至设置了新的行政机构。代价也很明显,首先会受到抵触,需要慢慢调节妥协。其次是官员需要适应的过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后是需要关注的地方多了,那事情自然也会多起来。

但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当大秦彻底习惯了这样的行政模式之后,而且作为例子让全天下人看到这种行政模式的好处之后,逐步推广起来就容易得多,最重要的是早期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官员,以后占领了新地盘就可以派人去上任,如此能够最快速的消化掉新打下的地盘,并最高效率的让这个地方的百姓认同自己。

百忙之中,却不想春香却是拿着几张稿子,快速的闯入了办公室之中。

“怎么了?都那么大的人了,还那么莽撞。”张弘斌抬头看见进来的是她,温柔的笑着问到。

“最近通过专门的线人,在浙江拿到了这份报刊……当前先别纠结为什么江浙那边也办起了报刊,您还是看看这份报刊上面的这篇文章好了。”春香把手中的文件递了过去。

张弘斌看了看,只见上面自上而下写着一个标题:《华夏文明最匮乏之地》一开始看这篇文章,还以为是写后金或者南方一些蛮荒之地什么的,谁知道看了开头两行……好吧,原来是大秦!

在这篇文章里面,把大秦描写成为一个文化尤其是华夏文明匮乏的蛮荒之地。在这里的百姓已经忘记了华夏的灿烂文明,只懂得追逐铜臭和战争。在这里完全没有诗词歌赋的土壤,没有任何诗会和文化交流,久而久之,这里的百姓就如同进入了夷狄之中的华夏,纵使体内还流淌着华夏血脉,但其实和夷狄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大概的意思已经明白了,无非就是腐儒们的羡慕嫉妒恨嘛!

两次科考,这样只懂得空谈不懂得办实事的腐儒都被清理出了大秦的官场,这批人眼看在大秦没有前途,索性靠着以前的关系回到了江浙等地。想着以前的辉煌,在想着如今的日子,心里不平衡了。

大秦讲究做实事,为百姓谋福利。尤其以军工立国,更别说大秦的主要税收便是来自商税。

这些腐儒没有看到大秦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也没有看到这里的农民那洋溢着幸福的脸庞。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的思想在大秦没办法得到认可,看到的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学问在大秦只是选修科目。

所以一个两个就抱怨了,果断的黑大秦了,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何陵,你觉得这篇文章对我大秦有什么影响?”张弘斌看了看,把文章递给了何陵。

“以前的话,或许会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如今我对这种空谈,却不认清现实,从不干实事的人多少有点鄙视。”何陵仔细看了一遍,随即笑着对张弘斌说道。

“诗词歌赋者,目的是陶冶情操。如今天下大乱,需要的是铁血,而不是悲天悯人。有那个条件吟诗作对,还不如给百姓做几件实事。他们若是把吟诗作对的时间和钱财,分出一些给那些在死亡线上的百姓,那么华夏就可以少点饿死的可怜人了。”墨染看完之后感慨道。

“但不能否认的是,诗词歌赋也是我华夏文明之一!”张弘斌笑了笑,这帮家伙有点太迎合自己了。

或者说,自己可以引导下,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结果忽略了一些别的。

“华夏文明,讲究的不仅仅是血脉,还有其特有的文明传承。当有一天,我们为了科技忙忙碌碌,为了生活为了赚更多的钱在忙碌的时候,别人问你《论语》上面有什么内容,又或者问你会不会写诗的时候,你反问一句‘那是什么’……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自称自己的华夏人?

之前我们的引导的确是有点过了,在百姓谋取福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以下祖宗文化的传承。否则,我们岂非是数典忘祖的罪人了?华夏民族若是少了华夏传承,又有什么资格自称为华夏民族?正如同这个撰稿人说的,和夷狄其实没什么区别了。”张弘斌非常郑重的说到。

“这个臣一直都没有注意到,臣该死!”何陵恍然,惭愧的说到。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5章 大秦文化节(下)

看着何陵那惊慌失措的表情,张弘斌自然是需要出言安慰一番。

“真不能怪任何人,这个应该怪我。当初我引导得太过去了,以至于大家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摄于我的引导被迫装聋作哑。搞到现在,真正指出这点的,居然还是一个江浙的学子……这,真是让我感到汗颜……”张弘斌苦笑着说到。

“殿下您没错,殿下只是希望我大秦不要走大明的老路子,让那些只知道空谈误国的腐儒,充斥着整个官场罢了。”都说君辱臣死,不管张弘斌说得是否正确,何陵等臣子必须要维护他的尊严和名节。

“好了,不说那个了。既然错了,那就要补过!他们不是说我们没文化,不懂得开办交流会吗?那好,即日起,加大中小学对华夏文学的课程数量。同时给我设立文化竞技,以华夏传统文明为主,即诗词、戏曲、小说等为主要比赛项目,每年举办一次,以作品好坏作为评比条件。同时设立若干奖项和奖金,我要扶植大秦的作家群体,让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以外,多一条收入。

同时,设立大秦国家出版社,设置一个总编,若干编辑。出版社向全华夏邀稿,写得好的作品,可以与该作者签订出版协议,为其印刷成册进行出版。至于出版的分成,则由出版社和作者之间自行商量。出版社同样设立两个奖项,一个是年度最热门作品奖,以及年度最有影响力奖。对于优秀的作者,给予一定的荣耀和奖金。

最后,给我在今年秋季秋收完毕之后,设置一场全华夏性质的文化交流会。广邀天下有名的文人墨客,为其报销路费和食宿费。这次交流会同样进行评选,按照擅长的区域分厂若干项目,然后按照前三名设置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授予金牌、银牌和铜牌,以及若干奖金。”张弘斌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或许不成熟,但没关系,剩下的就是大臣们互相讨论补充,最后给自己过目做出最终决定的事情了。

“殿下的想法奇哉妙也,奈何这费用似乎可不少吧?前两个还好,后者若是办起来,这消耗可不在少数……”作为议长,何陵必须要看紧财政部的钱袋子。

“呵呵,直接办就是了,说不定还有钱赚也说不定?”张弘斌神秘一笑。

何陵和墨染却是听得一头雾水,这明显是亏老多的钱,为什么反而能够赚钱?

唯有春香恍然大悟,惊喜的说到:“可是广告收入?”

这下,何陵和墨染立刻恍然大悟,毕竟《周刊》有专门的广告区,那也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这些广告的关系,这些打广告的商人生意好了不少,同时广告费也直接使得《周刊》的营运有所盈余,不像最初一样完全是倒贴钱进去。

“知道就好,好好运作一番,作为一个华夏盛事,想来商会应该不会吝啬的吧?实在不行,去山西或者别的地方找商家问问,运作得好的话,收入不会少。”张弘斌点了点头说道。

“臣明白了!”何陵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自然是对张弘斌的目光感到佩服。

实际上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秦王殿下的思想如此天马行空,一个个精妙的好点子层出不断。话又说回来,他若是知道了,只怕张弘斌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穿越者了。

大秦或许已经形成了一种高效率办事的习惯,张弘斌昨天刚刚要求建立一个出版社,第二天选址就完成。

也不需要重新建造,原本有一座不错的宅子刚好需要拍卖,由政府出资直接买了下来。买下之后,对整个宅子进行装修,设立了若干办公室,并且开始精选人员。

主编最后由毛遂自荐的春香拿下,实际上她在担任编辑的这段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她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再则《周刊》人手也有不足,也不好随便把重要战力调配出去。

春香上任之后,完全没有在秦王府当丫鬟的温柔,完全就是一副女强人的姿态。这是女性第一次出任政府性机构官员的特例,但出版社这种机构,到底算不算是政府机构,其实很多人都怀疑。很多人其实都觉得,她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抛头露面的女商人,还算不得官员。

尤其当了解到出版社只有少量的财政补贴,主要还是自负盈亏之后,基本上这个基调就被确立了下——所谓的出版社,就是在国家的监督下,设立一个盈利性的出版社,和国家官员没什么关系。

也正因为这样,春香才避免了被人口诛笔伐的下场,毕竟这年头女性当官多少还是有点……

出版社设立之后,作家协会也被建立了起来,由徐光启作为第一任会长。同时,联合国家出版社,面向秦国全面征文,开出的条件让不少读书人眼红不已。

他们不少迫于现实,不得不放弃埋首苦读,投入到工作之中。如今大秦大兴文事,他们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随后,张弘斌甚至还把江浙的那篇文章发了出去,并且给出了评论。评论的内容,是根据他和何陵说的那番话,经过相关人员润色之后发表出去的。自此,再造华夏文明的口号,算是彻底打响了。

不管是为了积极响应秦王殿下的号召也好,还是真心喜欢文学,又或者想要在工作之余赚钱外快也罢,整个秦国都热火朝天的忙碌于文事。

各类诗词歌赋,小说戏曲被写出来,尤其是小说,当人们看过了张弘斌盗版的《红楼梦》之后,有一段时间认为秦王就好整个,故而很多人都钻研小说的写作,这些年来也累积了不少写作经验。至于当初的那本《红楼梦》,毕竟畅销华夏,甚至也远销国外,似乎高丽文字和倭国文字的《红楼梦》都有了。

这也直接使得大明境内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们,整天抱着《红楼梦》伤心流泪,辗转难眠。

实际上,《红楼梦》真正出名,还真是因为这个群体的宣传。

出版社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了三十多万份稿子,对于刚刚接任了出版社的春香来说,这可是一份苦差事。最后又招聘了二十多个人,好不容易才让阅读进度提高了许多。徐光启这老家伙甚至整天窝在阅读室里面审稿,若非每天都有出去走走,而且营养足够,只怕身子早跨了。

就这样,直至初秋,这些文稿才一步步分门别类,评选除了第一批获奖名单。

对于好的作品,立刻开始印刷出版,对于不好的,也会专门写一个点评,告诉他不好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如此写得好的人有收入,写得不好的也有一个磨练文笔的机会,倒也算是一个双赢。

书籍上市,几乎是在文化交流会召开前十天开始陆续发表。

如今大秦人的生活水平不低,文化生活相对匮乏,正是需要些娱乐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少人已经可以简单的看明白一些日常的话语,而且小说出版社也要求最好用白话文来写,所以不少人都看得懂上面写的是什么。

于是,书籍尤其是小说彻底畅销,小说这种文体也成为了大秦的标志性文体。

这些书籍最后不仅在大秦的地盘里热销,甚至其他地区有点钱的也会买上一些来看看,最后出版社也赚了不少。仔细一算,果断是赚了个钵满盆圆。

文化交流会的广告商也已经洽谈完毕,对于这种全华夏性的交流会,广告位被争夺得非常激烈。最后主办方计算了一下广告收入和预算支出,结果发现就算支出部分比预算提高一倍,这次交流会也是大赚特赚。

可以说若非张弘斌提出,只能一年或者三年举办一次,以表现其重要性。

否则按照主办方的意思,就算天天办也可以啊!

最终,眼看深秋到来,果然是天下士子纷纷响应这次邀约,从各地来到了秦国。

他们也很好奇,传说中的秦国,是怎么样的一个蛮荒国度。其中,自然包括了那篇《华夏文明最匮乏之地》的撰稿人——苏州昆山人顾炎武。

第6章 顾炎武见闻(上)

这是顾炎武第一次离开江南,或者说第一次进入到一个不属于大明的异域之中。

陕西和山西,这两个曾经属于大明的省份,如今已经是别人的地盘。顾炎武此番应邀前来参加秦国所谓的文化交流会,他就是想要看看这个只懂得实利的军阀,到底把这两个地方建设成了什么模样。

这几天到处都在战乱,或者说大旱一直持续不断。江南一带还好,至少雨量还算充足,再加上庞大的江河系统,使得江南并不存在缺水的情况。但越向西,干旱的情况就越严重,有些地方那是赤地千里根本找不到一滴水的存在。

没有水,自然也种不了东西,百姓在生死之间只能存在两个选择,一个是死在这里,一个是逃到别处。

曾几何时,他们更习惯逃向江南,逃到大明的怀抱之中。但是如今,他们也有不少的人,选择进入秦国。

顾炎武一路所见,都是干旱的土地,已经半风化的植物,以及逃荒的百姓。很多人愿意逃到秦国也不愿意南下江南,这让顾炎武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不能停下来问问这些难民,因为已经皮包骨的他们,已经到了什么都会吃的地步。一片叶子他们都会非常美味的吃进肚子里面,更别说是人这种同胞了。

年轻的女子往往是第一个被吃的,然后是老人。到了最后不得不易子相食,为的就是活下去。

当时顾炎武是由秦军护卫着赶路,这才在他们的身边安全走过去。否则那几匹马那几个白白胖胖,一看口感不错的护卫和顾炎武,这帮家伙岂会错过?

“为什么,秦国不派人支援他们一下?”顾炎武在路上询问了一下护卫。

“大秦的干旱比他们家乡还要严重,谁来救救我们那里的百姓?再说,顾公子您难道没发现,在我们的身后一直跟着一支军队?他们不敢得罪大秦,但是他们对付这些难民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今天把物资丢到这里,走了不到一刻钟就被他们收走,甚至过程还造成了百十来个百姓的死亡,如此一来,你还觉得救援是正确的?”护卫头子回答到。

“这……”顾炎武为之语塞,他一路上已经看过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早已不是那个lang漫少年。

如今天下说是四分五裂也不为过,每个省份都拥兵自立,说是要清君侧,实际上不过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皇帝梦罢了。再说那些所谓的皇帝,十个有九个半是被扶持起来的傀儡,剩下半个也只有一定的行政权力,说是君王还不如说是一个臣子还像样。

“好了,准备进入山西境内了。至于那些难民,若是能够走到山西境内,会有人接收他们。到时候还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心理安抚,然后会特别划出一个区域让他们居住,三年后才允许搬迁。”护卫头子难得好心告诉了顾炎武,秦国对这些难民的安置办法。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顾炎武却是还想不明白。

“很简单,他们吃过人,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但当他们平静下来,这个经历会成为一个噩梦。有些人承受不住,会直接疯掉,有些人会吃人肉上瘾,继而不断杀人吃肉。为了不要让原来的百姓受到伤害,我们必须要这样处理。”护卫非常郑重的说到。

这一刻,就算是顾炎武,也直接沉默了。

进入了山西,这里的确比其他地方更干旱一些,但比起荒芜的其他省份,这里多了不少的人气。

“其实,就算天气干旱,还是会有一些雨水的。尤其土地下面,也有着不少的水源。在近两年里面,殿下不断派人深挖水井,同时修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蓄水槽,使得地方的用水辛苦一些,但还不至于缺水。甚至于,还能均出一些灌溉作物。当然,作物的减产在所难免,不过一些耐寒的经济作物倒是收获不错,比如西瓜和葡萄什么的。

如今这些干旱地区,不少百姓暂时停止种植农作物,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这些西瓜、葡萄和棉花收成之后,会有专门的商队带到各地贩卖,百姓出售这些商品所得,是他们以往贩卖粮食的两倍以上。换言之,他们今年的收益,是过往两年的收益。

我们秦国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商税,故而农税订的很少。在这样的条件下,百姓的收入其实又进一步的获得提高。百姓手头有钱,可以在商人手里买粮食,这些主要来源于江南一带的粮食,商人只收正常粮价的1。5倍,对于根本产不出粮食的地方来说,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价格,更别说他们今年的收入本来就多的可以,不在乎贵点。

于是,百姓的生活,反而比没有干旱的时候,还要好上了许多。收入高了,就开始消费,有消费商人就会过来销售他们的商品。商品贩卖出去之后,政府会征收一定的交易税,整个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