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金手指-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弘斌没什么威望,再加上他贯彻的是军工立国,故而不被文人欢喜,文人不喜欢舆论就不喜欢,自然会悲催。

的确,他可以不介意任何人的看法,毕竟一个国家的强大,是靠自己去争取的。依靠别人的施舍,只能是弱者的无奈之举。然而哪怕是弱者,都会有一颗强者之心,更何况已经当了秦王的他。

天下人不认可,那么就要让天下人认可。

神迹出现,张弘斌让白昼在黑夜之中出现,这可不是随便能够隐瞒的事情。实际上不管是商人还是来到长安的学子,在夜晚看到主干道仿如白昼的情况之后,心中都有种‘莫非张弘斌真的是天命之人’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一旦壮大,商人会故意把这件事散播出去,文人墨客也会帮忙,目的很简单,不过是应了那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在秦王张弘斌还没有称帝以前,率先讨好,甚至为他效力,那将来秦王真的得到了天下,自己这些从龙功臣岂非封侯拜相?甚至对于商人来说,赌天命在这个时期也是他们经营的项目之一,当他们看好张弘斌的情况下,他们会适当花费一些代价,帮助张弘斌称王称霸,最后换取一个红顶商人的身份。

经过这些‘有心人’的宣传,如今就算大明依然不承认,但可以说上至各地的士绅,下至各地的商人士子,都已经承认了大秦并非一个军阀势力,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王国。或许此刻,还有不少人都在期待着,秦王张弘斌称帝。

其实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自从开启了电力之后下面的臣子们也开始纷纷上书劝进。

内容千篇一律,不过是表示张弘斌乃是天选之人,当取明而代之。秦王殿下恩泽众生,大秦国的百姓已经受惠,是否也该展望天下,去拯救一下那些生活在苦难之中的黎民百姓了?

张弘斌比较喜欢李定国他们写的劝进文,他们说得很直白,直说若是不称帝,那么辛苦打天下为了什么?

相对而言,那些取了一大堆理由的劝进文,一看都是留用的那些大明官员们。他们不少因为有才华的关系,也逐步崭露头角,成为了自‘家丁派’、‘科举派’之后的第三股势力。对于这帮家伙拉帮结派的行为,张弘斌不予承认,但也不反对什么的。人都是群居动物,互相抱团只为了不受欺负,尤其是那些大明旧官,他们心中一直都害怕张弘斌会对他们进行清算,同时心里也希望能够拉近和张弘斌的关系。

公元1636年三月初,由张弘斌提议,议会审核通过后,张弘斌正式在议会上宣布:“大秦将进入帝国时代!”

这个宣布,不仅使得所有参与会议的议员和旁听的官员集体欢呼起来,随后在《周刊》上公布出来之后,大秦的百姓们也开始沸腾了起来。所有人自发的组织起来,载歌载舞庆贺这一天的到来。在若干年后,这一天成为了固定的狂欢节,虽然它并不是张弘斌正式称帝的日子。

既然要称帝,那么国号、国旗、国徽也要开始进入议程。但这不是张弘斌关注的问题,他告诉所有的议员,新朝成立的同时,其配套的《宪法》必须也要被制定出来。至于政体问题,他也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议员们都只是在思考,并没有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看得出来,不少人还是赞成这个想法的,最多是如何完善。

说难听一些,就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

关于修订宪法的事情,张弘斌把已经基本上不出门的徐光启请了出来。

自从开始默默接受现状之后,徐光启都在家里研究儒家经典,争取让大秦的儒家学风恢复起来。他的确接受过基督教的洗礼,但是他本身是一个明代的文人。身为一个文人他就有义务,也必须要让儒家在大秦也能够开枝散叶。

也多亏了张弘斌给了他不少的保健措施,使得他如今是老而弥坚,身子骨还算硬朗,否则若是按照以前的生活水平,外加低劣的医疗水平,只怕早两年就没了。

如今他的身子骨还算健朗,和一般的六十岁老人没什么区别。头脑也清晰,至少老年痴呆没有在他这里发现过。

无论是他的辈分,还是他的学识,尤其是他对新鲜事物的敏感程度,都决定了他有这个资格参与到《宪法》的编写之中。老人家对于这种可以名垂青史的事情也挺感兴趣,甚至还打趣道:“我给你修订《宪法》,但你要把天下给我打下来,我老了,我可不希望我死了你的势力也被大明夺了回来,到时候大明挖开我的棺材鞭打我的尸体,那我就算死了,也要和您没完了。”

老人家其实心里通透着,大明不是大秦的对手,就算所谓的改革,就算所谓的进步,也只是减缓毁灭的速度。大秦有一个看不见的怪物,在背后默默的扶植着张弘斌。谁也没有见过那怪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只知道在那怪物的扶持下,张弘斌可以弄到最先进的机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一切东西。

按照张弘斌的话来说,就是开了挂。别人已经超越了规则范围,这要让那些只能遵守规则才能够存活下去的势力,怎么活下去?所以他这句话只能是打趣,最多是对张弘斌多多少少的一丝不满的表现。

《宪法》的修订,足足调动了三百多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讨论,然后才确定初稿。在这个初稿里面,确定了三权并立的局势。即君王、执政党、监督党三大势力并存的基本原则。同时,君王的权力依然很高,毕竟谁也没办法想象,君王的权利被限定的局面,担心会因此得罪张弘斌。

于是,又是十多天的讨论,第二稿才确定下来。

张弘斌的权利被限定,但执政党也不能够肆意妄为,否则君王有权与监督党联名制止。君王也不是完全没有特权,每年可以享有一两次的乾纲独断权利。换言之就算是错误的决定,国会都得履行,然后想办法给君王的这个决定擦屁股。实际上若没有这个权利,君王给人的感觉就不像君王了。

同时君王一年也具备一定的赦免权,对于一些犯有罪的人或者事情,每年享有特赦他们的权利。在这个特权下,就算是对方必死的罪名,也必须要无罪释放。当然,若下次继续犯,而且君王已经没有特赦权,那只能抱歉了。

二稿之后是三稿,也是终稿。

《宪法》确定执政党负责开展全面的政治工作,除非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必须要经过君王的许可,否则一般情况下可以自行处理政务;监督党只具备监督执政党党员的工作情况,对于有贪污**现象的要予以依法处置,否则就是失职,失职的监督党在三次警告未改的情况下,将被遣散,更换别的监督党。

同时,执政党若是贪污**现象严重,而且有明显打压异己,独断独行罔顾帝国利益的,监督党可以拿着证据向君王申请更换执政党,证据被确认的情况下,执政党就要下台,由监督党担任下一届的执政党。

换言之,监督党属于备胎,在执政党出现严重过失的情况下,迅速取而代之,确保国家的行政机构的清廉。同时执政党下台后会获得一次警告,同时允许执政党成为新的监督党,除非违反了监督党的职业操守,必须撤换的情况。若是新的监督党能够重新变回执政党,却被监督党再次揪出存在严重的违法违纪情况,该党派必须要解散。同时,主要的党领导者,不允许重新组建党派,或者扶植党派,否则最严重者可以经过审理之后处决。

其他还有基本上公民权利,确定道教为国教,儒家为国家学派的主体构成等等主要组成部分内容。

终于,在公元1636年,始皇历1856年五月一号,张弘斌登上了政务中心的天台。

这是五层高的建筑,在上面完全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而此刻,几乎所有的长安百姓,都围在了中心的周围。在百姓和中心之间,则被警察划开了一个区域,谁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奏乐!”天台上,传来了张弘斌的声音,显然是使用了麦克风。

一阵介于打击乐和古典音乐的曲子被奏响,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都听出了曲子里面的金戈铁马,却不失侠骨柔情。一时间大家都好奇,这好听的音乐是什么曲子,又为什么会播放出来。

刚想着这个,却不想一阵齐唱的声音却是传了出来:

五千年的华夏,五千年的荣耀。

华夏人勿忘记,血脉中的自豪。

我们曾被压迫,脊梁无法压弯。

我们曾被侮辱,气节无法抹消。

团结起来,我们傲立于天地之间,无人可敌。

团结起来,我们纵横于四海之间,遍地朋友。

……………………

《华夏人》就是这首歌的名字,当然不是现代某个歌曲,而是集合了大秦不少的音乐高手共同创造的歌曲。歌曲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新的政权代表的是华夏,是不屈的意志和坚挺的脊梁骨。我们欢迎朋友,但不会惧怕敌人。华夏人民一起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巅!

说真的,曲种不是常见的模式,其中稍微加入了一些打击乐。故而有些人听得不习惯,但更多是听得热血澎湃。

“各位长安城的百姓,各位大秦的国民,各位华夏的子民们!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今天,是一个值得高兴,值得纪念的日子!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华夏人分分合合,或强大,或被异族欺凌……我最后宣布的是:华夏人民共和国,在今天成立了!”张弘斌浑厚而激昂的声音,传遍了长安城。

那一刻,整个天地仿佛都沸腾了起来。百姓们都激动了起来,大家都纷纷看向天台,看向站在那里的张弘斌和议会的一干成员们。他们要记住这一刻,记住这一天张弘斌的那一番话……

第23章 称帝与立宪(下)

华夏人民共和国,这就是新朝的名字,或许就华夏以前的朝代名讳来看,是有点不伦不类。

很多人不太习惯,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只是谁也不知道,就如同奴隶制进步到封建制一样,华夏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意味着封建时代向君主立宪制时代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华夏人民共和国,将选用不同于以往各个朝代的政体,即三权分立体……至于无党派人士,通过公务员考试同样可以成为共和国的公务员,同样具有升迁考核的权利。但无法进入内阁或监督机构。”张弘斌照着文稿,把新政体的相关情况说了出去。

党派组建,两党并立,三权分立……一个个新鲜的词出现在张弘斌的口中,也进入了所有人的耳中。

许多人尤其是士人们开始兴奋了,毕竟比起大明所谓的内阁,共和国的议会显得更有权力一些。最重要的是,和大明好歹要经过皇帝审批这种走走过场的情况不同,在这里那是真正的对政事进行做主。君王的权利被限制到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至少君王的行政能力被剥夺得七七八八了。

唯一让他们顾忌的是帝王依然兼职着共和国国防军的元帅职位,虽然在监督党的监督下不能够贸然使用,但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掌握在君王手中,他们监督党和执政党想要更进一步,自然是不可能了。想来也是,若是这个都不会预防一下,那还不如直接退位让贤算了,这不明摆着让臣子有了造反的资格?

“我宣布,《华夏人》为我华夏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龙腾长安的徽章,也就是以前的行政中心,如今的国会正门上面的徽章,为我国的国徽。红底金龙旗为我华夏国旗。现在,升国旗!”张弘斌让他们消化了一下之后,继续宣布到。

很多人到了现在才恍然,难怪这两天突然在行政中心……哦,如今的国会正门上面挂了一个奇怪的徽章,原来是国徽啊!正打算再看一次国徽的样子,却不想国歌突然演奏起来,同时在国会上方,赤色打底,一条金龙翱翔于之上的旗帜缓缓升起。

龙一直都是华夏的图腾,故而倒没什么好说的。倒是那打底的赤色,象征华夏民族永远不会冷却的热血和热情,也象征着华夏的尊严由华夏人民的鲜血来捍卫。

第一次看到国旗的人,或许多多少少有点不习惯,毕竟华夏历朝历代很少有正式的国旗。常见的,就是印刻有朝代名讳的旗帜,姑且就算是作为这个朝代国旗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面国旗的时候,心中总是有种激情,很想要呼喊出来一般。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情,这样的激动,谁也说不清楚。

只知道赤底金龙旗在国歌的鸣奏声中缓缓升起,直至到达旗杆顶部,大家都是默默的看着,没有说一句话。

“现在,进入阅兵式阶段!”张弘斌的话要讲讲完,由新任的军部部长张弘武来说话。

随着这句话的传出,远处第一批接受阅兵的士卒,开始在人群和国会之间的过道上走了过来。这下子大家才明白,为什么要预先留出这个空间,原来是用来阅兵的。

只见所有的士卒踏着几乎一样的步伐,一步步的在他们面前走过。他们手持火铳,精悍善战的气质洋溢了出来。

随后,另外一支部队走了出来,只见他们身上绑着一串手榴弹,腰间别着一把火铳,依然是迈着完全一致的步伐,在人们的面前走过。手榴弹如今已经广为人知,可想而知,这应该就是华夏国防军的掷弹兵。

第三支走过的部队,手里拿着奇怪的武器。依然是火铳不假,但给人一种没有膛线的感觉,如今谁都知道,要火铳打得准,膛线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支部队手中的火铳没有膛线,这就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很多人都在好奇,这在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他们在战场又是负责什么的。

其实,这就是一支散弹枪的部队,他们主要用于坚守阵地。在面对面的战斗中,对上正规火铳的话他们并不占优势,毕竟散弹的射程很短。但散弹的杀伤面积很广,故而用于阵地防御的话,效果会非常好。

再然后,就是一支穿着白大衣,头上戴着绣有红十字,腰间背着一个急救箱和一把手枪的野战医师部队。战斗力自然是很低,但他们真的用处却是在战地之中,拯救那些轻伤,或者还能够救治的重伤病患。有他们的存在,战士的耗损率可以有效降低。

故而知道他们是什么兵种的百姓,没有一个敢小看他们,甚至有家属在当兵的,则是尊敬的看着他们。毕竟自己的亲人在战场上出现了什么意外,还得靠着这支部队来治疗。

随后过来的队伍,给人一种儿戏的感觉。

因为那是一支有大姑娘组成的队伍,正式的称呼叫做军队歌舞团,主要是宣传国家精神和提供军队娱乐生活的队伍。实际上,它的确是一支正规的队伍,所有的姑娘们也是正规的军人。奈何在很多人的眼里,她们就是一群营。妓。唯有军队里面的士卒,才不敢那么认为,毕竟胆敢侮辱、调戏、侵害到她们的,轻则军法惩处,重则处决。

之后便是火炮部队出现,最先出现的是迫击炮部队,随后是速射炮部队,最后是大口径榴弹炮部队。迫击炮专门面对阵地战,尤其是在未来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的壕沟阵地;速射炮则相当于万金油一般,什么形式的战斗都能投入使用,是国防军的主战炮;大口径榴弹炮则是在张弘斌的建议下研发的,目的就是攻坚、破城,需要的时候可以掩护一下己军。

火炮部队之后,队伍却不是在平底上出现,而是在空中出现。

是的,这是一支飞艇部队,暂时只有三艘飞艇,还在临时赶工做出来的。飞艇的主要用处,一则是侦察敌情,二则是高空投掷炸弹。当然,后者在现阶段是没办法展示了。而这些飞艇的出现,主要还是依靠小型蒸汽机,以及超市出售的特殊材料布料的结合。否则就气密性这个问题,就有够让人头痛的了。

这时代,人们对于天空都有着本能的畏惧。眼看三个大家伙缓缓升空,然后朝着他们飞了过来,顿时吓傻了。

随即有些人反应过来,那也是国防军的兵种,顿时又是激动万分。毕竟这样的东西,当真是国之利器!尤其它代表的意义,更是让人想不激动都不行,毕竟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飞了!

这一刻,不仅仅是华夏人民共和国的百姓在激动,各方探子也是白了脸。

他们意识到,共和国的崛起,只怕已经无人可挡!

人群之中,一段时间就会来长安一次的郑芝虎,带着一个神秘人在看着这次阅兵仪式。

“哥,你觉得怎么样?”郑芝虎恭顺的问着旁边的人。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这个势力我们应当交好,切不可得罪了。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为了将来。”旁边的神秘人,也就是如今华夏海贼王郑芝龙,饶有兴致的看着天空的飞艇。

今天,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在阅兵结束之后,所有的国会议员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酒会,大家倒也喝了个痛快。

百姓们更是自发的进行庆贺,庆贺这一天,这个华夏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

而各地的探子,则是想方设法把情报传递回去,回想着今天的情况,他们只怕也是睡不着了。

华夏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着张弘斌与大明的彻底对立,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若是王国,或许还有通过承认其藩属国的身份来获得和平,但既然已经是平等的帝国,那大明除了和它死斗已经没什么结果了。一山不容二虎,这个道理谁都懂。

当然,华夏人民共和国的内卫同样有的忙了,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军工机密的各种武器,只怕已经被所有势力看上。他们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却预防这些技术的失窃。

至于天下的士人们,却更是关心所谓的执政监督二党,以及三权分立的事情。

不多时,果然传出了两条消息,由何陵议长组建的人民党宣布成立,这个党一开始是打算叫做国。民党的,只是被张弘斌否决了,因为这个名字……总是让人难以释怀。党派走到是以民为本的政治路线,却是有种共。产党的风格。

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马玉,也就是以前的白水县知县宣布成立共和党。实际上这个党派一开始叫做共。产党,因为各种原因,依然被迫改名。偏偏这个党派走的是联合中低层地主士绅阶级,进而管理天下的平民阶级的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却和国。民党的做法很想。

看着这两个党派的宗旨,张弘斌乐了,这算什么跟什么?

奈何,这个笑点,在这个朝代只怕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军人,大部分的军官,扣除政委这种由监督党担任的职位入党,其他的都是无党派人士。

或许,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最纯粹的帝派党员。

军人嘛,就应该和政治分开!

'连载中,敬请关注。。。'

看过此书的网友向你推荐

本书由(3g。。)正版提供,请支持正版

。。

投票:。

第24章 建党那些事

在如今的华夏人民共和国里面,存在两个党,身为执政党的人民党,以及监督党的共和党。

一开始,两个党派的建立者,也就是何陵和马玉两人,都以为建党,不过就是把志同道合的人拉拢到一起,达到维护党员利益的共同目的。

事实上在作为朦胧级别的政党来说,这的确可以那么解释。但是张弘斌可不会允许类似东林党这种党派出现,于是把建党的基本要点,程序一一告知了二人。于是两人才赫然发现,这建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两人本来就因为工作的关系忙的要死,那里还有能够确实组建党派的空闲?

于是建立者,两人依然继续担任,但负责真正组建政党的人,却变成了别人。

两人甚至于,连党主席的身份都没有挂,只是作为一个引路人,一个指路人的身份存在。

很巧合的,何陵选择的他的一个旁系亲戚,肖家的小子肖遥。这小子政治头脑不错,看问题也透彻,实际上在众多何家以及何家亲戚势力里面,肖遥的能力最好,何陵严格来说还是肖遥的表舅,所谓的舅甥亲,何陵和肖遥走得很近,也打算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的后继者。

自从建党以来,肖遥给出了不少的建议,后来张弘斌给出了要求,肖遥也能够很快吸收消化。按照他的意思,人民党应该坚持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共和国百姓作为依托,积极发展民生,进而带动社会的进步。至于士绅和地主阶级,则可以适当改造,从共和国的现状可以看出,纯粹收取地租已经没什么出路,应该鼓励地主投资工商业才是正道。

同时给出了消费才能够带动社会发展的事实,以前有钱就存起来,结果钱其实就相当于一堆废品,完全不具备价值。不得不说,这厮的想法有点超前,搞得何陵转述给张弘斌听了之后,张弘斌还以为又遇到了一个穿越者。

事实上只能说,何陵给肖遥开小灶开得太超越了,把不少内部翻阅的资料也给透露了一些。也多亏了这次情况,否则张弘斌还不知道有这件事情。何陵也悲催了,被罚了一年的薪水。

至于肖遥的情况,张弘斌的意思:你的党派你做主,但给我立刻构建起来,相应的党规也给我制定出来便是!

于是,肖遥成为了第一届人民党的党魁,开始在几名老党员的帮助下,积极发展新党员。只可惜进度很慢,一则百姓对党派还不了解,二则根据张弘斌的意思,发展党员必须要严格筛选,宁缺毋滥,否则被查出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